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增刊-0026-088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510641)

摘 要: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文中介绍了益生元的营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益生元;低聚糖;微藻

益生元(prebiotics)是由G.R.Gibson等(1995)提出,是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有选择地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常称双歧因子。[1]其标准是:①不被宿主胃肠道消化或吸收;②只能被一种或有限几种肠道菌利用;③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进宿主健康;④诱导肠腔内系统性免疫,改善宿主体质。[2]属于双歧因子的有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Fructo-oli gosaccharide简写为FOS)、低聚木糖(Xylo-oligo saccharide)、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简写为GOS)、低聚异麦芽糖等;微藻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还有一些天然植物,包括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由于益生元不能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通过消化道到达结肠后,有的能被结肠群分解和利用,而促进结肠菌群的生长,在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脂质、蛋白质与矿物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中。

1 益生元的物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1.1 物化特性

低聚糖类益生元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粘度低,不结合矿物质,口感清爽,甜度低。与蔗糖相比,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0~60%,低聚木糖约为40%,而低聚半乳糖则为25%左右。低聚糖类益生元的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储存稳定性也很好,无不良质构和风味。[3~5]

微藻类益生元则分布很广,在土壤、沼泽、淡水、温泉中都有发现。在一些不适合其它生物的极端环境,如高盐碱度的湖泊中,也能生长。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含饱和脂肪酸,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微藻(如螺旋藻)细胞壁几乎不含有纤维素,因而具有更高的可消化性,其消化率可高达93%。而且微藻类益生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酶和天然色素,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正因为如此,它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2生理功能

1.2.1 高效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益生元作为“双歧因子”可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Ito等(1990)报道:FOS与TOS(乳糖,Tran-galacto-oligosaccharide TOS)可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而抑制病菌源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螺旋藻等一些微藻类益生元进入机体后可被选择性吸收,增加双歧杆菌数,减少病原菌数。Gibson (1994,1995)认为,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变肠微生态,掏有害菌的繁殖。同时,益生元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掏细菌毒素的产生(May,1994)。[2,3]其机制在于:①这些寡糖可能是双歧杆菌选择性底物;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产生抗菌物质掏了其他病原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生长。[2]

因此,益生元作为双歧杆菌促生因子,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

1.2.2 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基本特性

益生元中的低聚糖类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可降低粪便pH值,减少有毒代谢物,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加速肠腔蠕动,减轻便秘,具有洁肠通便,排毒解毒的功能。[3]低聚糖类益生元具有良好的耐消化性,不易被唾液、胰液、肠液中的酶类所分解,可以一直到达大肠,被肠道细菌代谢。

1.2.3 益生元与代谢调节

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显著降低血及肝脏中甘油

88

三酯与磷脂水平,改善粪氮代谢与尿氮代谢,促进矿物质吸收作用。[6]

微藻类益生元多含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γ-亚麻酸,不会形成胆固醇,能起到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此外,微藻多糖与糖蛋白可改善脂类代谢,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双歧杆菌分解寡糖的代谢终产物含有大量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SCFA的作用在于:①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②降低肠道pH值,减少结肠癌的发生;③易被宿主利用。此外,许多学者提出SCFA可能调节体内代谢,特别是乙酸和丙酸盐可能与L-乳酸盐一起调节脂肪和胆固醇代谢。[2]

低聚糖类益生元经微生物发酵后可降低肠道pH 值,提高矿物质溶解性,从而促进大肠中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甚至可以提高骨质密度,对防止骨质疏松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Ohta(1996)报道,补充FOS增加了大鼠对钙、镁的吸收,股骨中钙的含量增加并且防止食粪癖的发生,尤其提高FOS对镁吸收的刺激性效应。[7]何熙(2000)报道,低聚半乳糖的摄入不仅可有效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降低肠道对钠的吸收,升高钾的吸收率。[8]

1.2.4 益生元与免疫调节

因为益生元可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利用,而有益菌群的代谢产物又能促进其消化、生长和增殖,从而刺激了肠道免疫器官生长,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对低聚糖类益生元的免疫调节作用检验证明,低聚糖多具有明显提高抗体形成细胞数及NK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益生元可通过降低体内毒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帮助肝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辅助改善肝病症状;对于用化学、放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反应导致菌群失调的症状,如食欲减低、乏力、白细胞计数下降等,益生元可以加以改善,提高抗病力。

此外,微藻类益生元多含叶绿素,它们被人体摄入后,能很快地转化为血红素,并快速改善机体的血红素水平,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这对心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都有帮助。螺旋藻及其酶解产物还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皮肤的角化作用。以螺旋藻为活性成分的药剂可加速伤口愈合。[9~10]

2 益生元应用 2.1 早餐谷物

早餐谷物一般是指如燕麦片、脆米片等。由于早餐是人体一天活动的营养之源,早餐谷物应是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如在早餐谷物中添加益生元如低聚果糖或菊糖,就能进一步强化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11]

2.2 婴幼儿食品

益生元所具有的“双歧因子”生理功能,赋予双歧酸乳酪更多的保健性,赋予肠道营养品以调整肠胃的功能,并使婴儿配方食品的成分更趋近人乳,有助于建立起婴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群。

经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婴儿是最好的哺养方法,而以母乳喂养婴儿的肠道细菌高达90%为双歧杆菌。如果因为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必须依靠人工喂养时,就应选用添加双歧杆菌的乳粉,以预防人工喂养婴儿易患腹泻等疾病,从而起到保护婴儿健康的作用。益生元如低聚果糖、水苏糖、异构化乳糖、二蔗酮糖等都是一些性能稳定、便于使用的配料,只要将之适量加入婴幼儿食品,便可制得有益于人体的益生元食品。以日本的森永乳业为例,他们很早就推出了强化异构化乳糖、二蔗酮糖的乳粉。

2.3保健食品

由于低聚糖类益生元多具有纯正清爽的甜味,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且保湿性好,易于加工,可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糕点、面包、点心及各种保健食品中,例如在果酱生产过程中低聚半乳糖不会在蒸煮过程中分解,对添加后的最终产品甜度能很好控制。

而微藻类益生元诸如小球藻、螺旋藻等食用微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生物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等,故具有优异的营养保健功能,可添加于各种保健食品及药品中,也可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维生素、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或从中摄取藻蓝素、叶绿素、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食用色素。近年来,还从微藻中研究开发了EPA、DN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糖等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2.4饲料工业

由于益生元能被动物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利用,在肠道占优势后起整肠作用,同时,有益菌群的代谢还可促进饲料消化,达到促进生长和增重的作用,并刺激肠道免疫器官生长,[12]故益生元可作为功能添加剂应用于饲料工业。

综上所述,益生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对于人类的营养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肠内微生物群

79

80

落研究的深入,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及至制药业等行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展望

今后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合生元(Synbiotics),即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品,通过促进外源性活菌在肠道中定植、选择性刺激一种或有限几种有益菌生长和/或代谢, 促进宿主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曾吉祥. 海洋科学. 1994. (6): 32~34.

2

蒋虹, 胡宏. 中国微生态杂志. 1997.(9): 54~55.

3 于敏. 食品工业. 1998. (4): 33~35.

4 何熙. 食品工业. 2000. (3): 15~16.

5 李平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8. (4): 248.

6 Yoram Bouhinik. et al .J .Nutr. 1999.(130): 113~116.

7 Tomio Morohashi. et al. T. Nutr. 1998. 126: 1815~1818.

8 Jian Wang P. N . et al . Food Chen. 1999. (47): 1549~1557 9

陈峰,姜悦.微藻生物技术.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10 龙新. 食品工业科技. 2001. (6): 1~4.

11 Kensuke Sakai A.K. et al .J.Nutr. 2000. (130): 1608~1612. 12 魏远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126(1): 48~54

Process of Nutri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ebiotics

Wang Hui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South China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1)

Abstract: Prebiotics include some Oligosaccharides, microalgae and natural plant etc.,and have the functions of improving the microcubiois of intestinal tract, adjusting metabolism of fat, mineral substance and protein, regulating immunologic funtion. Process of nutri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ebiotic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It’s predicted that prebiotics will dis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in food and feed industries.

Key words: Prebiotics; oligosaccharides; microalgae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 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得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 国际上指南制定得标准流程,根据发表得文献,参考各国与国际性营养学会得相 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与临床经验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 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 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 学中心所提供得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得数量与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得质量与效果得确定 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产生得一致结果与Meta分析结果(表 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得证据分级 证据级 别 定义研究类型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得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得 RCT;效应量很大得观察性研究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 得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得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得观察性研究 低我们对效应估值得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

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得RCT;观察性研究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得RCT;结果不一致得观察性研究;非系统得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 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得临床问题,通过相应得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ic Reviews、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所有文献由2~3名工作人员采用提取数据形式得方法进行数据验证与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每篇文献生成一个共识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GRADE Pro 软件对分析后得数据就干预措施与其结果得证据主体质量进行评估并生成森林图。如就某个问题,观察性研究就是唯一可用得证据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如无RCT或观察性研究能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时,由相关专家对最佳临床实践意见进行协商,推荐意见归为“专家协商意见”。 确定推荐强度时,通过评价推荐意见得效益比、回顾支持性证据等方法进行综合协商,采用Delphi法进行群体决定与投票后达成一致;每个特定推荐需获得75%得参与专家同意方可成立。强烈推荐指确定针对特定群体或患者得临床决策或干

医院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XX医院 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药品,经全院讨论,特制订本制度,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 一、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二、全院关于胃肠外营养的管理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临床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类药物,使用原则参照我院制定的胃肠外营养何时使用指南。指南如下:适应症:(1)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4)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5)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6)

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禁忌症:(1)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2)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3) 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四、进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时严查胃肠外营养用药情况,严惩非适应症,无适应症和超适应症情况的发生。对滥使用的临床医师视情况给予处分、警告、处罚、停职等处理。 五、胃肠外营养配制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各级人员的岗位制度、消毒管理制度、细菌学监测制度、操作规程、物器材管理制度等,确保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质量。 (二)成立配制中心:肠外营养液是直接由营养科配制,每天由营养师到病房会诊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再由护士进行配制,她们的资格职称都是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确保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质量,预防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配制室的要求:配制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配制室是空气洁净室,洁净等级为1万级,配备双人层流洁净工作台,洁净等级为100级,设有传递窗及缓冲间。 (四)设备:所有一次性物品均到设备科和供应室领取。 (五)配制中的管理:配液前开紫外线消毒40min,净化系统开启30min以上,进入配制间前更换洗手衣裤、戴口罩、帽,按7个步骤洗手,换鞋进入配制室,先开启层流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益生元系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选择性的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具有益生元功能特征的有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多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多元醇、蛋白水解物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性低聚糖和多糖类。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龙胆糖、海藻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酮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木蔗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琼脂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胶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目前我国已有两个品种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即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益生元功能性多糖类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菊粉、聚葡萄糖等。 1 益生元的生物活性 1.1 直接活性 1.1.1 增殖双歧杆菌、优化肠道菌群 益生元尤其是功能性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已得到实验反复证明。而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易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在保存和服用方面会受到空气、胃酸、胆汁及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其应有的疗效。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难以被人和动物消化道的酶系分解。因此,功能性低聚糖可以直达大肠,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利用,促进这些有益菌增殖,而不能被有害菌所利用。这种选择性增殖作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得到优化,而且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服用功能性低聚糖的观察试验发现,肠杆菌和类杆菌等有毒菌群显著减少,而肠道内原本的双歧杆菌显著增多。[1-3] 1.1.2 抗龋齿 口腔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变异链球菌)能分泌葡萄糖转移酶,将口腔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聚糖,该糖附着于牙齿表面形成牙垢,进而会导致龋齿。功能性低聚糖难以被唾液中的消化酶分解,不能被变异链球菌发育所利用,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转移酶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研究发现,低聚异麦芽糖中的潘糖此项功效极其明显。另外,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能成为一种新型低聚糖——改性大豆低聚糖,由于较改性前有效成分的纯度得到了提高,从而具有更好地抗龋齿功效。 1.1.3 降血脂、降胆固醇 功能性低聚糖普遍具有难消化、甜度低及热量低的特性,所以不易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血脂水平正常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其主要机理是通过降低肝脏中脂肪酸合成而实现的;对于高血脂症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主要效应是降低胆固醇含量。关于其机理,屠友金等认为与低聚果糖发酵产物丙酸对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抑制有关。[4] 1.2 由双歧杆菌实现的间接活性 1.2.1 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而产生某些抗菌素,这些抗菌素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代谢,减少其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伤。此外,由低聚糖增殖产生的双歧杆菌,可以协同其他肠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251200) 刘辉 杨海军 摘 要 本文综述了益生元的基本功能,研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饮料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在饮料中应用的趋势做了相关预测。关键词 益生元 饮料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1肠内营养的历史 虽然营养支持被认为是一些XXXX人几年前已经研究过的当时,营养液是直肠给药,主要是乳制品、动物血、葡萄酒和牛肉的混合物。由于营养制剂的限制,肠内营养在XXXX之前并不常见二战后,由于鼻胃管的出现,开始了上消化道肠内营养的尝试。1957年,格林斯坦等人开发了一种具有明确化学成分的肠内营养制剂,用于开发宇航员的肠内营养。该制剂能维持大鼠的正常生长、繁殖和泌乳。1965年,Winitz等人将其应用于人体。1973年,Relany等人报道了腹部手术后导管针空肠造口术的应用,1980年,Hoover等人证实了术后早期空肠喂养的营养益处。随着20世纪80年代对肠功能的重新认识,特别是肠黏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肠道作为应激反应的中枢器官等概念的确立,肠内营养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理论、技术和制剂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应用于临床时,临床医生以极大的热情接受和推广了肠内营养的重要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缺点逐渐显现。特别是当人们认识到肠黏膜屏障、肠道细菌移位、肠道作为应激反应的中枢器官等概念的建立,以及对肠道免疫防御功能的认识,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增加,国外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比例已从8:2变为2:8。

2.1肠粘膜屏障:①机械屏障:肠上皮及其细胞与粘膜上皮表面粘液的紧密联系;②化学屏障:主要指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如胃液、胰液、肠粘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等。(3)生物屏障:肠道细菌和生物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④免疫屏障:十二指肠相关淋巴组织主要由帕耶氏斑、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上皮组织淋巴细胞组成。肠道通过S-IgA的体液免疫分泌和细胞毒性细胞免疫反应形成体内最有效的防御屏障 2.2提出细菌易位的概念。细菌移位是指寄生在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包括活的和不活的微生物和微生物产物,如内毒素等。通过解剖学上完整的肠屏障进入正常的无菌组织,如肠系膜淋巴结和其他器官。 2.3肠内营养对肠粘膜代谢的意义肠上皮细胞具有代谢活性。正常情况下,肠上皮细胞平均每3天左右更新一次,因此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相当大。Bergel等人在1997年的研究表明,肠粘膜的营养30%来自肠系膜动脉的血液供应,70%来自肠腔内营养此外,大量数据证明肠内营养中包含的组织特异性营养因子如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对肠和结肠粘膜营养具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可以调节上皮细胞的更新,提供肠上皮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促进绒毛顶端细胞的脱落,并刺激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激素的分泌Thompson等发现,胃肠外营养组大鼠的体重、绒毛高度和小肠及粘液中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肠内营养组。正常受试者在肠饥饿36小时后,肠吸收功能显著下降,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实验证明,肠饥饿可导致幼猪胃、小肠和胰腺生长迟缓,小肠粘膜刷状缘寡糖酶活性降低,同时肠粘膜厚度、绒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总8页)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着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着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

益生元菊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0, 9(3), 229-23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5661565.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315661565.html,/10.12677/hjfns.2020.93030 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robiotics Inulin Huan Xiong1,2*, Aibiao Zou1,2, Hualin Wang1,3 1Wuhan Inu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Wuhan Hubei 2Cross-Srait Tsinghua Research Institut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Xiamen Fujian 3School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1th, 2020; accepted: Jul. 23rd, 2020; published: Jul. 30th, 2020 Abstract Inulin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prebiotics, which is known to have physiological benefits on intestinal health, glycolipid metabolism, obesity and immun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progress of inul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was review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Inulin, Prebiotic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益生元菊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熊欢1,2*,邹爱标1,2,王华林1,3 1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2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MNT)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20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30日 摘要 菊粉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益生元,目前已知对肠道健康、糖脂代谢、肥胖、免疫系统等均有生理益处。 本文综述了菊粉生理功能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起到引导与借鉴作用。 *通讯作者。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肠外营养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特修订我院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组织,肠外营养药物专项点评组成员进行实施,医务处、药学部共同协调相关工作。 二、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的依据 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组组成 专项点评组由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 (一)每年不少于4次专项点评。 (二)抽样方法:面向全院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率:每次不少于30例。 (四)专项点评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表》,双人复核并签名。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调剂药师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收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建议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负责将评价意见提交医务部、药学部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八)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 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步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应限期整改。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药师进行有效沟通,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责任医生、药师对点评评价意见有异议,需说明理由或提供依据,与专项点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仍有待商榷问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处方点评小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论证。 (二)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在同一医生处方(医嘱)中再次出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 .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 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二.禁忌证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营养膳食指导

营养膳食指导 一、患者临床营养膳食指导 (一)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 1.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酸奶能提供肠道益生菌,可多选);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 3.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4.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6.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二)重症型患者的营养治疗。 重症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进食不足,使原本较弱的抵抗力更加“雪上加霜”,要重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为此提出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为主,注意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病情逐渐缓解的过程中,可摄入半流质状态、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步向普通膳食过渡。 2.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应用重力滴注或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液。 3.在食物和肠内营养不足或者不能的情况下,对于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采用肠外营养以保持基本营养需求。在早期阶段可以达到营养摄入量的60%-80%,病情减轻后再逐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达到全量。 4. 患者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以及糖脂代谢情况而制定。 二、一线工作者营养膳食指导 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一线工作者的营养膳食要做到。 (一)保证每天足够的能量摄入。建议男性能量摄入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完整版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着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着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蒋正宇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本文综述了畜禽生产中的微生态调节剂种类、作用机理及与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配伍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微生态调节剂 几十年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预防动物疾病、抗应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有目共睹,但抗生素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残留、耐药性及其传递和传播等负效应。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工业的发展,一些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饲料中抗生素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如活菌制剂(益生菌)和低聚糖(益生元)等,它们通过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目前,益生菌和益生元已广泛在饲料中研究和应用,已就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或益生元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年龄、饲养环境下的最佳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的益生菌或益生元之间以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益生菌以及其他营养性或非营养性添加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寻找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最佳同效应的添加组合,已成为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1 饲用微生态调节剂和抗生素的种类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或)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prebiotics)、益生元(probiotics)、合生素(sybiotics,eubiotics)。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1989年,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2003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品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益生元是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直链和支链的糖类,它们很难为动物体内的消化酶所降解,可直接进入肠道,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营养底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饲料中研究和应用的低聚糖有甘露聚糖(MOS)、低聚果糖(FOS)、低聚木糖(X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OS)、大豆低聚糖(SBOS)等。饲料酸化剂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和磷酸,但无机酸存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和腐蚀加工机械等问题;有机酸更为人们所认可、山梨酸、甲酸、乙酸等,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 自1974年欧共体首先禁止了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使用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已广受禁用和限用。2002年,我国农业部批准规定的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以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的饲用药物添加剂品种仅有33种。 2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对生产性能方面的有益作用是防病功能的延伸,可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微生物途径和肠组织代谢途径。有关微生物途径,抗生素通过非选择性阻止或破

肠内营养液配方讲解

编辑时间:2010 修改时间:2013-11-19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肠内营养(TPF) 英文通用名称:Enteral Nutritional(TPF) 【组成成分】 本药混悬液每500ml含成分如下表: 本药混悬液每500ml成分表 组分含量(1.0kCal/ml) 含量(1.5kCal/ml) 蛋白质20.0g 30g 氮 3.15g 4.7g NPC:N 133:1 133:1 碳水化合物61.5g 92.5g 糖 5.0g 7.5g 多糖55.5g 83g 乳糖<0.125g <0.185g 脂肪19.45g 29.2g 饱和的 1.45g 2.2g 多不饱和的 6.15g 9.2g ω6:ω35:1 5:1 膳食纤维7.5g 7.5g 水425g 400g 钠500mg 670mg 钾750mg 1005mg 氯625mg 835mg 钙400mg 540mg

磷360mg 540mg 镁115mg 170mg 铁8mg 12mg 锌6mg 9mg 铜900μg1350μg 锰1650μg2500μg 氟0.5mg 750μg 钼50μg75μ 硒28.5μg42.8μg 铬33.4μg50μg 碘65μg100μg 维生素A 410μg615μg 类胡萝卜素 1.0mg 1.5mg 维生素D 3.5μg 5.3μg 维生素E 6.5mgα-TE 9.4mgα-TE 维生素K 26.5μg39.8μg 维生素B10.75mg 1.15mg 维生素B20.8mg 1.2mg 烟酸9mgNE 13.5mgNE 泛酸 2.65mg 4mg 维生素B60.85mg 1.3mg 叶酸133.5μg200μg 维生素B12 1.05μg 1.6μg 生物素20μg30μg 维生素C 50mg 75mg 胆碱185mg 275mg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 )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 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 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 ?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痿;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 ?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 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 ?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 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 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 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 ?肠外痿: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痿 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痿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 ?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痿、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 (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 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5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 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_王辉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增刊-0026-088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510641)  摘 要: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文中介绍了益生元的营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益生元;低聚糖;微藻 益生元(prebiotics)是由G.R.Gibson等(1995)提出,是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有选择地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常称双歧因子。[1]其标准是:①不被宿主胃肠道消化或吸收;②只能被一种或有限几种肠道菌利用;③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进宿主健康;④诱导肠腔内系统性免疫,改善宿主体质。[2]属于双歧因子的有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Fructo-oli gosaccharide 简写为FOS)、低聚木糖(Xylo-oligo saccharide)、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简写为GOS)、低聚异麦芽糖等;微藻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还有一些天然植物,包括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由于益生元不能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通过消化道到达结肠后,有的能被结肠群分解和利用,而促进结肠菌群的生长,在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脂质、蛋白质与矿物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中。 1 益生元的物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1.1 物化特性 低聚糖类益生元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粘度低,不结合矿物质,口感清爽,甜度低。与蔗糖相比,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0~60%,低聚木糖约为40%,而低聚半乳糖则为25%左右。低聚糖类益生元的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储存稳定性也很好,无不良质构和风味。[3~5] 微藻类益生元则分布很广,在土壤、沼泽、淡水、温泉中都有发现。在一些不适合其它生物的极端环境,如高盐碱度的湖泊中,也能生长。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含饱和脂肪酸,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微藻(如螺旋藻)细胞壁几乎不含有纤维素,因而具有更高的可消化性,其消化率可高达93%。而且微藻类益生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酶和天然色素,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正因为如此,它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2 生理功能 1.2.1 高效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益生元作为“双歧因子”可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Ito等(1990)报道:FOS与TOS(乳糖,Tran-galacto-oligosaccharide TOS)可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而抑制病菌源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螺旋藻等一些微藻类益生元进入机体后可被选择性吸收,增加双歧杆菌数,减少病原菌数。Gibson (1994,1995)认为,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变肠微生态,掏有害菌的繁殖。同时,益生元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掏细菌毒素的产生(May,1994)。[2,3]其机制在于:①这些寡糖可能是双歧杆菌选择性底物;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产生抗菌物质掏了其他病原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生长。[2] 因此,益生元作为双歧杆菌促生因子,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 1.2.2 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基本特性 益生元中的低聚糖类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可降低粪便pH值,减少有毒代谢物,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加速肠腔蠕动,减轻便秘,具有洁肠通便,排毒解毒的功能。[3]低聚糖类益生元具有良好的耐消化性,不易被唾液、胰液、肠液中的酶类所分解,可以一直到达大肠,被肠道细菌代谢。 1.2.3 益生元与代谢调节 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显著降低血及肝脏中甘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