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的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它主要包括:论证、确定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确定城市的功能布局并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方向;确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办法;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的措施和步骤。

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

(1)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路标的技术手段与保障。因此.城市规划并不

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密切相关,共同组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体系。事实上.盖迪斯关于城市社会复杂性与活动相互关联性的思想以及对综合规划的倡导。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当今的城市规划,已完成了从注重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physical planning)转向对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与非物质空间形态规划(non —physical pla nnin g)并重的过程。

具体而言•非物质空间规划是关于各种城市活动(activity)的计划•土要包含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例如,产业发展、劳动力与雇用、收入、金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城市社会发展计划,例如,人口、教育、公共卫生、福利、文化等方而的内容。物质空间规划则是为这些活动提供场所和所需设施的规划。而政府按照通过

税收等手段所获得城市运营资金来源和必要开支所编制的财政计划,则是保障物

质空间规划得到实施的必要条件。

因此,现实的城市运营与发展.就是按照非物质空问规划、物质空间规划以及财政计划所展开的。

(2)城市综合规划

如上所述,以城市物质空间为主要对象的城市规划仅仅是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邪分,而包含物质空间规划与非物质空间规划以及财

政计划的城市综合规划才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常.城市综合规划对城市

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内容、实施措施与步骤作出安排,并对相关城市物质空间的未来状况作出相应描述•是有关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图1)。英国的开发规划(development plan体系中的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日本的城市综合规划,都可以看作是这一类型的规划。在我国现行的各类规划与计划中还没有这种类别的

规划,城市综合规划所应反映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规划与计划之中。

图1:城市综合规划的内容

近年,我国各地政府开始尝试编制独立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之外的“战略规划”以寻求城市长远发展的途径•但在内容上仍侧重对物质空间形态的关注,致力于回答以往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性质.规模与空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性质、规模与空间发展方向”的讨论,是对城市规划前提的自我设定与自我反馈,容易导致物质空间规划“万能论”与“决定论” 的倾向。而城市综合规划则脱开传统城市规划的领域限定. 从更为广泛的范围和

更为科学合理的角度,为城市规划提供前提和依掘。

城市综合规划明确体现了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各类规划与计划的不同分工,在分析•确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例阳•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计会发展水平,生活环境质量等)的基础上.描绘上述目标在空间上的落实情况。后者直接与城市规划相呼应,有时甚至是相同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城市规划近似地看成是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在空间上的分布,认识到城市规划的这种承土启下的作用。

(3)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的两个方面

城市规划内容本身侧重于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但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侧重程度有所不同。城市规划与非物质空间规划内容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城市规划内包含非物质空间规划的内容,例如:英国的结构规划,另外一种情况是存在包含非物质空间规划内容的其他规划.并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反馈对象,例如:日本的综合规划。

在我国现行的规划体系中.各级政府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 个五年计划”以及“ xx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日标纲要” ,几乎是惟一专门表述非物质形态规划内容的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除论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大方针政策外,通常提出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指标,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三种产业比例等.以及城市社会发展重要指标,如:平均寿命,义务教育普及率,市民每万人医生、病床数,科研经费占GDPt匕例等。

必须指出的是:在实践中由于城市总体现划的目标年限 (通常为20年)远远超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规划年限,甚至相关的中长期展望的年限也无法完全覆盖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期限,因此造成城市规划的依据相对不足。

2、城市规划的空间层次

城市规划在内容上侧重物质空间规划并涉及非物质空间规划,在空间上涵盖城市、城市中的地区、街区、地块等不同的空间范围,并涉及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命群的规划。

(1) 国土及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纳粹德国.特指在国土范围内对机动车专用道路、作宅建设等开发建设活动的统一计划。现代的国土规划被定义为“在国土范闹内,为改善土地利用状况、决定产业布局、有计划地安量人口而进行的长期的综合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或者更为明了地表达为“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由此可以看出,国土规划一方面对国土范围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统筹安排;另一方面则对国土范围内的生产力布局、人口布局等,

通过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进行引导。

不同国家中国土规划的内容与形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例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所做的流域开发规划常常被引为国土规划的经典案例,但事实上美

国从来就不存有全国性的规划.甚至1943 年国土资源规划委员会(NPKB) 被撤销之后,就没有一个负责国土规划的机构,但这并不影响联邦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与计划影响定居与产业分布的模式。日本早在1950 年就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并据此编制了迄今为止的 5 次“全国综合开发现划” 。该规划主要侧重国土范园内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地区的建设。1974 年日本又制定《国土利用规划法》,对国土利用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相关规划内容的协调.列入国土规划的内容。此外,荷兰也是一个重视国土规划,并较早开展该项工作的国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尝试开展国土规划方面的工作,但至今尚未有正式公布出国土规划。

如果说国土规划专指范围覆盖整个国土空间的规划的话,那么对其中的特定部分所进行的规则被称为区域规划。

我国目前尚未全面开展严格意义上的区域规划,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各种行政范围内的城镇体系规划(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县域城镇体

系规划).跨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研究(如京津冀北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等)都可以看作是侧重于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及城镇布局研究的区域规划。

此外,按照行政管辖范围由土地管理部门主持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看作是以行政管辖范围为单位的区域规划的特例。

应该指出的是,国土规划以及区域规划本身并不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但通常作为城市规划的上级规划存在。在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以这些上级规划为依据,在其框架下细化与落实相关目标。

(2)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单独的城市整体为对象,按照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活动的要求,对各类城市用地、各项城市设施等所进行的综合布局安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定义,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在不同国家与地区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在美国.城市总体规划被称为master plan 、comprehensive plan ,或者是general plan(后两者有综合规划的含义);日本则把城市总体规划称为“城市基本规划”,或者直接借用master plan 的称谓;而德国则把相当于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规划称之为“土地利用

规划” (flachennutzungsplan) 。但无论称谓如何,城市总体规划所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均是对城市未来的长期发展作出的战略性部署。

在近现代城市规则二元结构中,城市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层面的规划,通常只从方针政策、空间布局结构、重要基础设施及重点开发项目等方面对城市发展作出指导性安排,不涉及具体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也不作为判断具体开发建设活动合法性的依据。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发展的战略和基本空间布局框架,因此要求有较长的规划目标期限和较好的稳定性。通常城市总体现划的规划期在20 年左右。

我国现行的城市总体现划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依照“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工作的继续和具体化” 的思路,主要侧重于对城市功能的主观布局以及城市建设工程技术,并将其任务确定为;“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以及规划院等单位试图改革城市总体现划的编制方法与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的需要,但尚在摸索过程中。

2000 年,广州市政府率先在同内开展了“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活动,随之带来了各地政府编制“城市发展慨念性规划”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则” 等宏观战略性规划的热潮。这种“概念性规划”或“战略规划” ,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必须突破的发展‘瓶颈” 进行综合分析,仍侧重对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的描述.应属于宏观层次的城市规划.甚至可以归为城市总体现划的类型之中,但日前这类规划尚未纳入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属于地方政府编制的意向规划,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这种状况也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城市总体现划的编制指导思想、方法及内容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此外.在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小.还存在一个“分区规划“的层次,介于大城市中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

(3)详细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作宏观层次的规划相对应,详细规划属于城市微观层次上的规划.主要针对城市中某一地区、街区等局部范围中的未来发展建设。从土地利用、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绿化与开敞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安排,并常常伴有保障其实施的措施。由于详细规则着眼于城市局部地区,在空间范围上介于整个城市与单个地块和单体建筑物之间.因此其规划内容通常接受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对规划范围中的各个地块以及单体建筑物作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或提出规划上的要求。相对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规

划期限一般较短或不设定明确的目标年限,而以该地区的最终建设完成为目标。

详细规划从其职能和内容表达形式上可以大致分成两类。—类是以实现规划范围内具体的预定开发建设项目为目标.将各个建筑物的具体用途、体型、外观以及各项城市设施的具体设计作为规划内容.属于开发建设蓝图型的详细规则。该类详细规划多以具体的开发建设项目为导向。我国的修建性详细规则即属于此类型的规划。另一类详细规则并不对规划范围内的任何建筑物作出具体设计,而是对规划范围的土地利用设定较为详细的用途和容量控制,作为该地区建设管理的主要依据,属于开发建设控制型的详细规划。该类详细规划多存在于市场经济环境的法治社会中,成为协调与城市开发建设相关的利益矛盾的有力工具,通常被赋予较强的法律地位。德国的建设规划(bebauungsplan) 与日本的地区规划可以看作是该类规划的典型。

仅我国的城市规则体系中.20世纪90 年代之前的详细规划属于建设蓝图型规划;在此之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1 年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首次将详细规划划分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后者借鉴了在美国西方国家中普遍应用的“区划” 的思路,属于开发建设控制型的规划。至此,详细规划的两大类型均存在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

(4)建筑场地规划在北美地区,在相当于详细规则的空间层次上还有一种被称为“场地规则” ( site planning) 的规划类型。凯文.林奇( Kevin Lynch) 将场地规划描述为:在基地上安排建筑、塑造建筑之间空间的艺术,是一门联系替建筑、景园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艺术。”虽然场地规划与建设蓝图型的详细规划相似,都是着重对微观空间的规则与设计,但与详细规划又有所不同。首先场地规划通常以单一的土地所有地块为规划对象范围.亦即开发建设主体单一、设计目的明确、建设前景明朗;因此,场地规划更像是建筑设计中的总平面设计。其次.场地设计主要关注空间美学、绿化环境、工程技术和设计意图和落实等,不涉及多元化开发建设

主体之间的协调。因此,场地规划可以看成是开发建设蓝图型详细规划的一种特殊情况——单一业主在其拥有的土地范围内所进行的详细规划。工厂厂区内的规划、商品住宅社区的规划等均属于此类型的规划。在这一点上,场地规划又与开发建设蓝图型详细规划类似。

(5)各个规划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反馈虽然各个规划层次之间处于—种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状态,但无论在“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中,还是在“自下而上”的规则体系中,各个层次的规划都存在着以另一层次规划为前提或另—规划层次

反馈的关系。尤其是在“自上而下” 的规划体系中.具有更大规划空间范围的上级规划往往作为所覆盖空间范围内下级规划的依据。例如,区域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而城市总体规划又进一步为详细规划提供依据;反之,详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所发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所存在的、仅通过详细规划无法解决的问题.又为下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即下级规划的编制与执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属于上级规划范畴的问题又可以为上级规划的新一轮修订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同样,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也存在着这样的互动关系。

3、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上我们分析了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空间层次,那么城市规划在落实到物质空间规划时究竟涉及哪些方面和具体内容呢?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城市规划对规划内容划分的方式、称谓各不相同.但仍可以归纳为下面将要论述的4个方面,即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绿化及开敞空间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此外,还有一些从其他角度着手所开展的规划,例如城市环境规划、城市减灾规划、历史文化名城或街区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城市设计等,但这些规划的内容在落实到物质空间方面时,仍与以上 4 个方面发生密切的联系,甚至与此重叠.仅仅是出发点不同而已。例如:减灾规划中的避难场所,多利用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紧急避难与救援通道的规划与道路规划密切相关等。

现将这 4 个方面简述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可以说.所有的城市活动最终落实别到城市空间上的时候,都体现为某种形式的土地利用。居住、生产、游憩等城市功能相应地体现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务、商业用地,公园绿地等;而为满足上述功能而必备的各种城市设施,如道路、广场、水厂、污水处理厂、高压输电、变电站等同样也要占用土地,从而表现为某种形式的土地利用。因此,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从各种城市功能相互之间关系的合埋性入手,对不同种类的土地在城市中的比例、布局、相互关系作出综合的安排。事实上,

从城市所担负和容纳的各种功能入手.根据各自的特点划分为不同种类的用地,并依据相互之间的亲和与排斥关系进行分门别类的布局安排是近现代城巾规划中“功能分区”理论的基础。1933 年的《雅典宪章》对此作出了精辟的概括。虽然后来的“功能分区” 理论中机械、死板与教条土义的侧面逐渐暴露出来,并出现强调城

市功能适度混合的观点,但“功能分区”依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之—。

在组成城市规划的这 4 个基本方面中,土地利用规划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制度与经济体制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不但包含规划技术上的普遍规律.而且还随土地所有制、行政管理形式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因此,也最具变化和复杂性。此外,土地利用规划中不仅包含土地利用的目标,还常常伴随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在讨论某个同家或地区的城市规划时,甚至可以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代名词。

(2)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内各种城市活动的开展伴随着人员、物品从—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移动;—个城市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同样必领保持人员和物品与外部的交流。这些人员和物品的移动就构成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部分的信息移动已由电子通信技术完成.不再伴随物质的移动.但人员的面对面交往与物品的交换仍是维持社会运转的必要条件。因此.按照城市中或城市与外部人员和物品移动的需求,对包括道路在内的各项交通设施作出预先的安排.使城市社会更加便捷、高效地运转就是道路交通规划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道路交通规划包合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即交通规划与道路规划设计。前者侧重对人员、物品移动规律的观测、分析、预测和计划,通常作为交通工程规划,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者则是按照前者的分析、观测及计划的结果,为满足人员与物品的移动需求在城市空间上所作出的统—安排,是城市规划所关注的重点。

此外.城市道路系统.除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外.还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敷设提供地下.地上的空间。

3、公园绿地及开敞空间规划城市是一个人工营造的依赖人工技术存在的人类聚

居地区,城市的建设伴随着人类对自然原始生态系统的改造。人类改独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也就意味着对自然生态破坏程度的加深。另一方面,处于出身所创造的钢筋混凝土.钢铁与玻璃的人工环境中的人类,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比以比更加热爱和向往自然的环境。因此.城市规划就担负起双重的任务,即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城市这种人工环境的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尤其是避开一些难以复原或更为敏感的地区;另一方面将自然的因素有意识地保留或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中,或者用人工的方法营造绿色环境.作为对丧失自然环境的—种弥补。

在讨论城市绿色空间时,人们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在大型城市公园.绿地等公共

绿地上,但城市的绿色空间是—个完整的体系,各种类型的绿色空间,无论它是否向公众开放、是否为多数人所利用,均是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邢分.在构成绿色空间体系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专属使用的绿色空间,如居住区中的集中绿地、校园中的绿地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园林绿化”的概念,开敞空间(open spacc)是一个更能体现城市中建设与非建设状况的概念。按照这一概念.城市中除道路等交通专属空间外.非建设空间(注意.不是未建设的空间)均可看作是开敞空间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城市建筑构成了城市空间中作为“图”的实体部分.那么由绿色空间为主体所形成的城市开敞空间就是城市空间中的“底”。当我们将城市开敞空间作为关注对象时,这种“图”、“底” 关系发生逆转。城市开敞空间系统是城市规划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4、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现代城市是一个高废人工化的环境。这个环境必须依靠人工的手段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很难设想.现代城市离开电力供应和污水的排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燃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维持现代城市正常运转的支撑系统。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大多埋设在地面以下,很少给人以视觉印象,甚至有时会被忽略,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市民生活和城市活动的开展。因此,可以说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中的幕后英雄。

相当于城市规划中的其他要素而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又称城市工程规划)中,属于纯工程技术的内容较多,与其他工程技术相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可以相对容易的借鉴。但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能力。同时,规划中在设施类型的选择与建设顺序的确定上与社会价值判断相关。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通常会受到其他规划要素(如土地利用规划、道路

交通规划)的影响和左右,具有相对被动的特点。

4、法定城市规划

法定城市规划简单说就是依据法律编制并实施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有该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甚至是具体的蓝图,是社会意志的集中体现。那么,是不是所有冠以城市规划的文件都能体现大多数市民的意志呢?答案是否定的。除去封建时代代表帝王意志的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些早期案例也缺少民主决策的特征。例如,1909 年美国的“芝加哥规划”,原本是作为商界赠送给政府的礼物,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是社会意志的集中体现,也不存在法律上的依据。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只有具有法律上合法地位的规则才有可能成为被社会公众接受并遵

守的内容。城市规划作为现代城市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的规则,其合法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城市规划的内容能否得到较好的落实和实施首先取决于其法律地位。就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而言,赋予其明确的、恰当的法律地位也是体现“依法治国”精神的重要环节。

编制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按照其预定内容,实施具体的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实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政府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进行建设,即政府直接作为投资与建设的主体;另一个是,通过城市规划中的预设指标,如土地利用的用途、建设强度等,对民间的开发建设活动实施控制和引导,以达到城市规划所预期的目标。在后一种情况中,政府仅对开发活动进行监督,并不直接参与。无论哪一种情况,政府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即城市规划行政的过程中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而做到依法行政。这种依据法律所编制并实施的城市规划被称为“法定城市规划” 。通常,法定城市规划又可以根据城市规划文件与法律文件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规划文件独立于法律文件之外,即依据城市规划相关法规(通常是全国或某个地区范围内的统—立法),编制内容、确定程序等符合法律要求的城市规划文件,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类是部分城市规划文件作为法律文件,直接通过立法程序被赋予法律地位,美国的规划条例属于这一类型。

城市规划依据法律规定,对私人等专属财产实施限制的权力通常被谨慎地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并在这种限制达到—定程度的情况下(例如规划不允许开发建设,即建设权利完全被剥夺的情况)赋予被限制对象获得补偿的权利。在二元结构的城市规划体系中,通常这种对私有权利实施限制的规划内容集中存在于微观层次的规划中,且具有惟一性。此外,法定城市规划还涉及土地政策、私有财产的保护与限制、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等相关问题。

显然法定城市规划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与城市规划体系密切相关,但通过预先

设计的、公开的、包含听取不同意见的决定程序是保障法定城市规划合法性的关键。只有城市规划能够真正成为广大市民利益的代表,真正体现社会意志,才能

够成为可约束公众行为的合格的法定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 政策 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以确 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规划。以下是一些与国家城市规划工 作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简要介绍: 1. 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法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该法规定了 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组织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 保护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是对城市规划法的具体细化和执行补充,规 定了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程序、审查与批准 程序,以及规划许可证和规划调查评估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城市 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行性。

3.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 4.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城市用地总体规划、用地分类管理、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等,以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景观规划的指导文件和政策,鼓励开展城市绿化、景观修复、文化景观保护等相关工作,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以上仅是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简要介绍,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的详细规定和国家政策文件的发布。请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及其内容

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及其内容 (一)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是指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旋管理的体制。依据《城市规划法》第9条以及地方性法规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即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1.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国家建设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订全国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规划方针、政策和法规;指导、推动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城市土地和建设规划管理;参与国土和区域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组织、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体制改革,负责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勘测管理工作,制订城市规划事业发展计划,组织推动城市规划的技术进步、人才开发和国际交流;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具体规划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审批工作;组织编制全国的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2.省级、地区行政公署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承办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工作;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组织工程选址;对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其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3.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承办城市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组织工程选址;负责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的管理,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程规划许可证;对城市规划的实镌进行监督和检查,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积累和管理城市规划档案资料;其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4.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此外,镇(不含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它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三个环节,是通过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和监督,使之纳入城市规划规范化的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其中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防洪排涝、电力、邮电通讯、环境保护、人防建设、防灾抗灾、供热供气、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市场建设、环境卫生、郊区农副产品基地、文化古迹保护、风景名胜区和其他特殊需要的专业规划。 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1、是“空间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 2、作用 3、任务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第二节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1、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2、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4、城市设计 三、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国家2、省、自治区、直辖市3、城市 四、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 (一)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二)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五、城市规划的审批 (一)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二)城市总体规划 (三)人防规划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 (五)城市分区规划

2023年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2023年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同志们: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十分必要,是非常及时的。**副总理在昨日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城市规划是第一资源,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再次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汪光焘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问题分析透彻,也对同志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性和基本要点的教育。结合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一些地方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纠正此类盲目性的基本策略。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但是,我们以往在讲城市发展成绩时,很少有提及规划的功劳,反而是将城市建设的过失归咎于规划,城市规划往往成了替罪羊。大家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期,城市发展过快,各地乱建设曾是风起云涌,那时我国还没有《城市规划法》,却居然作出了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幸好这随后的三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期,各地也无钱搞建设,才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假如在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火车头的动力非常足,却把轨道撤掉了那样糟糕。因为城镇化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城乡规划是轨道,是保持火车健康运行的轨道。如果把轨道拆掉,火车没有轨道而继续行驶,你说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规划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与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与深度要求 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文件。主要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规划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城市用地的分区、功能定位和规模,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 交通规划:确定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道路、铁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3. 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包括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 4. 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给排水等。 5. 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 6. 城市景观规划:确定城市的景观设计和保护方案,包括公园、绿地、街道、广场等。 7. 社会公共服务规划:确定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深度要求内容包括: 1. 长远性:规划应具有长远性,能够适应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发展需要。

2. 综合性: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3. 可行性:规划应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 4. 可持续性: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与性: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过程。 6. 创新性:规划应具有创新性,能够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7. 可操作性: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具体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城市规划课件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这种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安排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到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而在更小的空间范围内,可以延伸到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因此,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因此,有些国家采用城乡规划的名称。所有这些对未来空间发展不同层面上的规划统称为“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城市规划课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舍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

全面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课件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及原则(一)特点 由于生产力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问题十分复杂,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与艺术,以及人民生活的广泛领域。为了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性质有比较确切的了解,必须进一步认识其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 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的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它主要包括:论证、确定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确定城市的功能布局并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方向;确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办法;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的措施和步骤。 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 (1)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路标的技术手段与保障。因此.城市规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密切相关,共同组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体系。事实上.盖迪斯关于城市社会复杂性与活动相互关联性的思想以及对综合规划的倡导。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当今的城市规划,已完成了从注重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physical planning)转向对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与非物质空间形态规划(non—physical planning)并重的过程。 具体而言.非物质空间规划是关于各种城市活动(activity)的计划.土要包含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例如,产业发展、劳动力与雇用、收入、金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城市社会发展计划,例如,人口、教育、公共卫生、福利、文化等方而的内容。物质空间规划则是为这些活动提供场所和所需设施的规划。而政府按照通过税收等手段所获得城市运营资金来源和必要开支所编制的财政计划,则是保障物质空间规划得到实施的必要条件。 因此,现实的城市运营与发展.就是按照非物质空问规划、物质空间规划以及财政计划所展开的。 (2)城市综合规划 如上所述,以城市物质空间为主要对象的城市规划仅仅是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邪分,而包含物质空间规划与非物质空间规划以及财

简述城市交通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

简述城市交通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交通管理策略的制定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1.交通需求预测:城市交通规划的首要任务是预测交通需求。这通常涉及到对 人口、就业、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数 据,可以对未来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从而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交通网络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道 路、桥梁、隧道、公交线路、地铁线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情况、人口分布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3.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城市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包括步 行、自行车、私家车、公共交通等。通过对出行方式的规划和引导,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4.交通节点规划:城市交通规划还需要考虑交通节点,如交叉口、公交站点、 地铁站等。这些节点的规划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流量、不同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的协调和衔接,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5.交通管理策略制定:城市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管理策略的制定。这包括智 能交通系统、停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的规划。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6.环境影响评估:城市交通规划需要考虑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 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预测和评估不同交通方案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中心工作职责【模板】

城市规划中心工作职责【模板】 职责概述 城市规划中心是一个重要的部门,致力于制定和执行城市发展 和规划政策。以下是城市规划中心的主要职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 城市规划中心负责制定城市规划政策,以确保城市发展符合相 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他们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了解 城市的需求和潜在的发展机会。基于这些信息,他们制定规划政策,以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规划项目管理 城市规划中心负责管理各种规划项目,包括城市更新、土地利 用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等。他们需要进行项目评估、研究和规划, 确保每个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们还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协调不同部门和利益的需求,以达到统一的规划目标。

城市发展监管 城市规划中心需要监管城市的发展,确保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 中的合规性和质量。他们会进行规划审查,验证城市建筑和基础设 施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他们还需要解决和处理城市发展 中的问题和纠纷,维护城市发展的秩序。 社区交流和参与计划 城市规划中心需要积极与社区沟通,并促进社区的参与和反馈。他们组织公众听证会、社区会议和讨论活动,以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他们还需向公众解释和传达城市规划政策,增加公众对城市规 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数据收集和分析 城市规划中心负责收集和分析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他们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收集人口统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

环境影响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他们可以评估城市发展 的趋势和需求,为规划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住房和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中心需要制定住房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以确保合理 分配城市土地资源和提供适宜的住房。他们需要评估土地供需情况,制定土地分配政策,并推动住房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他们还负责解 决土地使用和住房分配中的问题和纠纷。 合规审查和监测 城市规划中心需要进行合规审查和监测,确保城市建设和规划 过程中的合规性和质量。他们会审查开发商的规划申请,验证其是 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他们还会进行现场巡查和检查,确保建设 项目按照规划和批准文件进行。 市政建设协调

城市规划工作职责

城市规划工作职责 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规划中, 不同的机构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以确保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利益 相一致。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工作的职责,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 一、城市规划的背景和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城市规划不仅仅关乎城市的美观和布局,更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职责 1.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 城市规划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一规划将涵盖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功 能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人口发展趋势、经 济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2. 制定详细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制定不同区域和功能的详细 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居住区规划、商业区规划、交通规划等。详

细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确保城市的各项功能得以合理布局。 3. 监督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工作还需要监督城市的建设过程,确保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监督城市建设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城市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同 时也需要对违规建设进行惩处,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工作。 4. 促进城市更新和改善 城市规划工作还需要积极推进城市的更新和改善工作。通过疏解拆迁、提升老旧城区的设施和环境等方式,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 5. 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工作也需要关注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合理规划城 市绿地、城市森林、城市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环 境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宜居环境。 三、城市规划工作的实践经验 1. 积极引导社会参与 城市规划工作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通过组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增加民众参与度,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

城市规划步骤及流程

城市规划步骤及流程 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改造和保护。下面是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及流程: 1.确定目标和范围 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和范围。规划者需要与相关方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确定规划的目标和范围。这可能涉及到社区参与、市场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分析。 2.收集数据和分析 在确定目标和范围后,规划者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人口统计、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规划者可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趋势,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3.制定规划方案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规划者可以开始制定规划方案。规划方 案应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交通流动、公共设施等 方面的需要。这一步通常需要进行模拟和评估,以确保方案的可行 性和效果。 4.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 在制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规划者应积极进行公众参与和意见 征集。这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社交媒体等方式来进行。公众的参与和反馈对于规划的实施和接受程度非常重要。 5.制定正式规划文件 在经过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后,规划者需要将规划方案整理成 正式的规划文件。该文件应包括规划的目标、范围、原则、措施、 时间表等内容。制定规划文件需要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要求。 6.实施和监督

制定规划文件后,规划者需要实施和监督规划的执行。这可能 涉及到合作与协调各相关部门、监督工程进展、调整和更新规划等 方面的工作。规划者应密切关注规划的实施情况,并随时进行评估 和调整。 7.评估和更新 城市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评估和更新。规划者应定期评估规划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 进行更新和优化。 以上是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及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城市规划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 及与各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1)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2)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文化完整,又要科学的预测城市远景发展

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办公室工作职责

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工作职责概述 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办公室是负责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关事务的 管理机构。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市政府制定城市规划和建设 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城市建设项目,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改进与协调。下面将详细介绍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二、城市规划相关工作 1. 组织起草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协助市政府进行规划编制、评估和修订工作。 2. 负责统筹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3. 跟踪和研究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和经验,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三、城市建设项目管理 1. 负责组织编制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和概算,并进行项目可行性 研究和评估。

2.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跟踪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进行质量评估。 3. 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好与居民沟通 和解决问题的工作。 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1. 跟踪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环境影响,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 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 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 护工作。 五、城市规划与建设信息管理 1.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对规划与建设 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管理。 2. 提供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关信息的咨询和查询服务,为市民提 供便捷的相关信息。 六、政府工作协调与事务管理

1. 协助市政府政务办公室开展工作,配合市政府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等事务管理工作。 2. 组织起草会议文件,协调内外部资源,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3. 负责内外部文件的传阅和归档工作,保证文件的及时送达和存档。 七、其他工作职责 除上述工作职责外,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办公室还要承担其他市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 以上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概述,办公室成员应严格履行职责,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城乡规划岗位职责

城乡规划岗位职责 城乡规划岗位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城乡发展,保障城 市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任务,涉 及到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城乡规划 岗位的职责进行详细介绍。 一、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城乡规划的核心工作是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是根据 国家的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城乡地区的需求和资源,确定城乡用地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为城乡发展提供指导。城乡规划岗 位的职责是负责召集专家团队,进行城乡总体规划的调研和编制工作,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推演,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城乡详细规划编制 除了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岗位还负责编制城乡详细规划。城乡详细 规划是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在细节层面进行规划设计。例如,确定 城市绿化带的具体位置、农田的保护区域以及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等。城乡规划岗位的职责是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实地踏勘、测量和统计工作,完成城乡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规划方案的评审与调整 城乡规划岗位还需要负责规划方案的评审与调整工作。规划方案的 评审是为了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出现严重的瑕疵和错误。职责包括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提出

合理的调整意见。通过规划方案的评审与调整,保障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为城乡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四、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的审批 城乡规划岗位还需参与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这需要与城市建设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确保规划的执行和监督。职责包括对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审查,与相关部门协商并提出意见,确保项目在规划、土地、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合规性。 五、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乡规划岗位在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职责包括开展环境评估和监测,保障城乡环境的安全与协调发展。此外,还需与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协作,制定城乡环境保护和治理政策,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总结 城乡规划岗位的职责包括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城乡详细规划的制定、规划方案的评审与调整、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的审批,以及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城乡规划岗位能够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营造宜居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岗位在现代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本文共计636字)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1. 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2.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1)城乡规划是政府知道和调控城乡建设的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违法建设问题、规划制定不切合实际、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等等。 2)城乡规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成好似土地合理利用开辟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以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特别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和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编制城市规划基础工作

编制城市规划基础工作 调查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必要的前期工作,必须要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建设发展中拟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编制城市规划基础工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编制城市规划基础工作 (1)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3)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当现有资料不足以满足规划需要时,可以进行专项性的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或进行抽样调查。 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调查研究工作要经常进行,对原有资料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补充。 城市规划所需的资料数量大,范围广,变化多,为了提高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采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调查、数据处理、检索、分析判断工作。 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 (1)城市勘察资料(指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关的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面土层物理状况,城市规划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以及滑坡、崩塌等基础资料;地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城市规划区内地震烈度区划等基础资料;水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等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 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二、城市的形成 三、城市的定义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