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_王辉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_王辉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_王辉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增刊-0026-088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510641) 

摘 要: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文中介绍了益生元的营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益生元;低聚糖;微藻

益生元(prebiotics)是由G.R.Gibson等(1995)提出,是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有选择地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常称双歧因子。[1]其标准是:①不被宿主胃肠道消化或吸收;②只能被一种或有限几种肠道菌利用;③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进宿主健康;④诱导肠腔内系统性免疫,改善宿主体质。[2]属于双歧因子的有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Fructo-oli gosaccharide 简写为FOS)、低聚木糖(Xylo-oligo saccharide)、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简写为GOS)、低聚异麦芽糖等;微藻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还有一些天然植物,包括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由于益生元不能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通过消化道到达结肠后,有的能被结肠群分解和利用,而促进结肠菌群的生长,在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脂质、蛋白质与矿物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中。

1 益生元的物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1.1 物化特性

低聚糖类益生元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粘度低,不结合矿物质,口感清爽,甜度低。与蔗糖相比,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0~60%,低聚木糖约为40%,而低聚半乳糖则为25%左右。低聚糖类益生元的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储存稳定性也很好,无不良质构和风味。[3~5]

微藻类益生元则分布很广,在土壤、沼泽、淡水、温泉中都有发现。在一些不适合其它生物的极端环境,如高盐碱度的湖泊中,也能生长。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含饱和脂肪酸,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微藻(如螺旋藻)细胞壁几乎不含有纤维素,因而具有更高的可消化性,其消化率可高达93%。而且微藻类益生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酶和天然色素,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正因为如此,它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2 生理功能

1.2.1 高效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益生元作为“双歧因子”可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Ito等(1990)报道:FOS与TOS(乳糖,Tran-galacto-oligosaccharide TOS)可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而抑制病菌源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螺旋藻等一些微藻类益生元进入机体后可被选择性吸收,增加双歧杆菌数,减少病原菌数。Gibson (1994,1995)认为,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变肠微生态,掏有害菌的繁殖。同时,益生元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掏细菌毒素的产生(May,1994)。[2,3]其机制在于:①这些寡糖可能是双歧杆菌选择性底物;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产生抗菌物质掏了其他病原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生长。[2]

因此,益生元作为双歧杆菌促生因子,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

1.2.2 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基本特性

益生元中的低聚糖类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可降低粪便pH值,减少有毒代谢物,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加速肠腔蠕动,减轻便秘,具有洁肠通便,排毒解毒的功能。[3]低聚糖类益生元具有良好的耐消化性,不易被唾液、胰液、肠液中的酶类所分解,可以一直到达大肠,被肠道细菌代谢。

1.2.3 益生元与代谢调节

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显著降低血及肝脏中甘油

三酯与磷脂水平,改善粪氮代谢与尿氮代谢,促进矿物质吸收作用。[6]

微藻类益生元多含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γ-亚麻酸,不会形成胆固醇,能起到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此外,微藻多糖与糖蛋白可改善脂类代谢,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双歧杆菌分解寡糖的代谢终产物含有大量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SCFA的作用在于:①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②降低肠道pH值,减少结肠癌的发生;③易被宿主利用。此外,许多学者提出SCFA可能调节体内代谢,特别是乙酸和丙酸盐可能与L-乳酸盐一起调节脂肪和胆固醇代谢。[2]

低聚糖类益生元经微生物发酵后可降低肠道pH 值,提高矿物质溶解性,从而促进大肠中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甚至可以提高骨质密度,对防止骨质疏松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Ohta(1996)报道,补充FOS增加了大鼠对钙、镁的吸收,股骨中钙的含量增加并且防止食粪癖的发生,尤其提高FOS对镁吸收的刺激性效应。[7]何熙(2000)报道,低聚半乳糖的摄入不仅可有效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降低肠道对钠的吸收,升高钾的吸收率。[8]

1.2.4 益生元与免疫调节

因为益生元可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利用,而有益菌群的代谢产物又能促进其消化、生长和增殖,从而刺激了肠道免疫器官生长,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对低聚糖类益生元的免疫调节作用检验证明,低聚糖多具有明显提高抗体形成细胞数及NK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益生元可通过降低体内毒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帮助肝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辅助改善肝病症状;对于用化学、放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反应导致菌群失调的症状,如食欲减低、乏力、白细胞计数下降等,益生元可以加以改善,提高抗病力。

此外,微藻类益生元多含叶绿素,它们被人体摄入后,能很快地转化为血红素,并快速改善机体的血红素水平,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这对心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都有帮助。螺旋藻及其酶解产物还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皮肤的角化作用。以螺旋藻为活性成分的药剂可加速伤口愈合。[9~10]

2 益生元应用 2.1 早餐谷物

早餐谷物一般是指如燕麦片、脆米片等。由于早餐是人体一天活动的营养之源,早餐谷物应是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如在早餐谷物中添加益生元如低聚果糖或菊糖,就能进一步强化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11]

2.2 婴幼儿食品

益生元所具有的“双歧因子”生理功能,赋予双歧酸乳酪更多的保健性,赋予肠道营养品以调整肠胃的功能,并使婴儿配方食品的成分更趋近人乳,有助于建立起婴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群。

经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婴儿是最好的哺养方法,而以母乳喂养婴儿的肠道细菌高达90%为双歧杆菌。如果因为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必须依靠人工喂养时,就应选用添加双歧杆菌的乳粉,以预防人工喂养婴儿易患腹泻等疾病,从而起到保护婴儿健康的作用。益生元如低聚果糖、水苏糖、异构化乳糖、二蔗酮糖等都是一些性能稳定、便于使用的配料,只要将之适量加入婴幼儿食品,便可制得有益于人体的益生元食品。以日本的森永乳业为例,他们很早就推出了强化异构化乳糖、二蔗酮糖的乳粉。

2.3 保健食品

由于低聚糖类益生元多具有纯正清爽的甜味,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且保湿性好,易于加工,可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糕点、面包、点心及各种保健食品中,例如在果酱生产过程中低聚半乳糖不会在蒸煮过程中分解,对添加后的最终产品甜度能很好控制。

而微藻类益生元诸如小球藻、螺旋藻等食用微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生物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等,故具有优异的营养保健功能,可添加于各种保健食品及药品中,也可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维生素、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或从中摄取藻蓝素、叶绿素、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食用色素。近年来,还从微藻中研究开发了EPA、DN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糖等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2.4 饲料工业

由于益生元能被动物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利用,在肠道占优势后起整肠作用,同时,有益菌群的代谢还可促进饲料消化,达到促进生长和增重的作用,并刺激肠道免疫器官生长,[12]故益生元可作为功能添加剂应用于饲料工业。

综上所述,益生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对于人类

(下转第87页)

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2, 27(1-2):175 

6 T.Mattila-Sandholm, P.Myllarinen, R.Crittenden, et al,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Inter- national Dairy Journal.2002,12(2-3):173~182 

7 张春杨,牛钟相,常维山等.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的营养、免疫促进作用.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24(1):51~54 8 刘克琳,何明清.益生菌对鲤鱼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饲料

工业:2000,21(6):24~25

9 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等.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上海

预防医学杂志,2000,12(2):73~75

10 刘小杰,何国庆,袁长贵.益生菌的安全性及其功能.中国乳品工业,2002,30(1):16~18 

11 R.D.Wagner, E.Balish. Potential hazards of probiotic

bacteria for immuno-deficient patients. Bull. Inst. Pasteur,

1998(96):165~170 

12 侯晓林.新型药物微生态制剂浅谈.饲料营养,1998,14(3):7 13 马艳,常志州,朱万宝.饲用益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验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2(5):50-52 

14 刘清源,赵献军.两种益生菌对16种抗菌药敏感性测定.

动物医学展,2002,23(4):73-74

15 Shah, NP. Probiotic bacteria: selective enumeration and survival in dairy foods.Dairy Sci, 2000 (83) :894-907 

16 吕嘉枥,舒国伟,周胜敏等.益生菌甜酒酿的研究.酿酒科

技:2003(3):63-65

17 Marko Kalliomaki, Seppo Salminen, Heikki Arvilommi, et

al, Probiotics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isease: a ran-

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1(357):1076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biotics

Deng Li, Rui Hanming

(Food Eng. Dep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probiotic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food,medicine and feed indust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al mechanism , sensitivity and safety besides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obiotics; functional mechanism; sensitivity; safety

(上接第89页) 

的营养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肠内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深入,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及至制药业等行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展望 

今后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合生元(Synbiotics),即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品,通过促进外源性活菌在肠道中定植、选择性刺激一种或有限几种有益菌生长和/或代谢, 促进宿主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曾吉祥. 海洋科学. 1994. (6): 32~34.

2 蒋虹, 胡宏. 中国微生态杂志. 1997.(9): 54~55.

3 于敏. 食品工业. 1998. (4): 33~35.

4 何熙. 食品工业. 2000. (3): 15~16.

5 李平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8. (4): 248.

6 Yoram Bouhinik. et al .J .Nutr. 1999.(130): 113~116.

7 Tomio Morohashi. et al. T. Nutr. 1998. 126: 1815~1818.

8 Jian Wang P. N . et al . Food Chen. 1999. (47): 1549~1557

9 陈峰,姜悦.微藻生物技术.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10 龙新. 食品工业科技. 2001. (6): 1~4.

11 Kensuke Sakai A.K. et al .J.Nutr. 2000. (130): 1608~1612.

12 魏远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126(1): 48~54

Process of Nutri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ebiotics

Wang Hui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South China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1) Abstract: Prebiotics include some Oligosaccharides, microalgae and natural plant etc.,and have the functions of improving the microcubiois of intestinal tract, adjusting metabolism of fat, mineral substance and protein, regulating immunologic funtion. Process of nutri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ebiotic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It’s predicted that prebiotics will dis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in food and feed industries.

Key words: Prebiotics; oligosaccharides; microalgae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益生元系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选择性的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具有益生元功能特征的有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多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多元醇、蛋白水解物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性低聚糖和多糖类。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龙胆糖、海藻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酮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木蔗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琼脂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胶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目前我国已有两个品种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即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益生元功能性多糖类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菊粉、聚葡萄糖等。 1 益生元的生物活性 1.1 直接活性 1.1.1 增殖双歧杆菌、优化肠道菌群 益生元尤其是功能性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已得到实验反复证明。而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易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在保存和服用方面会受到空气、胃酸、胆汁及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其应有的疗效。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难以被人和动物消化道的酶系分解。因此,功能性低聚糖可以直达大肠,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利用,促进这些有益菌增殖,而不能被有害菌所利用。这种选择性增殖作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得到优化,而且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服用功能性低聚糖的观察试验发现,肠杆菌和类杆菌等有毒菌群显著减少,而肠道内原本的双歧杆菌显著增多。[1-3] 1.1.2 抗龋齿 口腔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变异链球菌)能分泌葡萄糖转移酶,将口腔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聚糖,该糖附着于牙齿表面形成牙垢,进而会导致龋齿。功能性低聚糖难以被唾液中的消化酶分解,不能被变异链球菌发育所利用,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转移酶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研究发现,低聚异麦芽糖中的潘糖此项功效极其明显。另外,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能成为一种新型低聚糖——改性大豆低聚糖,由于较改性前有效成分的纯度得到了提高,从而具有更好地抗龋齿功效。 1.1.3 降血脂、降胆固醇 功能性低聚糖普遍具有难消化、甜度低及热量低的特性,所以不易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血脂水平正常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其主要机理是通过降低肝脏中脂肪酸合成而实现的;对于高血脂症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主要效应是降低胆固醇含量。关于其机理,屠友金等认为与低聚果糖发酵产物丙酸对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抑制有关。[4] 1.2 由双歧杆菌实现的间接活性 1.2.1 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而产生某些抗菌素,这些抗菌素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代谢,减少其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伤。此外,由低聚糖增殖产生的双歧杆菌,可以协同其他肠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251200) 刘辉 杨海军 摘 要 本文综述了益生元的基本功能,研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饮料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在饮料中应用的趋势做了相关预测。关键词 益生元 饮料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题目: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日期: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 关键字: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便秘、肥胖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1.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膳食纤维具有的特征归纳为:降低通过时间和增加粪便量;促进结肠发酵作用;降低血总胆固醇或LDL胆固醇水平,降低餐后血糖或胰岛素水平。当前关于膳食纤维的定义相对权威的一个概念是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CC)成立的膳食纤维专门委员会提出的[1],他们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可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的植物成分、碳水化合物和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蜡质、木质素等,此定义明确规定了膳食纤维的范畴,是可食的植物成分,而非动物成分。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食品营养学》课程论文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 摘要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手段不断的促进着现代农业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因此也被广泛的应用。转基因食品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解决了社会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正如它带来的瞩目成就一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争议。本文就转基因食 。 创造出新的食品品种;;②医用,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某些生物制品、器官以及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进行某些毒性研究;③其他,如转入各种特色基因使动物获得新的性状,如增加其观赏性、提高繁殖力等。例如:牛转入溶葡萄球菌酶基因后在乳汁中表达溶葡萄球菌酶,可以防止牛乳腺炎的发生;猪转入乳清蛋白基因后乳汁中乳清蛋白的含量增高,可促进猪仔的生长;随着天然鱼种的大批灭种,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用鱼品质的研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猪生长期明显缩短,且饲料利用率及瘦肉比重大幅度提高;提高肉鸡和蛋鸡的抗感染能力是转基因鸡研究的主要目标等。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评价 2.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问题包括:转基因食物的过敏性,转基因食品的毒性,营养品质改变

问题,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以及转基因技术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与之相应的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外源基因的安全性、基因载体的安全性、转基因过程、基因插入引起的副作用、基因重组的非预期效应、新表达物质的毒性和致敏性、转基因动物的健康状况、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转基因食品在膳食中的作用和暴露水平、食品加工过程对食物的影响、对人体抗病能力的影响以及售后去向和消费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1989年美国用微生物基因工程生产的色氨酸虽然经分析其纯度高达99.6%,当作为营养素补充剂投放市场后,造成1500人永久性伤残和37人死亡。1998年8月,英国罗威特研究所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2000年德国耶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饲料喂养鸡群,结果鸡肉里存在玉米的变异基因片段。进一步研究认为,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 在评价生物技术产生的新食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性时,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来源生物可以作为比较的基础。实质等同性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比较。但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采用“过程评价法”,即采用严格的毒性、过敏性、抗性标记基因的实验并对其应用与发展采取严格的过程检测作为安全评价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基本遵循以科学为基础、实质等同性、个案分析以及逐步完善等原则。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结果评价法、过程评价法、个案分析等。 2.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2.3.1 营养学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营养学评价包括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的评价,抗营养素的评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素利用率问题等。进行营养学评价时,首先进行成分检测包括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抗性因子等,然后与其非转基因亲

益生元菊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0, 9(3), 229-23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057938.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e1057938.html,/10.12677/hjfns.2020.93030 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robiotics Inulin Huan Xiong1,2*, Aibiao Zou1,2, Hualin Wang1,3 1Wuhan Inu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Wuhan Hubei 2Cross-Srait Tsinghua Research Institut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Xiamen Fujian 3School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1th, 2020; accepted: Jul. 23rd, 2020; published: Jul. 30th, 2020 Abstract Inulin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prebiotics, which is known to have physiological benefits on intestinal health, glycolipid metabolism, obesity and immun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progress of inul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was review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Inulin, Prebiotic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益生元菊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熊欢1,2*,邹爱标1,2,王华林1,3 1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2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MNT)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20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30日 摘要 菊粉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益生元,目前已知对肠道健康、糖脂代谢、肥胖、免疫系统等均有生理益处。 本文综述了菊粉生理功能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起到引导与借鉴作用。 *通讯作者。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题目: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日期: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 关键字: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 物中,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糖尿病等,严重 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 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 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 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1.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膳食纤维具有的特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食品营养学课程论文

大学生饮食与营养健康 摘要 现代社会,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饮食和营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社会大群体里,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以其人数的逐渐庞大、身份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其中饮食与营养是关注度较高的方面。大学生的生理特点、膳食营养特点以及针对以上特点应该采取的饮食策略等等,都是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身体和美好前程必须考虑的事情,而这也需要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生理饮食营养健康 前言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关于儿童、中年人、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分析与建议,却鲜见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饮食营养的探讨。但现在,对于大学生饮食营养的探讨也慢慢多起来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目前大学还是精英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发展就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饮食存在着问题,因为有问题,所以会去探讨,探讨,就有可能发现更大的问题。大学生在饮食和营养上究竟有怎样的一些情况呢?且听慢慢道来。 正文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大学生,一般年龄是18岁至25岁。青春期,是指个体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一般是在10~20岁之间,从这一个概念出发,大学生普遍是处于青春期的后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身体外部基本发育成熟,男的更结实,女的更丰满; 2、身体内部各器官机制如呼吸、神经系统发育渐趋稳定; 3、身体各部分系统机制都达到最佳水平 4、性器官发育成熟。 这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为完善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较为复杂。虽然身体各方面相对于青春期里长身体阶段已经发育成熟,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更多的营养,同样是需要的,大学生需要营养去维持这样一个身体完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动力去支持平常身体器官的运行,这动力来自于能量和营养,因此更需要日常饮食的摄入,获得合理的营养。况且,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是处于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地位,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都要求严格,思维能力活跃而敏捷,是长身体和长知

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醇排出体外的作用,因而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含甾醇1441mg/100g,比葵花籽油496mg/100g及大豆油436mg/100g均高,其中B2谷甾醇占60.3%,燕麦甾醇10.5%。甾醇是降血脂用药物类固醇的原料,甾醇和其他药物复配的谷甾醇片有良好的降血脂及血清胆固醇作用。 日本已批准植物甾醇为调节因子的特定专用保健食品FOSH U的功能性添加剂。美国FDA发布的健康公告称∶“植物甾醇phytosterol及酯、植物甾烷醇phytostanol及酯,能通过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而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每天从膳食中摄入1.3g植物甾醇或3.4g植物甾烷醇能达到明显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在美国各种植物甾醇巳被批准为公认安全食品。芬兰F orbes Medi2T ech公司推出的一种植物甾醇叫F orbes W ood Sterol,是从木材造纸副产品塔尔油(T all Oil)中提取,纯度达95%以上,为白色粉状结晶。据该公司介绍.每天服用122g就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我国有丰富的植物甾醇资源,应能开发更多天然安全可靠调节血脂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以上介绍的只是国际上较普遍的几个品种。其实每个国家均有其自身的特有资源和一些特殊的功能添加剂。我国地域广阔,北寒南热,有山有海,植物的种类丰富。各地均有一些传统认为既是食用植物,又是防病抗病的健康食品,有待我们去研究其功能因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植物提取物,以极大地丰富我国的功能性添加剂的品种和市场。 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殷铭俊1,陈执中2 (1.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337; 2.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200032) Progress on studies of gene nutriology YI N Ming2jun1,CHE N Zhi2zhong2 (1.Biochemical Institute,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Bioreactor Engineer,Huadong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2.School o f Pharmacy,Fudan Univer sity,Shanghai,200032) 摘 要:从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基因多态性,基因突变与损伤,基因营养学的目的以及根据基因制定食谱并举应用实例综述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基因;基因突变与损伤;基因营养学 50多年前,1953年2月28日Watson和Crick发现了被称为“生命奥秘”DNA结构,4月25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DNA双螺旋结构。DNA 结构解释了遗传物质是如何复制和传递信息的。DNA这种优雅神秘的双螺旋结构,引发的革命震动了生物学界和医学界。1962年Watson和Crick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990年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在Watson和Crick发表双螺旋结构50周年早11天即2003年4月14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Collins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1]。在这前半年,2002年10月底另一项新的科学规划———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haplotypes map project,HapMap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被称为致病基因图谱[2]。 HGP的突破性进展和全面完成以及致病基因图谱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基因与疾病、基因的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同时促进了健康新领域———基因营养学的发展。 1 基因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运动食品抗疲劳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运动食品抗疲劳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许洪文, 齐海萍 作者单位:许洪文(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莆田,351100), 齐海萍(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系,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 福建体育科技 英文刊名: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29(6) 参考文献(28条) 1.贾建昌;韩涛红景天抗疲劳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5(11) 2.罗琼;阎俊;张声华枸杞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疲劳作用[期刊论文]-卫生研究 2000(02) 3.杨柯;李扬;李峰;赵丹 赵雪检人参二醇组皂甙游泳训练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2000(02) 4.高顺宾;戴贤君;沈立荣;吴大星L-肉碱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1999(07) 5.黄耀凌;邹思湘谷氨酰胺的抗疲劳生化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02) 6.王梅;谷文英;黄诚高F值寡肽棍合物的制备及抗疲劳与抗缺氧作用 1999(03) 7.刘铁民;李怀英牛磺酸对疲劳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气化水平及GSH含量的影响 1999 8.Burke,L.M Nutrition for post-exercise recovery 1997 9.Urke,L.M;J.A.HanIey Carbohydrate and exercise 1999 10.何来英;严卫星;楼密密;冯永权 刘红蕾保健食品抗疲劳作用试验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7(04) 11.徐峰;赵江燕;刘天硕刺五加提取抗疲劳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9) 12.王庭欣;赵文;刘峥颢西洋参片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9) 13.张安民;常明昌;胡淑萍;张金桐 丁起盛灵芝液对运动员抗疲劳作用及对血中SOD,CAT,LPO的影响 1997(04) 14.梅学仁灵芝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 1982(07) 15.张安民中医药防治疲劳综合征及灵芝抗疲劳试验研究 1996(03) 16.刘振玉;刘克敏;刘亚军益生菌增强竞技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7.章克昌药用真菌研究开发现状及其发展 2002(01) 18.樊柏林;李宇红;李新兰冬虫夏草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2000(02) 19.李琴韵;胡蓓莉雄蚕蛾、蚕蛹及蚕沙的研究近况 1996 20.赵权;杨晓杰;林雁春蚂蚁水提物对獭兔耐力的影响[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1999(04) 21.金宗镰;文镜茶碱的动员脂肪酸及抗疲劳功能及其机理研究 2005(28) 22.庞辉;何惠;李倩茗螺旋藻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实验 1999(06) 23.藏其中;万淑营;何光星蚕蛹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1992(03) 24.夏启德;袁翠华香菇多糖抗疲劳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25.曾明;李守汉;郭层城松针提取液抗疲劳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 2005(02) 26.唐量;熊正英芦荟抗疲劳作用的实验[期刊论文]-体育学刊 2003(02) 27.王君耀;周峻;汤谷平黄秋葵抗疲劳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04) 28.潘京一;杨隽;郑勇英枸杞子抗疲劳与增强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上海预防医学 2003(08)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蒋正宇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本文综述了畜禽生产中的微生态调节剂种类、作用机理及与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配伍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微生态调节剂 几十年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预防动物疾病、抗应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有目共睹,但抗生素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残留、耐药性及其传递和传播等负效应。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工业的发展,一些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饲料中抗生素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如活菌制剂(益生菌)和低聚糖(益生元)等,它们通过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目前,益生菌和益生元已广泛在饲料中研究和应用,已就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或益生元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年龄、饲养环境下的最佳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的益生菌或益生元之间以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益生菌以及其他营养性或非营养性添加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寻找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最佳同效应的添加组合,已成为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1 饲用微生态调节剂和抗生素的种类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或)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prebiotics)、益生元(probiotics)、合生素(sybiotics,eubiotics)。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1989年,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2003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品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益生元是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直链和支链的糖类,它们很难为动物体内的消化酶所降解,可直接进入肠道,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营养底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饲料中研究和应用的低聚糖有甘露聚糖(MOS)、低聚果糖(FOS)、低聚木糖(X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OS)、大豆低聚糖(SBOS)等。饲料酸化剂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和磷酸,但无机酸存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和腐蚀加工机械等问题;有机酸更为人们所认可、山梨酸、甲酸、乙酸等,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 自1974年欧共体首先禁止了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使用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已广受禁用和限用。2002年,我国农业部批准规定的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以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的饲用药物添加剂品种仅有33种。 2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对生产性能方面的有益作用是防病功能的延伸,可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微生物途径和肠组织代谢途径。有关微生物途径,抗生素通过非选择性阻止或破

应用营养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1)

应用营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1).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 Jun130 (3) J 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 应用营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裴婷娜 (本溪市中心医院营养科 ,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因为营养过剩和不平衡而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 健康甚至生命。营养与临床治疗和康复被认为是现代医疗模式的三大组成部分 ,在增进健康、促进病人康复过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应用营养学的学科性质、营养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营养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以期引起人 们对这门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促进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 :应用营养学 ;发展现状 ;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 : R151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0424 (2009) 03 -0284 -02 TheDeveloping Status Quo and Tendency Prospect on the Practical Nutriology PE I Tingna (NutritionalDepartmentof the CenterHospitalofBenxi, Benxi, 117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ofpeoplepslivingstandard, thediseasescausedbyovernutritionandoutofbal2 ance have raised rapidly, which have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题目: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日期: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 关键字: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便秘、肥胖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食品营养学论文

食品营养学题目:健康源于细节的斟酌 学校名称: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健康源于细节的斟酌 摘要:说起养生,其实说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份健康,而我们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足够的食品营养摄入和自身养生知识的积累。想要健康的体格,不仅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说的两大要素。同时,养生和饮食与人的经络和气血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才能够有足够的气血呢?当然就要在饮食、作息等细节上面下功夫,我们不仅要按时作息和自然生物钟保持一致才能走健康之路,还要合季节多吃时令的水果蔬菜以及药材类食物等,让我们能够让身体有足够的气血让我们精神焕发。另一方面,我们要有畅通的经络。这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任何季节,适当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方法才能达到养生,以保健康。健康,让我们从饮食、作息、运动、养生等生活细节来保护自己的身体,让我们都能养出一份健康,养出一个好心情。 关键字:健康;食品;养生;医疗 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谁都想健健康康的生活,而各种疾病总是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健康。现代的医疗设备比较健全,并且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个个疑难杂症正在迎刃而解,但更多的健康来自我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中的细节,因为许多疾病的预防都在于每个微小的细节。 饮食的搭配首当其冲,但知道是一回事,付之实践又是一回事。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可以提供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还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同时,丰富的维生素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肠道疾病。充足的水分可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_王辉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增刊-0026-088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510641)  摘 要: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文中介绍了益生元的营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益生元;低聚糖;微藻 益生元(prebiotics)是由G.R.Gibson等(1995)提出,是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有选择地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常称双歧因子。[1]其标准是:①不被宿主胃肠道消化或吸收;②只能被一种或有限几种肠道菌利用;③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进宿主健康;④诱导肠腔内系统性免疫,改善宿主体质。[2]属于双歧因子的有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Fructo-oli gosaccharide 简写为FOS)、低聚木糖(Xylo-oligo saccharide)、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简写为GOS)、低聚异麦芽糖等;微藻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还有一些天然植物,包括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由于益生元不能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通过消化道到达结肠后,有的能被结肠群分解和利用,而促进结肠菌群的生长,在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脂质、蛋白质与矿物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中。 1 益生元的物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1.1 物化特性 低聚糖类益生元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粘度低,不结合矿物质,口感清爽,甜度低。与蔗糖相比,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0~60%,低聚木糖约为40%,而低聚半乳糖则为25%左右。低聚糖类益生元的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储存稳定性也很好,无不良质构和风味。[3~5] 微藻类益生元则分布很广,在土壤、沼泽、淡水、温泉中都有发现。在一些不适合其它生物的极端环境,如高盐碱度的湖泊中,也能生长。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含饱和脂肪酸,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微藻(如螺旋藻)细胞壁几乎不含有纤维素,因而具有更高的可消化性,其消化率可高达93%。而且微藻类益生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酶和天然色素,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正因为如此,它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2 生理功能 1.2.1 高效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益生元作为“双歧因子”可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Ito等(1990)报道:FOS与TOS(乳糖,Tran-galacto-oligosaccharide TOS)可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而抑制病菌源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螺旋藻等一些微藻类益生元进入机体后可被选择性吸收,增加双歧杆菌数,减少病原菌数。Gibson (1994,1995)认为,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变肠微生态,掏有害菌的繁殖。同时,益生元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掏细菌毒素的产生(May,1994)。[2,3]其机制在于:①这些寡糖可能是双歧杆菌选择性底物;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产生抗菌物质掏了其他病原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生长。[2] 因此,益生元作为双歧杆菌促生因子,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 1.2.2 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基本特性 益生元中的低聚糖类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可降低粪便pH值,减少有毒代谢物,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加速肠腔蠕动,减轻便秘,具有洁肠通便,排毒解毒的功能。[3]低聚糖类益生元具有良好的耐消化性,不易被唾液、胰液、肠液中的酶类所分解,可以一直到达大肠,被肠道细菌代谢。 1.2.3 益生元与代谢调节 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显著降低血及肝脏中甘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