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

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

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论述重点题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间迁移是因为其存在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

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②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③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④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重点题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①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③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的解决问题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④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该使教学活动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但要避免兴趣主义⑤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多的进行竞赛,采取适当方式,增多获胜的机会,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论述重点题四: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答: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①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②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常必要,人们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技巧来训练学生得创造性思维,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得不同情况,有选择的加以传授。③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科学实验能力要注意几点:求真精神、了解实验的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特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掌握和学习运用设备、仪器等能力、要耐心、细心精心地操作④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①确立目标和意图②激发好奇与探索欲③鼓励自我竞争(三)塑造创造性人格①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②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③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⑤确立创造的信念(四)创设创造性环境①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②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③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性活动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论述重点题五:.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得心理品质,团结友爱的校风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处于积极向上的、宽松友好的班风中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①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行专题讲座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④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内的各种传播媒介,如校刊、学生组织的交流刊物、广播、板报等,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⑤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二)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①学习负担要适量②生活节奏要合理③用脑要科学(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①培养个人的幽默感②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五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①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②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识,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六简述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与教育

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1、能力的类型差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擅于模仿而不擅于创造,有人既擅于模仿又擅于创造(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

2、能力的水平差异:在学习活动中,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的高低用智商表示,就大学生的总体智商水平而言,明显高于全国同龄人的智商水平,IQ大都在100以上。(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的各要素方面却存在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能力、空间能力和言语能力三个方面。如数学方面,女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不如男生,言语能力方面,女生往往比男生有更好的表现。

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的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教育、实践、学生的勤奋,总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要把不同层次的能力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使处于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认真培养和能力的开发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水平的高低,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掌握教学、个别指示教学、个别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七、什么是教师角色?教师角色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有: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得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1、教师的知识水平2、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有关,这种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②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③教学设计的能力④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而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①语言操作能力②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国内学者总结认为,情绪稳定、有恒、负责、敢想、敢为、热情、外向、善于交际是有成就教师最突出的个性特征4、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

八、大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有: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②专业课阶段③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九、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大学生四种主导性学习动机: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发展性

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十、高校教学中应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有关的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以下策略:1、动机激发策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首先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建构并生成意义的学习。学习者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其对原有知识激活的程

度及新意义主动建构的水平。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努力使学生相信在陈述性知识的建构意义及其与记忆的关系方面下功夫的话就能有效、充分地理解学习的知识,以促成学生自愿生成意义的习惯,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最好告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以唤起学生得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信息。新信息要适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难度适当,既要源于学生的背景知识,又要高于学生得知识背景,这样有利于激活原有知识;积极生成意义,使学生及时获得积极地信息反馈,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2、注意选择策略,注意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的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得信息,要使信息便于学生接受,就必须精心加以组织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在教课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如把重要的概念用黑字体印出,把课文中要阐明的观点用小标题列出,把说明的逻辑层次用第一、第二、等列出(2)静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好的板书突出新授知识的组织结构,弥补听觉获得信息的缺陷,直观材料的呈现要凸显新知识的关键特征。(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教师呈现给学生得刺激要清晰、明确。如教师发音要清晰准确,说话响亮有逻辑,有助于学生听得清楚。板书应工整3、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联系的建立,即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若要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长久保持的效果,最好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项结合的方法。4、意义建构策略,意义建构策略泛指帮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对新学知识产生适当理解的各种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这类策略主要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精加工是指要求学生对学习的材料做精细加工活动,运用较多的精细加工技术是笔记技术,它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笔记不但有助于学生控制自己的注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组织者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运用“先行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指导学生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鼓励合理猜测也是高校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地意义建构港市,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只了解教科书或教师的观点,还要结合其他信息来源对有关现象、事实作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形成个人见解,可能的话也可进行验证。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使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组织和系统化,才能促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出最优化的认知结构。具体措施主要有:(1)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2)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3)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联系(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问题。

十一、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不同:从定义上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2、测量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

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加以测量;而程序性知识往往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3、表征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表象等形式在头脑中得到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等形式来表征。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陈述性知识的激活速度一般较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得搜寻过程,要求有较好的意识控制,而程序性知识的激活速度较快,能相互激活,一旦启动之后,意识控制程度的要求很低,特别是当某项操作达到自动话水平之后更是如此。5、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陈述性知识习得的速度较快,遗忘也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相对较慢,遗忘较慢,有的技能甚至能终生不忘。

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先知道“是什么”,才能学会“怎么做”;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互为条件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知识,但在学习和用于解决问题期间是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的

十二、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①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效的策略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会贪多嚼不烂,容易出现策略掌握知识

华倾向,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②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要教会他们尝试补救③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师既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④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就可能得到激励,就可能倾向于是用策略⑤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策略。如果把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作为课程来对待,很容易是学生脱离具体的应用环境,并对其他类型的知识掌握造成混淆⑥长期教学。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十三: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有哪些?

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4、能在短时间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5、能以深

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

十四、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

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2、发展元认知

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

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5、促进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十五、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答:①首先应是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它是品德形式和修养的前提与指导。学习的形式很多,如读书,听课,模仿榜样,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②立志,立志是使自己树立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它是品德形式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是学习的结果。③躬行,躬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的品德修养方法,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途径和过程④自省。自省既反省,是一个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检查。自省使自己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不是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与终点。自省既是修养相对终点,又是修养的新起点。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习惯,良好的品德也就形式了。

十六: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

作为集体,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2、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友好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4、遵守集体规范。大学生班集体除具有上述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同一性3、独立性4、开放性

十七: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团结友爱、平等互助2、理想色彩浓厚3、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十八、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一般有哪些?1、环境应激问题2、自我认知失调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张和压抑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 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 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 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 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 指责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惩罚比忽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 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 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 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 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 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 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 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 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 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 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 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 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 刻性和稳定性。 十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着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十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 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 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象的直观过 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 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 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 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 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 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 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 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 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 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 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 察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 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 察报告。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十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 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用正例 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如果 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学 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 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 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 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 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 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 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 理、规则。 十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 辑记忆能力得到显着提高;2、各种记 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 效的记忆方法。 十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 的理解度;(四)组块化编码;(五)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 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十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 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 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及时 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 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 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 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 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 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 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 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 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 来综合考虑。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 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 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 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 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 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 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 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 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 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 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 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 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 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①通过 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 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 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 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 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 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则2、社会交换原则3、 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 印象2、主动交往3、移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 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 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 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 误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 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 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 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 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 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度 D.职业监督制度 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2018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3模拟考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B)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B )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A)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A)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C)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50% 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 A、学习的方式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 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C)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 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 )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4、下列各项中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手段的是( D ) A、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B、对成绩下降学生给予提醒 C、对舞弊学生取消其成绩D、对犯错误学生因表现好而取消记过 15、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D)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6、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7、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A)。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 18、根据皮亚杰关于思0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半数或更多的大学生思维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A、命题B、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20、做了坏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这种道德观念水平处于皮亚杰认为的( B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1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 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3 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 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 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 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论述重点题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 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间迁移是因为其存在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②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 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 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③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 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 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从而使学习 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④ 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 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 极作用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 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 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论述重点题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①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③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