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产业布局情况介

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优势条件得天独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海洋资源优势突出。海岸线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能源、港口、矿产等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

海洋产业基础较好。预计201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

载体支撑能力较强。区内已有各类园区68家,其中国家级16家。新规划的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潍坊滨海、东营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和一批特色海洋产业基地及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将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国务院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支持力度。山东省政府及沿海7市政府在用地用海等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并设立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

产业布局优势互补

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

心任务。

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位,壮大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重要增长极。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为骨干,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渔业、海洋油气矿产、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环保、临港物流、滨海生态旅游等产业,培育高效生态经

济增长极。

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重点做大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集中培育海洋先

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建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基地。

重点打造四大基地

一、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开发海洋药物、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生物

新材料、海水养殖优质种苗等,在青岛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在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地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和烟台、威海核电

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和潮汐能、波浪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全国重要的海洋新能源基地。

大力发展海洋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建设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重点建设一批良种基地、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出口海产品安全示范区;在青岛建立国家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远洋渔业。建设一批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提升荣成、寿光、蓬莱、黄岛等远洋渔业基地水平,扩大远洋渔业船队规模。

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在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潍坊等地建设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在荣成、城阳、芝罘等地建设一批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水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水产品物流中心。

三、打造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

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业。建设青岛、烟台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东营石油装备、潍坊船用配套设备、威海特种专用修造船和日照临港机械等专业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

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依托日照港的区位优势和大型矿石码头,加快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建设全国重要的钢铁精品基地。

提升海洋化工产业。积极推进地方骨干企业与央企合作,实施油盐化工一体化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海洋化工材料,形成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产业新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产业基地。

四、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

加快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重点建设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东营、潍坊、滨州、莱州等一批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大力培育新兴海洋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海洋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海上体育运动产业,建设全国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海上运动基地。

努力拓展海洋旅游业。把青岛、烟台、威海等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建设青岛国际啤酒城、烟台国际葡萄酒城、东营石油城等工业旅游目的地;建设海洋、海岸和滨海腹地三条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旅游带,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积极培育涉海金融服务业。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探索组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加快发展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开发服务海洋经济的保险产品。

积极拓展涉海商务服务业。依托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软件园,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会展节庆和新型商贸流通服务业。

同时,按照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加快构建区内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

(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02月16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报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科研技能训练期末论 文学生姓名:王伟指导教师:赵银系别:人文艺术系专业、班级: 1002学号: 9011100236时间: 2012 年 11 月 2 号《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 备的报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海洋问题正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事务。当前全球海洋发展呈现六个方面的趋势。21 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从海洋中获得巨大利益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海洋战略。联合国总部设立了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办公室,在每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都要专门研究海洋事务。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世界各沿海国家都纷纷调整海洋发展战略,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随着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可将世界蓝色革命分为四次浪潮:一是以浅海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代表的渔业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食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拓展了人类食物来源的渠道。二是以造船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大提高了航运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三是以海洋环境技术、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了

海洋资源利用,打开了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空间。四是以海洋天然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特殊功能基因组为代表的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将带来海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群。许多科学家预测,海洋科技是 21 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之一。从20 世纪 80 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潮。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难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生产现代化的进展,海洋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海洋对我国经济发展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原因在于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所选择的全球化条件下的工业化模式和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日益提高的地位。我们国家抓住了全球化的机制,利用世界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选择了吸收外资、发展沿海加工贸易,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战略,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当前,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是世界为数不多的从经济全球化中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研究报告

海洋产业是人类在海洋、滨海地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以发展海洋经济的事业。这种活动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对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所进行的一次性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海洋科学研究、教育、技术等其他服务管理。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主要涉及的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 图表1海洋产业分类 海洋经济分类主要构成 主要海洋产业传统海洋产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 业、滨海旅游业 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 船舶业、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教育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地质勘察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行政管理、海洋保险与社会保证业和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 海洋相关产业 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 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稳健,势头良好。从产出规模来开,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为主力的海洋经济产出规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实现三二一的格局,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不断向好;从产业空间布局看,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但海洋经济发展单一、粗放的模式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各地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从国际空间格局看,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大、速度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和国际涉海企业竞争力都相对偏弱。 1、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2009-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由31964亿元增至834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73%左右,占GDP比重随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增速及占GDP比重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稳定在7%与9.5%左右,海洋经济在经历2004-2006及2010年前后的高速增长后,目前正保持与GDP相对同步的增速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长阶段。 图表22009-2018海洋经济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完整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的 1.2.2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研究角度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第2章生活资料物流基本概念 2.1 生活资料物流?2.1.1 生活资料物流的内涵?2.1.2生活资料物流的特征?2.2生活资料物流需求与供给 2.2.1 物流需求的内涵和特点 2.2.2物流需求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2.4 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的2.2.3物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移动 2.2.5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分析 ?第3章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 3.1物流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分析 3.1.1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1.2 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 3.2 物流与经济内在联系分析 3.2.1 分析方法? 3.2.2 物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研究 3.2.3 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第4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 4.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4.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介绍 4.2蓝色经济区内生活资料物流需求的分析 4.2.1蓝色经济区内物流需求的特点和内容 4.2.2 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相关分析?第5章基于区域经济 5.1基于区域经济等影响因等影响因素在区域物流需求中的应用研究? 素建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 5.1.1 研究的出发点 5.1.2 “影响因素一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5.2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实证研究 5.2.1 数据来源 5.2.2 主成分分析 第6章实证研究 6.1 青岛市货运量预测实证研究 6.2青岛市物流业产值预测实证研究 6.3结论\ 第一章绪论

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 目录 海洋产业及发展理论 (2) 国外海洋产业发展概况 (13) 我国海洋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 (34)

海洋产业及发展理论 大纲 一、海洋产业及分类 1.应用国民经济物资生产部门分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2.应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3.应用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和技术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4.应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二、海洋产业结构的类型 1.部门海洋产业结构 2.一、二、三次海洋产业结构 3.区域海洋产业结构 4.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结构 三、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四、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构成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2.一、二、三产业结构顺序正在向三、二、一产业结构顺序发展 3.科学技术在海洋产业结构形成中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 4.不同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五、海洋产业概述 1.传统海洋产业 2.新兴海洋产业 3.未来海洋产业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海洋经济 C02:海洋产业

C03:部门海洋产业结构 C04:一、二、三次海洋产业结构 C05:区域海洋产业结构 C06: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结构 C07:海洋捕捞业 C08:海水增养殖业 C09:临海工业 C10:海洋生物开发产业 原理和观点 K01: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K02: 海洋产业的主要服务活动 K03: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K04: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K05:海洋捕捞业的特征 K06:海洋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意义 重要信息 I01: 海洋产业的分类 正文 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70.8%,占地球总水量的96.5%,海洋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21世纪可供人类利用的陆上资源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日益枯竭,寻求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海洋里蕴藏的资源比陆地上丰富得多,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等,日益成为人类的天然宝库。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抢占海洋科技战略制高点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密切关注当代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争取在海洋产业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为: 1)海洋经济发展迅速、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 2)海洋意识普遍增强 3)人口、经济向沿海地区聚集,人类与海洋的联系日益紧密

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半岛城市群规划方案出台目标: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半岛城市群规划呼之欲出济南青岛将成为区域双中心·龙头高昂群雄并起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解析(下) ·培植高标号产业 集群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解析(上)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出台誓做经济增长第3极·[半岛]山东半岛城市群8市实现了山东近七成的国税收入·创新春潮涌半岛山东省半岛城市群企业注重技术创新·滨州欲加盟山东半岛城市群目标:扩大半岛城市群腹地·半岛城市群聚六成投资山东成重要制造基地·个性就是生命力--建半岛城市群就应有一些个性鲜明城市·半岛城市群人 才联盟逐渐浮出水面人才一体化来日可期·半岛城市群副中心--烟台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角色·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话题:环境硬优势与“人和”软力量·[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年内启动将组 合1+7都市圈·城市群与凹陷带:县级市--半岛城市群峰的隆起带·[济宁]三个层次两条主线鲁西南济宁都市圈呼之欲出·山东规划鲁西南济宁都市圈济宁徐州争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一核两心壮 大优势集群鲁西南打造济宁都市圈·济宁都市圈大盘敲定以济宁为核心菏泽枣庄为区域中心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由北京大学和省建设厅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5月12日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待省政府正式批准后正式实施。 战略定位为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肩的增长极。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辖区及邹平县,规划区土地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共有8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将邹平纳入规划区域,主要考虑到邹平虽然在行政上隶属滨州,但因黄河的阻隔,与同在黄河一侧的济南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 规划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内,是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跨国城市走廊,推动“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与京津唐、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 空间结构为六级节点和三个城市联合区。规划提出半岛城市群按六个核心城市节点发展。其中前三个分别是以青岛为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双中心城市,以烟台为区域副中心,促使烟台与济南、青岛分别成为区域东、南、西部子区域的核心城市。后三个节点是:以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为城市区中心城市;以章丘、青州、寿光、高密、龙口、荣成、乳山等为城市区副中心城市;以邹平、济阳、桓台、广饶、昌乐、昌邑、安丘、胶州、胶南、诸城、平度、莱西、莱州、招远、莱阳、文登、利津、垦利、莒县等为城市区优先发展城市。在空

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区位

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区位:孕育广阔发展空间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砂矿等六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山东位居第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2010年12月21日11时,4辆满载蔬菜和电子元件的集装箱货车驶入停靠在威海口岸的中韩货轮,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首次尝试通过渡轮将两国间 的道路运输衔接起来,相当于把高速公路架设在海上。 近年来,借助绝佳的地理区位优势,山东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海关统计数字显示,去年1至11月份,山东省进出口总值达1705亿美元,较前年同期增长36.6%,超过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值300多亿美元。特别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加工、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国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山东半岛与多个经济圈、都市圈联系密切,本身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圈层中心,是中国北部延伸至太平洋进而通向各大洲的重要门户。南接长三角地区, 北临京津冀都市圈,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根据最新统计,山东省海岸线长约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沿岸分布200多个海湾,以半封闭型居多,其中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约49处,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约320个,其岛陆面积约111平方公里,岛岸线长约561公里,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山东省海洋空间资源类型齐全,海域总面积约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基本相当,辽阔的蓝色国土必将为山东经济 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山东半岛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台风登陆概率低。近岸海域以清洁、较清洁海区为主,水动力条件较好,自净能力较强。全省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能够为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全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砂矿等六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山东位居第一。其中山东半岛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青岛港码头岸线全长3420米,拥有码头15座,泊位72个,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港湾口小腹大,是我国著名的优良港口;日照可供建港的海域达20多海里,湾阔

海洋生物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及前景预测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种类组成多样性高、门类齐全,拥有许多古老的种类,例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鲎、海豆芽等。生物资源数量相当可观,海洋每年约生产1350×108t有机碳。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海洋每年可提供30×108t水产品,够300亿人食用。也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目前世界海洋捕捞和养殖的范围只占大洋面积的10%,绝大部分海域尚未开发。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将更加重视海洋,让海洋来解决人类食物的供应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鱼类、肉类和豆类列为人类三大蛋白质来源。因此,人类极大地寄希望于进一步开发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 从生物学上分,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海洋脊椎动物资源和海洋藻类资源。 (一)鱼类资源 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它们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5-3)×104种,其中海产鱼类超过1.6×104种,但真正成为海洋捕捞种类的约为200种。其中年产量不足5×104t的占多数,为140多种。超过100×104t仅有12种,即狭鳕、大西洋鳕鱼、秘鲁鳀鱼、大西洋鲱鱼、鲐鱼、毛鳞鱼、远东拟沙丁鱼、沙瑙鱼、智利竹荚鱼、沙丁鱼、鲣、黄鳍金枪鱼等,它们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 1/3。世界渔场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可划分为太平洋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西南部、东南部;大西洋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地中海、黑海,以及大西洋西南部和东南部;印度洋东部和西部。 太平洋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太平洋的渔获量可占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左右。这里有最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此外,还有千岛群岛至日本海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以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主要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等鱼种。产量居世界各海区中第一位。 大西洋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渔场有挪威沿岸到北海的大西洋东部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此外,还有西北非洲和西南非洲渔场等。大西洋的渔业生产量在世界各海区中居第二位。 印度洋的渔业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产量不高。印度洋的底层鲆类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印度洋西部塞舌尔群岛,是广阔的拖网渔场。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

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

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1-10-23信息来源:浙商 文│本刊记者俞越 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那么,海洋经济有哪些细分产业最值得投资?《浙商》杂志发布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榜单,结合了近年来海洋经济各大产业的布局、产业总值、发展增速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众多因素综合评定。 [上榜理由] 海洋物流业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物流业迅速回暖。2010年,我国海洋物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脱颖而出,宁波、舟山都把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海洋船舶工业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正处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造船完工量及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未来,海洋船舶工业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军民结合,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稳步发展。形成环渤海船舶工业带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及船用配套设备,同时稳步提高修船能力。 海洋油气业 我国继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多个油气田陆续投产,海洋石油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海洋油气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9%。重点建设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南海、东海、渤海天然气田,逐步形成三个区域性市场供应体系。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也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

蓝色经济区

如果你是烟台市市长如何理建设蓝色经济区 1》以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助推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 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问题探讨 1、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给烟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烟台市必须找准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烟台蓝色 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重点。文章最后阐述了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重要城市,烟台市在新的历史机 遇和挑战面前,如何进行科学定位,拟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积 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自身发展,提升城市层次,增 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和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 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烟台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烟台市发展的影响 (一)烟台市的机遇 1.为烟台市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 蓝色经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模式,鲜明特征是创新、 科技、开放、生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要求烟台市转 变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由陆地向海洋扩展,从近海向深海 延伸,注重生态环境,实现海洋开发和保护并重,沿海和内陆发 展同步,国内和国外双向开放,各方面、各领域统筹兼顾,在海 陆统筹协调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产业 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为烟台市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烟台市的发展更新思路,转变观 念,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2.为烟台市纳入国家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带来了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 分的烟台市,亦将进入国家决策层面,有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科技创新、海陆统筹以及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享受先行 先试政策,得到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烟台临海县市区战占省的近三 分之一,海域陆域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的主阵地,将迎来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和山东 省的政策优势,放大自身的区位效应,拓展城市的腹地和开放空间, 城市的发展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城市和区域发展将面临 更大的空间,地位进一步提高,功能进一步强化,在山东省和环 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内的区域竞争力也将显著增强。 3.为烟台市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南北沿海产业带 (经济带)提供了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 海洋能源矿产、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 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目前烟台市在这些领域 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产业优势或较为突出的发展潜力,部分优势产业 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产业集群。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进一步优

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_韩增林

收稿时间:2015-08-19;修回时间:2015-11-25基金项目:部省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4JJD790038)作者简介:韩增林(1956—),男,山东商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地理及海洋经济地理等。E-mail:hzl@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977437.html, 。 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韩增林1,胡伟1,李彬1,刘天宝2,胡渊1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辽宁大连116029; 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相关文献主要是在 海洋经济地理和海洋经济的范畴下去回顾中国海洋产业的研究进展,缺乏从整个海洋产业全局的角度对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海洋产业研究取得的成就、发展过程和特点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基于CiteSpace 知识图谱和Excel 数据统计对31年来我国海洋产业研究总体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论文的发表数量上看,海洋产业相关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同时,海洋产业的研究团队逐渐扩充,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深度也日益加深。海洋产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布局、海洋产业集聚与集群、海洋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海洋产业贡献度、海洋产业安全、海洋产业碳排放测度等正成为新兴研究热点。但国内海洋产业研究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理论体系,注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同时加强对国外海洋产业研究的借鉴与比较,并将海洋环境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关键词:海洋产业;CiteSpace 知识图谱;研究特点;展望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6)01-0089-08DOI :10.15957/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977437.html,ki.jjdl.2016.01.013 Progress and Prospect on the Research of Marine Industry in China HAN Zeng -lin 1,HU Wei 1,LI Bin 1,LIU Tian -bao 2,HU Yuan 1 (1.Research Center for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Liaoning ,China )Abstract:Marine industry is the cor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Domestic literature related marine industry have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21st century.The existing Chinese literatures on maritime industry mainly review the progress of marine industry from marine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category.Domestic literature related marine industry lack systematic research from a entire perspective.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y about achievements and process will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maritime industry.Based on map of CiteSpace knowledge and Excel data statistics for 31years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ine industry research.Look from the quantity of published papers ,the research of marine industry is becoming a research focus.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teams of marine industry are growing ,the research field is expanding and the research depth is increasing.The main research field of marine industry includes the structure of marine industries ,the layout of marine industries ,the marine industrial clust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rine Industries ,etc.The contribution of marine industry ,marine industry securit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about marine industry are becoming new research hotspots.However ,domestic marine industry research is not enough.Future research should perfect the theory system of marine industry,emphasize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and strengthen the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 of the foreign marine industry research.Mor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mar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Key words:marine industry;knowledge map of CiteSpace;study characteristics;prospect 第36卷第1期经济地理Vol.36,No.12016年1月ECONOMIC GEOGRAPHY Jan.,2016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浅论

2009年第4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4  总第164期 S HANDONG S OCI A L S CI E NCES General No.164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浅论3 姜旭朝 毕毓洵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经历了海洋产业恢复发展期、海洋产业曲折前行期和海洋产业大发展时期。通过海洋三次产业对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重要性的长期比较,长 期看,三次产业对两者的重要性明显不同,其中第一产业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这种不同,其次是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相对较少。 [关键词] 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海洋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9]04—0078—04 中国海洋产业的研究在1988年以前主要以单个海洋产业的研究为主,并且没有公开出版过有关整个海洋产业的著作。直到1988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海洋年鉴》编辑部编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1986中国海洋年鉴》,才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海洋产业当时的状况,而且是以资源介绍为主。1996年,由曾呈奎、徐鸿儒、王春林等编辑的第一版《中国海洋志》,其产业篇从事件和成果上,分阶段、详细地描述了1995年以前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历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 B/T20794-2006),海洋三次产业的分类标准:海洋水产业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水利用业为海洋第二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迁,以时间为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海洋产业恢复发展期(1949—1957年)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国海洋各主要产业的目标在于恢复生产。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中国海洋产业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个时期,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水产业,而海洋水产业主要是海洋捕捞;第二产业主要是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船舶制造业,其中,海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盐业占到第二产业的80%以上;第三产业则是海洋运输业。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海洋三次产业都处于快速恢复发展期,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从0.823、0.774、0.004亿元分别增长到2.688、3.316、0.264亿元,增幅为226.7%、328.3%、4980.9%,年均增长率为16.0%、19.9%、66.8%,其中,第三产业由于基数小而涨幅较大。这个时期,海洋三次产业的比重是“二一三”格局,而且第二产业份额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的比重从1950年的50.14%、49.50%、0.35%发展到1957年的36.38%、58.94%、4.67%。 建国初期,海洋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渔民获得了生产工具和渔业贷款,加之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渔业捕捞迅速恢复,产量不断增加。但海洋捕捞的作业船只以木质非机动船为主,生产效率不高,沿海地区因经济发展以温饱为目标,海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高,水产品价格也由国家计划控制、定价偏低,因此虽然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不断上升,但产业比重却呈下降的局面。 海洋第二产业在这一时期占比较大,主要归功于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由于政策的支持,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冷藏设施,而且海洋盐业和船舶制造业的增长,使得这一时期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海洋盐业对资金和技术的 3收稿日期:2008-08-22 作者简介:姜旭朝(1960-),男,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毕毓洵(1981-),男,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科学指导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山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指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八个设区城市和邹平县(行政区划属滨州市),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有关重大行动计划安排在近期(2006年—2010年)开展,对远景发展进行了展望。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山东省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年—2010年)》 5、国家、山东省和各地其他相关规划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五条发展总目标

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以青岛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立足东亚,面向世界,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带动全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条发展分目标 1、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 青岛要率先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中国参与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头军之一,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 2、带动山东辐射中西部的强势龙头 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达的制造业生产体系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打通和中西部的联系,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门户。 3、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 依托胶济-蓝烟铁路、沿海铁路等主要发展轴线,选择有利区位强化大中城市,发展小城镇,鼓励生产要素沿综合交通走廊集聚,强化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加强与外部区域的社会经济联系,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开放活力、协调发展的都市连绵区。 4、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市群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城镇产业改造,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资源再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城市间以生态绿地为主体,城市中以绿地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群绿色空间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群体。 5、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姜秉国 韩立民 摘要: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应立足于山东半岛地区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等基础条件,实现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从宏观上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从中观上要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项目带动;从微观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2009年4月21日至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山东省沿海7市也纷纷展开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研究和规划,旨在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整体部署。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热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科学界定蓝色经济区,对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进行理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在界定蓝色经济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论证。 一、蓝色经济区的内涵 经济区是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是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拥有体现区域优势的地区专门化与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结构,由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群)及与其紧密联系的腹地范围所组成的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系①。经济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和社会分工进行有效整合的结果。经济区建设既涉及地理环境因素,也涉及经济科技和历史文化因素,是由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土壤(岸线和海域)、气候的相对一致性和与之相协调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共同决定的,是一个涵盖自然环境、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 习惯上,人们把海洋经济称之为蓝色经济,海洋产业称之为蓝色产业。但是,我们认为,蓝色经济比海洋经济的概念更大,内涵更丰富,它应该是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得经济活动的综 收稿日期:20090622 作者简介:姜秉国,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青岛266071);韩立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发展中心研究员(青岛266003)。 ① 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06页。

海洋优势产业相关综述

2012年第12期总第222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产业经济】 海洋优势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邵桂兰 陈昊李晨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优势产业的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海洋优势产业在海洋经济发 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海洋优势产业的研究中, 各领域的学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 理论,对海洋优势产业的界定、选择、评价、培育机制及政策支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 [关键词]海洋产业;优势产业;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060-02 作者简介:邵桂兰(1963-),女,山东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海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海洋经济;陈昊,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李晨,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低碳化实现机制研究(11BJY064)成果;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及发展战略研究(11JJD790041)成果。 一、引言 随着全球对陆域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空间瓶颈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发展空间更大、 尚未充分开发的海洋资源。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海洋国家纷纷提出本国21世纪海洋战略, 加大海洋开发力度,积极培育优势产业,抢先占领海洋开发的高地。今后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近年来, 海洋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 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使人们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视,海洋优势产业的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 二、国内外关于优势产业的界定 随着研究的深入,“优势产业”概念的出现在学术期刊之中频率逐渐提高,但对“优势产业”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一致的表述。陈长民(1998)较早地详细论述了优势产业的内涵,定义了优势产业,认为优势产业是对提高和改善整体产业结构水平有着特殊作用的产业,它排斥广泛空间上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趋同性。之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完善了对优势产业内涵的理解。从产业理论的视角,学者们运用产业发展速度、产业关联性及产业贡献度等指标定义优势产业, 认为优势产业是指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产值和利税位于同行业前列,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牵引力,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冯江华等, 2000;李金叶,2005;何跃等,2006;韩庆鹏,2007)。从资源优势的视角,认为优势产业首先可以简单理解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蒋智华,2006),比较优势是优势产业发展的前提(魏后凯,2004),而优势产业部 门多数集中在拥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和地区(王文成等,2006)。此外,优势产业包括外生比较优势产业和内生比较优势产业两种层次,二者都在一定产业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区别在于内生比较优势产业比外生比较优势产业更易获得持续和稳定的产业竞争优势(宋德勇等,2006)。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视角,认为任何地区的核心优势总是通过一定的优势产业或优势产业群来体现,因此优势产业体现了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魏益华,2001;范松海等,2006;徐锦庚、马跃峰, 2009)。对于优势产业的界定,国外学者一般参照主流优势产业加以界定。主要学者包括艾伯特·赫希曼、筱原三代平以及罗斯托等。艾伯特·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其核心即是产业关联度的概念, 是指各产业在投入产出上的相关程度。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会对其他产业产生较强的影响,包括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旁侧关联等,介于这个基准,就可以选择那些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将其作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筱原三代平提出了选择和界定优势产业的两个标准— ——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前者是从需求角度提出的面向市场的选择基准,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以巨大的社会需求为前提, 巨大的社会需求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因此这一基准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后者是从供给角度提出的立足于生产的选择基准,是指某一产业的要素与其他产业的生产要素的比率, 他认为一个产业生产率上升快,与其对应的生产成本下降也快,经济效益也会变得好,加快发展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罗斯托提出主导部门分析法,该方法认为,在特定的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