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教案及习题

苯酚教案及习题
苯酚教案及习题

苯酚教案及习题

【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了解苯酚的用途,把握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材内容透析】 一、酚的分子结构

羟基与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其化合物是醇,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其化合物则是酚。

注意 判别含羟基的物质是否属于酚类时,关键要看羟基是否与苯环直接相连,如下列物质由于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均属酚类:

又如下列物质由于羟基没有直接与苯环相连,则均不属于酚类:

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苯酚。苯酚的分子式是

O H C 66结构式为

,简写为:

或OH H C 56。

注意 苯酚分子里至少有12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 三、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里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呈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为C

43,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C

65时,则能与水以任意比互

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注意1.苯酚易被空气氧化,故苯酚应严格密封保存。

2.苯酚在水中微溶,易溶于乙醇,洗去人皮肤上的苯酚要用酒精,而不是用水。

四、苯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酚分子里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二者彼此相互影响,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实验6—3 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苯酚晶体在蒸馏水中形成了浑浊的液体;滴入5%的NaOH溶液

后,浑浊的液体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

实验结论在水溶液中,苯酚易与氢氧化钠反应,苯酚具有酸性。

说明

H

①由于苯环对羟基产生了影响,使羟基的活性增强,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可见苯酚具有酸性,所以苯酚又名石炭酸,但酸性极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其电离程度为:

②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的实质是酚羟基的氢与氢氧化钠的氢氧根结合成了水。

③苯酚钠是一种盐,易溶于水,易电离,是强电解质,苯酚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如下:

H,说明乙醇中的羟基也具有一定的活性;但乙醇在水溶液中

④乙醇能与Na反应放出

2

很难电离出氢离子,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由此可知,酚羟基上的H比醇羟基上的H活泼。

实验6—4 向上述实验所得澄清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澄清的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水状,下层无色、油状。

实验结论在溶液中,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弱。

说明

①OH H C 56的酸性比32CO H 的酸性弱,但比

3HCO 的酸性强。故生成物除OH H C 56外还有3NaHCO ,而不是3NaCO 。如:

②苯酚钠在水溶液中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达到化学平衡。

③酸性比32CO H 强的酸,均可与苯酚钠在溶液中反应,如:

④苯酚水溶液不能使石蕊、甲基橙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2.苯酚的取代反应

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与羟基处在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活性增强,容易被取代。

实验6—5 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浓溴水。 实验现象 向苯酚溶液里加溴水,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在溶液里,苯酚易跟溴发生化学反应。 说明

①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是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②OH H C 56与2Br 的反应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③苯酚与溴在溶液里的反应是取代反应,由此可说明苯酚能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且是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被取代。

3.苯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6—6 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 实验现象 苯酚溶液中滴入三氯化铁溶液后,使溶液呈紫色。

实验结论 在溶液中,苯酚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

说明

①苯酚能跟3FeCl 反应,使溶液呈紫色,这一反应可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 ②苯酚跟3FeCl 在水溶液里起反应,生成络离子而呈紫色。

[]

+-

++→+H O H C Fe Fe OH H C 6)(636

56356

③通常检验苯酚的存在,理想的化学试剂是溴水(浓且过量)或3FeCl 溶液,而不是酸碱指示剂。

注意

①苯酚与乙醇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是由于均含有-OH 的原因;苯酚与乙醇在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说明跟羟基相连的烃基种类不同,烃基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也有重要影响。

②苯分子里引入羟基后,苯环被“激活”了,表明羟基使苯环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的主要表现是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上的C —H 键活泼了。

五、酚类 1.结构特点

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2.通式

OH H C 56的同系物的通式为62-n n H C (n ≥7,整数)

3.同分异构的现象

酚的同分异构现象较为广泛,如:的同分异构体有:

等等

4.化学性质

酚类的化学性质与苯酚的化学性质相似:酸性反应、取代反应、显色反应等。 5.物理性质

多数酚在室温下是固体,有些是液体,大多数酚有难闻的气味,但有些有香味。酚类化合物都有杀菌作用,杀菌能力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6.酚的用途

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医药、合成香料、染料、农药等。 【综合思维点拨】

例1 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颜色发生变化的是 ( )

A.32SO Na

B.苯酚

C.2NaO

D.CaO

解析 这四种物质在空气中都易变质。

4223222SO Na O SO Na =+ 22)(OH Ca O H CaO =+

O H CaCO CO OH Ca 2322)(+↓=+

↑+=+2222)(42)(2O NaOH O H O Na 白色黄色 2322222O NaCO CO NaO +=+

(黄) (白)

苯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粉红色物质。 答案 B 、C

【思维障碍点拨】

例2 A 、B 、C 三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O H C 87。若滴入3FeCl 溶液,只有C 呈现紫色;若投入金属钠,只有B 无变化。

(1)写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2)C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若其一溴代物最多有两种,C 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解析 C 能遇3FeCl 水溶液变紫色,说明属于分类,应为:

C 与Na 能反应,A 与Na 也反应,说明A 中也有羟基且羟基不能与苯环直接相连,则为

醇类:。B 中无羟基,但与醇A 、酚C 又是同分异构体,可以属于醚类:

答案(A). B.

(2)

灵活应用点拨

例3 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是:该物质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①可以燃烧 ②可以跟溴加成 ③可以被酸性4KMnO 溶液氧化 ④可以与

3NaHCO 溶液反应 ⑤可以跟NaOH 溶液反应 ⑥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A .①③

B .③⑥

C .④⑤

D .④⑥

解析 丁香油酚是一种含多种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 、H 元素,可以燃烧;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与溴的加成反应,也可以被酸性4KMnO 溶液氧化;苯环碳上连有羟基,属酚类,显极弱酸性,可与NaOH 溶液反应,但不能与3NaHCO 溶液反应;分子中不存在“-X 为Cl 、Br 、I ”等能发生水解的官能团,故不能水解。

答案 D

【教材习题解惑】

一、1.无色的晶 较小 浑浊 澄清 浑浊。 2.酒精

3.溴乙烷 苯酚; 乙烯、苯酚; 乙醇、苯酚;苯酚 二 、1.C (点拨:C 属于酚类) 2.D (点拨:苯酚有毒)

3.B

三、Ⅰ C A D Ⅱ a d b

四、

(点拨:1:6:616

%

17:1%4.6:12%6.76::==

O H C 式量为16

×5.9=94.4,O H C 66,根据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推得结构简式为。)

【同步达纲练习】

1.由羟基分别跟下列某基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 ( ) A.—23CH CH B.—56H C

C. D.

2.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

的是 ( )

3.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葚、花生,尤

其是葡萄)中,它具有抗癌性,能够跟1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2Br 或2H 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

A .1 mol ,1 mol

B .3.5 mol ,7 mol

C .3.5 mol ,6 mol

D .6 mol ,7mol

4.能跟3NaCO ,溶液反应,但不会放出气体的是 ( ) A .苯酚 B .醋酸 C .盐酸 D .硅酸

5.下列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6.A 和B 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O H C 87,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2H 。A 不与NaOH 溶液反应,而B 能与NaOH 溶液反应;B 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 不能;B 的一溴化物(BrO H C 77)有两种结构。试推断A 和B 的分子结构,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有机物。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BD 2.BC 3.D 4.A 5.CD 6.A 属于芳香醇,结构简式为:; B 属于酚苯,结构简式为:。

组合典型例题解析讲解学习

组合典型例题解析 【例1】判断下列各事件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并求出相应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1)10个人相互各写一封信,共写了多少封信? (2)10个人规定相互通一次电话,共通了多少次电话? (3)10支球队以单循环进行比赛(每两队比赛一次),这次比赛需要进行多少场次? (4)10支球队以单循环进行比赛,这次比赛冠亚军获得者有多少种可能? (5)从10个人里选3个代表去开会,有多少种选法? (6)从10个人里选出3个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有多少种选法? 解:(1)是排列问题,因为发信人与收信人是有顺序区别的.排列数为A2 10 =90(种). (2)是组合问题,因为甲与乙通了一次电话,也就是乙与甲通了一次电话,没有顺序 的区别.组合数为C2 10 =45(种). (3)是组合问题,因为每两个队比赛一次,并不需要考虑谁先谁后,没有顺序的区别. 组合数为C2 10 =45(种). (4)是排列问题,因为甲队得冠军、乙队得亚军与甲队得亚军、乙队得冠军是不一样 的,是有顺序区别的.排列数为A2 10 =90(种). (5)是组合问题.因为三个代表之间没有顺序的区别.组合数为C3 10 =120(种). (6)是排列问题.因为三个人中,担任哪一科的课代表是有顺序区别的.排列数为A310=720(种). 点评:排列、组合是不同的两个事件,区分的办法是首先弄清楚事件是什么?区分的标志是有无顺序,而区分有无顺序的方法是:把问题的一个选择结果解出来,然后交换这个结果中任意两个元素的位置,看是否会产生新的变化,若有新变化,即说明有顺序,是排列问题;若无新变化,即说明无顺序,是组合问题. 【例2】写出从五个元素a,b,c,d,e中任取三个元素的所有组合,并求出其组合数. 解:考虑画出如下树形图,按给出字母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考虑. a b b c c c d d d d d e e e 根据树形图,所有组合为abc,abd,abe,acd,ace,ade,bcd,bce,bde,cde. 组合数为C3 5 =10(个). 点评:排列的树形图与组合的树形图是有区别的.排列的树形图中其元素不能重复出现但可任意排列,而组合的树形图中其元素也不能重复出现,但元素出现的次序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如元素b后面不能出现a,元素c后面不能出现a、b等)来考虑,否则就会出现重复或遗漏.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化学《酚》知识点归纳总结 例题解析-word文档资料

酚 【学习目标】 1、了解酚类的结构特点、一般特性和用途; 2、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苯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分子中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香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称为酚。最简单的酚是苯酚。 1.苯酚的结构。 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结构简式为、或C6H5OH。 苯酚中至少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是极性分子。 2.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因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气味,熔点4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9.3 g),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要点二、酚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1.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注意:苯酚、H2CO3、HCO3-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H2CO3>>HCO3- 因此苯酚能与Na2CO3发生反应,且苯酚钠与CO2、H2O反应时,无论CO2是否过量,均生成NaHCO3,而不会生成Na2CO3。 2.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 苯酚与钠反应比醇与钠反应要容易,表明苯环对酚羟基上氢原子的影响大于乙基对醇羟基上氢原子的影响,使酚羟基上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 3.取代反应。 苯酚可与卤素单质、硝酸、硫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此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4.显色反应。 苯酚的稀溶液遇FeCl3溶液时立即变成紫色。本反应也可用于鉴定酚的存在。 5.缩聚反应。 酚醛树脂俗称“电木”,它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被广泛地用来生产电闸、电灯开关、灯口、电话机等电器用品。 6.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也可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和消毒剂。

苯酚教案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苯酚)教案 汫洲中学江惠远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掌握苯酚的酸性、取代反应和显色反应。 理解乙醇和苯酚性质对比,苯酚和苯取代反应性质对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促进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树立辨证分析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方法论。 通过虎门硝烟视频,加深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探究实验,启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化学软件、ppt、化学物质模型 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实验与讲解三者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引入】观看视频虎门硝烟 【提问】大家知道鸦片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罂粟碱和吗啡 【展示】吗啡的酚结构上用长方形标注 【讲解】像这样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板书】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展示】苯酚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 【练习】请根据模型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板书】 1.分子式:C 6H 6 O 2.结构简式: 分析酚和醇的结构特点不同。掌握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 【板书】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实验录相演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荡,观察试管中的现象,然后加热试管里的物质。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讲述】苯酚的毒性,沾到皮肤的处理方法。 【展示】总结前面的探究实验现象。苯酚的物理性质。 【板书】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结构分析】由醇、苯分析引入苯酚结构,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 【板书】化学性质:1.苯酚的酸性 【实验录相演示】苯酚俗名石炭酸,我们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苯酚显酸性呢?甲乙丙的方案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板书】 【思考】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说明了什么? 酚羟基中的氢原子比醇羟基的氢活泼。苯环的影响 【设问】苯酚和乙醇均为烃的羟基衍生物,为什么性质确不同? 分析、对比苯酚和乙醇的性质不同,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寻找原因,初步了解不同烃基对同一官能团的不同影响。 【过渡】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原子部分电离出来,

高数典型例题解析

第一章函数及其图形 例1:(). A. {x | x>3} B. {x | x<-2} C. {x |-2< x ≤1} D. {x | x≤1} 注意,单选题的解答,有其技巧和方法,可参考本课件“应试指南”中的文章《高等数学(一)单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这里为说明解题相关的知识点,都采用直接法。 例2:函数的定义域为(). 解:由于对数函数lnx的定义域为x>0,同时由分母不能为零知lnx≠0,即x≠1。由根式内要非负可知即要有x>0、x≠1与同时成立,从而其定义域为,即应选C。 例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相同函数的是() 解:A中的两个函数是不同的,因为两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当|x|>1时,两函数取得不同的值。 B中的函数是相同的。因为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故应选B。 C中的两个函数是不同的。因为的定义域为x≠-1,而y=x的定义域为(-∞,+∞)。 D中的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定义域依次为(-∞,0)∪(0,+∞)和(0,+∞)。例4:设

解:在令t=cosx-1,得 又因为-1≤cosx≤1,所以有-2≤cosx-1≤0,即-2≤t≤0,从而有 。 5: 例 f(2)没有定义。 注意,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把自变量代到相应区间的表达式中。 例6:函数是()。 A.偶函数 B.有界函数 C.单调函数 D .周期函数 解:由于,可知函数为一个奇函数而不是偶函数,即(A)不正确。 由函数在x=0,1,2点处的值分别为0,1,4/5,可知函数也不是单调函数;该函数显然也不是一个周期函数,因此,只能考虑该函数为有界函数。 事实上,对任意的x,由,可得,从而有。可见,对于任意的x,有 。 因此,所给函数是有界的,即应选择B。 例7:若函数f(x)满足f(x+y)=f(x)+f(y),则f(x)是()。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D.奇偶性不确定

苯酚实验室教案

实验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归纳并记住苯酚的物理性质,能够写出苯酚的化学反应式,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未知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操作、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家庭中常用的药皂都具有杀菌的作用,它的这项功能是由于药皂中添加了苯酚,而它就是我们今天实验要探究的物质。【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手中的实验单,根据信息推断出苯酚的结构,并写出它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讲解】我们在学习醇之后就开始学习苯酚,是因为它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苯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接下来的实验分为两大部分,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探究。请 同学们根据试验单上的指示操作,并记录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之后完成其他部分?如有疑问可查阅资料、讨论或者写下 来我们作为课堂讨论。 【提示】同学们在实验完毕后,请同学们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整理好药品和仪器。

苯酚的性质探究实验姓名成员

实验总结 1.苯酚的物理性质: 2.苯酚的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①弱酸性: ②取代反应: 3.思考 ①.相比于醇,苯酚为什么具有酸性? ②.相比与苯、甲苯的取代反应,苯酚和溴水的取代反应有什么不同?【总结】从两个思考中,可以得出苯环和羟基相互影响。

教学建议:本教案适合实验室教学,教师可根据情况调整为实验室教学,也可在完成试验后在下节课作评论和疑难简单处理。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苯酚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苯酚的教学设计 玉环县楚门中学张礼聪 1.教学设计思想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初步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那些试剂反应及反应发生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想和预测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从学生分析苯酚的结构出发,回忆和比较苯、醇的性质,讨论分析,猜想和预测苯酚性质,再通过学生“活动探究”方式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设计思路如图1: 图1 酚教学设计思路 2.教材分析 2.1课标教学要求分析 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从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上看,“更多的是从如何研究一类化合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地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提出了“通过对典型代表物——苯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上升到对酚类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课标教学要求。 2.2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酚的内容是以苯酚为典型代表,认识酚类物质的主要结构特征(苯环与羟基)和性质;以苯酚为研究对象,探索酚羟基和苯基官能团的性质及基团间相互影响。具体的教学主干内容归纳为图1: 3.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安排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专题4,是学生在《化学2》有机化合物和前三个专题的学习基础上,对新一类化合物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在前一课时醇的学习后,已学会醇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醇羟基的化学性质。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所以,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的较好策略应该是进行比较(苯、醇)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索的方式。 4.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技能:能认出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能描述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溶解性情况及原因;能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性质差异,能书写酚羟基弱酸性的相关常见方程式;能比较苯与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相似和差异,了解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知道苯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差异性比较,使学生树立由“官能团”着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官能团相互影响的事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中国“三宝”酚漆的了解,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观,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通过实验前的讨论分析、猜想假设体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苯酚和酚类物质的应用,认识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工业含酚物质排放引发的

一次函数解析式典型例题解析及部分题答案

一次函数解析式典型题型 一. 定义型(一次函数即X 和Y 的次数为1) 例1. 已知函数y m x m =-+-()3328 是一次函数,求其解析式。 解:由一次函数定义知m m 281 30 -=-≠??? ∴=±≠?? ? m m 3 3 ∴=-m 3,故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3 注意:利用定义求一次函数y kx b =+解析式时,要保证k ≠0。如本例中应保证m -≠30 二. 点斜型(已知斜率和经过的一点) 例2. 已知一次函数y kx =-3的图像过点(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 一次函数y kx =-3的图像过点(2,-1) 。 ∴-=-123k ,即k =1 故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 变式问法:已知一次函数y kx =-3,当x =2时,y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三. 两点型(已知图像经过的两点) 已知某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2,0)、(0,4),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解: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由题意得024=-+=???k b b ∴==??? k b 2 4 故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4 四. 图像型 例4. 已知某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 y 2 O 1 x #

解: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由图可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过点(1,0)、(0,2) ∴有020=+=+??? k b b ∴=-=???k b 22 故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2 五. 斜截型(已知斜率k 和截距b ) 两直线平行,则k1=k2;两直线垂直,则k1=-1/k2 例5. 已知直线y kx b =+与直线y x =-2平行,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则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析:两条直线l 1:y k x b =+11;l 2:y k x b =+22。当k k 12=,b b 12≠时,l l 12// 直线y kx b =+与直线y x =-2平行,∴=-k 2。 又 直线y kx 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b 2 《 故直线的解析式为y x =-+22 六. 平移型(向上/右平移则截距增加;向左平移则截距减小) 例6. 把直线y x =+21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图像解析式为 y=2x-1。 解析:设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直线y x =+21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直线y kx b =+与直线y x =+21平行 ∴=k 2 直线y kx 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121,故图像解析式为y x =-21 七. 实际应用型 例7. 某油箱中存油20升,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流速为升/分钟,则油箱中剩油量Q (升)与流出时间t (分钟)的函数关系式为 Q=+20。 解:由题意得Q t =-2002.,即Q t =-+0220. Q t ≥∴≤0100, 故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Q t =-+0220.(0100≤≤t ) | 注意:求实际应用型问题的函数关系式要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八. 面积型 例8. 已知直线y kx =-4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4,则直线解析式为 y=2x-4或y=-2x-4。

2018-2019学度度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解析

2018-2019学度度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 例题解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能辨别其名称和结构。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要点诠释: ①烃是只含C 、H 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等只含C 、H 元素,都属于烃。 ②链状烃和脂环烃又叫脂肪烃。 ③一种物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如环己烷 )既属于环状化合物中的脂环化合物,又属于烯烃;苯酚 )既属于环状化合物中的芳香化合物,又属于酚类。 ④一种物质具有多种官能团,在按官能团分类时也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类型。如丙烯酸( )有两种官能团:和 。含有可认为属于烯烃,应具有和乙烯类似的化学性质;含有—COOH 也可认为羧酸,应具有和乙酸类似的化学性质。 要点二、常见官能团的名称、结构 1.定义: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如: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乙醇的官能团 为羟基(—OH);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 ),一氯甲烷(CH 3Cl)的官能团为氯原子(—Cl)。 2.常见官能团 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结构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 化合物所属类别 碳碳双键 烯烃 碳碳三键 —C ≡C — —C ≡C — 炔烃 卤原子 —X —X 卤代烃 羟基 —O —H —OH 醇或酚 醚键 醚 醛基 —CHO 醛 羰基 —CO — 酮 羧基 —COOH 羧酸 酯基 —COOR 酯 OH CH 2=CH —C —OH O —C — OH O —C —OH O —C —H O —C — O —C —O —H O —C —O —R O

苯酚--优质课教案

课题:苯酚 主讲人:高雪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写出苯酚结构、说出苯酚的物理性质、写出苯酚的化学反应。 能够举出鉴别苯酚的方法,了解苯酚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演示实验及视频能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 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通过课堂实验激 发对化学的热爱和好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创设情境对比研究探究讨论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花朵、水果、药物、饮品、日用品等。前两类物质具有芳香气味、后三类物质都出现了“酚”字样,再通过几种物质的结构式,引出酚的概念,并与醇的概念加以区别。 最简单的酚----苯酚 【新课】 1.苯酚的结构 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C6H6O 2、苯酚的物理性质 ①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变为粉红色。(以图片形式展示) ②熔点较低。 ③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试管中放一药匙苯酚,加入2毫升水,振荡,观察其现象,放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冷却,再次观察现象) ④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⑤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思考:苯酚不小心沾到手上,如何处理?)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在空气中放置:

③遇高锰酸钾溶液: (2)弱酸性 实验: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再通入二氧化碳,观其现象。 (3)取代反应 ①和Na反应 思考:和同温度的乙醇比较,哪一种与Na反应更活泼?为什么? ②与溴水反应 思考:溴水为何要过量? 比较苯、苯酚与溴反应的异同? (4)显色反应 实验: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 现象:溶液立即变为紫色。 结论:在溶液中,苯酚与FeCl3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 4、苯酚的用途 可用作防腐剂、消毒剂,生产染料、农药,用于合成酚醛树脂、合成香料、合成纤维等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苯酚 一.结构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2.弱酸性(四个化学方程式) 3. 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 4.显色反应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大理新世纪中学云南大理671000 )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文所述“苯酚”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可分为四部分,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苯酚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差别将为以后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判定奠定好基础。 3.重点难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酚羟基和醇羟基在性质上的区别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材的处理:采用“结构-性质一用途”的模式。以前面学习的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的特性”。分析苯酚与芳香醇及乙醇结构的不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同时演示这三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学生清楚的认识酚是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在讲化学性质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羟基是酚的官能团,也是醇的官能团,但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例如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乙醇却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对比苯酚和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注意二者的反应条件的不同,让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迁移法、实验法、分析法等方法研究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 ?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

计算机网络典型例题分析解答

典型例题分析解答 一、填空题 1网络层/Network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运输/TmsPOEt/T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 1.【解析】网络层在OSI参考模型中位于第三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路由选择、阻塞控制和网际互连等。 【答案】网络层/Network、运输/TmsPOEt/T 2.在虚电路操作方式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建立一条逻辑电路,称之为____。 2.【解析】虚电路不是专用的,每个节点到其它任一节点之间可能有若干条虚电路支持特定的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两个端系统之间也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不同的进程服务,这些虚电路的实际路径可能相 同也可能不同。 【答案】虚电路 3.虚电路服务是OSI____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它确保所有分组按发送____到达目的地端系统。 3.【解析】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方式,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虚电路操作方式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建立一条逻辑通路,称之为虚电路。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答案】网络、顺序 4.在数据报服务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____选择路由,在____服务方式中,网络节点只在连接建立时选择路由。 4.【解析】在数据报操作方式中,每个分组被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地址信息,若干个数据报构成一次要传送的报文或数据块.数据报服务是指端系统的网络层同网络节点中的网络层之间,一致地 按照数据报操作方式交换数据。 虚电路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服务,数据报服务是无连接的服务。 【答案】分组/数据报、虚电路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六章苯酚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六章苯酚同步练习(带答案)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以下是第六章苯酚同步练习,希望 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答案:B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烃基和羟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类 C.代表醇类的官能团是跟链烃基相连的羟基 D.醇类和酚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C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 A.乙醇 B.白磷 C苯酚 D.氢硫酸 答案:A 4.能证明苯酚的酸性很弱的实验有( )。 A.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B.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遇三氯化铁溶液变紫色 D.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 答案:D

5.皮肤上沾了少量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用稀NaOH溶液洗 B.用水洗 C.用酒精洗 D.用布擦去即可答案:C 6.在下列溶液中分别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最终有浑浊现象 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苯酚钠溶液 C.稀碱溶液 D.水玻璃 答案:BD 二、填空题 7.通常情况下,纯净的苯酚是__________色__________态物质。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因__________而显粉红色。在常 温下将苯酚放入水中,振荡后得浑浊的液体,这说明苯酚在 水里的__________不大。将这种浑浊液体加热到70℃以上,液体会变__________,冷却后又变成__________,这说明 __________。在上述浑浊的液体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 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在反应后的澄清溶液里加入适量盐酸,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无,晶,小部分发生氧化,溶解度,澄清,浑浊,苯 酚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又变澄清, 8.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若滴入FeCl3溶液,只有C呈紫色;若投入金属钠,只有B没有变化。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

苯酚优质课教案

望谟民族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节醇和酚(第二课时)授课人:胡宇时间:2017.3.16 三维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用途。掌握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学习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了解苯酚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 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酚分子内羟基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对比、归纳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引入] 从生活中的芝麻油(含芝麻酚)、百香果(含儿茶酚) 等酚的结构,对比醇的结构,引出酚的概念。 [得出苯酚的溶解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教师]电脑展示芝麻酚儿茶酚的结构 [教师] 醇的概念过渡到酚的概念(学习代表物:苯酚) 课堂练习:(见) 板书二、苯酚 1.物理性质 [学生] 阅读教材P52页,同学归纳回答苯酚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苯酚的分子结构,反问学生苯酚有什么结构特点?板书 2.苯酚的分子结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展示生活药品:苯酚软膏 (节选部分使用说明书) 【药物相互作用】 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结构引导学生归纳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2.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如仍未见好转,请向医师咨询;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用药,用酒精 洗净。 根据说明书引导学生猜想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教师] 由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可知苯酚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已被氧化,说 明它具有还原性。 板书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讲解 ①与氧气反应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1】实验3-3 苯酚的酸性P53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交流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

典型例题-G-方差分析-2 某企业准备用三种方法组装一种新的产品,为确定哪种方法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最多,随机抽取了30名工人,并指定每个人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每个工人生产的产品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每个工人生产产品数量的方差分析表 (2)若显著性水平为α=0.05,检验三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 (1)完成方差分析表,以表格中所标的①、②、③、④、⑤、⑥为顺序,来完成表格,具体步骤如下: ①求k -1 根据题目中“该企业准备用三种方法组装一种新的产品”可知,因素水平(总体)的个数k =3,所以第一自由度df 1=k -1=3-1=2,即SSA 的自由度。 ②求n -k 由“随机抽取了30名工人”可知,全部观测值的个数n =30,因此可以推出第二自由度df 2=n -k =30-3=27,即SSE 的自由度。 ③求组间平方和SSA 已知第一自由度df 1=k -1=3-1=2,MSA =210 根据公式 1-= = k SSA MSA 自由度组间平方和 所以,SSA =MSA ×(k -1)=210×2=420 ④求总误差平方和SST 由上面③中可以知道SSA =420;此外从表格中可以知道:组内平方和SSE =3836,根据公式SST =SSA +SSE 可以得出SST =420+3836=4256,即总误差平方和SST=4256 ⑤求SSE 的均方MSE 已知组内平方和SSE =3836,SSE 的自由度n -k =30-3=27 根据公式 0741 .142273836 ==-== k n SSE MSE 自由度组内平方和 所以组内均方MSE =142.0741 ⑥求检验统计量F 已知MSA =210,MSE =142.0741 根据 4781.10741.142210 === MSE MSA F 所以F=1.4781

苯酚和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

苯酚和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 二. 重点、难点 1. 掌握苯酚分子的结构特点 2. 掌握苯酚的性质、鉴定及主要用途 3. 通过乙醇与苯酚的性质比较,了解不同的烃基对羟基的影响 三. 具体内容 (一)酚的概念 酚是指分子中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二)苯酚——所有酚中组成、结构最简单的酚。 1. 组成、结构:分子式——C6H6O,结构简式:(或C6H5OH) 说明:苯酚从结构上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羟基(—OH)取代的产物。因此苯酚分子中的13个原子都有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除羟基上的氢原子可能不在苯环平面上之外,其余的12个原子肯定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2. 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的反应而呈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较低(43℃),在水中常温下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说明: ①一般地,固体加入到水中所形成的浑浊体系为悬浊液,但苯酚较特殊; 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乳化为液态,因而其浑浊体系为乳浊液。这种乳浊液静置后将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水,内含少量的苯酚),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主要成分为苯酚,内含少量的水)。因此将苯酚乳浊液中的苯酚分离出来时,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 ②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一般不用水洗涤(因苯酚在冷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虽其在热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但热水烫人) ③含苯酚的溶液不能任意排放,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 3. 化学性质: (1)与强碱反应——苯酚表现出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 说明: ①由于苯酚在水中能微弱地电离:,电离出的H+可被强碱 电离出的OH-中和,因而促进上述电离的进行。 ②苯酚虽俗称石炭酸,但不能把苯酚当成酸,它属于酚类物质,而不属于酸类物质,即石炭酸不是酸,类似于无机化学中所讲的:纯碱不是碱、双氧水不是水、干冰不是冰等。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 数列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 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一、知识导学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3.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5.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6.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关健是先求出a 1,a 2,然后用递推关系逐一写出数列中的项. 7.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 8.等差中项:如果a,A,b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 2b a +.我们把A=2 b a +叫做a和b的等差中项. 二、疑难知识导析 1.数列的概念应注意几点:(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2)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3)数列看做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 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不是唯一的. 3.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与a n 之间的关系: ???≥-==-). 2(),1(1 1 n S S n S a n n n 若a 1适合a n (n>2), 则n a 不用分段形式表示,切不可不求a 1而直接求 4.从函数的角度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a 1+(n-1)d=d ·n+ a 1-d, 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从图像上看,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n,n a )均匀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不难得出,任两项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5、对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公式的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公式可变形为 n d a n d S n )2(212-+= ,若令A =2d ,B =a 1-2 d ,则n S =An 2+6、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如已知,a 1,a n ,d ,n S ,n 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已知数列1,4,7,10,…,3n+7,其中后一项比前一项大3.(1)指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指出1+4+…+(3n -5)是该数列的前几项之和.错解:(1)a n =3n+7;

苯酚溶液讲课教案

苯酚溶液

危险特性燃烧时可能会释放毒性烟雾。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 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暴设备。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10mg/m3;PC-STEL:--;皮。 皮--表示可因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 生物限值 监测方法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GBZ/T 160.1~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护目镜(符合欧盟EN 166或美国NIOSH标准)。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戴化学防护手套(例如丁基橡胶手套)。建议选择经过欧盟EN 374、美国US F739或AS/NZS 2161.1标准测试的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PH无资料气味无资料熔点/凝固点(℃)43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82

苯酚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苯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醇的学习,已学会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羟基的化学性质。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等。所以,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的较好策略应该是进行比较(苯、醇)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索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苯酚的结构和苯酚的酸性、与溴的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了解苯酚的用途, 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苯酚的性质;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能力, 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差异性比较,使学生树立由官能团着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官能团相互影响的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苯酚及酚类物质的学习及应用,认识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工业中酚类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高中化学竞赛题--苯酚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苯酚 A组 1.下列反应式表示苯酚的 -OH+H 2O-O-+H3O+ A 水解 B 水化 C 电解 D 电离 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苯酚和己醇是同系物 B 苯酚在常温下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 C 苯酚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 苯酚不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3.下列物质沸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A 1-丙醇>乙醇 B 甲醛>甲醇 C 苯酚>苯 D 1-氯丙烷>丙烷 4.下列有机物不能与HCl直接反应的是 A 苯 B 乙烯 C 丙醇 D 苯酚钠 5.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因被氧化而变质且颜色发生改变的是 A NaOH B FeSO4·7H2O C CaO D 苯酚 6.除去苯中所含的苯酚,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 加70℃以上的热水,分液 B 加适量浓溴水,过滤 C 加足量NaOH溶液,分液 D 加适量FeCl3溶液,过滤 7.实验室为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苯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加氢氧化钠溶液,用分液漏斗分离 B 加乙醇,用分液漏斗分离 C 加热蒸馏,用分馏法分离 D 加浓溴水,用过滤法分离 8.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除去苯酚的最佳方法是 A 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弃除下层溶液 B 加入溴水,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C 加水,加热超过70 ℃(苯酚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大),然后用分液漏斗振荡分液后,弃除下层溶液 D 将混合物蒸馏(甲苯沸点110℃,苯酚沸点182℃),可先蒸出甲苯 9.下列化合物中,与FeCl3反应生成有颜色产物的是 A B C D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溴水一种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A 苯己烷甲苯 B 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 苯苯酚乙醇 D 乙烷乙烯乙炔 11.有五种无色试剂:C2H5OH、NaOH、KSCN、C6H5OH、AgNO3,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 溴水 B 盐酸 C 氯化铝溶液 D 氯化铁溶液 12.化学式为C7H8O,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其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3.某有机物分子里有一个-C6H5,一个-C6H4-,一个-CH2-和一个-OH,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