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理论力学

848理论力学
848理论力学

848 理论力学(北京理工大学)

(1)考试要求

①了解: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描述,约束和自由度的概念,力系的两个特征量及力系简化的四种最简形式,二力构件的特点,静摩擦力应满足的物理条件,刚体的质心和规则刚体(均质细长直杆、圆盘、圆环等)对中心惯性主轴的转动惯量,动力学三个基本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达朗贝尔原理与动量原理的关系,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衡问题的特点,利用动力学普遍方程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优势。

②理解:用弧坐标表示点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速度瞬心,加速度瞬心,曲率中心,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尤其是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特点,纯滚动圆盘的运动描述和所受摩擦力特性,物体平衡与力系平衡的差别,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的动能、动量、动量矩及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的计算,动静法的含义,虚位移概念和虚位移原理,动力学普遍方程的本质。

③掌握:用速度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两点速度关系的几何法或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速度分析,用两点加速度关系的投影法或特殊情况下加速度瞬心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加速度分析,用点的速度合成公式的几何法或投影法以及加速度合成公式的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的计算,最简力系的判定,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尤其要掌握通过巧妙选取研究对象和平衡方程对问题进行快速求解),带摩擦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物系动力学基本特征量(动能、动量、动量矩、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等效力系等)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积分或微分形式的应用,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用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求解物系的动力学问题(包括动力学正问题:已知主动力求运动和约束力,以及动力学逆问题:已知运动求未知主动力和约束力),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作用于平衡的平面机构上主动力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会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面结构的某个外部约束力或求解其中某根二力杆的内力),用动力学普遍方程快速求解物系动力学问题中某点加速度或某刚体角加速度。

(2)考试内容

①运动学: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刚体的平移,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方程,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瞬心,速度投影定理,同一刚体上两点的速度关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加速度瞬心,同一刚体上两点的加速度关系,同一刚体上两点连线的中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平面运动刚体的复合运动(包括角速度合成定理和角加速度合成定理)。

②静力学:力对坐标轴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力偶和力偶矩,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力系的简化,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桁架内力的快速计算,带摩擦的物系的平衡问题。

③动力学:质点系的质心,刚体对质心惯性主轴的转动惯量,力的功(包括常力的功、弹簧力的功,力偶的功),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动量,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的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对某点的动量矩,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和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定律,刚体运动微分方程,刚体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及其应用,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动力学普遍方程及其应用。

(3)题型及分值

所有考题均为计算题,其中:运动学考题占50分左右,静力学考题占40分左右,动力学考题占60分左右。

(4)参考书目

1.《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水小平、白若阳、刘海燕,2013年9月

2.《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白若阳、水小平、刘海燕,2014年3月

北京理工大学848理论力学2015年考研冲刺班辅导讲义讲解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1.2,1.3,1.4,1.5,1.6 2.4,2.9,2.10,2.12,2.16,2.18,2.23,2.24,2.29,2.30,2.32,2.33 3.6,3.7,3.8,3.16,3.17,3.18,3.19,3.20,3.21,3.30 5.2,5.3,5.4,5.6, 6.2,6.3,6.4,6.5,6.6, 7.7,7.8,7.9,7.10,7.12,7.14,7.15,7.20,7.26,7.27 19.5,19.10,19.12,19.13,19.15,19.16,19.18,19.19;20.5,20.10,20.12,20.13,20.14, 20.15 21.1,21.2,21.4,21.9,21.11,21.12,21.13,21.14 理论力学 静力学 刚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 运动学 运动特性之间的几何关系 动力学 物体变化规律与其所受力之间的关系 理论力学上半部分重点 运动学 点的运动学: 直角坐标法 弧坐标法 刚体运动学: 平动 定轴转动 一般平面运动 运动学——刚体一般平面运动 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关系 B A BA v v v =+ 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加速度关系 n B A BA BA τ=++a a a a 平面图形上点的速度分析方法 1. 基点法 B A BA v v v =+ 2. 速度投影定理 [][]A B AB AB v v = 不能求出刚体的角速度! 3. 速度瞬心法 BA AB ω =?v BA AB ω =?v

M MP v v = 确定速度瞬心 P 点位置的方法 1.已知平面图形上A,B 两点的速度方向 a.两点速度不相平行 b.两点速度平行,AB 连线不垂直于速度 2.已知平面图形上A,B 两点的速度方向,且AB 连线垂直于两点上的速度方向 a.两点速度大小不相同 b.两点速度大小相同 3.平面图形沿某固定曲线作纯滚动 运动学——点的合成运动 基本概念 绝对运动、牵连运动;动点、动系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1) 动点的选择 ----两部件之间的接触点(明确指明是哪个部件上的哪个点) ----圆轮的圆心 ----相交点 (2) 动系的选择 a.动点对动系一定要有相对运动(故动系不能固结于动点所在的刚体上) b.相对运动的轨迹要清楚 2. 分析动点的绝对运动轨迹、相对运动轨迹及动系相对于定系的牵连运动状态 3. 对动点写出速度合成关系 分析各速度矢量的方向、大小,求解矢量方程 选取合适的动点,动系 v (a) (b) (c) MP MP ω=?v v v v a e r =+a e r =+a a a r e a v v v +=

理论力学教案3

2.7 Couples 1. Definition: Two parallel, noncollinear forces that are equal in magnitude and opposite in direction are known as a couple. 2. Moment of a couple about a point: (a). Scalar calculation M O = F(a+d) –F(a) = Fd Characteristics: · A couple has no resultant force (ΣF = 0). · The moment of a couple is the same about any point in the plane of the couple. (b). Vector calculation The moment of the couple about point O is given by: M O= r OA ×F + r OB × (–F) = (r OA – r OB) × F = r BA × F Conclusion: · The moment of a couple is the same about every point. · So, the moment of a couple is a free vector. · But the moment of a force about a point is a fixed vector! 3. Equivalent couples: The following four operations can be performed on a couple to produce its equivalent couples. (a) Changing the magnitude F of each force and th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d while keeping the product Fd constant; (b) Rotating the couple in its plane; (c) Moving the couple to a parallel position in its plane; (d) Moving the couple to a parallel plane. 4. The addi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uples (1) The addition of couples (a) By the usual rule of vector addition. (b) Bing free vectors, concurrency is not required. (c) To minimize the possibility of confusion, we use M to denote moment of forces and reserve C for couples. (2) The resolution of couples The resolution of couples is the same as the resolution of moments of forces. For example, the moment of a couple about an axis AB can be written as M AB= C·λ Sample Problem 2.7 For the couple shown in the figure, determine (1) the corresponding couple-vector and (2) the moment of the couple about the axis GH. Solution: (1) The magnitude of the couple is: C = Fd = 100 × 0.6 = 60 kN·m The sense of the couple is counterclockwise. Let λ be the unit vector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ple. Then it can be written as λ = (3j + 4k)/5 Therefore the couple-vector is C = Cλ = 60λ = 36j + 48k kN·m

南京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考试样题

南京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理论力学》期末考试A卷(闭卷) 院系年级学号姓名 共五道题,满分100分。各题分数标在题前,解题时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 一、(19分)如图所示,三根弹簧连结两个质量为m的质点于距离为4a的两面固定的墙内,各弹簧的质量可以忽略,其弹性系数与自然长度已由下图标出。求解该系统作水平方向小幅振动时的运动情形,并找出其简正模式和简正频率。

二、(20分)质量为m,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匀质薄板绕其对角线作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用欧拉动力学方程求薄板所受到的力矩(提示:采用主轴坐标系)。

三、(20分)一力学系统的哈密顿函数为2222q a m p H -= ,其中a m ,为常数,请证明该系统有运动积分Ht pq D -=2 ,这里t 表示时间。

四、(20分)考虑一维简谐振子,其哈密顿函数为2 222 2q m m p H ω+= ,m 为质量,ω为固有频率: (1)证明变换ω ωωim q im p P q im p Q 2 ,-= +=为正则变换,并求出生成函数 ),,(1t Q q U ,其中i 为虚数单位; (2)用变换后的正则变量P Q ,求解该简谐振子的运动。

五、(21分)质量为m 的带负电-e 的点电荷置于光滑水平面(x-y 平面)上,它受到两个均带正电+e 且分别固定于x=-c,y=0和x=c,y=0的点电荷的吸引,其势 能为)1 1(2 12r r e V +-=,其中1r 和2r 分别为负电荷到两个正电荷之间的距离,如图 所示。 (1)以v u ,为广义坐标,其中2121 ,r r v r r u -=+=,写出负电荷的拉格朗日函数; (2)写出v u ,对应的广义动量和负电荷的哈密顿函数; (3)根据(2)的结果,写出描述负电荷运动的关于哈密顿特征函数的哈密顿-雅可比方程,并用分离变量的方法求解哈密顿特征函数(写出积分式即可)。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9章 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

O ω R r A B θ 习题9-2图 习题20-3图 Ox F Oy F g m D d α 习题20-3解图 第9章 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 9-1 计算下列情形下系统的动量矩。 1. 圆盘以ω的角速度绕O 轴转动,质量为m 的小球M 可沿圆盘的径向凹槽运动,图示瞬时小球以相对于圆盘的速度v r 运动到OM = s 处(图a );求小球对O 点的动量矩。 2. 图示质量为m 的偏心轮在水平面上作平面运动。轮心为A ,质心为C ,且AC = e ;轮子半径为R ,对轮心A 的转动惯量为J A ;C 、A 、B 三点在同一铅垂线上(图b )。(1)当轮子只滚不滑时,若v A 已知,求轮子的动量和对B 点的动量矩;(2)当轮子又滚又滑时,若v A 、ω已知,求轮子的动量和对B 点的动量矩。 解:1、2 s m L O ω=(逆) 2、(1) )1()(R e mv e v m mv p A A C +=+==ω(逆) R v me J R e R mv J e R mv L A A A C C B )()()(22 -++=++=ω (2))(e v m mv p A C ω+== ωωωω)()()())(()(2meR J v e R m me J e R e v m J e R mv L A A A A C C B +++=-+++=++= 9-2 图示系统中,已知鼓轮以ω的角速度绕O 轴转动,其大、小半径分别为R 、r ,对O 轴的转动惯量为J O ;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试求系统对O 轴的动量矩。 解: ω)(22r m R m J L B A O O ++= 9-3 图示匀质细杆OA 和EC 的质量分别为50kg 和100kg ,并在点A 焊成一体。若此结构在图示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计算刚释放时,杆的角加速度及铰链O 处的约束力。不计铰链摩擦。 解:令m = m OA = 50 kg ,则m EC = 2m 质心D 位置:(设l = 1 m) m 6 5 65== =l OD d 刚体作定轴转动,初瞬时ω=0 l mg l mg J O ?+?=22α 222232)2(212 1 31ml ml l m ml J O =+??+= 即mgl ml 2 532=α 2rad/s 17.865==g l α g l a D 36 256 5t =?=α 由质心运动定理: Oy D F mg a m -=?33t 4491211 362533==-=mg g m mg F Oy N (↑) 0=ω,0n =D a , 0=Ox F (a) O M v ω ω A B C R v A (b) 习题9-1图

海文考研全心全意为您服务《北理招生》

海文考研全心全意为您服务《北理招生》

————————————————————————————————作者:————————————————————————————————日期:

2011 (注:招生人数仅供参考,以国家实际下达计划为准)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招 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001宇航学院 153 080100力学 32 笔试科目:方向01:含理论力学、分析力学基础、振动理论基础; 方向02: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基础、弹性力学基础; 方向03:含空气动力学、工程热力学基础、传热学基础。 面试内容: 外语口语听力测试;综合基础知识面试。 备注:方向01、02:23人;方向03:9人。 01 动力学与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6材料力学或848 理论力学 02 结构与材料力学 03 空气动力学 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91 笔试科目: 01:飞行器概论,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任选2门), 02:飞行器概论,电子技术基础,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应用, 03:控制工程基础,理论力学,航天工程概论,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英语阅读能力, 04:任选两门学过的基础课。 面试内容: 外语口语听力测试;阅读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并复述内容,能根据内容回答问题;综合面试。 备注:方向01、03限选843控制工程基础或848理论力学。方向01:37人;方向02:27人;方向03:10人;方向04:17人。 01 飞行器总体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3控制工程基础或848理论力学 02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3控制工程基础或848理论力学或821电子技术基础 03 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3控制工程基础或848理论力学 04 宇航推进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④843控制工程基础或848理论力学或821电子技术基础 082600兵器科学与技术 10 笔试科目:线性代数、工程力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火箭导弹武器系统概论。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综合基础知识面试。 02 发射理论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1电子技术基础或838工程力学基础 085233航天工程(专业学位)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48理论力学 笔试科目:控制工程基础、理论力学、航天工程概论、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航 天器姿态动力学、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应用、工程热力学(任选2门)。 面试内容: 外语口语听力测试,阅读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并复述内容,能根据内容回答问题,综合面试。 002机电学院 205 070300化学 4 笔试科目: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面试内

教案.教材-—机械设计双语教学课程理论力学

教案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系、部)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Theoretic Mechanics)授课班级 11级本科机械设计(1)&(2)班主讲教师 李昌德 职称专职教师(校评副教授)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Tenth Edition Compiled by : R. C. Hibbeler 机电工程学院

课 程 概 况 课程 名称 理论力学-静力学篇 (双语教学课程) 课程编号 总计: 48 学时 讲课: 44 学 时 实验: 4 学 时 上机: 0 学时 学 分 3 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 教师 李 昌 德 职 称 专职教师(校评 副 教 授) 授课 对象 授课班级:11级统招本科机械设计(1)&(2)班 共 2个班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1、授课基本教材(Text Book): 高等教育出版社:《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 》 Tenth Edition Compiled by : R. C. Hibbeler 2、主要参考资料(Reference Materials): △Engineering Mechanics - Statics, A. Bedford, W. Fowler .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2001 △ Shames, I. H. and Pitarres, J. M., Introduction to Solid Mechanics,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0. △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099885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0998852.html,/what.htm 教学 目的 要求 1、 针对16周48学时的理论力学-静力学篇(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计划,谨规划选择性的着重于讲授课程的第一部分静力学篇(Statics );其中专业内容包括:1)General Principles; 2)Force Vector; 3)Equilibrium of a Particle; 4)Force System Resultants; 5)Equilibrium of a rigid body; 6)Structural Analysis; 7)Internal Force; 8)Friction; 9)Center of Gravity and Centroid;10) Moments of Inertia; 11)Virtual work …等专题,规划逐课时44学时依序讲授工程力学-静力 学篇,各项有关的科技论述与专业英语词汇,同时,训练学生以此课文内 容,作为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培养及实际学习与应用,并尽量配合其他机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之工程系列的专业课程实施系统性、启发式 教学;另安排4学时的实验课,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去了解、熟悉、掌 握有关机械工程设计&制造基础原文课程的精髓所在,期能藉此为学生日后 出国深造或考研进修实施奠基,且同步学习&研析、查阅&参考国外所出版

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精品- 一、作图题(10分) 如下图所示,不计折杆AB 和直杆CD 的质量,A 、B 、C 处均为铰链连接。试分别画出图中折杆AB 和直杆CD 的受力图。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如下图所示,边长为a =1m 的正方体,受三个集中力的作用。则将该力系向O 点简化可得到: 主矢为=R F ( , , )N ; 主矩为=O M ( , , )N.m 。 2.如下图所示的平面机构,由摇杆A O 1、 B O 2,“T 字形”刚架ABCD ,连杆DE 和竖 直滑块E 组成,21O O 水平,刚架的CD 段垂 直AB 段,且AB =21O O ,已知l BO AO ==21,DE=l 4 ,A O 1杆以匀角速度ω绕1O 轴逆时针定轴转动,连杆DE 的质量均匀分布且大小为M 。 A B C P F D

根据刚体五种运动形式的定义,则“T字形”刚架ABCD的运动形式为,连杆DE的运动形式为。 在图示位置瞬时,若A O 1杆竖直,连杆DE与刚架CD段的夹角为o CDE60 = ∠, 则在该瞬时:A点的速度大小为,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D 点的速度大小为,连杆DE的速度瞬心到连杆DE的质心即其中点的距离为,连杆DE的角速度大小为,连杆DE的动量大小为,连杆DE的动能大小为。 三、计算题(20分) 如左下图所示,刚架结构由直杆AC和折杆BC组成,A处为固定端,B处为辊轴支座,C处为中间铰。所受荷载如图所示。已知F=40 kN,M= 20kN·m,q=10kN/m,a=4m 。试求A处和B处约束力。 -精品-

-精品- 四、计算题(20分) 机构如右上图所示,1O 和2O 在一条竖直线上,长度mm A O 2001=的曲柄A O 1的一端A 与套筒A 用铰链连接,当曲柄A O 1以匀角速度s rad /21=ω绕固定轴1O 转动时,套筒A 在摇杆B O 2上滑动并带动摇杆B O 2绕固定轴2O 摆动。在图示瞬时,曲柄A O 1为水平位置,02130=∠B O O 。 试求此瞬时: (1)摇杆B O 2的角速度2ω;(2)摇杆B O 2的角加速度2α 五、计算题(20分) 如下图所示,滚子A 沿倾角为θ=030的固定斜面作纯滚动。滚子A 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B 的绳子与物块C 相连。滚子A 与定滑轮B 都为均质圆盘,半径相等均为r ,滚子A 、定滑轮B 和物块C 的质量相等均为m ,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试求: (1)物块C 的加速度; (2)绳子对滚子A 的张力和固定斜面对滚子A 的摩擦力。 B A 2o 1o 1ω

大学理论力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 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 C ) A 、同一个刚体系统; B 、同一个变形体; C 、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 、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2、以下四个图所示的是一由F1 、F2 、F3 三个力所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力三角形, 哪一个图表示此汇交力系是平衡的 ( A ) 3、作用在刚体的任意平面内的空间力偶的力偶矩是 ( C ) A 、一个方向任意的固定矢量; B 、一个代数量; C 、一个自由矢量; D 、一个滑动矢量。 4、图示平面内一力系(F1, F2, F3, F4) F1 = F2 = F3 = F4 = F ,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 C ) A 、作用线过 B 点的合力; B 、一个力偶; C 、作用线过O 点的合力; D 、平衡。 5、如图所示,用钢契劈物,接触面间的摩擦角为?m ,劈入后欲使契子不滑出,契子的夹角α应为 ( B ) A 、α>2?m B 、α<2?m C 、α>?m D 、α=?m 6、如图示的力分别对x 、y 、z 三轴之矩为 ( A ) A 、 mx(F)= - 3P, my(F)= - 4P, mz(F)=2.4P; B 、mx(F)=3P, my(F)=0, mz(F)= - 2.4P; C 、 mx(F)= - 3P, my(F)=4P, mz(F)=0; D 、 mx(F)=3P, my(F)=4P, mz(F)= - 2.4P; 7、若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则 ( B ) F 1 F 2 F 3 A F 1 F 2 F 3 B F 1 F 2 F 3 C F 1 F 2 F 3 D B A O F 4 F 3 F 2 F 1 α P 5 4 3 x y z

848理论力学-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试题 一、 圆盘半径为r ,匀速转动,角速度为o ω,在固定圆弧上逆时针滚动。圆弧半径为R=2r 。杆AB 长为l=2r ,C 为杆AB 中点。杆OA 长为OA l =r 。A 、B 处为滑动铰接,O 为固定铰链。杆OA 、AB 、圆盘重量以及各处摩擦不计,求杆AB 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二、 已知1O 和2O 是固定铰链,A 、B 是光滑铰链接触。杆1O A 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分别为和ωα,且都是顺时针方向。圆盘O 半径为r ,杆1O A 与杆2O B 的长度为r ,杆1O A 、2O B 、GH 、圆盘重量及各处摩擦不计,试求杆GH 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 已知A 端为固定铰链,杆AB 长为l=4r 。半径为r 的圆盘O 在倾角为o 30的 固定斜面上,其重量为W 。杆AB 与圆盘的摩擦系数为B f = 3 ,圆盘与固 定斜面的摩擦系数为D f = 4 。作用于杆AB 上一转矩M 。杆AB 重量不计,为使圆盘静止,试求转矩M 的取值范围。 四、 已知1O 和2O 是滑动铰链,杆1O A 长为l ,杆AB 长为2l 。杆AB 与杆AD 的夹角为o 30,杆AB 与杆2O B 垂直。E 为杆1O A 中点,F=ql ,M=32ql 。各杆重量以及各处摩擦不计,试求杆AB 的内力。

五、 已知1O 和2O 是固定铰链,A 、B 是滑动铰链。圆盘1C 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绕1O 作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杆AB 长为l=2r ,质量为m 。圆盘 22C 半径R= r ,质量为3m 。各处摩擦不计,试求系统的动能、动量、以 及对固定点1O 的动量矩。 六、 已知圆盘C 半径为r ,重量m 。杆BD 长为l=2r ,质量为m 。绳子OA 与圆盘C 在A 点相接,且绳子处于铅垂方向。杆BD 与圆盘C 在B 点焊接。杆BD 的另一端D 与滑块铰接。滑块和绳子质量不计且滑到光滑。系统由静止释放,求滑块的约束力、绳子拉力以及圆盘的角加速速。

北京理工大学848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本资料由理硕教育整理,理硕教育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北理工考研辅导的学校,相对于其它机构理硕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理工内部资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确保理硕教育的学员初试通过率89%以上,复试通过率接近100%,理硕教育现开设初试专业课VIP一对一,初试专业课网络小班,假期集训营,复试VIP一对一辅导,复试网络小班,考前专业课网络小班,满足学员不同的需求。因为专一所以专业,理硕教育助您圆北理之梦。详情请查阅理硕教育官网 848 理论力学 (1)考试要求 ①了解: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描述,约束和自由度的概念,力系的两个特征量及力系简化的四种最简形式,二力构件的特点,静摩擦力应满足的物理条件,刚体的质心和规则刚体(均质细长直杆、圆盘、圆环等)对中心惯性主轴的转动惯量,动力学三个基本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达朗贝尔原理与动量原理的关系,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衡问题的特点,利用动力学普遍方程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优势。 ②理解:用弧坐标表示点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瞬心,平面运动刚体的加速度瞬心,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曲率中心,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尤其是动点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动点的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动点的科氏加速度),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特点,纯滚动圆盘的运动描述和所受摩擦力特性,物体平衡与力系平衡的差别,刚体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的动能、动量、对某点的动量矩及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的计算,动静法的含义,虚位移概念和虚位移原理,动力学普遍方程的本质。 ③掌握:用速度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两点速度关系的几何法或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速度分析,用两点加速度关系的投影法或特殊情况下加速度瞬心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加速度分析,用点的速度合成公式的几何法或投影法以及加速度合成公式的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的计算,最简力系的判定,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尤其要掌握通过巧妙选取研究对象和平衡方程对问题进行快速求解),带摩擦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物系动力学基本特征量(动能、动量、对某点的动量矩、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等效力系等)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积分或微分形式的应用,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用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求解物系的动力学问题(包括动力学正问题:已知主动力求运动和约束力,以及动力学逆问题:已知运动求未知主动力和约束力),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作用于平衡的平面机构上主动力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会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面结构的某个外部约束力或求解其中某根二力杆的内力),用动力学普遍方程快速求解物系动力学问题中某点加速度或某刚体角加速度。

双语理论力学常用词汇表汇编

学习-----好资料 Sc-Te Words and Expressions used in Theoretical MechanicsⅠAlphabet Index A acceleration-due-to-gravity重力加速度 acceleration加速度accommodate调和,调整addition合成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空气阻力algebra代数学 align成一行 amplitude振幅 analytically解析法 angular-impulse角冲量angular-momentum角动量angular-velocity角速度application应用 apply施加,使用 approach途径,趋近,方法 arc-coordinates弧坐标 axis轴 B bearing轴承,支撑面 bit钻头 bolt螺栓 C cam 凸轮 cancel抵消,中和 cantilever悬臂 Cartesian-coordinate笛卡儿坐标系 cast-iron铸铁 center-of-gravity重心 center-of-mass质心 central-force向心力centroid形心 chain-rule-of-differentiation链导法则 circular-frequency圆频率clockwise(CW)顺时针 clutch离合器 coefficient系数collar套筒 collect提取(公因式) collinear共线 combine motion复合运动 combine合并同类项,联立 complementary-solution通解 component分量,构成元件 composite-body组合体 composite-motion复合运动 concept概念 concurrent汇交的 cone圆锥 conic-section圆锥曲线 conservation-of-momentum动 量守恒 conservation守恒 conservative-force保守力 consistent with….与…保持一 致 constants(const.)常数 contour等高线,参照线 constraint 约束 conventional惯例的 convention约定,惯例的 convert- conversion转化 coplanar共面的 Coriolis-acceleration科氏加速 度 corresponding相应的 Coulomb's-law-of-friction库仑 摩擦定律 counterclockwise(CCW)逆时 针 couple(s)力偶 crank曲柄 cross-product叉乘法 curvature曲率 curved-surface曲面 cycloid摆线 cylinder圆柱,汽缸 D d'Alembert's-principle达朗贝 尔原理 damped-vibration衰减振动 damp潮湿的,阻尼,衰减的 dashed虚线的 deduce推演,证明 deformation形变 degrees-of-freedom自由度 density密度 derivate求导 derivative导数 determinant行列式 detrimental有害的 diagonal对角线 differential-differentiation微分 dimension量纲,度量单位,维 direction-cosine方向余弦 direction方向 displacement位移 distributed-load分布载荷 dot-product点乘法 dynamics动力学 E eccentricity 偏心距,离心率 ellipse椭圆 elongation(弹簧等)伸长量 equal-sign等号 equation-of-motion运动方程 equilibrium平衡 equipotential-surfaces等势面 equivalence等价 equivalent等同的 expand(多项式)展开 exponent指数 F finite限定的,有限的 finite element method 有限元 方法 formula公式 Fourier-series傅立叶级数 frequency频率

机械化专业教学纲要

机械化专业教学纲要 目录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纲要 (2)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纲要 (8)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纲要 (12)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纲要 (16)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纲要 (23)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27) 《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纲要 (32)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纲要 (35) 《计算机辅助设计》双语教学课程纲要 (3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42)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纲要 (46)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纲要 (5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纲要 (56)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纲要 (61)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课程教学纲要 (64)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68)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纲要 (73)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纲要 (76)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纲要 (79) 《数控编程》课程教学纲要(双语) (82) 《CAPP》课程教学纲要 (84) 《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纲要 (88) 《现场总线技术》教学纲要 (93) 《CAXA》课程教学纲要 (95)

《电子CAD》课程教学纲要(双语) (97)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教学纲要 (101) 《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纲要 (105) 《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纲要(双语) (107)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归属代码:0601 开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课程学时:120学时(理论讲授学时:100学时;实验学时:28学时;课程讨论学时:4学时;课外实践学时:2学时)学分:6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一门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本大纲应侧重在视图理论、制图基础及机械图部分,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工业设计专业应加强轴测图理论及画法部分,以提高学生绘制三维图的能力。机电一体化学生要求能正确地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工业设计学生不仅要求能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而且要求能绘制一般零件和一般装配体的立体效果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3.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5.对计算机绘图有初步了解; 6.培养耐心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目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 2. 能作图解决空间定位问题和度量问题。 3.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零件手册和国家标准。 4.能正确地绘制和阅读一般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理论力学B双语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B》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1005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双语 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B by bilingual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时/学分:80/5 (其中实验学时:0) 课程类型:必修课(可选) 开课专业: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以及信息与 计算科学、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选用教材:(自编)理论力学双语教程麦莉主编机械学院 2004年9月 主要参考书:1.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rew Pytel, Static , Dynamics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Vector Mechanics for Engineers Ferdinand P. beer , Static, Dynamics 清华大学出版社 3.Engineering Mechanics R.C. Hibbeler, Statics, Dynamics. 高等教育 出版社 4.理论力学刘巧伶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执笔人:麦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两种语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即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基本规律,学会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1)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能力。正确画出受力图。能正确运用平衡条件,熟练求解平衡方程, (2)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等有关的问题。 (3)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及达朗伯原理,并能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在下列各种能力上得到培养: 1、用英语读外文教材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括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 3、抽象化能力(包括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进行适当的数学描述,应用力学理论求解)。 4、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象)以及数字计算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作用。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力学发展简史及现状、理论力学的主要内容。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4学时)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力和刚体的概念及力的基本性质、

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试题与答案.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题(卷)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考试性质试卷类型 A 使用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考试方法人数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成绩成绩 一、作图题(10分) 如下图所示,不计折杆AB和直杆CD的质量,A、B、C处均为铰链连接。试分别画出图中折杆AB和直杆CD的受力图。 A F P B D C 二、填空题(30分,每空 2 分) 1. 如下图所示,边长为a=1m的正方体,受三个集中力的作用。则将该力系向O 点简化可得到: 主矢为F(,,) R N; 主矩为M O (,,) N.m 。 第 1 页共

2. 如下图所示的平面机构,由摇杆O A 2 ,“T 字形”刚架ABCD,连杆DE 和 1 、O B 竖直滑块E 组成,O 水平,刚架的CD 段垂直AB段,且AB= 1O 2 O ,已知AO1 BO 2 l , 1OO ,已知AO1 BO 2 l ,2 DE= 4l ,O1 A 杆以匀角速度绕O 轴逆时针定轴转动,连杆DE 的质量均匀分布且大 1 小为M 。 根据刚体五种运动形式的定义,则“T 字形”刚架ABCD 的运动形式为,连杆DE 的运动形式为。 1 杆竖直,连杆DE 与刚架CD 段的夹角为在图示位置瞬时,若O A o CDE 60 ,则 在该瞬时:A 点的速度大小为,A 点的加速度大小为,D 点的速度大小为,连杆DE 的速度瞬心到连杆DE 的质心即其中点的距离为,连杆DE 的角速度大小为,连杆DE 的动量大小为,连杆DE 的动能大小为。 O 1 2 O B A E C D 三、计算题(20分) 如左下图所示,刚架结构由直杆AC 和折杆BC 组成,A 处为固定端,B 处为辊轴支座,C 处为中间铰。所受荷载如图所示。已知F=40 kN,M= 20kN ·m,q=10kN/m, a=4m 。试求A 处和B 处约束力。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848 理论力学 (1)考试要求 ①了解: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描述,约束和自由度的概念,力系的两个特征量及力系简化的四种最简形式,二力构件的特点,静摩擦力应满足的物理条件,刚体的质心和规则刚体(均质细长直杆、圆盘、圆环等)对中心惯性主轴的转动惯量,动力学三个基本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达朗贝尔原理与动量原理的关系,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衡问题的特点,利用动力学普遍方程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优势。 ②理解:用弧坐标表示点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速度瞬心,加速度瞬心,曲率中心,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尤其是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特点,纯滚动圆盘的运动描述和所受摩擦力特性,物体平衡与力系平衡的差别,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的动能、动量、动量矩及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的计算,动静法的含义,虚位移概念和虚位移原理,动力学普遍方程的本质。 ③掌握:用速度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两点速度关系的几何法或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速度分析,用两点加速度关系的投影法或特殊情况下加速度瞬心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加速度分析,用点的速度合成公式的几何法或投影法以及加速度合成公式的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的计算,最简力系的判定,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尤其要掌握通过巧妙选取研究对象和平衡方程对问题进行快速求解),带摩擦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物系动力学基本特征量(动能、动量、动量矩、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等效力系等)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积分或微分形式的应用,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用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求解物系的动力学问题(包括动力学正问题:已知主动力求运动和约束力,以及动力学逆问题:已知运动求未知主动力和约束力),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特别是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作用于平衡的平面机构上主动力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会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面结构的某个外部约束力或求解其中某根二力杆的内力),用动力学普遍方程快速求解物系动力学问题中某点加速度或某刚体角加速度。 (2)考试内容 ①运动学: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刚体的平移,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方程,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瞬心,速度投影定理,同一刚体上两点的速度关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加速度瞬心,同一刚体上两点的加速度关系,同一刚体上两点连线的中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平面运动刚体的复合运动(包括角速度合成定理和角加速度合成定理)。

理论力学教案1

Engineering Mechanics (工程力学) 1.Introduction (绪论) Objective (教学目标): 1. Definition (理论力学的定义) 2. Study objects (研究对象) 3. Study contents (研究内容) 4. Study methods (研究方法) 5. Study aims (研究目的) 1. Definition (定义)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Study objects (研究对象):理论力学所研究的机械运动是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以牛顿总结的基本定律为基础,属于古典力学。 这种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际过程中经常遇到。 研究塔吊不致倾倒,确定所需配重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桥面板作用在钢梁的力 齿轮啮合力 理论力学研究这种运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是各门力学分支的基础。 3.Study contents (研究内容): Statics (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后平衡时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简化等; Kinematics (运动学):从几何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不考虑引起运动的物理原因(只看现象,不管本质。) Dynamics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作用力之间关系。 4. Study methods (学习方法) Engineering approach: a. Given: Carefully read the problem statement and list all the data provided. If a figure is required, sketch it neatly. b. Find: State precisely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o be determined. c. Solution: Solve the problem, showing all the steps that you used in the analysis. Work neatly. d. Validate: Many times, an invalid solution can be uncovered by simply asking yourself, “Does the answer make sense”. 5. Study aims (研究目的) 学习理论力学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理论力学是后续课的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其它力学课程)。 ·Statics and dynamics form the foundation of many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are, therefore, essential to the training of an engine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