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液安全使用表(通用版)

磷化液安全使用表(通用版)
磷化液安全使用表(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磷化液安全使用表(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磷化液安全使用表(通用版)

磷化液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icacid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orthephosphoric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47

CASNo.:7664-38-2

分子式:H3PO4

分子量:98.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磷酸≥85.0%7664-38-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

粉尘。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小心把酸慢慢加入水中,防止发生过热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1mg/m3;ACGIH1mg/m3

TLVWN:ACGIH3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酸洗磷化

一、什么是酸洗磷化 酸洗磷化处理是针对金属表面处理的工序,酸洗就是用一家浓度的酸清洗金属以除去表面的锈。磷化就是用磷化液浸泡酸洗过的金属,以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一是可以防锈,二是可以提高油漆的附着力,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酸洗除锈、除氧化皮的方法是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利用酸对氧化物溶解以及腐蚀产生氢气的机械剥离作用达到除锈和除氧化皮的目的。酸洗中使用最为常见的是盐酸、硫酸、磷酸。硝酸由于在酸洗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一般很少应用。盐酸酸洗适合在低温下使用,不宜超过45℃,使用浓度10% ~45%,还应加入适量的酸雾抑制剂为宜。硫酸在低温下的酸洗速度很慢,宜在中温使用,温度50~80℃,使用浓度10%~25%。磷酸酸洗的优点是不会产生腐蚀性残留物(盐酸、硫酸酸洗后或多或少会有少会有Cl-、SO42-残留),比较安全,但磷酸的缺点是成本较高,酸洗速度较慢,一般使用浓度10% ~40%,处理温度可常温到80℃。在酸洗工艺中,采用混合酸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盐酸-硫酸混合酸,磷酸-柠檬酸混合酸。在酸洗除锈除氧化皮槽液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缓蚀剂。缓蚀剂的种类很多,选用也比较容易,它的作用是抑制金属腐蚀和防止"氢脆"。但酸洗"氢脆"敏感的工件时,缓蚀剂的选择应特别小心,因为某些缓蚀剂抑制二个氢原子变为氢分子的反应,即:2[H]→H2↑,使金属表面氢原子的浓度提高,增强了"氢

脆"倾向。因此必须查阅有关腐蚀数据手册,或做"氢脆"试验,避免选用危险的缓蚀剂。 二、磷化工艺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市售的低温、常温磷化液绝大多数为单独添加亚硝酸盐的多组份产品。亚硝酸盐在磷化液中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影响磷化液的稳定性。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分解了。因此,不得不经常添加。亚硝酸盐的这种特性,往往引起磷化液的主盐不稳定,磷化液沉淀增多,磷化膜挂灰严重,磷化液使用过程中控制困难,磷化质量不稳定;二、毒性与致癌危害性。亚硝酸盐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长期接触个别人有皮肤过敏现象,且进入体内毒性较大。 磷化废水其中包含大量的有害因子,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如果不加治理直接排放,会腐蚀灌渠和建筑物;排入水体,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度,废液中的含磷量会使水体出现大量藻类植物,让河流生出蓝藻,干扰并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渔业生产;排入农田,会改变土壤的性质,使土壤酸化或盐碱化,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酸碱原料的流失也是一种浪费。

磷化质量的检验

一、钢铁件磷化质量检验规范 、 LFWI-007-02-01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钢铁及其合金表面形 成磷化膜的有关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质量一致 性检验项目有外观,膜重,耐蚀性等。 2.引用标准 2.1 GB/T10125-1997《人造气愤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2 ISO9227《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3法国DIN50942:1996-09《金属的磷化处理》。 2.4兵器工业部WJ464-95《黑色金属磷化规范》。 3.外观检验 3.1方法:目视检测(在100W白炽灯下,距工件400mm处目 测)。 3.2色泽:

锌系磷化和锌钙系磷化膜呈浅灰色~深灰色,锰系磷化膜呈深灰色~黑色,铁系磷化膜呈虹彩色(如黄到蓝灰色)。材料的差异,热处理方式 ,焊接等都会导致磷化膜的颜色差异(如氧化处理的过的锰磷化呈深灰黑色)。黑色磷化应为连续均匀黑色,无发红现象 3.3外观:膜层应连续均匀,无锈迹,无挂灰为合格。 下列缺陷是不允许的: a.疏松的磷化膜。 b.表面有机械损伤,锈斑,白色附着物,黄红斑; c.局部无磷化膜(与客户协商的深孔,深凹处除外)。 允许的缺陷为: d.由于焊接,局部热处理,基体金属组成成份不同,及表面加工状态不同而导致的色泽和结晶差异; e.轻微的小迹,擦白,挂灰; f.局部破坏的工件,无特殊说明对其在磷化界限向磷化部份位移2~5mm; g.因尺寸原因,两次磷化的界限处允许有色差; h.因基材构的原因或在磷化槽中因与支撑物或其他组件的触碰而产生的磷化膜表面的轻微起伏或色差起伏。 3.4尺寸检验 3.4.1对于客户特别强调尺寸要求时,进行该项检查。 3.4.2方法:根据客户提供或指明的标准量具及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比承双方友好协商而定。 4.膜重(g/㎡) 4.1客户有膜重要求时,可按照《钢铁件磷化膜重测量方法》

磷化液配方总

1.配方原料质量份 磷酸110~180 氧化锌30~50 硝酸锌150~170 氯化镁15~30 酒石酸5~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4 重铬酸钾0.2~0.4 钼酸铵0.8~1.2 水1000 2. 锌钙系磷化液重量比的物质组成 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柠檬酸或葡萄糖酸的钠盐或钙盐∶氟化钠∶水=2.5∶3.5∶4.9∶-8.4∶0.5-1∶0.02-0.16∶0.015-0.06∶0.002-0.04∶0.002-0.8∶4-60。 3. 锌钙系磷化液重量比的物质组成 氧化锌:磷酸:硝酸:碳酸钙:碳酸氢铵: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0.8-1.1∶3-4∶4.5-6∶3.5-5.5∶0.1-0.3∶0.02-0.16∶0.015-0.06∶0.002-0.04∶0.006-0.08∶4-60; 4. 中温锰基磷化 用浓度为40~65g/1马日夫盐,配成总酸点40~60,游离酸点4~6,酸比 1:9~13的磷化液。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磷化液加入浓度为0.8~1.5g/1的添加剂EDTA二钠盐或浓度为1~2g/1的添加剂硼酸,浸泡式磷化时,磷化温度为70~85℃。磷化时间10~40分钟,磷化温度与磷化时间成反比。 5. 硝酸钙,磷酸锌,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锡,柠檬酸,酒石酸,E.D.T.A,表面活性剂OP和水组成。 6. 酸洗液和磷化液 1)酸洗液:磷酸,5-50硫尿,0.005-0.015十二烷基磺酸钠,0.0 5-0.15平平加,0.05-0.15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0.05-0.15柠檬酸,1-10水,93.845-39.535(2)磷化液:硝酸钙,5-15磷酸锌,5-15硝酸镍,0.15-0.25硝酸钴,0.045-0.055硝酸锡,0.045-0.055柠檬酸0.15-0.25酒石酸,0.045-0.055E.D.T.A,0.045-0.055表面活性剂OP,0.008-0.02水89.512-69.26。 7. 除油除锈磷化液 磷酸、柠檬酸、硫脲、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基酚醚,其特征是该液还有添加剂,添加剂是 蓖麻油衍生物。 8. 常温下制作和操作的防锈磷化液 磷酸、硝酸、氧化锌、亚硝酸钠、碳酸钠、水,按其重量成份的配比为:H↓[3]PO↓[4]27.2kg HNO↓[3]24.5kgZuO22kgNa↓[2]CO↓[3]10kgH↓[2]O800kg。 9. 钢铁表面防腐处理的磷化液 磷酸、氧化锌、氧化剂、络合剂A、促进剂B等组成, 磷化处理需加温35℃ 10. 常温快速磷化液 磷酸、氧化锌、亚硝酸钠、磷酸二氢锌、氧化剂、络合剂A、促进剂B组成,它在0℃~37℃温 度范围内使用,配方按克/升配比如下:A、磷酸25~35克/升(工业级)氧化锌18~23克/升(工业级)磷酸二氢锌22~30克/升(工业级)亚硝酸钠5~10克/升(工业级)氧化剂0.2~0.5克/升(试剂纯)络合剂A0.2~0.6克/升(试剂纯)促进剂B0.2~0.6克/升(试剂纯)B、当没有络合剂A、促进剂B存在时,以上磷化液也具相对的效果,C、磷化液处理的钢铁表面呈彩色至灰色磷化膜。 11. 新型磷化液 磷化液的配方为:(克 /升)磷酸,5—15硝酸,3—10氧化锌, 3—15催化剂,0.01—2硝酸镍,0.3—3 水,余量。

磷化液的总酸度和游离酸度

总酸度、游离酸度的测定方法 确定磷化液的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酚酞指示剂和溴酚蓝指示剂该如何配制?浓度是多少,用什么做溶剂,酒精还是蒸馏水? 酚酞:酚酞1g,加乙醇100ml溶解即得 溴酚蓝:取溴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0ml溶解,水稀释至200ml,即得。 本法采用酸碱滴定法。取试样10mL,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所消耗的毫升数用点数表示。 A1试剂 氢氧化钠:0.5mol/L标准溶液(按GB601配制和标定); 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 甲基橙指示剂:0.1%水溶液; 溴酚兰指示剂:1g溶于1000mL20%乙醇中。 A2试验方法 A2.1游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 加50mL蒸馏水, 加2-3滴甲基橙指示液 (或溴酚兰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或用溴酚兰指示液滴定至由黄变为蓝紫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A。 A2.2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 加50mL蒸馏水, 加2-3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B。 A3计算方法 酸度点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游离酸度(点)= ……………….(A1) 总酸度(点)= ………………….(A2) 式中:A、B——滴定时耗去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mL; C——氢氧化钠标准液实际浓度,mol/L; V——取样毫升数,mL。 磷化液中总酸与游离酸的定义与皮膜品质关系 按照检验的方法可以测试出总酸度(TA)与游离酸度(FA),而酸比(AR)=总酸度(TA)/游离酸度(FA)。 因此,总酸度和游离酸的关系的表示方式就是“酸比”。 一、总酸与游离酸的关系 是的,总酸和游离酸的关系的简单表示方式就是“酸比”。可是仅仅谈酸比这样的指针性问题的同时,还有很多的意义是必须让大家了解,因为这是品质与管理的直接关系。

工业清洗的几种清洗方法

工业清洗的几种清洗方法 一般在工业生产劳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清洗都属于工业清洗。 按照清洗精度的要求不同,主要分为一般工业清洗,精密工业清洗和超精密工业清洗三大类。 一般工业清洗包括车辆、轮船、飞机表面的清洗,一般只能去掉比较粗大的污垢; 精密工业清洗包括各种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清洗、各种材料及表面的清洗等,以能够去除微小的污垢粒子为特点; 超精密清洗包括精密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机械零件、电子元件、光学部件等的超精密清洗,以清除极微小污垢颗粒为目的。 除了按清洗精度要求不同来分,也可以根据清洗方法的不同,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利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热学的原理,依靠外来能量的作用,如机械摩擦、超声波、负压、高压冲击、紫外线、蒸汽等去除物体表面污垢的方法叫物理清洗;依靠化学反应的作用,利用化学药品或其它溶剂清除物体表面污垢的方法叫化学清洗,如用各种无机或有机酸去除物体表面的锈迹、水垢,用氧化剂去除物体表面的色斑,用杀菌剂、消毒剂杀灭微生物并去除霉斑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又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都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而根据清洗媒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湿式清洗和干式清洗:一般将在液体介质中进行的清洗称为湿式清洗,在介质中进行的清洗称为干式清洗。传统的清洗方式大多为湿式清洗,而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干式清洗也就是吸尘器。但近年来,干式清洗发展迅速,如激光清洗、紫外线清洗、等离子清洗、干冰清洗等,在高精尖工业技术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新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于清洗技术之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酶和微生物在清洗技术中被使用,这利用的是生物化学反应。在空气净化和水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这利用的是吸附作用。另外,还有电解清洗等。因此,将清洗简单地分为几类,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当前清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状况。 温州龙飞清洗剂有限公司是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集研究、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致力于金属表面清洗和防腐工程,主要经营各种金属表面除油剂、脱脂剂、除锈剂、表调剂、磷化液、退塑脱漆剂、除蜡水、防锈水防锈油、封闭剂、钝化剂、发黑剂、着色剂、化学抛光剂、合成乳化剂、水处理剂等金属表面处理剂,广泛适用于产品的喷塑、喷漆、喷砂、电泳、电镀前的表面处理以及表面终处理,现已涉通用机械零部件、汽摩配件、五金及电工工具、电器电脑、洁具阀门、教学仪器等

锌系磷化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锌系磷化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1、工件磷化后呈有蓝斑 现象:工件部分有紫蓝色点或斑 原因:a.表调槽PH值过低或老化失效 b.皮膜槽促进剂过高 c.皮膜槽游离酸过低 解决:a.添加表面调整剂或更新 b.调整促进剂在要求范围内 c.加皮膜剂或游离酸升值剂(磷酸) 2.涂装后表面粗糙 现象:工件涂装后表面不光滑 原因:a.皮膜太粗、皮膜太厚 b.粉体缘故 解决:a.提高酸比、降低游离酸 b解决粉体原因 3.皮膜不完全 现象:工件表面不完整,有间隙或有无皮膜区 原因:a.脱脂不干净、工件有油斑 b.材质本身不易化成(含有Zn、Al等元素)c.表调老化,PH值过低 d.酸比太高,皮膜化成较薄 解决:a.调整脱脂槽 b.认定钢材种类,尽量改善之 c.添加表调或更换表调 d.升高游离酸,调整酸比 4.脱脂不干净 现象:工件表面有分水、破水等现象(但镀锌、镀铝除外)烤干后有白色亮斑现象或有部分黄色亮斑 原因:a.浓度低于标准浓度范围 b.浓度高于标准浓度范围 c.水洗不干净,工件表面有残留脱脂液 解决:a.添加脱脂剂 b.稀释脱脂槽 c.更换水洗槽 5.表调失效 现象:表面未达到光滑、平整,皮膜化成比较粗糙,生成 不匀 原因:a.表调剂老化,PH值过低 b.表调时间过短 解决:a.添加表调剂或更换 b.延长表调时间 6.磷化液常见问题 a.全酸度过高或过低,对化成不易 b.(1)促进剂过高:生成膜后工件易生锈发黄,有时呈 现斑,沉淀较多,皮膜消耗量大。 (2)促进剂过低:化成不易,时间延长,工件烤干易发黄,有时呈黄斑。 C.酸比是否正常,与促进剂是否协调。 酸比高,促进剂低,反之亦然 7.水痕 现象:在垂直表面产生间隔断2-5mm条纹状的不均匀皮膜 原因:a.材质元素不均匀 b.皮膜浓度过低 c.皮膜化成至水洗槽,间隔太大d.

检验磷化液的方法

检验磷化液的方法: 一、比重:取原液250ml放入250ml量筒内,以适当的比重计测 二、浓度:精秤原液60克放入1000ml定量瓶内,加纯水稀释成1升。再把此稀释液倒出于1000ml塑料烧杯中,做为样液,按照浓度分析方法检验→总酸、游离酸、酸比、磷酸根、硝酸根、锌含量。 《磷化液浓度含量检测方法》 一、检验用药品及器具 指示剂:P.P(酚酞)、B.P.B(溴酚蓝)、B.T(Eriochrom Black T)、B.C.G(溴甲苯酚绿)滴定液:0.1N NaOH、0.01M EDTA 试剂:30%草酸钾、氢氧化钠、合金粉(Devard’s Metal)、0.1N硫酸、PH 缓冲溶液仪器:白色滴定管50 ml、烧杯250 ml、吸量管10 ml、安全吸球、蒸馏装置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 (1) 总酸度(TA)pt 取处理液10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入P.P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无色变至淡红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即为全酸度。 (2) 游离酸度(FA)pt 取处理液10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入B.P.B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黄色变至淡蓝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即为游离酸度。 (3) 酸比(AR)=总酸度/游离酸度

(4) 磷酸根(PO4-3)g/L 取处理液10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入30%草酸钾20ml,再加P.P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 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无色变至淡红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即为TPA。 PO4-3(g/L)=(TPA-FA)×0.95 (5) 硝酸根(NO3-)g/L ①取处理液10 ml置入1升圆底烧瓶中作为试液,加入蒸馏水稀释成500ml,再加入30g氢氧化钠试剂,煮沸30分钟以除去NH3,然后冷却至室温。 ②于上述溶液中加入5g合金粉,放置约15分钟,待气泡完全消失为止。 ③按蒸馏装置约蒸馏40分钟,馏出之气体以0.1N 硫酸溶液吸收(收集瓶内为20ml 0.1N硫酸及100ml蒸馏水)。 ④将收集瓶内之溶液加入B.C.G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 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黄色变至蓝绿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为B。 NO3-(g/L)=0.62×(20-B) (6) 锌含量(Zn)g/L (简易法)取处理液1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蒸馏水50ml,PH缓冲溶液30ml,加入B.T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01M EDTA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赤紫变至蓝青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01M EDTA的ml数乘以0.6538。Zn(g /L)=0.6538×0.01M EDTA的ml数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加工处理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一) 工艺流程 1.上线检查→ 2.除油→ 3.水洗→ 4.除锈→ 5.水洗→ 6.中和→ 7.水 洗→8.表调→9.磷化→10.水洗→11.水洗→12.封闭处理→13.干燥 (二) 工艺说明 1.上线预检 1.1目的:保证成品的合格率,降低药剂的损耗,针对特殊工作分批处理,提高生产率。 1.2工艺要求 1.2.1装挂合理,利于清洗液流动、沥干。 2.2.2针对特殊工作宜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2.除油 2.1开槽:除油粉4%,碱性除油剂1-3% 2.1.1除油池温度控制在内45℃左右。 2.2除油槽浓度的检测 2.2.1全碱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纯水,滴入3滴酚酞批示剂,以0.1N H2S O4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刚刚裉去,计所用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槽液点数. 2.2.2除油工作液中全碱度的控制一般为25-35点,碱度在正常值时补充碱性除油剂即可. 2.3操作要求 Ⅰ.每日按处理数量添加,一般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进行添加,维持碱度,补充除油剂. Ⅱ.定期清理工作液表面浮油及其它杂物,防止油分子第二次吸附。 3.水洗 3.1目的: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及残留液。 3.2操作条件 流动清水100% 处理温度:常温 控制参数PH值=(酸洗后水洗)5-7,(除油后水洗)7-8 清洗水应该保持常溢状态。 4.酸洗 处理时间以锈腐蚀程度决定,以锈蚀除尽为止,酸槽酸度要求于400-600点之间,

补充硫、盐酸和酸性除油剂,特殊情况下(如夹缝工件处理)使用磷酸等有机酸进 行特殊处理。 酸槽酸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100ML摇匀,再取该溶液1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溴酚兰批示剂,用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消失为止,计所用的标准液毫升V×10就为酸槽的点数。(无容量瓶可直接取1ML槽液进行滴定) 5.表调 5.1目的5.11清除表面粗化效应,提高表面活性均一化: 5.1.2增加表面活性中心,提高磷化速度; 5.1.3细化晶体,提高磷化膜质量。 5.2工作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胶钛表调剂:2KG/吨 处理温度:常温 处理时间:1-2分钟 控制参数:PH值8-9 5.3每日用PH试纸检测PH值,控制参数在要求范围内。 使用的过程中,应配合搅拌,若工作液出现沉淀和黄色混浊,且补充仍不能获得理 想效果时,应更换槽液。 5.4一般每处理1000平方工件应补充0.5公斤表调剂,每5-7个工作日更新槽液。 6.磷化 6.1目的 Ⅰ.形成一层结晶连续均匀、致密的磷化膜,提供良好的防护底层; Ⅱ.为提供良好的涂装底层创造条件,增强涂层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 6.2工件液的配制与维护 6.2.1建槽(以一吨槽为例):向槽内注入八成清水,加入50-80公斤磷化液,再将1.5-2KG的中和剂溶解于10升水中,然后再加入槽内(注意加入时应缓慢及配合搅拌),加水至规定水位,确认酸度,调整游离酸到0.8点左右,处理前30分钟加入2KG促进剂(用水冲稀),搅匀。(注:在1吨磷化工作液中加入2KG左右中和剂可降低游离酸度1个点) 处理条件:总酸度:约25-45 游离酸度:0.2-1.2点 促进剂浓度:1.0-3.0点(10ML管测) 时间:6-15分钟左右 6.3参数测定: 总酸度总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 ★总酸度: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总游离酸度: 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消失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促进剂浓度:将U形管注满处理液(磷化工作液),加入1-2克氨基磺酸,迅速有拇

磷化液

常温磷化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广州 510641) 夏正斌涂伟萍杨卓如陈焕钦 摘要从磷化膜形成过程、磷化液组成、促进剂的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常温磷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常温磷化磷化膜涂装前处理促进剂 常温磷化是当前研究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快磷化技术〔1,2〕,它克服了高、中温磷化的能耗大、成本高、 效率低等缺点,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快速等特点,因而受到普遍关注,近几年相关报道很多〔3~8〕。 1 磷化机理 磷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局部多相反应,本质上属电化学反应。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在其表面形成许多微腐蚀电池,轻微浸蚀发生,且在溶液 金属界面处,酸浓度降低。张安富〔9〕较详细地讨论了磷化过程的热力学数据并指出,在常温下金属的氧化能力弱,须添加少量氧化剂,作为磷化反应促进剂,使得金属表面的混合电位低于氧化促进剂的电极电位。 2 磷化过程及磷化膜组成 周谟银〔10〕采用腐蚀电压和电流两种方法研究了磷化过程,指出磷化可分成从基体开始腐蚀、成膜到过腐蚀等7个阶段。宋锦福〔12〕等扫描电镜仔细地考察了常温磷化成膜过程:当钢铁试样浸入磷化液的瞬间,试片表面形成彩虹色膜(可能是Fe2O3和FeO的混合物),接着某些活性点形成晶核,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晶核长大,这种长大位向与钢原始组织似乎并无多大关系。最后,松针状结晶覆盖整个表面,整个反应(溶解与沉积)趋于动态平衡状态,磷化膜完全形成。K F Ang〔13〕等在对低碳钢磷化试样扫描电镜观察时发现,短时间磷化的试样上形成了一层较薄的背景膜。随时间延长,背景膜和磷化结晶膜同时发展,最后,磷化结晶膜将背景膜遮盖住了。常温下的磷化结晶较缓慢。EDX分析发现,微晶粒中的元素为Zn、Fe、P,而远离晶粒的背景膜中的元素为Fe和P。杨中发〔11〕从磷酸盐外延成核、微晶相生长、接触生长中止等方面对磷化膜生长特点作了研究,指出磷酸锌外延核以短程有序方式生成,其底层明显取向基体晶格。俞敦义〔15〕等通过测定不同磷化促进剂下磷化过程的电位时间(φ-t)曲线,及用

无渣磷化液配方组成,磷化机理作用及技术开发

无渣磷化液配方组成,磷化机理作用及技术开发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无渣磷化液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无渣磷化液广泛应用汽车、机械加工、电子加工行业金属表面处理,禾川化学专业从事磷化液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磷化液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无渣磷化液广泛应用汽车、机械加工、电子加工行业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从事磷化液成分分析、配方分析、配方检测、配方还原、配方研制,为磷化液相关企业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工程上应用主要是钢铁件表面磷化,但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工艺指脱脂(除油)、除锈、表调、磷化。然而由于工件表面的状况不同,则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有的工艺中没有脱脂或没有除锈工序,有的工艺则没有表面调整工序,但磷化工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在涂装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清除油脂、氧化皮和锈层,不进行磷化处理,直接进行涂漆和静电喷涂,就会使钢铁表面的涂层产生脱落,失去了涂装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金属加工业、薄板加工业、石油行业及汽车、自行车、高低压开关柜、防盗门、铁路等制造业普遍采用的是中、高温磷化,存在着操作不方

便、能源和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常温磷化已成为国际磷化行业的必然和研究课题。常温磷化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解决操作不方便、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磷化液 2.1磷化概念 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如zn(h2po4)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no2-、cio3-、h2o2等。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把金属放入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金属的磷酸盐处理。磷化膜层为微孔结构,与基体结合

磷化处理技术+配方

磷化处理技术(1) 所谓磷化处理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所形成的膜称为磷化膜。它的成膜机理为:(以锌系为例) a)金属的溶解过程 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时,先与磷化液中的磷酸作用,生成一代磷酸铁,并有大量的氢气析出。其化学反应为; Fe+2H 3PO 4 =Fe (H 2 PO 4 ) 2 +H 2? ↑ (1) 上式表明,磷化开始时,仅有金属的溶解,而无膜生成。 b)促进剂的加速 上步反应释放出的氢气被吸附在金属工件表面上,进而阻止磷化膜的形成。因此加入氧化型促进剂以去除氢气。其化学反应式为: 3Zn(H 2PO 4 ) 2 +Fe+2NaNO 2 =Zn 3 (PO 4 ) 2 +2FePO 4 +N 2 ↑+2NaH 2 PO 4 +4H 2 O (2) 上式是以亚硝酸钠为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c)水解反应与磷酸的三级离解 磷化槽液中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酸式磷酸盐,其分子式 Me(H 2PO 4 ) 2 ,这些酸式磷酸盐溶于水,在一定浓度及PH值下发生水解泛音法,产 生游离磷酸: Me(H 2PO 4 ) 2 =MeHPO 4 +H 3 PO 4 ( 3 ) 3MeHPO 4=Me 3 (PO 4 ) 2 +H 3 PO 4 ( 4 ) H 3PO 3 =H 2 PO 4 -+H+=HPO 4 2-+2H+=PO 4 3-+3H+ ( 5 ) 由于金属工件表面的氢离子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成为磷酸根。 d)磷化膜的形成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三价磷酸根与磷化槽液中的(工件表面)的金属离子(如

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4.1 pH值的影响 成膜金属离子浓度越低,所要求的溶液的pH值越大,反之,随着成膜离子浓度的提高,可适当降低溶液的pH值。 4.2 游离酸度的影响 游离酸度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的含量。酸度太低不利于金属基体的溶解,因此也就不能成膜。但如果酸度太高则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溶解速度,也不利于成膜,甚至根本不会上膜。 4.3 总酸度的影响 总酸度主要指磷酸盐、硝酸盐和游离酸的总和,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总酸度高,磷化动力大,速度快,结晶细。但如果总酸度过高,则产生的沉渣多和粉末附着物多;如果过低,则磷化慢,结晶粗。 4.4 酸比值γ的影响 酸比值是磷化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它是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比值,以及表示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相互关系。酸比小,则意味着游离酸度太高,反之,则意味着游离酸度低。酸比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一般常温下控制在20--25:1。 4.5 加速剂的影响 4.5.1 氧化性加速剂 氧化性加速剂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1)限制甚至停止氢气的释出。这个作用限于金属/溶液接口处,决定磷化膜沉积的速度,是磷化液具有良好性能所必须的条件。2)使溶液中某些元素(特别是还原性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如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生成不溶性磷酸铁沉渣,从而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的含量。此外,还可以迅速氧化初生态氢,可大大减少金属发生氢脆的危险。 4.5.1.1 硝酸盐的影响 硝酸盐是常用的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NO3-/PO43-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NO3-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 4.5.1.2 亚硝酸盐的影响 亚硝酸盐是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O3-配合使用,以亚硝酸钠的形式加入到磷化液中。但亚硝酸盐不稳定,易分解,用亚硝酸盐做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含量过少,促进作用弱;含量过高,则沉渣过多,且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一般含量在0.7-1克/升。 4.5.2 金属离子促进剂的影响 磷化剂中添加金属盐(一般为硝酸盐),如Cu2+、Ni2+、Mn2+等电位较正的金属盐,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细化,加速常温磷化的进程。 4.5.2.1 铜离子影响 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工作液中含Cu2+在0.002-0.004%时,使磷化速度提高6倍以上。但铜离子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其性能下降。 4.5.2.2 镍离子的影响 Ni2+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它不仅能加速磷化,细化结晶,而且能提高膜的耐腐蚀性能。Ni2+含量不能过低,否则膜层薄;与铜盐不同的是,大量添加镍盐时,并无不良影响,但会增加成本。一般控制Ni2+含量在1.0-5.0克/升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1:新型磷化药剂的种类: 对于新型涂装前处理的磷化药剂来说,一般指的是低温磷化药剂和常温磷化药剂。这两大药剂还进一步分为亚硝酸盐药剂和非亚硝酸盐药剂或内含促进剂药剂和外加促进剂药剂。如果按配方是否含镍盐来分,还可以分为有镍和无镍两种药剂。概括的说,新型磷化药剂是指低温的亚硝酸盐含镍的磷化药剂,低温内含促进剂非镍磷化药剂,常温亚硝酸盐含镍药剂,常温内含促进剂无镍药剂。 2:新型磷化药剂的特点 A:磷化温度低,能源消耗少。这类磷化药剂主要是指磷化温度在35-55度的低温磷化药剂和冬天也不需要加温的常温磷化药剂。 B:低污染,低毒性。这类磷化药剂是指无亚硝酸盐的药剂。尤其是不含亚硝酸盐也不含镍的药剂。当然类似铬离子等污染中的成分也没有。 C:长寿命,低成本。这类药剂是使用寿命长,单耗少,综合成本低的磷化药剂。 D:可以满足新型涂装方式,即可以满足电泳涂装和静电喷涂等新型涂装方式的磷化药剂。 E:操作简便,管理简单。这类药剂的组分少,添加方便,管理简单。 3:新型磷化药剂的基本成分和作用 新型的磷化药剂成分要比普通的中温和高温磷化药剂组分要复杂的多,除了成膜物质外,通常含有促进剂,改性剂,降渣剂,添加剂等多种成分。 成膜物质

A:磷酸二氢锌 新型磷化药剂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磷酸二氢锌,碱金属磷酸盐。磷酸二氢锌的制备一般用氧化锌和磷酸反应制得。制取1克的磷酸二氢锌约用锌0.28克磷酸0.8克。在锌系磷化液(粉)中,锌离子的含量对磷化膜的影响较大。一般的说,锌离子的含量高,可以形成更多的结晶核心,可以加速磷化反应。使磷化膜致密,光泽性好。但是锌离子含量过高,磷化膜结晶粗大,膜脆,挂灰,影响涂膜附着力。锌离子含量过低时,磷化膜薄,不利于磷化膜的形成。磷化时间延长。且磷化膜颜色发暗。根据磷化液中锌离子含量的不同,把锌系磷化液(粉)分为高锌,中锌,低锌。对于电泳涂装,主要采用含量在0.3-1.3克每升的低锌磷化液。对于镀锌钢铁工件的磷化主要采用含锌量在0.9-1.1克的低锌磷化液。 B:碱金属磷酸盐, 这类成膜物质主要在磷化液中。常用的碱金属磷酸盐包括碱金属一代磷酸盐,二代焦磷酸盐,多磷酸盐。它使磷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磷酸盐,构成磷化膜的成分。碱金属磷酸盐通常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彩色磷化膜。碱金属磷酸盐所形成的磷化反应,产生的磷化沉渣少。槽液易于管理,使用成本低,但是由于磷化膜薄,耐蚀性较差。 C:磷酸 磷酸是与金属离子形成磷酸盐的成膜物质,其含量过多过少都直接影响磷化膜的质量。磷酸含量过高时,游离酸就会增加,磷化膜易返锈。磷酸含量过低时,槽液的稳定性就会降低,磷化沉渣就会增加。磷化膜发暗,多孔,甚至磷化不上。磷酸在磷化槽液中的含量一般为14-16克每升为宜。磷酸根和硝酸根的比值会直接影响磷化效果。 D:硝酸钙盐 作为成膜物质的硝酸钙盐主要在锌钙系磷化液(粉)中,它的制取一般用碳酸钙与硝酸反应,钙离子的加入,使磷化膜的结晶得到改善。并可以减少磷化前的表调工序。但是钙离子和锌离子的比值在磷化槽液中有个临界值的问题。当钙

磷化液配方

磷化液配方 说明书页数: 3 权项数: 002 文摘: 一种除锈磷化液,能实现酸洗磷化一步法工艺.它是由磷酸、酒石酸、油酸酰胺丙烯二甲胺、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烷基酚醚、邻二甲苯硫脲和水配制而成.另外还配有添加剂--咪唑啉衍生物,从而达到消除"三废"污染、提高金属表面的涂装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除锈磷化液,其中含有磷酸、酒石酸、油酸酰胺丙烯二甲胺、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烷基酚醚、邻二甲苯硫脲。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除锈磷化液还配有一种添加剂,该添加剂为咪唑啉衍生物。 文摘: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化学防腐用的锌钙系磷化液,由下述重量比的物质组成,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柠檬酸或葡萄糖酸的钠盐或钙盐∶氟化钠∶水= 2.5∶ 3.5∶ 4.9-8.4∶1.5-1∶0.02-0.16∶0.015-0.06∶0.002-0.04∶0.002-0.8∶4-60。本发明的磷化液不仅低成本、低能耗、省漆、磷化速度快,而且磷化膜质量好。 权利要求:

一种金属表面化学防腐用的锌钙系磷化液,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比的物质所组成: 1)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2.5-3.5∶4.9-8.4∶0.5-1∶0.02-0.16∶0.015-0.06∶0.0002-0.08∶4-60; 2)氧化锌:磷酸:硝酸:碳酸钙:碳酸氢铵: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0.8-1.1∶3-4∶4.5-6∶3.5-5.5∶0.1-0.3∶0.02-0.16∶0.015-0.06∶0.002-0.04∶0.006-0.08∶4-60; 所述的有机酸是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所述的有机酸盐是这二种酸的钠盐或钙盐。 文摘: 本发明采用革新方案,提供一种含丹宁酸的钢铁表面涂漆前处理液 — 一步磷化液,适用于普碳钢、低合金钢、铸铁构件的涂装前处理,采用本发明一步磷化液处理的钢铁构件,在7-30分钟可一步完成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全过程,并在钢铁件表面形成4~9μ 的防腐膜,硫酸铜检验指标为3~14分钟,用3%氯化钠溶液浸泡8小时无锈迹,室内存放一年半无锈蚀,与油漆附着力达一级,处理方法采用槽浸、喷射和刷涂

磷化液的配制

一、磷化液的制造原料: 1.一般家庭式作坊所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磷酸二氢锌(粉体)+硝酸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40%~98%硝酸(液体)+95%氧化锌(粉体)或者锌渣或锌灰(固体) 注:无效成分约30%。 2.国际标准使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7%氧化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99锌锭(金属) 注:无效成分约10%。 二、磷化液的国际标准化学组成(总酸度)为液体状态: A.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35%)+硝酸锌(约35%)+磷酸锌(无效成分约10%) B.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45%)+硝酸锌(约35%) 注:按《化工产品物性辞典》解释 1.磷酸二氢锌为白色结晶或黏稠状液体,溶于水和酸,水溶液呈酸性。为磷化皮膜剂的主要成分,用于钢铁的防腐蚀。 2.磷酸锌为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溶于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少。 三、磷化液的制作方法: 1.一般家庭式作坊: 使用瓷缸或塑料桶为反应容器,以人工木棒的搅拌操作。原料用水以井水或自来水。 2.国际标准: 使用不锈钢为反应容器,以机械不锈钢棒的搅拌操作。原料用水为纯水。

四、一般处理物为钢铁时,其反应机构如下: 1.化学反应(化) 铁+磷酸(游离酸)→磷酸二氢铁(铁分)+氢气(气泡)......(1) ↓↓ ↓〔促进剂〕↓〔促进剂〕 ↓└→水...........(2) └→磷酸铁(淡黄色沉渣)...........(3)2.皮膜生成反应(成) 磷酸二氢锌→磷酸锌(H皮膜)+磷酸.......................(4) 铁(离子)+磷酸二氢锌→磷酸锌铁(P皮膜)+磷酸.........(5) 〔说明〕钢铁表面与磷化处理液接触,钢铁表面发生溶解,表面附近的磷化处理液中的氢离子减少,PH值由3上升至4.6。其结果引起(4)、(5)式的化学反应,不溶性的磷酸锌(Hopeite)、磷酸锌铁(Phosphophyllite)结晶在钢铁表面析出,形成皮膜。 溶解出的铁离子一部分作为皮膜的构成成分被消耗掉,而一部分反应成为铁分留在磷化处理液中,使皮膜的化学生成反应很难顺利进行。为了把这种剩余的铁分氧化,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铁沉渣出来,并迅速地从反应系统中清除出去,使磷化反应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在磷化处理液中预先添加促进剂(氧化剂)。 五、磷化液的品质比较: 1.一般家庭式作坊:浓缩液的比重为1.32~1.4,价格低。 使用群:一般钢线处理量为1000吨/月以下,不重视品质。 因原料纯度非常差,导致主要成分不足,使用时会产生不当沉渣(白色沉渣)的量很大,补给量也大。为达到适当的磷化皮膜,其管理浓度(总酸度)必须有60~100pt。使用者的总成本高(磷化液用量大,模具损伤大,加工不良率高),因原料的价格便宜,大多数消费者仍选择使用此类垃圾产品。 2.国际标准:浓缩液的比重为1.55~1.6,价格高。 使用群:一般钢线处理量为1000吨/月以上,非常重视品质。 拉拔磷化的管理浓度(总酸度)为30~40pt已经足够,可以有效控制皮膜生成量,以及提供拉拔的各项性能(密着性延展、耐热性、防蚀性、冷锻加工性),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总成本(磷化液用量小,模具损伤少,加工不良率低)。 六、国际标准磷化液的制造程序:

磷化液配方

磷化液配方与配制 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涂装性磷化;冷挤压润滑磷化;装饰性磷化。按所用的磷酸盐分类有:磷酸锌系、磷酸锌钙系、磷酸铁系、磷酸锌锰系、磷酸锰系。根据磷化温度分类有:高温(80°C 以上)磷化、中温(50~70°C)磷化、低温磷化(40°C左右)和常温磷化(10~30°C)。 除了能产生灰色到黑色磷化膜外,还可以做黑色磷化。目前,有关黑色磷化技术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改造原磷化液的配方,使磷化膜的颜色变为黑色;另外一种是将常温发黑和磷化分两步对钢铁进行表面处理。即先用常温发黑工艺对钢铁进行发黑,得到较好的黑色外观,再进行磷化处理以提高表面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微谱技术长期做磷化液配方还原,磷化液配方分析,对其组分做定性定量分析,产品性能改进等——微谱分析法提供了“金属表面处理剂”行业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常温磷化液配方(质量份) 原料1号2号原料1号2号 磷酸 4 3 硼氟酸钠0.8 0.5 氧化锌0.55 0.5 氯酸钠 2.5 2.5 硝酸锌 1.5 1 柠檬酸 2 1 硝酸镍 3 3.5 软化水加至100 硝酸锰 3.5 3 制备方法首先将氧化锌用少量混合湿润,加入磷酸,溶解完全后,再加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磷酸2~4、氧化锌0.4~0.6、硝酸锌0.5~1.5、硝酸镍3~5、硝酸锰2~4、硼氟酸钠0.2~1、氯酸钠2~3、柠檬酸0.5~2、软化水加至100 本品由于加入了复合加速剂和复合钝化剂——硝酸镍、硝酸锰、硼氟酸钠和氯酸钠,使磷化膜与工件的结合速度快,结合更牢固。使磷化液磷化速度加快,并使成膜和强度大。 产品特性本品方法简单,被处理工件先要经预处理、脱脂、表调等工艺,使用工件表面无油、无锈及赃物,采用浸渍或喷淋方法施工,在常温下处理3~5min,无需加热,节省能源,操作方便。被处理的工件成膜致密、均匀、连续,成膜时间短,成膜强度大,能够满足汽车灯工件的要求。 低温锌系磷化液配方(g/L) 氧化锌100 乙二胺四乙酸0.66 80%磷酸230 柠檬酸 5 30%硝酸280 过硼酸钠 1 硫酸镍(NiSO4·6H2O) 2.67 碳酸钠 2.3 碳酸锰0.2 水加至1L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溶于水混合均匀即可

磷化简介

磷化简介 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按用途可分为三类:1、涂装性磷化 2、冷挤压润滑磷化 3、装饰性磷化。按所用的磷酸盐分类有:磷酸锌系、磷酸锌钙系、磷酸铁系、磷酸锌锰系、磷酸锰系。根据磷化的温度分类有:高温(80 ℃以上)磷化、中温(50~70 ℃)磷化、低温磷化(40 ℃左右)和常温磷化( 10~30 ℃)。 一、磷化成膜机理 磷化主要有以下过程: (1)金属的溶解过程即金属与磷化液中的游离酸发生反应: M+H3PO4 = M(H2PO4)2+H2↑ (2)促进剂的加速过程为: M(H2PO4)2+Fe+[O]→M3(PO4)2+FePO 由于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加速了不溶性盐的逐步沉积,使金属基体与槽液隔离,会限制甚至停止酸蚀的进行。 (3)磷酸及盐的水解磷化液的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酸式磷酸盐, 其分子式为Me(H2PO4)2,这些酸式磷酸盐溶于水,在一定浓度及pH值下发生水解,产生游离磷酸: Me(H2PO4)2=MeHPO4+H3PO4 3MeHPO4=Me3(PO4)2+H3PO4 H3PO4=H2PO4-+H+= HPO2-4 + 2H+ =PO3-4 + 3H+ 由于金属工件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成为磷酸根。 (4 ) 磷化膜的形成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PO3-4与磷化槽液中的金属离子Zn2+、Mn2+、Fe2+达到饱和时,即结晶沉积在金属工件表面,晶粒持续增长,直到在金属工件表面生成连续不溶于水的牢固的磷化膜: 3M2 + + 2PO3 -4 + 4H2O = M3 ( PO4 ) 2·4H2O ↓ 2 M2 + + Fe2 + + 2PO 3 - 4 + 4H2O= M2 Fe ( PO4 ) 2· 4H2O 金属工件溶解出的Fe2+一部分作为磷化膜的组成部分被消耗掉,而残留在磷化槽液中的Fe2+则氧化成Fe3+,生成FePO4沉淀,即磷化沉渣的主要成分之一。 上述磷化原理可解释锌系磷化、锌钙系磷化、锰系磷化的成膜过程,也可解释锌件磷化、铝件磷化的成膜过程,但锌件磷化膜只有磷酸锌一种组成,铝件磷化还需加入较多的氟化物,以便形成AlF3、AlF3 -6 。 二、各种磷化用途 1、涂装打底磷化 由于金属是极性物质,而油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非极性的,如果直接在钢铁件表面刷涂油漆,结合不牢,油漆很容易剥落,在涂装前先进行磷化可解决这一问题,这是由于磷化时跟金属表面Fe反应,是磷酸盐牢固沉积在金属表面,同时由于磷化膜有细小的孔隙,当喷涂油漆时,油漆高分子渗入磷化膜孔隙中,增加了油漆的附着力,使油漆不容易剥落,从而增加防腐蚀时间,涂装磷化一般采用锌系或锌钙系磷化,采用优秀的常温磷化即可获得不错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