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专业

附表2 资源勘查工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3+1”模式)课时统计表(理工类)

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目前,世界油气生产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技术挑战:一方面是大量已探明资源因为没有更加有效的开采方法而滞留在地下;而另一方面还要克服越来越严峻的地质、地理环境去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面对风险和挑战,各个国家和石油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新的技术措施。 一、常规资源开采技术 据统计,美国尚未开发的技术可采石油资源约为4000×108bbl ,包括未发现的、适合CO 2提高采收率的轻质油、非常规石油资源(深层重油和油砂)以及油藏过渡带的剩余油等。目前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220×108bbl (占2%),每年原油产量大约为20×108bbl (图1)。各种资源的开发状况及未来技术可采量如表4所示。 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图1 美国原始、已开发和未开发石油资源概况目前无法采出 54% 先进EO R 技术增加的可采量 16% 未发现/储量增长14% 累计生产14% 探明储 量 2% 面对这种资源状况,美国为保障能源安全,降低 对国外能源的依存度,并保持能源行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作为EOR 技术的领先者,必然进一步研究与发展EOR 技术,并经济有效地用于开发美国本土愈加宝贵的剩余石油资源。 从表4可以看出:在已发现的5820×108bbl 地质储量中,已生产或探明2080×108bbl ,剩余3740×108bbl ,其中1100×108bbl 要靠应用适当的EOR 技术来开采;在未发现的3600×108bbl 石油地质储量中,1190×108bbl (陆上石油430×108bbl ,海上石油760×108bbl )可通 过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技术开采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先进的EOR 技术还可再增加600×108bbl 的技术可采储量。在已发现油田中,未来地质储量的增长可达2100×108bbl ,其中,应用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技术采出710×108bbl (陆上石油600×108bbl ,深海石油110×108bbl ),靠先进EOR 技术再采出400×108bbl 。对于地质储量800×108bbl 的油砂,通过EOR 热采技术进步,可增加技术可采储量100×108bbl 。过渡带中1000×108bbl 的剩余油,通过EOR 技术可采出20%。 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曾在1976年和1984年分别开展了EOR 技术潜力评估等研究,并对EOR 技术寄予较高期望(分别实现EOR 产量300×104bbl/d 和200×104bbl/d ),但这些预期并未实现。美国EOR 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92年,达到了76.1×104bbl/d ,目前是68×104bbl/d 。研究试验了多种技术,但大部分都失败了,成功的两项是CO 2混相驱技术及蒸汽热采技术(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技术)。 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美国国际先进资源公司(ARI )就现有“最先进的”CO 2-EOR 技术对美国10个 表4 美国各类石油资源原始资源量、已开发资源量 及未来可采资源量 注:不包括油页岩资源。 (单位: 108bbl )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模板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 工学 门类: 地矿类 专业名称: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 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为供小于求的大气候, 该专业就业状况良好。因为资源勘察在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地位, 择业时也可选择交通、电力、冶金、机械、水利等工程专业相关行业。 专业排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 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能够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 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外语

专业外语复习题英译汉、汉译英: 1)abnormal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异常 高地层压力 2)reservoir drive 油藏驱动 3)hydrostatic pressure gradient 静水压 力梯度 4)geothermal gradient 地温梯度 5)dolomitization 白云岩化作用 6)rollover anticline 滚动背斜 7)unconformity trap 不整合圈闭 8)faulting trap 断层圈闭 9)salt plug 盐丘 10)the use of well logging 测井应用 11)stratigraphic trap 地层圈闭 12)Permian sandstone reservoir 二叠 系砂岩储层 13)the late petroleum generation hypothesis 晚期石油生成说 14)organic-rich shale 富含有机质页岩 15)buoyancy 浮力 16)clastic or detrial rock 碎屑岩 17)the strike contours 等值高线 18)transgressive sequence 水进层序 19)desgressive sequence 水退层序 20)sequence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学 21)well-sorted sands 分选好的砂 22)secondary growth of quartz 石英 次生加大 23)the capacity of a fault 断层封闭 24)growth fault 同生(生长)断层 25)fluvial facies 河流相 26)Carboniferous limestone石炭化石灰岩 27)Cretaceous dolomite 白垩纪白云岩 28)fan-delta 扇三角洲 29)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30)a potential source rock 潜在烃源岩 31)evolutionary stages of kerogen 干酪根的 演化阶段 32)secondary pores 次生孔隙 33)petroleum migration 石油运移 34)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烃类聚集35)kerogen 干酪根 36)porosity 孔隙度 37)permeability 渗透率 38)water-saturation 含水饱和度 39)hydrodynamic condition 水动力条件 40)oils and source rocks correlation 油源岩 对比 41)effective porosity 有效孔隙度 42)types of reservoir drives 油藏驱动类型 43)lens of sandstones 砂岩透镜体 44)sedimentary facies 沉积相 45)minor structure 微幅构造 46)subsidence or depression belt 沉陷带 47)nose structure 鼻状构造 48)reservoir heterogeneity 储集层非均质性 49)high point of structure 构造高点 50)oil-field water 油田水 51)original reservoir pressure 原始储层压力 52)salinity 盐度(矿化度) 53)anticline 背斜 54)syncline 向斜 55)normal fault 正断层 56)reverse fault 逆断层 57)geological mapping 地质制图 58)organic matter 有机质 59)residual oil 剩余油 60)primary pore 原生孔隙secondary pore 次生孔隙 61)coarse-sandstone 粗砂岩 62)fine-sandstone 细砂岩 63)silt stone 粉砂岩 64)mature stage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烃源岩成熟阶段 65)structural strike contours 构造等值线 66)absolute permeability 绝对渗透率 67)arkoses 长石砂岩 68)elaborate geological description of oil pools 油藏精细地质描述 名词解释: 1、Fossils:are the recognizable remains or trac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that were preserved in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为此,详细分析了世界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简述了中国在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加快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的建议。 1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发展,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全球油气资源将迎来二次扩展。页岩气、致密气的发展,使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从2002年的 4.96×1012m3增加到2008年的6.86×1012m3,增幅超过38%。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页岩气、致密气、致密油、油页岩、油砂、煤层气等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中国非常规油气具有地质研究起步较晚,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开发技术相对落后等特征。基于非常规油气的特点,对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初步评价,并总结近年来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1.1致密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和大牛地气田资源丰富,但储集层物性差,孔隙度为4%~10%,渗透率为0.1×10?3~3.5×10?3μm2,单井产量低,产量递减快。针对该盆地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油田现场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①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薄气层的有效预测。通过“常规地震勘探向全数字地震勘探、单分量地震勘探向多分量地震勘探、叠后储集层预测向叠前有效储集层预测”3大技术转变,采用折射波静校正、4次项速度分析、地表一致性振幅反褶积等技术处理地震资料,剖面的有效频带宽度达到5~105Hz,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低频拓宽5Hz,高频拓宽10Hz,实现了“岩性体刻画—有效储集层预测—流体检测”的技术进步,形成了全数字地震薄气层预测和多波地震流体检测2大主体技术,为叠前有效储集层的预测奠定了基础;②针对苏里格地区高阻、低阻气层并存及孔隙结构复杂的特点,研发了感应-侧向联测法、视弹性模量系数法等6种低渗低阻气层识别技术,提高了气层判识能力;③钻井方面大力推广应用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合采技术,有效提高了储集层动用程度。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的成功,依赖于地质认识的不断提高与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大力推进技术研发,2010年苏里格气田和大牛地气田

海洋油气田开发审批稿

海洋油气田开发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姓名: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摘要: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适应知识化与信息化时代,加速油气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企业总体效益的必然趋势,已引起石油企业的广泛关注。同样,加快油田信息化建设、数字油田建设如今在国内外油田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本论文提出了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核心是对油田企业历史数据的整合、信息及各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实现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数字油田建设、数字油田建设的重点是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详细说明了数字油田建设的模型与作用和认识结论,介绍了实施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架构、模式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勘探开发一体化;数字油田;信息一体化管理 The information i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bstrac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is a new business concept to adapt to the era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and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it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oil industry. Similarly, to speed up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eld, the number of oil field construction business is now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a common aspiration. In this paper, We think that propose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o address the primary problem is the “information islands”, “sector barriers, ” The core business of oil field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bjectives -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il company’s focu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digital oilfiel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oil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cused 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etail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oil field models and the rol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lus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xploration and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文/江怀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概述。 发达国家海洋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墨西哥湾、西非、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潮流。 二、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现状。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目前从全球来看,形成的是“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产量在迅速增长,以上是第二部分。

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特点。与陆上相比,海洋有狂风巨浪,另外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这是美国墨西哥湾在05年因为飓风的平台遭到了损坏。 2.勘探方法的特点。陆上的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原理上来讲,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就是钻井工程的特点。无论是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4.投资风险特点。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因此它的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这张图,随着深度的增加,成本在增加。但是海洋勘探开发也有优势,比如说在海洋的地震,地震船是边前进边测量,效率比陆上要高。以上是第四部分。 五、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况。 我们讲一下世界海洋的格局,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工程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的装备,但是目前把开发装备认为是主体,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格局,目前

2019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2019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简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各类工作方法,具备对资源形成理论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管理、规划、保护等领域从事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科学基础知识,资源勘查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具有综合分析区域资源分布特征、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资源管理及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建筑/建材/工程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其他行业 4新能源 5房地产 6环保

7计算机软件 8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地质工程师 2技术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广州 3杭州 4南京 5北京 6宁波 7深圳 8温州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勘探技术与工程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资源勘查,顾名思义是对资源的寻找和勘察,工程勘察则重在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 由于采掘技术等原因,曾一度出现资源短缺和地质行业的效益滑坡,而随着技术的提升,开采也从过去的浅层矿发展到现在的深层矿,新一轮的资源开发正在进行,地质行业又恢复了勃勃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姓名: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摘要: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适应知识化与信息化时代,加速油气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企业总体效益的必然趋势,已引起石油企业的广泛关注。同样,加快油田信息化建设、数字油田建设如今在国内外油田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本论文提出了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核心是对油田企业历史数据的整合、信息及各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实现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数字油田建设、数字油田建设的重点是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详细说明了数字油田建设的模型与作用和认识结论,介绍了实施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架构、模式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勘探开发一体化;数字油田;信息一体化管理 The informationin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Oil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bstract: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of integration is a new business conceptto adapttothe era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to acceleratethe development of oiland gas resources,and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increase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it has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in theoil industry.Similarly,to speed up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field, thenumber ofoil field construction businessis now at

海洋油气勘探新技术

海洋油气勘探新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陆地油气资源逐渐面临枯竭,大家都将目光转向海洋。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的第一步就是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本文通过对几种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描述,介绍一下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新发展 1.引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传统海域辖区总面积近3×106km2[3,4]。以300 m水深为界,浅水区面积约1.46×106km2、深水区面积约1.54×106km2{2]。南海我国传统疆界内石油地质储量为1.6439×1010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029×1013 m3,油当量资源量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23 %,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300 m以下深水区盆地面积为5.818×10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8.304×109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493×1012m3。目前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北部4个盆地,面积约3.64×105km2[3,4]。 陆地油田经过长期的勘探开发,大部分已进入勘探开发的后期,受勘探资源枯竭以及油田开发规律的影响,陆地油田产量增长难度较大,不仅如此,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陆地典型老油田的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图1给出了1971年到2013年全国石油产量构成柱状图,全国石油产量整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以陆地油田为主的公司年产油增长缓慢,自1990年以来,全国石油增长总量的60 %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我国近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的程度远低于陆地,尚处于蓬勃发展期,近海油气田将是我国油气产量主要的增长点。当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产油气当量规模在5×107t,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国内海上将建成1×108t油气当量年产规模,未来17年将增加一倍的产能,届时近海油气产量在我国石油产量构成中的比重将更加突出,近海油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1]。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它为我扫清了迷茫,为我指明了方向。从此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自信的把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给自己的人生以新的定位,相信我的人生会开始新的起航! 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我知道自己的性格类型是“INFJ”。即内向型、直觉型、情感型、判断型。这种性格的人希望了解什么能够激励人,对人有很强的洞察力。有责任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而且对于怎样更好的服务大众有清晰的远景;在对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计划而且果断坚定。 此外我的性格类型还具有以下特点:INFJ型的人是独立的、有独创性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感情、坚定的原则和正直的人性。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其他的一切,这种内在的观念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INFJ型的人具有本能的洞察力,能够看到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即使他人无法分享他们的热情,但灵感对于他们重要而令人信服。 INFJ 型的人忠诚、坚定、富有理想。他们珍视正直,十分坚定以至达到倔强的地步。INFJ型的人会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由于他们的贡献,他们通常会受到尊重或敬佩。因为珍视友谊和和睦,INFJ型的人喜欢说服别人,使之相信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赢得了他人的合作。INFJ 型的人是深思熟虑的决策者,他们觉得问题使人兴奋,在行动之前他

们通常要仔细地考虑。INFJ型的人强烈地渴望为他人的幸福做贡献。他们注意其他人的情感和利益,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INFJ型的人本身具有深厚复杂的性格,既敏感又热切。他们内向,很难被人了解,但是愿意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内在的自我。 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知道自己的兴趣类型是AIS,即艺术型、研究型、社会型。这种兴趣类型的人喜欢探索外界的事物,并寻求它们的内在原因。而且对于社会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研究型:具有研究倾向的个体对于抽象思维和数理统计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倾向于通过思维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喜欢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他们不会主动去做 ___员或社交工作,有明显的独立倾向。 艺术型:具有艺术倾向的个体对于创造性的、想象的、能够表现个性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偏好。他们与具有研究倾向的个体的共同之处在于创造倾向明显,对操作性及程序化的工作缺乏兴趣,对于结构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环境不太喜欢,都比较喜欢独立行事。 社会型:具有社交倾向的个体乐于从事人际交流工作。通常他们在语言能力上具有优势,乐于帮助别人,具有人道主义倾向和强烈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 班级:资源勘察工程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1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工程素质,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获得相关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能解决资源勘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胜任煤及煤层气和或固体矿产勘查评价、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应具备以下10项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毕业要求2:掌握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资源勘查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3:掌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来研究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资源勘查问题,具有系统的资源勘查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毕业要求5: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获取煤及煤层气或固体矿产勘探开发地质设计所需参数的能力,能够开展勘探开发地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设计工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毕业要求7:了解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毕业要求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毕业要求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深水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范围内,海上油气资源有44%分布在300 m以深的水域,已于深水区发现了33个储量超过8 000万m3的大型油气田;此外,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含碳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总含碳量的2倍,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是陆地冻土带的100倍以上。到2004年末,全世界已有124个地区直接或间接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海洋有84处,通过海底钻探已成功地在20多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同时,在陆上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已获得成功。 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在我国南海海域已经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及生物等标志,但我国目前油气开发还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在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开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寻求新的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技术现状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的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正逐步被深水浮式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所代替(图2),各种类型深水平台的设计、建造技术不断完善。目前,全世界已有2 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最大工作水深张力腿平台( TLP)已达到1 434 m、SPAR为2 073 m、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FPSO)为1 900 m、多功能半潜式平台达到1 920 m以上、水下作业机器人(ROV)超过3 000 m,采用水下生产技术开发的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 192 m,最大钻探水深为3 095 m。与此同时,深水钻井装备和铺管作业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全世界已有14艘在役钻探设施具备进行3000 m水深钻探作业能力,第5代、第6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已在建造中(图3)。第6代深水钻井船的工作水深将达到3 658 m,钻井深度可达到11 000 m;深水起重铺管船的起重能力达到14000吨,水下焊接深度为400 m,水下维修深度为2000 m,深水铺管长度达到12 000 km1)。 2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技术现状 若从1956年莺歌海油苗调查算起,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合作开发到自主开发的技术突破,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水深200 m以内海上油气田的技术能力,建成投产了45个海上油气田,建造了93座固定平台,共有13艘FPSO (其中8艘为自主研制)、1艘FPS(浮式生产装置)、4套水下生产设施,形成了3 9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自改)

工程勘察设 计 收 费 标 准 1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二00一年一月七日计价格[2002]10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建设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101号),调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行为,国家计委、建设部制定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予发布,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物价局、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相关附件同时废止。 本《规定》施行前,已完成建设项目工程勘察或者工程设计合同工作量50%以上的,勘察设计收费仍按原合同执行;已完成工程勘察或者工程设计合同工作量不足50%的,未完成部分的勘察设计收费由发包人与勘察人、设计人参照本《规定》协商确定。 附件: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附件: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行为,维护发包人和勘察人、设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及《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第二条本规定及《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项目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 第三条工程勘察设计的发包与承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发包人有权自主选择勘察人、设计人,勘察人、设计人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四条发包人和勘察人、设计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根据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政府指导和市场调节价。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额5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额500万元以下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六条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其基准价根据《工程勘察收费标准》或者《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计算,除本规定第七条另有规定者外,浮动幅度为上下20%。发包人和勘察人、设计人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收费额。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