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

广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

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就业弹性,利用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广东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得出广东省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缓慢,就业比重变化不大,因此广东省应该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现代服务业结构偏离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展速度自197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高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2009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了47.4%,同时就业比重达32.8%,吸纳就业人数达1855.73万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落后很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超过了60%。

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现状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有利条件。第三产业涉及面广,既有传统的服务业,又有新兴服务业,其中商贸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其它如通讯信息等因技术进步成长起来的新兴行业正方兴未艾,对劳动力有较大需求。因此,广东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实现第三产业与就业同步增长。

从第三产业的几个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2009年为701.69万人,就业比重为37.8%。在第三产业中,平均就业增长率最快的行业是社区服务业,近十年来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再者是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关联度,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另外,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发展,对就业增长也有较大的潜力。第三产业的增长为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吸纳就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服务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的以网络为业务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低且与就业的关联度也不高,这与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从而限制了低技术水平劳动力的进入有关。

广东省第三产业就业状况的实证分析

(一)第三产业成为广东省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从2000年的40%下降到2009年的28.1%,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自2005年以来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增长,近年来增长比较缓慢,但也一直以一定的速度在增长。

从就业人数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在下降,由2000年的1593.68万人下降到2009年的1584.96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有较大的增长,2005年以后增幅较小,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1995年就业人数为878.60万人,2000年增至1280.78万人,2009年增加到1855.73万人,为广东省吸纳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对某一产业的GDP份额与该产业的就业份额之比,实际上反映的是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总劳动生产率之比。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的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小于1,说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第二、三产业则反之。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下降,从0.47降到2008年0.19;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最大,高于一产和三产,但也处在逐年下降中,由1990年的1.45下降到2008年的1.32;第三产业劳动相对生产率波动较小,1990至2008年间保持在1.81到1.33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数据说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相对于产值比重越来越大,应加快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步伐;第二产业仍然是吸纳劳动力主要产业,但能力在逐年减弱;第三产将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主要产业。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本文采用结构偏离度来分析广东省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平衡。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的比重之差,即β = Em/E-Gm/G 。其中,β 为结构偏离度系数,Em是第m次(m=1、2、3)产业的就业人数,E是整个三次产业总就业人数;Gm是第m次(m=1、2、3)产业的增加值,G是整个国家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也就是整个国家GDP。结构偏离度大于零为正偏离,

也即该产业的就业比重大于增加值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着劳动力转移出去的压力;结构偏离度小于零为负偏离,则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该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迁入的压力。由负偏离状态向“0”状态接近,表明该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伴随着吸纳越来越多的人就业,该产业就业空间在缩小;由负偏离状态向“0”状态远离,表明该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伴随着吸纳越来越少的人就业,该产业就业空间在扩张。

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省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数但偏离度逐年减少,由1990年的28.3减少到2008 年的23.3。表明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在不断减少,大量人口流动到二、三产业就业。从第二产业看,结构偏离度为负数并且绝对值也呈现逐年下降的总体趋势,表明第二产业的就业空间在缩小。从第三产业看,结构偏离度发展比较平稳,变化不大,虽然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贡献很大,可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使结构偏离度变化不大,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失衡,也表明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需要挖掘新潜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第三产业新一轮的发展。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1964)利用多国模型对GDP和就业在三大产业中的结构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归纳出人均GDP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见表3)。2008年广东省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10.7,人均GDP为38748元,折合为表3年份中的美元进行比较,可见广东省的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明显低于表中相应的数据,这表明广东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继续寻找出路,扩大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贡献。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金融、物流、保险、房地产、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它是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发达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方向是生产性服务业上升和消费性服务业下降。从表4可看出,广东省服务业就业比重最大的还是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社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中除了房地产就业比重有较快增长外,金融、物流、科学技术研究、信息服务等就业比重的增长很缓慢。因此,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于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的研究,本文

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广东省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直线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从2005年开始增长缓慢并有了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小于1,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劳动生产率低下,面临着向外大量转移劳动力的压力,所以第三产业终将代替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支柱产业。

从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的研究结果来看,广东省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偏大,面临就业人口向外转移的压力,而且是大量就业人口的转移。而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处在由负偏离向零态接近的变化过程中,这说明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降低,综合这两个方面的趋势,可以看到广东省的第三产业需要承担吸纳大量就业的压力。在与国际上的结构偏离度模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广东省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明显小于国际模式上相应发展阶段的结构偏离系数,可见广东省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的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现代服务业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凭借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良好机遇,广东省服务业经过自“十五”期间以来的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持续增加,产值规模跃居全国前列,初步建立了以金融、交通运输邮电、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服务业各行业内部的就业情况来看,广东省服务业就业比重最大的还是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社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中除了房地产就业比重有较快增长外,金融、物流、科学技术研究、信息服务等就业比重的增长很缓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第三产业要承担起吸纳广东省就业的支柱产业的重任,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改善广东省的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综上可知,要继续改善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稳妥推进研发服务业。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国家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给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传统服务业不同,对高新技术、资金、人才等有较高的要求,也不是立即可以发展壮大的。为此,若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将会错过发展机遇。首先,政府对必须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应继续加大投入,这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保障;其次,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尤其是国外资金)向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此外,政府应该打破某些垄断,优化招商引资的质量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多培养和吸引一些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给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源.广东省就业增长点分析[J].统计观察,2005(4)

2.李江帆.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定位与对策[J].南方经济,2005(3)

3.陈果.我国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6(1)

4.张宝东,杨兵伟.产业结构﹑就业贡献率与就业增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1)

5.Simon Appleton,et a1.Labor Retrenchment in China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

6.任旺兵.我国服务业发展与创新[M],中国计划出版社

7.李晓春.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就业结构[J].经济纵横,2008(9)

8.周树高,丁元.广东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9)

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提要]第三产业包括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对就业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产值弹性的测算,从增加就业角度给出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就业产值弹性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及相应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所占份额从1978年的28.2%降到2010年的10.1%,下降了18.1个%,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弱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7.9%变动到2009年的46.8%,总体变化不大;第三产业占GDP份额从1978年的23.9%升至2009年的43.1%,总体有所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0年的36.7%,下降了33.8%,意味着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17.3%、12.2%上升到2009年的28.7%、34.6%,分别上升了11.4%和22.4%,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比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幅高出11%。总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趋于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趋于上升,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较快。我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不但不能吸纳劳动力,反而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虽有较大发展空间,能够创造部分就业空间,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市场容量的限制以及体制的完善,对于劳动力的吸纳水平不断降低,不能期望完全依靠发展第二产业来吸纳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既有传统部门、又有新兴部门,既有资本密集型行业、又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故对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科研技术能力兼容性较强,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安排就业的优势;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配备的生产要素设备水平和资金投入量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可以做到在我国目前资金和物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吸纳劳动力能力相对较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获得较快增长,成为三大产业中就业增长最快和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领域,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就业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分析。从2003年开始,我国采用新的三次产

第三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人 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进步,我们必须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合理的调整经济结构来推动这 一进程。 一、第三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而言的。 它包括了各种服务业,如金融、教育、医疗、娱乐、信息技术等。第 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改善社会生活水平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三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1. 劳动力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就业的需求较大,它可以吸 纳大量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的就业压力。 2. 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以提 供高效的服务和品质保障。 3. 本地化和个性化:第三产业的核心是基于当地需求和个性化服务。它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 二、第三产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1. 促进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由于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可以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更大 的贡献。 2. 优化资源配置: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通过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发展,可以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 促进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推动。通 过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可以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进一 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措施 为了实现第三产业与经济结构的良性互动和调整,我们可以采取以 下措施: 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鼓励第三产业的 发展。例如,提供贷款支持、减税政策和优惠政策等,吸引更多的投 资者和创业者进入服务业。 2. 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对于第三 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投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 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 府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推动宽带网络建设、提供便捷的数字 化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

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以椒江区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 胡佩芬 2012-11-16 9:52:29 来源:《中国统计》2012年第7期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一、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关系 1.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椒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椒江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存在同步性(见表1)。

2.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人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因素。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大量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开发出新兴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又设计开发出新产品,新产品的生产会形成新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这一互动作用关系中,人才结构处于主动作用的地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而人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符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替代作用,会排挤低素质的劳动力,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时,便会出现职位空缺。这是对就业的排挤效应。另一方面,原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会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吸纳作用往往会超过排挤作用,导致就业的增加。 二、椒江区劳动力与就业现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抽样结果显示,椒江区经济活动参与率为73.62%,与“五普”的72.24%相比略有提高。我区劳动力与就业现状呈以下特点:劳动力总量呈增长态势,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产业构成变化较大,在第

广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

广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 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就业弹性,利用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广东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得出广东省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缓慢,就业比重变化不大,因此广东省应该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现代服务业结构偏离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展速度自197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高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2009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了47.4%,同时就业比重达32.8%,吸纳就业人数达1855.73万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落后很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超过了60%。 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现状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有利条件。第三产业涉及面广,既有传统的服务业,又有新兴服务业,其中商贸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其它如通讯信息等因技术进步成长起来的新兴行业正方兴未艾,对劳动力有较大需求。因此,广东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实现第三产业与就业同步增长。 从第三产业的几个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2009年为701.69万人,就业比重为37.8%。在第三产业中,平均就业增长率最快的行业是社区服务业,近十年来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再者是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关联度,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另外,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发展,对就业增长也有较大的潜力。第三产业的增长为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吸纳就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服务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的以网络为业务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低且与就业的关联度也不高,这与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从而限制了低技术水平劳动力的进入有关。 广东省第三产业就业状况的实证分析

广东产业结构不平衡原因剖析

广东产业结构不平衡原因剖析 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看,广东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GDP比重水平偏低,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就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大,而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比重偏小。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广东产业结构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确认识产业结构现状和变动的原因、规律和趋势,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广东产业结构不平衡的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曾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产业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违背了先农业后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一般规律。从而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广东也如此。 (一)广东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平衡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广东第一产业比重表现为上升态势,到1982年开始则是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则先降后升,到1984年又开始回落,而1991年开始则是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1986年后又开始回升。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广东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有所改变,产业结构逐渐地趋于合理。 对于各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结构转变的一般趋势和特点,自从库兹涅茨开创了多国数据实证研究的先河之后,已有不少经济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关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已基本形成共识: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相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现代发展中国家相比,目前广东第三产业比重水平均偏低,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2004年,广东人均GDP达到19316元,超过2300美元,而三

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关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引言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形成。然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无论对就业结构还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彼此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优点与瓶颈,以期为建设更优质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第一产业的比重变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机会增加。 广东省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然而在整体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中,其比重逐渐减小,2018年为2.5%,比上一年下降了 0.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出广东省经济向产业化、城市化 迈进的趋势,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压力。由于农业收入较低,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加。广东省已有不少农民开始选择在城市工作,因此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也会造成相关问题,如城市化率增加导致房价的上涨等。 2.第二产业的发展仍是主力,制造业支持就业。

2018年,广东省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约占60%以上。其中以 制造业为主,占第二产业的90%以上。广东省的制造业产值 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人力成本和环境问题等挑战。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创造和提高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东莞等制造业重镇,期间正直造就大量的跨境电商公司、原产地供应商等,从而支持了广东省的就业。 3.第三产业的发展迅速,劳动力岗位广泛。 随着消费升级和服务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广东省的第三产业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文化教育及娱乐业是主要的就业行业。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都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机。同时,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涌现,也为广东省的劳动力岗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了就业结构的数量与质量。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优化升级,以从机械制造、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也在逐渐形成。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了广东省的就业结构,不仅使得就业数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升。 5.跨境电商等新兴就业形态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的增长。 近年来,广东省的跨境电商等新兴就业形态蓬勃发展,造就了

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引言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特点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沿海省份,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制造业。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导,其次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一产业(农业)。制造业是广东省的核心产业,其发展程度和规模较大。 2. 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2.1 制造业带动就业增长广东省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通过招聘和培训大量的工人,为广东省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和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就业机会。 2.2 第三产业在就业结构中占比增加随着广东省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就业结构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等领域的迅猛增长,为广东省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也为广东省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3 农业就业结构的调整在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农业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传统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就业方式逐渐多样化。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3. 广东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原因和影响 3.1 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网络。这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落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3.2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制造业从代工转向自

广东第三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但20世纪90年代后,第三产业发展与迅速发展的制造业相比明显滞后,从1990年到200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35.8%上升为38.4%,14年仅上升2.6个百分点。到2010年,广东三次产业比重为5.0: 50.4:44.6,相比改革开放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回顾: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及其比较 1、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979~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均递增14.1%,高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高于第一产业增速8.3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增速1.7百分点。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9.8:46.6:23.6演变为8:53.6:38.4。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如2003年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接近28%。 2、第三产业与扩大就业 与其他产业相比,广东第三产业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吸纳就业的主渠道。1978~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86万人增加到1221万人,共新吸纳就业935万人,占非农产业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43.9%。从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分别为-0.036,0.286,0.312,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如果以1990年为界将整个期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测算,在1978年~199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分别为-0.021,0.451,0.382;1990年~2003年间,则分别为-0.035,0.158,0.31。这表明1990年之前,第二产业保持最高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弱于第二产业。1990以后,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就业增长弹性接近第二产业2倍。 表2显示了90年代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内部各个行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和第三产业内部各个行业比重的变化。

广东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拉动分析

广东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拉动分析 [摘要]广东是全国的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多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广东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将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但这不是单纯是工业增长变慢而服务业增长加快的过程,不是单纯减少第二产业投资而增加第三产业投资的关系;而是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拉动第三产业的过程,使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本文利用2002年广东投入产出表(经2004年广东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计算并分析广东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各种诱发系数,以研究新时期广东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诱发系数 1生产诱发系数的定义 生产诱发系数反映的是消费、投资、出口等需求因素对经济系统量的拉动效应。它是指某种最终需求增加1个单位,客观上对各部门生产量的拉动量。它不是单纯的比例关系,而是由产业的内部结构所决定。 为了研究最终消费对二、三产业的诱发和各产业的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诱发,本文把经济系统分为大系统和子系统。所谓大系统,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将三次产业纳入大系统来分析,旨在考察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地位:子系统则是将各产业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研究产业子系统是为了对产业内部的关联情况作深入研究。 2第二产业对大系统、子系统及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最终消费对生产的诱发情况 (1)大系统中第二产业诱发系数 大系统第二产业诱发系数是指全社会的第二产业的产品使用增加1元。能诱发的社会各产业的产出增加量。通过大系统第二产业诱发系数可以独立地研究产业间的关联。

根据表1,独立来看,各项第二产业的需求增加对第三产业的诱发程度相差不大(由于在投入产出表中政府消费不包括第二产业。所以没有这个增加项目)。比较而言,固定资本的形成最能诱发第三产业,其次是调出和出口,而不是一般认为的消费。可见,就目前而言,加强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应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增加第二产业的调出和出口,消费不是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最有效途径。 对第二产业自身和国民经济来说,出口的诱发能力最高,达到 3.1717和3.6543,就是说增加1元的出口需求,第二产业产值就增加3.17元。国民经济就增加3.65元。所以从产业联系和经济增长的方面看,广东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发展。 (2)子系统第二产业诱发系数 子系统第二产业诱发系数是指全社会的第二产业的产品需求增加1元能诱发第二产业自身产出的增加量。其中又分两类:一类是含系统间循环,就是第二产业子系统需求影响到整个大系统后进而对本系统总产出的影响,别的子系统的产出变化会对第二产业子系统的产出形成影响。另一类是不含系统间循环,就是将第二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看待时,本系统需求对本系统总产出的影响。 由表2可见,第二产业还是通过出口、调出和固定资本形成的需求最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产量。但它们的系统影响率较低,说明在出口、调出和固定资本形成中,子系统相对独立,和其他产业的相互作用不大。而增加消费的需求能较好地发挥其他系统的循环作用。如农村消费的系统影响率达到12.6%,说明农村消费对第二产业的诱发有12.6%的效果是通过其他产业的循环作用,最后反作用于第二产业自身。由此可见,系统影响率越高说明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一方面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又能提高产业对自身的诱发能力。 因此,当前应该注意出口、调出和固定资本结构的调整,合理加强系统影响率,提高系统间循环对产业诱发系数的增量。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是加强农村产业间拉动力的有效方法,发展广东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引导农民消费是关键。 (3)第二产业最终使用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诱发系数 表3列出的是广东省2002年第二产业最终消费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第二产业最终消费对生产诱发较高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4个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在0.05以上,与第二产业密切相关。与全国比较,广东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受第二产业拉动最显著,而全国则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受第二产业拉动效果显著,诱发系数达0.1132,说明广东是工业大省,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较好地带动了第三产业,但广东的产品批发零售业受第二产业的拉动水平与全国有差距。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诱发系数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0367),不但说明第二产业带动了该行业,更说明现代金融商务业在第二产业发展中扮演

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的聚类分析

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的聚类分析 梁兆基①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 关系。广东省下属21个地级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产业结构多样。本文通过应用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作了探讨。 关键词:广东省;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聚类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1]。广东省下属有21个地级市,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比较大。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及人均GDP如表1所示。 表1 广东省各市人均GDP及产业结构 市别人均GDP (元)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产业 比重(%) 其中第三产业 比重(%) #工业比重非工业比重 广州71808 2.1 39.5 36.5 3.0 58.4 深圳79645 0.1 50.1 47.5 2.6 49.8 珠海61693 2.9 55.2 51.9 3.3 41.9 汕头17048 5.6 52.9 48.8 4.1 41.5 佛山61199 2.3 64.6 62.1 2.4 33.1 韶关16049 14.2 48.5 43.7 4.8 37.3 河源11710 13.4 53.4 47.9 5.5 33.2 梅州9976 21.4 43.4 35.7 7.7 35.2 惠州28945 7.1 58.9 55.3 3.6 34.0 汕尾10256 18.5 46.5 40.6 5.9 35.0 东莞46027 0.4 56.8 54.5 2.3 42.8 中山49488 3.1 60.8 58.0 2.8 36.1 江门26882 8.4 55.6 53.2 2.5 36.0 阳江17392 25.1 39.1 34.6 4.6 35.8 湛江13217 22.5 46.4 42.6 3.8 31.1 茂名17113 19.4 41.2 36.7 4.5 39.4 肇庆15915 23.5 34.0 29.8 4.1 42.5 清远16330 14.2 54.3 49.8 4.5 31.5 潮州14967 7.5 57.4 54.5 2.9 35.1 ①作者简介:梁兆基(1986-),男,广东广州芳村人,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5级本科生 学号: 200530900219 Email: fangcunlzj@https://www.360docs.net/doc/8e19188708.html,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学院:商学院 年级: 专业: 第小组成员:张三(组长)080803021004 李四 080803021014 2011-01-17

目录 1.调研背景 (2) 2.调研目的 (2) 3.调查方法 (2) 4.调查过程 (2) 4.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2) 4.1.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 (2) 4.1.2 产业单位数的增长与产量增长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 (3) 4.2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作用 (4) 4.2.1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4) 4.2.2分时期三次产业占生产值比重 (5) 4.2.3 不同时期三大产业值差异性是否显著 (6) 4.2.4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关关系 (6) 4.3三大产业与GDP增长的关系 (7) 4.3.1 分时期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 (7) 4.3.2 重要年份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拉动率 (8) 4.4三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相关关系 (9) 4.5抽样年份样本与总体年份样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 (10) 5.结论及建议 (10) 5.1调查结论: (10) 5.2对策建议: (11) 附录 (12) 附录1:参考文献 (12) 附录2:数据来源 (12) 附录3: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2)

1.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蓬勃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二、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增长, 通过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以及大力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广东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但在其升级中必定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如何保持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如何保持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广东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调研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统计,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广东产业经济持续化发展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3.调查方法 通过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广东省产业状况的相关数据,汇总整理,参考文献,查阅有关新闻报告。(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10【国民经济核算部分】)采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Excle表格作为spss的导入数据源,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作为本次报告的展示形式。 4.调查过程 4.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4.1.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 图一:生产总值变动情况(亿元)

产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含义指农业、林业、畜牧业 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 义农业”指采矿业,制造 业,电力、燃气及 水的生产和供应 业,建筑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 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 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 业的总称。(服务业、劳务) 地位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 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 用。在国民经济中起 着带动整个经济 发展的作用,并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一个国家的国 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 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 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 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之一。 农业基础作用的表现:(1)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工业主导作用的 表现: ①工业为国 民经济其他部门 提供必不可少的 物质技术装备,能 源动力、大量的原 材料。尤其是以提 供物质技术装备 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 们提供基本的生 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 家积累的重要来 源,也是加强国防 的重要条件。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 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 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 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 社会主义精神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科技发展——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下降。(﹤3%) 新兴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显 著提高,传统工业 在新技术的基础 上更新改造,工业 在国内生产总值 中的比重下降。 (﹤30%)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上升。(﹥60%、﹥7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一、引言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于经济 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各种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而就业结构则是指在各产业、各部门和各职业之间的就 业人数的分布情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经济发展的 规律和趋势,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 1. 产业结构演变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 个阶段的转变。在早期农业社会,农业是主导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绝对地位,而工业 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产业开始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 动力,工业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农业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到了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 飞速发展,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工业 和农业的比重则相应下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首先体现在两者的匹配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 结构和就业结构匹配度高,意味着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与其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相对应,表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如果匹配度低,就意味着一 些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相符,这就会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 业的比重下降,而一些新兴产业的比重上升,这就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口也会发生变化。如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对就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 作用。 3.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 1.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大 力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也会带动相关的就业增长。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加强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

就业工作结构分析报告

就业工作结构分析报告 就业工作结构分析报告 在现代社会中,就业工作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特征之一。就业工作结构是指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就业人口分布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水平。本报告将分析当前就业工作结构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就业工作结构的特点 1. 第一产业就业占比逐渐下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第一产业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第一产业就业占比逐年下降。 2. 第二产业就业占比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即工业部门的就业占比相对稳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提供就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工业发展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来说,第二产业的就业占比相对稳定。 3.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逐渐增加。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就业占比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服务业的就业增长。 二、就业工作结构存在的问题

1. 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导致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难度较大,需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2. 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亟待优化。工业发展存在着劳动力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3.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不稳定。由于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快,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一些服务业岗位的稳定性较差,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需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三、发展建议 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第一产业相关产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2. 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3. 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品牌,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

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省国民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大省。回顾广东省经济的发展,由于服务业占的比重相对于工业占的比重一直相对较弱,工业一直都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东经济实力的增长、人均GDP 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前一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来推动的,经济的增长方式是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为主。而随着这一增长方式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伴随而来的能源和资源的紧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问题,慢慢地制约着我省工业的发展,进而制约总体经济的增长。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广东省实现新一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分论文联盟析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

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060-2120美元,中期为2120-4230美元,后期为4230-7940美元,按2009年广东省地区人均GDP已达到41166元,以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算,广东省地区人均GDP达到美元,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期。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必然发展趋势。 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体要走向发达,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由之路。而广东省第三产业在过去三十一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扩大,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我省地区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广东省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地区总产值从1978年的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亿元,增幅达212倍;第三产业的产值也由1978年的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亿元,相应的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也由1978的%增加到2009年的%,2009年底我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个百分点。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就在于如何发掘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 摘要 目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经济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促使广大第一产业劳动者涌入城市,成为第二、第三产业劳动者。面对如此的就业局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本文总结了主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方法,并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两种方法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关系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opulation, employment problem become a important issues in relation with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echanized prompted the first industry workers pouring into cities, become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laborer. Faced with such employment situation, we should adopt what kind of a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using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 elastic two method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and draws a conclusion. 【Key word】industrial structur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employment elastic 1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有较强的相关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合理的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佩蒂-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劳动力会展昭三次产业的顺序依次转移,就业结构的变化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保持着相关性。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借鉴科学理论要活学活用,因为我国有着十分特殊的国情:首先,人口的增长带来规模空前的劳动力;其次,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程度低的劳动者占据劳动者

xx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xx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一个区域的社会和谐与安定,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优化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二者关系密切。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将决定劳动者就业的规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各行业就业分配的趋势将会引起一个区域选择产业路径发生改变,劳动力在产业中的流动也会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二者结构要不断趋于合理,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进步;才能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拟从相关理论出发,就xx市产业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发展现状作简要探讨。 一、xx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情况综述 产业结构演变轨迹与特征 1、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总体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产值比重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逐渐下降,工业、服务业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30.3:43.2:26.6调整为2020年的9.7:56.8:33.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类型,总体上符合现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迅速。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二三产业产值构成年份之间未长期呈

现持续性上升或下降,总体模式“二一三”;90年代,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比较均衡,均在30%左右;新世纪以来,三次产业结构变化逐渐趋于合理,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产业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上升幅度来看,1978-2020年间,一产业增加值由3.1亿元增长到181.2亿元,增长57倍,农业生产实现了巨大增长,但所占比重却由1978年的30.3%下降到2020年的9.7%。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虽有所提高,但也只分别提高13.6和7个百分点,远低于第一产业。 3、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稳定性较差。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第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64.1亿元,相比于1978年的4.5亿元增长近240倍。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增长也比较迅速,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全市二产业比重由31.5%上升到2020年56.8%,提高25.3个百分点,2020年一度达到57.9%。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第二产业在xx国民经济构成中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占据主导地位。1978-2020年间,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增长了230倍左右,远远超过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但增加值比重却增长缓慢,仅提高不到7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年份间变化较为频繁,表现出不稳定的趋势。 就业结构演变轨迹与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