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反射模型剖析

第09章 反射模型剖析
第09章 反射模型剖析

第九章反射模型

本章定义了一组类来描述光源是如何在表面上散射的。回忆一下,在第5.4节中我们介绍了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来描述光在某个表面上的反射;又介绍了BTDF来描述在表面上的透射,而BSDF把这两种效果综合起来。描述真实表面上的散射的最好方法常常是多个BRDF和BTDF的综合;在第10章里,我们将介绍一个BSDF对象,将多个BRDF和BTDF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光在表面上的总体上的散射效果。本章不考虑在表面上反射性质和透射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在第11章中,描述纹理的类会处理这个问题。

表面反射模型有几个来源:

1. 实验数据:许多真实世界中的表面的反射分布性质是在实验室里测量出来的。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放在表格里使用,或者用来计算一组基函数的系数。

2.现象学模型:建立描述真实世界里表面的性质的方程,并且这些方程可以很有效地模拟出这些性质。像BSDF这类模型就非常好用,因为它们可以用直观的参数来改变模型的行为(例如“粗糙度”)。计算机图形学中的许多反射函数都属于这个范畴。

3.仿真:有时我们知道一个表面的组成部分的底层信息。例如,我们可能知道一种颜料是由悬浮在介质中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彩色颗粒组成的,或者知道一种编织物是有两种类型的线构成,每种线都有已知的反射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微观几何的散射来得到反射数据。这个模拟过程可以是在渲染中进行的,也可以是一种预处理过程,并由此拟合出一组基函数以备后用。

4. 物理(波动)光学: 有些反射模型是由一种非常精细的光模型推衍出来的,其中光被视为一种波,并通过解麦克斯韦方程来研究光在表面上的散射过程。这些模型通常需要耗时的计算,却并不一定会得到比几何光学模型更精确的结果。

5,几何光学:跟仿真方法相似,如果知道了表面的底层的散射和几何性质,就可以从这些性质中推导出有解析表达式的反射模型。几何光学模型使得光对表面的交互作用更容易处理,因为诸如偏振现象的复杂效应被忽略了。

基本术语

为了比较不同反射模型的视觉效果,我们介绍一些关于表面反射的基本术语。

表面反射可以分为四大类:漫反射(diffuse),光泽镜面反射(glossy specular),理想镜面反射(perfect specular),逆反射(retro-reflective)。大多数表面的反射是这四类反射的混合。漫发射将光线均等地向所有方向上散射。虽然很难见到理想的漫反射表面,但接近漫反射的例子有无光泽的黑板,无光涂料等等。象塑料、高光泽涂料这样的光泽镜面表面向一组特定的方向进行散射--它们可以映照出其它物体的模糊的映像。理想镜面表面只向一个单一的方向散射。镜子和玻璃是理想镜面表面的例子。最后,象天鹅绒或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这样的逆反射表面主要向入射光方向对光线进行散射。(如图:a -漫反射, b -光泽镜面反射, c -理想镜面反射, d -逆反射)。

给定了一个反射类型,反射分布函数可以是各向同性(isotropic)的或者是各向异性(anisotropic)的。大多数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如果选定表面上的一个点绕着该点的法向量旋转它,所反射的光的总量不变。相反地,对各向异性材料做这样的旋转,就会反射出不同量的光。各向异性表面的例子有被擦亮的金属、唱机唱片和CD盘片。

几何设置

在pbrt中的反射计算是在一个反射坐标系中进行的,在该坐标系中,被着色的点上的两个切向量和法向量分别跟x,y,z轴对齐,所有BRDF和BTDF函数的传入向量和返回向量都是在这个坐标系下定义的。理解好这个坐标系对后面理解BRDF和BTDF的实现非常重要。

着色坐标系还给出了一个用球面坐标(θ,Φ)来表示方向的标架;角度θ是给定方向跟z轴的夹角,Φ是给定方向在xy平面上的投影跟x轴的夹角。(如图)

给定了在该坐标系中的一个方向,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它与法向量夹角的余弦,等等:

cos θ = (n . ω) = ( (0, 0, 0) . ω) = ωz

下面就是求这个余弦值的工具函数:

=

inline float CosTheta (const Vector &w) { return w.z;}

利用sin2θ + cos2θ = 1, 可得到相应的正弦值:

+=

inline float SinTheta(const Vector &w) {

return sqrtf(max(0.f, 1.f - w.z * w.z));

}

下面是求sin2θ的工具函数:

+=

inline float SinTheta2(const Vector &w) {

return 1.f - CosTheta(w) * CosTheta(w);

}

类似地我们可以用着色坐标系统来简化关于Φ的正弦和余弦计算。在着色点所在的平面上方向ω有坐标(x, y),分别为r cosΦ 和r sinΦ。而半径r即是sin θ,因此:

cos Φ = x / r = x / sin θ

sin Φ = y / r = y / sin θ

+=

inline float CosPhi(const Vector &w) {

return w.x / SinTheta(w);

}

inline float SinPhi(const Vector &w) {

return w.y / SinTheta(w);

}

我们要遵守的一个约定是,入射光ωi和向外的观察方向ωo 在被变换到表面上的局部坐标系以后,都是被正规化的,且方向都朝外。根据约定,表面法向量总是指向物体之外的,这就很容易确定光线是进入还离开透光物体:如果入射光方向ωi跟n在同一个半球,则光线是在进入,否则就是在离开。

因此,需要记住的这一点:表面法向量可能跟ωi或者ωo(或者两者都有)不在物体的同一侧。跟许多其它渲染器不同的是,pbrt并不为了保持ωo和法向量在表面同一侧而翻转法向量。所以,在实现BRDF和BTDF时就不能做这样的假定。

还有,应该注意用于着色的局部坐标系可能并不等同于Shape::Intersect()所返回的坐标系,它们在求交过程和着色过程之间可以做些改动以达到象凸凹纹理映射(bump mapping)这类的效果。

在阅读本章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BRDF和BTDF的实现不应该关心ωi和ωo是否位于同一个半球。例如,虽然一个反射BRDF应该探测是否入射光方向在表面的上面并且出射方向在表面的下面,从而可判定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反射,但是我们希望反射函数能够利用反射模型中的相应公式来计算光的反射量,而忽略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半球这个细节。更高层的pbrt代码会保证反射例程或透射的散射例程能在恰当的时机被调用。

9.1 基本接口

首先我们定义BRDF和BTDF函数的接口。BRDF和BTDF共享一个基类,BxDF,它定义了要实现的基本接口。两类函数共用一个接口,共享一个基类,可以减少重复性代码,也可以是系统的某些部分可以使用BxDF而不必区分BRDF和BTDF。

=

class COREDLL BxDF {

public:

};

将要在第10.1节介绍BSDF类存放一组BxDF对象来共同地描述表面上一个点的散射情况。虽然我们通过使用一个共同接口而隐藏了关于反射材质和透射材质的实现细节,但是第16章所介绍的一些光传输算法需要区分这两种类型。因此,所有的BxDF要有一个BxDF::type成员还存放BxDFType标志。对于每个BxDF而言,标志必须在BSDF_REFLECTION或BSDF_TRANSMISSION集合中取一个值,而且必须是漫反射、光泽反射和镜面反射标志之一。注意这里没有逆反射标志,这里的分类将逆反射视为光泽反射。

=

enum BxDFType {

BSDF_REFLECTION = 1 << 0,

BSDF_TRASNMISSION = 1 << 1,

BSDF_DIFFUSE = 1 << 2,

BSDF_GLOSSY = 1 << 3,

BSDF_SPECULAR = 1 << 4,

BSDF_ALL_TYPES = BSDF_DIFFUSE | BSDF_GLOSSY | BSDF_SPECULAR,

BSDF_ALL_REFLECTION = BSDF_REFLECTION | BSDF_ALL_TYPES,

BSDF_ALL_TRASNMISSION = BSDF_TRASNMISSION | BSDF_ALL_TYPES,

BSDF_ALL = BSDF_ALL_REFLECTION | BSDF_ALL_TRASNMISSION

};

=

const BxDFType type;

=

BxDF(BxDFType t) : type (t) { }

MatchesFlags()工具函数用来确定BxDF是否具备用户提供的标志:

+=

bool MatchesFlag(BxDFType flags) const {

return (type & flags) == type;

}

BxDF的关键函数是BxDF::f()。它返回给定的一对方向所对应的分布函数值。这个接口隐性地假定不同波长上的光是不相干(decoupled) 的,即一个波长上的能量不会以不同的波长被反射出去。这样一来,就不会支持萤光材料了。有了这个假定,反射函数的结果就可以直接用一个Spectrum来表示:

+=

virtual Spectrum f(const Vector &wo, const Vector &wi) const = 0;

并不是所有的BxDF都用该函数求值。例如,象镜子、玻璃或水这样的全镜面反射物体只在单一出射方向上对单一方向的入射光进行散射。描述这样的BxDF的最好方法是delta分布函数:除了出射方向之外,其它方向的值都为0.

在pbrt中,这些BxDF需要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提供BxDF::Sample_f()函数。我们用这个函数处理由delta分布来描述的散射,也用它来对BxDF所散射出的多个光线的方向进行随机采样(见第15章)。给定了出射方向之后,BxDF::Sample_f()计算入射光的方向ωi,并根据这一对方向来计算BxDF值。对于delta分布而言,需要利用这种方式来生成适当的ωi方向,因为调用者无法生成相应的ωi方向。利用delta分布的BxDF并不需要参数u1,u2和pdf,在我们介绍非镜面反射函数时再介绍它们。

+=

virtual Spectrum Sample_f(const Vector &wo, Vector *wi, float u1, float u2, float *pdf) const;

9.1.1 反射率

有时我们需要将4D的BRDF或BTDF(定义为一个方向对的函数)的聚合行为缩减为单一方向上的2D函数,甚至缩减为一个常量来描述总体上的散射行为。

半球-方向反射率函数(hemispherical-directional reflectance)是一个2D函数,它给出了对半球上的恒定照明下的在某个给定方向上的总反射量,也可以被等价地认

为是来自某个给定方向上的光在半球上的总反射量。定义如下:

BxDF::rho()函数用来计算上面的ρhd。某些BxDF可以用解析表达式来计算这个值,虽然大多数的BxDF用Monte Carlo积分来计算其近似值。对于这些BxDF而言,参数nSamples和samples用来控制Monte Carlo算法的行为(见15.5.5节)。

+=

virtual Spectrum rho(const Vector &wo, int nSamples = 16, float *samples = NULL) const;

表面的半球-半球反射率(hemispherical- hemispherical reflectance)是一个光谱值常量,记作ρhh,它给出了在所有方向有相同的入射光的情况下一个表面上被反射的入射光的比率。

当用户没有提供方向ωo时,我们重载函数BxDF::rho()来计算ρhh,其余的参数在计算Monte Carlo近似值时会用到。

+=

virtual Spectrum rho(int nSamples = 16, float *samples = NULL) const;

9.1.2 BRDF->BTDF适配器

为了将已经定义的BRDF当作BTDF使用,特别是当BRDF的现象学模型对描述透射现象也很不错的情况下,我们定义一个适配器类就很便利地做到这一点。BRDFToBTDF类用一个BRDF的指针作为构造器的参数,并利用它来实现一个BTDF。特别地,这需要将函数调用传给BRDF,并翻转ωi方向使之处于另一个半球。

+=

class COREDLL BRDFToBTDF : public BxDF {

public:

private:

BxDF *brdf;

};

适配器的构造器很简单,只需将BxDF::type中的反射标志和透射标志对调一下。

=

BRDFToBTDF(BxDF *b)

: BxDF(BxDFType(b->type ^ ( BSDF_REFLECTION | BSDF_TRANSMISSION))) {

brdf = b;

}

适配器需要将入射方向转换为另一半球上相应的方向。这在着色坐标系下很容易做到,只需将向量的z值取负值即可。

+=

static Vector otherHemisphere(const Vector &w) {

return Vector(w.x, w.y, -w.z);

}

在调用BRDF的BxDF::rho(), BxDF::f(), 和BxDF::Sample_f()函数时,我们调用BRDFToBTDF:: otherHemisphere()来将光线翻转到另一个半球上:

BRDFToBTDF Public Methods> +=

Specturm rho(const Vector &w, int nSamples, float *samples) const {

return brdf->rho(otherHemisphere(w), nSamples, samples);

}

Specturm rho(int nSamples, float *samples) const {

return brdf->rho(nSamples, samples);

}

=

Specturm BRDFToBTDF::f(const Vector &wo, const Vector &wi) const {

return brdf->f(wo, otherHemisphere(wi));

}

+=

Specturm BRDFToBTDF::Sample_f (const Vector &wo, const Vector &wi,

float u1, float u2, float *pdf) const {

Spectrum f = brdf->Sample_f(wo, wi, u1, u2, pdf);

*wi = otherHermisphere(*wi);

return f;

}

9.2 镜面反射和透射

对于光在完全光滑的表面上的行为,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用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进行解析上的分析。这些表面上的入射光表现出理想镜面反射和透射;对于给定的方向ωi,所有的光线被散射到单一的出射方向ωo。对于镜面反射,这个方向跟法向量的夹角等于入射光跟法向量的夹角:

θi= θo

对于透射,出射方向由斯涅耳(Snell)定律决定,该定律给出了透射方向和法向量n的夹角θt跟入射方向和法向量n的夹角θi的关系式。Snell定律基于入射光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和光线所要进入的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表述了光线在特定介质中传播跟在真空中传播相比较下的减慢程度。我们用希腊字母η(eta) 来表示折射率,Snell定律可表示如下:

ηi sin θi= ηt sin θt

在一般情况下,折射率随光的波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样,在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入射光通常被散射到多个方向上,即色散现象(dispersion)。当入射的白光穿过一个棱镜被分离出不同的光谱成分时,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忽略了这种波长的相关性,因为这种现象对视觉上的精确性并不重要,对它的忽略可以极大地简化光线传输的计算。

下图是用一个理想镜面反射的BRDF(图a)和一个镜面透射的BTDF(图b)对Killeroo模型进行渲染的效果。注意通过透明物体的折射光线将背后的场景变形了。

9.2.1菲涅耳(Fresnel)反射率

除了计算反射方向和透射方向之外,还需要计算入射光被反射或透射的比率。在简单的光线追踪器中,这些比率常常被称为“反射率”或“透射率”,它们在整个表面

第八章 光照模型与面绘制算法

第8章 光照模型与面绘制算法 对物体进行透视投影,然后在可见面上产生自然光照效果,实现场景的真实感显示。(彩图1.15,1.36 等) 绘制真实感图形涉及物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 光(电磁能)经过和周围具体环境的互相作用后到达人的眼睛,刺激人的眼睛(在人的眼睛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生成人脑所能感知的电脉冲,使我们“看见”物体。 一个光照明模型(illumination model)(明暗模型主要用于物体表面某点光强度的计算。 面绘制算法(surface-rendering algorithm)是通过光照模型中的光强度计算,确定场景中物体表面的所有投影象素点的光强度。面绘制有二种方法: 1. 将光照模型应用于每个可见面的每一点(如光线跟踪算法) 2. 经过少量的光照模型计算,在面片上进行亮度插值(扫描线方法) 图形学中的真实感成像包括两部分内容: 1.物体的精确图形表示; 2.场景中光照效果的物理描述,如:光的反射,透明性、阴影表面纹理等。 光照模型包含许多因素: 1.物体类型:物体的透明度, 物体表面可以是光亮的、阴暗的;物体表面的纹理; 2.物体相对于光源的位置; 3.光源的属性:形状、颜色、位置; 4.观察平面的位置和方向等。 光强度的计算量较大,如较精确的计算模型:辐射度算法,考虑场景中光源与物体表面间辐射能量的传递,计算强度。 大多数软件包采用简化的光照计算和经验模型(如phong模型,Gouraud 模型等) §1 光源 观察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物体时,从物体表面得到反射光.(从光源发

出的,或从周围物体获得的) 光源:发光物体:灯泡、太阳; 反射光源:房屋的墙壁。 有时一个光发物体,既是光源又是反射体,如:一个塑料球内放置一个灯泡,球表面上既发光也反射光。 光源分为: 1.点光源:是发光体的最简单的模型。 如 太阳、小灯泡、 离场景足够远的光源、比物体小得多的光源。 光线由光源向四周发共用散。 2. 分布式光源:如:日光灯,与场景中面片比不足够小。 光线被投射到一个物体后会: 1)被反射:反射光线的强弱由表面的材质类型决定; 2)被吸收; 3)被折射(透明物体)。 表面光滑的材质,反射较多的入射光,吸收较少的入射光;表面粗糙的物体往往将发射光向各个方向散射:—漫反射(光线的散射现象)。反射包括: 1) 漫反射; 粗糙的物体表面将反射光向各个方向散射=>从各个视角观察到的光亮度几乎相同。物体的颜色实际上就是入 射光线被漫反射后表现出的颜色。如:一束白光照在一个蓝 色物体-->蓝色被反射其它的被吸收;红光->蓝色物体,物 体为黑色(红光被吸收)。 2) 镜面反射:磨光的物体表面上产生高光或强光。 §2、基本光照模型 在基本光照模型中,假设所有的光源均为点光源,且已知其位置和光强度(颜色)。它是一中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基本光照模型中光线的计算,主要基于物体表面的材质,背景光线条件及光源。 1、 环境光 一个物体表面即使不直接暴露于光源之下,只要其周围的物体被照明,它也可能看得见。 环境光(ambient light): 或称背景光(泛光),是场景的基准光亮度。

作物冠层光谱的获取和应用研究进展

作物冠层光谱特征反映作物的色素、组织结构和冠层结构的综合信息,是遥感方法探测冠层信息的重要依据。通过遥感技术对冠层光谱进行获取和分析,具有简单、快速、精度高和无损测定等优越性,成为获取农田生物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作物长势监测、营养诊断、精准施肥管理、产量估测、以及病害监测等方面都有探索性研究、初步应用和总结[1]。本文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作物冠层光谱的获取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1作物冠层光谱数据的获取 收稿日期:2011-10-15 基金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17);“十二五”粮丰工程项目(2011BAD16B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31071370) 作者简介:杨粉团(1979-),女,博士,主要从事作物遥感研究。 通讯作者:姜晓莉,女,副研究员,E-mail:jxl1990@https://www.360docs.net/doc/8f4870369.html, 1.1获取手段 目前国内获取近地冠层高光谱多用美国ASD 公司生产的Filedspec FR2500型便携式高光谱仪和Fieldspec HH光谱辐射仪,成像高光谱仪多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实用型模块化成像光谱仪OMIS(Operative Moudular Imag-ing Spedtrometer)。冠层多光谱测定多用美国Cropscan公司生产的MSR-16型便携式多光谱辐射仪。此外还有提供红外和近红外特定波长反射率的GreenSeeker505植物冠层光谱测定仪。 光谱采集时根据仪器的要求一般探头距植株冠层顶部上方40~100cm处垂直测定,通常采用15°~31°视场角,时间最好选择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天气10∶00~14∶00进行,根据试验安排,每小区最好多测几个重复。 1.2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相关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方法 文章编号:1003-8701(2011)06-0009-04 作物冠层光谱的获取和应用研究进展 杨粉团,李刚,姜晓莉*,曹庆军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东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33) 摘要:作物冠层光谱受作物的色素、组织结构和冠层结构影响。通过获取冠层光谱,适当数学运算后和农学参数建立相关监测模型,可以监测作物的长势、营养状况、病害危害情况、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作物冠层光谱的获取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作物;冠层;光谱 中图分类号:S127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of Researches 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rop Canopy Spectrum YANG Fen-tuan,LI Gang,JIANG Xiao-li*,CAO Qing-ju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and Ecology&Tillage of Northeast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angchun130033,China) Abstract:Crop canopy spectrum is influenced by crop pigments,vegetation and canopy structure.By acquisition of crop canopy spectrum and building model with agronomy parameter,we can monitor the crop growth,plant deficiency,plant diseases,crop yield and seed quality.Studies on crop canopy spectrum of ten year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which included collecting method,analysis measures,application field and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Crop;Canopy;Spectrum 吉林农业科学2011,36(6):9-12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融合冠层水分特征的光谱参数NCVI及反演玉米LAI

第3  1卷,第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31,No.2,pp 478-4822 0 1 1年2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February,2 011 融合冠层水分特征的光谱参数NCVI及反演玉米LAI 曹 仕1,刘湘南1*,刘美玲1,曹 珊2,姚 帅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 精确反演农作物冠层叶面积指数对指导作物管理和作物估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吉林市郊区玉米种植区为试点,考虑冠层叶片水分含量对LAI的贡献,在NDVI的基础上结合表征冠层叶片水分含量的植被指数DSWI,提出一种归一化综合植被指数NCVI,以此建立模型反演LAI,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NCVI模型反演LAI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此模型突破了传统经验模型对稠密冠层LAI反演的局限,对LAI值大于3的冠层反演效果良好;另外,NCVI模型对土壤水环境十分敏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反演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区域。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归一化综合植被指数;冠层水分含量;遥感反演;玉米 中图分类号:TP722.4;S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j .issn.1000-0593(2011)02-0478-05 收稿日期:2010-04-23,修订日期:2010-09- 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771155)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7AA12Z174)资助 作者简介:曹 仕,1985年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e-m ail:caoshi224@163.com*通讯联系人 e-mail:liuxncug b@163.com引 言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指单位地面面积上所有叶子单面表面积的总和,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参数,它与植物的蒸腾、呼吸、光合作用以及降水的截取、地 表净初级生产力等密切相关[1-4]。自1947年提出以来,叶面 积指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植物学参数和评价指标,并在农业、牧业、林业以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 5] 。现今利用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物理模型方法和经验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方法以物理光学原理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时空扩展性,但却因算法的复杂性而导致其实现困难、计算繁冗,并且还存在病态反演的问 题[ 6] 。经验模型方法则利用光谱指数快速获得叶面积指数,具有简单灵活的特点,是现在最常用的间接获得LAI的方 法[ 7,8] 。目前叶面积指数反演经验模型用的最多的光谱指数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但此类模型一般只考虑单一植被指数,当冠层过于稠密,LAI值达到3以上时,NDVI指数反演达到饱和,其模型严重受限,无法进行进一步反演。 随着空间精细化模型的发展和基于过程的分布式模拟技 术的应用,对LAI的区域精确估算显得越来越重要,经验模 型中传统反演方法的局限性显然不能满足其要求,Kouiti利 用BRDF结合NDVI解决了无法反演高LAI的限制[9],但其 需要的数据比较复杂,不适于普遍推广使用。而本研究从冠层叶片水分含量出发,在NDVI的基础上结合表征叶片水分含量的植被指数,提出一种反演LAI的归一化综合植被指数(normalized composite vegetation index,NCVI),用以提高LAI的反演精度,打破经验反演的局限性,扩大经验模型的适用范围。 1 NCVI理论基础与实验设计 1.1 实验设计 研究区域为吉林省吉林市郊区玉米种植区,实验随机选取了A,B,C,D四块不同地域,在每块地域取15个测试 点,对每个试点的玉米植株进行光谱测试和叶面积指数的测试,并对冠层上、中、下的叶片和试点土壤进行采样,随后在实验室进行水分测量。 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测量采用ASD field pro3便携式辐射光谱仪,其探测波长范围:350~2 500nm;光谱分辨率:350~1 050nm范围内为3.5nm,1 000~2 500nm范围内为10nm;光谱采样间隔:350~1 050nm范围内为1.4nm,1  000~2  500nm范围内为2nm;采样时间:10次·s-1 。叶面积

光照模型作业

光照模型 逄瑶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12级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济南 250355 ) 摘要:计算机如何生成三维形体的真实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光照模型是真实感图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根据光学物理的有关定律,采用计算机来模拟自然界中光照明的物理过程。本文通过对光源特性和物体表面特性、局部光照模型和整体光照模型的具体分析,完成对光照模型的系统阐述。 关键词:光源特性、局部光照模型、全局光照模型、真实感图形Abstract: how to generate a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the computer's graphic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earch in computer graphics, lighting mod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otorealistic graphics technology, i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how the relevant laws of optical physics,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physical nature of light illumin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analysis of partial illumination model and overall illumination model, complete illumination model describes the system. Keywords: source characteristics, local illumination model, global illumination model, realistic graphics 1引言:真实感图形学作为一种图形生成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光照模型的研究对真实感图形的生成至关重要。物体表面的色彩和明暗变化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即光源特性和物体表面特性。计算机图形学的光照模型分为局部光照模型和全局光照模型。 2光源特性与物体表面特性 2.1光源特性 (1)光的色彩 光的色彩一般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组合来描述。三种色光按不通过比例合成便形成光的不同色相,因此,色光可视为坐标空间中由红(R)、绿(G)、蓝(B)三色光构成的一个点,表达式为: color_light=(I r,I g,I b) 其中I r,I g,I b分别为R,G,B三色光的强度。 (2)光的强度 光的强弱由RGB三色光的强弱决定,三色光在总光强中的权值各不相同。总的光强I为: I=0.30 I r+0.59I g+0.11I b 由此可见,各色光对总光强的权值大小依次为0.30、0.59、0.11. (3)光的方向 按照光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光源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点光源、分布式光源和漫射光源。

主要植被指数类型及其应用条件

主要植被指数类型及其应用条件 分类:遥感知识 2008.7.2 08:55 作者:晓雪天飞 | 评论:0 | 阅读:79 在遥感应用领域,植被指数已广泛用来定性和定量评价植被覆盖及其生长活力。由于植被光谱表现为植被、土壤亮度、环境影响、阴影、土壤颜色和湿度复杂混合反应,而且受大气空间—时相变化的影响,因此植被指数没有一个普遍的值,其研究经常表明不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在轨卫星的红光和红外波段的不同组合进行植被研究非常好,这些波段在气象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上都普遍存在,并包含90%以上的植被信息,这些波段间的不同组合方式统被称为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有助于增强遥感影像的解译力,并已作为一种遥感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探测、植被覆盖密度评价、作物识别和作物预报等方面,并在专题制图方面增强了分类能力。植被指数还可用来诊断植被一系列生物物理参量: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率、生物量、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APAR)等;反过来又可用来分析植被生长过程:净初级生产 力(NPP)和蒸散(蒸腾)等。 为了估算和监测植被覆盖,最早发展了比值植被指数(R VI)。但RVI对大气影响敏感,而且当植被覆盖不够浓密时(小于50%),它的分辨能力也很弱,只有在植被覆盖浓密的情况下效果最好。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对绿色植被表现敏感,它可以对农作物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进行预测,该指数常被用来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植被状态研究。对低密度植被覆盖,NDVI对于观测和照明几何非常敏感。但在农作物生长的初始季节,将过高估计植被覆盖的百分比;在农作物生长的结束季节,将产生估计低值。继之,将各波段反射率以不同形式进行组合来消除外在的影响因素,如遥感器定标、大气、观测和照明几何条件等。这些线性组合或波段比值的指数发展满足特定的遥感应用,如作物产量、森林开发、植被管理和探测等。农业植被指数(AVI )针对作物生长阶段测量绿色植被;多时相植被指数(MTVI),将两个不同日期的数值简单相减,是为了观测两个日期植被覆盖条件的变化和作物类型的分类,并用来探测由于火灾和土地流失造成的森林覆盖变化。归一化差异绿度指数(NDGI),可用来对不同活力植被形式进行检验。归一化差异指数(NDI)建立了光谱反射率和棉花作物残余物的表面覆盖率的关系,以用来对作物残余物的制图。 近年来,随着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发展以及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又发展了红边植被指数、导数植被指数(DVI)、温度植被指数(Ts-VI)、生理反射植被指数(PRI)。“红边” 的一般定义为叶绿素吸收红边斜率的拐点。红边位置灵敏于叶绿素a、b的浓度和植被叶细胞的结构。为获取红边位置信息,Miller 等用一个倒高斯模型拟合红边斜率。导数植被指数由于它能压缩背景噪音对目标信号的影响或不理想的低频信号,被应用在目前的高光谱遥感研究中,尤其是在利用高光谱遥感提取植被化学成份信息方面得到成功的应用。近年来的经验研究表明:热红外辐射(如土面亮度温度)和植被指数在大尺度范围遥感应用中可提高土地覆盖的制图和监测精度。生理反射植被指数是针对高光谱遥感的特点,对植被生化特性的短期 变化(如一天的植被的光合作用)进行探测。 植被指数按发展阶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植被指数基于波段的线性组合(差或和)或原始波段的比值,由经验方法发展的,没有考虑大气影响、土壤亮度和土壤颜色,也没有考虑土壤、植被间的相互作用(如RVI 等)。它们表现了严重的应用限制性,这是由于它们是针对特定的遥感器(Landsat MSS)并为明确特定应用而设计的。第二类植被指数大都基于物理知识,将电磁波辐射、大气、植被覆盖和土壤背景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考虑,并通过数学和物理及逻辑经验以及通过模拟将原植被指数不断改进而发展的(如PVI、SAVI、MSAVI、TSAV I、ARVI、GEMI、AVI、NDVI等)。它们普遍基于反射率值、遥感器定标和大气影响并

不同施氮条件下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反射特征

麦类作物学报 2006,26(2):103~108 Jou rnal of T riticeae C rop s   不同施氮条件下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反射特征Ξ 李映雪,朱艳,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摘 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冠层反射光谱特征监测小麦生长及氮素营养状况,以宁麦9号、淮麦20、徐麦26和扬麦10号四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氮素水平下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氮素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冠层反射光谱的反射率有差异,且近红外部分差异较明显。小麦从拔节开始,随生育期的推进,冠层反射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先降低然后升高,以孕穗期反射率最低,随着叶片的逐渐变黄,反射率又增大,并且绿光波段的反射峰也逐渐消失。而近红外区反射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以开花期为分界,先上升然后下降,直到成熟前降为最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冠层反射光谱在近红外反射平台(750~1300nm)的反射率呈上升趋势,而可见光部分反射率则下降,并且反射光谱的绿峰和红边位置也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分别向蓝光方向(波长变短)和红光方向(波长变长)移动。 关键词:小麦;施氮;高光谱;多光谱;冠层反射特征 中图分类号:S512.1;S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41(2006)022******* Character iz i ng Canopy Hyperspectra l and M ultispectra l Ref lectance under D ifferen t N-appl ica tion Cond ition s i n W hea t L IY i ng-xue,ZHU Yan,CAO W e i-x i ng (H i2T ech Key L abo rato ry of Info rm ati on A griculture of J iangsu P rovince Key L abo rato ry of C rop Grow th R egulati on, M inistry of A griculture,N 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N anjing,J iangsu210095,Ch ina) Abstract:T he change of canop y sp ectral reflectance under differen t cu ltivars,differen t grow th stages and varied n itrogen rates w ere investigated by characterizing canop y m u ltisp ectral and hyp ersp ectral reflectance in w heat.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canop y reflectance differed w ith cu ltivars,w ith sign ifican t change at near infrared bands.R eflectance at visib le ligh t in itial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 ith grow th p rogress after j o in ting,w ith the low est value app eared at boo ting.R eflectance increased and reflectance p eak also disapp eared gradually in cou rse of leaf yellow ing.How ever, reflectance in near infrared had oppo site trend,w h ich in 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low est from an thesis to m atu rity.R eflectance at near infrared reflected flat(750~1300nm)increased w ith increasing n itrogen supp ly,w hereas reflectance at visib le band decreased,and green p eak and red edge po siti on of canop y reflectance sp ectra also m oved to directi on of b lue ligh t(sho rt w avelength) and red ligh t(long w avelength),resp ectively.T hese resu lts p rovide background info rm ati on fo r m on ito ring of grow th characters and n itrogen statu s w ith canop y reflectance sp ectra in w heat. Key words:W heat;N itrogen app licati on;M u ltisp ectra;H yp ersp ectra;Canop y reflectance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研究的深入,利用弱光谱差异对地物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1]。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分析来判别作物种类和栽培条件。杨长明[2]等研究表明,不同株型水稻品种群体冠层对太阳光谱辐射的反射率存在明显差异,尤其以蓝光区 Ξ收稿日期:2005208201 修回日期:2005210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0027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3079,BK2005212);江苏省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0307017)。 作者简介:李映雪(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信息生态学和作物遥感监测研究。 通讯作者:朱艳(1976-),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模拟与信息技术研究。

生长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分析

生长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分析 摘要:采用野外地物光谱仪对样地冬小麦进行实地测量,对实测冬小麦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曲线走势大致与绿色健康植物的一般光谱特征一致,冬小麦的生长状况都比较良好,在7个生长阶段中,变化主要发生在开花期、灌浆期;②比较整个生长期内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变化最大的为黄光波段和绿光波段,其次是红光波段和橙光波段,红外波段与蓝光波段较小,紫外波段的反射率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均远小于其他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冬小麦冠层光谱的反射率是比较稳定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红光及近红外波段;③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其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均呈上升趋势,在11∶20太阳高度角接近最大时反射率达到最大,接着随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冬小麦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呈下降趋势;④叶面滞尘量和种植密度对于冬小麦光谱曲线均有影响,但由于条件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未能精确地分析这两种因素对于冬小麦光谱曲线的影响特征。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期;冠层;高光谱;反射率 健康绿色植被具有基本的光谱特性,其光谱反射率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但曲线形态变化是基本相似的。不同的植被类别因其叶子的色素含量、细胞结构、含水量均有不同,故光谱反射率存在着一定差异[1],这种差异是人们鉴别和监测植被的依据。小麦的光谱特征研究一直是植物光谱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对小麦光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冠层光谱特征的分析、不同水分状况与小麦冠层光谱特征的关系、叶片营养诊断、叶面积指数等与光谱特性的相关性、病虫害或倒伏及叶片灰尘对光谱特征的影响等方面,所有这些研究都是以植被光谱特征为基础进行的[2-5]。但植被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光谱特征也不断变化[6,7]。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有植物本身的结构特征,也有外界的影响,如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对植物光谱特征及其相关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在河南省许昌市东郊北宋庄附近选取小麦样地4块,每块样地中选取1个1 m×1 m的样方,利用实测数据绘制生长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曲线,分析生长期各个阶段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变化规律,为实现高光谱监测大面积冬小麦长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样区概况 试验样区安排在河南省许昌市市郊,位于河南省中部,平均海拔72.8 m,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4.7 ℃,年平均日照时间2 280 h,年平均降雨量579 mm,无霜期217 d。许昌市现有冬小麦种植面积21.7万hm2。主要的农业土壤比较肥沃,非常适宜农业耕种。

基于垂直观测的植被冠层高光谱偏振反射特性研究_吕云峰

第3 3卷,第4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33,No.4,pp 1028-10312 0 1 3年4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Ap ril,2013 基于垂直观测的植被冠层高光谱偏振反射特性研究 吕云峰 长春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 以玉米冠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偏振反射机理分析了玉米冠层的反射信息中存在偏振现象;随后在抽穗前不同生长时期垂直观测方向对其高光谱偏振信息进行了测量,证明了理论推导,而且发现偏振光在总的反射光中所占的比例可达10%。这即表明了偏振测量可以为对地遥感提供辅助信息,同时也说明利用偏振信息反演大气参数时应该考虑地表偏振对它的影响。关键词 遥感;高光谱;偏振;植被冠层 中图分类号:TP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j .issn.1000-0593(2013)04-1028-04 收稿日期: 2012-08-24,修订日期:2012-1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201343),吉林省科技厅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101105),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项目(2012220)和长春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024 )资助 作者简介:吕云峰,1977年生,长春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e-mail:qingsong web@163.com引 言 对地遥感技术中偏振测量已经可以反演地表参数提供额 外且有效的辅助信息,同时也会对探测器获得的大气偏振特 性有所影响[ 1] 。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的偏振测量可 以用来估计植被冠层的粗糙度[ 2] 。植被冠层的粗糙度可以从冠层延伸到叶片,因为冠层的粗糙度可以确定植物的生长方向,叶片粗糙度决定了植被冠层对光的偏振能力,同时,叶片越多产生偏振光机会就越大。所以,植被量的多少就可以通过偏振来反映出来 [3] 。镜面反射是在植被冠层较常见的一 种现象,也是产生偏振的主要原因。Vanderbilt[4] 等推导出可以反映植被冠层镜面反射与偏振反射光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冠层的形态、物候特征与菲涅尔公式。可以将生长阶段、叶片含水量、某些植被疾病与偏振测量之间建立起关系。 像玉米、高粱和小麦这样的植被冠层,通常会产生大量的镜面反射光,从而在朝向太阳方向倾斜观测时这些植物会出现白光而不是绿光。植物闪光叶片的镜面反射主要是源于 叶片表皮的蜡质层,而这部分光是偏振光[5] 。Vanderbilt[5]等 对作物冠层的偏振特性做了研究,这对植被冠层对光的散射与偏振作用的理解提供了基本的解释。与此同时,利用偏振测量可以将小麦冠层的反射信息分成镜面反射部分和漫反射 部分,这将有助于发展更完善的植被冠层辐射传输模型[ 6] 。为了更好的理解植被散射光中偏振特性,Woessner与Hap ke[7] 研究了三叶草的偏振特性,在与前面研究结果相同的基础上,他们发现投射光会产生负偏振显现,而这会影响 呈聚集状态叶片对光的偏振能力。在对小麦冠层进行偏振测 量时,Ghosh等[8] 在相对太阳入射方位180° ,探测天顶角度为60°,70°和80°前向散射方向对小麦冠层进行了偏振测量,并以偏振度为指标说明了偏振测量可以更好的描述小麦抽穗期的开始时间。 在植被偏振测量过程中,研究者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冠层对光的偏振能力及单个叶片的偏振反射特性,Grant 等[9] 在布儒斯特角处对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偏振 测量,发现所有叶片对光都具有偏振作用,镜面反射与表面颗粒的散射都会引起偏振光,而且偏振光只在叶片表面产生,叶片内部结构对偏振没有任何影响。 随着对地偏振测量的发展,也由实验测量转变到模型的 建立,Breon等[1 0] 建立了基于物理理论的分析模型,其中包括植被的偏振反射模型,他们的结果表明,在星载遥感背景下,利用偏振反射监测植被的信息将会非常的弱,但是却对气溶胶遥感有很大帮助。虽然如此,如果气溶胶的偏振反射小于地表的偏振反射,则相对误差就会变的非差大。Breon 等[10] 的模型同时也指出最适合气溶胶遥感的情况是地表偏 振反射非常小的探测角度方向。也就是在垂直向下方向进行大气偏振信息的获取,因为这个角度可以认为相对大气偏振 而言地物偏振可以忽略[ 11] 。但是,实际当中由于地面粗糙不平的表面会引起很多的镜面反射,使垂直探测时地表的偏振 作用会很大[ 12] ,出现地面偏振大于大气偏振的机会就会增加。 所以针对以上在对植被冠层的偏振测量过程中大部分研

小兴安岭主要树种冠层光谱季相变化研究

第!!卷!第"#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月!!!!!!!!!!!!0)1234%52%)67890)12347&:87&65;5<121=>14!#/"!! 小兴安岭主要树种冠层光谱季相变化研究 徐光彩 庞!勇" 李增元 赵凯瑞 刘鲁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摘!要!森林每年随季节变化而出现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该变化在一定程度通过其光谱特征有规律地展现"准确地掌握森林冠层光谱特征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不仅是遥感解译的关键!也为树种识别%动态监测和生化参数反演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地物光谱仪对研究区+个主要树种的冠层光谱数据进行长期观测!获取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反射光谱曲线并生成一阶导数曲线!同时还计算了常用的植被特征参数!进而分析不同树种在相同季相和不同季相的光谱特征! 对比不同树种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季相变化特征和差异!探索遥感手段用于树种分类识别的最佳波段%最佳时相"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在各生长季光谱具有独特的特征!落叶树种光谱特征因季节的改变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而常绿树种光谱特征年变化不明显"光谱特征的变化有效地反应了物候的变化!应用多季相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光谱特征在冬季差异明显!而夏季是采用单季相遥感数据进行树种识别的最佳时节"关键词!森林冠层(光谱分析(多季相 中图分类号 B V -+!!文献标识码 :!!!()* "/'!+*. M ';558'"///,/C +! #/"! "#,!!/!,/C !收稿日期 #/"!,/!,/. 修订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徐光彩!"+?#年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1,=7;&&N O P O 78P 27;6O 78! "#*'2%="通讯联系人!!1,=7;&&27T ')78P ! P =7;&'2%=引!言 !!高光谱遥感在森林类型精细分类%生化参数反演%森林 变化检测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树木的结构特征%色素含量%水分等控制着其特殊的光谱响应!树木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内部成分结构到外部形态特征均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森林季相节律 )# *"森林季相节律从林木 细胞的微观结构到宏观结构均会有所反映!从而表现为光学 特性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长期的遥感数据 获取森林及其变化的信息和进行森林理化参数反演!这也为 植被物候观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充分认识森林的变化特性与地面光谱间的关系有利于选择有效时段的遥感数据!提高目标的识别能力和应用效果"基于实测冠层光谱特征的研究多见于高度相对较低草原%水 稻%小麦等)-,+*!森林冠层反射光谱受到林木高度%设备自身 因素的影响!获取较为困难!且数据获取多在夏季进行!很少进行长期观测!难以反映森林冠层光谱的季相变化特征"本工作选取凉水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借助:0<光谱仪实测不同季相森林冠层反射光谱!分析其光谱特 性!掌握研究区主要树种不同季相条件下的冠层光谱变化规 律!探明不同树种间的光谱特性差异及原因!选择遥感手段 进行森林树种识别的适宜季相和最佳探测波段!以期提高遥感手段识别森林树种精度" "!实验部分 +,+!试验区 研究区为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区内森林类型多样!具有处于演替顶级状态的红松林%兴安落叶松和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同时还有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等树种的人工林!几乎囊括了小兴安岭的主要的森林类型"选取了研究区的+个主要树种分别为&红松%兴安落叶松%榆树%杨树%白桦%毛赤杨%樟子松%红皮云杉%柳树!同时由于光谱仪光纤长度的限制!选择的树种高度最高为"/'C=" +,&!数据采集 光谱测量采用美国:0<公司的D ;1&90)12!便携式光谱仪"使用"/=加长光纤!配合可伸缩的塔尺和三角架进行野外观测!光谱测量时间选择北京时间"/#"#点进行!垂直向下测量!同时对测量的位置进行了标记!以保证每次观测高度和角度的一致性"冠层测量每个点记录"/个采样光谱"

由物体表面颜色和光源颜色共同决定

物理光学从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出发推导光照模型,推导比较复杂,而且一般得不到用分析式子表示的解,但如果光的波长与物体粗糙程度相比很小,则可以用几何光学更简单地推导光照模型。根据各种物体的表面性质,反射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散射光(本体反射光)2镜面反射。这两种散射光的形成机理不同。其中,散射光的颜色与物体表面材料密切关系。而镜面反射与表面的粗糙密度有关。物体表面粗糙度散射光决定了物体本身的颜色信息,当我们观察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时,由于镜面反射与观察的方向有关。因此,反射光所反映的颜色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物理颜色,但在由于物体表面可能具有曲线性,在一定的角度下,镜面反射光很强。这时,我们就会看到物体表面某点在日光下呈现出白色,即镜面反射光的光谱与入射光一致而与物体本身颜色无光。也可以说,镜面反射主要反映了光源的颜色信息。文献指出,我们可以根据双色反射模型,将物体表面的散射光成份与镜面反射光分解开。但是,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并不是物体表面的所有点都具有明显的镜面反射特征,是否所有物体表面点都可以根据分离出的镜面反射光来确定其光源的颜色信息? 某一点颜色由物体表面颜色和光源颜色共同决定,漫反射反映的物体本身的颜色信息,而镜面反射则主要反映的光源的颜色信息。K.-J. Y oon[74] 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地利用单幅图片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进行分离的方法。此方法假设在同一块颜色区域有相邻的三个漫反射点,运用投票机制来估计漫反射像素点和镜面反射像素点。并且通过比较颜色和强度的变化将颜色边界点排除。此方法不适用于表面纹理复杂的物体。Robby T.[76]也是利用单幅图片对镜面反射进行分离。此方法不需要颜色分割,并且是用于复杂纹理表面的物体。 [74] Y oon Kuk-Jin, Kweon In-So, V oting-based separation of diffuse and specular pixels, Electonics Letters, 2004, 40:1260-1261 [76] Tan R T, Ikeuchi K. Separating reflection components of textured surfaces using a single imag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 ision (ICCV), 2003, 870-877. 物体对光的反射有三种形式,理想镜面的全反射,粗糙表面的漫反射,及半光泽表面的吸收反射。 理想的镜面能够反射全部的入射光,但以镜面反射角的方向定向反射(图2-20a)。完全漫反射体朝各个方向反射光的亮度是相等的(图2-20b)。 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彩色物体表面,既不是理想镜面,也不是完全漫反射体,而是居二者之中,称为半光泽表面。这种性质可以用变角光度计测量其表面反射率因数的分布状况,从而得到图2-21所示的分布曲线。图中从测试样中心到曲线的半径距离,表示在该方向上反射率因数的大小;曲线a是一个半圆,表示完全漫反射体的反射率因数分布;曲线b是半光泽表面反射率因数分布,这表示在镜面反射方向有较强的反射能力。

定量遥感实习三 植被冠层反射率模型

实习三 植被冠层反射率模型 一、实习目的 学习和掌握叶片反射率模型PROSPECT 和冠层反射率模型Sail 的使用。 二、实习内容 (1)熟悉Prospect 和Sail 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 (2)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叶片反射率和冠层二向反射率的模拟; (3)利用模型进行一些基本原理的验证。 三、实习步骤 (1)叶片反射率 1、安装WinSail 程序,打开Prospect ,点击Options ——Winsail (multiple wavelength ) generation mode ,波长范围为400——2400nm ,所以在Lower wavelength 中输入400,在Upper wavelength 中输入2400,wavelength increment (波长间隔)中输入5,叶片叶肉结构Leaf mesophyll structure index ,输入1.3。 2、利用Prospect 模型分别模拟苜蓿、莴苣、玉米、向日葵和水稻五种作物的叶片反射率和透射率。分别在Chlorophyll content (叶绿素含量)、Water content (含水量)、Dry matter content (干物质)中输入5中作物对应的参数,最后点击Calculate multiple Rf/Tr values (%),得出各自的运行结果。 3、将五组数据导入到excel 表格中,每组数据对应两个数值,即叶片反射率Ref 和透射率Tr ,将透射率删除,插入图表,绘制各作物的叶片反射率光谱曲线,横轴表示波长,纵轴表示反射率,光谱曲线如下图所示: 5种作物叶片反射率 01020304050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波长(nm)反射率苜蓿Ref 莴苣Ref 向日葵Ref 玉米Ref 水稻Ref (2)冠层反射率 1、运行Winsail 程序,分别输入太阳赤纬、纬度等相关参数,在Leaf Reflectance/Transmittance 中导入刚刚利用Prospect 求出的各作物的叶片反射率,Background Spectrum 选择SOIL_SAIL ,Background reflectance 选择rsoil.dat ,最后点击运行。

稻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

第26卷第10期2006年10月 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 Vol.26,No.10Oct.,2006 稻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 朱 艳,李映雪,周冬琴,田永超,姚 霞,曹卫星 * (南京农业大学P 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00278,3057109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3079,BK2005212);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30307017) 收稿日期:2005-07-20;修订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朱艳(1976~),女,江苏南通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生态学研究.E -mail:yanz hu@nj https://www.360docs.net/doc/8f4870369.html, *通讯作者Correspondi ng author.E_mail:cao w @https://www.360docs.net/doc/8f4870369.html,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 upported by 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ina (No.30400278,No.30571092);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No.BK2003079,No.BK2005212);Ph.D.Progra m Grant of China (No.20030307017)Received date :2005-07-20;Accepted date :2005-11-28 B iography :Z HU Yan,Ph.D.,Associate profess or,mainly engaged in i nformation ecology.E -mai l:yanz hu@https://www.360docs.net/doc/8f4870369.html, 摘要:作物氮素含量是评价作物长势、估测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叶片氮素含量的无损快速监测对于指导作物氮素营养的精确管理及生产力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5个小麦品种和3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3a 田间试验为基础,综合研究了稻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试验中拔节后稻麦叶片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呈上升趋势;(2)稻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存在明显差异,在可见光区(460~710n m)的反射率一般随施氮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在近红外波段(760~1100nm)却随施氮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3)就单波段光谱而言,610、660nm 和680nm 处的冠层反射率均与稻麦叶片氮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4)在光谱指数中,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1220,610)与水稻和小麦叶片氮含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相关性好于单波段反射率;(5)对于小麦和水稻,可以利用共同的波段和光谱指数来监测其叶片氮含量,采用统一的回归方程来描述其叶片氮含量随单波段反射率和冠层反射光谱参数的变化模式,但若采用单独的回归系数则可以提高稻麦叶片氮含量估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小麦;水稻;叶片氮含量;冠层反射率;光谱指数;定量关系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10-3463-07 中图分类号:Q143,Q945.3,S511.101 文献标识码: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canopy reflectance spectra in rice and wheat ZHU Yan,LI Ying -Xue,ZHOU Dong -Qin,TIAN Yong -Chao,YAO Xia,C AO We-i Xing * (Hi -Tech Ke y L abo ratory o f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o f Jiangsu Prov ince P Key L aboratory o f Cro p Gro wth Regulation o f Minist ry o 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 ,Nan j ing 210095,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0):3463~3469. Abstract :Nitrogen c oncentration in crop plants is a key inde x for assessing plant growth status and predic t ing grain yield a nd quality .Non -destructiv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of plant nitrogen sta tus is of signific ant i mportance for precise nitrogen manage me nt and produc tivity forecast ing for field crop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 onducted to deter min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of leaf nitrogen c oncentration to canopy reflectance spectra in both wheat and rice.Ground -base d canopy spec tral re flec tance and nitro gen c oncentrations in leave s we re measured with six field experiments consisting of five diffe rent rice varieties and three different whea t va rieties and varie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le vels ac ross six growing sea sons.All possible ratio vegeta tion indic es (RVI),differe nce vegetation indices (DVI),and normalized differe nce vegeta tion indices (NDVI)of sixteen wavebands from the MSR16radiometer were calculated.Analyses were made to de 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of seasonal canopy spectral reflec tance and all possible vege tation indices to lea f nitrogen c oncentra tions in rice and wheat under differe nt nitrogen trea tments and variety typ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