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

医学影像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医学影像专业中,诊断学是一门重点学科。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浅析循环

系统的几种教学方法,包括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分析正常影像与异常影像、通过异常影像观察心脏疾病等,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医学影像学的整

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方法

作为临床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一线工作中的地位越来

越高。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从传统的X线诊断开始,直至今日的具有诊断与治疗功能的医学

影像学,医疗技术、设备在更新换代,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

目标主要是帮学生构建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结构,掌握一卸基本的技术和知识,为今后能

够成长为优秀的医学影象医师奠定基础[1]。

1围绕循环系统讲解心脏影像结构及正常影像解剖特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必须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这是一切教学的基础。课

堂教学重点讲解主动脉窗、心前间隙、心缘间隙、心后食管间隙、心胸比率等影像解剖的基

本概念[2],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上述概念在影像中的表现,并明白这些和解剖概念的

不同之处,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成像原理、系统断面解剖知识来掌握正常的循环系统的影像

解剖概念。

不同的层面与体位、不同的检查和成像方法,心脏大血管正常的解剖结构的影像表现、

影像结构也不同,所以教学中要对学生重点讲解心脏大血管的影像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各种

检查方式及成像技术所显示出的多种心脏大血管影像结构,再结合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

解剖标志来理解影像结构。比如:在心脏的X线检查中,受检者的体位不同,显示出的左右

前斜位片中心脏前后缘与外形就不同,老师应鼓励学生一一观察并对比这些影像结构的不同

之处,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影像结构的主要表现。再如:健康者心脏“四新腔”的CT增强扫描,主要呈现的是左右房室的结构,最典型的解剖标志就是室间隔,它把心室分成了左心

室与右心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观察心脏影像结构并总结出主要表现后,老师再针对

各个不同影像的结构与解剖标志重点讲解,从而突出课程重点。

2对比循环系统的正常与异常影像

肺动脉高压、心脏房室异常增大和肺淤血是循环系统异常影像的最主要的特点,应向学

生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为便于学生理解,建议老师在讲解时采用正常、异常心肺循环相对比

的方法。比如,在心脏的后前位片,对比正常肺循环与肺动脉高压、肺淤血的X线影像,前

者肺部非常清晰,肺门结构表现正常透亮,肺动脉分支从内向外、由粗向细分布,肺部内带

动脉呈纵向分支,右下肺动脉的直径不会超过1.5cm,未见双肺上野内带非静脉分支,中下

肺野内带静脉呈横向分支,立位的肺部纹理从上到下、从少到多分布,心脏的各房室没有变大;肺淤血表现为:肺门血管边缘不清晰、双肺门影较大,肺野透亮度不足,肺纹理为条纹

状且较为模糊;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右下肺动脉直径超过1.5c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

肺动脉有扩张,右心室较大,肺门出现截断[3]。正常肺循环和异常肺循环影像比较后,引导

学生理清思路来认识肺动脉高压、肺淤血的X线特征,能够准确分辨二者区别。

3通过异常影像引导学生辨识心脏疾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二尖瓣比较狭窄,显示在X线影响的后前位片上,双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血管不清晰,而且很细,心影仿佛梨形,右心缘显示主动脉结较小、双心房阴影、

肺动脉较粗且隆起、不清晰,左心房较大,心前间隙较小,左侧位片可见胸骨后心脏的接触

面有所增加。由于被左心房压迫,食管向后移位,存在心后食管间隙。对专业知识还未构建

完善的学生而言,二尖瓣狭窄的X线影像不好辨识,内容较为复杂,所以教学中常有学生提问:右心缘双心房阴影是怎样形成的?血管不清楚、下肺静脉较细、双上肺的静脉扩张又是

怎样出现的?左心耳是代表什么的?为什么主动脉结较小、左心室却不大,呈梨状的心脏是

如何形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老师可向学生解释:肺淤血导致了血管不清晰、下

肺静脉较细以及双上肺静脉扩张;如果存在左心耳与右心缘双心房阴影则表示左心室无增大、

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会让心脏变成梨的形状;主动脉结较小是由于二尖瓣狭窄,从左心房流至右心室的血量不足。

通过对比、观察、分析,把问题化繁为简,总结出二尖瓣狭窄的X线影像特征[4]:心脏呈梨

形或者二尖瓣形,左心室发生萎缩、左心房异常增大等。

4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互动教学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立足于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现状,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应该从学生

已知的“旧知识”着手,引出本堂课要学的新知识,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保证在他们

的能力范围内[5],老师则扮演引导的角色,抓住时机抛出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愿、自觉、充满兴趣地去思考,最终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比如,在讲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X线影像特点时,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左心室会增大”的问题,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掌握的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以及学习现状,将抽象难懂的医

学知识深入浅出,利用现有的一切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灵活

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理论知识,辨识不同表现的X线影像,积极互动,在活跃的课堂气氛

中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宇,黄静君,伍筱梅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

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555-557.

[2]蒋蕾.临床经验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7):118-119.

[3]涂宏飞,万丽娟,陈敏霞等.PBL教学法结合PACS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J].饮食保健,2016,3(5):207-208.

[4]陈忠科,高维仁.PACS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

32(9):34-35.

[5]徐鹏,许传斌,吕佳南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105-106.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学心血管病 本课内容:总论 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授课教师:曹月娟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总论,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定义,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熟悉当前心血管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定义和循环系统疾病 2.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 3.心血管病的分类 4.心血管病的诊断 5.心血管病的预后 6.心血管病的防治 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 三、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心血管病的分类;②心血管病的诊疗方法。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病例举例,对心血管病分类加以诠释;对于当前心血管病的诊疗手段进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四、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一中诊疗手段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方式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 1.教学内容 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心血管疾病应用的各种诊断手段和不同治疗措施,枚举经典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 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直观图片和影像资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对理论知识详尽讲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讨论的主题,并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进程 (一)循环系统疾病总论(掌握,2分钟) 1.循环系统概念: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装置。 2.循环系统功能: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供给组织,并将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3.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钠肽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

放射科分层递进螺旋上升轮转培训方案

放射科专业基地分层递进螺旋上升轮转培训方案 放射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主要包括X 射线诊断、X射线造影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等临床应用方向。 一、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放射医学相关的临床工作方法.熟悉与放射医学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相关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明确放射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了解以放射医学为主的医学影像学现状和发展前景,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放射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在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放射影像诊断中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掌握放射影像诊断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适于影像介入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各种治疗方法.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应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应具有相当于本专业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独立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参加地市级及其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医学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证书。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放射科轮转为主,辅以在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书写病例报告,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例及影像报告;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放射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 放射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1-15个月):在医学影像相关的各专业轮转,其中放射科9个月、超声学科3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第一阶段放射科[神经(含头颈)、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含生殖)及骨关节各 2个月、介入组1个月] 共9月 超声医学科3月 核医学科3月 第2阶段放射科18月 合计33月 第二阶段(第16-33个 月):在住院医师选定的执业方向相关的专业组内进行培训。 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如下 注:第34-36个月可根据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和住院医师本人的需求,安排答辩或轮转 临床非指定科室.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阶段(第1-15个月)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专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 1放射科(共9个月,其中放射诊断学专业组8个月,介入组1个月). (1)轮转目的 可根据培训基地具体情况选择下面两个轮转方案之一轮转放射科. 第一方案:神经(2个月)、心胸(2个月)、腹盆(2个月)、骨关节(2个月)、介入

(整理)《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指导.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指导 实验1:总论 实验目的: 1、X线成像 掌握:X线检查技术,X线分析与诊断,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熟悉: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 掌握:CT图像特点,CT诊断的临床应用 熟悉:CT检查技术,CT分析与诊断 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了解: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DSA检查技术,DSA的临床应用4、超声成像 熟悉:USG图像特点,USG分析与诊断,USG诊断的临床应用 了解:USG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USG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 掌握:MRI分析与诊断 熟悉:MRI图像特点,MRI诊断的临床应用,MRI检查技术 了解: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 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实验内容: 1、X线检查技术,X线分析与诊断,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CT检查技术,CT分析与诊断、CT图像特点,CT诊断的临床应用 3、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DSA检查技术,DSA的临床应用 4、USG图像特点,USG分析与诊断,USG诊断的临床应用 5、MRI图像特点,MRI诊断的临床应用,MRI检查技术 (观看卫生部录像带) 实验报告:谈谈对医学影像学的初步认识

实验目的: 1、掌握:正常胸部的X线、CT解剖 2、掌握:纵隔正常X线、CT、MR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横膈、胸膜的X线、CT解剖 实验内容: (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2、骨性胸廓:肋骨、肋软骨钙化;肩胛骨、锁骨、胸骨及胸椎;各种肋骨先天性变异 (二)肺野和肺门: 1、肺野:肺野的划分;特殊的肺区—肺尖区和锁骨下区;肺段、肺叶和肺纹理 2、肺门:肺门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神经组织的总和投影;左右肺门的部位;右侧肺门角和肺门点 (三)气管支气管树: 气管支气管树的X线命名;胸片气管、主支气管的X线解剖;体层片叶段支气管的解剖;支气管造影的X线解剖 (四)纵隔: 1、正位纵隔的X线、CT、MR影像,左右纵隔缘的组成 2、侧位六分法,纵隔的分区和各区的X线解剖 3、纵隔的生理性变化 (五)胸膜:正常的胸膜X线、CT解剖;叶间胸膜的部位和X线形态 (六)膈:膈的位置和形态;膈的生理性变化—膈膨升、波状膈 实验报告:绘制纵隔侧位六或九分法线条图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课程介绍: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随着医学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亦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包括超声、X线、CT、MR、ECT、PET 和介入放射学等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反映国内、外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成熟的观点外,还兼顾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系统为主线,在每系统中均以总论、正常X线、CT、MR表现和基本病变的表现为主,适当地编入了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忌片面求新求深。 本课程讲授中,为适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查阅外文文献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学习中还需讲授重要名词和术语的英文单词。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 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包括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3、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安排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11个部分共78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实验课、见习和实习3个部分。

医学影像诊断学4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1 医学影像诊断学 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64 学时适用)医学影像教研室 2019. 08 目录课程介绍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头颈部影像呼吸系统影像循环系统影像肝胆胰脾影像胃肠道影像泌尿及生殖系统影像骨肌系统影像介入放射 2 医学影像学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英文名: Rad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必修课学时: 64(大课讲授 32,习 32)学分: ?二、教学团队教学单位负责人: 余建群,主任医师, 85423155, cjr. yujianqun@vip. 163 课程负责人: 余建群课程秘书: 黄子星, 85423360, zixinghuang@hotmail 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检查注意事项,各种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治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学会观察各种影像,熟悉观察内容与分析步骤,了解 1 / 20

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和诊断原则。 3、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各系统 常见病的典型影像表现。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 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引导其树立 人文关爱意识;促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四、教学计划表六、教材 1、《医学影像学》(八年制),金征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年第二版(8 年制使用) 2、《医学影像学》,周翔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8 年第一版(非 8 年制专业使用)七、主要参考资料 《实用放射学(第 3 版)》,郭启勇,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影像解剖学》,(丹麦)彼得弗莱肯斯坦(丹麦)特雷纳詹 森,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3 《人体断层解剖学》(研究生教学 用书),刘树伟,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八、成绩评定成 绩构成成绩比例 60% 考核方式笔试图片考试基础理论 知识阅片能力 20% 平时见习测验 10% 机考(见习)学习态 度、纪律 10% 观察(带习教师) 4 一、总论一、知 识点与教学要求 1、了解内容: Know: the general statu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了解: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2、熟悉内容: Be familiar with: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 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 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三、学习重点 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颅内肿瘤:(1)神经上皮瘤;(2)脑膜瘤;(3)垂体腺瘤;(4)颅咽管瘤;(5)松果体瘤;(6)听神经瘤;(7)脑转移瘤。 6.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2)弥漫性脑损伤;(3)颅内血肿;(4)硬膜下积液;(5)脑外伤后遗症。 7.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2)颅内出血;(3)脑血管畸形;(4)颅内动脉瘤。 8.颅内感染性疾病:(1)颅内化脓性感染;(2)颅内结核;(3)颅内寄生虫病。 9.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1)头颅先天性畸形;(2)脑先天性发育障碍;(3)神经皮肤综合征。 10.新生儿脑疾病。 11.脑变性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12.脱髓鞘疾病:(1)先天性髓鞘形成缺陷;(2)获得性髓鞘脱失。 1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1)椎管内肿瘤;(2)脊髓外伤;(3)椎管内血管畸形。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外伤、血肿、胶质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梗塞、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膜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和脱髓鞘等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第三章头颈部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头颈部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CT、MRI 表现,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颅底:(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颅底先天发育畸形;(6)颅神经病变;(7)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8)颅底骨折。 2.眼和眼眶:(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眼部炎性病变;(6)视网膜母细胞瘤;(7)泪腺肿瘤;(8)脉管性病变;(9)神经眼科病变;(10)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11)眼部异物;(12)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3.鼻和鼻窦:(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后鼻孔闭锁;(6)鼻窦炎性病变;(7)鼻和鼻窦肿瘤;(8)鼻和鼻窦骨折。 4.耳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

医学影像学论文15篇(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医学影像学论文15篇 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医学影像学论文 摘要:影像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带教责任心和教学意识,认真组织安排教学实践内容,在安排和指导学生临床实践活动之前,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主动配合教学,做到患者知情同意。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益,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权,从而增强医患互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愿意配合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影像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论文医学影像学医学论文医学 医学影像学论文: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 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伦理学问题,为此,医务 人员和医学生应增强医学伦理与法律观念,加强医患沟通 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益,要 切实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权,注重对患者 人文关怀,从而增强医患互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让

患者愿意配合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有利于影像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教学;医学伦理学;患者权益 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分为理论教学、见习和实习教学。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各个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网站、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教学的兴起和发展,拓展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空间和对象。教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教学方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等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逐渐应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更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临床资源更及时地向教学资源转化[1]。具体而言,影像学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中,常常需要利用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作为教学内容,有时还需要在临床一线直接面对患者进行示教,以求教学更贴近

医学影像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

医学影像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医学影像专业中,诊断学是一门重点学科。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浅析循环 系统的几种教学方法,包括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分析正常影像与异常影像、通过异常影像观察心脏疾病等,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医学影像学的整 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方法 作为临床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一线工作中的地位越来 越高。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从传统的X线诊断开始,直至今日的具有诊断与治疗功能的医学 影像学,医疗技术、设备在更新换代,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 目标主要是帮学生构建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结构,掌握一卸基本的技术和知识,为今后能 够成长为优秀的医学影象医师奠定基础[1]。 1围绕循环系统讲解心脏影像结构及正常影像解剖特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循环系统教学,必须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这是一切教学的基础。课 堂教学重点讲解主动脉窗、心前间隙、心缘间隙、心后食管间隙、心胸比率等影像解剖的基 本概念[2],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上述概念在影像中的表现,并明白这些和解剖概念的 不同之处,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成像原理、系统断面解剖知识来掌握正常的循环系统的影像 解剖概念。 不同的层面与体位、不同的检查和成像方法,心脏大血管正常的解剖结构的影像表现、 影像结构也不同,所以教学中要对学生重点讲解心脏大血管的影像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各种 检查方式及成像技术所显示出的多种心脏大血管影像结构,再结合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 解剖标志来理解影像结构。比如:在心脏的X线检查中,受检者的体位不同,显示出的左右 前斜位片中心脏前后缘与外形就不同,老师应鼓励学生一一观察并对比这些影像结构的不同 之处,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影像结构的主要表现。再如:健康者心脏“四新腔”的CT增强扫描,主要呈现的是左右房室的结构,最典型的解剖标志就是室间隔,它把心室分成了左心 室与右心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观察心脏影像结构并总结出主要表现后,老师再针对 各个不同影像的结构与解剖标志重点讲解,从而突出课程重点。 2对比循环系统的正常与异常影像 肺动脉高压、心脏房室异常增大和肺淤血是循环系统异常影像的最主要的特点,应向学 生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为便于学生理解,建议老师在讲解时采用正常、异常心肺循环相对比 的方法。比如,在心脏的后前位片,对比正常肺循环与肺动脉高压、肺淤血的X线影像,前 者肺部非常清晰,肺门结构表现正常透亮,肺动脉分支从内向外、由粗向细分布,肺部内带 动脉呈纵向分支,右下肺动脉的直径不会超过1.5cm,未见双肺上野内带非静脉分支,中下 肺野内带静脉呈横向分支,立位的肺部纹理从上到下、从少到多分布,心脏的各房室没有变大;肺淤血表现为:肺门血管边缘不清晰、双肺门影较大,肺野透亮度不足,肺纹理为条纹 状且较为模糊;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右下肺动脉直径超过1.5c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 肺动脉有扩张,右心室较大,肺门出现截断[3]。正常肺循环和异常肺循环影像比较后,引导 学生理清思路来认识肺动脉高压、肺淤血的X线特征,能够准确分辨二者区别。 3通过异常影像引导学生辨识心脏疾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二尖瓣比较狭窄,显示在X线影响的后前位片上,双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血管不清晰,而且很细,心影仿佛梨形,右心缘显示主动脉结较小、双心房阴影、 肺动脉较粗且隆起、不清晰,左心房较大,心前间隙较小,左侧位片可见胸骨后心脏的接触 面有所增加。由于被左心房压迫,食管向后移位,存在心后食管间隙。对专业知识还未构建 完善的学生而言,二尖瓣狭窄的X线影像不好辨识,内容较为复杂,所以教学中常有学生提问:右心缘双心房阴影是怎样形成的?血管不清楚、下肺静脉较细、双上肺的静脉扩张又是 怎样出现的?左心耳是代表什么的?为什么主动脉结较小、左心室却不大,呈梨状的心脏是 如何形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老师可向学生解释:肺淤血导致了血管不清晰、下 肺静脉较细以及双上肺静脉扩张;如果存在左心耳与右心缘双心房阴影则表示左心室无增大、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导言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应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获得患者内部身体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本文旨在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学习指南,助力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学习 1.1 解剖学基础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了解。学习者应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同时,理解解剖学术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也至关重要。 1.2 影像学物理学 理解影像学物理学的原理是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先决条件。学习者需要了解X射线的产生和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影像技术的原理。此外,掌握辐射防护和安全性知识,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1.3 影像学病理学 影像学病理学是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通过影像学表现来识别和评估疾病的特征和过程。学习者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病变的影像学

表现,如肿瘤、炎症、损伤等。此外,对不同器官、组织的病理学特 点也应有一定了解,为影像信息的正确解读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技能训练 2.1 影像学解读 影像学解读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最核心的技能之一。通过认真 阅读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学习者需要逐步培养对正常解剖学结构和异 常病变的鉴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应学会编写准确和完整的影 像学报告,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2.2 影像学技术操作 学习者还需要掌握不同影像技术的操作和操作。对于X射线、CT 和MRI等常用设备,学习者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图像调整和处理技巧。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者还应注意辐射防护和安全操作,确保患 者和自身的安全。 2.3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学习者需关 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如数字化成像、多模态影像和人工智 能辅助诊断等。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效率。 结语

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 应用及其优势。 一、胸部X线摄影 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 的首选筛查方法。通过胸部X线摄影可以观察肺部和胸腔的形态、大小、位置,检测肺部结构和纹理的异常变化。 在肺部感染的诊断中,胸部X线摄影可以显示肺叶或肺段的病变情况,如炎症、肿块等。对于肺气肿、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胸部X 线摄影可以提供直观的影像结果,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胸部X线摄影时,应注意扫描位置、角度和 曝光条件的选择,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结果。 二、胸部CT扫描 胸部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方法,可提供更为详细的肺 部结构图像。与胸部X线摄影相比,CT扫描可以观察更小的结构变化,对于早期病变的发现更为敏感。 在肺癌的诊断中,胸部CT扫描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周围 组织的受累情况。同时,CT扫描还可以评估肺癌的分期,判断是否存 在转移等重要信息。

对于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胸部CT扫描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可以通过测量结节的密度、形态等特征,帮助医生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三、支气管造影 支气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气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行X线摄影的方法。它主要用于检查支气管疾病,如支气管结石、支气管扩张和肺部感染等。 通过支气管造影,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支气管系统的分支情况,识别支气管梗阻和狭窄等异常情况。同时,支气管造影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如支气管扩张术、支气管异物取出等。 尽管支气管造影是一种较为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但它在一些情况下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其他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无法提供明确诊断的情况下。 四、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肺通气/灌注扫描是一项常用的核医学检查。 肺通气/灌注扫描通过给患者提供气体和静脉注射示踪剂来评估肺部气体通气和血液灌注情况。这种扫描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栓塞、肺不张等疾病。 此外,核医学还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PET-CT结合了核素摄取和CT图像,可以提供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的融合图像。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PET-CT具有独特的优势。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思考及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思考及建议 摘要】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基础知识薄弱, 教学内容滞后,缺少实践教学以及师资人才匮乏等,同时给出适当的建议,如通 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增加人文教 学等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教学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包括传统 放射诊断学、超声成像、CT、MRI、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等诸多门类的 综合性学科。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其已[1]经发展成为诊断、治疗并重,着眼于功能研究的学科。医学影像学涉及的 知识范围既包括临床知识,又包括基础知识,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 影像学的教学中,存在学时偏少、内容较浅等不足,学生常常无法顾及如此繁多 的知识,课时较少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 学习,从而认为医学影像真的是一门“辅助”学科,作者通过实践结合思考,做出 以下的思考及建议。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医学影像学的知识范围既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也涉及 基础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比 如在讲解肺结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往往需要从临床表现、结核的分类、病理生理 基础以及解剖讲起,最后才会重点讲解各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而这些基础医学 的知识在前期应该由基础的教师重点讲过,但是由于当时学生缺少临床基础,对 这些知识缺少形象的理解,从而死记硬背,到真正需要这些知识做铺垫时,部分 学生会遗忘这些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重复地讲解,从而浪费了一些时间。而且,经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并未开设断层解剖学这门课,从 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直接从事影像科的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医学影像学的硕 士研究生,都会感到吃力。 1.2教学内容滞后 现代的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以设备为例,平均4~5年换代 一次,因此,我们的影像学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但是从课堂的所教授的内 容来看,并没有及时跟上更新的“步伐”,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适应影像 科的临床工作。比如在最新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教材中,有关能谱CT的一些新 技术只是简略地提及,在第6版以及之前的教材中更是未涉及。有关肺结节的一 些概念,比如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opacity,GGO),肺结节的密度的成分划分(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实 性结节),教材中也未提及,但这些概念对于肺癌或者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在临 床上早已使用。 1.3实践教学不足 由于影像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要花很多时间来进 行专业学习,从而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养,导致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低下。我国的 教学模式(基础、专业、实习)仍在影像学教学中使用,而欧美等国家的教学模 式为基础、专业与实习,除基础课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课程的比例几乎是1:1,而国内是4:1,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读片的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序言《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老式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本课程就是运用上述多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旳一门临床学科。老式旳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旳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旳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

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旳比重。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旳MRI也将部分章节简介。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多种成像技术旳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措施及应用价值与程度。各论部分讲课次序均按照统一旳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旳检查措施、正常体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旳检查手段有所不一样,如呼吸系统以X 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一般X线为主,中

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通过教学内容旳实行,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重要影像学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教学措施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要重点突出旳课堂讲解。除此,每次理论课后均有对应课时旳试验课直观教学,充足运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合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旳有关问题阐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

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旳、教学规定和教学内容三部分构成。教学目旳注明教学目旳,教学规定分掌握、熟悉和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定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关键内容即知识点如下划实线,重点内容如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关键内容旳前提下,可根据不一样专业规定和不一样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简介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照课时数为240课时,理论与试验比值

循环系统疾病新技术及方法探讨

循环系统疾病新技术及方法探讨 一、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难题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医学领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心脏病的新技术 1.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需要开胸手术,有创性较强,对身体的创伤较大。而新一代的介入式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影像指导下的微创手术,通过穿刺切口进行手术,对心肌伤害小,恢复快。 2. 心脏射频消融术 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患者的部分心脏。而射频消融术则是通过射频波对患者心脏的某些区域进行消融,使其恢复正常节律。 3.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电流对心脏进行刺激,使其重建正常节律的装置。目前的心脏起搏器已经可以在患者体内进行微创手术植入,对身体的创伤较小,恢复快。 三、血管疾病的新技术 1. 血管内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血管疾病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或是植入血管扩张塞进行治疗。而血管内治疗则是通过影像引导下,通过血管微创手术,对血管内部的问题进行治疗,对传统手术的创伤大大降低。 2. 生物活性血管支架 生物活性血管支架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制成,但内部填充的是能够通过生物学过程分解的生物活性材料。这种设计可以让血管在支架脱落后重新自行生成,大大降低了支架脱落带来的风险。 3.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通过机器模拟肾脏的过滤作用,使血液中的余氮、尿素等代谢产物得以排出。目前,血液透析已经可以采用便携式设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正在不断研发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为体现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现状,1998年卫生部有关会议决定将《影像诊断学》更名为《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的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超声(USG)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医学影像学”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建立和发展,已使影像诊断学逐步发展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传统的X线诊断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和超声诊断在国内已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但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 也将作简要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重点讲述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X线诊断。各系统均简介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介入放射学作综合性简要介绍。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检查,能初步独立分析X线征象,在介入放射学方面能了解一些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 教学方法上除系统,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外,应强调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幻灯、录像、挂图、模型、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和儿科医学专业的考查课,总学时为54学时。 参考书目 1.陈炽贤. 实用放射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吴恩惠. 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4.李铁一. 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5.李果珍. 临床CT诊断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 6.张雪林. 临床影像诊断指南. 科学出版社,2006 7. 章士正. 小肠影像诊断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8. 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 内分泌疾病影像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赵喜平. 磁共振成像. 科学出版社,2004 目录 第一部分放射部分

影像诊断学教学指导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总学时:400学时理论授课:266学时;见习课:134学时 学分:22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验考核与病例阅片分析15%、 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5%.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 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着重强调学生能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体 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原则.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病变等;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每个系统又包括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和诊断,不同成像 技术的临床应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讲述每一疾病先简述其临床与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的影 像学的表现和诊断,开展以系统病种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有全面、完整 的认识.反映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 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课堂讲授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实物模型教具等;积极实践启发试、 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实验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指导 和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堂讲授与见习课比例为2:1,理论授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第一章总论

《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影像诊断学是影像诊断本科学生的必备课程,是影像专业的基础,在培养医学生成为影像医生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临床工作。 影像诊断学与其他各个医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括了各个系统、是影像科室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在临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X、CT、MR、DSA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影像诊断学的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通过阅片并结合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影像阅片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验考试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影像阅片的掌握情况,这也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课程总学时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实验142学时。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掌握呼吸系统X 、CT、 MRI正常及变异的教学片表现,了解X的肺叶分段的表现。 第二节 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MR、X 线教学片表现 第三节 掌握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及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教学片表现, 第四节 掌握大叶性肺炎、葡萄球菌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肺脓肿的X、CT表现。熟悉肺炎性假瘤、支气管肺炎教学片表现,了解其他肺炎的教学片表现 第五节肺结核 掌握各型肺结核的教学片表现 第六节

掌握肺癌及肺转移瘤的教学片表现,熟悉肺错构瘤的教学片表现,了解其他肺肿瘤的教学片表现 第七节 掌握肺曲霉菌的教学片表现.掌握尘肺的教学片表现,了解肺吸虫的教学片表现 第八节 掌握胸膜间皮瘤及胸膜炎的教学片表现,掌握胸部外伤的教学片表现 第九节 掌握纵隔肿瘤的教学片表现,熟悉纵隔的其他疾病的教学片表现 第十节 熟悉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肺不发育及发育不全的教学片表现 了解肺发育异常、肺段隔离症、肺动静脉瘘的教学片表现 呼吸系统答疑、测试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及基本病变教学片表现 熟悉心脏不同层面的正常及异常MRI表现。 第二节 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教学片表现。 第三节 掌握风心病、肺心病及高心病的教学片表现。 第四节 掌握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囊肿的教学片表现 熟悉心肌病的教学片表现 了解冠状动脉疾病教学片表现 第五节 掌握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右位主动脉弓的教学片表现,掌握左旋心、右旋心的教学片表现,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掌握消化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教学片表现 第二节

C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在冠脉CT影像教学中的实践

CBL教学法和 TBL教学法在冠脉 CT影 像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在冠脉CT影像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到我院实习影像学专业学生60名为研 究对象,以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学生表现评分高 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教 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在冠脉CT 影像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学生的表现,提高其学习成绩,学生对 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 关键词:冠脉CT;影像教学;CBL教学法;TBL教学法 冠脉CT即冠状动脉CT检查,主要用于动脉血管状态的检查,能判断大动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主动脉瘤等病症,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比如冠心病,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非常重要[1]。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以临床病例 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属于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TBL(Team-Based Learning)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属于新型成人教学模式,据教学 实践显示[2],CBL和TBL教学法均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于影像教学中的可 行性高。本文探讨影像学专业60名学生的冠脉CT影像教学实践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到我院实习影像学专业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2)每名学生的个人信息、考试成绩和入校手续等资料完善。(3)每名学生知晓教学研究内容,愿意配合教学实验。排除标准:(1)非正常 途径入学。(2)学习态度欠佳。一般资料:(1)根据教学方法将60名影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