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3、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

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

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在做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

(1)利用因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提出来就独立的思考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自行解决。

(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小组内得到发展,对后进生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如:4和12,28和7,54和8

(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引导生小结: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

练习:4和5,11和7,8和9

(3)、整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在讲解找最大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

第三环节:(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

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

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某商品售价60元,比原来定价便宜15%,求比原来定价便宜多少元?正确算式是()

A.60÷(1﹣15%)﹣60 B.60÷(1﹣15%)

C.60÷(1+15%)﹣60 D.60×(1﹣15%)

2.用一根长52cm的铁丝,能焊成一个长6cm、宽4cm、高()cm的长方体。

A.2 B.3 C.4

3.轮船向东偏北30°航行,因有紧急任务,按顺时针方向调头90°去执行任务,那么这时轮船的航行方向是( )。

A.东偏南60°B.东偏南3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4.把6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错误的是()

A.存在1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B.可能有1笔筒有4支铅笔

C.总有1个笔筒至少有3支铅笔D.可能会有2个笔筒均有1支铅笔

5.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B.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C.一个质数加上1的和一定是偶数

D.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6.商家对某款手机销售的趋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应该采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2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A.B.C.D.

8.自然数(0除外)a、b、c、d满足a×=b×=c×=d,则a、b、c、d中最小的一个为()

A.a B.b C.c D.d

9.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A.1:2 B.2:1 C.1:20 D.20:1

10.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上下面()圆形铁片正好可以做成圆柱形容器.(单位;厘米)

A. r=1

B. d=3

C.r=4

D.d=5

二、填空题

11.1.25==________:4=75÷________=________%。

12.四个房间,每个房间不少于2人,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这四个房间至少有_____人.

13.我们知道对于糖水来说,如果再往糖水中加入一些糖,它将变得更甜,你能结合这个事实,说明a b

(______)a m

b m

+

+

,(填“>”、“<” 或“=”;b>a>0 )

14.在________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________。

15.有黑白小球各三个,平均分装在、甲、乙、丙三只小盒里,并在盒子外面贴上“白、白”(甲),“黑、黑”(乙),“黑、白”(丙)的小纸片,但是没有一只小盒里装的小球的颜色与纸片上的相符合,现已知丙盒子里装一个白色小球,那么这三个盒子里装的两只小球颜色分别为_____.

16.小明的爸爸用5000元买了五年期凭证式国债,年利率是6.2%,他到期可以取本金和利息一共________元。

17.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B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2)将三角形向右平移8格;

(3)如按2:1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面积是原来的______倍.

18.下边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千米,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_______∶

_______。

19.24和40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

20.把长2米的圆柱体原木切成大小一样的3个小圆柱之后,表面积增加了12.56cm²,这个圆柱体木头原来的表面积是(________)cm²,体积是(______)dm³。

三、判断题

21.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1,那么两个内项一定互为倒数.(______)

22.用2,3,2.5和1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_____)

23.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____)

24.把10分解质因数是10=2×5×1.(____)

25.红领巾上的最大角是180°(_____)

四、作图题

26.分别画出下列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五、解答题

27.一项工程,甲、乙合做48天完成,如果甲独做63天后,乙再独做28天完成,现由甲独做42天后,乙还要做多少天才完成?

28.一个水桶内部的底面积是9 ,最多可容水40.5k.这个水桶的高是多少分米?(每立方分米水的质量为1k.)

29.有一组互相咬合的齿轮.大齿轮每分钟转80周,比小齿轮每分钟转的周数少.小齿轮每分钟转多少周?

30.办公室买了一包打印纸,计划每天用20张,可以用28天。由于注意节约用纸,实际每天只用了16张,实际比原计划多用多少天?

31.书店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0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2,后来又运来一些科技书,这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9:8,求又运来科技书多少本?

32.一项工程原计划50人做若干天完成,现在50人做了8天,调走了10人做,实际这样比原计划多6天完成.原计划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

33.有一种酒瓶,容积为286立方厘米.当瓶口向上时,瓶内酒的高度是18厘米,当瓶口向下时,余下部分的高度是4厘米,瓶内酒有多少毫升?

六、计算题

34.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单位:cm)

(1)

(2)

35.直接写数对又快。

2,3+3.57= 199-65= o.8×0.9=12×( × )=

1- = ÷ = 3.2÷0.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D C D A D C

二、填空题

11.20;5;60;125

12.11

13.<

14.同一平面互相平行平行线

15.“黑、黑”(甲);“黑、白”(乙)“白、白”(丙). 16.6550

17.(1)(7,5)

(2)

(3)4

18.1 2000000

19.120

20.28 0.628

三、判断题

21.√

22.✕

23.正确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图略

五、解答题

27.56天

28.5dm

29.400周

30.20×28÷16-28=7(天)

31.40本

32.32天

33.234毫升

六、计算题

34.(1)V=3.14×()²×8+×3.14×()²×4=65.94(㎝³)(2)V=3.14×()²×25-3.14×()²×25=1256(㎝³)35.87;134 ;0.72;;

;;8;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种正确的有()个

①因为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一定相等,所以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②圆锥的体积

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③xy=k+5.4(k+5.4≠0),当k一定时,x和y成反比例:④一个圆的半径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21%:⑤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2019年新学期,某校举行歌唱比赛,满分10分,10位评委打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小明得分如下

评分9.1 9.4 9.3 9.5 9.4 9.3 9.8 9.5 9.4

评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以下描述错误的有()

甲:众数有2个,则⑥号评委打的分数一定是9.3或9.5分

乙:小明的最终得分不可能高于9.47分

丙: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中位数一定是9.4

丁: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9.4一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A.0 B.1 C.2 D.3

3.把45千克的苹果平均分成9份,那么它的是()千克。

A.5 B.25 C.50

4.把一个圆柱体木材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须削去圆柱体的()

A.B.C.

5.一瓶油重1.2千克,先倒出它的1

4

,再往瓶里加

1

4

千克,现在瓶里的油和原来比,()。

A.变多了B.变少了C.不变

6.某超市按进价加40%作为定价销售某种商品,可是销售得不好,只卖出了,后来老板按定价减价40%以210元出售,很快就卖完了,则这次生意盈亏情况是()

A.不亏不赚B.平均每件亏了5元C.平均每件赚了5元D.不能确定

7.比较两池的拥挤程度,结果是()

A.甲池拥挤B.乙池拥挤C.两池一样

8.下面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梯形C.三角形D.圆

9.图像组合想像。答:()

A. B. C. D.

10.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2:5,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1分钟通知1人.最少花_____分钟能通知到每个人。

12.生产250吨化肥,计划2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计划的________%,每天生产________吨。13.有16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有15个合格,另有1个次品,质量不足.用天平来称,至少称______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4.如图所示以直线为轴旋转后甲部分形成的立体图形是_____,甲、乙两部分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比是_____.

15.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亚运会主场馆的杭州奥体博览城核心区占地1540700平方米,读作_____平方米.核心区建筑总面积约2700000平方米,改写成用“万平方米”作单位的数是_____.

16.一包饼干的标准质量是100克,包装袋上标明质量是(100±2)克,这包饼干的质量最重不超过____克,最轻不少于______克。

17.2014年五月份,阴天比晴天少,雨天比晴天少,这个月有(______)天是晴天。

18.最小的质数占最小的合数的_____%.

19.某餐厅3月份营业额是2万元,税率是5%,应缴纳营业税(______)元。

20.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________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三、判断题

21.用四舍五入法将0.6295精确到千分位是0.630。(_____)

22.下图是某公司上一季度的收支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支出大于收入。(______)

23.正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_____)

24.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______.

25.用、0.75、1、7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_____.

四、作图题

26.操作题。

1,画一个面积是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2.画一个只有2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五、解答题

27.图中1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B的位置表示为(11,3),点C的位置表示为(11,6),将三角形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B'C'。

(1)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新的三角形。

(2)用数对表示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的位置。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的面积是________cm2。

28.甲、乙两个商场搞促销活动,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商场的原价相同,甲商场所有商品打八折,乙商场所有商品打九折,且每满100元再返10元现金.李叔叔准备买原价560元的羽绒服,选哪个商场更便宜些?29.自来水公司未来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规定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的(含10吨),每吨按4.5元收费;

超过10吨的,超出部分按每吨5.5元收费.王阿姨家6月份交水费78元,王阿姨家用了多少吨水?

30.校服厂原来做一套校服,用布需要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约用布一成,原来做120套这样的校服所用的布,现在至多可以做多少套?

31.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480米,比第二次用去的1.5倍少60米,第二次用去电线多少米?(列方程解)

32.王大妈养鸡20只,是鹅的只数的,鸭的只数是鹅的.鹅有多少只?鸭有多少只?并把鸡鸭鹅填入如图合适的位置.

33.朝晖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为贫困地区捐款9600元,比五年级捐款数的2倍少60元,五年级同学共捐款多少元?(用方程解)

六、计算题

34.计算下列各题

(1)2018-35×17

(2)2.32÷(9.3-3.5)

(3)

35.解方程

(1)1.520% 5.95x x += (2) 1:0.4:0.32

x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B B B D A C

二、填空题

11.4

12.10

13.3

14.圆锥 1:2

15.一百五十四万零七百 270万平方米

16.98

17.15

18.50

19.1000

20.4

三、判断题

21.√

22.正确

23.错误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

底:5厘米

高:2厘米五、解答题

27.(1)

(2)(7,7);(4,7)(3)6

28.甲商场

29.16吨

30.133套

31.360米

32.鹅:50只鸭:30只

33.4830元

六、计算题

34.(1)1423;(2)0.4;(3)74

35.(1) 3.5x = (2)23x =

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材作了以下要求: 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二、基于学生定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以学定教说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课前我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93的学生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87的学生能正确表述“因数的含义、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97的学生喜欢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根据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难点为: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关键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针对教学难点,我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在学法上我采取让学生用动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讲究重操、重学、重习、重实。 四、基于活动定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于是,我决定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从“四导”入手:导新、导学、导练、导总结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新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的大地震。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第一时间给日本捐送了救灾物资。我家孩子也在家折了一些千纸鹤想寄给日本的小朋友,她折了红色千纸鹤10个,黄色千纸鹤15个,要想让它们分别装入信封,每种颜色的一样多并且没有剩余,每个信封可以装几个?最多装几个?同学们想不想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最大公因数”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

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8和12的因数吗?(出示PPT1) 生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PPT2出8的因数:1、2、4、8;12的因数:1、2、3、4、6、12 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找出8和12共同的因数吗? 生独立汇PPT继续出示8和12公有的因数:1、2、4 师:像这样即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Ppt3)出示集合图形。 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Ppt4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4最大。 6:师:对,4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4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PPT4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师PPT5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说课稿主要用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评教评课等场合。在课题研究中,说课稿可以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文献资料,用于研究和评价教学效果。在评教评课中,说课稿可以作为评审者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 2、初步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 出示课件: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 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 出示课件: 16的因数: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8的因数:1、2、4、8 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 生:公因数 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 生:最大公因数。 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 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 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课件: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 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 不清 15和18的公因数 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 1、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 5的因数:1、5.7的因数:1、7.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找最大公因数》。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本节课,为学习约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

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 本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对第一学段而言更为丰富,解决问题的欲望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激活了学生先前的经验,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激励性语言“你真了不起,你太厉害了,及你来当老师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它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七、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能很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学习新知。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通过比比谁最棒,先自己找出12和18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版第十册,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能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快速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出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独自写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2,4会出现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 出示课件之后,全班同学交流反馈。“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让所有的同学又陷入了惊讶的思考之中。学生本只是模仿老师的写法,罗列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再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老师的这一问,让他们有极大地兴趣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排列法、筛选法;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短除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 (三)应用知识,巩固练习 1、找出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小猫钓鱼: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用线连起来。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很快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反思回顾,提升认识 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你能说说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设问题情景,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最近小明家买了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装修呢,他把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最大公因数》,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以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认识和高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表达的特点,我设计把“启发诱导”、“情景教学”、“愉快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概念教学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也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

过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半独立状态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学法的指导意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复习因数的概念、因数的特点以及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引出本节课探索有关因数的问题,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二)第二个环节是“探索新知”。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其次,找出8和12 公有的因数。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接下来通过完成教材61页的“做一做” 1、2题,加深学生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找法的练习,使学生积累探索数学知识的经验,并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三)第三个环节是“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基础上,这部分教学我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自学探究。学生可能会找出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分别找出18和27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27的因数,进而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三是先找27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8的因数,进而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本环节中,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进行方法的最优化。 (四)第四个环节是“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巩固练习要体现层次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首先安排了基础练习,练习十五第1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公因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事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

习。 五、教具、学具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数字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玩一玩 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新课开始,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还有80页“做一做”我也采取游戏的形式,目的就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看一看: 这一步骤,我出示了例1 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想一想同时动手画一画。 16和1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 哪些是16和12独有的因数? 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 进而得出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出示课件)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出示课件)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公因

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五、教具、学具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这样设计符合教研室倡导的学导练三三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也体现出蔡林森教授所创新的洋思教学方法。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玩一玩 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学号是16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2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顺势进行鼓励:嗯,同学们可真聪明。有关因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呢?,你们愿意继续来学习它吗?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 五年级下册数学 一、课前导入 学生:老师,您好!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你们知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什么吗? 学生:公因数是一个数能同时被两个或多个数整除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 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 二、学习内容 1. 公因数 公因数指两个或多个数中相同的约数。例如,24和36的公因数是1、2、3、4、6、8、12,因为它们可以同时被这几个数整除。 例题:找出下列每组数中的公因数。 A. 14和21 B. 35、28和42 C. 12和36 答案: A. 1、7 B. 1、7、14 C. 1、2、3、4、6、12 2. 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指两个或多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例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辗转相减和欧几里得算法两种方法。 2.1 辗转相减法 首先,找到两个数中较小的那个数,并将较大的那个数减去较小的那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然后将这个新的数和较小的那个数再进行同样的操作,一直重复下去,直到这两个数相等为止。最后这两个数就是原来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题: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 答案: 36 - 24 = 12 24 - 12 = 12 因此,最大公因数为12。 2.2 欧几里得算法 欧几里得算法也称辗转相除法,它是一种更快速和更有效地计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欧几里得算法的步骤如下: •用较小的数除以较大的数,得到余数; •将上一步得到的较大的数除以余数,得到新的余数;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余数为0,此时最大公因数就是上一步得到的余数。 例题: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 答案: 36 ÷ 24 = 1 (12) 24 ÷ 12 = 2 0 因此,最大公因数为12。 三、课后练习 练习一: •28和42的公因数有哪些? •14和21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练习二: 用欧几里得算法求出下列数的最大公因数: 1.96和64 2.126和63 3.75和30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范文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验,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二、说设计理念 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 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3、6、8、1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出示自学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给出目标后,我又帮助学生拟定了两个学习的提示,让学生学有所依,学而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在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时,让学生为24分米宽,36分米长储藏室铺上正方形地砖,怎么样铺的满而没有剩余,让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对比,选出合适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例二是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合作讨论,8和12的共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那些?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评议。最后小结出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并进行小结。 5、教师的教: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进行相机教学,对重难点问题反复讲,让学生理解。 四、练习应用。 在学生的练习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表现好的给予肯定。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五中的第1、2题。

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里面的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学会用多于一种的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培养有序思考的思维习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多于一种的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入、理解新知和理解运用。在引入的教学部分,我设计了解密码锁的环节,分别让学生找出18与20的所有因数,再找出它们共同的因数。这样除了可以复习找出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以外,还进行了对新知识两个数的公因数的铺垫,为后面的概念教学起到启发的作用。 在理解概念的教学部分,我最主要的设计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两个数的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条件,把边长4厘米与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分别铺在长18厘米,宽

12厘米的长方形上面,要选择出合适的正方形。通过这些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从具体形象方面去感受理解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这个概念。接着再通过相关的提问与沟通,把两个数的公因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梳理清晰,使学生从概念的定义上明确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促进了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其中,学生们还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交流,逐渐学会用合适的语言把概念表达清楚。 在理解运用的教学部分,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用不同的列举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上,引导学生应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概念,运用多于一种的方法灵活有效率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在全部学生都能够理解最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发掘出效率更高、更快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让学生通过比较练习逐渐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后面约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关键,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与有效的教学有密切联系,必须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引与点拨,关注活动的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在发表意见时的有效生成,梳理并引导理解,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涉及到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1.2 目标要求 •知道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定义; •学会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重点难点 1.3.1 教学重点 •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定义; •掌握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3.2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2.1 学生基本情况 本课程适用于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约分与通分等。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过公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有关数学知识时,会注重运算的结果而少关注问题的意义和实际应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定义,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3.1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法 •示范演示法 •合作学习法 3.2 教学手段 •课件 •教材 •各种练习题 四、教学流程 4.1 教学准备 •展示课件,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4.2 教学过程 4.2.1 导入 以一组问题为例子,提出以下问题: “复函将11个苹果和15个香蕉分给5个小孩,每个小孩的苹果和香蕉数量相同,每个小孩最多能得到多少个苹果和香蕉?”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定义; •示范演示如何求解最大公因数; •安排学生课堂练习。 4.2.3 练习 安排几个小组,每组一道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这道问题,让学生练习思考问题的实际意义。 4.2.4 拓展 通过老师引导或者学生合作,让学生通过更多的例子来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 4.3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定义,并且学会求解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比赛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六、教学反思 对于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学生们掌握的相对较好,但是在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增加更多实际问题的训练,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 稿 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在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等方面,我将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教材内容 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研究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知识。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再次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主要是为了为学生今后的约分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有关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准备。因此,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后续研究和发展非常重要。本课的教材中,我们通过一个用整块方砖铺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抽象出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此在本课中,学生用乘法算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不会有太大

困难。但是,由于相隔两个单元的时间比较长,个别学生可能会忘记一些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方砖铺地的情景,但小学生一般很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两种长方形地砖铺地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能够铺满地面且是整块数的地砖的长和宽应该分别是地面长和宽的因数,进而提出正方形地砖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能够通 过列举法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 的数学抽象能力,并渗透集合思想。 3.在动手操作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内容。 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关键: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针对教学重点,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针对教学难点,我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说学法:在学法上我采取让学生用动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

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讲究重操、重学、重习、重实。 五、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的谈话导入今天课题的研究。 “最近杨老师家买了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装修呢,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我们来看看,杨老师有什么要求?” “我们家贮藏室长26dm,宽12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长是几分米?” “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二)点示目标,设疑自探 1、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3)、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出示自学导纲: 自学课本79页至80页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学具、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完成79页上的例题,看看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 (2)、请同学们结合因数的知识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几种情况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的概念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4)、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三)小组交流,合探解疑: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在10分钟内完成自学提纲。 “请同学们想一想,按杨老师的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

《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

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3、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 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 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2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最大公因数,理解上会产生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举例说明。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板书。 •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学习器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相关概念、举例子等方式介绍概念和方法。 •互动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独立思考法:通过多种任务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识。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介绍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例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将物品按照某种规则分成若干组,这时就需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比如,如果要将12个苹果和8个梨分成若干组,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数量,发现它们都是偶数,那么就可以将它们分为“偶数个水果一组”的若干组。类似地,如果要分成“3 个一组”,它们的数量都是 3 的倍数,那么

就可以将它们分为“3 个一组”的若干组。这种共同特征在数学中用最大公因数表示。 5.2 学习最大公因数的表示方法 在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最大公因数的表示方法。最大公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通过讲解样例,引导学生理解最大公约数的求解方法。 样例:找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先将12、16分别分解质因数,12=2×2×3,16=2×2×2×2,而它们的公共质因数是2和2,所以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是2×2=4。 5.3 练习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通过多个样本案例的解决,逐渐使学生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样例1:找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样例2:找20、25、30的最大公约数。 5.4 小结讲解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小结的方式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让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及难点,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最大公因数,同时通过举例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取值方法和求解思路。但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老师不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多次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其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验,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 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 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3、6、8、1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出示自学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给出目标后,我又帮助学生拟定了两个学习的提示,让学生学有所依,学而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在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时,让学生为24分米宽,36分米长储藏室铺上正方形地砖,怎么样铺的满而没有剩余,让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对比,选出合适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例二是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合作讨论,8和12的共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那些?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评议。最后小结出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并进行小结。 5、教师的教: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进行相机教学,对重难点问题反复讲,让学生理解。 四、练习应用。 在学生的练习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表现好的给予肯定。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五中的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