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过程能力分析

SPC过程能力分析
SPC过程能力分析

1、输入数据。

2、堆栈:将数据堆叠到一列中,点选数据—堆叠—列。

出现堆叠列选项框,选取要堆叠的列,点选当前工作表的列,输入存放堆叠的列C26,点确定,即可出现堆叠的列C26。

3、正态性检验

点选工具栏统计--基本统计量--正态性检验

选择堆叠的列C26,点选百分位数线无,正态性检验Anderson-Darling,输入标题,确定

自动生成正态性检验

4、绘制Xbar-R控制图

点选工具栏统计—控制图—子组的变量控制图--Xbar-R(B)

出现Xbar-R控制图选项框,选择刚堆叠的列,输入子组大小,

点选选项,出现下图对话框,点选检验,选择对特殊原因进行所有检验,确定

点选标签,出现下图对话框,输入标题,确定

Xbar-R控制图选项框确定后,自动生成Xbar-R控制图

5、过程能力分析

点选工具栏统计--质量工具--能力分析--正态

点选单列,选取堆叠的列,输入子组大小、规格上下限,

确定后,自动生成过程能力分析图表。

6、6σ绘制

点选工具栏统计--质量工具--Capability Sixpack(S)--正态

在正态分布对话框中点选单列,选择堆叠的列C26,输入子组大小、规格上下限

点选检验,出现下图对话框,点选进行所有8项检验(A),确定

点选选项,出现下图对话框,输入标题,确定

确定后,自动生成

SPC所有公式详细解释及分析

SPC所有公式详细解释及分析 SPC统计制程管制 计量值管制图: Xbar-R(平均-全距)、Xbar-S(平均-标准差)、X-MR(个别值-移动全距)、EWMA、CUSUM等管制图。 计数值管制图:不良率p、不良数np、良率1-p、缺点数c、单位缺点数u等管制图。 常用分析工具:直方图、柏拉图、散布图、推移图、%GRR...等。 公式解说 制程能力指数 制程能力分析 制程能力研究在于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不符规格的不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制程能力研究的时机分短期制程能力研究及长期制程能力研究,短期着重在新产品及新制程的试作、初期生产、工程变更或制程设备改变等阶段;长期以量产期间为主。制程能力指针 Cp 或 Cpk 之值在一产品或制程特性分配为常态且在管制状态下时,可经由常态分配之机率计算,换算为该产品或制程特性的良率或不良率,同时亦可以几 Sigma 来对照。 计数值统计数据的数量表示 缺点及不良(Defects VS. Defectives) 缺点代表一单位产品不符要求的点数,一单位产品不良可能有一个缺点或多个缺点,此为计点的品质指针。例如描述一匹布或一铸件的品质,可用每公尺棉布有几个疵点,一铸件表面有几个气孔或砂眼来表达,无尘室中每立方公尺含微粒之个数,一片PCB有几个零件及几个焊点有缺点,一片按键有几个杂质、包风、印刷等缺点,这些都是以计点方式表示一单位产品的特性值。不良代表一单位产品有不符要求的缺点,可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将产品分类为好与坏、良与不良及合格与不合格等所谓的通过-不通过(Go-NoGo)的衡量方式称为计件的品质指针。例如单位产品必须以二分法来判定品质,不良的单位产品必须报废或重修,这是以计件方式来表示一单位产品的特值。 每单位缺点数及每百万机会缺点数(DPU VS. DPMO) 一单位产品或制程的复杂程度与其发生缺点的机会有直接的关系,越复杂容易出现缺点;反之越简单越不容易出现缺点。因此,以每单位缺点数(DPU)来比较复杂程度不同的产品或制程品质是不公平的,在管理上必须增加一个衡量产品或制程复杂程度的指针,Six Sigma 以发生缺点的机会(Opportunities)来衡量。DPU 是代表每件产品或制程平均有几个缺点,而DPMO 是每检查一百万个机会点平均有几个缺点。一个机会点代表一产品或制程可能会出现缺点的机会,它可能

SPC-过程能力分析

统计过程控制(SPC ) 一、 基本概念 1. 变差 1.1 定义: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 1.2 分类: 1.2.1 固有变差(普通变差):仅由普通原因造成的过程变差,由σR/d 2来估计。 1.2.2 特殊变差:由特殊原因造成的过程变差。 1.2.3 总变差:由于普通和特殊两个原因造成的变差,σS 估计。 2. 过程 2.1 定义:能产生输出—- 一种给定的产品或服务的人、设备、材料、方法 和环境的组合。过程可涉及到我们业务的各个方面,管理过程的一个有力工具,即为统计过程控制。 2.2 分类: 2.2.1 受控制的过程:只存在普通原因的过程。 2.2.2 不受控制的过程:同时存在普通原因及特殊原因的过程。又称不稳定过 程。 3. 过程均值: 一个特定过程的特性的测量值,分布的位置即为过程平均值,通常用X 来表示。 4. 过程能力: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 6σR/d 2)的总范围. 5. 过程性能:一个过程总变差的总范围( 6σ S ). 6. 正态分布: 一种用于计量型数据的、连续的、对称的钟型频率分布,它是计量型数据用控制图的基础,当一组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时,有大约68.26%的测量值落在平均值处正负一个标准差的区间内,大约95.44%的测量值将落在平均值处正负二个标准的区间内。这些百分数是控制界限或控制图分析的基础,而且是许多过程能力确定的基础。 7. 统计过程控制: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统计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 8. 措施 ? ? ? ?

8.1 定义:减小或消除变差的方法。 8.2 分类: 8.2.1 局部措施: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由与过程直接相关人员实施,大约 可纠正15%的过程问题。 8.2.2 对于系统采取措施: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 9. 标准差: 过程输出的分布宽度或从过程中统计抽样值(如:子组均值)的分布宽度的量度,用希腊字母σ或字母S(用于样本标准差)表示。 10. 规范:某特定特性是否可接受的技术要求。 11. 控制图:用来表示一个过程特性的图像,图上标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如一条中心线,一条或两条控制限,它能减少I 类错误和Ⅱ类错误的净经济损失.它有两个基本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二是用来帮助过程保持受控状态。 12. I 类错误:拒绝一个真实的假设;例如:采取了一个适用于特殊原因的措施而实际上过程还没有变化;过度控制。 13. Ⅱ类错误:没有拒绝一个错误的假设;例如:对实际受控特殊原因影响的过程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不足。 14. 计量型数据: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分析。 15. 计数型数据:可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通常以不合格品或不合格形式收集。 二、 控制图 1、 控制图的构成:以X 图为例: :上控制线 取样时间 CL :中心线 LCL :下控制线 特性值

spc制程能力分析

SPC 概述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Introduction 统计性统计管理(SPC =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Statistical ... ?统计性方法是用Sampling的Data Monitoring 、分析Process 变动时使用。 Process ... ?反复性的事情或者阶段 (SIPOC : Supplier → Input → Process → Output → Customer) Control ... ? Process正在变化的事实早期警报。 警报是指最终Output出来之前纠正问题,能够具有充分的时间 (管理图 : 随着时间工程散布的变化) SPC –对某个 Process掌握品质规格和工程能力状态, 利用统计性资料和分析技法, 在所愿的状态下一直能管理下去的技法。 2

SPC 的发展历史 SPC 的特征:控制过程,防患于未然。 重点在于预防

?電視機彩色密度 投机?美國:無不合規格產品出廠,注意力在符合規格?日本: 0.3% 超出產品規格,致力於命中目標

製程- 產品-顧客 產品 (Output) Measurement 製程(過程)(Process) 展開 特性 特徵 顧客 滿意 Man Machine Material Method Environmental 4M1E

製程,程序 影響工作結果之所有原因的集合,亦即為達成工作 結果之製造過程中所有活動的集合 管制,控制 確保達到要求標準,必要時採取矯正行動 何謂製程管制 (程序控制) 工作 結果 原材料 方法 環境 機器 人員 原因 手段 特性 目的

SPC分析管理方法

SPC分析管理方案 1、目的 为了解与改善过程,对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过程能力的分析/评估使其有量化资料,以评价过程的能力与稳定,为设计、制造过程的改进,选择材料,操作人员及作业方法,提供依据与参考确保过程的符合性与实现持续改进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顾客要求与需做统计过程控制(PPK、CPK、CmK 、PPM)的所有产品,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监测与测量。 3、权责 3、1各生产部门负责过程特性的监测与测量。 3、2品质部负责制程能力的监测、研究与控制。 3、3多功能小组负责制程能力的改进。 4、定义 4、1特殊特性: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 程参数。 4、2 SPC:指统计过程控制,通过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应的措施来达到并 保持统计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 4、3 特殊过程:就是指其结果不能完全通过对产品检验与测试进行验证的过程。 4、4 CpK: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它就是一项有关过程的指数,计算时需同时考虑过程数的趋势及该趋势接近于规 格界限的程度。 4、5 PpK: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它就是一项类似于CPK的指数,但计算时就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性能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 4、6 Ca:过程准确度。指从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其实际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间偏差的程度。 4、7 Cp:过程精密度。指从生产过程中全数抽样或随机抽样(一般样本在50个以上)所计算出来的样本标准差(σ×),以推定实际群体的标准差(σ)用3个标准差(3σ)与规格容许差比较。 4、8 PPM:质量水准,即每百万个零件不合格数。指一种根据实际的缺陷材料来反映过程能力的一种方法。PPM数据常用来优先制定纠正措施。 4、9 Cmk:设备能力指数:就是反映机械设备在受控条件下,当其人/料/法不变时的生产能力大小。 5、程序内容 5、1制造过程的监测与测量 5、1、1生产部必须根据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中规定需控制的过程特性,如:时间、温度、压力等以及监测的时机、频次、接收准则、反应计划等。 5、1、2相关部门必须确保按控制计划与过程流程图实施,并按规定的频次对过程进行定期的监测,并保持相应的监测记录。 5、1、3针对产品或过程特殊特性必须运用SPC技术进行监控。 5、1、4当过程不能满足接收准则时必须启动相应的反应计划。 5、1、5对于特殊过程,品质人员在进行制程检验时,对抽取之样品的生产制程参数须进行确认,监测制程参数就是否符合控制计划的要求。 5、1、6当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要素变更时,生产部必须评审现有的过程控制就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5、1、7对于过程要素变更及现有过程条件不能满足产品要求时,生产单位必须会同工程、品质部对制程进行试验分析,以改进生产过程。 5、2制程能力的研究、控制; 5、2、1初期的制程能力研究;

SPC-过程能力研究评价指导书

(SPC)统计过程控制 过程能力研究评价作业指导书 批准:鲍国平 审核:陈明 编制:方维维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9年01月15日发布2009年01月15日实施过程能力研究评价作业指导书JR/C-8.2.3J-001 1目的 对过程(工序)能力进行研究评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过程能力满足质量特性值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特殊过程或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的工序能力的评价和控制。 3职责 3.1技术科 负责确定根据顾客或加工要求确定工序方案、合理选择加工设备、通过流程图研究上、下道工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相应的工序能力指数的研究评价。 3.2检验科 负责通过测量手段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价。 3.3生产车间 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的控制,保证工序能力的稳定性。 4 SPC操作要求 4.1.控制特性和控制图的类型确定 4.1.1 控制特性、抽样数和测量频率的选择可参考《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 4.1.2当PPAP有要求时,可选用其它适用的控制图对其指定的特性采用SPC控制,顾客没有特殊要求时,一般采用X-R控制图作为控制依据。 4.1.3对SPC参数表的任何更改,必须由项目小组共同认可,生产技术副总批准方可进行。 4.2参数的采集 4.2.1根据X-R控制图的制作要求,由项目小组下达初始能力研究计划,指定专人使用专用的参数收据表格收集过程特性参数。 4.2.2当PPAP有要求时,由项目小组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其它计数控制图或计量性控制图,收集数据的频率、方法根据规定的样本要求确定 4.3初始能力研究 4.3.1检验科应对新过程中项目小组或顾客指定的特殊参数进行初始能力研究,这些数据应达到顾客的要求。如没有特别要求,对于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结果(生产日不到30天)和不稳定的过程PPK>1.67。 4.3.2初步的过程能力研究属短期行为且不考虑将来的人员、物料、方法、设备、测量系统以及环境的变化影响。 JR/C-8.2.3J-001 4.3.3样板控制计划中指明的特殊特性的参数必须采用SPC方式控制,技术科负责收集测量的样本数据及绘图,并将控制保留在PPAP文件中。4.3.4对那些由顾客或本公司指定的特性,可以采取单值移动极差法进行研究,且应对不稳定信号进行检查,如果不稳定信号出现,应采取纠正行动,

SPC过程能力研究评价指导书

莱州市XX机械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3J-001版号:A/0 (SPC)统计过程控制 过程能力研究评价作业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

测 施 过程能力研究评价作业指导书 JT/C -8.2.3J -001 1 目的 对过程(工序)能力进行研究评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过程能 力满足质量特性值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特殊过程或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的工序能力的评价和控制。 3 职责 3.1 技术科 负责确定根据顾客或加工要求确定工序方案、合理选择加工设备、通 过流程图研究上、下道工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相应的工序能力指数 的研究评价。 3.2 检验科 负责通过测量手段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价。 3.3 生产车间 通过对人、机、料、法、环、 等因素的控制,保证工序能力的稳定性。 4 SPC 操作要求 4.1.控制特性和控制图的类型确定 4.1.1 控制特性、抽样数和测量频率的选择可参考《 X -R 控制图作业指 导书》要求进行。 4.1.2 当 PPAP 有要求时,可选用其它适用的控制图对其指定的特性采用 SPC 控制,顾客没有特殊要求时,一般采用 X -R 控制图作为控制依据。 4.1.3 对 SPC 参数表的任何更改,必须由项目小组共同认可,生产技术副 总批准方可进行。 4.2 参数的采集 4.2.1 根据 X -R 控制图的制作要求,由项目小组下达初始能力研究计划, 指定专人使用专用的参数收据表格收集过程特性参数。 4.2.2 当 PPAP 有要求时,由项目小组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其它计数控制图 或计量性控制图,收集数据的频率、方法根据规定的样本要求确定 4.3 初始能力研究 4.3.1 检验科应对新过程中项目小组或顾客指定的特殊参数进行初始能力 研究,这些数据应达到顾客的要求。如没有特别要求,对于初始过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