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容易疲劳断裂分析

焊接容易疲劳断裂分析
焊接容易疲劳断裂分析

焊接容易疲劳断裂分析

悬臂梁焊接件从底部断裂,从外观看,断裂位于底板的中间位置,靠近焊缝,断口呈纤维状,暗灰色,没有塑性变形,属于脆性断裂。

初步分析

1、从零件结构看,断裂位置位于零件的几何受力中心,此处受到的力矩最大,容易产生开裂。

2、断裂位置靠近焊缝,属于过热区(宽度约1~3mm);焊接时,它的温度在固相线至1100℃之间,该区域内奥氏体晶粒严重长大,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过热组织,塑性和韧度明显下降,容易产生开裂。

3、零件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容易产生疲劳断裂。

<1>疲劳断裂是指金属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

<2>疲劳断裂起源于引起应力集中的微裂纹,并沿特定的晶面扩展、劈开,最终形成宏观上的裂纹。这些特定的晶面称为解理面。

<3>Q235属于金属,微观上,晶胞与晶胞之间都会有,间距较大、键结合较弱而易于开裂的低指数面(解理面)。

<4>当外力作用下,晶粒内的位错沿滑移面运动,滑移面不平行时,在交叉位置会形成位错塞积,造成应力集中,如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松弛,就会在易于开裂的低指数面形成初裂纹。

<5>初裂纹很容易在晶粒内部扩展至晶界,造成晶界附近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使相邻晶粒形成新的裂纹源。

<6>当应力足够大的时候,裂纹突破晶界的阻碍,迅速扩展,形成宏观上的金属裂纹。

<7>当合金(Q235也属于合金,铁碳合金)沿晶界析出连续或不连续的脆性相时,或者是当偏析或杂质弱化晶界时,裂纹可能沿晶界扩展,造成沿晶界断裂。

<8>疲劳断裂,断裂前既无宏观塑性变形,又没有其他征兆,并且一断裂后,裂纹扩展迅速,造成整体断裂或很大的裂口。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相关知识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相关知识 1.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原因 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客观上讲,焊接接头的静载承受能力一般并不低于母材;而承受交变动载荷时,其承受能力却远低于母材,而且与焊接接头类型和焊接结构形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引起一些结构因焊接接头的疲劳而过早失效的一个主要的因素;②早期的焊接结构设计以静载强度设计为主,没有考虑抗疲劳设计,或者是焊接结构疲劳设计规范并不完善,以至于出现了许多现在看来设计不合理的焊接接头;③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对焊接结构抗疲劳性能的特点了解不够,所设计的焊接结构往往照搬其它金属结构的疲劳设计准则与结构形式;④焊接结构日益广泛,而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人为盲目追求结构的低成本、轻量化,导致焊接结构的设计载荷越来越大;⑤焊接结构有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的趋势,对焊接结构承受动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焊接结构疲劳强度方面的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2 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2.1 静载强度对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 在钢铁材料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希望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即以较轻的自身重量去承担较大的负载重量,因为相同重量的结构可以具有极大的承载能力;或是同样的承载能力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所以高强钢应运而生,也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基本金属的疲劳强度总是随着静载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但是对于焊接结构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焊接接头的疲劳

强度与母材静强度、焊缝金属静强度、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以及焊缝金属强度匹配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焊接接头的细节一样,高强钢和低碳钢的疲劳强度是一样的,具有同样的S-N曲线,这个规律适合对接接头、角接接头和焊接梁等各种接头型式。Maddox研究了屈服点在386—636MPa之间的碳锰钢和用6种焊条施焊的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裂纹扩展速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在设计承受交变载荷的焊接结构时,试图通过选用较高强度的钢种来满足工程需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应力比大于+0.5的情况下,静强度条件起主要作用时,焊接接头母材才应采用高强钢。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在接头焊趾部位沿溶合线存在有类似咬边的熔渣楔块缺陷,其厚度在0.075mm-0.5mm,尖端半经小于0.015mm。该尖锐缺陷是疲劳裂纹开始的地方,相当于疲劳裂纹形成阶段,因而接头在一定应力幅值下的疲劳寿命,主要由疲劳裂纹的扩展阶段决定。这些缺陷的出现使得所有钢材的相同类型焊接接头具有同样的疲劳强度,而与母材及焊接材料的静强度关系不大。 2.2 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2.2.1 接头类型的影响 焊接接头的形式主要有:对接接头、十字接头、T形接头和搭接接头,在接头部位由于传力线受到干扰,因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对接接头的力线干扰较小,因而应力集中系数较小,其疲劳强度也将高于其他接头形式。但实验表明,对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这是因为有一系列因素影响对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的缘故。如试样的尺寸、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焊条类型、焊接位置、焊缝形状、焊后的焊缝加工、焊后的热处理等均会对其发生影响。具有永久

用局部法评定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第!"卷!第#期 !$$%年&!月焊接学报’()*+),’-.*+./’01,0-*)2134-*5-*+’-’6’-.* 789:!"!!!* 8:# 4;<;=>;?! !!$$%用局部法评定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3 吴!冰!!杨新岐!!贾法勇!!霍立兴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J ! #摘!要!采用&#U O 钢非承载十字焊接接头疲劳试验结果对使用4E O G 7E O 准则的疲劳评定局部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中应力集中区单元尺寸对局部参量计算有明显影响"为获得比较合理的预测结果需对焊趾应力集中区所划分的单元尺寸限定"当接头焊趾半径在$:&@$$:K==变化时应选择最小单元尺寸$:%!$$:#!==计算局部参量%在此基础上4E O G 7E O 准则可以对焊态接头做出合理的评定"但4E O G 7E O 建议的,值偏安全$此外"通过计算发现焊趾半径只影响局部很小区域!约$:@==内#的应力集中分布"在某一深度!约$:@==#后存在稳定的应力集中"因而建议采用距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力处某一深度的应力参数计算4E O G 7E O 局部参量可能更为合理"这将减小局部参数对焊趾半径及单元尺寸的依赖性$ 关键词!焊接接头%4E O G 7 E O 准则%局部法%疲劳评定%单元尺寸中图分类号!’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B %#$C !!$$%#$#B @&B $" 吴!冰 $!序!!言 焊接接头附近始终是焊接结构的薄弱区域"这是因为其应力集中和较差的材料性能的影响$因此 焊接接头的疲劳评定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 $传统的焊接接头疲劳评定方法!也称名义应力法#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基于名义应力的+B*曲线直接依赖于焊接接头形式和载荷类型等因素"这使得焊接结构疲劳评定规范十分繁琐%对复杂结构形式)名义应力*很难准确定义"这造成疲劳试验数据分散误差很大$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评定方法)局部法*"该方法采用焊接接头应力集中区域应力场的)局部参量*作为疲劳断裂的控制参量"依据)局部参量*与疲劳性能的关系进行疲劳评定"从而消除名义应力法所具有的局限性$文中 将采用4E O G 7 E O 准则&!$@’ 的局部法应用于非承载十字接头的疲劳评定中"并对该方法的适应性以及有限元计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理论基础 4E O G 7 E O 准则认为在疲劳裂纹形成阶段"微裂纹总是沿着最大剪切应力方向的滑移面扩展"这个剪切面是由微观剪切应力和静水压力所形成得最不 收稿日期!!$$%B $A B !% 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基金资助项目!&A A A A $$@#$@ #利平面"由此该准则提出疲劳极限于局部最大剪切应力+=E f 和静水压力,=E f 的关系为( ,;f [V +=E f Y -B =E f ’," !& #,=E f V !!&=Y !&E #+%"!!#+=E f V !&E +!"!% #式中(!&=为疲劳循环的局部平均主应力%!&E 为疲劳循环的局部主应力振幅%-和,为常数"根据大量焊态接头试验4E O G 7E O 提出-V$:#!,,V& !":@U N E "并得到法国焊接研究所的证实&@’ %-,,适用于承受拉伸,压缩和弯曲载荷的角焊缝接头"与材料性能无关$为了方便"定义+=E f Y -B =E V ,;f [",;f [是局部参量"同时也是焊趾处最大剪切应力和静水应力的组合参数"即要求的局部应力$ !!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为厚度K==的&#U O 钢材"其力学性能如表&所示$试样接头形式为不开坡口的角焊缝十字接头$试样分为两组(第一组!试样&$试样J #采用,.!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焊接电流&&K $&!$)"电弧电压!$:#$!$:K7"平均焊接速度!==+I %第二组!试样K $试样&"#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焊条型号为1J $&K !,01@K B &#"焊接电流&!K $&%$)"电弧电压!%:#$!":%7"焊接平均速度!==+I $万方数据

焊接结构作业2014

焊接结构作业1 1. 简述焊接结构的特点(优势与不足)。 2. 简述构件焊接性的含义,哪些因素影响构件焊接性? 3. 比较电弧焊(MIG )与电阻焊(点焊)过程中产热机构、散热机构和热量传递方式方面 的差异。 4. 哪些因素会影响MIG 过程产热及散热? 焊接结构作业2 1. 举例说明焊接结构过程中涉及到几种热量传递方式。 2. 比较交流TIG 焊与电阻焊的有效热功率的差异。 3. 什么是焊接热循环?描述焊接热循环的参数有哪些? 4. 请在典型焊接热循环曲线上标出各热循环参数并解释其意义。 5. 比较长段多层焊与短段多层焊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焊接结构作业3 1. 什么是内应力?有什么特点? 2. 内应力的分类(作用范围划分)、温度应力产生原因。 3. 什么是自由变形、内部变形、外观变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出低碳钢的屈服极限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5. 简述长板条中心加热条件下的变形及应力产生分布情况。 6. 长板条中心加热—冷却后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过程) 焊接结构作业4 1. 长板条一侧加热—冷却后,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分布情况。 2. 长板条一侧加热时变形及应力的演变过程。 3. 以低碳钢平板条中心焊接为例说明焊接温度场与对应高温时的应力分布情况。 4. 说明受拘束体在热循环中应力与变形的演变过程。(以低碳钢为例)分三种情况 焊接结构作业5 1. 某种钢材((T s=960MPa的杆两端完全拘束的条件下温升多少才屈服?(注: E=210GPa, -6 a =1.2 X 10 )。

2. 某种钢材((T s=300MPa的杆两端完全拘束,环境温度为30C,问在均匀的加热的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w w w .b z x z w .c o m J 33 JB/T 6044-1992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侧槽试验方法 1992-05-05 发布 1993-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发 布

w w w .b z x z w .c o m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侧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温(15~35℃)及大气环境下测定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母材、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大于10–5 mm/周的恒幅循环载荷下的侧槽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非室温、非大气环境下的焊接接头侧槽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亦可参照本方法。2 引用标准 GB 9447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3 术语及代号3. 1 侧槽沿试样裂纹扩展方向开的槽,侧槽分为通槽和半通槽。 3. 2 通槽贯通整个试样几何中心线的侧槽。因为它对裂纹扩展的约束是两个方向,也可称为二维槽。3. 3 半通槽未贯通的侧槽。因为它对裂纹扩展的约束是三个方向,也可称为三维槽。 3. 4 槽长W n 。始于施力点中心线,沿裂纹扩展方向的槽长。对于通槽试样槽长W n 。应与试样宽度W 相等。 3. 5 槽宽E n 。 垂直侧槽轴向的试样表面的槽口宽度。3. 6 槽深H n 。 试样表面到侧槽槽底的深度。3. 7 侧槽弧度R n 。 试样侧槽根部圆弧半径。4 试件与试样4. 1 试件的制备 4. 1. 1 在用于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评定焊接工艺时,试样制备的原始条件必须有可比性。 4. 1. 2 在用于估算焊接结构寿命时,试件必须从真实构件上截取,如果需要用焊接试件代替,应保持试件和构件的材料、焊接工艺条件、轧制方向条件一致。4. 2 试样 4. 2. 1 裂纹扩展速率d a /d N 标准CT (紧凑拉伸)侧槽试样如图1。它是为测定焊缝金属裂纹扩展速率的一种通槽试样;如果测热影响区或接头的其他部位的d a /d N 时,试样的侧槽应开在所测的相应部位。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2-05-05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侧槽试验方法 JB/T 6044-1992 1993-07-01 实施

双相钢搭接点焊接头疲劳寿命分析

收稿日期:2007-07-09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 126) 双相钢搭接点焊接头疲劳寿命分析 许 君, 张延松, 朱 平, 陈关龙 (上海交通大学车身制造技术中心,上海 200240) 摘 要:研究了双相钢焊点特征,对不同匹配双相钢搭接焊点进行了疲劳试验,获得了焊点的载荷寿命曲线。研究了双相钢焊点的疲劳裂纹扩展及失效形式,分析和解释了疲劳过程中的现象,并根据裂纹的实际扩展路径,提出了局部等效张开应力强度因子 k eq ,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对双相钢焊点的疲劳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 eq 能够有效 地关联具有不同厚度,不同熔核直径的搭接焊点试样的疲劳寿命,是反映双相钢焊点疲劳强度的有效参量,能够用来预测焊点疲劳寿命。关键词:双相钢;点焊;疲劳强度;局部等效应力强度因子 中图分类号:TG 11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60X (2008)05-0045- 04 许 君 0 序 言 在汽车工业中,为适应提高油效和减少尾气排放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21世纪汽车技术 的前沿和热点[1] 。减少汽车重量的主要途径就是使用轻量化材料。传统的低碳钢以及高强度低碳合金钢(HS LA )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被双相高强度钢(DP )所取代,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600MPa 甚至更高,它能够在不降低车身强度和刚度等各项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减少车身重量,而它现在也是整个汽车工业以及钢铁工业研究的热点。双相高强钢由低碳钢和低碳低合金钢经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而得到,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具有屈服强度低,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在加工硬化和屈服强度上表现高应变速率敏感性以及强度和延性配合好等特点[2,3]。不仅如此,双相高强钢还具有极强的吸能作用,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或其它事故时更好地保护驾乘者的安全。 近年,虽然汽车白车身部件的连接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比如激光焊接、粘接等等,但是电阻点焊仍然是车身构件连接的最主要方式。一般情况下,一辆轿车的白车身上有大约3000个焊点,焊点周围存在较严重的应力集中,疲劳裂纹易于形成和扩展,车身结构的大部分疲劳失效都发生在焊点或者焊点周围,焊点的局部失效会降低整个车辆的各种 功能指标,包括刚度、振动、噪声、以及车辆耐久性等 [4] 。随着双向高强钢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车身 制造中,双相钢焊点疲劳强度也逐渐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研究焦点。 在双相钢搭接点焊接头进行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对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及失效形式进行了讨论,获得了焊点的载荷寿命曲线,分析和解释了疲劳过程中的现象,并根据裂纹的实际扩展路径,提出了局部等效张开应力强度因子k eq ,它是反映焊点疲劳寿命的有效参量。 1 试验方法 1.1 材料与试样 疲劳试验试样使用了双相高强钢DP600GI 以及DP780GI ,对应于DP600GI 有0.8mm 以及1.4mm 两 种厚度钢板,而DP780GI 则有1.0mm 以及1.6mm 两种厚度钢板,两种材料化学成分以及力学性能分别列于表1和表2。用于疲劳试验的拉剪试样具体几何尺寸见图1。为了保证获得焊点的一致性,所有试样的几何尺寸都保持一致,且焊接钢板都是同种厚度的组合,具体焊接参数如表3。 表1 DP600GI 和DP780GI 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Table 1 Chemical compo sitions of DP600GI and DP780GI 材料 C Mn P S Al Fe DP600GI 0.11 1.430.010.0010.02余量DP780GI 0.13 2.01 0.03 0.002 0.049 余量 第29卷第5期2008年5月 焊 接 学 报 TRANS ACTI ONS OF THE CHI NA WE LDI NG I NSTIT UTI ON V ol.29 N o.5May 2008

管桩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高强预应力空心管桩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辽宁省营口市紧邻渤海,属辽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位较浅,挖深0.9m即遇到丰富地下富存水。地表以下12m深度范围内的土质均是粉质粘土(淤泥),土体渗透系数低,土方开挖前需提前两周采取轻型井点降水才能使拟开挖基坑具备开挖条件。若场地条件具备,土方开挖一般均按1:1.5进行自然放坡。超过5层的建筑物,其基础形式基本上都是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空心管桩(PHC),有效桩长一般则在12~18m之间(太和小区、欢心小区),局部地区有效桩长能达到30m(营东大厦)。 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空心管桩(PHC)静压施工完成后,须进行低应变动测检验其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时,始准施工进行下一道工序。通常情况下,在低应变动测检验时其桩身接桩部位能测出存在质量缺陷,这一表象无妨。用肉眼尚不能识别的微裂缝在低应变动测时亦能测出缺陷存在,但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不会影响到桩体质量及结构安全。这种裂缝一般都分布在桩长中间1/3区段;这是由于桩节过长,若吊点选择不当或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震动而因自身重量过大导致的。现就我单位在施的部分工程管桩经低应变动测时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思路作以简要总结: 一、管桩断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预制管桩断裂的原因分析 (1)、堆放方式不合理导致断桩 在预制厂,从蒸养室出来的管桩需在堆放区实施分类堆放,若堆放支承点选择的不合理就极易导致管桩的桩身出现微裂缝。 (2)、出厂强度不足造成的断裂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PHC)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80,管桩混凝土养护一般均采取蒸养方式进行。有时候,管桩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会与设计强度存在些许偏差,在场内堆放、出厂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因存在的震动而导致管桩桩身出现微裂缝。 (3)、吊装过程中发生断裂 管桩在装卸车时需采取“二点吊法”,要求吊点距离桩端0.207L位置且吊绳与桩体的夹角不得小于45度。为节省运输成本,虽然装卸车时采取的也是二点吊法,但吊点是选在了桩端;当单根管桩较长时,受自重较大的影响就有可能在管桩桩身的中部产生微裂缝。 (4)、施工方法选择不当造成断裂

特种作业与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作业与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作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也容易给其他从业人员以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2000年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大火,烧死309人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和上海2010年11月15日教师公寓大火,烧死58人、直接损失1.58亿元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都是电焊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必须严格要求。《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职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如果违反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特种作业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0年5月24日发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令)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二、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安全管理的规定 1、电焊工在电焊作业时,必须穿戴好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不准裸露身体,以防止烫伤和触电。 2、焊工进行焊接作业前,应仔细检查各种工具,如电焊钳握把与电缆的联接是否牢固、可靠,焊把线皮是否有破损,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施焊(案例一)。 夏季高温期间电焊工触电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某化工厂设备部电焊工张某爬上移动登高架拟对漏水管道进行电焊补漏,另一起重工江某则在登高架上负责监护。9时40分左右,江某听到张某猛叫了一声,见张某拿着电焊钳的手在颤抖,江某上前去拉电焊钳的电线,没拉开,于是迅速爬下移动登高架,关掉电焊机电源,张某随即从移动登高架上掉落下来。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该医院诊断:张某死于严重颅脑伤和电击伤。

焊接结构习题库

焊接结构 一、焊接结构的特点 焊接结构的特点包括: (1)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变化范围比铆接结构大。 因为焊接结构中焊缝与基本金属组成一个整体,并在外力作用下与它一起变形。因此焊缝的形状和布置必然影响应力的分布,使应力集中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从而严重影响结构的脆断和疲劳。 (2)焊接结构有较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绝大多数焊接方法采用局部加热,故不可避免会产生内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和变形不但容易引起工艺缺陷,而且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此外还影响结构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 (3)焊接结构具有较大的性能不稳定性 由于焊缝金属的成分和组织与基本金属不同,以及焊接接头所经受的不同热循环和热塑性应变循环,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性能,形成一个不均匀体。(4)焊接接头的整体性 这是区别于铆接结构的一个重要特性,一方面赋予焊接结构高密封性和高刚度,另一方面由带来了问题,例如止裂性能差。 二、影响脆性断裂的因素 (一)应力状态的影响 (1)不同的应力状态:如果最大正应力首先达到正断抗力,则发生脆性断裂,如果剪应力先达到屈服极限,则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断裂,达到剪断抗力时,产生剪断。 (2)不同材料同一应力状态。 (3)缺口效应:虽然整个结构件处于单轴拉伸状态,但由于其局部设计不佳或存在缺陷导致出现三轴应力状态的缺口效应。 (二)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脆性断裂的倾向变大。脆性转变温度越低,可使用温度范围越大,材料抗脆断能力好。 (三)加载速率的影响 提高加载速率会促使材料脆性破坏。当有缺口时,由于缺口处有应力、应变集中,缺口扩展速率增大,导致脆性断裂的发生。 (四)材料状态的影响 (1)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大,脆断倾向增大。 原因:a、厚板在缺口处易形成三轴拉应力,因为厚度方向的收缩和变形受到限制,形成所谓的平面应变状态,使材料变脆。 b、冶金因素:厚板轧制次数少,终轧温度高,组织疏松,内外层均匀性差。 (2)晶粒度影响:晶粒越细,脆性—延性转变温度越低。 (3)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较好。 (4)化学成分:C、N、O、H、S、P增加脆性,Mn、Ni、Cr、V适量加入有助于减少脆性。

焊缝余高对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

焊缝余高对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 摘要通过测定AQ400NH材料的光滑焊件、余高焊件的疲劳性能、观察断口形貌、绘制S-N曲线以及用AN-SYS有限元程序计算应力分布,研究余高对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光滑焊件,焊接缺陷是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原因,对于有余高焊件,余高的高度是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原因,实际应变测量和有限元计算都表明,焊趾部位是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的强度和余高间有线性关系。 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件应力集中情况。如果焊接构件有应力集中,在受到循环载荷条件下,焊接结构普遍会出现严重的断裂破坏。焊缝几何尺寸及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是产生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1,2]。然而这些原因如何影响焊接构件的疲劳寿命,对于一种新材料,或者对于在一种特殊条件下使用的材料来说,应当受到特别的关注。AQ400NH钢是一种耐候材料,在使用结构中,该材料的焊接结构承受着高速动载的作用,使用条件特殊,所以研究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应力集中对该焊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对提高焊件疲劳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着眼于焊缝趾部余高与焊接构件应力集中的关系,探讨余高产生的应力集中对该焊件疲劳性能的影响。为此,对这种材料的母材、光滑焊件(余高为零的焊件、带余高焊件分别进行疲劳试验。绘制它们的S-N曲线;观察静态载荷下焊趾处应力的变化;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焊接构件的应力分布状态,以及余高变化产生应力集中的趋势。 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与设备 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Instron1251型,英国In-stron公司。 1.2材料成分、力学性能实验所用材料为耐候材料AQ400NH,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母材与焊件的基本力学性能见表2。 1.3焊接接头几何尺寸

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

媒体文章 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 安世亚太 雷先华 众所周知,疲劳累积损伤是导致航空产品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结构失效往往给航空器带来灾难性后果,因而在现代航空产品设计中通常要求进行较为准确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由于疲劳的形式和影响结构疲劳的因素都非常繁多,因而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疲劳寿命预测算法,多数算法都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能获得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预测结果。现代疲劳分析软件通常需要在通用疲劳算法的丰富性和先进性(核心)、有限元应力应变计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基础)、以及针对特殊疲劳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多样性和完整性(全面)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方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下面我们以安世亚太高级疲劳分析软件Fe-safe为例,简要阐述其在这些方面的新进展。 1.基于临界平面法的精确多轴疲劳算法 航空器上的零部件通常都是在多轴疲劳载荷作用下工作,此时,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由于受到加载路径的影响而变得相当复杂。目前,多轴疲劳破坏的准则主要有三大类:应力准则、应变准则和能量准则。众多分析及试验对比证明,组合最大剪应变和法向应变的Brown-Miller准则和Wang-Brown准则对于韧性材料具有最好的计算精度,而主应变准则则适合于脆性材料。 对于航空结构中常见的、而且是最复杂的多轴非比例加载情况,由于载荷间的相位关系在不断变化,结构中每个位置点处的主应力/应变、最大剪应力/应变等参数的方向(所在平面)都是随加载历程而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损伤累积在每个位置处都有方向性。对于很多软件所采用的Wang-Brown准则,它无法直接考虑这种方向变化性,只是利用了一个附加的材料参数来考虑法向应变对裂纹萌生的影响。 Fe-safe独特地提供了“临界平面”算法来配合Brown-Miller准则、主应变准则等,以获得最好的计算精度。临界平面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每个位置处的应变分解到按某种规律变化的一系列平面上,计算每个平面上的损伤,以这些平面中的最小寿命作为该位置的寿命。 2.独特的焊接结构疲劳算法 焊接连接是航空器上非常常见的结构连接方式,在航空结构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焊接部位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疲劳裂纹问题的位置。现有疲劳分析软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按照“焊接分类”(如英国BS7608标准)的方法来进行焊接结构疲劳分析的,该方法在大量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根据预期的疲劳裂纹位置而将焊接结构分为数个类型(B、C、D、E、F、F2、G、W等),每个类型对应一条相互平行的S-N曲线用于疲劳评估。因此,在焊接结构疲劳分析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工程应用:一是焊接分类的标准难以把握(事实上焊接类型是无穷多的);二是由于焊接位置通常都是应力集中位置,难以精确计算应力分布。

焊接结构脆性断裂

第六章焊接结构脆性断裂 自从焊接应用于船舶、球罐、压力容器、桥梁、机械设备等工程结构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脆性断裂事故。1943年1月16日在奥勒冈州波特兰码头某油船发生断裂,当时海面平静,其计算的甲板压力只有7.0Kg,见图6-1。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造的5000艘商船中约有1000艘船在1946年4月前经历了1300次左右的大小不同的结构破坏事故,其中250艘完全断裂,见图6-2。1974年12月日本某圆筒形石油槽发生开裂,该结构用12mm、60Kg 级钢材焊制,在环状边板与罐壁拐角处产生裂纹源并扩展13m,大量石油外流。1962年7月,奥大利亚的“金斯桥”(跨度30.5m)在45.8t卡车通过时发生脆性断裂,原因是材料含碳量高,可焊性差,断面急剧变化处产生应力集中。 这些断裂事故都具有共同的性质: (1)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 (2)焊接结构刚度较大,裂纹扩展至整个结构; (3)发生脆断时平均应力比材料的屈服极限和设计许用应力小得多,是低应力破坏。 脆性断裂一般在以下条件下发生: (1)结构在低温下工作; (2)结构中存在焊接缺陷; 图6-1 船舶断裂实例1 图6-2 船舶断裂实例2

(3)焊接残余应力对脆断产生了严重影响; (4)材料性能劣质; (5)结构设计不合理。 § 6-1 材料断裂及影响因素 一、断裂分类及特征 按塑性变形大小可将断裂分为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解理断裂、晶界断裂)。它们反映材料或结构断裂前的行为,即延性断裂表明在断裂之前金属或结构要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相反,脆性断裂表明金属材料或结构在断裂前发生很少的塑性变形。当然这只是定性概念,在定量上,发生多大程度的塑性变形属于延性断裂,小于何种程度的塑性变形量属于脆断,仍需具体情况而定。它往往与采用的评定标准有关,及测量变形的工具类型和精度有关,也和所评定的金属或结构的特性有关。如,铁轨用钢,当试样断裂时伴有百分之几的塑性变形时就属于延性断裂,但对于低碳钢来说,其无疑属于脆性断裂。 从“合于使用”原则出发,按图6-3对金属结构断裂性质进行分类。在拉伸中心开有缺口的试样时,试样上有三种应变。即无缺口部位的应变ε;缺口尖端处的应变ε′;缺口所在平面内边缘处的应变ε″,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具有下述关系: ε′>ε″>ε 构件断裂时,此三值与屈服点εs相比,有下述4种情况: εs>ε′>ε″>ε线弹性断裂情况 ε′>εs>ε″>ε弹塑性断裂情况 ε′>ε″>εs>ε韧带屈服断裂情况 ε′>ε″>ε>εs 全面屈服断裂情况 从断裂的机制来说,解理断裂:低温、高应变速率及高应力集中情况下,材料的塑性变形严重受阻,材料不能以形变方式而是以分离顺应外加应力。解理是某些特定结晶学平面发生的断裂。剪切断裂:在剪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形成的断裂,可分为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

23起焊接事故案例

23起焊接事故案例,这些错误千万不能犯!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 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 亡事故。 ⑶主要预防措施: 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 实例2:要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②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③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 重破坏,抢救无效。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臵,使空气对流。 ②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实例3: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 ⑴事故经过 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

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但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 ②焊机外壳未接地。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应由电工进行设备维修。 ②焊接设备应保护接地。 实例4:焊工在容器内焊接,借用氧气臵换引起火灾 ⑴事故经过 某农药厂机修焊工进入直径1m、高2m的繁殖锅内焊接挡板,未装排烟设备,而用氧气吹锅内烟气,使烟气消失。当焊工再次进入锅内焊接作业时,只听“轰”的一声,该焊工烧伤面积达88%,三度烧伤占60%,抢救7天后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用氧气作通风气源严重违章; ②进入容器内焊接未设通风装臵。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进入容器内焊接应设通风装臵。 ②通风气源应该是压缩空气。 实例5: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 ⑴事故经过 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焊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炬苗烧伤起泡,涂上了獾油,还继续焊活,施焊过程中又一次发生回火,氧气胶管爆炸,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氧气瓶阀门时,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 ②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瓶阀和减;压器沾上油脂,发生回火,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烈燃烧。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气焊前应检查焊炬是否良好,发现漏气严禁使用,待修复后再继续施焊。

焊接接头试验

第六讲焊接接头试验 一、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 力学性能试验是用来测定焊接材料、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塑性和 韧性。首先应当焊制产品试板,从中取出拉伸、弯曲、冲击等试样进行试验,以确定焊接工艺参数是否合适,焊接接头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1 、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是以国家标准(GB2651 —1989)为依据进行的,该标准适用于熔焊和 压焊的对接接头。 (1)试验目的 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焊接接头横向拉伸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 (2)试件制备 1 )接头拉伸试样的形状分为板形、整管和圆形三种。可根据要求选用。 2)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用的样坯从焊接试件上垂直于焊缝轴线方向截取,并通过机械加工 制成如图8 一1所示形状及表8一1所示尺寸的板接头板状试样,或制成如图8 一2所示形 状及表8 一1所示尺寸的管接头板状试样。加工后焊缝轴线应位于试样平行长度的中心。表8 一1

s

3)每个试样均应打有标记,以识别它在被截试件中的准确位置。 4)试样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磨削方法制备,要注意防止表面应变硬化或材料过热。在受试长度下范围内,表面不应有横向刀痕或划痕。 5)若相关标准和产品技术条件无规定时,则试样表面应用机械方法去除焊缝余高,使其 与母材原始表面齐平。 6)通常试样厚度仅应为焊接接头试件厚度。如果试件厚度超过30mn时,则可从接头不 同厚度区取若干试样以取代接头全厚度的单个试样,但每个试样的厚度应不小于30mm且 所取试样应覆盖接头的整个厚度(见GB2649)。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标明试样在焊接试件厚 度中的位置。 7)对外径小于等于38mm的管接头,可取整管作拉伸试样,为使试验顺利进行,可制作塞头,以利夹持,如图8-3所示。 K冋 图8—3 整管拉仲试样 8)棒材接头选用图8 一4所示圆形试样。其中:do=(10 土0.2)mm;l=Ls+2D ;D和h由试验机结构来定;r mm=4mm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为尽快解决国家标准时效性差和总体水平偏低等问题,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自2003年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截止目前的21575项国家标准进行了清理,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2005年第146号公告,宣布通过清理后,继续有效的国家标准有44.2%,急需修订的有44.2%,废止的有11.6%。通过此次清理,国家标准总体数量将减少23%。请各有关方面停止使用已经废止的国家标准。有关废止的国家标准目录详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38847246.html,)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38847246.html,)。 经查阅,与钢结构检测有关的废止的国家标准有: GB/T 38-1976 螺栓技术条件 GB/T 61-1976 螺母技术条件 GB/T 89-1976 螺钉技术条件 GB/T 223.1-198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T 223.2-1981 钢铁及合金中硫量的测定 GB/T 223.15-198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钛 GB/T 223.35-19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脉冲加热惰气熔融库仑滴定法测定氧量 GB/T 223.45-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试剂分离-二甲苯胺蓝Ⅱ光度法测定镁量 GB 2595-1981 冶金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标准 GB/T 2655-19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 GB/T 2656-1981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GB/T 2971-19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4158-1984 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 GB/T 4675.1-1984 焊接性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2-1984 焊接性试验搭接接头(CTS) 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3-1984 焊接性试验 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4-1984 焊接性试验压板对接(FISCO) 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5-1984 焊接性试验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 GB/T 9447-1988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 GB/T 12444.1-1990 金属磨损试验方法 MM型磨损试验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 GB/T 13816-1992 焊接接头脉动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13817-1992 对接接头刚性拘束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15111-1994 点焊接头剪切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15747-1995 正面角焊缝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钢结构检测专家委员会

Q235母材及焊接接头超声疲劳试验

Q235母材及焊接接头超声疲劳试验 王康,霍立兴,王东坡,吴良晨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E-mail : risewk@https://www.360docs.net/doc/a38847246.html, 摘要:超声疲劳是指疲劳周次达到109及以上时材料的疲劳行为,超声疲劳试验是一种可以可靠的进行109以上循环周次的疲劳试验方法。本文内容主要包括超声疲劳的发展;超声疲劳试验系统的组成部分;超高周次循环载荷下,Q235母材及焊接接头试件的S-N曲线特征、断口特征及疲劳裂纹萌生源等。超声疲劳S-N曲线呈持续下降形,并没有出现疲劳极限。 关键词:超声疲劳;S-N曲线;焊接接头;裂纹次表面萌生 1.引言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许多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以及近海结构等),其零部件经常承受高频低幅载荷,重复循环载荷次数可高达109周次以上。用超声疲劳实验技术得到的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表明,许多材料直到1010个应力循环以后依然发生疲劳断裂[1~6]。因此用107周次常规疲劳试验数据对零部件进行疲劳强度设计不安全。为了适应工程的需要,保证构件的安全性,有必要而且必须研究材料在107周次以上的超高周疲劳性能。 20世纪50年代,Manson[ 7]首先采用压电磁致伸缩原理发明了超声疲劳试验机(加载频率在15KHz~40KHz之间),其原理是现代超声疲劳试验技术的基础。1959年,Neppiras首次将超声疲劳试验技术用于材料疲劳的S-N曲线测定。1973年,Mitsche等率先将这一技术用于测量疲劳裂纹扩展。由于这一试验技术对航空航天领域部件的实际承载状态有较好的模拟,便于研究其机械损伤,近年来各航空大国(美、法等)争相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研究,研究领域逐渐拓宽,其研究包括各种加载形式及环境条件下工程材料的超高周次疲劳寿命、裂纹扩展试验,研究的材料包括各航空航天、汽车、海洋工程等工业部门关键结构中用到的钢、铝、钛等。美国ASM已经正式将超声疲劳试验纳入《Metal Handbook, Vol.8, Mechanical Testing》中,并且开始进行规范试验方法的工作。 超声疲劳试验机的典型频率为20KHz,如此的高的频率不仅可以节省疲劳试验时间,还可以测得N>107周次超高周疲劳性能。例如用一台20Hz的常规试验机对一个试件进行循环加载,要达到109个应力循环需要14个多月,同样的试验用超声疲劳试验机则只要14个小时。 本文采用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超声疲劳试验系统,分别进行了Q235母材和Q235焊接接头试件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测定了106~1010周次范围内的超声疲劳S-N曲线,并用扫描电镜对超声疲劳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 2. 超声疲劳试验 2.1 超声疲劳试验系统的组成 超声疲劳试验是一种加速共振式的疲劳试验方法,其实质是在被加载试件上建立机械谐振波。超声疲劳试验可用的频率范围为15~40KHz,但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般按照20KHz进行设计,应用这一频率考虑以下两个因素[8]: (1)18KHz以上的频率值超出了人的听力范围 ,这样可以减少超声对人耳的损伤。 (2)试件的共振长度与超声频率成反比例关系,因此适合的测试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

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二) 实例14:焊补柴油柜爆炸 1.事故经过 某拖拉机厂一辆汽车装载的柴油柜、出油管,接近油阀的部位损坏,需要补焊。操作人员将柜内柴油放完之后,未加清洗,只打开入孔盖就进行补焊,立刻爆炸,现场炸死三人。 2.主要原因分析 油柜中的柴油放完之后,柜壁内表面仍有油膜存留并向柜内挥发油气。油气与进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焊接高温引爆。 实例15:非气焊工违章操作,酿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气焊工甲与水暖工乙进行上、下水管大修工作。乙开启减压器上的氧气阀门,氧气突然冲出,将接在减压器出气嘴上的氧气胶管冲落,正好打在乙的左眼上,氧气胶管将眼球击裂失明。 2.主要原因分析 (1)瓶内氧气压力较高,开启阀门过大,使氧气猛烈冲出。 (2)氧气胶管与减压器的连接部位扎得不牢。 (3)水暖工乙不懂气焊安全操作知识,开启阀门过猛,且又站在氧气出口方向,属违章作业,酿成事故。 实例16:在喷漆房内施焊引起火灾 1.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在总装车间喷漆房内焊接工件。电焊火花飞溅到附近较厚油漆膜的木板上起火。在场的工人见状惊慌失措,有的拿扫帚扑打,有的用压缩空气吹火,造成火势扩大,后经消防队半小时扑救才熄灭。

2.主要原因分析 (1)房内油漆膜未清除,又未采取任何安全防火措施。 (2)灭火方法不当,错误地用压缩空气吹火,助长了火势,扩大了事故恶果。 实例17:用风铲清渣未戴防护镜造成左眼失明 1.事故经过 某厂工人用风铲清理工件焊缝时,毛刺飞起,打入左眼,重伤失明。 2.主要原因分析 (1)操作方法不当,致使焊缝毛刺打入眼睛,造成事故。 (2)工人未戴安全防护镜。 实例18:登高焊接作业发生高空坠落 1.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在12m高的金属结构上焊接,为安全起见,登高时带着尼龙安全带上去。在施焊过程中,安全带被角钢缠住。当他转身去解开时,尼龙安全带被高温的焊缝烧断,人从高处坠落,造成终身残废。 2.主要原因分析 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要求。 实例19:无证操作 1.事故经过 某单位8层职工宿舍基建工地因电焊工请假,影响了施工,基建科副科长朱某着急,就自己顶替焊工焊接,他攀上屋架顶,在未挂安全带,又无助手帮助的情况下,也不戴面罩,左手扶着钢筋,右手抓焊钳,闭着眼睛施焊。但他毕竟不是焊工,终因焊接质量差,焊缝支持不住他的体重,而从12.4m高处坠落,当即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朱某不是焊工,焊接技术差,又未经安全技术培训。 (2)登高焊接未系安全带。 (3)地面上无人监护。 实例20:焊工在更换乙炔气瓶时引起着火 1.事故经过 某焊工因乙炔气瓶用空,换瓶时将气瓶卧放滚动到工作地点,即投入使用。因乙炔气瓶内丙酮流出而着火,焊工惊惶失措。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工严重违反《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 (2)使用前未竖立置放20min。 实例21:焊工在容器内焊接、错用氧气置换引起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