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范本模板】

注音符号1.写法

2.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2.1单音

2.2连音

3.语调

注音声调有五种:

第一声,(阴平,不标调);

第二声,(阳平,标为“ˊ");

第三声,(上声,标为“ˇ”);

第四声,(去声,标为“ˋ”);

第五声,(轻声,标为“·”)。4.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采用表

5.附录

拼音注音对照表

注:表中“英文键盘”一列,是标准注音输入法在英文键盘上的键位。

注音符号

注音符號、漢語拼音、台灣拼音(原通用拼音) 對照簡表 資料來源:台灣通用語言協會提供2003

注音符號的由來 ㄅ「包」之古字,說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讀「ㄅㄠ」取其「ㄅ」聲漢語拼音b ㄆ說文解字:「攵,小擊也。」即手執竿輕敲,讀「ㄆㄨ」(撲) 取其「ㄆ」聲漢語拼音p ㄇ“冪”的本字。遮蔽覆蓋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聲漢語拼音m ㄈ說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種盛物的器具,讀「ㄈㄤ」(方) 取其「ㄈ」聲漢語拼音f ㄉ古之「刀」字,讀「ㄉㄠ」取其「ㄉ」聲漢語拼音 d ㄊ古之「突」或「凸」,讀「ㄊㄨ」取其「ㄊ」聲漢語拼音t ㄋ古之「乃」字,讀「ㄋㄞˇ」取其「ㄋ」聲漢語拼音n ㄌ古之「力」字,讀「ㄌㄧˋ」取其「ㄌ」聲漢語拼音l ㄍ說文解字:「巜,水流澮澮也。」川之小者,田間的水道,讀「ㄍㄨㄥ」(工) 取其「ㄍ」聲漢語拼音g ㄎ說文解字:「丂,氣欲舒出,勹上礙於一也。」氣受阻礙而無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讀「ㄎㄠˇ」(考) 取其「ㄎ」聲漢語拼音k ㄏ古之「ㄏ」字,山側避風雨之居處,讀「ㄏㄢˇ」(罕) 取其「ㄏ」聲漢語拼音h ㄐ古之「糾」字,說文解字:「丩,相糾繚也。」,讀「ㄐㄧㄡ」取其「ㄐ」聲漢語拼音j ㄑㄑ:水小流。同”畎”、田間溝渠。讀「ㄑㄩㄢˇ」(犬) 取其「ㄑ」聲漢語拼音q ㄒ古之「下」字,讀「ㄒㄧㄚˋ」取其「ㄒ」聲漢語拼音x ㄓ古之「之」字,讀「ㄓ」取其「ㄓ」聲漢語拼音zh ㄔ明.張自烈.正字通:「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彳亍為行。」彳:左腳的步伐。讀「ㄔ」(吃) 取其「ㄔ」聲漢語拼音ch ㄕ古之「尸」字,讀「ㄕ」取其「ㄕ」聲漢語拼音sh ㄖ古之「日」字(象形),讀「ㄖ」取其「ㄖ」聲漢語拼音r ㄗ古之「節」字,讀作「ㄗ」音(分尖團)。讀如(早)之聲取其「ㄗ」聲漢語拼音z ㄘ古之「七」字,讀作「ㄘ」音(分尖團)。讀如(草)之聲取其「ㄘ」聲漢語拼音c ㄙ古之「私」字,讀「ㄙ」取其「ㄙ」聲漢語拼音s ㄚ古之「ㄚ」字,廣韻:「丫,象物開之形。」物之歧頭曰「ㄚ」,讀「ㄧㄚ」(押) 取其「ㄚ」韻漢語拼音a ㄛ古之「呵」字,說文解字:「ㄛ,反丂也。」。讀如(或)之韻取其「ㄛ」韻漢

汉语注音符号

漢語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舊稱爲“注音字母”,爲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爲标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爲标準,“萬、兀、廣”隻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個(聲母21個,韻母16個)。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爲“注音符号”,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對于拼音來說,注音符号有時簡稱注音。目前在台灣,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會先學習注音符号作爲中文字的替代寫法;在生活實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輸入法。 由于注音符号在台灣推行相當成功,小學生皆被要求熟練使用。所以在台灣閩南語、客家語的教學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讀,目前這些新符号已收錄至Unicode編碼中的“Bopomofo Extended”區。 在2000年左右,台湾“教育部”頒布一套通用拼音規則。嘗試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實在地名拼寫上。 寫法 直式 注ㄓ ㄨˋ 音ㄧ ㄣ符ㄈ ㄨˊ号ㄏ ㄠˋ 橫式 ㄓㄨˋㄧㄣㄈㄨˊㄏㄠˋ注音符号 讀法 【】表示與其他聲母或韻母連用時之發音單音

連音

語調 注音聲調有五種: 第一聲,(陰平,不标調); 第二聲,(陽平,标爲“ˊ”); 第三聲,(上聲,标爲“ˇ”);

第四聲,(去聲,标爲“ˋ”); 第五聲,(輕聲,标爲“·”)。 符号來源 注音符号的來源并沒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采用表聲字的原始古字來代表,其因筆劃最少。

注音符号

现今许多人对汉字中的注音符号不太了解,甚至认为它是日语,因此有必要在此讲述一下。以下内容是本人查阅相关资料汇集而成,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ㄨ 拼音:u乌音 古之「五」字,读「ㄨˇ」 ? ㄗ 拼音:z资音 ㄗ古之「节」字,分尖团者读「ㄗㄧㄝˊ」取其「ㄗ」声 ? ㄣ 拼音:en恩音 ㄣ: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读“ㄧㄣˇ”。取其“ㄣ”韵。 ? ㄅ 拼音:b玻音 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 ㄖ 拼音:r日音 汉语注音符号之一,即“r”,无实意。ㄖ是古之“日”字(象形),读“ㄖ”取其“ㄖ”声 ? ㄋ 拼音:n讷音 ㄋ古之「乃」字,读「ㄋㄞˇ」取其「ㄋ」声 ? ㄊ 拼音:t特音 ㄊ古之「突」或「凸」,读「ㄊㄨ」取其「ㄊ」声 ? ㄜ 拼音:e鹅音 ㄜ「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 ? ? ㄆ 拼音:p坡音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范例(注音与通用) ㄆ p p p' 杷 (ㄆㄚˊ, pa) ㄆ: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取其“ㄆ”声? ㄛ

拼音:o喔音 ㄛ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读如「或」之韵取其「ㄛ」韵? ㄎ 拼音:k科音 ㄎ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於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读「ㄎㄠˇ」(考) 取其「ㄎ」声 ? ㄑ 拼音:q欺音 ㄑ: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犬) 取其「ㄑ」声? ㄍ 拼音:g哥音 ㄍ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ㄎㄨㄞˋ”(浍)。取其「ㄍ」声 ? ㄓ 拼音:zh知音 ㄓ古之「之」字,读「ㄓ」取其「ㄓ」声 ㄓ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之”的古字“?”,发音则取“之”字之声。 ? ㄌ 拼音:L勒音 ㄌ古之「力」字,读「ㄌㄧˋ」取其「ㄌ」声 ? ㄤ 拼音:ang昂音 ㄤ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脚跛也,读「ㄤ」(肮) ㄤ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尢」字,发音则取「尢」字之韵 ? ㄉ 拼音:d得音 ㄉ古之「刀」字,读「ㄉㄠ」取其「ㄉ」声 解释差不多等于“的”字 ? ㄘ 拼音:c雌音 ㄘ古之「七」字,分尖团者读「ㄘㄧ」取其「ㄘ」声 ? ㄩ 拼音:ü迂音 ㄩ说文解字:「凵,饭器,以柳作之。」古盛饭之器,读“ㄑㄩ”。取其“ㄩ”韵 ?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

漢語原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直音),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取上字的聲母和下字韻母及聲調。 注音符號●民國二年二月十五日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佈「注音字母表」。●民國九年,注音字母添「ㄜ」,去三個蘇音字母「万」v、「兀」Ng、「广」Gn,成為三十七音(聲母21個,韻母16個)。●民國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國民政府另改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簡稱為「注音符號」或注音,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多年來,廣泛應用於為漢字注音(包括大陸的各種字典也始終列爲對照)。 羅馬(拉丁)化的主要成果借拉丁字母注音漢字的歷史進程,其源頭大概出自西人對中文名稱譯音的需要。其“開山”之作當推1605 年利瑪竇的《西學奇跡》和後來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至19 世紀又有馬禮遜的《英華字典》及麥都思的《英漢字典》,皆是用26 個字母給漢字注音。 威妥瑪式英國人威妥瑪於1867擬製, 後經翟理斯略加改良, 亦稱謂為"威翟式"。被廣泛地運用於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外交護照之中文人名地名等等。如臺北拼為Taipei, 高雄拼為Kaohsiung。 五四運動之後,國內有人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開始了國語羅馬字運動。此後又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後來也曾表達為“漢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這些熱鬧轉瞬已成歷史的陳跡,擬作“新文字”而創立的羅馬拼音(包括漢語拼音)終究無法勝任獨立文字的大任,依然像注音符號一樣用於漢字注音。因其借用西文字母,方便了西人識別和印刷。只是這些西人從小慣用的字母,現在卻需要請教中國人才可拼能懂^_^ 鑒往而知來,回溯歷史,真是有許多值得回味之処。——唐華注】。 1928年9月,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正式公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但是,國語羅馬字始終沒能走出知識分子的圈子,沒有在社會上普遍推行。 1958 年2 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在大陸學校普遍推行。 或爲效法大陸漢語拼音,臺灣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在1998年又創造《通用拼音》,2000年由國語推行

语文拼音声调符号字母表

声调符号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例如: 妈 mā麻 má马 mǎ骂 mà吗 mɑ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汉语拼音字母表(小学汉语拼音字母表 26个汉语拼音字母表小学拼音表) 声母表 b[玻] p[坡] m[摸] f[佛] d[得] t[特] n[讷] l[勒] g[哥] k[科] h[喝] j[基] q[欺] x[希] z[资] c[;雌] s[思] r[日] zh[知] ch[嗤] sh[诗] y[医] w[巫] 韵母表

a[阿] an[安] ao[奥]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欧] e[鹅] en[恩] er[儿] ei[唉] eng[摁] i[衣] ia[呀]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乌] un[温] ua[蛙] uo[窝] ue[月] ui[威] ü[迂] iao[腰] ian[烟] iang[央] iong[用] uai[外] uan[弯] uang[往]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难点提示: 1.标调是按照“ a o e i u ü”的顺序,如“ ao”应把调标在a上,“ uo”的调在o上,唯有“i 、u”在一起时情况例外:i 、u在一起,标调标在后.即“iu、ui”的调都应标在后一个字母上. 2.以前常说“ü见j q x ,脱帽行个礼.”其实y后的ü也要省去两点的,虽说两者性质不同,但为了便于学生的记忆,可以把顺口溜改为”ü见j q x y ,脱帽行个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