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

“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划分句读,其中有六处需要划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子胥曰:“凡A欲B安C君D治E民F兴G霸H成I王J从K近L制M远N者O必P先Q立R城S郭T设U守V备W实X仓Y廪Z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文中是后者。

B.弃捐,抛弃,弃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时或妇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进退,指进攻和退却,也有增减等义。文中是偏义复词,指退隐不参政。

D.胡马,文中指异族铁骑,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即位后,因为吴国当前国力衰微,难以让百姓和诸侯们信服,

于是向伍子胥请教强国之道,并委托伍子胥来筹划实施。

B.伍子胥认为谋臣只能和君王在危急境地中共处,一旦忧患消除,国事安定,一定不会再被君王亲近。阖闾打消了他的疑虑。

C.在城郭建成、仓库完备后,阖闾命令伍子胥与屈盖馀、烛佣等人训练部队,提高士兵战术、骑马、射箭、防御等军事技能。

D.阖闾任贤使能,励精图治。伍子胥虽然身为楚国逃犯,但是依然受到他的重用。吴国偏僻落后,他采取有效措施强国治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2)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

5.文中伍子胥和白喜“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甄权,许州扶沟人。以母病,与弟立言究习方书,遂为高医。仕隋为秘书省正字,称疾免。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得挽弓,权使彀矢向堋立,针其肩隅,一进,曰:“可以射矣。”果如言。贞观中,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寻卒,年一百三岁。所撰《脉王后雄荣经》《针方》《明堂》等图传于时。立言仕为太常丞。杜淹苦流肿,帝遣视,曰:“去此十日,午漏上,且死。”如之。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许胤宗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

告术穷。胤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或劝其著书贻后世者,答曰:“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它味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著书也。”卒年七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方技列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B.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C.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D.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意为“不久”,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中的“寻”的含义相同。

B.“太常丞”是太常寺的重要官员,太常寺是古代封建王朝专门设立以掌管礼乐的官署。

C.“陈”指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一族的姓氏作为国号。

D.“关中”,地名,指“四关”之内,易守难攻,例如《过秦论》中“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权妙手回春,诊疗手法娴熟。鲁州刺史库狄嵚受风寒侵袭,肢体僵硬无法拉弓,甄权让他使劲持弓而立,仅仅施了一次针法,便霍然而愈。

B.甄立言医术高超,观察由表及里。他奉皇帝之命去为杜淹诊视,准确预测了其寿命期限。道人受疑难症困扰许久,他随即精简施治,药到病除。

C.许胤宗救死扶伤,思维灵活通达。王太后中风麻痹,无法正常饮药,他创新诊治疗法开展治疗。关中瘟疫肆虐下他不畏传染风险,积极救助。

D.许胤宗擅长脉学,态度务实严谨。他主张治病要寻其根源,精思专意。他认为脉象复杂,仅靠文字难以正确完整传意,因此拒绝为后世著书。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

(2)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

10.清代医学家叶桂认为:“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请你结合文中三人的事迹,谈谈他们如何综合体现“立德”“立功”“立言”的良医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曾公立书①

王安石

某启:示及青苗事。治道之兴,邪人不利,一兴异论,群聋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孟子所言利者,为利吾国、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则检之,野有饿殍则发之,是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奸人者因名实之近,而欲乱之,眩惑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为不请,而请者不可遏;终以为不纳,而纳者不可却。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货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不可继则是惠而不知为政,非惠而不费之道也,故必贷。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则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岂可易哉?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与王介甫第三书②

司马光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货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遇水灾而迁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尽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温公集》,有删改)

[注]①曾公立,王安石同僚。该信写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之后不久。②司马光给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回信。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B.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C.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D.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启,书信开头格式语。“某”,写信人自称,文中指王安石。“启”,指写信人的陈述,敬请对方看信。

B.名实,意为名称和实际,儒家重视“名”“实”是否相符,如《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C.“岂可易哉”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齐桓晋文之事》“以羊易之”的“易”意思都相同。

D.泉府,周朝时负责政府借贷的机构。《周礼》有相关记载。司马光认为“泉府赊贷”与青苗法有所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指出,青苗法的实施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些人的用意并不在新法本身。王安石从为国利民的角度出发,肯定新法的意义。

B.司马光不同意王安石“不征利”之说,他认为青苗法的实施中,官府不问百姓贫富、是否愿意,都强行借贷给他们,且收取高利息,这就是“征利”的表现。

C.司马光在信中论述了用人和执法的关系。他认为官员任用很重要,如果选用不当,即使授以善法,最终也没有益处,王安石周围有很多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人。

D.王安石和司马光持论时,都引经据典,条分缕析。王安石引孟子之语证新法合“义”,司马光以盘庚迁都事劝王安石应改变目前用酷刑威胁百姓服从的做法。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

(2)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15.青苗法实施中收取“二分之息”,王安石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晴江讳方膺,字虬仲。父玉缩,官福建按察使,受知世宗。雍正七年入觐,上惘其老,问:“有子偕来否?”对曰:“第四子方膺同来。”问:“何职?且胜官否?”对曰:“生员也。性戆,不宜官。”上笑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即召见,交河南总督田文镜以知县用。八年,知乐安。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十年,调兰山。当是时,总督王士俊喜言开垦,每一邑中,丈量弓尺,承符、手力之属麻集,晴江不为动。太守驰檄促之,晴江遂力陈开垦之弊:虚报无粮,加派病民,不敢粉饰,贻地方优。王怒,劾以他事,

狱系之。民哗然曰:“公为民故获罪,请环流视狱。”不得入,则担钱贝鸡黍,自墙外投入,瓦沟为满。今天子即位,乾隆元年,下诏罪状王士俊,凡为开垦罢官者悉召见。诏入城已二鼓,守者即夜出君于狱。入都,立军机房丹墀西楔树下。大学士朱轼指示诸王大臣曰:“此劝停开垦之知县李兰山也。”愿见者或挤不前,则额手睨曰:“彼颀而长,眼三角芒者,是耶?”奉旨发安徽,以知县用。晴江乞养母家居。四年,服阕,补潜山令,调合肥,被劾去官。

睛江仕三十年,率以不能事太守得罪。初劾擅动官谷,再劾违例请粜,再劾阻挠开垦,终劾以赃:皆太守有意督过之。

晴江有士气,能吏术,岸然露圭角,于民生休戚、国家利病、先臣遗老之嘉言善政,津津言之,若根于天性者然。性好画,画松、竹、兰、菊,咸精其能,而尤长于梅。权知滁州时,入城未见客,问:“欧公手植梅何在?”曰:“在醉翁亭。”遽往,铺黜锯再拜花下。罢官后得噎疾,医者曰:“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药所能平也。”竟以此终。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李晴江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世宗:清雍正皇帝的庙号。②弓尺:文量土地用的工具。

③承符、手力:均为供官府使唤的胥吏。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B.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

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C.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D.邑大水/晴江不上请/遽发仓为粥/太守劾报/田公壮而释之/募民筑堤/障滋水入海/又叙东郡川谷疏瀹法为《小清河》一书/载之省志/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员指在明清科举中尚未获得秀才称号的人,如《促织》中“操童子业”的成名。

B.服阕是古代的服丧制度,父母去世,通常为其服丧三年,期满,除去丧服,也说服除。

C.督过是责罚的意思,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督过”含义相同。

D.竟是最终、终于的意思,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中的“竟”含义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皇帝很赏识李玉锭,又怜悯他年老,授予他的儿子李方膺一个县令级别的官职,让李方膺在实践中历练。

B.李方膺认为弊政害民,拒不执行上级要求开展的土地开垦工作,因此触怒总督王士俊,被以其他罪名弹劾入狱。

C.乾隆皇帝召见因开垦事被罢职的官员,在等候时,大学士朱轼向李方膺及诸王大臣介绍了反对开垦的县令李兰山。

D.李方膺擅画梅花,在临时掌管滁州时,一到任就打听欧阳修任职

滁州时亲手种植的梅树,郑重拜于花下,可见其痴迷程度。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见者或挤不前,则额手睨曰:“彼颀而长,眼三角芒者,是耶?”(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20.文中说李方膺有“士气”,结合全文说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应物,京兆长安县人也,少游太学。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幄,行幸毕从,颇任侠负气。洎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屏去武功之上方,复返津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因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永泰中,迁洛阳丞。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外郎。明年,出为滁州刺史。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明年兴元甲子使还诏嘉其忠俄握江州刺史。居二岁,召至京师。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惸嫠甚恩。久之,白居易自中书舍人出守吴门,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太和,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余矣。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其为时人推重如此。《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嗟夫!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其诗往往及治道。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

(选自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有删改)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A年B兴C元D甲E子F使G还H诏I嘉J其K忠L俄M擢N江O州P刺Q史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洎,至、及。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含义相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含义相同。C.风流,潇洒。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流”含义相同,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风流”含义不同。

D.韦苏州,文中指韦应物,古人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其人。与柳宗元因官终柳州刺史,被称“柳柳州”用法相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应物少时在太学学习,后担任皇上的近侍,出入宫闱,皇上出行都跟随,十分放纵豪侠有傲气。

B.在生病辞去栎阳令后,韦应物隐居在家乡西郊善福寺的僧房里,和诸生一起学习求知,淡泊闲适。

C.在担任苏州刺史时,韦应物礼遇人才、厚待孤苦百姓,当白居易从中书舍人的职位上被贬到苏州时,他已离任。

D.韦应物性格高洁,擅长写诗,开始写诗并不用功,后来同时代的诗人没有谁能比得上,白居易也盛赞其作品。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2)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

25.从本文看,作者称道韦应物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

1.FJOSWZ

2.D

3.A

4.(1)伍子胥就派人察看地形和水文,效法天地,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长四十七里;

(2)我听说大王收留了困窘中的伍子胥,所以前来归顺,只希望大王赐我一死。

5.①两人有相同的经历和仇恨,都是楚国逃犯,先后投奔吴国。②伍子胥因同情而信任白喜。③伍子胥未听被离劝说,愿意与白喜共事吴王。

【答案】

6.B

7.C

8.C

9.(1)甄权已经年满百岁,唐太宗幸临他的住所,察看他的起居饮食,访求询问他(长寿)的秘术,提拔他为朝散大夫,并赐给他坐几、手杖、衣裳和服饰;

(2)如今的人不善于辨别脉象,(而是)用表面现象去揣测病症,(只知道)多用药物以期达到功效,就像猎人不知道兔子在哪里,就在原野上到处网罗,希望有一人能捕获兔子,医术也就疏陋了。10.①甄权称病辞官、许胤宗拒不著书等行为,表现了他们不慕名利,医者仁心,体现了“立德”的标准。

②甄权施针救人、甄立言救助道人、许胤宗创新施救及瘟疫赈灾等行为,表现了他们医术高超,精进医技,救死扶伤,体现了“立功”的标准。

③甄权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将医术传之后世,福泽后人,体现了“立言”的标准。

【答案】

11.D

12.C

13.D

14.(1)至于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果然能做到这样,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

(2)我哪里是要劝您不顾念国家大事,而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呢?只是说对于天下不同的议论,也应当稍加留意,采纳察知罢了。15.出于长远考虑,为国家理财。国家开支项目多、耗费高,充实府库,以备饥荒石赈济百姓。沿用过去常平的常规手法。

【答案】

16.D

17.A

18.C

19.(1)有些想见--见却挤不到前面去的人,就把手放在额头眺望着说:“就是那个很高,眼睛呈三角状且炯炯有神的人,对吗?”;(2)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

20.①不惧上官,挺身为民;②知行合一,著书立说;③胸怀天下,喜谈政事;④品性高傲,善画梅花。

【答案】

21.F H L

22.C

23.D

24.(1)韦应物痛恨他们,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被人诉讼没有为之屈服,于是辞官;

(2)我喜爱韦应物的诗,于是考证他的生平经历,遗憾的是史官编史时疏忽粗陋了。

25.①折节读书;②为人刚正;③做官为民;④诗成一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曰:“中原之祸,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萧王①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濬《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于是困辱于奉天④,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刓方为圆,逮其晚节,偷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 ③京师之盗:指“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镝,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镝”的“锋镝”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

“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划分句读,其中有六处需要划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子胥曰:“凡A欲B安C君D治E民F兴G霸H成I王J从K近L制M远N者O必P先Q立R城S郭T设U守V备W实X仓Y廪Z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文中是后者。 B.弃捐,抛弃,弃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时或妇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进退,指进攻和退却,也有增减等义。文中是偏义复词,指退隐不参政。 D.胡马,文中指异族铁骑,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即位后,因为吴国当前国力衰微,难以让百姓和诸侯们信服,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 (二)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 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 ..入 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鄘州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④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 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 ..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⑤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①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①关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①沾丐:给人以利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 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文本二: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③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秦观《精骑集·序》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龙元年,正月,丙午,中宗即位。 二月,甲寅,复国号曰唐。甲子,立妃韦氏为皇后,赦天下。追赠后父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左拾遗贾虚己上疏,以为:“异姓不王,古今通制。今中兴之始,万姓喁喁以观陛下之政;而先王后族,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也。且先朝赠后父太原王,殷鉴不远,须防其渐。若以恩制已行,宜令皇后固让,则益增谦冲之德矣。”不听。 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或自为制敕掩其文令上署之上笑而从之,竟不视也。 定州人郎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韦后白上,杖杀之。 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上召钦融面诘之。钦融顿首抗言,神色不挠;上默然。宗楚客矫制令飞骑扑杀之,投于殿庭石上,折颈而死,楚客大呼称快。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史臣曰:廉士可以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洎涤除金虎,再握璿衡,不能罪己以谢万方,而更漫游以隳八政。纵艳妻之煽党,则聚、福争衡;信妖女以挠权,则彝伦失序。 (节选自《旧唐书·本纪》)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或自为制A敕B掩C其文D令E上F署之G上H笑而从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用来……的,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意思不同。 B.杖,文中是用棍杖的意思,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意思不同。 C.穷,文中是追究到底的意思,与《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的“穷”意思相同。 D.隳,文中是毁坏、破坏的意思,与《过秦论》中“隳名城”的“隳”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中宗即位不久就追赠韦后的父亲为上洛王,贾虚己上书反对,他认为封异姓王不符合古今规矩,况且先朝皇帝已有教训。但中宗并未采纳。 B.继郎岌之后,燕钦融继续上书告发韦后、宗楚客等人,面对唐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 ..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B.“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训练

庙号世祖。②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城【A】中【B】兵【C】众【D】犹【E】强【F】乘【G】暗【H】突【I】围【J】而【K】出【L】贼【M】必【N】惊【O】因【P】而【Q】薄【R】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堑,文中指“护城河,壕沟”,与俗语“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意思不同。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如“授之于有司”的“有司”。C.丙辰,文中指丙辰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D.披,文中指“翻阅”,与《促织》中“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的“披”意思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 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的儿子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 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湖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 (2)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 5.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獲,獲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 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材料二: 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 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有删改)【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 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诗经》;《书》,指《尚书》。二者与《礼记》《周易》《春秋》统称为“五经”。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秦始皇之后,只有皇帝能用这一称呼。 C.疾,此处指怒、瞪着,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的“疾”意思及词性不同。 D.宗庙,指天子、诸侯等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与《侍坐》中“宗庙之事”的“宗庙”意思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举例丰富,说服力强。孟子认为商汤侍奉葛国,文王侍奉昆夷,都是有智慧的君主;太王侍奉獯鬻、勾践侍奉吴王,都是有仁德的君主。 B.孟子善于说理,因势利导。当齐宣王思想矛盾时,孟子由小及大,鼓励宣王杜绝匹夫之勇,而要如武王一般,扩大自己的“勇”来安天下之民。 C.孟子擅长设喻,浅显恰切。孟子把各国百姓盼望商汤来征伐自己的国家,比作久旱之地盼望乌云和虹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百姓的迫切心理。 D.孟子苦心劝谏,关爱百姓。齐王征伐燕国后,孟子建议要尽快发出命令,遣回掳掠的燕国老少,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选立燕王,并从燕国撤军。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反对齐宣王“兴甲兵”,而文本二中孟子却支持齐宣王伐燕。针对这一现象,请谈谈你的理解。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 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 ..而已,又当知其用而 各尽其法。而五礼 ..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式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较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B.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C.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D.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文中指逃亡,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正道直行”的“行”意思不同。 B.再,文中表示两次,与《苏武传》中“愿勿复再言”的“再”意思不同。 C.兵,文中指兵器,与《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的“兵”意思相同。 D.而,文中表修饰关系,与《离骚》中“夫孰异道而相安”的“而”用法相同。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时,表明自己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国君年迈,国君的孩子年少,国家多灾多难。 B.白公胜作乱之时,申鸣想以身许国,他父亲以不合孝道制止他,但是申鸣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C.白公胜被申鸣包围,自己不知如何应付,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提出的对策极其阴险毒辣。 D.申鸣认为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尽忠国君,使国家安定,致父亲被杀,无颜面对天下人所以自杀。 9.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B.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及《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一句的“伐”含义均相同。 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就是坑。与《苏武传》中“凿地为坎”的“坎”意思相同。 D.无状,可以指没有功绩,也可指行为失检。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安禄山造反,颜真卿早有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为大唐中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 C.从表达方式上看,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 D.颜真卿通过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也是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5.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衰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 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智足治千乘 ..,信足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客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鰌,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鰌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 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乎?”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一《孔子家语·贤君)文本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河,在古诗文中“江河”往往特指长江和黄河,还可引申为江山、国土。

B.桀纣,夏朝的夏桀王和商朝的商纣王的并称,相传都是暴君,故后泛指暴君。 C.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文中就是此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选自《荀子》的开篇之作《劝学》,文章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B.材料一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学习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善于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即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物。 C.材料一中,作者用蚯蚓和螃蟹作对比,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论证了有恒心才能做成事情的观点。 D.材料二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君子如果学一阵,又停一阵,就会成为市井中的普通人。

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材料二: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 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 ..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 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 ..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 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 ...。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然 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节)5.下面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罄.尔之赀:用光。 B.稼穑 ..:耕种收割。 C.赐与.新磨甚厚:给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材料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材料三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 【文本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文本四】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劝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B.又从而庸之庸:归功 C.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过:过失,过错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殆:大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故虽有勤劳之苦蚓无爪牙之利 C.木直中绳,以为轮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