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I-AE模型_图文.

第4章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I-AE模型_图文.
第4章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I-AE模型_图文.

凯恩斯模型(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 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 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 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 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 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最后,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

第二章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答案2011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5、有效需求 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出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经济学中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 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С(Y) 7、消费倾向 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每增加每一单位,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9、储蓄函数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10、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11、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储蓄的增加量。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 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在凯恩斯看来,无论是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事实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3、凯恩斯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与萨伊定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这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投资 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15、重置投资 指用来补偿消耗掉的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 16、净投资 指扩大资本存量而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他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为理解宏观模型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乘数原理,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教学重点:乘数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难点:乘数理论、平衡预算乘数及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 计划课时:6课时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条件: (1)经济部门为两部门,为居民户和企业; (2)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均衡产出---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Y = C + I Y--实际收入,E—实际总支出(C+I) C+I--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与名义投资。 --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E = Y 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 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I = S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第二节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个由凯恩斯提出的概念,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消费函数可用方程来表示: c=c(y)=α+βy 这里,C 代表实际消费支出,y代表实际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里的实际值是相对于名义值而言的。一个变量的名义值除以价格水平就是这个变量的实际值。α和β都是大于零的常数。叫做参数。α代表收入y等于零时的消费,叫做自发消费。βy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叫做引致消费。其中β的经济含义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2.消费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收入中所占比例。 3.线性消费函数 C =α+βy 自发消费α等于纵轴截距, 边际消费倾向β等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概念 储蓄是收入中末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是表明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 的函数关系。其公式是:

第三章 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核心! 短期波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1.第一代:简单凯恩斯模型(1930’s) ——在商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 2.第二代:IS-LM模型(1940-1970’s),属于凯恩斯主义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理论。 3.第三代:AS-AD模型(1980’s-) ——(AD理论+AS理论)=总收入决定论+总价格决定论 一、基本假定 1.假定经济是萧条经济: 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即AS(潜在)>AD,也即是非充分就业。

2.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P ,W ),总供给线和劳动力供给线Ls 线是水平的。 3.假定暂不考虑金融市场,只考虑商品市场——“简单模型”。 即货币的供给量Ms 和利率r 水平是一定的。 4.假定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所以GDP ≈NNP ≈NI ,即国民收入=GDP 。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 AS=AD C+S+T=C+I+G+NX (AS 总供给,总收入即GDP ):Y= C+I+G+NX 若AS>AD ,即Y> C+I+G+NX ,则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就要刺激AD 。 (失业与通胀是相互独立的,分界点在f f Y L 、) f Y —潜在GDP 水平 f Y f L L W s L W Y AS 0P P f L —充分就业水平

C =f (d Y )(收入、利率、税率、年龄、性别…) d Y =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Y -T (忽略折旧) 分为两种: 1)Keynes 当初的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d Y ) (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为负) 2)现代的消费函数 线性C =0C +c ?d Y =α+β?d Y 基于美国的经验 c =0.93,中国0.6 其中: 0C 0C 即α:短期中的自发消费(当Y =0) 不依赖收入,是其它因素的影响, 但在长期中,0C =0,C =c ?d Y c :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C/△d Y =d C/d d Y c 为常数,0

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一节 联立方程组模型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1、单一方程模型存在的条件是单向因果关系。 2、对于变量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则需要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 3、经济现象的表现多以系统或体系的形式进行,仅用单一方程来反映存在局限性。 二、联立方程组的概念 1、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定义。 由一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单一方程组成的系统(模型),每一个单一方程中包含了一个过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生变量。联立方程组表现的是多个变量间互为因果的联立关系。 联立方程组与单一方程的区别是估计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参数必须考虑联立方程组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联立方程组里方程之间的关联信息),而单一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仅考虑被估计方程自身所能提供的信息。 2、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例子。 (1)一个均衡条件下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 3()2(0 )1(012101110s i d i i i s i i i d i Q Q u P Q u P Q =>++=<++=βββααα 称(1)式为需求方程,(2)式为供给方程,(3)式为供需均衡式;d i Q 表示需求量,s i Q 表示供给量,i P 表示价格,i i u u 21,分别为(1)式和(2)式的随机误差项。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商品的供给与商品的需求共同作用于价格,反过来,价格也要分别决定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这就是方程(1)与方程(2)的作用机制,如果考虑了均衡条件,这又是方程(3)的作用。因此,通过这一联

立方程组将上述商品的供需与价格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反映。 (2)一个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011012(4)(5)(6)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u T C I G ββαα=++=++=++ 式中,C 表示消费,Y 表示国民总收入(又GDP ,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I 表示私人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u1、u2分别为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 三、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问题(即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偏倚性) 1、内生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相关性。 2、直接对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OLS 法,所得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的,并且是不一致的。 例如,设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为 [][]01) (11)1() 0)(())(())())(((),cov(1)(11) 1(11)(111)1(1 01 2 21 11 1 1011101 1100110110≠-=-=-==-=--=-= -∴-+-=-+-+-=-+ -+-= ∴++=-+++=∴+=<<++=βσ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U E U U E U E U Y E Y E U E U Y E Y E U Y U Y E Y I U E I Y E U I Y U I Y I U Y Y I C Y U Y C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表明内生变量Y 在作解释变量时与随机误差U 相关。 对凯恩斯模型中的消费函数求参数的估计,有(用离差形式表示)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 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 (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IS一LM模型 习题 1、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 2、单项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300+400)*(1/0.1)=7000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基本概念 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边际储蓄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 答:略。 二、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答: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次革命。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1)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2)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3)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

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总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滞销,价格下跌,存货增加,资本家将会缩减生产,裁减工人,造成失业人员增加。如果总需求增加,就业将会增加,人们收入也增加,随之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快,二者之间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就必须由增加投资来弥补。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凯恩斯就业理论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个中心问题构建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理论主要由以下要点: (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 (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 (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 D)和投资支出(2D) 1

第三章 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核心! 短期波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1.第一代:简单凯恩斯模型(1930’s) ——在商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 2.第二代:IS-LM模型(1940-1970’s),属于凯恩斯主义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理论。 3.第三代:AS-AD模型(1980’s-) ——(AD理论+AS理论)=总收入决定论+总价格决定论 一、基本假定 1.假定经济是萧条经济: 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即AS(潜在)>AD,也即是非充分就业。

2.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P,W),总供给线和劳动力供给线Ls线是水平的。 3.假定暂不考虑金融市场,只考虑商品市场——“简单模型”。 即货币的供给量Ms和利率r水平是一定的。 4.假定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所以GDP≈NNP≈NI,即国民收入=GDP。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AS=AD C+S+T=C+I+G+NX (AS总供给,总收入即GDP):Y= C+I+G+NX 若AS>AD,即Y> C+I+G+NX,则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就要刺激AD。

C =f (d Y )(收入、利率、税率、年龄、性别…) d Y =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Y -T (忽略折旧) 分为两种: 1)Keynes 当初的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Y 2)现代的消费函数 线性C =0C +c ?d Y =α+β?d Y 基于美国的经验 c =0.93,中国其中: 0C 即α:短期中的自发消费(当Y 但在长期中,0C =0,C =c ?d Y c :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C/△d Y =d C/d d Y c 为常数,0

GSDE-新凯恩斯模型-ch3

Lectures on Monetary Policy,In?ation and the Business Cycle The Basic New Keynesian Model by Jordi Galí February2007

Motivation and Outline Evidence on Money,Output,and Prices: The Long Run Short Run E¤ects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i)persistent e¤ects on real variables (ii)slow adjustment of aggregate price level (iii)liquidity e¤ect Micro Evidence on Price-setting Behavior:signi…cant price and wage rigidities Failure of Classical Monetary Models A Baseline Model with Nominal Rigiditie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ticky prices(staggered price setting)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s,closed economy,no capital accumulation

Households Representative household solves 1X t=0 t U(C t;N t) max E0 where C t Z10C t(i)1 1 di 1 subject to Z10P t(i)C t(i)di+Q t B t B t 1+W t N t T t for t=0;1;2;:::plus solvency constraint.

dou2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

第二章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一、名词解释 1、萨伊定律 2、“两分法” 3、费雪方程 4、剑桥方程式 5、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 7、消费倾向 8、边际消费倾向 9、储蓄函数 10、储蓄倾向 11、边际储蓄倾向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13、凯恩斯定律 14、投资 15、重置投资 16、净投资17、均衡产出 18、非意愿存货投资 19、充分就业 20、乘数 21、投资乘数 2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3、税收乘数 2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25、平衡预算乘数 26、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27、通货膨胀缺口 28、通货紧缩缺口 二、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在() A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B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实际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2、设C=a+bY为消费函数,a、b〉0,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C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意味着消费者() A收入减少了不得不减少储蓄 B收入增加导致储蓄增加 C储蓄的增加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D储蓄减少了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4、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A 4 B 2.5 C 5 D 1.6 5、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A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 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C GDP将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 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知道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7、若实际的GDP高于均衡水平,则说明()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 B计划投资的总额和计划消费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 (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IS一LM模型 习题 1、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 2、单项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300+400)*(1/0.1)=7000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消费倾向为0.3 (7)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 C )。150*[1/(1-0.8)]=750 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亿元 (8)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C )。100*(1/0.25)=400, 400-(4000-3800)=200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D.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9)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C)。 A.储蓄上升,但GDP下降B.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一、名词解释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 边际消费倾向(MPC) 自主消费 引致消费 平均储蓄倾向(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 自主储蓄 引致储蓄 总投资 重置投资 净投资 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函数 自主投资 引致投资 二、简答题 1、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不是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 2、能否说明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反之,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3、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4、什么叫消费倾向?能否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是大于零而是小于1? 5、有得学生问:“我难以理解宏观经济学,有时收入变化似乎引起消费变化,有时消费变化似乎引起收入变化,不知哪个对?” 6、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三、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D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是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位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均预算乘数。 3、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净税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 (1)均衡收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凯恩斯模型)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 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边际储蓄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 答:略。 二、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答: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次革命。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 (1)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2)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3)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总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滞销,价格下跌,存货增加,资本家将会缩减生产,裁减工人,造成失业人员增加。如果总需求增加,就业将会增加,人们收入也增加,随之消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习题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一判断题 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C>MPC. √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 5.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 6.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 7.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 8.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 9.引致投资是由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量.× 10.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 二、单项选择题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C )。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B )。 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 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为50亿美元,投资为30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均衡收入为( B )。 A.80亿美元 B.400亿美元 C.150亿美元 D.120亿美元 4.在三部门经济中,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化的是( A )。 A.税收 B.转移支付 C.政府购买 D.投资 5.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反比 B.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C.乘数反映了收人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D.乘数的作用可无条件地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