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是mA+nB<==>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p+[D]^q}/{[A]^m+[B]^n}

溶度积常数,沉淀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定义

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 C(B)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

换算说明: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可以互相换算。但在换算时,应注意浓度单位必须采用mol·L;另

外,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浓度很小,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密度可近似认为等于水的密度。

1、已知溶度积 , 计算溶解度

( →)

例、已知BaSO4在298.15K时的溶度积为1.08×10,求BaSO4在298.15K时的溶解度。

:设BaSO4的溶解度()为

mol·L

因BaSO4为难溶强电解质,且Ba、SO4基本上不水解,所以在BaSO4饱和溶液中: BaSO4(s) Ba + SO4离子浓度/(mol·L)

(Ba)

(SO4)= (BaSO4)(

)

·

= 1.08×10

=

= 1.04×10

(BaSO4) = 1.04×10 mol·L

(1)AB型难溶强电解质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本上不水解的AB 型难溶强电解质,其溶解度(

)在数值上等于其溶度积的平方根。即:

= ×

(2)AB2型难溶强电解质同时可推导出AB2(或A2B)型难溶电解质(如CaF2、Ag2CrO4等)其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为:

AB2 A+ 2B离子浓度/(mol·L)

2

(A)

(B)= (AB2)(

)

×(2

)= 4

= (AB2)

所以:

= ×

也近似地适用于微弱水解的AB型、A2B(或AB2)型难溶强电解质。如CaSO4、AgCl、AgBr、AgI等,但不适用于易水解的难溶电解质(如ZnS)和难溶弱电解质及在溶液中易以离子对形式存在的难溶电解质。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溶度积 严格地说,在水中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将溶解度小于0.01 g/L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将过量AgCl固体投入水中,Ag+和Cl-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不断离开固体表面而进入溶液,形成水合离子,这是AgCl的溶解过程。同时,已溶解的Ag+和 Cl-离子又会因固体表面的异号电荷离子的吸引而回到固体表面,这就是AgCl的沉淀过程。当沉淀与溶解两过程达到平衡时,此时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 AgCl(s) ==== Ag+ + Cl- (未溶解固体) 沉淀 (已溶解的水合离子) 根据平衡原理,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但因c(AgCl)为常数,a(Ag+) = c(Ag+), a(Cl-) = c(Cl-) 故上式可写成∴ a(Ag+) ´ a(Cl-) = c(Ag+) ´ c(Cl-) = K ? = Ksp ? 即为多相离子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可简称溶度积)。 对于一般的难溶电解质AmBn的沉淀溶解平衡 AmBn(s) ==== mAn+ + nBm- Ksp=c^m(An+)×c^n(Bm-) 上式的意义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严格地说,应该用溶解平衡时各离子活度幂的乘积来表示。但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的浓度很稀。一般计算中,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Ksp越小,则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小。 Ksp的物理意义; (1)Ksp的大小只与此时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沉淀溶解达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或准饱和溶液; (3)由Ksp的大小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编辑本段溶解度和溶度积的相互换算 Ksp与S均可判断溶解度大小,二者有无关系? 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可以进行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计算。但在换算时必须注意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ol/L)作单位。另外,由于难

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熟知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2.能应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应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识梳理】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 1.概念: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用表示。 2.表达式: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mM n+(aq)+nA m-(aq), 参照电离平衡原理得平衡常数:K sp = 3.影响因素: (1)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K sp。 (2)对于大部分溶解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移动,K sp,Ca(OH)2除外。4.意义: 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溶解度。但对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的电解质,则不能直接由它们的溶度积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通过具体计算确定。下表是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以及溶解能力的比较: 沉淀溶解平衡K sp(18~25℃)溶解能力比较 AgCl(s)Cl-(aq)+Ag+(aq) 1.8×10 -10mol2. L-2 AgCl> AgBr > AgI AgBr(s)Br-(aq)+Ag+(aq) 5.0×10 -13mol2.L-2 AgI(s)I-(aq)+Ag+(aq)8.3×10 -17mol2.L-2 Mg(OH)2(s)Mg 2+(aq)+2OH-(aq)1.8×10-11mol3.L-3Mg(OH) 2 > Cu(OH)2 Cu(OH)2(s)Cu 2+(aq)+2OH-(aq)2.2×10 -20mol3.L-3 5.应用—溶度积规则: 比较K 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c>K sp:溶液过饱和,有析出;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一、溶度积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s B A n m 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 表示。 二、溶度积表达式: ) (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 n m m n sp B c A c K )()(-+?= (适用对象:饱和溶液) ① sp K 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无关。 ② 一般来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如AgCl 、AgBr 、AgI 、4BaSO ),sp K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sp K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三、溶度积规则—离子积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难溶强电解质) (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在任一时刻都有 n m m n c B c A c Q )()(-+?= (适用对象:任一时刻的溶液) 可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c Q )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沉淀生成或溶解情况: sp c K Q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sp c K Q =,溶液为饱和溶液,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sp c K Q <,溶液未饱和,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 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L mol 5101-?时,沉淀就达完全 (2011年浙江)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 溶液 NaOH L mol mL 0.10.1 3 .8250.10 =pH C L 模拟海水 过滤 ① 滤液M 沉淀物X .11=pH NaOH 调到固体 加 过滤 ② 滤液N 沉淀物Y MgO

溶度积

溶度积常数 问题思考 ①AgCl(s)+(aq)+Cl-(aq);②AgCl===Ag++Cl-。 ①②两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请分别写出Ca(OH)2 Al(OH)3 Fe(OH)3 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和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一、溶度积常数(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对于AmBn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 n+]m[B m+]n 请分别写出 Ca(OH)2 Al(OH)3 Fe(OH)3 溶度积K SP表达式 1、已知K sp(AgCl)=1.8×10-10 mol2·L-2,则将AgCl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c(Ag+)和c(AgCl)是多少? 2、已知K sp(Ag2CrO4)=9.0×10-12 mol3·L-3,现将Ag2CrO4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c(Ag+)和c(Ag2CrO4)是多少?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1、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___。 2、溶度积K sp 和溶解度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 sp 越大溶解度越大的结论。 3、同一物质的K sp与___________和有关,与溶液中的溶质离子浓度无关。

二、溶解平衡的移动 AgCl(s)Ag+(aq)+Cl-(aq) 升温:稀释: 加Cl-加Ag+ 3、0.01 mol/L AgNO3溶液中滴入0. 1 mol NaCl固体,求溶液中的c(Ag+)? 4、已知Ba SO4饱和溶液中,c(Ba2+)= 0.01 mol/L, 则溶液中c(SO4 2-)=? 5、已知常温下Mg(OH)2的K sp=1.8×10-11,若饱和溶液中c(OH-)=3.0×10-6 mol/L,则溶液中c(Mg2+)=______________。 三、溶度积规则 Q c(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时刻离子浓度的乘积 Q c____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 c____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Q c____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向体系中加入固体难溶电解质,则固体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6、0.1 mol/L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求Cl-开始沉淀时所需的c(Ag+)?K sp(AgCl)=1.8×10-10 mol2·L-2 7、在1L含0.001mol/L的SO4 2-的溶液中,加入0.01 molBaCl2固体能否使SO4 2-沉淀完全?(已知K sp(Ba SO4)=1.08×10-10 ,当c(SO4 2-)<1×10-5mol/L时视为SO4 2-沉淀完全) 8、求要使0.01mol/L的FeCl3溶液开始沉淀时所需的PH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已知K sp(Fe(OH)3 )=1×10-38 ,当c(Fe3+)<1×10-5mol/L时视为Fe3+沉淀完全)

实验五 醋酸银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醋酸银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难溶盐AgAc溶度积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巩固酸碱滴定、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固体与离子之间有一个平衡关系,即溶度积定律。对于AgAc,其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AgAc(s) Ag++Ac- K sp = [Ag+][(Ac-] 本实验首先用AgNO3 和NaAc反应,生成AgAc沉淀,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将沉淀过滤出来,以Fe3+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KSCN溶液来滴定一定量的滤液,从而计算出溶液中的[Ag+],再根据实验初始加入的AgNO3 和NaAc的量求出平衡时[Ac-],从而得到K sp(AgAc)。 AgNO3+ NaAc AgAc↓ + NaNO3 Ag+ + SCN- AgSCN↓ Fe3+ +3 SCN- Fe(SCN) 3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烧杯、锥型瓶、漏斗、洗瓶、pH试纸、滤纸、温度计。 试药:NaAc (0.20mol·L-1)、AgNO3(0.20mol·L-1)、HNO3 (6mol·L-1)、KSCN(0.10mol·L-1)、Fe(NO3) 3溶液。 四、实验内容 1.用吸量管分别移取20.00 mL、30.00 mL的0.2mol·L-1AgNO3溶液于两个干燥的锥型瓶中,然后用另一吸量管分别加入40.00mL、30.00mL 0.2mol·L-1 NaAc溶液于上述二锥型瓶中,使每瓶中均有60mL溶液,摇动锥型瓶约30分钟使沉淀生成完全。 2.分别将上述二瓶中混合物过滤,滤液用两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承接(滤液必须完全澄明,否则应重新过滤)。 3.用移液管吸取25mL上述1号瓶中滤液放入两个洁净的锥型瓶中,加入1mL Fe(NO3) 3溶液,若溶液显红色,加几滴6mol·L-1 HNO3直至无色。 4.用0.10mol·L-1KSCN溶液滴定此溶液至呈恒定浅红色,记录所用KSCN溶液的量。重复操作3、4步骤,测定2号瓶中滤液。 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序号 1 2 V(AgNO3) / mL V(NaAc) / mL 混合物总体积/ mL 被滴定混合物体积/ mL c (KSCN)/ mol·L-1 滴定前KSCN溶液的读数/ mL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是mA+nB<==>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p+[D]^q}/{[A]^m+[B]^n} 溶度积常数,沉淀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定义 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 C(B)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 换算说明: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可以互相换算。但在换算时,应注意浓度单位必须采用mol·L;另

外,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浓度很小,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密度可近似认为等于水的密度。 1、已知溶度积 , 计算溶解度 ( →) 例、已知BaSO4在298.15K时的溶度积为1.08×10,求BaSO4在298.15K时的溶解度。 解 :设BaSO4的溶解度()为 mol·L 因BaSO4为难溶强电解质,且Ba、SO4基本上不水解,所以在BaSO4饱和溶液中: BaSO4(s) Ba + SO4离子浓度/(mol·L) (Ba) (SO4)= (BaSO4)( ) · = 1.08×10 = = 1.04×10 则 (BaSO4) = 1.04×10 mol·L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简介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简介 第一节溶度积 一、溶度积 在一定的温度下,用难溶的电解质氯化银配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未溶解的固态氯化银和溶液中的银离子氯离子存在一个溶解与沉淀的平衡,简称沉淀平衡。 溶解 AgCL(固)≒Ag++CL- 沉淀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平衡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达到溶解沉淀时,服从化学平衡规律。即 [ Ag+][ CL- ] Ki= [ AgCL ] 一定温度下,Ki是常数,氯化银是固体,也可以看成常数。所以Ki* [AgCL]也为常数,用Ksp 表示。 Ksp=[ Ag+][ CL- ]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与物质溶解度有关因而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室温时,氯化银的溶度积是1.56×10-10,写成K spAgCL=1.56×10-10。对于电离出2个或多个相同离子的难溶电解质,如氯化铅,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关系式中,各离子浓度应取其电离方程式中该离子的系数为指数。例如 PbCL2=Pb2++2CL- KspPbCL=[Pb2+][CL-] Fe(OH)3=Fe3++3OH- K sp Fe(OH)3=[Fe3+][OH-]3 二、溶度积规则 某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为离子积,用符号Qi表示。如氢氧化镁溶液的Qi=[Mg2+][OH-]2。Qi与Ksp的表达式相同。但两者的概念是有区别的。Ksp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时,即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对某种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为一常数。而Qi表示任何情况下离子浓度的乘积,其数值不定。Qi是Ksp的一个特例。Qi与Ksp有下列3种情况: ①Qi=Ksp时,沉淀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是饱和溶液; ②QiKsp时,有沉淀析出,是过饱和溶液。 以上称为溶度积规则。但有时根据计算结果Qi>Ksp,应有沉淀析出,实际上,往往因为有过饱和现象或沉淀极少,肉眼观察不出沉淀。另外,有时加入过量沉淀剂时,由于生成配合物而不能生成沉淀。 第二节沉淀的生成 根据溶度积规则,我们掌握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规律。欲使某物质沉淀,必须使其离子积大于溶度积,这就要增大离子浓度,使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转化。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铬酸钾,当Ag+离子浓度的平方与CrO42-离子浓度之积Qi>Ksp时,即有沉淀析出。

化学竞赛讲义: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竞赛讲义: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 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每100g 水中为0.1g 以下的,称为微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当水中的微溶电解质MA 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固体和溶解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就达到两相之间的溶解平衡: () MA s M A +-+ s 表示固体,根据化学平衡原理: [] ()M A K MA s +-????????= [MA (s )]是常数,可以并入常数项中,得到 [M+][A-]=K[MA (s )]=Ksp (2-8) 式(2-8)表明:在微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温度一定时,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 表示。 对于MmAn 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 [M]m[A]n= Ksp (2-9) 须注意,式(2-9)中省略了离子的电荷。 表2-7列出了一部分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溶度积的大小取决于微溶电解质的本性,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升稍微增大。 表2-7 一些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18~25℃)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所以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换算。知道溶解度可以求出溶度积,也可以由溶度积求溶解度。不过由于影响微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所以换算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只介绍不考虑这些因素时的简单换算方法。但是要注意不能把它推广应用到任意微溶电解质。 应该指出: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对同类型的微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BaSO4,PbSO4,CaCO3,CaC2O4等,在相同温度下, Ksp 越大,溶解度就越大;Ksp 越小,溶解度就越小。对于不同类型的微溶电解质,不能认为溶度积小的,溶解度都一定小。如Ag2CrO4的溶度积(Ksp=1.1×10-12)比CaCO3 的溶度积(Ksp=2.8×10-9)小,但Ag2CrO4的溶解度(6.5×10-5mol .L-1)却比CaCO3的溶解度(5.29×10-5 mol .L-1)大.因此,从Ksp 大小比较溶解度大小时,只有在同类型的电解质之间才能直接比较,否则要通过计算,下面举例说明溶解度和溶度积之间的换算。 例6 25℃时,AgCL 的溶解度是0.00192g .L-1,求它的溶度积. 解: AgCL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3, AgCL 饱和溶液的量浓度为: 0.00192/143.3=1.34×10-5 (mol .L-1) 根据AgCL 在溶液中的离解: AgCl Ag Cl +-+ 溶液中应有 [A+]=[CL-]=1.34×10-5 mol .L-1 所以AgCL 的Ksp=[A+][CL-]=(1.34×10-5)2=1.80×10-10 例7 25℃时, Ag2CrO4的溶解度是6.50×10-5mol .L-1,求它的溶度积。 解: 根据Ag2CrO4在溶液中的离解: 224 42Ag CrO Ag CrO +-+ 溶液中应有 CrO 42-]=6.50*10-5=mol.L -1 〔Ag + ]=2*6.50*10-5 =13.0*10-5 mol.L -1 所以Ag2CrO4的Ksp=[Ag +]2 [CrO 42-]=(13.0*10 -5)2 *6.50*10-5 =1.1*1012 例8 18℃时,Mg(OH)2的Ksp=1.8×10-11 ,求它的溶解度。 解: 设Mg(OH)2的溶解度为x mol .L -1,根据Mg(OH)2在溶液中的离解: 22 ()2Mg OH Mg OH +-+ 溶液中应有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 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 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5.当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时且加入沉淀剂均可产生沉淀,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按离子积大于溶度积的先后顺序,此时为分步沉淀,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离子沉淀完全。 【例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错误;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B 点拨:沉淀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四、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探究》 ag2cro4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某一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的一个物化常数。对于化学领域的学习者来说,ag2cro4溶度积常数的求解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问题。在化学课程学习中,我们通常会遇到需要根据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求解溶解度等相关问题。 我们来看ag2cro4溶度积常数的具体表达式是什么。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可以表示为Ksp=[Ag+]^2[Cro4^2-]。在这个表达式中,Ksp代表了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Ag+]代表了银离子的浓度,[Cro4^2-]代表了铬酸根离子的浓度。通过这个表达式,我们可以大致了解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情况。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含义及其相关知识。在溶液平衡中,溶解度积常数Ksp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溶液中某一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当Ksp的值越大时,代表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反之,Ksp的值越小,代表该物质的溶解度越小。通过Ksp值的大小,我们可以对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来求解实际问题。当我们知道了银离子和铬酸根离子的浓度时,可以通过Ksp表达式来计算ag2cro4的溶解度。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溶解度积

常数的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情况。 通过对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知识。了解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和相关概念,有助于我们在化学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和理解相关知识。 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对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探究,我们对溶度积常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 Ksp=[Ag+]^2[Cro4^2-],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溶解度,反映溶解度对于实际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和学习中,深入理解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和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化学学习中,溶度积常数的理解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反应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对ag2cro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探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高考试题中对溶度积的考查

高考试题中对溶度积的考查 1.19 一、溶度积定义:沉淀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表示。 二、溶度积表达式: AmBn(s) mA n+(aq)+nB m-(aq) K SP(A m B n) = c(A n+)m•c(B m-)n注意状态要标示。 三、有关溶度积的注意事项: ①K SP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无关。 ②一般来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K 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K 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同种类型是指从学式组成来看阴阳离子个数之比相等。 ③可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沉淀生成或溶解情况: Q c﹥K SP,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有沉淀生成; Q c﹦K SP,达溶解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 c﹤K SP,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沉淀逐渐溶解。 四、溶度积的常考题型 题型一:基本概念的考查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 SP = 1.8×10-10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 = c(Cl-) 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mol2•L-2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值变大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了对溶度积概念的理解,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的幂次方乘积是一个常数。答案A未注明是饱和溶液,故A错;B中c(Ag+)不一定等于c(Cl-);由于溶度积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无关,故D错。故正解答案为C。 题型二: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1、利用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的生成 例2(2009山东28题)(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已知25℃时K SP[Mg(OH)2] = 1.8×10-11,K SP[Cu(OH)2] = 2.2×10-20。 解析:在同一溶液中,K SP越小的沉淀越易先生成,由于Mg(OH)2的Ksp比Cu(OH)2的Ksp大可知,在Mg2+、Cu2+同浓度条件下,向溶液滴加氨水,更易先形成Cu(OH)2沉淀;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 2NH3•H2O = Cu(OH)2↓+ 2NH4+。 2、利用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的溶解 例3在含有Mg(OH)2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则Mg(OH)2沉淀()解析:在Mg(OH)2饱和溶液中存在:Mg(OH)2(s) Mg2++2OH-,当加入NH4Cl 后,由于发生NH4++OH-NH3.H2O,故可使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利用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的转化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核心知识点及知识点解读 一、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表达式:以PbI2(s)溶解平衡为例: PbI2(s)Pb2+(aq)+2I-(aq)K sp=[Pb2+][I-]2=7.1×10-9mol3L-3 (3)意义 溶度积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 sp的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K sp的因素 K sp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性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3、沉淀溶解的特征:等、动、定、变。 等——v溶解 = v沉淀(结晶) 动——动态平衡, v溶解 = v沉淀≠0 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再改变。 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 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④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K sp不变。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溶度积规则

难点辅导:溶度积常数及应用

难点辅导: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 1.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2.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 3.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例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