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城市形象

如何提升城市形象
如何提升城市形象

试论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助推XX发展

何谓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外显既为城市形象,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

近年来,面对XX城市建设新要求,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川滇综合枢纽、绿色钒钛之都、国际山水名城”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及实现路径办法,给未来的XX描绘出了一幅“城市-乡村-城乡一体”的美妙图画。

XX自身有着得天独厚的城市文化和魅力:

一,显山露水,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一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XX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冬半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冬暖十分显著,形成“冬无严寒春温高,夏无酷暑秋凉早”的气候特点。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为13C,是全国年均气温变幅最小的地区之一。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XX有安宁河,更有邛海,享“一城青山半城湖,松风水月胜境地”之誉。“一城山水韵、四季阳光城”,这是大自然赐予XX的最大禀赋。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

三是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浓厚。XX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77%。历史上曾经拥有丰富的民族和多元文化背景的XX 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是成为各种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地区。二,新颖的城市发展理念,科学的城市定位。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的定位和目标既决定了发展方向,也决定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水平。2010年9月,省委书记刘奇葆在视察XX 时提出:再造一个新XX,把XX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2013年,市委,政府提出三步走目标:第一步,2020年在全州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水平。第二步,2030年实现领先领跑的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国内发达地区水平,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第三步,2050年实现更富更强的目标,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人民群众更加富裕富足,社会更加繁荣和谐,把XX建成国际上最美丽城市,建成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

如何提升城市文化使之成为XX发展的助力

一,提升城市品牌效力

城市品牌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提升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与经营的重要内容。

(一)进行城市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塑造的前提和基础。对XX来说,应将"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这个品牌叫得更响亮。一是提升硬件系统。精确的选定城市表识,融合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街景,建筑,雕塑,绿化,文化艺术设施,在衣食住行上彰显宜居特色;二是打造软件系统。依托"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提升城市卫生,市民素质,打造宜居城市氛围。

(二)多渠道对城市品牌进行推广。影响城市品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品牌的推广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进行。积极开展城市营销来塑造城市品牌。可学习成都经验,组织专业的营销团队对整个城市进行专业化的营销,推广,宣传城市品牌。

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要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合推广。XX州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其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节庆、民族宗教、舞蹈、饮食、美术等无不有其光辉灿烂的深刻内涵。一方面与XX旅游业相结合,依托民族民俗文化,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在适宜发展民族旅游的乡镇、村落,鼓励和扶持发展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培育和建立经

营特色旅游的民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品牌、信息等渠道,整合全州民族文化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优势,推出具有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少数民族产业园区或基地,鼓励和扶持发展民族特色工艺品产销业;最后,要大力帮扶本土文化产品的创作。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借鉴成都等经验,打造民族特色歌舞剧。从而使XX从一个单一的旅游文化和民族文化宣传阵地,转化成为一个大宗文化产品的输出地。

二是大XX旅游区域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链。实施精品战略,精心打造旅游线路,依托全国旅游城市及其他城市名片,吸引外地游客前往XX,并以XX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全州各县市旅游发展。

三是注重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社区、村镇为基础的群众文化事业。一是要加以引导,使群众文化在文明、健康、科学的轨道上开展;二是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等。

三,塑造城市精神

市长XX提出“忠诚敬业,务实协调,智慧创新,激情卓越”的XX精神,这既是激励干部群众过去五年发奋图强、追赶跨越的核心力量,也是支撑未来XX加快发展、再创伟业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基石,亦是整个城市增强发展活力,迸发蓬

勃生机不可或缺的城市精神。XX精神的升华及推广,将激发XX市民"爱我XX,建设XX"的家园意识。

当前,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是一件关乎XX发展、百姓生活、子孙幸福的大事,是每一个市民关心的大事,而城市文化的提升将为XX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保障人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投入到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建设中。

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解说词

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解说词 江汉关钟楼,和上海关一样,每天回荡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旋律,历数着她曾经的沧桑。 然而她那宏大的钟声却无法触摸大武汉的广袤。两江三镇的武汉,面积8494平方公里,印证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预言: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仅仅面积大当然不够,21世纪全球最看重的淡水资源,在武汉占了四分之一面积。一城秀水半城山,她所拥有的166个湖泊中,东湖摘取了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桂冠。来自卢森堡的国际著名赛车手克莱美〃丹尼尔对记者感叹,沿东湖而行是他所经历的“最美赛道”。 拥有一千万人口的武汉,坐落在国之中心,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其地缘的重要性在于,这居中的棋子一变,势必带动全局走势。 而武汉从来是求新求变之地。 500年前汉水改道,汉口由此诞生。越350年,汉口跃升为中国对外通商的最大内陆口岸,可以说,码头和船舶组接了武汉变动不息的基因链。 一百多年前,主政湖广、促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

工业发祥地之一的张之洞,以汉口为起点修筑了贯通南北的京汉铁路,使“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实至名归。然而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做梦都想不到,他的汉阳兵工厂“汉阳造”步枪,竟使三百年的清王朝倒台。1911年辛亥首义的一声枪响,把几千年君主专制的长夜打得仓皇而退,民主共和的启明星从武昌城头升起。 有两句著名词作抒写了一位青年在1927年的苦闷,“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29年后,1956年他旧地重游,却欣然命笔:“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对武汉情有独钟的毛泽东,用诗句为武汉的昨日与今朝标注了沧桑巨变的刻度。 以加速度求新求变的武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有十几座造型各异的桥梁飞架长江、汉水之上,把三镇紧密连成一体。新建成的地铁,将由两条快速增加到多条,构成地下交通网络。那句“紧走慢走走不出汉口”的老话将从生活中被删除。 而新词语联翩而出,“中国车都”,云集了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通用等国际汽车品牌,不论哪种发动机,从车都驶出的都是“中国速度”!“武汉〃中国光谷”,代表中国光电子科研和生产最高水平,她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当光谷与硅谷联姻,武汉与芝加哥携手,便好事

公共关系及城市形象

文章【公共关系及城市形象】所有权属于原创作者,本站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黄耀诚 现代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已成了21世纪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艺术家关注的焦点。因为,21世纪的国际竞争趋势是以城市为单位的综合实力竞争。现代化的城市具有强大的、倍增的积聚和发散效应。如果说,品牌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那么,城市形象就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城市形象包含外表形象和内在形象。城市的规模、建筑、布局、形态、环境等是它的外表形象,城市形象的精髓在于它的内在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有力地提升城市的品位,激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门塑造形象的科学和艺术,注重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真诚沟通、坦率交流、仔细倾听、及时反馈、互动理解、建立信任。公共关系不仅对塑造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良好形象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城市形象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探讨公共关系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这种联系。 一、市民形象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组织形象的一部分,而城市形象是通过市民形象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市民形象与城市形象密不可分,城市的精、气、神是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创新能力为核心、为支撑并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凸现出来。 以上海为例,近些年,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活动接连不断地举行,1999年举办的《财富》杂志上海年会、2001年的APEc会议、2002年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了成功,2003年亚洲开发银行第35届年会2004年上半年的联合国扶贫大会等等。而上海市民把办好这些事看做是融入世界、服务全国、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步骤,主动增加了参与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了市民的优良素质和城市的美好形象。由此可见,市民的广泛参与是城市形象内在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 现代社会提倡创建学习型城市,运用公共关系进一步鼓励、推动、培育和发展城市市民全民参与的意识和素质,提升法律意识和道德自律水平,是新世纪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二、文化形象 城市的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所在,更是一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内在动力。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公共关系的方法来达到理想的目标。 公共关系活动运作时非常注重寻找一个“切入点”,同时,它也是公众所关注的热点。因此,城市在塑造文化形象时可以有意识地举办一些能吸引国际、国内公众眼球的大型活动,如城市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服装节、旅游节、文化名人纪念日、体育文化活动等等,并尽可能让这些活动具有国际性。把多元文化和文化多元的融合尽情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

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水平的探讨

完善市政维护管理机制 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 近年来,随着攸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大增加,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市政维护管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发挥,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理顺城市市政维护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新型的城市市政维护管理模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改善我县投资环境,是当前我县城市管理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湖南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及《株洲市人民政府201002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试从城市管理中的市政维护管理这一环节进行探讨如何完善市政维护机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这一课题。 第一章概括 第一条本意见适用于本县城市范围内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市政工程设施是指城市道路、城市桥涵、城市排水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政工程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攸县市政园林管理处是我县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各区镇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的市政工程设施的管理。各单位和小区范围内的市政工程设施由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自行负责。 第四条市政工程设施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市政工程设施的义务,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对贯彻实施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规划部门应会同建设、管理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学》综合项目实训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报告 项目负责人武苏冉 项目组成员雷婷婷孙辉 李彬付思 指导老师张首杰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2013年1月

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 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 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武汉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长江从城市穿过,留下了丰富的资源,武汉经济发展迅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精神,这句标语随处可见,激励着武汉人。在武汉,四季分明,旅游景点众多,因为有长江经过所以武汉大小河流湖泊众多,武汉也被称为江城。武汉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也越来越注重本城市印象,城市印象这有助于经济与外来人口的发展。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4 二、调查内容----------------------------------------------------------------------4 三、调查对象----------------------------------------------------------------------4 四、调查方法----------------------------------------------------------------------4 五、调查时间与地点-------------------------------------------------------------5 六、调查的组织计划-------------------------------------------------------------5 七、经费预算----------------------------------------------------------------------5 八、附调查问卷-------------------------------------------------------------------6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执行摘要-------------------------------------------------------------7 一、调查目的----------------------------------------------------------------------7 二、调查方法设计----------------------------------------------------------------7 三、调查内容----------------------------------------------------------------------7 第二部分调查说明-----------------------------------------------------------7 一、调查背景----------------------------------------------------------------------7 二、相关内容阐述----------------------------------------------------------------7 第三部分调查主体-----------------------------------------------------------8 一、调查结果分析----------------------------------------------------------------8 (一)调查数据分析-------------------------------------------------------------8 (二)定性预测-------------------------------------------------------------------12 二、总结----------------------------------------------------------------------------12

武汉城市品牌形象策划

武汉城市品牌形象策划 小组成员:石磊、周慧、郭荻、李佳妮、刘倩、卢颂、沈晨、万文锐、张曼丽、张馨月。 组织单位:湖北大学07广告班 指导老师:余艳波

目录 一、资料分析 1.武汉城市资源分析(3-4) 2.武汉与其他相关城市资源的比较分析(4) 3.武汉城市品牌现状分析(5-6) 4.武汉城市swot分析(6-7) 5.武汉城市品牌定位(7) 二、城市品牌传播策略 1.品牌传播概念(7) 2.品牌传播目标(7) 3.品牌传播口号(7) 4.创意策略(7-10) 5.媒介策略(11-13) 1)媒介宣传背景 2)目标受众 3)媒介选择 4)媒介组合策略 5)媒介预算表 三、配合传播计划的公关活动(13)

一、资料分析 1.武汉城市资源分析 ①经济、产业分析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对于武汉的产业结构,武汉是我国光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冶金工业。钢产量居全国第4位,钢材居第5位,生铁居第6位,十种有色金属居第11位。 商贸繁荣,市场容量巨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 ②地缘分析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其处于中西南北过渡和走廊的位置,地理位置是非突出。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 ③交通分析 武汉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交通网络发达。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 水路航运综合能力位于全国内河之首,是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 公路以107、316、318及106国道为主干,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里程达到2826.5公里。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有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与市区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全市各类运输货运总周转量790亿吨公里,客运总周转量193亿人公里。 ④物流分析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为龙头的8+1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便捷的武汉交通条件为物流地产提供良好的区域经济运行平台。 ⑤自然资源分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充足,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物产及生物资源取之不尽。我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矿产资源丰富,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 这一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钢铁基地、汽车基地、有色金属等产业基地。

_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调研报告

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调研报告 蚌埠市政协调研组 为进一步提升蚌埠的城市品位,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市辖区及相关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视察等形式,就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品位的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课题提出的背景 蚌埠与皖北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较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多所大专院校,成为具有一定品位基础的城市。随着城市大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需要注重提升城市品位的阶段。 (一)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更加迫切 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肩负着特殊使命。皖北地区的两淮及阜阳、宿州等市,多项经济指标已赶上或超过蚌埠。面对这种局面,蚌埠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应对周边城市的挑战,还应该通过彰显独特的城市品位,增强蚌埠的综合竞争力,使蚌埠在皖北乃至更大的区域内,具有优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优势。 (二)规划建设水平能够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非法定层面规划得到了重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同时,加大了对城市形象设计、概念规划、景观规划等非法定层面的规划力度,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到了体现,为城市景观塑造和品位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导。二是规划编制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以往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集中在规划文件编制上,对发动各方力量搞好规划重视不够,如今,规划部门逐步改变了过去的规划编制模式,更加注重规划的公众参与,在会展中心建设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一些重要规划建设项目还在媒体和人流集中地区公示,促进了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 (三)经济发展为提升城市品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工业强市、全民创业、科教兴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战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经济仍实现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32.1亿元,财政收入7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城市品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城市大建设为提升城市品位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市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编制完成了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一主四组团”城市发展格局,逐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斥资千亿开展城市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城市路网,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大城市,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形象设计理念滞后,城市规划执行不严 一是缺少体现城市文化和品位的特色景观建筑。如大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座落在淮河文化广场上的几座文化建筑,已经被周边的商业和住宅建筑淹没。淮河文化广场初期规划建设目标是我市“靓丽的城市客厅”,规划容积率是0.2。但由于广场容积率被人为不断调高,广场主题杂乱,周边建筑不协调,景观设计缺乏美感,令市民大失所望。二是缺少代表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城市主干道两侧住宅多,公共建筑少,更缺少标志性建筑。城市的各个出入口,也看不到体现我市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 (二)大量的棚户区改造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城市品位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全市共有棚户区112 27

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人居环境汇报材料定

旧城换新颜 ----贺兰县旧城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记忆中的旧城印象 贺兰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辖区县,地处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银川平原腹地。县城距银川市1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物流畅通,包兰铁路、石中高速、109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下辖4镇1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林场,总人口17.8万人,有汉、回、满、蒙等11个民族。 现在,生活在贺兰县的每一个人对2002年以前的贺兰县城印象仍然是记忆优新:整个县城“小、旧、乱、差”。“小”:2002年以前规划区面积6.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5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均住宅不到20平方米。“旧”:虽然说距银川城区10公里,但整个县城没有一点现代城市的气息。县城80%的住宅是平房,城中村平房面积达13万平方米,县城绿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米。“乱”:县城规划布局狭小,不适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场街道狭窄拥挤,县城卫生环境差,尤其在拥挤的平房区,群众的卫生意识差,乱倒乱放,生活垃圾到处都是;违章建筑和私自建房现象十分严重,造成邻里纠纷不断。“差”:城市服务功能差。全县集中供热站1座,管道总长8公里,天然气普及率为零,居住在县城的大部分居民居虽说是城市人,仍旧离不开烧火做饭,拿煤取暖的传统而又古老的生活方式。县城规划区内油面铺设道路不足10公里,亮化率不到10%,漆黑的夜晚几乎无人出行;生态环境差,每逢刮风下雨,人们不是满身灰尘,就是一身泥泞,

全县26公里的给水管道和23公里排水管道只能满足机关单位和部分营业网点需求,大部分居民仍然生活在上下水不变的困境中。四清沟、银新干沟两条污水沟横穿县城,夏天臭气熏天。破旧的城市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严重制约贺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被自治区亮了黄牌。改变现状,改变生存环境,成为贺兰县18万人的共同呼声和期望,成为贺兰县委、政府一班人所肩负的巨大责任。 破旧立新旧城换新颜 科学分析准确定位。200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大银川”战略,作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卫星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是新一届县委班子深深思索的问题。2002年,新的一届贺兰县委在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基础上,坚持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从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出发,郑重提出了“一年要有新变化,三年要上新台阶,五年要有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城市建设上,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确立了大力实施旧城综合整治,将贺兰县城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园林、环保县城,倾力打造宜居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 规划先行层层推进。1985年,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实施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1999年,县人民政府委托银川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2年,按照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南扩西移、改旧建新”的县城建设思路,再次对县城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2月21日,经银川市政府审议通过,修编后的县城总体规划总面积为6.42平方公里,人口为6万人。围绕这个规划,县委、政府制

武汉城市形象公关

华中旅游博览会——汇纳八方,博聚天下 目录 1.........................................................武汉旅游资源简介 2.........................................................华中旅游博览会简介 3.........................................................诉求点分析 4.........................................................活动内容分析 5.........................................................目标受众分析 6.........................................................目标受众映射模型 7.........................................................传播渠道的制定 8.........................................................传播内容 武汉旅游资源简介: 关键词:旅游资源;武汉;人文旅游资源;品牌 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的东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市内100多处湖泊星罗棋布。数十座山峰蜿蜒其间,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和“江城”的美名。这里也是千年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两江交汇、八川聚集、湖泊密布、山岳纵横、平原广布构成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秀丽风貌。 (1)与水有关的独特资源。 长江与江汉在此交汇,将武汉一分为三,使武汉成为依山傍水、三镇鼎立的江城。长江武汉段,市区内长江段长60km,另外还在市辖郊区境内流经85km,总长达145km;汉江武汉段在市辖区内流经62km,在市区内流经50km,总长达110km;汉江河道弯曲狭窄,在汉口附近宽度为200m左右,有250余km的江河水道贯穿武汉,这不仅在中国仅无绝有,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但目前,江河水道仅作为交通水道,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武汉湖泊密布,水面宽阔。有东湖、月湖、莲花湖、木兰湖,后湖、东西湖、郎官湖、墨水湖、南湖、紫阳湖、沙湖、水果湖、北湖、严东湖、青菱湖、梁子湖、汤逊湖、鲁湖等。目前除东湖、月湖、莲花湖、木兰湖等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外,后湖、东西湖、郎官湖、墨水湖、南湖、紫阳湖、沙湖、水果湖、北湖、严东湖、青菱湖、梁子湖、汤逊湖、鲁湖等旅游开发利用程度低,有的还未开发。 (2)与山有关的独特资源。 武汉山丘旅游资源丰富,可谓山丘纵列、岗岭起伏。市区内两列山系,其地层走向和山势作东西展布,一列从汉阳汤家山、赫山、龟山至武昌紫金山、凤凰山、小龟山、猴山、凤斗山、团山、太渔山、吹笛山、黄家山;另一列从汉阳米粮山、仙戈山、锅顶山、扁担山、凤栖山到武昌蛇山、洪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磨山、马鞍山、石门峰、宝盖山。另外,市区周边外围还有马龙山、大军山、小军山、神山、铁锦山、公子山、龟尾山、龙泉山、木兰山等。目前龟山、蛇山、磨山、龙泉山、木兰山旅游开发有一定规模,其它山丘旅游资源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武汉历史久远,文化沉淀深厚,人文名胜古迹众多。从已经发掘的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的大量器物。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商代盘龙城,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名镇;

关于注重提高城市建设品味的几点建议

关于注重提高城市建设品味的几点建议 盖晶 小城镇介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来年,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把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良性互动的平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谋发展的格局。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初步构建了以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为节点的城镇“金三角”,各地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城镇品味显著提升,同时,城镇空间也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可以说,小城镇建设对于推动旗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集聚协调、辐射带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照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与不足。 一是城市意识还不够深厚。我旗的城镇建设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既没有经历过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也没有现成的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可以借鉴。2000年左右开始,我旗的小城镇建设才刚刚起步,在此之前,城镇建设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和系统的规划,缺乏对城市的思考和城市的策划,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缺乏深刻认识,文化底蕴、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历时十年快速发展,因需而建的快速发展模式导致各种矛盾逐渐显现。 二是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从目前来看,阿荣旗城镇建设正处在由起步期向发展期的过渡时期,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升级阶段。随着城市路网系统日臻完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惠民工程相继建成,城镇面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但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支撑城市发展的完整体系。城市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综合管网系统配套水平相对较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平尚未达到建设

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74590.html, 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宋兆居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9期 摘要: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的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就需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通过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及两者协同发展同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青岛城市旅游的现状以及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青岛城市旅游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形象;青岛;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旅游直线升温。一座城市的旅游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青岛市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设施齐全。本文以青岛为研究对象,在揭示青岛城市旅游与形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青岛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这对青岛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 (一)城市旅游(Urban Tourism)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城市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 (二)城市形象(Urban Image) 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是公众对由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城市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印象与评价。概念强调:城市形象既指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又指公众对城市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这种看法与评价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的现状作出评价的同时,也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形象的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建立,可以激发公众以及旅游者认识和了解城市的兴趣,吸引游客前来,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旅游又带动旅行社、酒店、交通等行业发展,帮助城市增收,使得城市有财力进行景区建筑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的协同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

中国旅游报/2012年/9月/7日/第012版 视野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胡静 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和旅游城市间的竞争加剧,旅游供给市场分类日益细化,旅游业已然在由资源驱动、产品驱动之后,逐步进入了形象驱动时代,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2008年初,武汉市旅游局开始进行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公开征集,历时一年多,在征集到的三万多条意见中进行反复筛选、提炼和论证,初步确定了“大江大湖大武汉”这一口号,2009年底尝试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社会反响积极,游客认同度高,遂于2010年5月正式确定“大江大湖大武汉”为武汉旅游形象口号。这一口号充分考虑了武汉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环境,结合受众分析即旅游者、本地市民对武汉的感知形象,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精髓,强调了城市的个性要素,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2012年8月,在第四届亚洲城市论坛?武汉论坛上,“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形象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进一步诠释。 一、“大江大湖大武汉”,准确把握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要素 旅游形象定位的核心要素是主体个性和大众感知。“大江大湖大武汉”抓住了武汉市的文脉、地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其主体个性。 1.文化背景。中国近现代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武汉。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2012年5月,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推荐《大武汉到底什么大?》一文中谈到:“直观上,武汉之大在于吐纳江汉、包孕湖山、工商繁盛的独特都市气象。历史地看,武汉之大越是在国势时运的关节点越被显现出来,抗战时期和新中国两次长江大洪水时节,‘保卫大武汉’都激励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武汉之大,也证明着武汉之重,体现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武汉之大是区位、资源、市场等城市禀赋和交通、产业、科教力量等国家布局的总成。” “大武汉”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主题词,既彰显了其独具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和文化背景,也寻找到了最能打动人心的城市旅游形象的意蕴和灵魂。 2.自然禀赋。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两江汇流、三镇鼎立的壮美景观。166个湖泊、272座水库星罗棋布,165条河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湖泊水域面积779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已建和待建的“大都市水岸景观”,“百里滨江画廊”,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一网六湖十八渠”的布局,汉口金银湖水网“七湖连通”,“大武汉”无处不彰显着“大江大湖”的城市特质。 江湖诞生了武汉,繁兴了武汉。武泰闸一代水域的繁兴诞生了武昌;鹦鹉洲来自全国的竹林放排曾富庶了汉阳;集家嘴码头林立的帆樯使汉口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南方商业巨镇,近代成为中部商贸经济中心。现如今“大江大湖”又成就着现代武汉的魅力,已发展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它们也将以新的姿态迎接这个城市的美好未来。 3.大众认知。形象定位目的是为了激活市场,培育市场;反之,大众认知也能促进城市形象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2011年武汉市游客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水资源丰富”、“长江、汉水、东湖”、“大武汉三镇格局”是来汉游客所选择的“最深刻的武汉旅游印象”; 第1页共2页

高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源头活水”

高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源头活水” 城市文化又称“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城市文化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因素作用下,具有集中性、层次性、多元异质性、地域性和辐射性等特点。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最早产生于城市,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千百年来,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自诞生开始就不断地从所在城市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并回报以果实,成为城市的骄傲和文明的象征。在城市层次丰富的多元文化中,高等教育选择的文化是城市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又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因此,探索高等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通过高等教育这一“源头活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对于大力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城市,对于提高城市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城市文化功能 在城市文化的诸要素中,高等教育层次较高,能动性强,充满生机与活力,与城市通俗文化客观上存在势差。高校集中的智力、荟萃的人才、优越的设备和科研条件为城市文化的丰富活跃、引导提高、变革更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等教育是一种源于城市又高于一般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具有选择、传播、创新等功能的文化现象。 1、选择、传播功能 高等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主动的选择、传播和发扬,而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糟粕被排斥、摒弃。 首先,高等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选择、传播的过程,它通

过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来选择性地传播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其次,高等教育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间接地向市民传播先进文化。不可否认,大学师生作为城市居民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对当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有很大影响。大学把自己的文化输送给城市的同时,繁荣了城市文化,伸张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竞争力。再次,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城市的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知识和文化,启发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民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无形资本,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2、创新功能 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教育正是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重组、融合中创造了新的文化。”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与有利条件所赋予它自身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性是这种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高等教育的内容是高级专门的知识,反映了高层次的文化;高等学校的学生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青年,思想比较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大学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某一专业或领域的专家,兼有教学科研双重任务;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的职能。所有这些都是高等教育直接和间接地创新文化的有利条件。 二、高等教育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输送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途径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1、输送人才,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人才的文化地位,正如他们的社会地位一样,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随着一批批大学生走向社会,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也被带进千万个工作单位。他们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是保证城市文化向着进步方向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各个高校不仅要使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力,而且

2018年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8年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8年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拓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要求,以实现“城市大变化”为目标,统筹安排,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1-10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着力提升城市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积极配合市级开展微信城管平台建设工作,相关片区、网格所责任人通过微信工作群对于平台要求整改的案件立即回应,迅速处置,并在整改期限内将整治结果及时回复上传,截至目前,共办理微信城管案件2502宗。 (二)深化城市管理大行动,着力推进市容市貌大改观。 1.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 (1)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一是加大整治和清理暴露垃圾、卫生死角的力度,做好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街道清扫保洁工作;二是开展社区、城中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堆放,消灭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脏、乱、差现象。截至10月26日,城区累计出动应急6692人次,出动各类应急车辆6089车次,清理垃圾卫生死角5987处,垃圾量约1565.99吨。 (2)开展施工工地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XX区市政监察大队继续加大对重大案例的处罚力度,成立专

项整治队伍,对工地撒漏、不按要求设置洗车槽、泥头车带泥上路进行严管重罚,渣土运输撒漏污染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截止目前共查处市政道路污染事件1161起,其中道路撒漏事件399起,轮胎带泥事件762起,责令责任工地清扫909次,联系环卫工人协助清扫252次,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运输撒漏、挖掘道路等)立案处罚22起,有效消除了中心城区道路因渣土运输撒漏造成的大气污染。对管辖的4个城区在建工地进行了全面督查,重点检查施工道路硬化处理、裸土覆盖、符合条件的工程门口是否设有洗车池、施工垃圾是否密闭保存并随时清运等情况。经过治理,4个城区项目均封闭施工,均无带泥上路现象。 (3)开展“门前三包”专项整治。制定《贵城街道“门(户)前三包”责任书》,街道范围内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要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保障责任范围内卫生整洁,无垃圾、杂物,无乱倒乱排污水、乱停乱放车辆、乱贴乱挂物品。目前与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6320份。 2.深化市容市貌整治大行动。 (1)开展摊点乱摆乱卖专项整治行动。XX区市政监察大队以市政网格化为依托,采取定点+机动巡查+集中整治打击的方法,开展了城区重点区域专项整治、摊点乱摆乱卖专项整治、“门前三包”专项整治等市容专项整治活动,共整治占道摊78937多摊(次),整治门店占道(超门槛)经营行为33409次,发放市容整改通知书11474份,发放宣传资料35000多份,教育当事人83339人(次)。 (2)加强公共设施维护,确保已设的垃圾桶、果皮箱等公共

城市形象宣传策划方案

城市形象宣传策划方案 篇二 : 哈尔滨城市形象宣传片哈尔滨城市形象宣传片策划书前 言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 对加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城

市竞争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哈尔滨城市形象在近几年不断地发展 中也有着不断地变化, 为了拍摄出我们所理想的哈尔滨城市形象宣 传片 , 全面使人们了解当下的哈尔滨以及哈尔滨的改变,ING 广告工 作室在前期所做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了此次哈尔滨城市形象 宣传片的策划。本次的哈尔滨城市形象宣传片策划共包括四个部

分, 分别是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广告计划和广告活动的效果预测和监控。通过对哈尔滨地区的分析 , 本宣传片最终确定以哈尔滨之 夏为主题 , 以一个外地人的身份在看到哈尔滨夏季的大致情况后, , 体现出想来哈尔滨为全片的贯穿。表现出哈尔滨之夏的魅力所在 我们最初为哈尔滨所设定的“避暑胜地”的城市形象。并且还确 , 定了宣传片的拍摄过程 , 以及拍摄完成后宣传片的传播过程确定 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预

算。哈尔滨城市形象宣传片 , 是对是我们在对哈尔滨城市形象宣传迈出的一大步策划的完成 , , 并且将对年轻群体认识新的哈尔滨哈尔滨城市形象的一个新定义 提供一个参考。我们也希望此宣传片能够在促进哈尔滨城市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录一、市场分 ................................ .......................析. .................................. .......................

...................4( )一环境分 ................................. ......................析 ................................. ........................ .......4(受众分二) ................................ .......................析 .................................

基于公关视角的义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_胡艳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87期2010年第13期Serial No.87 No.13,2010义乌是位于浙江中部的一个面积只有1105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在“2009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十五位,名列浙江入榜城市第六,省内入榜县级市第一。在《福布斯》中文版同时公布的子榜单“2009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排行榜中,义乌与昆山、常熟成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级市的前三甲。连续入围 《福布斯》名单,这不是偶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诚一跃而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城市,也不是偶然,它与义乌近年实施的城市形象品牌塑造有很大关系。那么,义乌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有哪些成功举措呢? 一、长远的规划是前提 义乌的发展素以商贸闻名,在1982年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形成,二十多年来,从“兴商建县”到“兴商建市”,义乌逐步走向了城市化的道路。1998年,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经过三次发展,形成了一个拥有5000多个摊位的交易大市场,而到了2008年,义乌已经拥有5万多个标准摊位。在新世纪义乌提出城市长远发展目标是“创建国际商贸名城”,将城市形象、产业优势等进行品牌融合,创建特色城市形象。 为了迅速提升义乌城市知名度,树立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品牌,义乌市委宣传部与中视金桥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中视金桥派驻一个项目专家小组,对义乌市进行深入的调研。在充分了解义乌市的现状的基础上,与义乌市委共同制定了义乌未来十年的城市品牌战略规划,从提高义乌的知名度、提升义乌的美誉度到义乌品牌的认同度等,做了翔实的规划。 通过中视金桥专业人员的调查分析,从全国角度来看,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是当地经济产业的支柱,同时在全国的角度来说也具有规模效应和领先优势,当时与其产生竞争的 小商品市场只有武汉的汉正街市场和河北的白沟市场,虽然这两个市场的知名度较高,但其规模和市场经营的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更为领先。从全球角度来看, 市场发展比较好的也只有阿联酋的迪拜、墨西哥的蒂华纳。所以,义乌提出建设“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理念。 为传播这样一个理念,设定了三个阶段的品牌传播战略:第一阶段(1999—2001)借助“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机会,提高义乌市在全国的知名度。第二阶段(2002—2005)提升义乌城市形象与小商品之间的关系,强化小商品在义乌城市品牌中的作用,让义乌与小商品紧紧联系在一起,提升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同时提升义乌在海外的知名度。第三阶段(2006—2008)将传播的重点转移到“国际商贸城市”的城市品牌高度,从义乌的文化融合、产业特点、居住环境等方面,立体传播这一理念。 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基础 定位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西方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69年,美国营销学家里斯和特劳特在美国营销杂志《广告年代》和《工业营销》上正式提出这个概念。1972年,两人又将定位概念修定为“所谓定位, 就是你对未来的潜在的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12] 。当时强 调的是广告攻心,将产品定位在顾客的心中潜移默化,而不改变产品的本身。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勒开始把定位理论系统化、 规范化。他指出,定位就是树立企业形象,设计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的顾客了解和理解企业与竞争的差异。可见,要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有准确的形象定位。 城市形象的生命力,在于永不停滞地追求。持久的良好形象是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谋求长远发展和事业开拓 收稿日期:2010-02-17 基金项目:金华市社科联重点项目(2008196) 作者简介:胡艳(1979-),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关系研究。基于公关视角的义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胡 艳 (义乌工商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义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发展成享誉国内外的国际商贸名城,从公关角度来看,这与它长久的形 象规划、 准确的形象定位、立体的传播手段有很大关系。义乌城市形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持续的传播策略外,还要注重加强内部公众的沟通,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以及加强城市公关危机的预警、改善城市公关环境等。 关键词:义乌;城市形象;公关视角;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3-0116-03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