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推荐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推荐5篇]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

笔计本计算机(数量1)银幕(数量1)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英雄竞折腰。它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新建的三峡工程就是祖国的瑰宝之一。(出示三峡水电站图片)

2、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中有诗句说的就是建三峡水电站的构想,并讲述神女的故事。(出示毛泽东的诗句)

3、让我们的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

学习了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三峡)

二、初读课文

1、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

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1、提问:这长篇课文先总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的壮丽景色。板书:地貌四季)

2、讲解1自然段:

⑴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 疏通字词、文意:

自:从、由。阙:同缺。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自非:如果不是。曦:阳光。

⑶ 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抓住了什么特点写?(板书:长、连、高)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并提,是对山进行的侧面描写。如果山不高,会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山不

相连或有中断的地方或只一岸有山,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三峡不长,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⑷ 教师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3、按老师讲的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

⑴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

至于/夏水/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讨论:沿溯阻绝、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⑵ 疏通字词、文意:

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时。

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以:认为。疾:快。

素:雪白。湍:急流。绝:高。巘:山峰。

漱:冲刷。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

茂:草茂。良:真、实在。

⑶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

(板书:夏天:沿溯阻绝乘奔御风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⑷ 小组朗读、背诵比赛。

4、共同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抽生朗读,教师点拔如下: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⑵ 疏通字词、文意:

旦:早晨。寒:清凉。肃:寂静。属:连续。

引:延长。哀:悲哀。转:婉转。绝:消失。

⑶ 第四自然段写什么?(板书: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⑷ 指导背诵。

四、熟读成诵

五、畅读全篇

抽一人朗读,同学闭上双眼,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领略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六、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150余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沿溯阻绝/清荣峻茂等句子。)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七、出示三峡美景图片

1、让学生写图片中的景色。

2、让学生看图片背诵课文。

3、让学生进行导游训练。

八、参考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在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

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有首歌: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了衣沾裳!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美好的风景等着我们去看。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

B、朗读;

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

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

2、关于《水经注》。

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范文二

【设计思想】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

【教学方法】

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什么?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

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个译文是否有问题?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

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山写水的顺序?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

话题二:本文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1)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试与本文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发现、创新的强烈。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

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会鉴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范文三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

四、教学过程

㈠朗读课文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

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

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

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

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㈣分析课文

1、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思考: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

幻灯显示一邮票作背景请同学看一下邮票中的山与所说的特点是

否吻合?

投影打上关键字词:连、高、陡、险、窄根据那些特点来背诵山的语句。请一个学生来背

2、师: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

请学生先来看一幅描写三峡水的动画说说那画面中的水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内容用书中的语言评述一下画面中的水。(抓住“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作文章指导学法。)(——齐背)

3、如果说这是三峡水迅疾、凶险的一面的话那三峡水也有其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4、师:秋天水枯谷空这时的三峡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从那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情呢?

生:凄异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㈤在感受了三峡的美后我们边欣赏录像边试背课文。

㈥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题。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人教版

学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129862.html,)-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郦道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

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

长啸(xiào)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朗读停顿训练重点: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学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129862.html,)-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五、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是散文和散文的杰作。虽然编辑,这是一个地理,但我认为古人甚至可以使用这样一个美丽的写作在祖国的山,所以Ac歌,真的让我惊讶。

仁慈的乐山,明智的乐水,这可能是古代中国文人普遍的人性,谢晓云这个,陶洪京也,苏石也是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李道元这些人。李道元在三峡大量写三峡宏伟的山和美丽的水。那山,滚动和高君,高而直,美丽,好像神雕刻出来的一样。你看到:沉重的岩石堆积的山峰,隐藏的天,你看,那水,可以扩散在山上,可以看到反

射,安静和安静。它是无限制的,它是安静的,它伤心在李道元的眼睛,成为容器里装满了所有的东西,使高峡谷覆盖了美国的所有水,水似乎有灵性,青春俊茂,很有趣。

在讲座的过程中,我将阅读我自己的文章和学生的感觉,谈论三峡的美丽,谈论我对三峡的感觉,但是当我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感觉时阅读文字,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毛皮,只能说文章写了三峡三峡四季,写了三峡山河,却没有深刻体会三峡作者的赞扬。

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去三峡因为它如果他可以看三峡,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语言材料和现实是一个缺口,如文字有赵州桥,有马可波罗桥,故宫博物院,苏州花园,钱塘江潮汐,西湖,学生不能,甚至我没有去过。语言材料和现实是一个空白,我们学习的文本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熟悉的材料的文本。阅读和练习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如果学生长大,有机会看到这些景点,他也对这些场景有深刻的理解,感觉应该不同。

在古典汉语的研究中,我们一直专注于心灵,记住作者,记住文学尝试,记住单词翻译,记住文章的中心,记住句子的分析,记住一些为什么和回答事实上,我认为,通过记忆,古典中国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古典语言的衰老,它不是悲剧的语言吗?

所以我尽量让学生到三峡描述,写一些导游词,做一些画,添加一些诗歌,做一些念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推荐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推荐5篇]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部编版八上《三峡》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三峡》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水经注》,因为注释《水经》而得名。它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便选自其中。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郦道元(约470一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主题概述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长江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二)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2.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今义:或者。 3.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今义:良好。 (三)一词多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常有高猿长啸(拉长) 巴东三峡巫峡长(与“短”相对) 3.沿溯阻绝(隔断)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4.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清澈)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五)重要虚词 1.或王命急宣(有) 2.春冬之时(助词,的) 3.故渔者歌曰(连词,所以) (六)特殊句式 倒装句 飞漱其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间飞漱”。) (七)成语积累 1.重岩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2.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四、鉴赏品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导语:《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来看看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1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坡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从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创作背景 郦道元(469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这段文字主要引自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而《荆州记》中关于三峡的描写则来自东晋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预习指导(课本原文+考点详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预习指导 一、课本原文 三峡① 郦道元 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清荣峻茂②,良③多趣味。 每至晴初④霜旦⑤,林寒涧肃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⑦凄异⑧,空谷传响⑨,哀转⑩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⑪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⑮〔回清〕回旋的清波。 ⑯〔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①〔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③〔良〕甚,很。 ④〔晴初〕天刚放晴。 ⑤〔霜旦〕下霜的早晨。 ⑥〔肃〕肃杀,凄寒。 ⑦〔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⑧〔凄异〕凄惨悲凉。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三峡 文|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翻译 三峡① 文|郦道元 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①节选自《水经注》。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有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亭,正。 ⑥[夜分]夜半。 ⑦[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第26课《三峡》(教案)

26、《三峡》

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5.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描写三峡景色,显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热爱祖国山河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6.《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两文中相对应的句子 四、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描绘了三峡优美的风光,流露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检测 1.背诵课文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4.“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7.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8.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9.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 七、板书设计 山:连绵不断、隐天蔽日 三夏:水盛,湍急奔放美 峡水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教后反思】

初二上册语文《巴东三峡》课文

初二上册语文《巴东三峡》课文 初二上册语文《巴东三峡》课文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在绿杨城郭桃杏林中的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宗教的感情,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身触着石滩的时候,那不就完了吗?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一个什么人,总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 船身从宜昌上驶,不到一刻钟,山就高起来,绵延不断,一直到重庆。在这一千多里的长途中,以三峡的形势为最险恶。在三峡中,又以巫峡为最长,山最高,江最曲折,滩流最急,形势最有变化。船在三峡中,要走一整天,初次入川的客人,都紧张地站在船边上看,茶房叫吃饭也没有人理,我自己早就准备了几块面包,几枝烟,一支蜀游指南,坐在船边的靠椅上,舒舒服服地看了一个饱。 开始是西陵峡,约长一百二十里,共分四段。第一段是黄猫峡,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三游洞在焉。三游洞者何?唐白居易兄弟和元微之,宋欧阳修和苏东坡兄弟,都到此地游历过,所以有前三游后三游之称。可惜船过下牢溪时,不能停泊,只能从崖缝里隐约地望望而已。 第二段是灯影峡。江北的山虽是险峻,都枯槁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树木亦青葱可爱。黄牛峡黄陵庙在焉。古语有“朝发黄牛暮见黄牛”之语,现在并不觉得如何危险。不过南沱至美人

沱一段,石滩较多,江流较急而已。在这一段,我最爱黄陵庙。在南岸一座低平的山上,建立一个小小的古庙,前面枕江,三面围绕着几百株浓绿的树木,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庙的颜色和形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很浓厚的带着江南的风味,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好似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扬州的样子,先前的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为很轻松很悠闲的了,船过黄陵庙的时候,我有两句即景的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不过这情景也很短促,不到两三分钟,船就驶入西陵峡的第三段了。 第三段是空冷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尤以牛肝马肺峡一处最可怕。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得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在江北那一面作为门的山崖上,悬着两块石头,一块像牛肝,一块像马肺。牛肝今日犹存,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在陆放翁的《入蜀记》里,写作马肝峡,想是一时的错误。在离牛肝马肺不远,有一个极险的空冷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而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必得特别小心。今年上半年,有三只小轮船都在这里沉了。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空冷才是鬼门关”,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想着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如何走得过去的。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从前那么急,在山崖方面,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装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长江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长江三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 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 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某某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某某省某某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简短的导入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峡的了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文本的研习。) 作者简介:X白羽(1916--2005)现代作家,人。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X白羽散文集》等。X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营造氛围,以便于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解题:课文题目为《长江三峡》,那么,“长江三峡”为哪三峡呢?各用哪几节文字描绘的?可直接导入段落。 ----第2节描绘瞿塘峡;第3-5节描绘巫峡;第6-9节描绘西陵峡。 二、基础知识 字词正音:

瑰(guī)丽启碇(dìng) 夔(kuí)州对峙(zhì) 秭( zǐ )归万仞( rèn ) 崆(kōng)岭万壑(hè) 汨(mì)罗美髯(rán) 草坂 (bǎn) 绛(jiàng)紫 停泊(bó)滟滪(yàn yù) 缥缈(piāo miǎo) 婀娜(ē nuó) 层峦叠嶂(zhàng) 词语释义: 1. 瑰丽:异常美丽。 2. 绛紫: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绛:大红色。 3.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4.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5. 对峙:相对而立。 6.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7. 草坂:长满草的山坡。8. 怪诞:奇怪,古怪。 成语积累: 1.雷霆万钧: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2.层峦叠嶂: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3.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蒸,升腾;蔚,聚集。 4. 莽莽苍苍:形容郊野景色迷茫,也指无际的原野。 5. 峨冠博带: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和束着宽宽的衣带。 6.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 三、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朗读本身就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文章要放开让学生朗读。)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 三峡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26三峡[全文5篇]

26三峡[全文5篇] 第一篇:26 三峡 《三峡》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现在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瞿塘峡以“雄”名世,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文坛巨擘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②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③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⒊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 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②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据此,本课拟以点拨法进行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据此我设计了“整体感知——品析语言——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以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以教师点拨法为主,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①三峡风光的相关挂图②课文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法、讨论法、自读法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随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传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 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6三峡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 26 三峡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另外。) 至于 ..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3)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做名词,飞奔的马。) 良.多趣味(形容词用做副词,实在,真的。) 传响(名词用做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空谷 .. 3.主题解说 本文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4.重点突破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采用先大后小,先总后分,按季节分层次的办法,描绘了三幅色彩分明的长江水景图,这三幅图各有怎样的特征? 提示一: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险峻壮奇的夏水图,渲染了长江三峡的奔放美。夏季水涨,淹没山陵,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写出了峡江一般情况下水势大、水流速的情景;再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殊情况从侧面表现夏水之湍急,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较,峡江流急就更为形象可感了。 提示二:接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江水图,渲染了春冬季节的清幽美。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波,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 提示三:最后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江图,渲染了长江三峡的凄婉美。秋天的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突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5篇 Teaching plan of lesson 26 Three Gorges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5 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 2、篇章2:三峡范文(通用版) 3、篇章3:三峡文档通用版 4、篇章4:三峡模板(通用版) 5、篇章5:三峡范文常用版 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 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 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 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 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 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 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