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 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五、接种门诊每天下午5时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六、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八、系统发生故障,及时与系统维护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接种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式,能清晰地展示预防接种的步骤和程序。下面是一份详细的预防接种流程图,以便更好地了解接种的过程和要求。 1. 预约接种 - 前往当地卫生部门或接种点进行预约。 - 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 选择接种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2. 到达接种点 - 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接种点。 - 准备好相关的个人身份证明文件。 3. 填写相关表格 - 前往接种点的登记处填写相关表格。 - 提供个人信息、既往病史等。 4. 医生评估 - 医生对接种者进行评估,了解个人健康状况。 - 检查是否有禁忌症或过敏史。 5. 签署知情同意书 - 接种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 同意接种并了解可能的风险和效果。 6. 疫苗接种 - 医生或护士根据接种计划给接种者注射疫苗。 -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如上臂肌肉。 7. 观察期 - 接种后,接种者需要在接种点观察一段时间。 - 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或不适症状。 8. 提供接种证明 - 接种点提供接种证明或接种记录卡。 - 记录接种日期、疫苗类型和批号等信息。 9. 定期接种提醒 - 接种点会提供下一次接种的提醒。 - 根据接种计划,定期接种其他疫苗。 10. 接种后护理 - 接种者需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护理。 - 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接种部位。 请注意,以上流程图仅为示例,实际接种流程可能因地区和疫苗种类而有所不同。在接种前,建议咨询当地卫生部门或医疗机构,以获取准确的接种信息。 预防接种是保护个人和社区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通过遵循正确的接种流程,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下面是一份预防接种的标准格式流程图,详细描述了接种的步骤和相关信息。 流程图标题:流程图描述: 预防接种是通过给予人体免疫力,使其能够抵御特定疾病的感染。以下是预防接种的详细流程图,包括预约、登记、咨询、接种和观察等步骤。 流程图内容: 1. 预约: - 拨打预约电话或在线预约系统进行预约。 - 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 选择接种日期和时间段。 2. 登记: - 到达接种点后,前往登记处进行登记。 - 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 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并发放接种卡片。 3. 咨询: - 接种前,接种者和家长可以咨询医生或护士。 - 医生或护士解答接种相关问题,如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等。 - 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医生或护士提供适合的疫苗建议。

4. 接种: - 接种者进入接种区域,等待接种。 - 医生或护士准备疫苗和接种器具。 - 医生或护士按照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 - 进行疫苗接种,注射疫苗。 5. 观察: - 接种后,接种者需要在观察区域停留一段时间。 - 医生或护士观察接种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医生或护士将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6. 记录: - 接种完成后,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接种卡片或电子系统中。 - 记录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信息。 - 为接种者提供接种证明或接种记录。 7. 提醒: - 根据接种计划,工作人员会提醒接种者下次接种的时间。 - 提醒方式可以是电话、短信、邮件等。 8. 后续: - 接种者应按照接种计划完成后续接种。 -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接种者可以随时咨询医生或护士。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为了确 保预防接种服务的顺利进行,以下是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的详细描述: 1. 预约阶段: - 患者或家长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到医疗机构前台进行预约。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并 记录在预约系统中。 - 工作人员向患者或家长提供预约确认信息,包括预约时间、地点和所需准 备事项。 2. 到达医疗机构: - 患者或家长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疗机构,并前往指定的接种区域。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健康卡等,并进行登记。 - 工作人员向患者或家长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解答其可能存在的疑问。 3. 接种准备: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接种史和接种计划,确定需要接种的疫苗种 类和剂量。 - 工作人员准备所需的疫苗、注射器、棉签、酒精等接种工具和消毒用品, 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 工作人员对接种区域进行消毒,并确保接种区域的卫生环境符合要求。 4. 接种过程: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根据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告知患者或家长。 - 工作人员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擦拭接种部位,以确保接种区域的清洁。 - 工作人员将所需剂量的疫苗注射到患者的皮下组织或肌肉中,确保注射的角度和深度正确。 - 工作人员在接种后使用棉签轻轻按压接种部位,以减轻不适感和促进药物吸收。 - 工作人员记录接种的疫苗种类、剂量和接种时间,并提供接种证明或接种记录卡。 5. 接种后观察: - 患者或家长在接种后在医疗机构指定的观察区域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定期观察接种者的状况,并记录任何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 - 如有需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治或建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6. 接种记录和回访: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将接种的记录和相关信息及时录入电子或纸质档案中,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 医疗机构定期进行接种回访,跟进患者的接种情况,并提供接种提醒和建议。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一、引言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各种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为了帮助家长和医 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流程,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标准流程图,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流程图 以下是儿童预防接种的标准流程图: 1. 儿童出生后,父母需及时前往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儿童出生登记和建 立健康档案。 2.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向父母提 供详细的接种信息和时间表。 3. 父母按照接种时间表,提前预约接种时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根据预约情 况安排接种点和医生。 4. 在接种当天,父母需携带儿童的健康档案和身份证件前往指定的接种点。 5. 医生将核对儿童的个人信息和健康档案,询问父母有关儿童健康状况的信息。 6. 医生将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接种前,医 生将向父母详细解释疫苗的种类、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7. 父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认同意接种,并了解疫苗接种的风险和益处。 8. 医生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为儿童进行接种。接种时,医生将选择 合适的接种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9. 接种完成后,医生将为儿童贴上接种记录章,并在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接种 的疫苗名称、批号、剂量和接种日期。 10. 医生将向父母解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醒父母观察 儿童的身体反应,并告知如何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 11. 接种结束后,父母可向医生咨询有关儿童健康和接种的问题,并索取接种 证明和下次预约的信息。 三、解释和要求 1. 儿童出生登记和建立健康档案是确保儿童接种计划能够顺利进行的第一步, 父母需及时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2. 儿童预防接种计划是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疫情情况制定的,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将向父母提供最新的接种信息和时间表,父母应及时了解并按时预约接种。 3. 预约接种时间是为了避免接种点拥挤和排队等待,父母应提前预约,并按照 预约时间前往接种点。 4. 在接种当天,父母需携带儿童的健康档案和身份证件,以便医生核对个人信 息和建立接种记录。 5. 医生在接种前将向父母详细解释疫苗的种类、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父 母应认真倾听,并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6. 医生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接种,父母应配合医生的操作,并保 持儿童的情绪稳定。 7. 接种后,医生将为儿童贴上接种记录章,并在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接种的疫 苗信息,父母应仔细核对并妥善保存接种记录。 8. 医生将向父母解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父母应密切观察 儿童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就医处理不良反应。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匡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预防接种流程,我们特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流程图,以便于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接种的步骤和要点。 流程图如下: 1. 预约接种 - 家长提前电话或者在线预约接种时间和地点。 - 接种点确认预约信息,并提供相关接种材料清单。 2. 前期准备 - 家长准备儿童的相关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和健康档案。 - 家长核对儿童接种记录,确保接种计划的准确性。 3. 到达接种点 - 家长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接种点。 - 接种点工作人员核对预约信息,并指引家长和儿童进入接种区域。 4. 咨询和评估 - 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儿童健康状况的咨询和评估。 - 家长提供儿童的个人和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 5. 选择疫苗 - 接种点工作人员根据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接种计划,为其选择合适的疫苗。

- 家长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关于疫苗的相关问题。 6. 签署知情允许书 - 家长在了解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后,签署知情允许书。 - 知情允许书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剂量等详细信息。 7. 接种疫苗 - 接种点工作人员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接种计划,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 接种过程中,家长可以陪同儿童并提供安慰和支持。 8. 观察和记录 - 家长在接种后,留在接种区域观察儿童的反应和不适症状。 - 接种点工作人员记录接种信息,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部位等。 9. 赋予接种证明 - 接种点工作人员根据接种记录,为儿童提供接种证明。 - 接种证明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剂量等详细信息。 10. 接种后护理 - 家长根据接种点工作人员的建议,赋予儿童适当的护理和观察。 - 家长注意观察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咨询医生。 11. 接种提醒 - 接种点工作人员提醒家长下一次接种的时间和疫苗种类。 - 家长根据接种计划提前预约下一次接种。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 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五、接种门诊每天下午5时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六、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八、系统发生故障,及时与系统维护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及要求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一、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安全。 二、制定疫苗和注射器的使用计划,建立疫苗和注射器领发登记,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三、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做好冷链设备使用管理,要有温度监测记录登记。 四、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免疫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五、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六、收集、汇总、报告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七、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按规定建卡、建证,及时给予接种或补种。 八、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工作制度 一、为及时快速抢救个别严重过敏反应病例,预防接种门诊应摆设应急治疗床和应急处理药品橱柜,储备用于救治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儿童药品,包括(1:1 OOO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苯巴比妥、扑尔敏、维生素C等),有条件的单位应配备氧气瓶(袋)和吸氧设备。 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接种时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避免引发儿童心因性反应。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主动配合临床医生快速救治。 三、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登记本,专人负责登记报告工作。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符合报告要求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48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在2小时内逐级向区、市、省级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设区的市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