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四年级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四年级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四年级

1.奇怪的1

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 ),[ ],{ }等符号,使它们的得数都等于1。

1 2 3 = 1

1 2 3 4 = 1

1 2 3 4 5 = 1

1 2 3 4 5 6 = 1

1 2 3 4 5 6 7 = 1

1 2 3 4 5 6 7 8 = 1

1 2 3 4 5 6 7 8 9 = 1

分析与解

(1)(1+2)÷3=1

(2)1×2+3-4=1

(3)[(1+2)÷3+4]÷5=1

(4)1×2×3-4+5-6=1

(5){[(1+2)÷3+4]}÷5+6}÷7=1

(6)(1×2×3-4+5-6+7)÷8=1

(7)(1×2+3+4-5+6+7-8)÷9=1

2.有趣的100

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 )等符号,使它们的得数都等于100。其中每一等式中的3,可以任意分组,例如,3,33,33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 3=100

分析与解

(1)(333—33)÷3=100

(2)33÷3×3×3+3+3=100

(3)33+33+33+3÷3=100

(4)(33—3)×3+3+3+3+3÷3=100

(5)3×3×3×3+3×3+(33-3)÷3=100

3.模糊的字迹

马明放学回家,雨还在下着。他把雨伞让给了一位老爷爷,自己却被淋湿了。回到家,发现练习本上的一道计算题,它的16个数字只能看清2个:

小朋友,其余的数字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分析与解 125×8=1000,要使被乘数乘以乘数十位上8的部分积是三位数,被乘数应小于或等于124。又111×9=999,要使被乘数乘以乘数个位上9的部分积是四位数,被乘数应大于或等于112。因此被乘数可能是112,113,114,……124,但113×89=10057,积是五位数,不合题意,所以被乘数只能是112。这个乘法竖式是:

4.密码算式

这是一个乘法算式,不过这些数字却被人用密码隐藏了。现在请运用你的智慧译出这个密码算式。

分析与解 密码算式的积可以写成:

111111111×E而111111111能被9整除,商为12345679,这样积又可以写成

12345679×E×9。这样,我们把9作为乘数,12345679×E作为被乘数,根据题目要求,被乘数的数字应各不相同,经反复试算,E是8,得出被乘数为98765432,积为888888888。

译出的算式是:

5.奇怪的五位数

有一个奇怪的五位数,在它的前面添写数字1,得到一个六位数;在它的后面添写数字1,也可得到一个六位数。不过,第二个六位数恰好是第一个六位数的3倍。小朋友,你知道这个奇怪的五位数是什么样的数吗?

乘数3与被乘数个位相乘,积的个位是1,3×7=21得e=7;积的十位数是7,5×3+2=17,得d=5;积的百位数是5,8×3+1=25,得c=8;积的千位数是8,2×3+2=8,得b =2;积的万位数是2,4×3=12,得a=4,所以这个五位数是42857

答:这个五位数是42857。

6.巧算和与差

彤彤今年刚上四年级,最喜欢数学。上次数学竞赛还得了第一名。可是后来她骄傲了,觉得自己了不起。

爸爸为了教育她,一天晚上给她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2+4+6+…+1992+1994)-(1+3+5+…+1991+1993)=?

看着爸爸出的题,彤彤眨眨眼,眉头紧锁,低声自语:“数这么多又这么大,怎么算呀!”

小朋友,这道题的算法你想出来了吗?

分析与解 连续的奇数、偶数与自然数有如下对应关系:

自然数 1 2 3 4 5 6 7 8 9 …

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

偶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

从上表可以看出:某一个奇数是它对应的自然数的2倍减1,某一个偶数是它对应的自然数的2倍。这样,我们知道了任意一个奇数,就可以知道它在从1起的一串连续奇数中所排列的位置。例如奇数1993,它在从1起的一串连续奇数中排在第997(1993=997×2—1)个位置上;同样,也可知道任一个偶数在从2起的连续偶数中的位置。例如,偶数1994排在第997(1994=997×2)个位置上。

现在我们回到原题。两个括号里加数的个数都是997个,而且前面括号里的每个加数与后面的括号里相对应的每个加数都相差1。因此这道题结果为997。

即:(2+4+6+…+1992+1994)-(1+3+5+…+1991+1993)

=(2-1)+(4-3)+(6-5)+…+(1992-1991)+

(1994-1993)

7.乘积最大

一天,教数学的马老师为小朋友们出了一道算术题,写在数学园地的“考考你”一栏里,标题是“乘积最大”。题目是:“用1~8这八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四位数,使这两个四位数的乘积最大。问:这两个四位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 把最大的两个数字8和7作为两个四位数的千位数,把6和5作为两个四位数的百位数,由于85×76>86×75,所以5应放在8的后面,6放在7的后面;把4和3作为两个四位数的十位数,同样,由于853×764>854×763,所以把3放在5后面,4放在6后面;把1和2作为两个四位数的个位数,按同样道理,把1放在3后面,把2放在4的后面,所以,这两个四位数是8531和7642。

答:这两个四位数分别是8531和7642。

8.新年礼物

新年到了,爸爸买来三件文具送给小刚作新年礼物。爸爸说:“这支钢

数字。你来算一算,买这三件文具时,我的衣袋里装了多少钱?”

小朋友,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

分析与解 要求小华的爸爸的衣袋里装了多少钱,关键在于求出A、B、

C各代表哪几个数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想:买钢笔的钱

于是可以写出下面的竖式:

是说共花了549分,即5元4角9分,从而求出爸爸买三件文具时,衣袋里装了5元5角钱。

答:爸爸的衣袋里装了5元5角钱。

9.图形算式

昨天,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张老师给数学小组的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

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算式,个个眨眨眼,眉头紧锁。张老师笑着说:“这是一道用图形代表数组成的算式题,大家动动脑筋,认真观察一下图形与数的关系,这道题是不难解答的。”小明眼珠一转,一下明白了,拍着手高声喊道:“老师,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小朋友,你知道怎么算了吗?

分析与解 只要注意每个图形的边数与数的关系、图形的摆放位置与运算的关系就可以解答这道题了。

答:这个图形算式的积是28。

10.巧比大小

在数学课上,张老师给全体同学出了下面这样一道有趣的算题:“98765432×19876与98765433×19875这两道题的积哪个大?看谁答得快。”张老师刚把题目说完,王童马上举起了手,说:“98765432×19876大!”张老师满意地笑了。王童到底是怎样比出来的呢?

分析与解 王童的巧妙方法如下:

98765432×19876=98765432×(19875+1)

=98765432×19875+98765432

98765433×19875=(98765432+1)×19875

=98765432×19875+19875

因为:98765432>19875

所以:98765432×19876>98765433×19875

11.苏牧的答数是几?

苏牧做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这道题的答数是一个九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1,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你能立即说出苏牧的答数吗?

分析与解 这个九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是相邻的三个数字,又知“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1”,“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那么百位上的数字是15-8-1=6。

这个九位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也是相邻的三个数字。既然十位数字是1,百位数是6,那么千位上的数字一定是8,以此类推,可知这个九位数是618618618

答:这个九位数是618618618

12.猫鼠大战

6只猫6分钟捉6只老鼠,请问在6000秒内捉100只老鼠要有多少只猫?

分析与解 对这道题很容易做出这样的推理:既然6只猫6分钟捉6只老鼠,那么1只猫1分钟(60秒)捉1只老鼠。这样在6千秒内捉100只老鼠就需要100只猫了,这是完全错误的结论。实际上需要的仍是6只猫,这是因为6只猫6分钟捉6只老鼠,就是说6只猫1分钟(60秒)捉1只老鼠,那么,在6千秒内捉100只老鼠自然还只需要6只猫了。

答:6000秒内捉100只老鼠要有6只猫。

13.大虎考二虎

大虎和二虎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俩都上四年级。大虎在书上看见一道挺有意思的题目,决定回家考考二虎。大虎对二虎说:“8个1234与8的4321倍的和是多少?不许动笔算,得数要在10秒钟之内说出来。”没等大虎数到10,二虎就报出了得数,大虎笑眯眯,连声说:“对,对,对!”

小朋友,你能很快地说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分析与解 二虎是这样想的:利用乘法分配律先把1234与4321相加得5555,再与8相乘得44440。列式为:

1234×8+8×4321

=(1234+4321)×8

=44440

答:这道题的结果是44440。

14.准考证的号码

陈京参加数学竞赛,准考证上的号码是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4倍,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个位上的数字之和。请问陈京准考证上的号码是多少?

分析与解 因为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4倍,所以个位上的数字要尽量小,但又不能是0,且十位上的数字只能在0至9间选择,所以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不能大于9。要满足这两个条件,百位上的数字只能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1,从而求出十位上的数字是5。因此,这个三位数是451。

答:准考证的号码是451。

15.弟弟猜数

小明让弟弟猜数。小明说:“一个数加上8,再乘以8,又减去8,最后除以8,结果还是等于8。这个数是多少?”弟弟想了想说:“我知道了!”于是说出了正确答案。

你知道弟弟猜出的是什么数吗?

分析与解 从后面开始推算,结果是8,除以8之前是8×8=64,减去8之前是64+8=72,乘以8之前是72÷8=9,加上8之前是9-8=1,所以这个数是1。列成综合算式是:

(8×8+8)÷8-8=1

这个数是不是1,可以验证一下,这留给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吧!

答:弟弟猜的数是1。

16.谁的邮票多?

小红、小英、小丽和小平四人比谁的邮票多。小红说:“如果小英给我3张邮票,那么我的邮票就是小英的邮票的2倍。”小英说:“我的邮票比小丽的邮票的一半多5张。”小丽说:“我的邮票比小平的邮票的3倍少25张。”小平说:“我有21张邮票。”

小朋友,他们四个人究竟谁的邮票最多?谁的最少?

分析与解 先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分别求出每个人各有多少张邮票,然后再比较谁的邮票最多,谁的最少。

小丽的邮票数为:21×3-25=38(张)

小英的邮票数为:38÷2+5=24(张)

小红的邮票数为:(24-3)×2-3=39(张)

所以,小红的邮票最多,有39张;小平的邮票最少,有21张。

答:小红的邮票最多,小平的邮票最少。

17.大兔和小兔

明明家是养兔专业户。一天,明明第一次称3只大兔和4只小兔,共重6.5千克;第二次称4只大兔和3只小兔,共重7.5千克。假定大兔的重量都一样,小兔的重量也都一样。

小朋友,你能很快地口算出每只大兔和每只小兔各重多少千克吗?

分析与解 如果第一次去掉一只小兔,换上一只大兔,那就和第二次称重的情况一样,可见一只大兔比一只小兔重:7.5-6.5=1(千克)。如果把第一次称时的大兔全部换成小兔,重量就要减去3千克,这时7只小兔的重量是:6.5-3=3.5(千克),那么每只小兔的重量便是0.5千克。

根据同样的道理,把第二次称重时的小兔全部换成大兔,就要增加3千克,得10.5千克,即7只大兔共重10.5千克,那么每只大兔重量便是1.5千克。

答:每只大兔重1.5千克,每只小兔重0.5千克。

18.各有多少橘子?

青青和虹虹一起到水果店买了一些橘子。在回来的路上,青青对虹虹说:“要是你给我一个橘子,我的橘子的个数就比你的多1倍。”而虹虹回答她说:“不,最好还是你给我一个橘子,那么咱俩的橘子数就一样多了。”小朋友,你能立刻说出他们每个人究竟有多少个橘子吗?

分析与解 这道题可用“图解法”求解。

如果青青给虹虹一个橘子,则两人橘子个数相等,从而可知青青比虹虹多两个橘子,如图(1)。如果虹虹给青青一个橘子,那么差数又多了2个,即差了4个,如图(2)。且此时青青的橘子数是虹虹的橘子数的2倍,就是说,虹虹有4个橘子,青青有8个橘子。

因此,虹虹原有4+1=5个橘子,青青原有8-1=7个橘子

答:虹虹原有5个橘子,青青原有7个橘子。

19.小红的存钱罐

小红有个存钱罐,里面放的都是硬币,其中2分币比5分币多22个;按钱数算,5分币比2分币多4角。另外,还有38个1分币。

小朋友,请你算算,小红一共存了多少钱?

分析与解 假如增加2分币的个数,使5分币值和2分币值相等,那么2分硬币要比5分硬币多22+40÷2=42(个),这42个硬币的币值为2×42=84(分)。假如减少2分币的个数,使2分币个数与5分币个数相等,那么5分币值将比2分币值多84分。实际上,每个5

分币比每个2分币多5-2=3(分),由此可以得出:5分币的个数为84÷3=28(个),进而可以算出小红共存钱:

5×28+2×(28+22)+1×38=278(分)=2.78(元)。

答:小红一共存了2.78元。

20.多深的井多长的绳?

在教室后面黑板上的“趣味数学”一栏写着每日一题,它吸引着许多爱好数学的小朋友的注意。

今天的题目是:“不深不浅一口井,不长不短一根绳,单股下去多2米,双股下去少2米。问:多深的井?多长的绳?

小朋友,你能回答这道题吗?

分析与解 由“双股下去少2米,单股下去多2米”,可以知道绳长的一半是2+2=4(米),所以绳长为4×2=8(米),那么井深为8-2=6(米)。

答:井深6米,绳长8米。

21.两棵古柏树

有两棵古柏树。500年前有个学者说,这两棵古柏树的年龄和是4000岁,年龄差是1000年。如果他的说法是正确的。请你算一算,这两棵古柏树现在各有多少岁了?

分析与解 这道题属于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和差”问题。具体解题的公式是: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可以求出这两棵古柏树500年前的年龄分别为:

(4000+1000)÷2=2500(岁)

(4000-1000)÷2=1500(岁)

现在这两棵古柏树的年龄分别为:

2500+500=3000(岁)

1500+500=2000(岁)

答:这两棵古柏树,一棵是3000岁,另一棵是2000岁。

22.各考多少分?

张良和石晶是好朋友,放暑假的前一天,他们俩都拿到了记分册。

石晶问张良:“这次数学期末考试你考了多少分?”张良回答说:“要是将我考的分数加上5乘以5,再减去5除以5,就得96分,你呢?”

石晶说:“如果将我考的分数乘以5加上5,再除以5减去5,也得96分。”

小朋友,你知道他俩各考多少分吗?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还原问题。加(减)法用减(加)法还原,乘(除)法用除(乘)法还原。

张良的考分:(96×5+5)÷5-5=92(分)

石晶的考分:(96+5)×5÷5=100(分)

答:张良考分是92分,石晶考分是100分

23.现在是几点钟

火车站的大钟,到了时候总要叮叮 地鸣钟报时。

1点钟时响一下,两点钟时响两下……当然12点钟时响十二下。

大钟报时,每一钟声要持续5秒钟,然后停10秒,再响第二下。

明明从听到钟声到最后一响经过了60秒;你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吗?

分析与解 每一钟声要持续5秒,然后停10秒钟,那么两下钟声间要经过15秒。明明听到第一声钟响到最后一响中间经过60秒,即中间共有60÷15=4个间隔,所以钟打了5下,现在是5点钟。

答:现在是5点钟。

24.谁的成绩最好?

上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小明和小丽所得分数的和与小华、小强两人所得分数的和相等,他们四人中小明与小丽的成绩比较接近,小强的分数最低。请你猜一猜,他们四人中,谁的成绩最好?

分析与解 小华的成绩最好。因为小明、小丽两人所得分数的和与小华、小强两人所得的分数的和是相等的,而且小明、小丽两人的得分差不多,最少的又是小强,所以小华的成绩最好。否则,小华、小强两个人的分数和就不能跟小明、小丽的分数和相等。

答:小华的成绩最好。

25.乒乓球比赛

学校要举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比赛采用淘汰制,共有136名同学参加。体育老师请小强帮助算一下从比赛开始到决出冠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小强画呀,写呀,算呀,老半天没有结果。站在一旁的小明听了,低头思索了一下,对老师说:“一共要进行135场比赛。”后来,体育老师编制好比赛顺序,计算一下,果然要打135场比赛。

小朋友,你知道小明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分析与解 小明的想法很简单,他不从比赛开始算起,而是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他想每打一场比赛就淘汰一个,而冠军只有一人,这样,136人中要淘汰135人,当然必须打135场比赛了。

26.一篮苹果

妈妈买回一篮苹果,大牛和二牛高兴极了。二牛问:“妈妈,这有多少个苹果呀?”妈妈答道:“这些苹果三个三个地数,剩两个。五个五个地数,剩三个。七个七个地数,也剩两个。你们猜,这篮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大牛和二牛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小朋友,你能帮助他们算算,这篮苹果最少有多少个吗?

分析与解 苹果的个数是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也余2的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这个数用3除余2,用7除也余2,说明这个数就是3×7=21再加2等于23,23用5除余数正好是3。所以23就是这篮苹果的个数。

答:这篮苹果至少有23个。

27.聪明的售票员

汽车售票员的票夹上有5分、1角、1角5分三种车票,到下班的时候,售票员小李数了数票袋里的硬币是43分。他自言自语地说:“坏了,今天我肯定出了差错”。小朋友,小李还没结帐,他怎么知道自己出差错了呢?

分析与解 因为5分、1角、1角5分的车票无论卖出多少张,收到钞票的个位数一定是0或5,现在票价总数的个位数出现了3,说明一定出错了。

28.骄傲的小兔

龟兔赛跑,全程2000米,乌龟每分钟爬25米,兔子每分钟跑320米,骄傲的小兔自以为跑得快,在途中睡了一觉,结果乌龟到达终点时,小兔离终点还有400米。小朋友,请你算一算,小兔在途中睡了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 乌龟爬完全程用了2000÷25=80(分钟),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只跑了2000-400=1600(米),用了1600÷320=5(分钟),所以,小兔在途中睡了80-5=75(分钟)。

答:小兔在途中睡了75分钟。

29.换座位

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时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1、2、3和4号位上(如图),第一次前后排动物换座位,第二次左右排动物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问第十次换座位后,小猴坐在第几号座位上?

分析与解 先做个换位试验

从实验中看到,换4次座位后恢复到开始时的位置。10÷4=2……2,这就是说,换10次座位后,就是上图中的第2个位置,即猴在第3号位置上。

答:第十次换位后小猴在3号位上。

30.计算年龄

小明今年12岁。一天,妈妈问他:“小明啊,现在我的年龄是你的三倍,几年后我的年龄是你的二倍半呢?”

小朋友,请你帮助小明算一下。

分析与解 今年妈妈的年龄是:12×3=36(岁),小明与妈妈相差36-12=24(岁),当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二倍半时,他们的年龄差仍是24岁。根据差倍问题的解答规律可以算出,当妈妈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二倍半时,小明的年龄为:24÷(2.5-1)=16(岁)。所以,4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二倍半。

答:4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二倍半。

31.小孙女几岁

“老爷爷,您的小孙女几岁了?”小华问。

老爷爷说:“小孙女的‘年龄’,要是按月算的话,恰好和我的岁数一样大。”

“那么您有多大年纪了?”小华又问。

“我和小孙女的岁数加在一起一共是91岁。”老爷爷风趣地回答。

小朋友想一想,小孙女今年几岁了?

分析与解 因为一年有12个月,所以从爷爷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爷爷的年龄是小孙女的12倍,再根据爷爷的第二句话可求出小孙女的年龄:

91÷(12+1)=7(岁)

答:小孙女今年7岁。

32.猜猜他的年龄

“你问我的年龄吗?”讲课幽默的张老师笑着说:“好啊!那你得动动脑筋。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才出生(即1岁),你到我这么大的时候,我都46岁了。”

听了他的话,你能猜出张老师的年龄吗?

分析与解 遇到年龄问题时,应注意两人年龄差不变。题意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从1岁到46岁,含有3个二人的年龄差。这样可以求出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46-1)÷3=15(岁),于是,老师今年的岁数就可以求出来了:46-15=31(岁)

答:张老师今年31岁。

33.平均速度

老师问小华:“某人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后来沿原路返回,返回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问这个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小华立刻回答说:“60加40,等于100,用2一平均,得50,平均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

老师摇摇头。小朋友,你说说看,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分析与解 正确答案是每小时48千米:小华把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误解是去的速度与回的速度这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所以小华算错了。

正确的解答是:假设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以后学了代数知识,也可以设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往返路程为120×2=240(千米),去的时间为120÷60=2(小时),返回时间为120÷40=3(小时),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40÷(2+3)=48(千米/小时)。

答: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

34.几天长满池塘?

景山小学开展了一个有趣的活动,他们每周请知识宫的动脑筋爷爷出一道“趣味数学”题。

这一周的“趣味数学”题是:“一种水草生长得很快,一天增加一倍。如果第一天往池塘投入1棵水草,第二天就发展为2棵,第26天恰好长满池塘。如果第一天投入4棵水草,几天长满池塘?”

分析与解 1棵水草经过一天变成2棵,经过两天变成4棵,所以第一天投入4棵水草,需要经过26-2=24(天)就长满了池塘。

答:第一天投入4棵水草,经过24天长满池塘。

35.松鼠采松子

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18个,下雨天每天只能采10个,它一连7天采了110个,问这7天当中有几天是雨天?

分析与解 本题可用假设法来解。

假定这7天都是晴天,松鼠妈妈可采到松子18×7=126(个),这样比实际多采了126-110=16(个),这是因为把雨天当作晴天了。一个雨天当作一个晴天,就可以多采18-10=8个松子。“16”里面有几个“8”,就有几个雨天被当作晴天了,因此,雨天有16÷8=2天

答:7天中有2天是雨天。

36.参观画展

培红小学四年级三班同学排成一路纵队去美术馆看儿童画展。女同学走在前面,男同学走在后面,曹红在排头,陈刚在排尾。曹红看到她后面的女生和男生一样多,陈刚数了数他前面的同学一共46人,问四年级三班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从题中“曹红看到她后面的女生和男生一样多”可知:女生比男生多1人,男女生共有46+1=47人。如果女生减少1人,则男女生人数相等。由此可以求出:男生有46÷2=23(人)女生有47-23=24(人)

答:男生有23人,女生有24人。

37.巧猜帽子颜色

在去大连夏令营的火车上,小洪、小白和小黄三个朋友碰在一起,他们分别戴了一顶彩色的帽子。戴白色太阳帽的说:“奇怪!我们中一个人戴的是红色的太阳帽,一个人戴的是白色太阳帽,第三个人戴的是黄色太阳帽,但没有一个人的帽子颜色与他本人的姓相符。”小黄说:“你说得对。”请问小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太阳帽?

分析与解 三个人三个姓,头戴三种颜色的帽子,帽子的颜色又与姓不符,说话的人戴的是白色帽,可以判断他不是小白。又因为小黄说了一句“你说得对”,所以他也不是小黄。那么戴白色太阳帽的一定是小洪了。

答:小洪头上戴的是白色的太阳帽。

38.十把钥匙

1把钥匙只能开1把锁。现在有10把钥匙和10把外形一样的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只好逐个试开。在最巧合的情况下,每把只试一次,就能打开一把锁。现在要问,在最坏的情况下,要试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分析与解 用第1把钥匙最多试开9次,如果9次都打不开锁,那么这把钥匙就是第10把锁的钥匙。依次类推,第2把钥匙最多试开8次……第9把钥匙最多试开1次,第10把钥匙不用试。在这种最坏的情况下,把10把钥匙和10把锁都配好,需试开9+8+7+…+1=(9+1)×9÷2=45(次)

答:最多要试45次。

39.黑兔有多少只?

小勇的叔叔是个养兔专业户,一共饲养了白兔、黑兔、灰兔共40只。

小勇问叔叔养了多少只黑兔,叔叔笑着说:“灰兔的只数比白兔的只数的17倍多,但比白兔的只数的18倍少。”听了叔叔的话,小勇笑了,明白这是叔叔有意给他出难题。

小朋友,你能帮助小勇算一算,叔叔养了多少只黑兔吗?

分析与解 设想白兔为1只,则灰兔的只数比17只多而比18只少,这是不可能的。

设想白兔为3只,则灰兔只数为51到54只之间,因为兔子总共有40只,所以这也是不可能的。

设想白兔为2只,则灰兔只数多于34只少于36只,即灰兔只数为35只。

黑兔只数是40-35-2=3(只)

答:叔叔养了3只黑兔。

40.怎样分配?

小龙、小勇和小军三个小伙伴约好星期天到郊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小龙见到他俩都带着面包来找他,就说:“你们怎么不告诉我一声,我也要买几个面包!”

小军笑了笑说:“有你的份,小勇买来5个,我买来4个,恰好我们每人3个面包。”

但小勇提出一个条件:“你要出9角钱,就和我们出的钱一样多了。”

小龙是怎样把这9角钱分给两个小伙伴的呢?

分析与解 由“小龙拿出9角钱”,可知3个人共应出27角,即9个面包的价钱为27角,所以每个面包的价格为3角。

小勇买了5个面包,自己留下3个,送给小龙2个,所以应该收3×2=6角。

小军买了4个面包,自己留下3个,送给小龙1个,所以应该收回3角。

答:小龙应给小勇6角钱,给小军3角钱。

41.答对了几道题?

一次数学测验共20道题,按评分标准,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1题倒扣1分。陈明在测验时把题都答完了,但是所得总分只有70分。请你算一算,他一共答对了多少道题?

分析与解 按照评分标准,全部答对应得100分,而他却得了70分,少得了100-70=30(分)。答错一题要倒扣1分,也就是少得5+1=6(分)。这样不难求出:他答错了30÷6=5(题),答对了20-5=15(题)

答:答对了15道题。

42.这本书多少钱?

玲玲和欢欢一起去新华书店。她们看到正在卖《趣味数学》,两人都想买这本书。可是钱不够,玲玲缺1分钱,欢欢缺8角钱。两个人把钱合起来买、还不够,请你算算《趣味数学》多少钱一本?

分析与解 玲玲买书缺1分,和欢欢合买钱还是不够,可见欢欢没有钱,否则哪怕只有1

分钱也就够了。既然欢欢没有钱,她买这本书缺8角,书价自然就是8角了。

答:《趣味数学》8角钱一本。

43.剪了1995次之后

将一条绳子对折后,在中间剪一刀,再把其中的一段对折,又在中间剪一刀,还是把其中的一段对折,再在中间剪一刀。这样剪了1995次以后,这条绳子变成了多少段?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成下表:

观察上面这个表,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每剪一次可以增加2段,剪了n次,得到(2n+1)段,所以剪了1995次后应得到:1995×2+1=3991

答:这条绳子变成了3991段。

44.巧填统计表

一天,小明发现爷爷拿着一张统计表发愁。原来,爷爷抽烟时,不小心把爸爸工厂一周产量统计表上的数字烧掉了一些(如图)。小明拿过表来看了看,又拿起笔来算了算说:“爷爷,这里缺少的数字应该都是7”。爷爷惊奇地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接着小明给爷爷讲了他的算法。

小朋友,你知道小明是怎么算的吗?

分析与解 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这个厂一周共生产机器的台数是79×6=474(台),再求出周三、周四两天共生产机器的台数是474-(89+74+81+85)=145(台)。那么怎么求出周三、周四各生产多少台呢?我们可以按解“数字谜”的办法把周三、周四各生产的台数求出来:

先考虑被加数的个位是几?8加7等于15,所以周三生产了67台机器。再考虑加数的十位是什么数,6加上进位数1等于7,7加7等于14,所以周四生产了78台。因此小明说被烧掉的两个数字都是7。

答:周三生产67台,周四生产78台。

45.怎样安排最省时间?

星期天,刘叔叔来作客,爸爸叫小华给客人烧水沏茶,刘叔叔说:“我先给你出道有关泡茶的数学问题吧!”小华高兴地说:“那太好了。”

刘叔叔说:“往水壶里放自来水需要用2分钟,把水烧开需要用7分钟,洗茶壶和茶碗各需要5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沏茶要用1分钟,茶叶还需泡上5分钟,倒茶要用1分钟。算算看,从往水壶里放水到能喝上茶水,最快要用多长时间?”

小华想了想,回答说:“我看只要用16分钟就够了。”

小朋友,你知道小华是怎样合理安排的吗?

分析与解 小华是这样安排的:先把水壶灌上自来水,接着烧开水,在等水开的这段时间内,把茶壶洗净,把茶叶拿来,水一开马上沏茶,在泡茶的时候,把茶碗洗净,茶叶泡好了,立刻倒茶水,倒完茶水,就可以喝了。这个过程用图表示是:

按上面的安排,只要用2+7+1+5+1=16(分钟)就能喝到茶水了。

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很多问题。小朋友,平时学了数学,可别忘记应用啊!

46.还剩几张胶卷?

小亮全家五口人到世界公园春游,由其中的一个人轮换给其他人拍照。拍照的情况如下:单人照各一张,每两个人合影各一张,每三个人合影各一张,每四个人合影各一张,用36张的彩色胶卷拍照。

小朋友,请你算一算,最后还剩下多少张胶卷?

分析与解 单人照用去5张;每两个人合影各一张,共用去5×4÷2=10(张);每三个人合影各一张,共用去5×4×3÷6=10(张)(各数重复计算了6次);每四个人合影各一张,共用去5×4×3×2÷24=5(张)(各数值重复计算了24次),最后还剩下36-5-10-10-5=6(张)

答:最后剩下6张胶卷。

47.植树节

植树节那天,春松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同学种了许多棵树。其中有23棵不是五年级种的,有25棵不是四年级种的。现在知道四、五年级共种18棵树,那么六年级种了多少棵树?

分析与解 已知条件如下:

六年级种的树+四年级种的树=23棵

六年级种的树+五年级种的树=25棵

四年级种的树+五年级种的树=18棵

可以看出,23+25-18=30(棵),是六年级种树棵数的2倍。因此,六年级种了30÷2=15棵。

答:六年级种了15棵

48.慰问老师

放暑假了,少先队组织同学去慰问老师。张老师高兴地拿出巧克力糖来招待同学们,一看盒子里的巧克力糖,如果平均分给每个同学,那么还少3块;如果每人只给3块,那么还剩下3块。试问有几个同学去慰问张老师?盒子里有几块巧克力糖?

分析与解 本题有两个条件,条件1:“平均分给每个同学,还缺少3块”;条件2:“每人只给3块,还剩3块”。

由条件1可知,学生的人数一定大于3;由条件2可知,糖的块数是3的倍数。

如果人数为4,则由条件2可推算出,糖应为15块,但不符合条件1。

如果人数为5,则由条件2可推算出,糖应为18块,同样不符合条件1。

如果人数为6,则由条件2可推算出,糖应为21块,且符合条件1。

如果人数大于6,则糖的块数不能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所以答案只能是:有6位同学,盒子里有21块巧克力糖。

答:同学有6位,巧克力糖有21块。

49.汽车的速度

旅行家在公共汽车上看见里程表上显示的数字是“15951”,这表明汽车已行驶了15951

公里。他自言自语道:“这个数真有意思,从两面读都一样。”汽车行驶了两小时,他又发现里程表上的数字仍然是一个从两面读数都一样的数字。他脱口说了一句:“这辆车开得不慢呀!”

小朋友,你能推算出这辆汽车的速度吗?

分析与解 汽车速度一般在100公里以内,两小时行程不会超过200公里。要使15951加上100多公里仍然得到一个两面读数都一样的数,这个数一定是16061。因此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

(16061-15951)÷2=55(公里)

答: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5公里。

50.最多有几种走法?

从学校到少年宫有4条东西的马路和3条南北的马路相通(如图1)。李楠同学从学校出发,步行到少年宫(只许向东或向南行走),最多有几种走法?

分析与解 先把每个“路口”都标上字母,其中A表示学校,Y表示少年宫。

如果从A点出发,显然从A到E、M和从A到B、C、D只有一种走法,而从A到F都有两种走法:A→E→F,A→B→F。由此可见,A到F的走法数是A到E和A到B的走法数的和(1

+1);以此类推,A到G有3种走法:A→E→F→G,A→B→C→G,A→B→F→G。通过观察可知,A到G的走法数是A到F和A到C的走法数的和(2+1)。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规律:到每个“路口”的走法数等于它上方“路口”走法数与左方“路口”走法数的和。于是得图2,所以,李楠从学校到少年宫最多有10种走法。

答:最多有10种走法。

51.要赛多少场?

育才小学四年级共有三个班,每班选派2名选手参加围棋比赛。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选手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分析与解 由题意可知,这次比赛共有6名棋手参加。这6名棋手中每一人都要和其余的5人赛一场,要赛5场,6个人共赛5×6=30(场)。我们这各计算方法是把甲对乙和乙对甲算作两场比赛来考虑,实际上这只能算做一场,所以场数需要除以2,因此,一共要赛30÷2=15(场)

答:要赛15场。

52.一道古代算题

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新编直指算法统宗》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趣的题目:

“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问大、小和尚各几人?”

爸爸让杨洋用算术方法解,姐姐知道了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一会儿,杨洋和姐姐都算出来了,得数一模一样。爸爸看后说两人算得都对,可是杨洋的解法更巧妙。

小朋友,你知道杨洋是怎样做的吗?

分析与解 用方程解。设大和尚有x人,那么小和尚有(100-x)人。依题意列方程:

解得x=25。由此可知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用算术方法解:将1个大和尚与3个小和尚编成一组,这一组中人数是4,馒头数也是4。用同样的方法分组,100个和尚与100个馒头正好分成25组。由此可得: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答: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53.这道题挺有趣

培红小学“数学园地”的墙报上登出一道算术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题目是这样的: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公里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带一只狗也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向乙奔去,遇乙后立即掉头向甲奔去,再遇甲又立即返身奔向乙……。就这样,狗不停地来回奔跑于甲、乙之间,直到甲、乙相遇为止。如果甲每小时行6公里,乙每小时行4公里,问这只狗一共奔跑了多少路程?”

小朋友,这道有趣的题目你会做吗?

分析与解 甲乙两人从开始相向而行,到相遇为止所用的时间就是狗奔跑的全部时间,因此,先求甲乙二人相遇时所用的时间:100÷(6+4)=10(小时),再用狗跑的速度乘以这时间,即得狗奔跑的路程:10×10=100(公里)。

答:这只狗一共奔跑了100公里。

54.不公平的分法

幼儿园的小朋友排着队去阿姨那儿领糖,第一个小朋友领到3块糖,第二个小朋友领到4块糖,第三个小朋友领到5块糖,……以此类推,后面的小朋友总比他前面的小朋友多领到一块糖,最后阿姨把糖分完了。这些糖如果平均分,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20块。请问领糖的小朋友到底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个小朋友领到3块糖,第二个小朋友领到4块糖……,因此领糖的小朋友的序号比领到糖的块数少2。又知“如果平均分,每个小朋友可以领到20块糖”由此可推出:排队领糖的小朋友站在中间那个是第18个(20-2=18)。因此领糖的小朋友共有

18×2-1=35(人)

答:领糖的小朋友共有35人。

55.聪明的马明

新年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班主任张老师见数学迷马明正忙着往盘子装糖块,有心考考他:“明明,我要你把100块糖,分装在12个盘中,要盘盘有3。”马明想了一下,很快就按老师的要求分好了。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巧算练习试题.docx

771+29+115=265+435+231=202+198+366=411+89+48=346+354+58=11+267+89=426+174+7=82+218+229=270+430+102=44+420+56=524+76+254=417+83+357=230+570+195=112+788+77=370+30+140=414+286+25=388+212+63=595+205+171=345+355+47=151+149+618=314+586+87=32+868+6=216+284+488=217+183+323=238+562+117=36+564+382=193+407+312=402+298+127=25+737+75=290+210+177=12+290+88=202+198+181=76+824+69=

176+124+394=451+49+142=223+377+149=152+148+133=8+192+443=72+328+385=699+201+72=261+339+225=77+423+314=502+298+16=517+83+340=174+26+711=181+519+230=92+408+284=69+192+31=9+391+591=85+766+15=25+175+737=179+421+228=56+111+44=336+364+282=85+446+15=400+500+84=9+191+612=46+254+305=262+138+431=223+277+372=477+123+136=350+50+123=132+368+424=285+515+19=481+219+19=468+432+74=

六年级数学计算和巧算

六年级计算与巧算 例5 、 33338721×79+790×666614 1 =333387.5×79+790×66661.25 =33338.75×790+790×66661.25 =790×(33338.75+66661.25) =790×100000 =79000000 练习: ① 3.5×411+125%+211÷54 ② 975×0.25+4 39×76-9.75

例6 1994 199219931-19941993?+? = 1994 199219931-1994)11992(?+?+ =1994 199219931-199419941992?++? = 199419921993199319931992?++? =1 练习: ① 186 548362361548362-?+? ② 1 19891988198719891988-?+?

例7.有一串数1.4.9.16.25……它们按一定规律排列,那么第2000个数与第2001个数相差多少? 20012 -20002 = (2000+1)×2001-2000×2000 = 2000×2001+2001-2000×2000 = 2000×(2001-2000)+2001】 = 2000+2001 = 4001 练习 ①19912 -19902 ② 99992 +19999 ③999×274+6274

例8 . 1998÷1999 19981998 = 1998÷1999 199819991998+? = 1998÷1999 )11999(1998+? = 1998×2000 19981999? =2000 1999 ① 545 2÷17 ② 238÷238 239 238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班别:姓名: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 125×(80×8) 125×32×25

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资料讲解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 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 一、分组法 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 2、符号有一定规律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 1、简单分组 例:10 -9 +8 -7 +6 -5 +4 -3 +2 -1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 则原式=(10-9)+(8-7)+(6-5)+(4-3)+(2-1) =1+1+1+1+1 =5 2、分组有剩余 例:20 + 19 –18 + 17 –16 + 15 –14 + 13 –12 + 11 –10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 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 =20+1+1+1+1+1 =25 3、复杂分组 例:48 + 47 - 46 -45 + 44 + 43 –42 –41 + 40 + 39 –38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 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42 –41)+(40 + 39 –38 –37)+ 36 =4+4+4+36 =48 例:15 + 14 –13 + 12 + 11 –10 + 9 + 8 –7 + 6 + 5 –4 + 3 + 2 - 1 ++-++-++-++-++- (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 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1,再加第一个数比较简便) =(16+4)+(13+7)+10 =20+20+10 =50

最新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杂题部分练习 1.明明和小华到新华书店去买《小学数学百问》这本书。一看书的价钱,发现明明带的钱缺1分钱,小华带的钱缺 2.35元。两人把钱合起来,还是不够买一本的。那么买一本《小学数学百问》到底要花多少元? 2.将奇数按如下顺次排列 1 5 7 19 21 3 9 17 23 …… 11 15 25 …… 13 27 …… 29 33 …… 31 …… 在这样的排列中,17这个数排在第2行第3列,33这个数排在第5行和2列,那么1995这个数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3.有一列数,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994,以后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这列数的第1994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几? 4.11+22+33+44+55+66+77+88+99+1010除以3的余数是几? 5.某班有学生51人,准备推选1名同学在教师节那天给老师献花。选举的方法是让51名同学按编号1、2、3、……、51排成一个圆圈,从1号位开始,隔过1号,去掉2号、3号,隔过4号,去掉5号、6号……如此循环下去,总是每隔过1个人,就去掉2个人,最后剩下的那名同学当选。那么当选的同学开始时是排在几号位置上的?

6.设 1、3、9、27、81、243、729、2187是给定的 8个数,在这8个数中每次取1个或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到255个新数。从小到大把这些新数排列起来,那么第250个数是几? 7.有一列数1/1、1/2、2/2、1/2、1/3、2/3、3/3、2/3、1/3、1/4、2/4、3/4、……那么第398个数是多少? 8.下图中已填好了2个数6和7,再从1、2、3、4、5中选出4个数填在图中空格中,要使填好的格里的数右边比左边大,下边比上边大,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9.下面方格中每横行、每竖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方格中的A、 B、C、D、E各是多少? 10.有四包糖,每次选出其中的3包,算出这三包的平均重量,再加上另一包的重量,用这种方法算了4次,分别得到下面4种重量8.8千克,9.6千克,10.4千克,11.2千克那么这四包糖平均每包重多少千克? 小明摆了两次,第一次摆成正方阵后,余下12枚棋子;第二次摆成每边各加 1枚棋子的正方阵时,还缺少9枚棋子。那么这些棋子共有多少个? 12.有两列数,它们各自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一列数是:3、5、7、9、……,第二列数是:4、9、14、19、24、……,第一列数中的第1个数与第二列数中的第1个数相加是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试题集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集 黎平县尚重小学教师:明 简便计算练习题1 得分 158+262+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25×4 (13×125)×(3×8) (12+24+80)×50 简便计算练习题2 得分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21500÷125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简便计算练习题3 得分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27+19×2 5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一、十几乘十几的巧算 口诀:头乘头是高位积,尾加尾是中积,尾乘尾是末尾的积。最后再排列,遇到满十的向前位进一就是了。 例如:12×13=156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2+3=5;尾相乘2×3=6。最后再排列起来就是156。 15×17=255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5+7=12;尾相乘5×7=35,最后排列时,高位积本是1,要加进上来的中位积12中的1,就是2了;中位积本是2,加尾积进上来的3就是5了;末尾积就是5。就是255。 说明:这种巧算只限于十几乘十几 二、多位数与11相乘的巧算 例如:36×11=396方法:首积照着写3,中积是3+6=9,尾积照着写6就是了。遇到要进位的同上向前一位进一就是了。 2476×11=3236方法:首积本是2,但后面的4+7=11,要向前一位进1,首积就成了2;中间依次写是4+7=11,个位是1本应该写1,可后面的7+6=13又向前一位进1,所以就写2,再写3;尾积就是原来数中的尾数6了。 说明:这种方法掌握好了,可以大大的提高运算速度,同样像乘22,33,88等一系列的乘法都可以运用此法,因为22可以分解为11×2、33可以分解为11×3…… 三、首数相同,尾数之和为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 口诀例如:26×24=624方法:首数2+1=3,3×2=6;6×4=24;排列起来就是624。 85×85=7225方法:首数8+1=9,9×8=72;5×5=25;排列起来就是7225。 说明:这种方法只限于首数相同,尾数互补(相加为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当然也能灵活的运用的,如42×例如:34×74=2516方法:3×7+4=25这前积;4×4=16为后积,相连就是2516。 57×57=3249方法:5×5+7=32是前积;7×7=49是后积,相连就是3249。

小学数学速算巧算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 速算与巧算 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简便计算练习题1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简便计算练习题2 704×25 25×32×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32000÷400 21500÷125 49700÷700 4800÷25

简便计算练习题3 2356-(1356-721)1235-(1780-1665) 75×27+19×2 5 31×870+13×310 4×(25×65+25×28) (300+6)x12 25x(4+8) 125x(35+8) (13+24)x8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99X13+13 25+199X25 32X16+14X32 78X4+78X3+78X3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最新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一、数的加减乘除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数量间的特殊关系进性较快的运算这就是简便运算。 (一)其方法有: 一: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1)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4)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283+52+117+148=(283+117)+(52+48)=400+200=600(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例2:657-263-257=657-257-263=400-263=147.(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例3:195-(95+24)=195-95-24=100-24=76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50+42=92. (同上) 例5:(0.75+125)×8=0.75×8+125×8=6+1000=1006.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125×8-0.25×8=1000-2=998. (同上) 例7:(1.125-0.75)÷0.25=1.125÷0.25-0.75÷0.25=4.5-3=1.5。(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9=450÷9+81÷9=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 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10:4.2÷(0。6×0.35)=4.2÷0.6÷0.35=7÷0.35=20. (同上) 例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 例13:(48×25×3)÷8=48÷8×25×3=6×25×3=450. (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 (5)和、差、积、商不变的规律。 1:和不变:如果a+b=c,那么,(a+d)+(b-d)=c, 2: 差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3: 积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4: 商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例14:3.48+0.98=(3.48-0.02)+(0.98+0.02)=3.46+1=4.46(和不变) 例15:3576-2997=(3576+3)-(2997+3)=3579-3000=579(差不变)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实际用多少天看 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 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0.修路队原计划用240天修好一条长91200米的公路。实际每天比计 12.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13.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4.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15.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16.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1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8.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19.容器里放着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若干升,加1升水后纯酒精含量为25%;再加1升纯酒精,容器里纯酒精含量为40%。那么原来容器里的酒精溶液共几升?浓度为百分之几? 20.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21.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一)

771+29+115=411+89+48= 426+174+7= 44+420+56= 230+570+195= 414+286+25= 345+355+47= 32+868+6= 238+562+117= 402+298+127= 12+290+88=265+435+231= 346+354+58= 82+218+229= 524+76+254= 112+788+77= 388+212+63= 151+149+618= 216+284+488= 36+564+382= 25+737+75= 202+198+181= 202+198+366= 11+267+89= 270+430+102= 417+83+357= 370+30+140= 595+205+171= 314+586+87= 217+183+323= 193+407+312= 290+210+177= 76+824+69=

176+124+394=152+148+133=699+201+72=502+298+16=181+519+230=9+391+591=179+421+228=85+446+15=46+254+305=477+123+136=285+515+19=451+49+142= 8+192+443= 261+339+225= 517+83+340= 92+408+284= 85+766+15= 56+111+44= 400+500+84= 262+138+431= 350+50+123= 481+219+19= 223+377+149= 72+328+385= 77+423+314= 174+26+711= 69+192+31= 25+175+737= 336+364+282= 9+191+612= 223+277+372= 132+368+424= 468+432+74=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计算部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计算部分数学网为广大小学生和家长整理的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系列,包括计算、几何、应用题、杂题以及各部分练习题,每部分都有100道精选例题及讲解,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本篇为计算部分。 怎样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呢?这是广大教师、小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学好各种运算的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这是计算的基础。 其次是要多做练习。这里说的多是高质量的多,不单是数量上的多。多做题,多见题才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坚持不懈就能提高计算能力。 再次是养成速算、巧算的习惯。能速算、巧算是一个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知识、计算能力强的突出表现。比如计算85545。你见到这个题就应该想到:90045=20,而855比900少45,那么85545的商应比90045的商小1,应是19。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还要掌握一些简算、巧算的方法,这要有老师的指导。看看下面的例题,是一定会得到启发的。分析与解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应该注意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以便使某些运算简便。本题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及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的。 例2 计算99992222+33333334

分析与解利用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分析与解将分子部分变形,再利用除法性质可以使运算简便。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小学数学巧算秘籍

凑整 1、加法凑整:找“好朋友数” 学习凑整法,首先一定要理解加法当中的几对最基本的好朋友数.1+9=10、2+8=10、3+7=10、4+6=10、5+5=10,除了这五对好朋友数外,还有很多两个数相加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比如:19+31=50;11+89=100;33+67=100;44+56=100;55+45=100.我们发现在加法中:个位上是好朋友的两个数加在一起就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以后在加法题中看到了个位是好朋友的两个数,可以把它们快速先相加啦! 例题:(1)18+53+12 解析:观察发现式子中存在好朋友数,12 和 18 是好朋友数,相加可凑成 30,将 12 带着前面的“+”搬到好朋友 18 的后面优先计算,这就是带符号搬家. (2)24+27+26+23 解析:观察发现式子中存在两对好朋友数,24 和 26 是好朋友数,23 和 27 是好朋友数,带符号搬家找自己的好朋友再计算. 2、减法凑整:找“同尾数” 在减法计算中,想要凑整,可以把末尾相同的两个数相减,我们将这样末尾相同的两个数称为同尾数,减法中想要方便计算,就要把同尾数配对凑整,若同尾数不在一起,就需要带着其前面的符号一起搬家,移动到一起,然后凑整计算. 例题:36-9-16

解析:找同尾数,36 和 16 是同尾数,将 16 带着前面的“-”搬到36 的后面先计算,这就是带符号搬家. 3、加减混合 在计算时,若算式中有加有减,可以先观察一下有没有好朋友数或同尾数,加法找朋友,减法找同尾,然后再带符号搬家,将好朋友数或同尾数配对,凑整计算,注意搬家过程中一定不要落下任何数. 例题:67+9-17 解析:观察发现式子中有加有减,存在同尾数,67 和 17 相减可凑成 50,同尾数放在一起优先计算. 练一练: 16+8+34 35+9+25 18+9+52 47+8+23 添去括号 1、添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1)括号前面是加号,添去括号不变号 在加减运算中,想在某个数前面添加或去掉括号,若这个数前面的符号是“+”,则无论添加或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都不改变. 例题 1:23+18-8 解析:18 和 8 是同尾数,放在一起可以凑整,所以可以把 18-8 优先计算,我们通过添加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把 18-8 用括号括起来,因为 18 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所以可以写成 23+(18-8).例题 2:59+(18-9)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一)汇编

771+29+115=411+89+48=426+174+7=44+420+56=230+570+195=414+286+25=345+355+47=32+868+6=238+562+117=402+298+127=12+290+88=265+435+231= 346+354+58= 82+218+229= 524+76+254= 112+788+77= 388+212+63= 151+149+618= 216+284+488= 36+564+382= 25+737+75= 202+198+181= 202+198+366= 11+267+89= 270+430+102= 417+83+357= 370+30+140= 595+205+171= 314+586+87= 217+183+323= 193+407+312= 290+210+177= 76+824+69=

176+124+394=152+148+133=699+201+72=502+298+16=181+519+230=9+391+591=179+421+228=85+446+15=46+254+305=477+123+136=285+515+19=451+49+142= 8+192+443= 261+339+225= 517+83+340= 92+408+284= 85+766+15= 56+111+44= 400+500+84= 262+138+431= 350+50+123= 481+219+19= 223+377+149= 72+328+385= 77+423+314= 174+26+711= 69+192+31= 25+175+737= 336+364+282= 9+191+612= 223+277+372= 132+368+424= 468+432+74=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 实际用多少天看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 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0.修路队原计划用240天修好一条长91200米的公路。实际每天比计

12.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13.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4.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15.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16.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1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8.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19.容器里放着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若干升,加1升水后纯酒精含量为25%;再加1升纯酒精,容器里纯酒精含量为40%。那么原来容器里的酒精溶液共几升?浓度为百分之几? 20.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21.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22.注满一池水,只打开甲管,要8小时;只打开乙管,要12小时;只打开丙管,要15小时。今开始只打开甲、乙两管,中途关掉甲、乙两管,然后打开丙管,前后共用了10小时才注满一池水。那么打开丙管注水几小时?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三)

25×5×4=5×30×6=80×74×5=5×6×5=57×10×6=4×62×5=7×8×5=97×10×9=59×50×6=50×26×6=57×10×9= 25×6×5= 85×60×5= 20×78×3= 15×35×2= 71×2×5= 30×66×2= 15×20×2= 43×75×4= 41×50×2= 99×8×5= 30×60×2= 30×84×2= 5×80×2= 50×88×4= 5×36×8= 50×6×4= 35×40×2= 10×32×7= 61×30×3=

77×25×8=45×75×4=91×30×3=69×60×5=49×10×3=97×20×2=3×14×5=60×50×5=91×12×5=5×50×8=10×74×2= 50×68×4= 7×50×8= 35×45×2= 5×15×4= 75×50×6= 25×25×4= 50×6×8= 50×30×8= 2×26×5= 5×50×4= 10×60×7= 97×10×5= 23×25×2= 25×78×4= 89×15×2= 23×10×4= 10×88×7= 30×58×3= 91×75×4=

61×10×9=5×20×3=10×92×7=10×92×5=80×40×5=3×10×3=61×4×5=10×84×3=93×45×2=50×6×6=51×16×5= 16×38×5= 2×30×5= 13×10×2= 95×10×5= 45×46×2= 95×50×2= 45×38×2= 10×52×9= 75×68×8= 67×10×7= 20×8×4= 50×14×8= 30×92×2= 19×25×2= 59×40×5= 37×20×3= 25×50×8= 25×18×5= 60×38×5=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二)

四年级数学巧算练习题(二) 54×68-24×68= 753×59+753= 89×30-29×30= 981×9+981= 605×89+605= 89×3-79×3= 45×29-15×29= 665×89+665= 97×64-77×64= 71×12-1×12= 98×78-48×78= 67×2-27×2=

64×8-34×8=224×49+224=68×28-38×28=54×35-34×35=85×43-65×43=53×16-23×16=94×57-44×57=63×6-13×6=98×12-18×12=15×69+15= 99×30-79×30=50×11-20×11=98×86-48×86=

67×62-27×62=44×13-14×13=83×94-33×94=744×19+744=92×77-82×77=96×98-66×98=70×9+70= 61×24-11×24=484×59+484=95×15-65×15=65×32-55×32=95×69-5×69=84×25-64×25=

87×78-47×78=72×18-12×18=93×86-43×86=296×79+296=90×60-30×60=96×63-86×63=89×64-49×64=62×44-2×44=41×64-31×64=68×20-28×20=737×39+737=95×79-45×79=598×29+598=

65×54-55×54=91×85-81×85=130×39+130=84×21-14×21=60×23-10×23=59×96-49×96=61×57-51×57=42×6-12×6=187×59+187=82×16-62×16=91×94-51×94=78×14-48×14=36×6-16×6=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转】 2011-04-17 21:04:55| 分类:教海拾贝|举报|字号订阅 速算与巧算 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 (1)计算:1+2+3+4+5+6+7+8+9 =5×9 中间数是5 =45 共9个数 (2)计算:1+3+5+7+9 =5×5 中间数是5 =25 共有5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