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的体会

【摘要】将56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干预10d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前后大部分患者sas、sds明显降低。提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产妇;抑郁症;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多学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我们对2009-12月至2010-12月56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病人56例,均为足月初产妇,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障碍)或阳性家族史,产前无妊高征、心脏病或其他内科疾病。年龄(24~33)岁,平均28. 5岁。其中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32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

1.2护理方法

(1)全面准确评估产妇情况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婴儿健康状况,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河北北方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生姓名:张亚平 学生学号:142120186 指导老师:胡伟 专业年级:2014级 完稿时间:2016年4月17日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误区

目录 一、病因1 二、临床表现2 1.1核心症状 2 1.2心理症状群 2 1.3躯体症状群 3 三、护理3 2.1一般护理 3 2.2心理护理 4 四、产后抑郁症误区5结论 6 参考文献6致谢7

引言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一、病因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

加强孕产妇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

加强孕产妇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29T15:11:03.2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2期供稿作者:刘慧[导读] 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解决她们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才能利于产妇顺利完成这一生理过程。 刘慧(赣榆县青口镇第二人民医院城东社区服务站江苏连云港2221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孕产妇的保健逐渐完善,孕产妇在怀孕期间、临产时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99-01 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恐惧、焦虑、紧张、忧郁;对产痛的顾虑;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 1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1.1有些产妇由于没有做好产前检查,一有产兆就惊慌失措地到医院待产,加之对医院环境生疏,医务人员陌生的面孔,心情难免紧张,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 1.2有些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临产前出现的不规则宫缩感到难以忍受,不能进食,睡眠差,这些常导致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而使产妇疲劳,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对这类产妇应予精神安慰,耐心讲解分娩过程,,使其应尽量克服生理上的暂时性痛苦,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陪伴产妇,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耐心解答她们提出的疑问,使其感觉到工作人员对她的关注,对提高顺产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1.3产程由潜伏期进入活跃期最后到宫口开全,产妇觉得这一时期是最漫长的,易产生焦虑情绪,盼望尽快结束分娩,以减轻这一大痛苦。此时助产人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给予鼓励、安抚与陪伴,并向产妇讲解宫口开大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期间要注意休息,正常饮食,保持体力,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并提醒产妇及时小便,以免影响胎头下降,鼓励产妇取自觉舒适体位,帮助她们顺利渡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1.4胎儿娩出后,如果新生儿的性别不合产妇愿望时,往往产生沮丧情绪,引起宫缩欠佳,易导致产后出血。此时,应立刻给于开导,立即行母婴皮肤接触,帮助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稳定母亲情绪和促进乳汁分泌,分娩后产妇虽很痛苦,但听到婴儿的哭声或看到自己的宝宝,紧张焦虑情绪即可缓解,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机会。 由引可见,做好孕产妇的身心护理,帮助孕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促进孕期保健,降低围产期发病率,是保证产科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体会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相辅相成。尤其是早产产妇情绪非常紧张,心理状态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解决她们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才能利于产妇顺利完成这一生理过程。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参考文献 [1]余树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万方医学网(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01). [2]李雪梅.母婴分离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6):854-855. [3]韦雨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万方医学网(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21).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心得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心得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自身健康、婚姻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婴儿发育的影响,对社会及下一代培养均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全社会应该对产后抑郁症予以高度重视。 1产后抑郁症的概念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既包括发生在产后7 d内轻度的产后情绪低落或产后忧郁,也包括产后2~6 w出现的程度较重的产后抑郁症。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 w发病,4~6 w症状明显,产后抑郁会在产后较长的时间影响一部分妇女的精神状况。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加以预防。 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 2.1生物学因素分娩结束后,雌激素撤退,并且长期处于低性激素状态,导致多巴胺受体的超敏,增加了多巴胺转运体在脑部的表达。这些性激素撤退带来的神经递质改变,可能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

2.2产前因素"十月怀胎",产前病假时间长、产前门诊次数增多,并发症所致的病理性改变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因而出现情绪不稳定。 2.3产科因素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4医护因素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姿态可影响和改变产妇的情绪和状态,这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医德医风等密切相关。 2.5产妇自身因素产妇对自身形象的剧变没有心理准备,若对自身的心理调试不良,就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及无法适应自己角色的真正转换。生育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角色的变化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把握的;孩子的哭闹、丈夫的忽视、家人对护理孩子的不同观念,以及许许多多因孩子的出现而出现的矛盾,都会无形中增加产妇的精神负荷,从而造成身心的疲惫和痛苦。 2.6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小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的亲属极为有限,家庭支持系统不够,产妇对孩子由谁来看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新妈妈面临着照看孩子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紧张的生活压力也可能造成产后的抑郁。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文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 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一简述。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生女孩26例,生育畸形儿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生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产妇本人健

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③产妇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身体发育成长及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 4.1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

纽曼理论应用于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纽曼理论应用于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21T15:38:38.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姜科琼 [导读] 妊娠、分娩是孕产妇的正常生理活动。孕期到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显著,引起产妇情绪变化。 姜科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室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通过总结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诊断标准,根据纽曼系统模式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三级预防措施解决产妇的精神生活问题,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纽曼系统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23-02 妊娠、分娩是孕产妇的正常生理活动。孕期到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显著,引起产妇情绪变化。产后抑郁症(PPD)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了产妇的健康,也影响了家庭、婚姻等。严重的产后抑郁不进行治疗,会影响母婴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可能会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及意识、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发展,还会影响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的稳定[1]。由于相关产后抑郁研究采取的诊断标准、评定量表以及评定时间不同,使得已报道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各不相同,相差悬殊,国外报道为3.5% —33%[2];国内为10%—38% [3]。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产后抑郁症以来,为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质量,不少学者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4],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的发生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5]。 纽曼理论[6]:根据纽曼理论的五个相互作用的护理变量:生理因素、生长发育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它们中的每个都遍布于护理系统中,并相互影响。评估孕产妇正常防线、应变防线、抵抗防线,查找压力源。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7例精神科确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1.1生理因素: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上诉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7]。这种内分泌的突然变化往往会造成产妇抑郁不安的情绪。有躯体疾病或者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8]。 1.2心理因素 在怀孕及分娩的过程中,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担心婴儿是否健康,性别问题;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易引发产后忧郁。分娩时带来的不适与疼痛,使孕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9]。生产后,产妇体型的改变,睡眠被干扰,坐月子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引起产后抑郁的发生。 1.3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1.4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性格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平时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 1.5社会因素 对产妇而言,最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来源于其丈夫,丈夫及家庭支持帮助的缺乏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10]。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11],所以产后家庭生活、婆媳关系、夫妻感情、经济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妇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不良的家庭环境易引起产后抑郁的发生。 1.6分娩因素 不良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是引起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破宫产、产钳助产等方式会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12]。 1.7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孕妇更容易患产后抑郁症。这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孕产妇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对分娩、婴儿的抚养、婴儿的健康、产后的恢复、产后的工作、经济压力等方面考虑较多有关。 2.临床资料 本组7例患者,年龄26-38岁。职业:待业1例,教师2例,护士1例,新闻工作者1例,工程师1例,私企创业者1例。文化程度,本科以上6例,初中1例。孕期患各类疾病4例,孕期并发症6例。分娩方式:剖宫产3例,产钳1例,自然分娩3。初产妇5例,经产妇1例,流产1例。抑郁症家族史1例。发病时间,产后2天-4个月。7例患者通过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住院6-12天出院,随访4-10个月,现有5例回归职业生涯,1例全职照顾孩子,1例继续药物治疗,定期去精神科复诊。 3.产后抑郁的干预 3.1一级预防:在危险的程度已知而没有反应时的干预措施-试图加强防御线的弹性。 3.1.1积极开展孕期保健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向孕妇提供母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和保健措施。要求孕妇夫妻双方及亲属,参加孕妇学校,接受妊娠、分娩、哺乳、育婴知识及孕期保健培训,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配合技巧,对于孕后妇女的主要压力源,如母亲角色不胜任、支持系统缺乏、身体形象改变等尽早给予指导,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准备,可以利用个别心理咨询、孕妇学校授课、观看宣传片、发放宣教资料等措施对孕妇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提高孕妇心理适应性。多种研究证

浅谈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浅谈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4:49.1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古力努尔·肯切拜依加马丽汗·努尔哈孜[导读] 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古力努尔·肯切拜依加马丽汗·努尔哈孜(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8366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3-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孕产妇的保健逐渐完善,孕产妇在怀孕期间、临产时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 孕产妇产前一般心理护理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恐惧、焦虑、紧张、忧郁;对产痛的顾虑;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 1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1.1有些产妇由于没有做好产前检查,一有产兆就惊慌失措地到医院待产,加之对医院环境生疏,医务人员陌生的面孔,心情难免紧张,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 1.2有些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临产前出现的不规则宫缩感到难以忍受,不能进食,睡眠差,这些常导致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而使产妇疲劳,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对这类产妇应予精神安慰,耐心讲解分娩过程,使其应尽量克服生理上的暂时性痛苦,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陪伴产妇,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耐心解答她们提出的疑问,使其感觉到工作人员对她的关注,对提高顺产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1.3产程由潜伏期进入活跃期最后到宫口开全,产妇觉得这一时期是最漫长的,易产生焦虑情绪,盼望尽快结束分娩,以减轻这一大痛苦。此时助产人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给予鼓励、安抚与陪伴,并向产妇讲解宫口开大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期间要注意休息,正常饮食,保持体力,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并提醒产妇及时小便,以免影响胎头下降,鼓励产妇取自觉舒适体位,帮助她们顺利渡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1.4胎儿娩出后,如果新生儿的性别不合产妇愿望时,往往产生沮丧情绪,引起宫缩欠佳,易导致产后出血。此时,应立刻给于开导,立即行母婴皮肤接触,帮助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稳定母亲情绪和促进乳汁分泌,分娩后产妇虽很痛苦,但听到婴儿的哭声或看到自己的宝宝,紧张焦虑情绪即可缓解,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机会。 由引可见,做好孕产妇的身心护理,帮助孕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促进孕期保健,降低围产期发病率,是保证产科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 体会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相辅相成。尤其是早产产妇情绪非常紧张,心理状态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解决她们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才能利于产妇顺利完成这一生理过程。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余树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万方医学网(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01). [2]李雪梅.母婴分离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6):854-855. [3]韦雨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万方医学网(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21).

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江琳

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江琳 发表时间:2018-06-08T09:35:24.43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江琳 [导读] 分析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点,并提出对应护理干预方法。 江琳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分析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点,并提出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先兆早产保胎住院治疗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观察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孕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61%,对照组孕妇护理总满意率为68.08%,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孕妇护理满意度更好。结论:先兆早产保胎期间的孕妇心理特点主要以恐惧、焦虑、自责等为主,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能够缓解孕妇的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先兆早产;保胎;心理特点;护理分析 先兆早产指的是妊娠时间在28~37周之内,孕妇出现规律性的宫缩,并带有宫颈缩短、扩张等症状,孕妇在此阶段存在着较多负面情绪,影响妊娠的正常进行[1]。分析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保证妊娠安全,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护理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诊治的先兆早产保胎治疗孕妇94例,孕妇均确诊为先兆早产,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入院进行保胎治疗,入院时间在3~16d,孕妇中63例为初产妇,31例为经产妇,孕妇意识良好,可以自主沟通和交流,同意参与本次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孕妇的年龄在24~32岁之间,平均(28.8±0.4)岁,孕妇的妊娠时间为28~34周之间,平均(31.5±0.6)周;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在23~33岁之间,平均(29.7±0.7)岁,妊娠时间为29~34周,平均(30.8±0.5)周,两组孕妇的年龄、妊娠时间等数据可比。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孕妇给予全面、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等,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保胎护理。健康教育:护士要了解孕妇的详细信息,评估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并根据其文化程度和沟通能力等为孕妇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孕妇进行连续性的知识宣讲。教育内容主要有专科知识、用药指导、运动方法、心理护理、保健方法和饮食护理等,提升对孕妇家庭的健康教育,让孕妇的丈夫和家属多关爱孕妇。孕妇要对自身的妊娠有正确的认知,积极参与到护理过程中,主动消除心中的疑虑和不安,缓解保胎期出现的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告知孕妇和家属先兆早产的出现原因,回答孕妇提出的问题,告知孕妇不必过于担心,良好的治疗可以保证妊娠的正常进行,提升孕妇的护理信心,并让家属知晓家庭支持对孕妇情绪恢复的重要性。鼓励孕妇说出自己的顾虑,多与孕妇沟通和交流,稳定情绪,保持孕妇心情的舒畅,为保胎治疗奠定基础,促进孕妇的早日康复[2]。专科护理:孕妇入院后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卧床姿势以左侧卧位最佳,从而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避免宫内胎儿缺氧发生危险事件。用药护理:孕妇期间的用药要谨慎,明确了解其体质特点和治疗需要,控制药物的服用剂量,若孕妇在服药期间有任何不良反应均要立即给予对应护理。护士要耐心听取孕妇提出的护理意见,及时改进,讲解服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提升孕妇的服药依从性。护士要为孕妇营造清静、舒适的护理病房环境,保持要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在许可条件下可播放一些舒缓音乐,缓解孕妇的焦虑情绪。 1.3护理评价 统计两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以护理总满意率来评价护理效果,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数据差异,只有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孕妇中有45例怀孕周期延长至37周以上,对照组孕妇有32例延长至37周以上;研究组孕妇中18例护理非常满意,26例满意,3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3.61%;对照组孕妇中有13例护理非常满意,19例满意,15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68.08%,两组孕妇护理总满意率相比,X2=15.48,P<0.05,研究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更好,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下表 3 讨论 先兆早产属于负面妊娠时间,会对孕妇和家属的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由愉快转为焦虑、不安等,持续性的负面情绪给孕妇的精神造成危害性刺激,严重会影响妊娠的正常进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生产次数的孕妇心理状态存在着差异,因此要根据孕妇的个体情绪特点给予护理。研究发现,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点主要有抑郁、忧郁、不安等,部分孕妇带有强烈的自责心理,需要尽快予以舒缓,保证妊娠安全[3]。 本文分析了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和护理干预效果,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低、年龄高的孕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悲观、绝望、逃避现实和依赖性过重等,持续性的精神刺激会影响妊娠安全,需要及时给予孕妇有效的护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产后抑郁症状原因及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34例,对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护理后,产妇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产妇HAMD及TESS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强化产妇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及产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妇抑郁症可能性,确保产妇早日出院。 标签:产后抑郁症;致病因素;护理体会 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逐渐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抑郁症产妇人数逐渐增加。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1]。该状况主要是产妇在分娩后对孩子的生长状况和自身状况过于担心,对自身的经济、环境等因素过于看重等导致的一项心理疾病,对产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产妇产后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对产妇抑郁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产后抑郁症患者34例,其中包括经阴道分娩16例、剖宫产18例。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2岁。选取产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 1.2方法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护理,针对产妇症状对产妇进行合理操作: 1.2.1保健宣传及教育医护人员要制定合理保健护理教育方案,对保健知识体系进行建立,形成完整的保健体系。要对孕产知识进行讲解,增强产妇对产前心理护理、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产后保健等的了解。要对产妇对分娩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及时进行纠正,对产妇的保健护理教育意识进行提升,确保产妇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2]。 1.2.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提高产妇分娩依从性。要对产妇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分析,对产妇的焦虑、不安、恐惧等问题及时进行排解。 1.2.3产后护理针对产妇状况为产妇创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鼓励产妇家属积极参与到产后恢复疗养过程中,提高产妇心理质量。 1.3评价标准依照HAMD评分量表和TESS评分量表对产妇抑郁状况进行评分,观察产妇抑郁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t对护理数据进行对比。当数据差异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摘要】孕产妇在分娩前后和分娩时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新生 儿窒息和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本文对孕产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特征 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当今护理工作的重点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 体护理,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所以,深入了解产妇,尤 其是初产妇产时的心理特征,给予适时的疏导和护理,对产妇产时减轻疼痛、顺 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1]。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心 理活动,孕产妇的心情更是十分复杂,因急躁,紧张,惊恐常可引起宫缩乏力, 致产程延长,造成滞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泌乳减少,因此应该注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分娩。 1 产前孕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2] 鉴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产妇为初产妇,无经验,加之社会家庭对 分娩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增加了对分娩的精神紧张程度,大部分孕妇临产前的共 同心理活动是紧张,焦虑,恐惧,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关心,怕分 娩时疼痛,怕出血,怕难产,担心胎儿不正常,一旦出现产兆常表现出心慌,意乱,吃睡不宁,高度紧张的心理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造成原发性宫缩乏力,使分娩不能按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熟练的 专业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善于掌握孕产妇的不同心理,以保证分娩的 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好宣传工作,解除紧张心理,要以热情、亲切的态 度向孕妇介绍病房、特产室、产房的环境及有关妊娠与分娩的知识,宣传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好处,耐心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以取得她们的信任,同时要使 孕妇注意饮食和休息,使其了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 进行,消除临产孕妇对分娩的忧虑和产痛的恐惧,增强自信心。其次,建立融洽 的护患关系:对临产孕妇要同情,态度诚恳热情,关心体贴照顾她们,给予其更 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孕妇感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使其得到安慰,增强安全感, 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最后,护理技能是不可忽视的,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能使临产孕妇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在进行操作时,态度要认真,动作要轻柔, 手法准确熟练,观察细致,(如临测胎儿情况及孕妇生命体征)记录及时,并将 产程进展情况主动告知临产孕妇,让她们感到自己已被重视,增强她的信心和安 全感,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产妇的顾虑。与此同时,还应保证临产孕妇的正常 进食和睡眠,使她们从精力、体力和心理上为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分娩时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随着产程的进展、频繁的子宫收缩引起疼痛发生,形成产妇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希望减轻疼痛和尽快结束分娩。此时,护理人员的主要心理护理任务就是对 疼痛的护理,产妇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产妇对疼痛敏感, 阵痛感觉强烈,有的虽疼痛但能控制,有的痛得难以忍受,大声喊叫,不能自我 控制,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导致宫缩乏力,极易造成难产,护理人员对自控 能力强的产妇要多鼓励,并告知产妇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对自控能力差的应多 接近,给予安慰,陪伴,不要对他们批评、训斥和表示厌烦。宫口即将开全时, 产妇会产生各种恐惧心理,部分产妇大声呻吟或喊叫,这时护理人员应守在床边,尽量多跟产妇交谈,因分娩是剧烈的体力活动过程,出汗多,应及时用湿毛巾擦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西安职工医学院(专科)毕业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姓名:赵阳学号:专业:护理年级:10 级完成日期:2011 年12 月28 日指导教师:司婉君教学部:甘肃庆阳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 1.临床表现1.1 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1.1.1 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1.1.2 兴趣缺乏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

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1.1.3 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 焦虑与抑郁伴发出现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2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2.2 自卑观念明显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1.2.3 认知症状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1.2.4 多疑敏感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1.2.5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31.3 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24T15:33:56.1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李亚芳欧利芳 [导读]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内科一区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情况。结果:通过产前的健康教育及产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重视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逐渐的加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 75%[1]。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可以直接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乳汁的分泌及授乳;还可以受症状影响情绪低落,焦虑,精力体力下降,伴随各方面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可能影响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影响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导致家庭的破裂。因此,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恢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做好孕婴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 月—2016年11月我院分娩产妇962例,发生产后抑郁症 15例,发生率为 1.55%,年龄 20 岁 ~38 岁。其中经阴道分娩 13例,剖宫产 7 例,前置胎盘 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 例。 1.2方法 护理人员采取心理疗法,关心体贴、帮助孕产妇,运用语言、表情、行为、变孕产妇不正确的认知、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起的身体症状,达到预防改善、控制产后抑郁发生的目的。 2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 2.1产妇的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担心产后伤口愈合不良,或者担心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会担心产后怎样适应母亲角色,有了孩子怎样与家庭其他成员更好的相处,怎样处理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 2.2产妇的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优越、生活环境良好的产妇,心境愉悦,思路开阔,适应能力强,能较好的接受新生儿,适应母亲角色;而经济条件窘迫的产妇,产后由于自身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加上新生儿喂养,又不能及时工作等一系列矛盾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心情不畅,造成抑郁。 2.3社会支持系统 产前夫妻关系紧张,产后得不到丈夫的理解,父母、公婆不能给予家务、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会让产妇感到孤独无助。另外,假如家人都期望男孩传宗接代或盼望生育女孩,而新生儿性别事与愿违,产妇会认为周围亲属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因而情绪沮丧,心情压抑,不愿说话,严重时产生沟通障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2.4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受产程的痛苦煎熬会阴部侧切或撕裂,剖宫产腹部伤口疼痛,产后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等均给产妇带来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活动受限,产妇也会产生情绪不佳,烦躁易怒。 2.5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的态度 产妇临产后,由于每个人的产程进展不同,耐受力强弱不同,表现亦不相同,有些医护人员没有耐心,态度不好,产妇有时会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委屈,有些产妇感到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变得抑郁,易怒暴躁。 2.6产妇自身的生理因素 研究者认为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诱发产后抑郁症[2]。 3 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状不易被发现,如何早期识别产后抑郁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这是医护人员在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3]。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妇出院之后发生,由于家庭访视制度不完善,医护人员往往难于及时发现,故难以给予早期综合治疗。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大部分因素集中在产前和产时。因此孕期及分娩期做好预防尤为重要[3]。产后抑郁不确切的病因和多种危险因子使得单一的预防措施不能作用于所有阶段,因此鼓励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3.1 产前评估、咨询和教育 加强围产期宣教,全面准确评估孕妇情况[4]: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评估孕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孕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广泛宣传有关妊娠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特别是对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改变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对有内科并发症者需把握妊娠指证,使孕妇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妊娠期的不良心态;同时帮助孕妇克服早孕反应造成的不适,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她们制订可

孕妇心理状态评估及心理护理

孕妇心理状态评估及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94例近三年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结论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孕妇心理状态护理评估 对于怀孕期妇女来说,长期保持平稳乐观健康的心理,对胎儿的发育和孕妇自身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可以保证胎儿顺利分娩,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可以对孕妇进行效果更加理想的保健服务,使孕妇的心理在孕期内能够保证平稳健康发展,保证胎儿顺利分娩,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孕妇年龄在19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孕周在24至37周之间,平均孕周31.2周;其中包括初产妇62例,经产妇32例;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抽样中的94例在我所就诊的孕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 表1 不同类型患者比例 3 心理特征 3.1 抑郁 孕妇家庭不和,经济条件差,病情几度反复,容易出现该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极度自我克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愿意表达。

浅谈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浅谈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4-25T09:56:28.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作者:格桑曲珍才央 [导读] 本文在介绍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医院、家庭、个人三个角度介绍产后抑郁症如何护理? 西藏林芝市妇幼保健院 860000 【摘要】根据临床调查数据表明,60%-70%的产妇都会在产后患上抑郁症,不仅危害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产后抑郁症加以护理。本文在介绍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医院、家庭、个人三个角度介绍产后抑郁症如何护理?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 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诊断、护理等方面已有诸多报道,但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多局限于案例分析或者统计调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跟一般抑郁症一样,它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一是产妇经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二是产妇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者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心、敌意,与家人关系不协调;三是创造性思维受损;四是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容易疲倦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绝望、自杀或者杀婴倾向,有时甚至会处于错乱或者昏睡状态。 2 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2.1 生理因素: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而分娩之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从而加重抑郁症状。而分娩过程中的滞产、难产或者产妇心理准备不充分,高度紧张,恐惧时业很容易引起产后抑郁症,如果再加上产妇有内科并发症或者合并感染、发热之类的就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了。 2.2 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50%~7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分娩时的剧痛,怕不能顺利分娩还要再进行剖宫产等,以及对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等的担忧。另外,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对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物知之甚少,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 2.3 家庭因素:对于产妇来说最大的支持来源于丈夫和家庭,如果缺乏丈夫以及家庭的支持帮助,那么就很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与此同时过低的家庭经济收入、丈夫以及家人盼望男孩的程度、产后无人帮助照顾孩子、居住条件差、婆媳关系紧张等都是产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出现不仅危害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产后抑郁症加以护理,下面将从医院、家庭、产妇个人角度阐述如何对产妇的产后抑郁症进行护理。 3.1 医院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3.1.1 热情接待主动沟通:在产妇入住医院以后,医护人员应该热情接待,主动为他们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以及本医院接生的先进技术和仪器,认真回答孕妇和家人提出来的问题。另外产后抑郁症的孕妇大多数是不善言谈,内向孤僻,对环境适应比较差的人,因此护士应该尽可能的为其安排比较安全的单人房间,并让家属陪伴及时、全面、正确地了解孕妇的情绪、行为、身体情况、婚姻、经济状况等等。 3.1.2 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多宣传孕产保健知识:很多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跟孕妇对自身健康状态以及分娩知识了解的缺乏有关。因此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孩的生理、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相关的保健知识。 3.2 家庭应该采取护理的措施: 3.2.1 营造安宁、温馨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关系、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丈夫的关心和安慰。因此家属要多给予产妇肯定、表扬和鼓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要多关心、照顾和帮助产妇,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产妇的亲朋好友以及相关领导也应该多关心产妇的生活,使产妇感觉到有很多人在关怀她和支持她愉快地转换并承担起妈妈的角色,使身心逐渐恢复健康。 3.2.2 提供合理的营养结构:产后产妇身体虚弱,这时候需要及时合理的提供一些营养饮食,让孕妇较快的恢复身体。其中饮食主要以精、杂、稀、软为主。其中“精”是指产后饮食要注意质量,不要吃的过多,否则会让产妇更加肥胖,对产后恢复没有好处,进一步影响产妇心情。 3.2.3 香薰疗法帮产妇驱赶烦恼:有产妇的家庭可以准备一些精油给产妇做香薰。根据科学研究表明,香薰能够给人放松的感觉。因此家里可以准备一些伊兰精油、薰衣草精油之类的,在产妇洗澡的时候滴几滴在温水中,泡个香氛浴,这样可以让产妇感觉轻松,增加自信。 3.3 产妇应采取的措施:要想摆脱产后抑郁症,除了医院、家庭的支持以外,最重要的还是靠产妇自己来调整, 3.3.1 自我心理调节:①焦点转移法。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良事件上,因为你越想不愉快的事情,就越容易陷入情感恶性循环地怪圈中,因此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上。②主动求助法。产妇在郁闷的时候,可以找闺中密友或者父母倾诉,还可以将自己的感觉告诉伴侣,不要将自己的感受一直深埋心底。③自我鼓励法。产后抑郁症通常会表现出自我评价低、失落的迹象,因此产妇一定要学会自我鼓励,产妇可以自我欣赏一下,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多想想自己由于别人的一面,多看看事情美好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