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翻译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固辞

乃止。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庆州兵乱,彦博言于帝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安石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胜,乃西晋之风,何益于治?”御史张商英欲附安石,摭枢密使他事以摇彦博,坐不实贬。彦博在枢府九年,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绍圣初,章惇乘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抵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选自《宋史·文彦博传》,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B.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C.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D.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西方用兵”的“用”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用”意义相同。B.“熙宁二年”的“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项的一个年号,此处采用年号纪年法。

C.枢密使,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是管理军国要政的重要官职。

D.“拜”在古代有授予官职的意思,文中“拜司空”指授予彦博司空职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偏校中有临阵先退,畏惧不前的行为,彦博认为当务之急是统一将权,严肃军纪,而不是忙于对偏校的审核治罪。

B.在河中审理刘平投敌案时,黄德和及其党徒图谋不轨,彦博义正辞严,敢于承担责任,最终主谋与奴卒都受到惩处。

C.彦博治乱有方,在他人长期讨伐无果时,主动请战,十天后将叛乱者装人槛车中押往京师。在外做官时,深得皇帝眷爱。

D.御史张商英想依附王安石,以不实之言诬陷彦博,彦博也因为指出王安石变法的过失而遭到贬官。

8.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9.根据文章第二、第三段内容,概括文彦博与王安石产生矛盾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②。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③。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⑤,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⑥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②临皋,亭名。③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坂,斜坡,山坡。④登虬(qiú)龙,虬,龙的一种,游于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之丛林。⑤羽衣翩(piān)仙,穿着用鸟羽所制的衣服,轻快飘逸。翩仙,一作“蹁(pián) 跹(xiān)”。⑥俛(fǔ),同“俯”。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B.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C.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D.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B.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朔”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晦”是指农历每月初一。

D.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关系。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一行人带着酒和鱼从雪堂出发来到赤壁,先是泛舟赤壁;后

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履”、“披”、“踞”、“登”等一连串动词写出作者欲一览冬夜赤壁景象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

D.文中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与世无争的豁达态度。

13.把下面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梓庆销木为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②,其巧专而外骨③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公朝:见君主。③骨:同“滑”,乱之意。

14.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D.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

B.“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评价,如惠王、宣王、太祖。

C.梓庆,意思是名叫“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往往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庖丁”“师襄”等。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庖丁解牛时,手足并用,肩膝同举,写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两句运用了类比,写出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

B.甲文中,梁惠王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乙文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D.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体现了庄子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18.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①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政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

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西铭》曰:“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颢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B.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C.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

大蔽也/

D.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六经”之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

B.吉,文中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还有吉祥、吉利或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等意。

C.赙,本义是不拘形式或不限定财物种类的资助,文中指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D.从祀,即配享,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载天资聪明,为人谦虚好学。他年轻时投书拜谒范仲淹,范认为他能成大器,勉励他读《中庸》,多钻研儒学;他和二程谈论《易》后,让听讲之人拜二程为师。

B.张载以民为本,引导民俗向善。在作云岩县令时,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日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亲自劝酒招待,倡导社会良好风尚。

C.张载潜心苦读,教导学生。他称病隐居南山,整日端坐房中,俯读仰思,有心得就记下来,有时半夜坐起来,点上蜡烛书写,告诉弟

子学习要以圣人的标准为要求。

D.张载学古力行,开宗立说。他学习古道并身体力行,在其著述中他认为天地充塞身体,百姓是同胞,万物是朋友,和孟子的性善养气说观点一致,被关中士人奉为宗师。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2)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饥,勾践惧。四水进谏曰:“夫饥,越之福也,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越王从之。吴将与之,子胥谏曰:“不可。夫吴越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有越,越必有吴矣,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王阖庐之所以霸也。且夫饥,代事也,谁国无有?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吴王曰:“吾闻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籴,三年,吴亦饥,请籴于越,越王不与而攻之,遂破吴。

白圭之中山,中山王欲留之,固辞而去。又之齐,齐王亦欲留之,又辞而去。人问其辞,白圭曰:“二国将亡矣。所学者国有五尽,故莫之忠,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

毋幸,必亡。中山与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与齐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善听而已矣。”

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节选自《说苑·权谋》,有删改)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B.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C.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D.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2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而攻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遂破吴”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C.“固辞而去”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中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D.“中山与齐皆当此”与“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中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遭遇饥荒,勾践感到恐惧,四水进谏时表示,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吴国的祸患,吴国国君喜欢名声而不考虑后患,向勾践提出借粮的策略。

B.越国向吴国借粮,吴国准备借给越国,子胥认为吴越两国是敌对关系的邻国,两国不能并存,不仅不能借粮,还应该攻打越国,否则悔之晚矣。

C.白圭先后去过中山国和齐国,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他留下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可白圭都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两国都有五尽问题,会很快灭亡。

D.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曾先后向咎犯和雍季问计,二人意见不同,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奖励功臣时却先奖励了雍季。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

(2)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27.文中的晋文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事觉,上亲鞫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会曲赦京城,敕特标诲名,杖之一百,流岭南。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荐广州都督宋璟自代。十二月,上将幸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丙辰,上幸骊山温汤;乙丑,还宫。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璟尝谓人曰:“吾与苏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宽厚,诚为国器,然献可替否,吏事精敏,则黄门过其父矣。”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

宋,然礼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瀚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B.闰月/己亥/姚祟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C.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D.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2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将幸东都”与“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

B.“务在择人”与“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含义相同。C.“则黄门过其父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

D.“然礼遇殊卑薄矣”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含义相同。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理事有方。在处理姚崇儿子受贿的事情上,他从姚崇的心腹赵诲收受胡人贿赂这件事上下手,亲自审讯,判处重罪,因此使姚崇忧惧,屡次退避相位。

B.玄宗行事缜密。他将要巡行东都洛阳的时候,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并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

C.宋璟与苏颋交情深厚,遇事相互谦让、帮助。宋璟曾与苏颋父子一同担任宰相,认为苏颋的父亲是国家栋梁之才,苏颋在某些方面更加优秀。

D.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进见时,唐玄宗常常以礼相待。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

(2)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问于郭隗曰:“寡人地狭人寡,齐人取蓟八城,匈奴驱驰楼烦①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隗曰:“有,然恐王之不能用也。”昭王避席:“愿,请闻之。”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师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宾也;危国之臣,其名臣也,其实虏也。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

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巨则师傅之材至矣如此则上可以王,下可以霸,唯王择焉。”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郭隗曰:“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夫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孔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②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①楼烦,国名,以游牧为生,东与燕国、赵国为邻。②戮力,尽力。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B.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

/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C.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D.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3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神庙,这里指继承祖先的事业。B.东面,位在西而面向东。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C.“鲁人吊之曰”与“形影相吊”(《陈情表》)两句中的“吊”字含义相同。

D.遗,给予,使,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遗”含义相同。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燕国遭受过齐国的侵略和掠夺,又面临匈奴的威胁,燕昭王担心会危及国家,自己不能继承祖先的事业,于是向郭隗询问保存国家的办法。

B.郭隗分析了不同的君王会有不同的臣子,帝王的臣子是帝王的老师,亡国之君的臣子像俘虏一样,而国君态度是否谦恭会招来不同类型的臣子。

C.燕昭王表示愿意学习,然而没有老师。于是燕昭王便请郭隗上坐,一直尊其为老师。过了三年,邹衍等贤士投奔燕国,使燕国与齐国一样强大。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0.文中画红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CD。 11. 【参考答案】D 【解析】A.正确。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B.正确。刚刚;纵横。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 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2.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13. 【参考答案】 (1)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解析】 (1)“丁父忧”,逢父亲丧事;“召”,征召;“不起”,不任职。 (2)“出粜”,卖米;“诣”,到;“易”,换取;“吏弊不敢行”,宾语前置,“吏不敢行弊”。 14. 【参考答案】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具体体现在: 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 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 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白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沅赴,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广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缩素,缩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专项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下列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伐越”“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故曰圣人蚤从事焉”中的“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中的“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中的“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请不烦出敕”中国的“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容臣出牒处分”中的“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古有讨除不胜者”中的“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帝然之”中的“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泰尝举有道,不就”中的“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缓急得以应援”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中“作息”一样都是偏义复词。 B.京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一般指首都。《宋史·欧阳修传》文中“京师”指的是开封府。 C.图籍,地图和户籍,文中“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 D.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宋朝时以御史为台官,以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资其众,卒平天下”中的“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中的“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中的“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中的“为婚”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相同。 B.三晋指战国时的韩国、赵国、魏国,因从春秋时的晋国分化而来,史称“三家分晋”。 C.“以国让子之”的“让”意为让给,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的“让”不同。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B. 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C. 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翻译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固辞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9小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B.中篇批判秦二世不行仁政,沿袭无道,过分迷信武力而失掉民心,提出了“牧民之道,务在之”的观点。 C.下篇重点批评子婴的过失,忠臣不谏,智士不谋,而天下大乱。认为秦的本末都未能守住,没办法长久。 D.三个选段分析天下形势,总结秦亡原因,批评秦的过失,提出“仁政安民”的主张,为汉朝治提供借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B.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C.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D.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6、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指调动官职,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中的“徙”意义相同。 B.委,意为呈献,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中的“委”意义相同。 C.县官,旧指天子,也可指县级的行政长官。本文中指朝廷、官府。 D.栉沐,与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相同,都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励精图治,振兴国运。他凭借武力平定汴州、洛阳,成就帝业,天下初定时,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郭崇韬委以重任。 B.庄宗猜忌权臣,贪图逸乐。他轻信后宫、伶人的话,疏远有功劳的将领,沉迷于荒淫的享乐,最终导致朝政混乱,身死国灭。 C.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他虽为庄宗立下汗马功劳,但没有居功自傲,并且从国家长远的角度出发,打击伶宦,重用士人。 D.向延嗣居中弄权,扰乱朝政。郭崇韬在他出使蜀中时没有以礼相待,他借机挑拨郭崇韬与庄宗的关系,最终导致了郭崇韬被杀。 8、薛居正认为庄宗失天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请结合文本概括对后世有哪些警诫。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B.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C.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D.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文中指逃亡,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正道直行”的“行”意思不同。 B.再,文中表示两次,与《苏武传》中“愿勿复再言”的“再”意思不同。 C.兵,文中指兵器,与《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的“兵”意思相同。 D.而,文中表修饰关系,与《离骚》中“夫孰异道而相安”的“而”用法相同。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时,表明自己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国君年迈,国君的孩子年少,国家多灾多难。 B.白公胜作乱之时,申鸣想以身许国,他父亲以不合孝道制止他,但是申鸣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C.白公胜被申鸣包围,自己不知如何应付,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提出的对策极其阴险毒辣。 D.申鸣认为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尽忠国君,使国家安定,致父亲被杀,无颜面对天下人所以自杀。 9.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 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衅社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 ..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 ..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 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 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 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 ..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B.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D.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社,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强葆,即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践阼,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诰》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 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 ..入 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鄘州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④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 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 ..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⑤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①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①关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①沾丐:给人以利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 B.质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 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远处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子 ..何莫学夫《诗》 B.譬如平地 .. C.大学 ..之道 D.小人 ..喻于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上韪其言,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此相安。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首在择人。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令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与尚书王弘祚廷辨,卒从之弼议。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诏并如所请。十四年,以母丧去官。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以所举非材,吏部议降三级调用。寻卒。 之弼内行修笃,事亲孝,与其弟之佐相友爱。之佐,顺治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严事之弼,虽白首,执子弟礼甚谨。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有删改)对于世祖惩治贪腐的法令,朱之弼认为“不便”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1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B.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C.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D.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宝剑之类的神物,也指帝王的印玺。文中指帝位、国家权力。 B.疏,奏议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与“表”类似。 C.“属之以事”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中“属”的意思相同,都解释为“嘱托”。 D.“天下大治”与“一治一乱”中的“治”的意思相同,都解释为“安定,太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以常见之物、常识之理设喻,引出话题,并向唐太宗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 B.魏征先言“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然后用一反诘,使文情跌宕有致,也让此疏更具针对性。 C.王安石点明北宋内外交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法令制度不够严苛完备,并提出改革主张。 D.王安石认为,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王时不同,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而应因时而异,与时俱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 5.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王安石是如何理性表达的?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自邹衍与齐之稷下①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王斗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节选自《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2021·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解析】选B。“田悦帅众两万助灵耀”,“灵耀”做“助”的宾语,故不能分开,排除A、D两项;“一舍”作“汴”的补语,不能分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跟官职的调动有关。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凡射死数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 “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 “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 “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虾蟆忠于国家。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 郭虾蟆很有谋略。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 郭虾蟆擅长射术。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10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 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 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 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