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2021年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2021年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梁丽宏

【摘要】目的总结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9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特别是针对高血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7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elevate the nursing level of the acute obstructed suppurate cholangitis(AOSC) with

diabetes.Methods Nine cases of AOSC with diabetes were collected in recent 5 years and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especially aimed at hyperglycemia.Results Of 9 cases,1 patient died of incision disruption and massive hemobilia;1 patient developed pneumonia;no hypoglycemia,7 patients with primary-healing incision.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acute obstructed suppurate cholangitis(AOSC) with diabetes

to receive positive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Key words】 AOSC;diabetes;perioperative nursing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本病起病急剧凶险,是我国胆石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时,其风险比一般人要大。血糖控制不好时,手术可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1]。高血糖还可导致手术切口不易愈合及容易感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8年1月~xx年12月急诊就诊的9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对1998年1月~xx年12月急诊就诊的9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5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3例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行左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均放置T管引流。男5例,女4例;年龄36~75岁,平均(50.1±16.2)岁;病程为新诊断~30年(新确诊3例);均为2型糖尿病。术前用普通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保持在8.9mmol/L以下,24h尿糖定量<10g,无酮症酸中毒,其中1例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先积极处理酮症酸中毒,手术被推迟数小时进行。本组1例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7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害怕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介绍相关知识,阐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释术前良好的血糖控制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多列举手术成功病例,讲解焦虑、恐惧容易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疾病恢复,同时应多体贴、安慰、关心患者,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以取得患者的依赖,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康复。 2.2 术前血糖的控制术前血糖控制的水平可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般认为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25~8.34mmol/L、24h 尿糖<5~10g、无酮症或酸中毒的`情况下即可手术[2~3]。若测定结果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时,可先积极处理酮症酸中毒,手术可推迟数小时进行。 3 术中护理 3.1 手术室环境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机体免疫力降低、白细胞吞噬能力差,且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生长,故糖尿病手术时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1)手术尽量在层流手术室中进行,患者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消毒衣服。(2)严格控制入室人数,减少人员的走动。(3)尽量减少层流手术室的开门次数与时间(更不可将门打开不关),维持相对密闭状态,以防外来污染的进入。(4)术前使用抗生素。 3.2 术中血糖的控制(1)麻醉方式的选择:全麻对血糖的影响较大,而局麻、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影响小。(2)术中血糖控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调整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一般为糖3~5g加胰岛素1u。用10%葡萄糖

500ml加胰岛素10u加氯化钾1.0g静滴。术中血糖保持在

7~12mmol/L,尿糖在(±)~(+)为宜。同时保证手术日供给葡萄糖150~250g。手术力求从简,以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均不用电刀以

免加重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血糖的控制控制血糖及观察糖尿病的并发症,术后要定时监测血糖,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注意查看血糖监测结果。低血糖反应时,易出现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乏力、疲劳,逐渐出现烦躁、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面颊潮红、口唇樱红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医生,给以相应处理。4.2 营养支持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负氮平衡,术后能量需求增加,可静脉补充脂肪乳及氨基酸,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期进食,减少静脉补液及用药,尽快将胰岛素由静滴改为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康复。 4.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针对本组病例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着重强调以下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伤口不愈合及胆道大出血:本组1例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而死亡,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主要是患者术前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术后营养支持和护肝治疗不够,导致伤口不愈合,杨志强等[4]有类似报道;同时凝血机制障碍也可导致胆道大出血。(2)肺部感染:主要在于加强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术前教会患者有效深呼吸及有效咳痰非常重要。术后有些患者因害怕切口疼痛,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的潴留,增加了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率,应鼓励患者做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协助其每1~2h翻身拍背1次,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潴留。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常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抗炎及稀释痰

液2~3次/d,降低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病率[5]。当然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苄西林等。最终还须根据血或胆汁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再调整合适的抗生素。本组术后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情况。 ③专科评估: a、疼痛、肿胀、肢端血供、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内外翻畸形、下肢短缩。 b、有无皮肤局部感染灶,包括颌面部、呼吸道、泌尿系统及足部感染等。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疼痛、氧饱和度、尿量、血糖值、静脉穿刺情况、带入液体(血)及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患膝肿痛情况,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及配合情况。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失眠。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⑧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 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 排便等。 3、体位与活动: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能理解并演示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 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手术目的及可能 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 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鼓励患者减轻体重:避免因肥胖导致术后脱位、关节磨损等。 6、感染的治疗:及时治疗脚癣、下肢溃疡、感染,体内慢性感染病 灶,保护膝部皮肤,勿在其上使用外用治疗法,并保 持清洁。 7、积极控制并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8、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指导患者扶拐行走,必要时给药,有效 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睡眠 9、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康复指导,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10、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患肢外展中立伸直位抬高放置,在小腿中下段垫薄枕,协助患膝伸 直。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 二、麻醉后护理常规 (3) 三、门静脉高压症护理常规 (4) 四、肝癌护理常规 (4) 五、胆石病(胆囊结石、胆道结石)护理常规 (5) 六、胆管感染护理常规 (6) 七、胰腺肿瘤护理常规 (7) 八、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8) 九、脾切除术护理常规 (9) 十、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10) 十一、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1) 十二、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2) 十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护理常规 (13) 十四、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 (15) 十五、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16) 十六、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16) 十七、T型管引流护理常规 (17)

1.术前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药物及皮肤过敏试验等。 3.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4.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5.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按手术和麻醉的需要做好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需要清洁肠道者术前一日口服缓泻剂或前一日晚、术日晨各灌肠一次。 6.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7.术前一日指导协助患者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 8.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按手术要求做好皮肤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尽尿液,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 9.备好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0.与手术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做好交接并记录。 11.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麻醉床,备好床边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输液架及监护设备等。 12.术后护理按麻醉后患者护理常规。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体会课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体会 梧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覃柳姬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了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准备,加强手术室护士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体会 我院是一所以骨科创伤为主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人工膝关节置 换是我院继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又一 治疗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效 果欠佳。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手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被临床广 泛应用。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共施行膝关节置换术12例,现将手术配合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约59岁,11例均为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11例,双侧膝关节置换1例。病人均有不可忍受的疼痛,关节面破坏严重,股骨髁以及胫骨髁破坏深度

不等,髌骨能活动,膝内外翻畸形小于30°,侧副韧带基本正常,全部病例术前常规病史采集及膝关节检查,均有经X线、、MR、CT 以及病理检查,确诊后方可实行手术,全部为择期手术,均采用椎管内麻醉。 2.1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配备:洗手、巡回护士均需经过专门培训,能熟练 配合不同类型假体的关节置换手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关节配备器械的安装与使用步骤。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式,制定周密的手术配合计划,充分考虑到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1.2心理护理:术前1天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病情,药物过敏史,有无血栓病史及备皮情况。有无传染性疾病及心理状况,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优点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中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缓解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3手术间准备:手术在层流手术间进行,术前1天进行物体表 面消毒,术前三十分开启层流净化系统,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 2.1.4器械准备:术前认真检查手术器械物品是否齐全及各种器械 的性能,熟知各种仪器操作步骤,精心准备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前晚及术日晨进行空气消毒,备齐术中所用的所有仪器,如电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体位:平卧位、单腿截石位 手术用物:23号刀、11号刀、1号号管线、电刀、吸引器、吸头、灯炳、2、0ml注射器、10ml注射器、胃管、负压吸引球、贴膜4个、中角针、电动止血驱血带、可吸收2根、可吸收1根、可吸收1根、拿件衣服做成圆筒状,关节置换、包、剖服包、衣包、一次性大洞单 手术步聚: 1.常规消毒、铺单、递消毒盘、消毒钳消毒、再铺单用手套套脚给1块纱布、贴手术膜、给驱血带驱血 2.切皮.、皮下组织、给两块纱布、齿镊、23号刀递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电凝止血、递爬勾。 3.切开关节囊清理膝关节、递可可钳、骨刀、用剪刀或电刀切除增生的、滑膜及骨赘,将胫骨向前脱位,切除剩余半月板,递小全宽拉钩拉开、咬骨钳修髌骨,递骨膜剥离器剥离、。递弯钳用剪刀或刀清理膝关节 4.胫骨截骨、递胫骨截骨导向器,递锤子固定,递截骨厚度指示探针调节截骨板,递2枚固定钉、骨锤固定截骨板,取下髓外定位系统,递电锯截骨、递全宽拉钩拉开保护、递骨刀弯可可钳 5.股骨截骨、递固定器、骨锤固定、递电锯依次进行前髁、后髁及倾斜截骨、递骨刀、弯可可钳 6.修复股骨远端、递骨刀、骨锤、及咬骨钳修整股骨远端的前后边缘及髁间凹的骨组织,递可可钳和电刀清楚关节软组织 7.安装试模将修整过的骨块赛入股骨髁间钻空处 8.安装假体、骨水泥固定递尖刀和弯钳清除多余骨水泥

9.冲洗、放引流、缝合伤口(鸡尾酒调好打入皮下)、递生理盐水及脉冲、冲洗伤口后、递11号刀及中弯钳、放引流、角针1号线固定、,、可吸收缝合肌肉和筋膜,可吸收和可吸收缝合皮下。 10.消毒缝合皮肤覆盖伤口、活力碘棉球消毒、给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缝合完在消毒、递敷料覆盖伤口胶布固定。注意事项: 1、医生洗手戴手套消毒皮肤,多备消毒纱布。 2、止血带压力不能超过60MMHG90分钟。 3、开台前检查厂家器械是否有湿包,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肝胆外科护理_常规

胆囊结石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营养情况、皮肤黄染程度、意识状态。生命体征:T、P、R、BP,有无寒战、发热。 2、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痛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如呕吐等。 3、各种引流管的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 4、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漏、肝功能障碍、膈下感染。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情况,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数`1`,对诊断明确且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予以消炎利胆、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2、饮食护理:进低脂饮食,以防诱发急性胆囊炎而影响手术治疗,可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3、皮肤护理:有皮肤瘙痒者可给止痒剂涂擦。 4、病员高热时,密切观察病情,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防止休克症状发生。 5、特殊准备:(1)皮肤准备:腹腔镜手术者要做好脐部清洁处理,指导病人用肥皂水清洗脐部,脐部污垢可用松节油或石蜡油清洁(2)呼吸道准备:LC术中将CO2注入腹腔形成气腹,达到术野皮肤清晰并保证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所需空间的目的。CO2弥散入血可致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抑制,故术前病人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

感冒,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利于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力,缓解疼痛。 2、LC术后护理 (1)饮食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2)高碳酸血症的护理:表现为呼吸浅慢、PaCO2升高。为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LC术后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机体CO2排出。 (3)肩背部酸痛的护理:腹腔中CO2可聚集在膈下产生碳酸,刺激膈肌及胆囊床创面,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腰背部、肩部不适或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有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 (5)遵医嘱予以应用抗生素,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止血、缓解疼痛药物。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 心手术的安全,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和专科 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 认识和信心。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教 育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展现出不快,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顺利度过围 手术期,尽早康复。 2.特殊准备: (1)患者身体状况的准备:拍摄标准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 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 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 管超声检查,了解手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 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了解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 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控制。 (2)患者心理状况的准备: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往手术后精神 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的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 的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 绪。 (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膝 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4)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的方法,预防坠积性 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 (1)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 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 质,空腹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 要的特殊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l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二、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吸氧4- 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尿量 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膝关节置换术的个案护理

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意外脱管患者的护理 黄文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而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恢复程度对患者能否达到正常生活取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于 2014年 10月收治一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第一天患者出现了镇痛泵意外脱管,依从性差,我们及时总结原因,改变宣教方式,提高其依从性,患者出院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伴关节活动受限3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诊断:右膝骨性关节炎,Ⅱ型糖尿病,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年,7年前做过左侧乳腺癌包块切除术。于 2014 年10月 22日入院治疗,做好术前准备于24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依从性差,拒绝伸直位,饮食不规律,术后第2天镇痛泵意外脱管,血糖控制不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7年前做过乳腺癌切除术,1年前又查出糖尿病,对未来生活很消极,并表示来做手术只是为了满足子女的孝心。对自身疾病不重视。我们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长寿患者,增加其热爱生活的信心。同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让患者能配合治疗。

2.1.2 早期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踝关节的主动及抗阻屈伸练习,以及伸膝抬高和主动屈膝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练习床上大小便等。教会患者学会使用拐杖行走,患者均能复述锻炼要点及注意事项。 2.1.3 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药物过敏实验,完成患肢的皮肤准备。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及术中药物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糖情况并记录。观察患肢血供、足背动脉的搏动、皮温、颜色、感觉、运动等情况。饮食指导:告知糖尿病饮食原则,少量多餐,多饮水,并结合患者平时饮食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其3餐饮食,协助患者控制血糖。体位: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患肢取抬高 15°~ 20°伸直困难,无法坚持,关节弯曲明显,经反复告知关节伸直对预后功能恢复重要性,术后第一天加用沙袋压膝盖,每天2次。术后1 - 2 d行压腿训练尽量将患腿伸直于床面使膝关节贴近床面并保持5 - 10 s 50 - 100次/ d 有利于锻炼膝关节伸直功能[1],患者关节3天后伸直良好。切口: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发热、疼痛及渗血情况。2.2.2 引流管的护理手术回病房及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切口引流管不能受压扭曲或折转成角,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固定好。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量、色、质正常,于术后第1天顺利拔管。术后第2天晚患者因睡眠不好,半夜翻身过程中镇痛泵意外脱管。

肝胆外科简介

肝胆外科简介 莎车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经几 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是集医 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 专科,学科发展日益专业化。 担负着全县外科急诊急救及公 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工作,承担着大中专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全科设有床位43张,年收治病人两千多例,年手术量约1500例。今年尚有2名上海援疆专家充实我科技术力量。 现有工作人员27名,各级医生共1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各级护士16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

临床专业范围: 肝胆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 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 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1、肝胆胰脾外科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各类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脾大;门静脉高压症等。 2、胃肠系统外科疾病如胃肠道肿瘤、息肉、溃疡、穿孔、出血等;腹膜炎;肠梗阻;阑尾炎等。 3、乳癌及甲状腺疾病主要有乳腺及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炎等。 4、各类腹部及体表外伤如肝、脾、肠等脏器破裂,穿孔;体表外伤等。 5、各类疝气包括斜疝、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6、体表肿块如浅表肿大淋巴结、皮脂腺囊肿、脓肿、脂肪瘤、血管瘤等。 7、周围血管性疾病如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等。

特色治疗: 1、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光学镜头和微小器械进入腹腔而进行各种手术,因此它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适宜于各类普外科常见病种的治疗,如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阑尾疾病、小儿腹外疝、。目前已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800余例。 2、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的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材料,类似贴“补丁”的办法,覆盖腹壁缺损处,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的特点,在修补原有疝的同时也预防了其他疝的发生。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成人疝。 3、PPH手术 对于痔疮的病人,特别是严重的内痔和环状痔,我科目前使用吻合器环切术(PPH) 代替传统的分段切割缝合,效果良好, 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开展各种瘘管及肛裂的治疗。

护理论文题目(参考)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4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5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6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7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8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9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10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11护理管理研究(护理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护理人才流动和合作安排、工作考核、护理质量控制) 12护理理论研究(发展有关的哲理、护理模式) 13 临床护理研究(各专科的护理技术、特护措施、护患关系、应用新技术、新仪器等)题目 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肝胆外科医学论文范文 优秀医学论文

结肠黑斑息肉综合征致套叠1例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c6756198.html,/ 作者:王磊施红旗陈宗静李劲节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关键词】结肠黑斑息肉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伴降结肠套叠,较为少见。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2岁。出生后6个月曾行肠套叠手术,7岁和13岁时曾行肠粘连松解手术。2006年12月11日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多发息肉。2006年12月28日结肠镜检查示:黑斑息肉综合征。2007年5月31日因腹痛、腹胀1年余,加重1周收住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睑、口唇、四肢远端可见色素沉着,左下腹膨隆,右下腹可见一纵行手术瘢痕,约20cm,一横行手术瘢痕,约8cm,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下腹可扪及一包块,约10cm×6cm ×5cm,肠鸣音活跃,7~8次/min。腹部CT检查示:肠套叠。患者入院后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后腹痛无缓解,腹胀加剧,肛门无排便及排气,于2007年6月5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

小肠、结肠表面凹凸不平,可扪及大量大小不等的息肉,回盲部粘连严重,降结肠系膜呈游离状,降结肠套入乙状结肠约20cm,套叠处结肠内有一枚息肉,约4cm×3cm×2cm,行肠黏连松解、肠套叠回纳、降结肠部分切除、降结肠双腔造瘘术,术后从降结肠造瘘口取出1枚息肉,约2cm×2cm×1cm。病理诊断:Peutz-Jeghers性息肉。 2 讨论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多发黑色素斑和消化道多发性息肉为特征[1]。本病例患者眼睑、口唇、指趾掌面均有色素斑。PJS的胃肠道息肉多发于小肠、十二指肠,结直肠次之,胃最少见。本例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胃和结肠均有多发性息肉。PJS的腹部症状以反复肠套叠、消化道出血和阵发性腹痛为主。息肉偶可脱出肛门外。患者多以腹痛、腹胀,肠套叠入院,且套叠部位多在回盲部。本例患者既往有肠套叠手术史,本次又因肠套叠入院,肠套叠为降结肠套入乙状结肠,较为少见。PJS主要根据家族史、皮肤黏膜色素斑及胃肠道多发息肉这三大临床特点作出初步诊断。以往认为PJS息肉癌变可能性很小,如不发生急腹症不需治疗。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本病的息肉癌变危险性较高,而且胃肠道息肉也会导致肠套叠引起肠梗阻等。对反复发作内窥镜又无法切除的复发性结肠息肉,特别是伴有腺瘤样改变的应考虑作病变部位结肠切除术。

【实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因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使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丧失劳动能力。人工膝关节的置换可以解除病人的疼痛,恢复其关节的功能。 1.护理问题 1.1焦虑情绪。 1.2感染的可能。 1.3膝关节脱位的可能。 1.4血栓形成的可能。 1.5营养失调的可能。 1.6功能锻炼知识缺乏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骨科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2.1.2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前常规护理。 2.1.3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皮肤有无化脓病灶,女性患者月经来潮等。 2.1.4术前一日按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及抗生素。 2.1.5备血,并完成常规药物的过敏试验。 2.1.6加强营养提高肌体抵抗力。 2.1.7保证病人充足休息,必要时给予药物帮助。 2.1.8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2.2术后护理: 2.2.1同骨科术后护理 2.2.2按硬膜外或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2.2.3监测生命体征,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进食水,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以利于身体康复。 2.2.4抬高患肢10-20度,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肿胀。 2.2.5膝关节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人,膝下不垫枕(膝关节悬空位),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2.2.6术后一日可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肢活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关节的背曲运动等。 2.2.7术后2天内拔除引流管,开始被动与主动膝关节屈伸练习。 2.2.7.1被动锻炼:将患肢置于膝关节CPM上,进行屈膝练习。每日2次,每一次40-60分钟。从0-30度开始逐渐增加度数,2周之内达到90度。 2.2.7.2 主动锻炼:病人平卧、做直腿抬高运动。即将健肢放在患肢的足下,协助患肢完成抬腿运动,抬高持续几秒后再放下,反复做,直到患肢能独立抬起。目的是锻炼股四头肌的力量,使病人尽早下地站立。 2.2.8术后第3日,协助病人将双腿移至床旁,小腿下垂,膝关节自然弯曲,靠重力作用练习膝关节曲度,等适应后开始练习患肢的伸直、弯曲运动。 2.2.9预防血栓同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2.2.10术后3-7日可以下地站立,练习扶物蹲起,扶拐或助行器行走。 2.2.11协助患者翻身时,应避免压迫患肢,影响血运,尽量向健侧翻身。 2.2.12做好心理护理 2.3出院指导: 2.3.1同骨科出院指导。 2.3.2应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行走3一6个月,避免患肢负重。 2.3.3继续锻炼膝关节伸屈功能,继续做强化肌肉的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注意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过多剧烈运动,避免外伤,预防膝关节假体松动和磨损。 2.3.4如发生感染症状如:局部红、肿、痛、发热,或跌倒挫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3.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 3.健康指导 3.1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3.2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强调使用助行器,减轻患者负重。 3.3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4.护理评价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 合体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体会 梧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覃柳姬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了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准备,加强手术室护士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体会 我院是一所以骨科创伤为主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我院继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又一治疗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手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共施行膝关节置换术12例,现将手术配合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 例病例中,男性 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约 59岁,11例均为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11例,双侧膝关节置换1 例。病人均有不可忍受的疼痛,关节面破坏严重,股骨髁以及胫骨髁破坏深度

不等,髌骨能活动,膝内外翻畸形小于30°,侧副韧带基本正常,全部病例术前常规病史采集及膝关节检查,均有经X线、、MR、CT 以及病理检查,确诊后方可实行手术,全部为择期手术,均采用椎管内麻醉。 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配备:洗手、巡回护士均需经过专门培训,能熟练配合不同类型假体的关节置换手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关节配备器械的安装与使用步骤。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式,制定周密的手术配合计划,充分考虑到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心理护理:术前1天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病情,药物过敏史,有无血栓病史及备皮情况。有无传染性疾病及心理状况,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优点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中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缓解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3手术间准备:手术在层流手术间进行,术前1天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术前三十分开启层流净化系统,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 2.1.4器械准备:术前认真检查手术器械物品是否齐全及各种器械的性能,熟知各种仪器操作步骤,精心准备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前晚及术日晨进行空气消毒,备齐术中所用的所有仪器,如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膝关节疼痛,又对膝关节置换术不了解,所以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此种手术有所认识,消除疑虑,树立信心。 二,出院指导 1,休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后要避免剧烈运动。4~6周内不做主动下蹲动作,行走时不可急停或骤然旋转,为了减少膝关节的磨损,防止跌倒,建议患者最好终生使用手杖,特别在外出时,最大限度的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2,饮食: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含高蛋白、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自身抵抗力,适当控制体重的增加,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 3,复查:6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按时来院复查,有下列情况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肿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要及时治疗全身性隐匿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扁桃体炎、牙痛等,防止膝关节远期感染。 三,康复指导 1,术前指导 ●予以术前训练:教会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效咳嗽、患肢踝泵运动、股四 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等 ●手术前1 d 洗澡更衣,膝关节周围局部皮肤反复擦洗。手术前一天晚上十二 点以后开始禁食水、术晨备皮、更换手术衣、带上腕带、将活动假牙、项链、戒指及手表等饰物去除 2,术后指导 ●术后1—3天,给予疼痛管理;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伤口引流管拔出后,鼓励患者膝关节主动伸直、直腿抬高训练,逐日增加抬 腿次数 ●根据疼痛和全身反应,予以增加运动量。 ●术后4—7天,继续上述项目训练;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8—14天,协助床上坐起、坐床沿用健肢抬起患肢进行;鼓励下床站立、 扶栏下蹲练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主国匡苎担壶2Q Q S生2旦茎§鲞差12塑鱼丛i4£!££bi n!丛£gi£i塑,S£2鲤虫b堕2Q Q g:№!§,丛Q:12 道畅通,减少脑水肿,预防术后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中期:褥 疮护理,口腔护理,角膜护理,留置尿管护理,心理护理及营养 护理工作也必须跟t,这样既有重点,又不失全面,方能取得较 好的效果。 2.2做好颅脑外伤开颅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 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3根据术后病人的不同情况,即对四大生命体征及意识, 瞳孔等的观察,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和细心观察,以便能及时准确 地了解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而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2.4开颅术后护理是一项既繁重又要求精细的工作,护理人 员一定要有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对生命体征的观察要细心,准确。 意识,瞳孔的变化能直接反映出病情的减轻或恶化,故护理人员 必须按时及时巡视病房,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随时抢救375 的准备。 2.5护理人员要针对术后病员病情变化的不同,在体位、营 养与补液、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等应做出不同的 护理措施。对抽掐的护理,躁动的护理,五官的护理,皮肤的护 理正确执行和能使护理观察做到准确有效。 2.6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对术后恢复良好者,成人可以恢复 工作,学生可继续上学。因外伤患者有时会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 头痛、头晕、失眠、失读、失语、心慌、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 等)故应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做一些语言,记忆力等训练并做好 心理护理,对中度残废者,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 增加生活乐趣,对重度残废者,鼓励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 悲观消极情绪,并向亲属交待有关生活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张翠云韩艳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375-01 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我科两年来先后开展了全膝关节置换术18例,经过对其身心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全部康复出院。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l例,年龄54-67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骨性关节炎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病人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病人术后因伤口疼痛,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不敢活动患肢,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强对疼痛的护理,病人术后可应用自控镇痛泵,使病人疼痛感觉和应激性降低,精神放松,消除顾虑,主动配合功能锻炼的实施。 2.2预防并发症护理 2.2.1预防伤口感染护理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彻底止血外,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衄情况及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效及引流量情况。正常情况下伤口可有轻微疼痛,但被动或主动活动病人的髋关节,可引起伤口剧痛,或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且持续体温异常,均应警惕有伤口感染的可能。 2.2.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术后患肢明显肿胀或静脉走向有压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及未稍血运,足背动脉博动、皮肤温度。足趾活动及足部感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麻醉恢复后。及时指导病人进行活动。如踝关节屈伸、股上头肌等经常收缩活动。经常自上而下按摩下肢肌肉,可促进静脉同流。 2.2.3预防膝关节强直其发生原因有两面:一是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不敢活动患肢,二是康复训练指导不够,特别是早期被动运动训练不足或训练太晚。针对原因,实施全程无痛护理、指导病人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才能避免关节粘连、僵硬及废用性萎缩等征的发生。 3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的运动系统功能的恢复训练。协助患肢处于功能位,必要时提高床尾45度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病人做踝关节跖伸、背屈活动。股四头股锻炼,嘱病人平卧或坐于床上.伸直患肢,护士一手轻压病人大腿下段.病人踝部背屈,使股四头肌处于紧张状态,然后放松,其锻炼强度以病原体能够耐受疼痛为准。同时可使用C PM机的活动角度,一般初始角度为0度~30度,每日递增10度,I周后至少达到90度,膝关节完全伸直为最佳目标。术后5~7天,病人可做自动抗力屈伸运动,病人坐于床边,护士坐对面,鼓励病人屈膝,同时用手轻压小腿下部,可使肌肉在抗力下产生张力收缩,肌四头肌则处于松驰状态,这样增加了屈曲弧度,当屈伸动作扩展时,病原人有舒适的感觉,树立信心。术后9~10天可协助病人一起活动,用拐杖行走,患肢不负重。14天拆线后可出院。 4讨论 全膝关节转换术对减轻终后期膝关节病人疼痛,恢复或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其它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术后指导病人克服心理障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护理支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全范围、秩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吴佩雁,陈丽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基 层医药。2004.1l,1. 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医院(157600)

2021年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梁丽宏 【摘要】目的总结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9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特别是针对高血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7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elevate the nursing level of the acute obstructed suppurate cholangitis(AOSC) with diabetes.Methods Nine cases of AOSC with diabetes were collected in recent 5 years and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especially aimed at hyperglycemia.Results Of 9 cases,1 patient died of incision disruption and massive hemobilia;1 patient developed pneumonia;no hypoglycemia,7 patients with primary-healing incision.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acute obstructed suppurate cholangitis(AOSC) with diabetes

肝胆外科简介_百度文库.

肝胆外科简介 莎车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专科,学科发展日益专业化。担负着全县外科急诊急救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工作,承担着大中专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全科设有床位43张,年收治病人两千多例,年手术量约1500例。今年尚有2名上海援疆专家充实我科技术力量。 现有工作人员27名,各级医生共1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各级护 士16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

临床专业范围: 肝胆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1、肝胆胰脾外科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各类胆石症、胆囊炎、 胰腺炎;脾大;门静脉高压症等。 2、胃肠系统外科疾病如胃肠道肿瘤、息肉、溃疡、穿孔、出血等;腹膜炎;肠梗阻;阑尾炎等。 3、乳癌及甲状腺疾病主要有乳腺及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炎等。 4、各类腹部及体表外伤如肝、脾、肠等脏器破裂,穿孔;体表外伤等。 5、各类疝气包括斜疝、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6、体表肿块如浅表肿大淋巴结、皮脂腺囊肿、脓肿、脂肪瘤、血管瘤等。 7、周围血管性疾病如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等。 特色治疗: 1、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光学镜头和微小器械进入腹腔而进行各种手术,因此它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适宜于各类普外科常见病种的治疗,如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阑尾疾病、小儿腹外疝、。目前已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800 余例。 2、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的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材料,类似贴“补丁”的办法,覆盖腹壁缺损处,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的特点,在修补原有疝的同时也预防了其他疝的发生。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成人疝。 3、PPH手术 对于痔疮的病人,特别是严重的内痔和环状痔,我科目前使用吻合器环切术(PPH 代替传统的分段切割缝合,效果良好, 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开展各种瘘管及肛裂的治疗。 个人简介

浅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

浅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08T16:19:00.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苏小丹 [导读] 目的:近年来我国的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患有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数也不断上升,因此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苏小丹(平阳县人民医院浙江温州 325400) 【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的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患有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数也不断上升,因此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主要适应于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1]。由于该手术的创伤性大、无菌技术要求严格,故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本院于2006年至今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共35例,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248-0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8岁。骨性关节炎2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6例,均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畸形。 护理 1、术前护理 1.1 心里护理大多数患者因长期疼痛及担心术后疗效,加上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费用高,患者容易出现心情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意见及要求,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术前常规准备,如备皮、禁食、禁饮、备血、皮试等。术前3天指导患者养成床上大小便习惯,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指导患者术前康复锻炼以增强肌力,如股四头肌的正确锻炼方法: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床上,嘱患者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慢慢抬起下肢至床面交角45°左右,稍停数秒钟,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约5-10min.1次/h。 2、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患肢保持中立位,并抬高20-30°,可在足跟至膝下30cm处放置软垫。术后踝关节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加压包扎,注意松紧适度,过松易引起关节腔积血,过紧易引起血运障碍,冰袋冷敷可减少出血,消除肿胀[2,3]。故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活动、感觉情况。(1)做好切口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一般术后24h-48h引流液小于30-50ml可拔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2)并发症的护理:①疼痛护理:一般术后24小时疼痛较剧烈,以后逐渐缓解,此时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鼓励安慰病人,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等,研究认为音乐疗法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有较好的疗效[4]。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干预治疗缓解疼痛。②预防血栓:术后患者卧床,使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高,易发生静脉血栓,故术后早期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静脉血栓,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③预防感染:术后若发生感染,必然导致手术彻底失败,故预防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5]。术前因积极治疗慢性未愈疾病,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术后置患者于单间病房,做好基础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加强饮食营养,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④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指导踝泵练习,逐渐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臀肌静力收缩等练习,锻炼时要夹毕切口引流管,活动量及时间宜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中期主要是膝关节的活动,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膝关节屈曲、伸直训练,使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90°,并辅以被动训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过猛。也可行CPM机锻炼。逐渐过渡到下地站立、利用助行器训练行走。后期主要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下肢做直腿抬高,渐进式膝踝屈曲、伸直等,逐渐增加活动量,如上下楼梯、散步练习。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应坚持肢体的功能锻炼,避免做有损关节的动作,如跳跃、急转。饮食要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预防感冒。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主编.膝关节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1. [2] 邹佛莲.李碧桃.余新英.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35-36 [3] 魏莉.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28 [4] 施思,胡慧敏,陈显玲.音乐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5):2599-2600 [5] 王小玲,张力成,潘司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86-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