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学案
《边城》教案12篇

《边城》教案12篇《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边城》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边城》教案篇1【知识目标】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边城》教案。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三、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重点、难点】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喁喁yú私语黑黝黝yǒu痴chī情焖mèn涎xián莞wǎn尔2、解释下列词语。
喁喁张冠李戴:涎皮莞尔信口开河二、作者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实用的《边城》教案三篇

实用的《边城》教案三篇实用的《边城》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2、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条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村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与靠摆渡为生的祖父相依为命。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她,相约在月圆之夜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阴历十四到了,月亮快圆了,我们课文里的故事便从这儿开始了……二、简介作家作品:沈从文:现作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人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用写诗歌的抒情笔调来写小说,旨在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边城》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它讴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无声地鞭挞着现代都市人被金钱扭曲的灵魂,寄寓着他“爱”与“美”的人生理想。
那些鲜活的文字里,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四人一组,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
2、教者明确:情窦初开——梦与歌——水中望月四、品味赏析:爱情降临了,翠翠是如何表现的呢?(一)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反映翠翠心理变化的词语。
《边城》学案

《边城》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家及作品。
2.理顺文章结构,把
握文章主旨。
3.探究人物及形象 4.了解小说是如何体现人物间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
学习过程: 1. 阅读《名师一号》18页作家作品和背景资料,用三句话概括(脱
稿完成) 2. 自读课文,完成《名师一号》17页的音形
辨识和熟语积累。
思考哪些字音字形和熟语是必掌握的。
3. 再次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小说的结构是怎样的?
4. 合作探究交流:翠翠形象是怎样的?(1)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2)翠翠为什么“胡思乱想”想离开祖父,想让祖父着急呢?(3)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4)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
尾草轻而易举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
去了”又说明了什么?方法: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
感变化的关键词语,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及其内在
关联。
5.爷爷形象探究。
方法:文章中有多处描写爷
爷对翠翠的细节,找出来探究爷爷的形象。
6.天保傩送兄弟的形象是怎样的? 7.小说是怎样体现纯朴的人性之美? 8.探究小说的主题。
9.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
小说的一大特征。
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
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试以翠翠为例,作具体分析。
10.欣赏品味。
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不得少于2段),说说它们对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王飞。
沈从文边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

沈从文边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边城》教案篇一《边城》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2、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3、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二、过程与方法:1、启发点拨、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多种方法结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内情绪感的挖掘2、咀嚼品味小说诗一般的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丰富的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2、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透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美、至真、至善人性。
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2、透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述、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潜力。
1、补充相关小说情节,让学生对《边城》有个整体的认识。
2、加强课前预习,充分熟悉小说资料。
要本着以学生获得知识和潜力为主,重视学生的思考重视学生的感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慎重地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点拨法以及探究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深的领悟文章资料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预习课文品读重点段落要求:1、勾画出小说的环境描述的语句。
2、标出自然段3、勾画出小说中的民俗描述,体会这些民俗的特点以及内涵4、找出小说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说中的淳朴的人性5、理顺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6、明确小说的人物、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补充相关的其他情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教学:《边城》这部小说问世不久,湘西的凤凰镇就成为旅游胜地。
它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的光环之中。
因为莎士比亚,英国的斯拉特福小镇才会蜚声世界;有了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才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有了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才成为旅游圣地。
边城学案

年级:高二班级:三班日期:编号:0906《边城》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之美。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性之美。
【课前预习】一、关于作者:1、生平: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参加新月社,先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的教授。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
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他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1988年病逝于北京。
2、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自主学习第一课时一、完成下列两题。
1、字音茶峒( ) 蘸酒( ) 泅水( ) 氽水( )踹水( ) 悖时( ) 喧阗( ) 怏怏( )角隅( ) 歇憩( ) 碧溪岨( ) 棕榈( )2.字形(1) (2) (3)二:小说情节的归纳1、小说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主角是谁还有那些相关人物2、小说节选部分中写的次数最多的哪一个节日写了几次3、每一次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合作探究】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风景美,风俗美,人情更美。
阅读课文,从下面这三个角度入手来感受。
1、读第一段,这里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况2、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通过文本的描述,请同学们概括一下:3、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学生讨论完成。
4、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展现出来的请同学分组讨论解决5、这里的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边城》教案

《边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边城》,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学习作品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介绍2. 《边城》故事情节概述3.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爷爷等4. 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5. 作品主题探讨: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边城》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作品主题理解。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尝试运用作品中的技巧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边城》,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故事情节。
2.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概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3.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理解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
4. 第三课时: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6.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边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写作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边城》技巧的运用情况,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边城》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学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文学形式。
2.理清情节,分析文章结构。
(重点)3.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鉴赏人物形象。
(难点)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他以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二、解题1.地域上,边城是与大城市对立的边远小镇。
2.时间、文化上,边城是对淳朴民风的怀念。
三、小说概述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种。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预习指导:6分钟,阅读文章,并尝试概括章节内容;3分钟,完成习题一、二题,讲课过程中提问!自学检测(26分)一、明确字音。
(14分)泅水()茶峒()傩送()氽着()饱蘸()蚱蜢()鞶鼓()碧溪岨()悖时()喧阗()棕榈()糍粑()【思考】概括故事情节(8分)当堂训练(共12分)1.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中“爷爷”是淳朴厚道却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
人教版_边城教案(3篇)

第1篇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感受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2. 品味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对《边城》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之美,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1. 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 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2. 学生对人性之美的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
2. 简述《边城》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二、新课讲授1. 分析《边城》中湘西风土人情的描绘,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特色。
2. 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质朴、清新、流畅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边城》中环境描写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2. 指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寻找人物性格的体现,如翠翠的善良、纯真等。
四、总结1. 梳理《边城》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强调沈从文对人性的关注和赞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边城》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边城》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二、新课讲授1. 分析《边城》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如翠翠对爱情的渴望、对亲情的依恋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沈从文对人性的探讨,如善良、纯洁、美好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边城》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2. 指导学生从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翠翠的坚强、执着等。
四、总结1. 梳理《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弘扬《边城》中的人性之美?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边城》中的风土人情、语言特色和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2. 结合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边城》教案汇总六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汇总六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认识翠翠、爷爷,傩送、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再结合知人论世,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进入“边城”的世界,看看从文先生想通过《边城》表达怎样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边城》小说不是很长,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读小说,提交自己的问题。
老师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给大家:1,第四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她想:‘假若爷爷死了?’”为什么当翠翠在岸边等爷爷时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却冒出如此可怕念头?——韩星润2,《边城》描绘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赵政源3,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成有关翠翠的往事经历?——段皓天4,通读小说全文后,发现文章写的很淳朴真实,但为什么这种朴实与真实中,掺杂着一丝丝淡淡的悲伤?——韩星润同学们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某个细节,有的是关于主题的表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大半,说明大家都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边城”的世界,看能不能解决大家的疑惑。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学习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文预习】:一、音形义:茶峒[dòng]崆峒:山名,在甘肃。
暧昧àiâi∶态度不明朗或行为不可告人。
山岨:[ū] 篁竹huángzhú黄麂:[ǐ]嗾:[sǒu]二、词语积累:⑵形近字:蒿hā(蒿草)篁huáng(篁竹)俑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彷徨)甬ǒng(甬路)缟gǎ(缟素)惶huáng(惶恐)涌ǒng(涌现)槁gǎ(枯槁)蝗huáng(蝗虫)踊ǒng(踊跃)三、文学常识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1章。
四、初读印象.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
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
(外貌、行动、语言)3.找出文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
4.找出文中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边城》教案10篇

《边城》教案10篇《边城》教案篇1《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旨.2.了解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征,感受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和诗意.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味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理解小说的主旨。
课前准备阅读《边城》,收集有关沈从文的资料教学难点了解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征,感受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和诗意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请同学交流。
二、导入新课放映《边城》电影的开头片段,介绍沈从文其人其作。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边城》优秀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背景,感受湘西风土人情。
2. 把握小说中翠翠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纯朴的人性美。
3. 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通过讨论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探讨。
教学重点:1. 翠翠的人物形象及其体现的纯朴人性美。
2. 课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教学难点:1. 理解翠翠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2. 探讨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探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城》原著、课件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预习《边城》原著,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湘西风土人情。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握翠翠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纯朴的人性美。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翠翠的心理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翠翠的形象特点,如纯朴、善良、坚毅等。
三、讨论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翠翠的爱情悲剧原因,如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翠翠纯朴人性美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探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翠翠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翠翠的心理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三、讨论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翠翠的爱情悲剧原因,如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翠翠纯朴人性美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探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翠翠的人物形象及其体现的纯朴人性美。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边城》的读后感。
精选《边城》教案四篇

精选《边城》教案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边城》教案四篇精选《边城》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三语文《边城》教案

高三语文《边城》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语文《边城》教案高三语文《边城》优秀教案《边城》该文是诠释爱的,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父子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乡土之爱组合成的人伦社会之爱。
《边城》教案锦集五篇

《边城》教案锦集五篇《边城》教案锦集五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城》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边城》教案篇1《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旨.2.了解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征,感受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和诗意.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味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理解小说的主旨。
课前准备阅读《边城》,收集有关沈从文的资料教学难点了解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征,感受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和诗意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请同学交流。
二、导入新课放映《边城》电影的开头片段,介绍沈从文其人其作。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边城》学案及教案

《边城》学案沈从文学习者()【预习作业】一、依据“端午节”为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二、小组讨论,提出你们在阅读中出现的三个困惑。
【课堂学习】(第一课时)三、小组讨论,完成文章问题单。
1、翠翠、祖父和傩送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边城里所描述的生活的“美”和人们的“善”有哪些?3、赏析文中最后一段描绘的画面,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课堂学习】(第二课时)一、小组合作,深入探究主题。
1、作者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又怎样的思想背景?他想寻求怎样的理想社会模式?二、讨论分析课文中心理描写的手法。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差,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2.“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3.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4.“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5.“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家人吗?”6、(祖父)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客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7、(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8、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9、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三、阅读《雨后》,思考其与《边城》文法有什么相似。
相似:雨后沈从文“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当真等我?”“可不是,我看看天,雨快要落了,谁知道这雨要落多大多久,天又是黑的,我喊了五声,或者七声。
2024年《边城》教案五篇

2024年《边城》教案五篇《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对环境的铺陈,了解自然环境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通过细读,品味翠翠的人格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明确边城所要表现的的人性内核。
教学重点:把握主旨和翠翠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分析法。
第一课时(课前播放黄磊的《等等等等》,投影一段话: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一、导入。
讲到历史,我们很容易便会想到的是一些英雄豪杰的叱咤风云,是那些朝堂上的九五之尊,唐宗宋祖,拿破仑、华盛顿;或者便是那些某一方面的杰出人才,像杜甫、李时珍、牛顿、哥白尼等等。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在历史里沉默着的更大多数,却是一些什么也没有留下的,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这个群体在人群中最庞大,也最渺小。
谁也不会关注到在中国最广大土地上耕种的每一个农民或者在硝烟里搏杀的每一个士兵。
因为他们不是历史的关键,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他们往往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是沈从文作为一个有着深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修养的文人,他关注着这沉默的大多数,于是在他的代表作《边城》的题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如上)。
在沈从文朴素的叙事中,展开了一副边城生活的画卷。
二、情节梳理。
(投影课题以及一句话: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长假前,请大家回去读读《边城》的全文,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认真去读了,但是我依然很真诚的相信在座的大家真正去读了,而且有所感受。
那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的把故事理一理,或者大家一起来理一理,讲不完整没关系,你一言我一句,我们先把这个故事拼接出来。
明确: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5-2 边城(节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2 边城(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捕捉从人物间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的形态中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2、探寻人物既充满亲情又排遣不掉的隔膜和孤寂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沈从文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的代表作。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三节:介绍边城社会环境及端午节风俗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展示出一个古风犹存、民风淳朴的边城。
眼前的端午节引出了对过去两年端午节的回忆。
第四节: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爷爷与翠翠进城,翠翠偶遇傩送,两人由误会生出情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高二 班级:三班 日期:9.6编号:0906《边城》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之美。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性之美。
【课前预习】一、 关于作者:1、生平: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参加新月社,先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的教授。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
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他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1988年病逝于北京。
2、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一、完成下列两题。
1、字音茶峒.( ) 蘸.酒( ) 泅.水( ) 氽.水( ) 踹.水( ) 悖.时( ) 喧阗.( ) 怏怏..( ) 角隅.( ) 歇憩.( ) 碧溪岨.( ) 棕榈.( ) 2.字形(1)⎩⎪⎨⎪⎧ 犊 牍 椟 黩 (2)⎩⎪⎨⎪⎧ 氽 汆 籴 (3)⎩⎪⎨⎪⎧ 渡 度二:小说情节的归纳1、小说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主角是谁?还有那些相关人物?2、小说节选部分中写的次数最多的哪一个节日?写了几次?3、每一次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合作探究】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风景美,风俗美,人情更美。
阅读课文,从下面这三个角度入手来感受。
1、读第一段,这里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况?2、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通过文本的描述,请同学们概括一下:3、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学生讨论完成。
4、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展现出来的?请同学分组讨论解决5、这里的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生活在边城的人们淳朴、善良、平和而又与世无争,甚至连那条大黄狗都善解人意,这样的至善的人性,必然使这里的生活和谐美好。
下面我们就来看生活在边城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年级:高二班级:三班日期:9.6编号:0906姓名:得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涎(xián)船舷(xuán)角隅(yú)B.火镰(li埋(mái)怨结(jié)子C.莞(wǎn)尔焖(mèn)菜竹篁(huáng)D.胡诌(zhòu)茶峒(tòng傩(nuó)送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悲悯硬扎黑黝黝B.滨水挪移弛名荧火虫C.甬道逢场烟杆草荐D.笼罩碧溪岨翘起大拇指3.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B.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
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C.(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D.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4.选词填空()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放肆娇埋怨浮B.照惬意焦怨气飘C.染大胆怒反感流D.漂烦恼怨害怕升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
我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A.无可奈何信口雌黄确实宣告B.无能为力口若悬河似乎报告C.无可奈何信口开河似乎奉告D.无能为力滔滔不绝仿佛忠告6.对下面各语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
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C.“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
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7.翠翠曾三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
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翠翠是女孩子,爱撒娇,祖父了解她的脾气,所以没回来。
B.祖父觉得翠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仍旧驾船。
C.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
D.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8.暮色之中,翠翠坐在溪边,“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杯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在孤寂的环境中,翠翠满腔心事,却又无人能与诉说,内心苦闷。
B.翠翠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却不能理解青春少女的情怀。
C.翠翠内心波动与人们悠闲过渡,形成巨大的反差。
D.翠翠担心渡船因烟火而损毁,危及爷爷的安全。
9.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阅读测试题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
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杜鹃叫个不息,啼叫令人悲愁B.热气蒸人,各种气味令人烦闷C.生意人杂乱声音,使人心里烦乱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表现了怎样的心态?答: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新课标第一网基础知识题1.C2.B3.A4.A5.C6.C(应是“语言描写”)7.D8.D9.A阅读测试题1.D2.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3.对比,衬托文章来二:小说情节的归纳1、小说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主角是谁?还有那些相关人物?[参考]主角:翠翠围绕主角相关的人物有:祖父、傩送、天保、顺顺。
2、小说节选部分中写的次数最多的哪一个节日?写了几次?[参考]端午节三次(三次端午节的赛龙舟)3、每一次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参考]第一年赛龙舟——翠翠傩送邂逅埋下爱情的种子第二年赛龙舟——翠翠与天保相识引来天宝的爱意第三年赛龙舟——祖孙二人在家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总结:端午节赛龙舟就像一根银线,串起了边城中那些闪亮的珍珠,即那些故事和人,在故事中,边城的人性光辉也闪耀起来。
【合作探究】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风景美,风俗美,人情更美。
阅读课文,从下面这三个角度入手来感受。
1、读第一段,这里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况?[参考] 安分乐生,井然有序2、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通过文本的描述,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参考] 码头、碉堡、河滩、军营、河流、山、水、船。
这里的风光秀丽、美好。
是一个干净的自然所在,就象是这里的人一样。
纯洁、原始和无污染3、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学生讨论完成。
[参考] 端午节:赛龙舟、穿彩衣、画王字、捉鸭子、吃鱼吃肉、放鞭炮、包尖角粽子。
中秋节:赏月、男女青年对歌。
新年:舞龙灯、耍狮子、放鞭炮。
婚嫁:小轿子、羊、男孩、糍粑。
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朴的特点,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包含着美好的祝愿、表达着欢快的情感,充满了吉祥如意的氛围。
更能体现人们之间的和谐亲切的关系。
4、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展现出来的?请同学分组讨论解决[参考]翠翠:单纯、多情、腼腆 -------语言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祖父:善良、忠诚、慈爱、热情、朴素-----行为语言描写天保:坦荡 ------行为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傩送:热心、正派、幽默 ------正面侧面结合细节刻画顺顺:富有、热心、正直 ------- 侧面描写5、这里的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