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心脏的结构

教学设计:心脏的结构
教学设计:心脏的结构

教学设计模板:(模板中的蓝色文字可去掉)

最新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 教案 单 任课教师姓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名: 王娜 课程名称: 诊断学(物诊实习) 授课时间:2014.12.01 —2014.12.05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 1、温暖安静的环境; 2、良好的暴露; 3、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 (二)内容: 1.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 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 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范围:2 —2.5cm。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体位、体型、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一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一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因素胸壁、肋间隙。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一抬举样心尖搏动 3.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一右心室肥大。 (2)、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一肺动脉咼压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一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一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一)注意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或 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内容: 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⑴利用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⑵利用颈动脉搏动: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心脏外科教案DOC

第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外科学年级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3 授课题目(章、节)外科学(第8版)第29、30章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陈孝平. 统编外科学教材. 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P300-320, 心脏血管外科学,现代心血管病学 目的与要求: 了解常见先心病(ASD、VSD、PDA、TO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 了解风心病的病史特点及手术指征、人工心瓣的基本知识; 了解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及CA旁路手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外循环基本知识; 自学:PS、COA、VSA、CCP;CT; 常见CHD、RHD的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常见先心病ASD、VSD、PDA、TOF(70分钟);风心病MS、MI、AS、AI、人工心瓣(30分钟);冠心病及CA旁路手术(10分钟);体外循环(5分钟)。 临床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自学:根据教学中的临床思维方式,归纳总结自学疾病; 只讲授重点。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常见先心病(ASD、VSD、PDA、TO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 风心病MS、MI、AS、AI的病史特点及手术指征、人工心瓣的基本知识; 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及CA旁路手术的基本知识; 体外循环基本知识。 利用拍摄临床的教学资料制作电子课件,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经 过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超声、影像、内科、儿科等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在内容多、学时短,3个学时内突出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为重点进行讲解。要巩固掌握的学习知识,还必须在临床见习和实 习中提高。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根的结构与功能》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5)

根的结构与功能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重点) ②知道无土栽培的方法及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 力. (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和提前一个月做好演示实验所需的材料(甲乙两组用玻 璃瓶培养的玉米苗、土壤浸出液、蒸馏水、载玻片、酒精灯等) 学生课前对本节的内容进行预习,准备演示实验的材料(红墨水、剪刀带叶的植物枝条,上 课前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墨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温故知新: 学生说出准确、 规范的答案,必 要的要进行板 演. 一方面将复习 旧知常态化,强 化知识的识记 和落实,另一方 面衔接本节课 所要学得内容.

上图是根尖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1是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3是___________,4是___________. (2)根的生长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有关,前者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能力,增加了根细胞的数目;后者是根___________最快的部位. (3)细胞开始分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其外观上的标志是具有大量的___________. (4)属于保护组织的是___________,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 ①没有植被的山坡学生欣赏图片 的同时展开讨 论: 生1:图一下大 雨时土会随着 雨水流走;图二 的 山坡几乎没有 什么变化. 以欣赏图片导 入,学生通过观 察图片,讨论有 关的问题,这样 既创设情景,使 学生产生疑问, 迅速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为 学生的探究学 习进行了铺垫. 又自然而然的 引入课题. 这 样设计还可以 培养学生热爱 大自然、保护环 境情感.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认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基础。是在对前面“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说出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 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清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四、教学难点 1、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2、细胞膜怎样进行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五、教学方法 讲解式教学法,融合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进行教学。 六、教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我们说了细胞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首先是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然后是微量元素,有Fe、Cu、Zn、B、Mn 、Mo等,其中讲到C是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接下来讲的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他们的统一性是说生物界中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里都有,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在生物界里也都有,差异性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最后我们将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由化合物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功能。说到细胞的结构,首先来看细胞的结构是什么,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其中一些还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所以我们先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课本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的内容,然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板书课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说的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工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4360.济南初中生物八上《1第5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word教案 (13)

根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对实物的观察,请你说出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 ②描述根尖的结构,概述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难点) ③探究根生长的部位,体验探究、观察、记录的方法与技巧; ④体会根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根尖结构的观察,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显微 镜观察植物组织的技能达到较高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情境激励、协作学习、归纳整理法,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前一周,让学生培育大豆或玉米种子使其生根并做好标记。课堂教学设计实验,观察根尖结构,从而牢固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根是如何生长的对于根的生长过程除了做好探究过程,还要结合动画或者动态教具的教具的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根尖的各个部分没有明确的界限,根的生长过程实际上是根尖各个部分演变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提前准备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的实验。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2钟我知道: 1.土壤中的生物有,, 。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 ,,等。 3.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 学生回忆,给出准确、规范 的答案。 将复习旧 知常态化, 既可以为 以后的复 习打下基 础又能够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一第3章第3节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承接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往往会将其割裂开了看问题,片面的去看待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只有理解了细胞核的结构,尤其是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质三者的关系,才能为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内容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才能够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的功能,使学生对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有进一步地认识。但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资料。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能举例说明细胞核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 任课教师姓名:王娜 课程名称:诊断学(物诊实习) 授课时间:—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 1、温暖安静的环境; 2、良好的暴露; 3、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 (二)内容: 1. 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 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 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1cm。 范围:2-。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体位、体型、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因素胸壁、肋间隙。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抬举样心尖搏动 3.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 (2)、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一)注意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或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内容: 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⑴利用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⑵利用颈动脉搏动: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4.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处(裸区)容易触到,病人取坐位深呼气之末更易触诊,收缩期明显,舒张期亦能触及,是心包炎的特征。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三、心脏叩诊(percussion) (一)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 肺部——心脏(被肺遮盖)——心脏(不被肺遮盖)

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能力方面:(1)学会观察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熟 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向学生渗透生 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题的重点。因为:植物体的根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根尖的功能。只有理解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根的吸收功能,为根如何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学习打嫣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是本课题的难点,因为:根尖的永久切片的材料比较薄,观察根尖的分区比较困难。 3、根尖生长与根的生长关系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难点,因为:根尖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动态的发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而学生在理解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教具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课上展示实验结果,汇报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每天观察,做好记录。

教师:1、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录像; 2、用Flash制作展示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 首先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过程通过录像展示:取一只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于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三株幼根长的比较直的幼苗,(A株切去根尖,B株不做任何处理,C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A株切去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B株不做任何处理,幼根却伸得很长。C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察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方,横线的距离越大。(各小组将探究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此时生物课外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观察根尖的结构的实验 学生先通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以及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再指导学生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具体方法是:取长5 c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从根尖的中央纵切成之部分,将剖面向上,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加入一滴碘液,然后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上面,这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半个根尖变扁,然后轻轻将上面的载玻片拿去,加上水,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根尖4部分的细胞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并能清楚地看到各部分之间是逐步变化的。由于临时装片材料厚,对单个细胞的结构特点看不大清楚,再利用根尖的永久装片进行交替的观察,使学生较快地、准确地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根冠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分生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生区以上的细胞逐渐伸长;再向上逐步过渡到有根毛的成熟区)。 第三部分: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4349.济南初中生物八上《1第5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word教案 (2)

根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芽的着生位置和发育结果,并说出芽的类型。(理解) 2、通过展示卷心菜的纵切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枝芽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发育过程。(重点难点) 3、概述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学生联系生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重点)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件,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 通过卷心菜纵切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环境对生物结构的影响,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卷心菜纵切、红墨水浸泡的枝条、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春天,百花盛开,柳树发芽,(展示图片)那么各种花和叶子由什么发育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芽的结构和类型。 【自主学习】 过渡:为什么有的芽发育成花有的芽发育成叶子?首相我们来看一下芽的类型 师:阅读课本第29页第二、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在课本标出并理解好) 1、按照芽的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是顶芽?什么是侧芽? 2、按照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哪几种类型? 3、枝芽、花芽、混合芽将来分别发育成什么? 生:

1、按着生位置的 不同,芽分为探点一芽的类型 顶芽侧芽着生在主干或侧 枝顶端的芽。 着生在主干或侧枝 侧面的叶腋处。一、自主学习 师:展示顶芽侧芽图片 顶芽侧芽 按照着生位置 生:按照芽发育的结果分 2、按芽发育结果的 不同,芽分为枝芽花芽混合芽发育成茎和叶 发育成花 发育成叶和花 师:展示枝芽花芽混合芽图片

枝 芽混合芽 花 芽 桃花梨花 探点二芽的结构与发育 过渡:我们知道了芽的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探究芽的结构与发育 由于现在的季节植物的枝芽结构不是很清晰,不便观察,因此我们以卷心菜的纵切为模型,来认识枝芽各部分的结构,虽然卷心菜不是一个枝芽,但是它的纵切面和枝芽的纵切非常的相像。 师:(实物展示台展示卷心菜的纵切),大家对照课本30页“枝芽结构模式图”,认识枝芽的结构 师:哪位同学结合卷心菜的切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枝芽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纵切面可以观察到中间是一个轴,顶端有一个突起,周围还似有突起、轴的侧面,生有小叶子样的结构,并且越往顶端越小…… 师:下面我们将枝芽的各部分予以科学命名,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介绍枝芽的各部分结构? 生:结合多媒体,指出枝芽各部分结构 1 2 3 4 5生长点叶原基幼叶 芽轴 芽原基 师:请结合刚才的阅读将枝芽发育成的枝条各部分对应起来生:小组合作分析枝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会发育成的结果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理解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和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化的动态关系。 2.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的技能。在指导学生学习细胞微观结构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微观世界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这一事实,使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是教学重点。学好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知识,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影响较大。细胞膜知识是学习植物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动物新陈代谢的基础。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与细胞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激素调节等都有密切关系。 2.教材中提及的七种细胞器,应把线粒体、叶绿体列为重点。这两种细胞器与细胞能量转换关系密切。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是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础。 此外,内质网、核糖体、液泡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内 质网是网状的膜结构系统,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与后面章节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有密切关系;液泡对植物的渗透吸水有明显影响。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都较靠近细胞核。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动植物细胞中 的存在情况和生理作用,为后面学习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奠定基础。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重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是学习细胞分裂,掌握细胞分裂各期特点的基础。上述知识的掌握关系到生物遗传变异的学习。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主动运输方式;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微观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增殖周期中相互转化的过程等是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必须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联系,要讲清楚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层次。正是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排列、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不均匀性以及作为骨架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迁移、自转、水平运动等特点,加之蛋白质载体的特异性,才能保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还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至于能量的来源、产生的过程,在后面学习呼吸作用、能量代谢时还要介绍,这里点到为止即可。 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都是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应尽量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加强教学效果。 染色体这个名词,学生听说过,有的同学较熟悉,但较少知道染色质。教师要强调,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不同名称而已。至于为什么有这种相互转变的动态变化,有何生物学意义,教师可略加介绍。最后应指出,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才会发生。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本节教学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作为教学主线、突出细胞膜、各细胞器、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让学生在了解细胞各部分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去理解与功能相适应的种种形态、结构特点,从而认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是生物经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 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 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 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 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④心音改变 A、心音强度改变 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 炮音) S1 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 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 S1强弱不等: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S2 = A2 + P2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S2增强A2 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S2 P2 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全、 低血压 S2减弱A2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4357.济南初中生物八上《1第5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word教案 (10)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 1、根的生长主要靠和;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 和。 2、植物的根包括、和,其中是由胚根发育来的。 3、上图表示的是根尖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时,不断地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是这部分结构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原因是。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图A表示的是当前根的某一部位形态,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将是(用字母表示)。 (3)图B表示的是细胞,该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移栽植物时,如果被破坏较多,植物将会出现现象。随着根的生长,此部分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将发生的变化是。 4、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比较实验。 用甲乙两个试管(甲管盛着肥沃土壤的浸出液,乙管盛着蒸馏水)各培养一大小相同的健壮幼苗。过了一段时间,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甲管幼苗生长,颜色;乙管幼苗生长,颜色。 (2)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根吸收的是 ______ 。 5、无土栽培 (1)原理: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 成,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2)优点:更合理地满足植物对各类的需要,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 参考答案:

1、分生区、伸长区;伸长区、成熟区。 2、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 3、(1)保护,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 (2)B (3)成熟区,大量根毛,萎蔫,根毛脱落内部分化出现导管。 4、(1)健壮,鲜绿;瘦弱,发黄 (2)无机盐,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 5、(1)种类和数量,营养液 (2)无机盐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 ◆品学皆优◆ 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 ◆朴实无华◆ 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善良懂事◆ 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从你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翻开你的作业本,更是让人赞不绝口。望你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 ◆顽皮好动◆ 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机灵还有点调皮的孩子。这半个学期以来,你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但你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总是乱说乱动。老师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优秀干部◆ 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孩子。担任***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同学们对班委进行民主评议时,你受到的赞扬最多。真棒!老师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你会发展得更好。 ◆运动健将◆ 运动场上你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劳动时,重活、累活你总是抢着去干。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

八年级生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根的生长》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 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情感性目标: 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根靠哪部分生长。 根的生长方向 教学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清楚本课的探究目的。 收集植物根以及与根的作用有关的资料。 永久性切片、材料用具。“根尖的结构”准备教师准备:

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显微镜准备十余份己做好标记的培养24h的根尖制作相关,有关教学录像资料等。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 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5米之多! 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1、根有些 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 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新课讲授:

细胞结构和功能教案

课题: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 ⑵能力目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并能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自主学习 一、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___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___生物和___生物。 2.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等。 探究问题一、学习制作临时装片Array 1、自学了解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和要求。 2、阅读教材总结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 3、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多少水合适?(3)怎么取洋葱鳞片叶表皮? (4)为什么用解剖针展平材料?(5)为什么盖盖玻片要这样小心做? (6)为什么要给材料染上色?(7)怎么做才能给材料染色?(8)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9)比较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异同点。 4、学生动手练习制作临时装片,体会总结制作技巧。 探究问题二、观察临时装片,认识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并练习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1、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大体形态。 2、自学教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对照所观察的细胞进行结构辨认。 3、尝试画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结构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4、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5、实验拓展 ①重复练习制作、观察临时装片(或组间交换不同材料制成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②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③怎样判断污点在物镜、目镜或标本上? 课堂自测 1.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动物个体 B.植物个体 C.表皮 D.细胞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洋葱 B.草履虫 C.玉米 D.大熊猫 3.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 A.避免产生气泡 B.避免使细胞数目增多 C.避免使细胞数目减少 D.避免盖玻片破碎 4.下列各项中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5、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的小肠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叶绿体⑤细胞核⑥中央大液泡⑦线粒体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⑦ C、②③⑤⑥ D、②④⑥⑦ 6.下列各项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线粒体

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教学设计 江西峡江实验中学罗芳 一、教学目的 1、观察心脏的结构。 2、记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心脏瓣膜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三、教学难点 心脏瓣膜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观察多媒体课件---人体的胸腔,以及阅读35页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 1、位置:心脏位于中部稍偏,在之间。 2、大小:心脏大小如。 3、功能:心脏不停的跳动,推动在血管中流动。 二、心脏的结构:观察36页2-11“心脏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心脏分四腔:左心房、左、 右心房、。 ②心脏的壁:心室和心房比,谁的壁厚?。 心脏的四个腔中,谁的壁最厚?。 ③心脏内的连通情况:左心房和相通,右心房和相通。左心房和右心房相通吗?。右心室和左心室相通吗?。 ④心脏与血管的连通情况:左心房连,右心房连,左心室连,右心室连。 4、瓣膜:房室瓣功能:保证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 动脉瓣:位置:处在与之间。 功能:保证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 三、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心脏的结构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上所连的血管。要特别强调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并要学生记清楚。因为后一节内容血液的循环路线要以此为基础。 小组合作交流 1、有哪些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2、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怎样流? [拓展延伸] 1.用新鲜的猪心,把水从主动脉注入,水会从哪里流出?

2、把水从肺静脉注入,水会从哪里流出? 【教师小结】 心脏有四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肌肉壁最厚。心房上连静脉,心室上连动脉。心房和心室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动脉瓣。所以在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到心房,心房到心室,心室到动脉。 [巩固练习] 1.用手捏心脏各腔,感觉哪一个部位心壁最厚?()。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A.心室和心房之间. B.心室和动脉之间 C.动脉内 D.静脉内 3. 将心脏的4个腔与相连的血管用线连起来。 a左心房①主动脉 b左心室②脉动脉 c右心房③上下腔静脉 d右心室④肺静脉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根的结构与功能》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7)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 【探究目标】 1.结合对实物的观察,请你说出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 2.结合实验,探究根尖的结构特点及根的生长过程. (重难点) 3.请同学们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铺垫: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举例说出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名称. 二、根的形态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6页相关内容,在生活中观察几种植物的根,并结合上图区分下列定义: 1.根:「A 」——由胚根发育成的根 「」侧根—— 「C 」——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 2.根系:「D」,如等植物的根. 「E」,如等植物的根. 三、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实验) 要求:阅读课本第27、28页实验内容,尝试按照课本提示课前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27页表格. 四、我的疑惑

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惑请你写下来.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一:根的形态(预习反馈) 尝试说出下列两组定义: 主根直根系 根侧根根系 不定根须根系 探索二:根的结构 (一)实验:探究根长长的部位 1.根尖是指: . 2.根画线部分间隔变化有何特点?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有关. (二)自主学习 1.结合实物及课本第28页图4.1—26填写下图根尖的结构特点. (体会根尖的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统一性原理) 停止伸长,开始分化, 形成导管、根毛 伸长区伸长(部分吸收功能) 分生区

2.分析:根的伸长依靠根尖的哪些结构? (三)小组内交流讨论 1.如果你想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应重点观察根尖的哪个区域? 2.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在哪里?为什么? 3.带土移栽植物比较容易成活,原因是什么? 【归纳小结】 1.知识点归纳 2.生物学方法和原理归纳 【达标检测】 1.人们利用根系分布的特点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其目的是( ). A. 保持水土 B. 绿化环境 C. 放牧牲畜 D. 增加经济效益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冠是保护组织,生长点是分生组织 B. 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中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中去 C. 生长点的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D. 根毛区以上的部分,根毛脱落,失去了吸水功能,但加强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3.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 ). A. 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 B. 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大 C. 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小 D. 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小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物教案

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理解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和细 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 和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化的动态关系。 2.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的技能。在 指导学生学习细胞微观结构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微观世界的空间 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对学 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比较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这一事实,使学生树 立生物进化观点。 点、难点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是教学重点。学好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知识,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影响较大。细胞膜知识是学习植物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动物新陈代谢的基础。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与细胞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激素调节等都有密切关系。2.教材中提及的七种细胞器,应把线粒体、叶绿体列为重点。这两种细胞器与细胞能量转换关系密切。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是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础。 此外,内质网、核糖体、液泡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内质网是网状的膜结构系统,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与后面章节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有密切关系;液泡对植物的渗透吸水有明显影响。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都较靠近细胞核。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存在情况和生理作用,为后面学习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奠定基础。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重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是学习细胞分裂,掌握细胞分裂各期特点的基础。上述知识的掌握关系到生物遗传变异的学习。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物质出入细胞的主动运输方式;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微观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增殖周期中相互转化的过程等是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必须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联系,要讲清楚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层次。正是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排列、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不均匀性以及作为骨架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迁移、自转、水平运动等特点,加之蛋白质载体的特异性,才能保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还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至于能量的来源、产生的过程,在后面学习呼吸作用、能量代谢时还要介绍,这里点到为止即可。 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都是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应尽量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加强教学效果。 染色体这个名词,学生听说过,有的同学较熟悉,但较少知道染色质。教师要强调,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不同名称而已。至于为什么有这种相互转变的动态变化,有何生物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