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新)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新)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新)

让议论抒情成就作文的精彩

精当的议论抒情,有如碧蓝天空中的一片白云,又如斜晖将没时的一抹彩霞;有如山中的一泓清泉,又如平静水面上的一朵浪花;有如平湖中的一蓬绿荷,又如芳草地上的一树桃花,往往可以成为作文中美丽的风景,生辉的亮点。

记叙文的中议论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一、如何进行议论?有何作用?

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夹叙夹议:对所叙之事及时进行评析。

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二、在写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在记叙中抒情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一、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

②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事物之中。

③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

(2)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二、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抒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

②抒情要有缘有故。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

③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为

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也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

佳作范例

一、议论抒情,成就开篇的精彩——开篇的议论抒情,常用来阐发题意,开启下文,表明思想态度或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等。

例文A:上海市中考一考生所写的《我的视线——爱在我身边》的首段: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要说:生活中也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和体验。我的视线引导着我,让我去发现、去体验:爱就在我的身边。

提示:不难发现,这段文字侧重于议论,其作用在于阐发题意,丰富题旨,开启作文的思路。议论中既有罗曼·罗兰的观点,又有作者的看法,使得开篇情理俱现,十分精彩。

例文B:河南省中考一考生所写的《我找回了自信》的首段:

岁月在无声地溜走,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随着撕下的一张张日历离我们远去,那份快乐也永远被锁在了记忆的门槛里。随之而来的,是幻想破灭后的绝望和失落。但,我不甘失败,不甘寂寞,点燃心烛,让它驱散弥漫在我周围的黑夜,使它融化覆盖在我心头的片片寒冰。

提示:这段开篇文字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既抒发了对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的无比眷恋之情,又使文章决心找回自信的主题得以显示。作者的情、文章的意都从这段抒情文字中表现了出来,精练而又精彩。

二、议论抒情,成就篇中的精彩——一篇文章中的议论抒情也许只有一两处,也许更多。就作用看,议论在于揭示题旨,升华思想,表明态度,明辨是非等;而抒情则多为抒发内心感受,或是对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的赞美。

例文C:福建省中考一考生所写的《植一株阳光在心房》中,有这么一段:

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耀你寒冷的心房时,你会发现爱本身就像那震颤的弦音,弥散的花香。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从一双手传给另一双手,施爱的人便像擦亮一根火柴似的,去温暖另一颗受了冷落的心。尽管火光是那么的微弱,但这已足够,因为从人的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是人性的芬芳。

提示:这一段文字处于文章的第三段,虽侧重于议论但抒情色彩较浓。作者意在通过这段议论昭示爱的魅力,揭示爱的本质。该段议论不仅语言优美,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也不同一般,情理俱佳,不失为文中熠熠生辉的亮点。

例文D:山东省中考一考生所写的《语文,从我心中出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矿山的黑脸注解你的质朴,草原的马背张扬你的性灵,农妇的家常聊着你的闲适,渔夫的鼾声枕着你的恬静,牛背上牧童的竹笛吹出原版的童话,槐树下老叟的絮叨装订再版的诗韵。“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山野的山歌夹着山野语文的豪爽;“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黄土高原的小曲带着黄土语文的芬芳。南来北往的俗语格言,走街串巷的乡音俚语,融入语文的滚滚长河,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提示:这段文字侧重抒情。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铺陈的方式,酣畅淋漓地阐发了语文的丰富内涵。语言生动,句式整齐,意境优美,气势恢弘,抒发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满腔热情,不失为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议论抒情,成就结尾的精彩——结尾处自然顺畅的议论抒情,必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认识的提高,感情的触动,审美的升华,并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完美。

例文E:山东省中考一考生所写的《那脚印》一文,结尾是这样的:

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我呆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坎上。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远……

提示:这段结尾文字侧重议论。作者面对父亲渐渐远去的雪地上的脚印,感慨万千,生发议论。虚笔实笔兼用,突出了父子之间感情的深厚,也使文章结尾更加含蓄、深沉、幽远,具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之妙。

例文F:湖北省中考一考生所写的《采撷世间最美的真诚》,这样结尾:

我爱真诚,它如驿外断桥边竹篱般清静,它如小桥流水般淡泊,它如梅兰竹菊般高洁,它如高山流水般激越,它如飞檐回廊般玲珑。因为真诚,我们升腾的思绪在秋日里收获,收获……

提示:这个结尾很美。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尽情抒发赞颂人间真诚的满腔热情。各句妙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得“真诚”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更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从上述例文可以看出,议论抒情的表达效果是不可低估的。恰当地运用它,文章就会风景迭出,亮点遍布,全篇生辉,从而铸就作文的精彩。

【写作实践】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2)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3)字数不少于600字(4)必须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

让水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 【写作指南针】 在记叙中作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文章更具魅力。 一、记叙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1.分主次: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以抒情和议论为辅。 如《草》一文围绕“草”可分为“食毒草”“辨毒草”“尝毒草”“议毒草”四个片段,前三个片段记叙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主体。最后一个片段用抒情议论表现红军将士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以抒情和议论为辅”的特点。 2.定有无:记叙文中不能没有抒情和议论。 如《最后一课》、《阿里山纪行》、《背影》等记叙文,或表达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或直抒胸臆抒发“我”对阿里山风光的赞美,或表达“父爱子”“子怜父”的思想情感,无一不是借助抒情或议论来表现的。 二、记叙中抒情、议论的方式 1.记叙中抒情的方式。 ①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记叙中。 朱自清《背影》一文,将“父子深情”渗透于质朴的语言文字中。 如开篇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看似平静的叙说,满含“我”对父亲无边的思念,朴素而真切,读后,让人深受感染。 ②直抒胸臆,将感情直接抒发出来。 像《枣核》一文,写到友人回忆从前的生活时这样说“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想旧年历,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一连串的“想”直抒胸臆,表现出海外游子对祖国故土的深深怀念,赤子之诚,情真意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以引起读者共鸣。 2.记叙中议论的方式。 ①先叙后议。 再如《枣核》文章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一段文字,围绕“枣核”这一叙事线索浓墨重笔记叙后,再运用议论,点出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使文章熠熠生辉 ②夹叙夹议。 像《我的母亲》中这样一句“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这段议论穿插于记叙描写之中,是作者于回忆时站在成人的角度,分析母亲当时的复杂心理,既心疼儿子,又恨铁不成钢。与相关的记叙描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三、记叙中抒情、议论的要求 1.记叙中的抒情要“有机结合”“自然真切”。 如《阿里山纪行》中“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紧承“阿里山优美风光”的记述,抒发作者对风景如画阿里山的喜爱和赞美,抒情自然真挚。 2.记叙中的议论要“要言不烦”“短小精悍”。 如《枣核》中“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一句,仅仅32个字,升华主旨,议论有力。 【同桌佳作】 在双休日里所想到的

初中语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

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 ( 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 .... 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20)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写作《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word教案

目标要求:
掌握记叙文叙事的基本要求,做到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曲折有致。 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叙事,写出中心明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叙事清楚具体、结构完整的文 章。

* 教法建议: 作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是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 持。所以,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活动教学法、写作实践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 1.学生对记叙文写作并不陌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训练。学生已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围绕中心选 材、详略基本得当、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等。但对记叙文的较高要求如选材典型、叙事曲折有致等则未能很 好掌握。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选择最佳切入角度来运用材料、如何 运用悬念、抑扬、伏笔、铺垫、细节描写等手法,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 2.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其实,学生不是缺乏生活内容,而是缺乏注意,缺乏关注生活的 心态,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方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 人。 3.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 独立修改和评价鉴赏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上。 4.要重视写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根据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把读写活动结合起 来,从阅读和“示例”中领悟如何选材、如何选择写作的切入点、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曲折有致等方法,学 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 4.建议用两课时完成。 5.教学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确定写作素材 1.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2.说说议议,确定写作题目。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文章中去领悟写法。 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选材不典型、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这是学生写记叙文 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 同时出示“病例”与修改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方法。 三、构思起草,完成作文初稿 1.学生口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故事,可以要求学生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作一个简单的片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叙事记叙文的要领。 2.书面写作,完成初稿。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文章修改的重视。 2.让学生运用“写作指导”的内容和叙事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评改作文。教师可以拿一二篇作文做 示范评改,再让学生相互评改,确保评改的有效性。 3.学生根据别人的评改意见和自己在评改中的新认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评出优秀作文在全班展示。
一、考场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中考作文在文体上的要求大多不限制,但选择写记叙文的同学还是占大多数。从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 的阅卷体会来看,绝大多数的记叙文叙事平淡无奇,缺乏曲折起伏, 读起来总感觉没劲。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一.训练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中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 二. 训练背景: 我们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这种技法对于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必须运用叙述和描写。但一篇记叙文只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难以表达浓情深意。作为“以情动人”的记叙文,不仅情感要真实,还应该是浓厚、深切的。这就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情趣加浓,意味加深,更具感染力。 三.方法指导:(2课时) (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 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 第三,表现人物形象; 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 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又如《故乡》,用了结尾的一个段落进行议论,以抒发作者的感情,深化文章主题。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例如《白杨礼赞》。 3.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 【技法点击】 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在记叙中作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文章更具魅力。 1.自然真切巧抒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以引起读者共鸣。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含蓄却真切,即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也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即直接抒情,如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等。 2.画龙点睛妙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议论是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可出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可出现在中间,丰富内涵,也可出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3.叙抒议三位一体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乳交融。叙事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选择典型、感人的事件来记叙,才能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要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佳作引路】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镇初级中学乔小凡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安恬地躺在“家之湾”里。但自从我呱呱落地起,我便开始了漫长的航行。 生活当然不是黑白的电影,她有声有色,海中的波涛也不时拍打着我的船底。有时风平浪静,丽日蓝天,令我心中顿生喜悦;但也有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几乎要将我掀翻…… 有一天,我捕捉到了一朵小小的、略带晶莹的浪花,透过浪花那晶亮的双眼,我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 ( 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 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 .... 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一)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使作者的见解获得恰倒好处的表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学生大多在千方百计地运用,但往往造成以下的后果:①立意肤浅。②抒情和议论的内容与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融合,有游离或孤独之感,形成两 张皮。③缺乏真情实感,只是套话俗话。例如:“啊,多美啊!”“这是多么叫人感动啊!” 笔者认为,进行记叙文这方面的训练必须作立体化全方位的斟酌,从整体着想,从局部着手。 1 明确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地位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必须符合训练系列化的要求。这个系列包括许多内容,其中抒情议论难度最高。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写作时干脆避而远之,撒手不用;或者用是用了,只不过敷衍而已。为此,在考虑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把它们的作用向学生说得一清而楚,强调 它们在文章意义,确定它们应有的位置。当然这种认识绝论文格式范文一步到位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八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十 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在记叙中作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文章更具魅力。 1.自然真切巧抒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以引起读者共鸣。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含蓄却真切,即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也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即直接抒情,如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等。 2.画龙点睛妙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议论是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可出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可出现在中间,丰富内涵,也可出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3.叙抒议三位一体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乳交融。叙事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选择典型、感人的事件来记叙,才能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要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技法点击】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 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议论和抒情是从记叙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所以在融入抒情和议论时要先把基础夯实。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记叙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三“忌”】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写作《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精编解析

目标要求: 掌握记叙文叙事的基本要求,做到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曲折 有致。 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叙事,写出中心明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叙事清楚具 体、结构完整的文章。

* 教法建议: 作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是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所以,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活动教学法、写作实践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 1.学生对记叙文写作并不陌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训练。学生已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基本得当、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等。但对记叙文的较高要求如选材典型、叙事曲折有致等则未能很好掌握。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选择最佳切入角度来运用材料、如何运用悬念、抑扬、伏笔、铺垫、细节描写等手法,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 2.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其实,学生不是缺乏生活内容,而是缺乏注意,缺乏关注生活的心态,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方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独立修改和评价鉴赏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 4.要重视写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根据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把读写活动结合起来,从阅读和“示例”中领悟如何选材、如何选择写作的切入点、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曲折有致等方法,学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 4.建议用两课时完成。 5.教学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确定写作素材 1.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2.说说议议,确定写作题目。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文章中去领悟写法。 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选材不典型、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这是学生写记叙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同时出示“病例”与修改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方法。 三、构思起草,完成作文初稿 1.学生口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故事,可以要求学生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作一个简单的片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叙事记叙文的要领。 2.书面写作,完成初稿。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文章修改的重视。 2.让学生运用“写作指导”的内容和叙事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评改作文。教师可以拿一二篇作文做示范评改,再让学生相互评改,确保评改的有效性。 3.学生根据别人的评改意见和自己在评改中的新认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评出优秀作文在全班展示。

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作文设计

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作文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在记叙中抒情议论 教学设想:在正误对比,赏读,习作和修改中提高。 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师生一起用下列句式回顾本学期讲记叙和议论结合的课文:《老山界》详细记叙了_________,从而表现了_________;记叙了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都市精灵》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幽径悲剧》_________,抒发了我_________的情感? 学生接着讨论:去掉表情感的句子,可以吗? 教师点拨:不可以,它们是问中的抒情和议论部分,是文章内容更丰厚,中心更深刻。 二、失误习作诊断修改 1.代风娇阅读近期的习作《孝敬父母,感觉真好》 孝敬父母,感觉真好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其实很多的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江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而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但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爱,理解与尊重。那一次,我孝敬了父母,感觉真好。 爷爷的身体不好,每天爸爸都端着一盆热水和一个小椅子,做在他的旁边给他洗脚,我看见爸爸慢慢地脱下了爷爷的鞋袜,然后把爷爷的脚慢慢地放到热水盆里,在轻轻地帮爷爷搓着,爷爷的眼里渐渐充满了晶莹的泪珠,我在想:爷爷是大人啊,怎么还流泪呢?妈妈说:“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的。” 从那以后,爸爸不在家时,我变主动担起了给爷爷洗脚的任务,有一次给爷爷洗完了,爸爸才汗流浃背的回来,满眼里都是疲惫。我就心疼地说:“爸爸,让我也给你洗一次脚吧。”爸爸连忙摇头说:“不行,我的脚好臭,会熏着你的。”我说:“没有关系,爷爷的脚也臭,你不是也给他洗过吗?”于是,我担来一盆热水,放在爸爸的面前,细细的给他搓着,这是一双什么样的脚呀:又粗又肿,还有好多的裂纹,我知道,为了这个家,父母不得不整日奔波,才如此的……我于是洗的更加小心翼翼。当我抬起头的时候,我清楚地看见爸爸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作者:吴智勇文章来源:本站资料点击数:14407 更新时间:12/1/2008 教学目标: 理解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关系;掌握记叙文的一般文体要求,学会处理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2、借鉴范文,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认识,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一位同学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yáo)。他的画,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一天,张僧繇在金陵的墙上画了四条金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人们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霎时间,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腾空而起,飞上了天! 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时,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2、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抒情、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缺少议论抒情;议论抒情不当。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为文章增色。 二、起步准备,佳作欣赏。 ★《一缕阳光》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手心里的温暖》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明确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记叙、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它能使情感得到渲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导读:教学目标: 理解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关系;掌握记叙文的一般文体要求,学会处理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教案

课题:第三章记事 ——第8讲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记叙性散文,了解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学习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教材分析: 《佐茶的鱼》作者通过对家乡的琴鱼和祖父喝早茶的回忆性记叙,抒发了一种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文章以记叙为主,间以议论和抒情,凸现了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隐形翅膀——刘伟的事迹) 2011年刘伟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事迹: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去年,刘伟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听完故事,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

初中作文专项训练之作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后含答案)

初中作文中的议论抒情 【教学内容】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学习目标】 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一、学习思路——抒情议论的作用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一)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学习目标】 了解记叙中的抒情、议论的作用,并学会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重点难点】 了解记叙中的抒情、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课堂学习】 1.方法指津 (1)记叙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像《都市精灵》一文,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对各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像《幽径悲剧》一文,写到古藤被砍,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一番描写和议论之后又连呼“奈何,奈何”,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2)记叙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点睛之笔。 2.技法点击 在记叙中作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文章更具魅力。(1)自然真切巧抒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人,以引起读者共鸣。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含蓄却真切,即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也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即直接抒情,如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等。 (2)画龙点睛妙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议论是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可出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可出现在中间,丰富内涵,也可出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3)叙抒议三位一体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乳交融。叙事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选择典型、感人的事件来记叙,才能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要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3.思路点拨 题目: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范文一 智者的幽默 孙燕华 (2)今天,树下相遇,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3)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 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4)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 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5)是啊,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 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品读文末议论的语句。 2. 思考记叙与议论两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关系。 (着重从着墨多少,文中位置,内在联系方面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二 爱的姿势 罗小四 风是有姿势的。弯腰的柳树,在清风拂过的时候起舞,它们便是风的姿势。阳光也应该是有姿势的吧,向阳花就是它明媚的形体语言。我在想,生命中的爱又应该是什么姿势? 在医院候诊大厅,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用一方花布兜住头发花白的母亲,老人的头轻靠在男子的手肘处,安详得像个孩子。时间在这刻定格,我明白了,这便是爱的姿势。儿时的我们,也是这样被母亲用怀抱温暖着长大,曾经妈妈怀里年幼的儿子,现在儿子怀里老去的妈妈,这低头弯腰,都是饱含呵护的姿势。 在公园,看到一对老夫妻,妻子坐在轮椅上,已然痴呆,但衣服整洁干净,只是眼神迷茫,丈夫轻轻收拢她被风吹乱的头发,另一边的头发上,有一个发卡,我没有看错,那是一只飞舞的蝴蝶。刹那之间,明白了爱情的质朴,只需一只手的给予,一颗心得牵挂。 回到乡下,看望母亲。母亲做了我爱吃的南瓜饼,看着我在桌前狼吞虎咽,母亲左手撑着脸颊,就那么坐在对面望着我笑,笑得好开心,我想把这个姿势永远记下来,因为母爱值得永恒。 爱是有姿势的,老伴夕阳下的牵手,是甘苦与共的姿势;朋友再见的拥抱,是惺惺相惜你我相知的姿势;给儿女睡觉前的一个吻,是父母无限期待永远祝福的姿势……爱有多少种,便有多少种姿势,无论站着,跪下,挺立,弯腰,有爱,便是温暖的姿势,永恒的姿势。 请同学们梳理范文《爱的姿势》的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__ __ __ ____ __ __ __ 的结构。 开篇运用__ __ __ ____ __ __ __的手法领起下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