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表

化合物化学式温度K sp

无水氢氧化铝Al(OH)320°C 1.9×10–33无水氢氧化铝Al(OH)325°C3×10–34三水合氢氧化铝Al(OH)320°C4×10–13三水合氧化铝Al(OH)325°C 3.7×10–13磷酸铝AlPO425°C9.84×10–21溴酸钡Ba(BrO3)225°C 2.43×10–4碳酸钡BaCO316°C7×10–9 碳酸钡BaCO325°C8.1×10–9铬酸钡BaCrO428°C 2.4×10–10氟化钡BaF225.8°C 1.73×10–6二水合碘酸钡Ba(IO3)225°C 6.5×10–10二水合草酸钡BaC2O418°C 1.2×10–7硫酸钡BaSO418°C0.87×10–10硫酸钡BaSO425°C 1.08×10–10硫酸钡BaSO450°C 1.98×10–10氢氧化铍Be(OH)225°C 6.92×10–22 碳酸镉CdCO325°C 1.0×10–12氢氧化镉Cd(OH)225°C7.2×10–15三水合草酸镉CdC2O418°C 1.53×10–8磷酸镉Cd3(PO4)225°C 2.53×10–33硫化镉CdS 18°C 3.6×10–29碳酸钙(方解石)CaCO315°C0.99×10–8碳酸钙(方解石)CaCO325°C0.87×10–8碳酸钙(方解石)CaCO318-25°C 4.8×10–9铬酸钙CaCrO418°C 2.3×10–2

氟化钙CaF218°C 3.4×10–11

氟化钙CaF225°C 3.95×10–11氢氧化钙Ca(OH)218°C-25°C8×10–6

氢氧化钙Ca(OH)225°C 5.02×10–6六水合碘酸钙Ca(IO3)218°C 6.44×10–7一水合草酸钙CaC2O418°C 1.78×10–9一水合草酸钙CaC2O425°C 2.57×10–9磷酸钙Ca3(PO4)225°C 2.07×10–33硫酸钙CaSO410°C 6.1×10–5

硫酸钙CaSO425°C 4.93×10–5

二水合酒石酸钙CaC4H4O618°C7.7×10–7氢氧化亚铬Cr(OH)225°C2×10–16

氢氧化铬Cr(OH)325°C6.3×10–31氢氧化钴Co(OH)225°C

1.6×10–15

硫化钴CoS 18°C3×10–26

硫化钴CoS 18°C-25°C10–21

碳酸铜CuCO325°C1×10–10

氢氧化铜Cu(OH)218°C-25°C6×10–20

氢氧化铜Cu(OH)225°C 4.8×10–20

碘酸铜Cu(IO3)225°C 1.4×10–7

草酸铜CuC2O425°C 2.87×10–8

硫化铜CuS 18°C8.5×10–45溴化亚铜CuBr 18°C-20°C 4.15×10–8氯化亚铜CuCl 18°C-20°C 1.02×10–6氢氧化亚铜

CuOH 25°C2×10–15(与氧化亚铜平衡)

碘化亚铜CuI 18°C-20°C 5.06×10–12硫化亚铜Cu2S 16°C-18°C2×10–47硫氰化亚铜CuSCN 18°C 1.64×10–11

氢氧化铁Fe(OH)318°C 1.1×10–36

碳酸亚铁FeCO318°C-25°C2×10–11

氢氧化亚铁Fe(OH)218°C 1.64×10–14

氢氧化亚铁Fe(OH)225°C1×10–15; 8.0×10–16草酸亚铁FeC2O425°C 2.1×10–7

硫化亚铁FeS 18°C 3.7×10–19

溴化铅PbBr225°C 6.3×10–6; 6.60×10–6碳酸铅PbCO318°C 3.3×10–14

铬酸铅PbCrO418°C 1.77×10–14

氯化铅PbCl225.2°C 1.0×10–4

氯化铅PbCl218°C-25°C 1.7×10–5

氟化铅PbF218°C 3.2×10–8

氟化铅PbF226.6°C 3.7×10–8

氢氧化铅Pb(OH)225°C1×10–16; 1.43×10–20碘酸铅Pb(IO3)218°C 1.2×10–13

碘酸铅Pb(IO3)225.8°C 2.6×10–13

碘化铅PbI215°C7.47×10–9

草酸铅PbC2O418°C 2.74×10–11

硫酸铅PbSO418°C 1.6×10–8

硫化铅PbS 18°C 3.4×10–28碳酸锂Li2CO325°C 1.7×10–3

氟化锂LiF 25°C 1.84×10–3磷酸锂Li3PO425° 2.37×10–4磷酸铵镁MgNH4PO425°C 2.5×10–13碳酸镁MgCO312°C 2.6×10–5 氟化镁MgF218°C7.1×10–9

氟化镁MgF225°C 6.4×10–9氢氧化镁Mg(OH)218°C 1.2×10–11草酸镁MgC2O418°C8.57×10–5碳酸锰MnCO318°C-25°C9×10–11氢氧化锰Mn(OH)218°C4×10–14硫化锰(粉色)MnS 18°C 1.4×10–15硫化锰(绿色)MnS 25°C10–22溴化汞HgBr225°C8×10–20

氯化汞HgCl225°C 2.6×10–15氢氧化汞

Hg(OH)225°C 3.6×10–26(与氧化汞平衡)

碘化汞HgI225°C 3.2×10–29

硫化汞HgS 18°C4×10–53to 2×10–49溴化亚汞Hg2Br225°C 1.3×10–21

氯化亚汞Hg2Cl225°C2×10–18

碘化亚汞Hg2I225°C 1.2×10–28

硫酸亚汞Hg2SO425°C6×10–7; 6.5×10–7氢氧化镍Ni(OH)225°C 5.48×10–16

硫化镍NiS 18°C 1.4×10–24

硫化镍NiS 18°C-25°C10–27

硫化镍NiS 18°C-25°C10–21

酒石酸氢钾KHC4H4O618°C 3.8×10–4

高氯酸钾KClO425°C 1.05×10–2

高碘酸钾KIO425° 3.71×10–4

乙酸银AgC2H3O216°C 1.82×10–3

溴酸银AgBrO320°C 3.97×10–5

溴酸银AgBrO325°C 5.77×10–5

溴化银AgBr 25°C 5.35×10–13

碳酸银Ag2CO325°C 6.15×10–12

氯化银AgCl 4.7°C0.21×10–10氯化银AgCl 9.7°C0.37×10–10氯化银AgCl 25°C 1.77×10–10氯化银AgCl 50°C13.2×10–10氯化银AgCl 100°C21.5×10–10铬酸银Ag2CrO414.8°C 1.2×10–12铬酸银Ag2CrO425°C9×10–12氰化银Ag2(CN)220°C 2.2×10–12重铬酸银Ag2Cr2O725°C2×10–7氢氧化银AgOH 20°C 1.52×10–8碘酸银AgIO39.4°C0.92×10–8碘化银AgI 13°C0.32×10–16碘化银AgI 25°C 1.5×10–16亚硝酸银AgNO225°C 5.86×10–4草酸银Ag2C2O425°C 1.3×10–11硫酸银Ag2SO418°C-25°C 1.2×10–5硫化银Ag2S 18°C 1.6×10–49硫氰化银AgSCN 18°C0.49×10–12硫氰化银AgSCN 25°C 1.16×10–12

碳酸锶SrCO325°C 1.6×10–9

铬酸锶SrCrO418°C-25°C 3.6×10–5

氟化锶SrF218°C 2.8×10–9

草酸锶SrC2O418°C 5.61×10–8

硫酸锶SrSO4 2.9°C 2.77×10–7

硫酸锶SrSO417.4°C 2.81×10–7

溴化铊TlBr 25°C4×10–6

氯化铊TlCl 25°C 2.65×10–4

硫酸铊Tl2SO425°C 3.6×10–4

硫氰化铊TlSCN 25°C; 2.25×10–4

氢氧化锡Sn(OH)218°C-25°C1×10–26

氢氧化锡Sn(OH)225°C 5.45×10–27; 1.4×10–28硫化锡SnS 25°C10–28

氢氧化锌Zn(OH)218°C-20°C 1.8×10–14

二水合草酸锌ZnC2O418°C 1.35×10–9硫化锌ZnS 18°C 1.2×10–23

溶度积

溶度积常数 问题思考 ①AgCl(s)+(aq)+Cl-(aq);②AgCl===Ag++Cl-。 ①②两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请分别写出Ca(OH)2 Al(OH)3 Fe(OH)3 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和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一、溶度积常数(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对于AmBn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 n+]m[B m+]n 请分别写出 Ca(OH)2 Al(OH)3 Fe(OH)3 溶度积K SP表达式 1、已知K sp(AgCl)=1.8×10-10 mol2·L-2,则将AgCl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c(Ag+)和c(AgCl)是多少? 2、已知K sp(Ag2CrO4)=9.0×10-12 mol3·L-3,现将Ag2CrO4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c(Ag+)和c(Ag2CrO4)是多少?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1、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___。 2、溶度积K sp 和溶解度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 sp 越大溶解度越大的结论。 3、同一物质的K sp与___________和有关,与溶液中的溶质离子浓度无关。

二、溶解平衡的移动 AgCl(s)Ag+(aq)+Cl-(aq) 升温:稀释: 加Cl-加Ag+ 3、0.01 mol/L AgNO3溶液中滴入0. 1 mol NaCl固体,求溶液中的c(Ag+)? 4、已知Ba SO4饱和溶液中,c(Ba2+)= 0.01 mol/L, 则溶液中c(SO4 2-)=? 5、已知常温下Mg(OH)2的K sp=1.8×10-11,若饱和溶液中c(OH-)=3.0×10-6 mol/L,则溶液中c(Mg2+)=______________。 三、溶度积规则 Q c(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时刻离子浓度的乘积 Q c____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 c____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Q c____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向体系中加入固体难溶电解质,则固体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6、0.1 mol/L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求Cl-开始沉淀时所需的c(Ag+)?K sp(AgCl)=1.8×10-10 mol2·L-2 7、在1L含0.001mol/L的SO4 2-的溶液中,加入0.01 molBaCl2固体能否使SO4 2-沉淀完全?(已知K sp(Ba SO4)=1.08×10-10 ,当c(SO4 2-)<1×10-5mol/L时视为SO4 2-沉淀完全) 8、求要使0.01mol/L的FeCl3溶液开始沉淀时所需的PH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已知K sp(Fe(OH)3 )=1×10-38 ,当c(Fe3+)<1×10-5mol/L时视为Fe3+沉淀完全)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表 化合物化学式温度K sp 无水氢氧化铝Al(OH)320°C 1.9×10–33无水氢氧化铝Al(OH)325°C3×10–34三水合氢氧化铝Al(OH)320°C4×10–13三水合氧化铝Al(OH)325°C 3.7×10–13磷酸铝AlPO425°C9.84×10–21溴酸钡Ba(BrO3)225°C 2.43×10–4碳酸钡BaCO316°C7×10–9 碳酸钡BaCO325°C8.1×10–9铬酸钡BaCrO428°C 2.4×10–10氟化钡BaF225.8°C 1.73×10–6二水合碘酸钡Ba(IO3)225°C 6.5×10–10二水合草酸钡BaC2O418°C 1.2×10–7硫酸钡BaSO418°C0.87×10–10硫酸钡BaSO425°C 1.08×10–10硫酸钡BaSO450°C 1.98×10–10氢氧化铍Be(OH)225°C 6.92×10–22

碳酸镉CdCO325°C 1.0×10–12氢氧化镉Cd(OH)225°C7.2×10–15三水合草酸镉CdC2O418°C 1.53×10–8磷酸镉Cd3(PO4)225°C 2.53×10–33硫化镉CdS 18°C 3.6×10–29碳酸钙(方解石)CaCO315°C0.99×10–8碳酸钙(方解石)CaCO325°C0.87×10–8碳酸钙(方解石)CaCO318-25°C 4.8×10–9铬酸钙CaCrO418°C 2.3×10–2 氟化钙CaF218°C 3.4×10–11 氟化钙CaF225°C 3.95×10–11氢氧化钙Ca(OH)218°C-25°C8×10–6 氢氧化钙Ca(OH)225°C 5.02×10–6六水合碘酸钙Ca(IO3)218°C 6.44×10–7一水合草酸钙CaC2O418°C 1.78×10–9一水合草酸钙CaC2O425°C 2.57×10–9磷酸钙Ca3(PO4)225°C 2.07×10–33硫酸钙CaSO410°C 6.1×10–5 硫酸钙CaSO425°C 4.93×10–5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是mA+nB<==>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p+[D]^q}/{[A]^m+[B]^n} 溶度积常数,沉淀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定义 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 C(B)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 换算说明: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可以互相换算。但在换算时,应注意浓度单位必须采用mol·L;另

外,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浓度很小,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密度可近似认为等于水的密度。 1、已知溶度积 , 计算溶解度 ( →) 例、已知BaSO4在298.15K时的溶度积为1.08×10,求BaSO4在298.15K时的溶解度。 解 :设BaSO4的溶解度()为 mol·L 因BaSO4为难溶强电解质,且Ba、SO4基本上不水解,所以在BaSO4饱和溶液中: BaSO4(s) Ba + SO4离子浓度/(mol·L) (Ba) (SO4)= (BaSO4)( ) · = 1.08×10 = = 1.04×10 则 (BaSO4) = 1.04×10 mol·L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表 K温度化学式化合物sp

–33 1.9×1020°C 无水氢氧化铝Al(OH) 3–34 Al(OH) 3×1025°C 无水氢氧化铝3–134×10氢氧化铝 20°C Al(OH) 三水合3–13 Al(OH)氧化铝三水合 3.7×1025°C3–21磷酸铝 9.84×1025°C AlPO4–4溴 酸钡 )2.43×1025°C Ba(BrO23–9碳酸钡 BaCO7×1016°C3–9 8.1 ×10碳酸钡 25°CBaCO 3–10 BaCrO28°C 铬酸钡 2.4×10 4–6 BaF25.8°C氟化钡 1.73×102–10Ba(IO 二水合碘酸钡6.5×10)25°C23–7草酸钡二水合 OBaC1.2×10 18°C42–10 0.87×1018°C 硫酸钡

BaSO4–10 25°CBaSO硫酸钡 1.08×10 4–10 BaSO 硫酸钡50°C 1.98×104–22 6.92×10 氢氧化铍Be(OH) 25°C 2. –12 1.0×1025°CCdCO 碳酸镉3–15 25°C 7.2×10氢氧化镉 Cd(OH) 2–8 1.53×10草酸镉 18°CCdCO 三水合42 –33 (POCd)磷酸镉 25°C2.53×10234–29 CdS 10 3.6×硫化镉 18°C–8 15°C 碳酸钙(方解石) CaCO0.99×103–8 CaCO0.87×1025°C 碳酸钙(方解石)3–9碳酸钙(方解石)4.8×1025°C18-CaCO3–2

CaCrO2.3×10 铬酸钙18°C4–11 CaF3.4×10氟化钙 18°C 2–11 3.95×10 CaF25°C 氟化钙2–6 Ca(OH) 18°C8×10-25°C 氢氧化钙26–Ca(OH)5.02×10 氢氧化钙 25°C 27–18°C )碘酸钙六水合 6.44×10Ca(IO239–18°CCaC 草酸钙一水合O 1.78×10429–25°C 草酸钙一水合CaCO 2.57×104233–25°C )2.07×10 (POCa磷酸钙2345–10°C CaSO6.1×10 硫酸钙45–硫酸钙 4.93×1025°CCaSO 4. –7 7.7×1018°CCaC二水合酒石酸钙 HO 644–16 25°C Cr(OH)氢氧化亚铬 2×102–31 6.3×10氢氧化铬 Cr(OH) 25°C 3

溶度积

溶度积 自然界没有绝对不溶解的物质,许多通常认为不溶于水的物质也有微弱溶解于水的倾向,例如难溶盐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与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Ag+浓度和Cl-浓度的乘积为一定值。如果对一般难溶盐强电解质在水中同样存在 A m B n=mA++nB- 在一定温度下,则 K ap=[A+]m [B-]n 式中Ksp为常数,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故称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其意义:在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组成该物质的各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在一定温度下为该物质固有的常数。所谓难溶强电解质,可以是盐,亦可以是碱。严格说,Kap应是难溶电解质在其饱和溶液中离子活度的系数次方之积,称为活度积。因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很小,离子浓度近似地等于活度。任何难溶电解质,不管它的溶解度多么小,在其饱和溶液中总有与其达成平衡的离子。任何沉淀反应,无论它进行得多么完全,溶液中仍依然存在组成它的离子,而且其离子浓度系数次方之积必为常数。只不过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的差异,Ksp 值有所不同。 溶度积可由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求得。例如,设氯化铅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mol·L-1),该盐在饱和溶液中完全电离 (s)Pb2+(aq)+2Cl-(aq) PbCl Pb2+的浓度为s,Cl-的浓度为2s,故 Ksp=〔Pb2+〕〔Cl-〕2=s(2s)2=4s3(mol3·L-3) 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Pb2+和Cl-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较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2Cl---→PbCl2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一些常见的难溶电解质的Ksp值见下表。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表 化合物化学式温度K sp 无水氢氧化铝Al(OH)320°C 1.9×10–33无水氢氧化铝Al(OH)325°C3×10–34三水合氢氧化铝Al(OH)320°C4×10–13三水合氧化铝Al(OH)325°C 3.7×10–13磷酸铝AlPO425°C9.84×10–21溴酸钡Ba(BrO3)225°C 2.43×10–4碳酸钡BaCO316°C7×10–9 碳酸钡BaCO325°C8.1×10–9铬酸钡BaCrO428°C 2.4×10–10氟化钡BaF225.8°C 1.73×10–6二水合碘酸钡Ba(IO3)225°C 6.5×10–10二水合草酸钡BaC2O418°C 1.2×10–7硫酸钡BaSO418°C0.87×10–10硫酸钡BaSO425°C 1.08×10–10硫酸钡BaSO450°C 1.98×10–10氢氧化铍Be(OH)225°C 6.92×10–22 碳酸镉CdCO325°C 1.0×10–12氢氧化镉Cd(OH)225°C7.2×10–15三水合草酸镉CdC2O418°C 1.53×10–8磷酸镉Cd3(PO4)225°C 2.53×10–33硫化镉CdS 18°C 3.6×10–29碳酸钙(方解石)CaCO315°C0.99×10–8碳酸钙(方解石)CaCO325°C0.87×10–8碳酸钙(方解石)CaCO318-25°C 4.8×10–9铬酸钙CaCrO418°C 2.3×10–2 氟化钙CaF218°C 3.4×10–11 氟化钙CaF225°C 3.95×10–11氢氧化钙Ca(OH)218°C-25°C8×10–6 氢氧化钙Ca(OH)225°C 5.02×10–6六水合碘酸钙Ca(IO3)218°C 6.44×10–7一水合草酸钙CaC2O418°C 1.78×10–9一水合草酸钙CaC2O425°C 2.57×10–9磷酸钙Ca3(PO4)225°C 2.07×10–33硫酸钙CaSO410°C 6.1×10–5 硫酸钙CaSO425°C 4.93×10–5 二水合酒石酸钙CaC4H4O618°C7.7×10–7氢氧化亚铬Cr(OH)225°C2×10–16 氢氧化铬Cr(OH)325°C6.3×10–31氢氧化钴Co(OH)225°C

溴化银溶度积常数

溴化银溶度积常数 溴化银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溶解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也称为溶解度积,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广泛应用。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分步骤阐 述溴化银溶度积常数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溶度积常数? 在化学中,溶度积常数是一种反映溶解度的物理量,也是一种描 述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参数。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式为Ksp=[A+]^a[B-]^b,其中[A+]和[B-]分别表示离子浓度,a和b表示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的摩尔数。如果物质[A+]B-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已知,则可以使用溶度积 常数来计算物质的溶解度。 二、溴化银的溶度积常数是多少? 在化学中,溴化银主要用于制备其他化合物或作为光敏盐使用, 而溴化银在水中的溶度积常数(Ksp)约为5.0 x 10^-13,这意味着每升水中只能溶解非常少的溴化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溴化银通常是 以粉末的形式提供,而不是溶液的形式。 三、如何计算溴化银的溶解度? 利用溴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以计算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如下: 1.编写方程式:AgBr(s) ↔ Ag+(aq) + Br-(aq) 2.使用X表示溶解度:[Ag+] = X, [Br-] = X 3.考虑化学平衡:由于物质[A+]和[B-]离子是来自同一个化合物AgBr,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必须相等:[Ag+] = [Br-] = X 4.用Ksp计算:Ksp = [Ag+]^2[Br-] 将Ksp值插入方程:Ksp = (X)^2(X)^2,将X平方,得X^3 = Ksp/(1.0 x 10^-13) 5.计算溶解度:得到X = 5.6 x 10^-7 mol/L 因此,溴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6 x 10^-7mol /L,或 0.00000056mol/L。 四、溶度积常数的应用及意义是什么?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 溶度积常数是指某一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更容易溶解的液体中 的溶质的飞行时间,也即是可以说是被溶质提取出来的时间。它是根据各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所产生的溶质固定比率和其 耗时作出推导出来的。对于溶解度来说,它是指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某种液体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换句话说,就是溶解物在某一温度下可以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受到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所以,溶剂的类型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溶解度的变化。 溶度积常数是一种定量的物理概念,对于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某液体中的溶质提取时间的衡量。其实,早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知道有些物质可以在某一温度下溶解,而其他物质却无法在该温度下溶解,也就是溶度积常数的概念。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推导出它,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而是根据实际经验来认识。在18世纪,英国科学家乔治洛克(George Look)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论述了某种物质在某一温度下能够溶解的量总是恒定的,这就是溶度积常数的概念,也是溶解度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溶度积常数的评价变得更加准确,前期的直观经验法变得不再可靠,改用现代物理学的定量方法,从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及温度变化等多个因素,求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不同液体中分配固定比例的溶质的提取时间。如果想确定溶度积常数,就需要计算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不同液体(溶剂)中的摩尔质量,得到的结果就是溶度积常数,也就是某一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某一液体

中的溶质常数。 溶解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它是指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某种液体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这也正是溶质提取时间受某种液体影响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溶解物在某一温度下可以溶解的最大量,也就是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不同,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某一温度下在某种液体中可以溶解的最大量。这里涉及到温度和溶剂的变化,而提取出来的溶质的数量也会受到影响。 温度的变化对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影响有多大呢?即使在相 同的条件下,如果温度发生变化,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低温条件下,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都会降低,而在高温条件下,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则会提高,这也就是一种温度动力学规律,温度对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这两种物理量时,必须特别注意温度的改变。 同样地,溶剂的类型也会对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变化产生影响。不同溶剂的结构和性质也会影响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的速度是不同的,而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也会相应受到影响,换而言之,不同溶剂存在着不同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所以,在研究这两者时,也应该特别注意溶剂的选择。 综上所述,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它们受到温度和溶剂的影响。深入研究它们的变化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且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淀平衡常数

沉淀平衡常数 定义 Ksp 沉淀平衡常数(solution product ) Ksp简称溶度积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 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 计算,对于物质AnBm ( s) =n Am+(aq)+ mBn-(aq), 溶度积(Ksp)=(C(Am+) )5 (C(B n-))F 详细解释 溶度积 --- K sp 事实证明,任何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溶解,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把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离解的,即溶解多少,就离解多少。 例如,AgCl的离解平衡如下: 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AgCl的溶度积: (AgCI)=[Ag+][CI-「 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溶解平衡时的浓度,固体浓度在表达式中不出现。 (solution product)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以BaSO4为例: BaSO4难溶于水,在水中饱和后存在下列平衡 BaSO4> Ba2+ + SO42 -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知识K=[Ba2+][SO42-]/[BaSO4] []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由于BaSO4是固体,浓度看成1,所以溶度积(用Ksp表示) Ksp与溶解度关系 AB型化合物s平方=Ksp

AB2型化合物s三次方=Ksp/4 AB3型化合物s四次方=Ksp/27 以此类推] 溶度积规则 例如 aA+bA cC 反应熵Q=[C]c 次方/([A]a[B]b) 当Q>k反应逆向 当Q1正向 当K<1逆向K越大或越小反应越彻底 例题讲解 S=6.2X10-7 即Ca3(PO4)2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 6.2 X10-7 mol L-1。 因为S很小,所以 2S+0.10~ 0.10 =[c(Ca2+)/c ]3 [c(PO )/c ]2 =(3S)3(2S+0.10)2 〜(3S)3(0.10)2=2.0 X 1-29 S=4.2X 10-10 即Ca3(PO4)2 在0.10 mol L-1Na3PO4 溶液中溶解度为 4.2 X0-10mol ・L-1。 与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一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受同离子效应的影响,结果平衡左移溶解度降低。又如: AgCl(s) =Ag+(aq)+CI-(aq) J 在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或AgNO3由于同离子效应,使AgCl(s)溶解度降低。 (KSP) 编辑本段知识战略流程 知识战略流程(KSP)是基于组织的业务战略,通过系统梳理组织战略级的知识领域,分析关键知识领域状态,找出相应提升行动计划,从而支撑业务发展的一整套知识规划”的方法、流程及工具。KSP方法,即知识战略流程(Knowledge Strategy Process) 方法,简称 KSP方法。 知识状态的三维描述K-Model KSP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模型是知识状态的三维描述K-Model。虽然衡量知识状态有 许多的维度,但是最具有指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是温度、压强和组分浓度三个因素之间紧密相关的一个物理量,是化学无定形状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解中、两种或更多组分之间的能量耦合。它也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描述了组分在混合物中相互作用的程度。它是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与分离的重要的物理参数。 溶度积常数是一个负值,表示两种物质在混合中可以减小其潜热的能量。如果溶度积常数的值越大,混合物的可溶解性也越大,也就是说,该混合物中的组分会更稳定,反之,如果溶度积常数的值越小,混合物中的组分也就越不稳定。 溶度积常数的值可以由多种方法来测定,包括物质本身的物理性质、温度、压强和组分浓度等。一般而言,当物质的混合温度、压强和组分浓度发生变化时,其溶度积常数也会发生变化。 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测量溶度积常数,包括凝胶相分析技术、热量量测技术等,具体的技术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材料和需要测量的组分。凝胶相分析技术最常用于测量冷溶液系统中溶度积常数。热量量测技术通常用于测量热和混合物中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对于分析混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物质的聚合状态和混合与分离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参数。此外,溶度积常数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入理解混合物的相变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机理,从而为优化混合物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过程提供参考。 溶度积常数的研究也可以揭示物质和它们之间的有机连接,可以

为设计制备新型高性能混合物提供宝贵的参考。溶度积常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地把握混合物的性能,最终为混合物的应用过程提供参考。 总之,溶度积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能够反映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能力和相互作用的强弱,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变化的重要指标。它也是分析混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参数,也是混合物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过程的参考数据。为了更好地发掘混合物的深层机理,研究化学问题的本质,需要系统地进行溶度积常数的研究,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宝贵的信息。

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熟知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2.能应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应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识梳理】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 1.概念: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用表示。 2.表达式: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mM n+(aq)+nA m-(aq), 参照电离平衡原理得平衡常数:K sp = 3.影响因素: (1)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K sp。 (2)对于大部分溶解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移动,K sp,Ca(OH)2除外。4.意义: 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溶解度。但对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的电解质,则不能直接由它们的溶度积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通过具体计算确定。下表是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以及溶解能力的比较: 沉淀溶解平衡K sp(18~25℃)溶解能力比较 AgCl(s)Cl-(aq)+Ag+(aq) 1.8×10 -10mol2. L-2 AgCl> AgBr > AgI AgBr(s)Br-(aq)+Ag+(aq) 5.0×10 -13mol2.L-2 AgI(s)I-(aq)+Ag+(aq)8.3×10 -17mol2.L-2 Mg(OH)2(s)Mg 2+(aq)+2OH-(aq)1.8×10-11mol3.L-3Mg(OH) 2 > Cu(OH)2 Cu(OH)2(s)Cu 2+(aq)+2OH-(aq)2.2×10 -20mol3.L-3 5.应用—溶度积规则: 比较K 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c>K sp:溶液过饱和,有析出;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常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溶解度积常数即溶解 度的影响因素,因此理解溶解度积常数对于熟练地进行溶液对离子化 合物的溶解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溶解度积常数?溶解度积常数(常称氧化物积常数)是物质 溶解度的量度,它表明在溶液中,物质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被氧化或还原,而不影响溶液的总电荷数。 溶解度积常数可以从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出,依赖于活性化能,熔点和沸点,因为它们具有相应的氧化物稳定性。氧化物积常数 用特定的方程来计算,这种方程一般被称为P-L公式,主要表示根据 活性化能的不同,体系的溶解度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由此可见,氧 化物积常数只能推测溶液中壳片的行为,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溶液 情况。 溶解度的衡量是一种物理学概念,用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当 给定温度下,一定质量浓溶液与溶质的质量成比例时,此溶质的溶解 量被定义为溶解度。溶解度作为一个定量概念,它通常用每千克水中 溶解的溶质质量(以克或毫克计)来表示。它是测定溶液中溶质含量 的重要指标,并用此指标与溶解度积常数相关联,以确定离子质量随 温度的变化情况。 溶解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溶解度依赖于溶解度 积常数,两者一般有相同的影响因素。由于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而 氧化物积常数也是温度的函数,因此温度对溶解度积常数及其对应的 溶解度均有影响。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氧化 物积常数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较低的温度下溶解的能力较低,溶解度相应地也较小。反之,较高的温度下,溶解度积常数较高,溶解度也相应增大。

此外,溶解度与溶解度积常数也受物质性质和浓度的影响。例如,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受其特性和浓度的影响,这会对 溶解度和相应的溶解度积变量产生影响。此外,物质的电负性也会影 响溶解度和相关的氧化物积常数,由于带电态的离子可以产生离子对,反过来增加溶解度。 综上所述,溶解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溶解度积 常数是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理解溶解度积常数对于熟练地 进行溶液对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是很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相 关溶解反应,活性化能以及温度和浓度来计算溶解度和对应的溶解度 积常数,从而可以精确地了解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 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 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5.当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时且加入沉淀剂均可产生沉淀,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按离子积大于溶度积的先后顺序,此时为分步沉淀,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离子沉淀完全。 【例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错误;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B 点拨:沉淀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四、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一、溶度积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s B A n m 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 表示。 二、溶度积表达式: ) (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 n m m n sp B c A c K )()(-+⋅= (适用对象:饱和溶液) ① sp K 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无关。 ② 一般来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如AgCl 、AgBr 、AgI 、4BaSO ),sp K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sp K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三、溶度积规则—离子积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难溶强电解质) (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在任一时刻都有 n m m n c B c A c Q )()(-+⋅= (适用对象:任一时刻的溶液) 可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c Q )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沉淀生成或溶解情况: sp c K Q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sp c K Q =,溶液为饱和溶液,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sp c K Q <,溶液未饱和,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 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L mol 5101-⨯时,沉淀就达完全 (2011年浙江)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L mol ⋅) +Na +2Mg +2Ca -Cl -3HCO 439.0 050.0 011.0 560.0 001.0 溶液 NaOH L mol mL 0.10.1 3 .8250.10 =pH C L 模拟海水 过滤 ① 滤液M 沉淀物X .11=pH NaOH 调到固体 加 过滤 ② 滤液N 沉淀物Y MgO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