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作业安排课件.doc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课件.doc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课件.doc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 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 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 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 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

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 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2-1b-1 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分割以获得一个美好的线条结构2-1b-2 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

2-1c 用斜线或与垂直线、水平线结合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分割与组合

2-1d-1以几何曲线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

2-1d-2以有机曲线作连续运动的构成

2-2 线的情态感表现

刚直强壮、崇高严峻、温柔妩媚、丰满旺盛、圆滑随和等人情味与生命感运动节奏,视觉旋律和音乐感

可由具象的联想或抽象化

3 面的构成

3-1 面形的画面空间配置

形的大小、种类的选择

形与形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

黑白灰三个色阶表现

3-2 画面空间的分割构成

数比分割

自由分割

3-3肌理质感构成

4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采集重构或打散重组

平面构成与基本原理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章点、面、线三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一、构成得含义 平面构成就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得平面上,按照美得视觉效果、力学得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它就是以理性与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得排列得方法。就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得产物。 二、平面构成就是设计得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就是运用点、线、面与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得抽象性与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得实用特点与创造力得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就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得视觉得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得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得构成技巧与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得修养与感觉,提高创作活动与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得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得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得图形称为对称。它们就是等形等量得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就是具有良好得稳定感得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得角度得等形得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得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得 相同得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得图形,称 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得图形,称为回 旋对称。旋转180度得图形彼此相逆, 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得距离 或按某种一定得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 到得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得比例放 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与 不等形得力得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 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 并富有变化得统一得美感。 二、对比、调与 1、对比:对比就是互为相反因素得 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得时候所产生得 现象,使它们各自得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 弱放在一起得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 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得显得更 大,小得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 也会产生同样得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 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与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得画面效果。 2、调与:调与不就是自然发生得,就是人为得,有意识得合理配合。调与与对比就是互为相反得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与得统一得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得配合才能得到调与。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得组合方法,以达到调与得目得。 (1)同种元素得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得不同数量得大圆形与小圆形进行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与平常。 (2)类似元素得组合。形状得类似。以几何形中得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得矩形、有机形得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得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得类似与方向、距离、速度得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得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得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得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出优美直辖市得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得组合。不同形、不同质得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得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得对比、不调与得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与。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得关系与彼此之间得联系,由对比向与谐转化,以达到调与统一得目得。 三、节奏、韵律 节奏与韵律就是时间艺术得用语,在音乐中就是指音乐得音色、节拍得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得规律出现,产生不同得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得重复出现产生得运动感。节奏必须就是有规律得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得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就是诗歌中常用得名词。原就是指诗歌中得声韵与律动,音得轻重、长短、高低得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得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得音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点的构成 1-1 a-1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 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细密、满布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 1 c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线的构成 2-1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2-1a-1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2-1b-1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分割以获得一个美好的线条结构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 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 ,边距略大于间距) 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 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 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 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 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 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 、b 、c 、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平面构成基本理论

平面构成基本理论 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点: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点的视觉特性: 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 .点的构成方法: 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线: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画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 .线的视觉特性: 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曲线优雅、动感,曲折线不安定,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线的构成方法: 几何线形工整、古板、冷淡;自由线形自由、个性分明。

面:面可以给点和线一个容纳的空间,单点、单线永远形成不了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点、线移动、放大产生的面。 消极的面:点、线密集,环绕产生的面。 也可以分为几何形面和非几何形面。 图与底的关系: 图,简单的说,就是你想要表现的东西,位于画面前方。 底,就是背景,位于画面后方。 生动的图像一定是图底分明的,这样才有层次感。当然也有矛盾图形,比如太极图,分辨不出图与底,一般来讲都是要求图底分明的,也可以利用图底不分明做出一些有个性的图像来。 基本形与骨架: 基本形就是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要素,基本形间的关系有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骨架就如同坐标一样,用来把感性的想法理性的呈现。 先画骨架,再作图可以表现的很工整。 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段: 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 平面构成理论就只有这些而已,多体会、多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融会贯通。 比如:万花丛中一点红,这个红就是特异,特异包括形、颜色、质感的变化。 平面设计的基本功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 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 、b 、c 、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理论 造形思维方法:情理结合的思维方法的演绎,在情态表现中寻求创意。 1.点形态 由于在点的形象中,单个形态没有什么表现力,但点能够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心理效应的关键在于排列;把握点排列的方向、排列的形式、排列时大小及数量的变化、空间的间隔,也可以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2.线形态 线形态有两大系统,即直线与曲线,几乎所有的线形态,都是从直线与曲线,或二者混合派生出来的。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 垂直线:富于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现要点: 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型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 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3.面形态 面形态的表现要点,关键在于各种面的形态分类的个性特征的掌握,并通过形与形的组合,赋予一定的情感或寓意,进行再创作。 4.点线面形态的综合表现 点线面三位一体共同创作,进行综合表现。 表现要点: 要注意主次关系,如以细线为主,加小部分的面表现, 可以表达较轻巧活泼的形式效果。以面为主,与粗线的结合,可以表 达浑厚、稳实的造形效应。以下课题再作详细探讨。 1.线条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态、情感: 松驰(没有弹性、放松的线条) 悠闲(自在与随意的线条) 犹豫不定(有一定紧张感的线条) 恐惧(颤抖、不安的心情) 烦闹(思绪杂乱无章) 平静(平和、恬静的水平线) 畅快(自由并流畅、优美的线条) 紧张(神经高度警觉)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角,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密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 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点的密集趋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

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 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4?点的构成形式(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 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二,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1.线的分类:直线: 平行线折线,交*线,发射线,斜线.曲线:弧线抛物线,旋涡线,波浪线,自由曲线.虚线锯齿线.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绘图直线笔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铅笔线和笔毛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朋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 产生出灰面的感觉?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规定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7010004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平面构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内容与职业项目紧密相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学习领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想、多看、多动手实践,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寻找和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有助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2.1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能力; (2)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培养创新意识、审美素质、团队合作能力; (5)具有通过互联网、学术期刊、研讨会、相关设计软件、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本学习领域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2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述。

d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组织教学 考勤 复习 讲评 新课 一、空间 空间是形的存在状态给观者的视觉产生某种深度错觉。平面中的空间取决于观者的想象。在平面中我们看到的立体感、运动感、空间感等属于视知觉的一种“幻像”。 平面构成中,空间是来研究和利用形的组合,在二维平面内产生三维立体效果的可能性。实际上,在平面造型中,都以涉及到空间的表现。空间是造型所派生出来的必然现象。无论是层次空间还是三维立体空间,都属于空间的概念范畴。 (一)、平面构成的空间表现 1、利用形态的重叠表现空间 2、利用点的大小和疏密表现空间 3、利用线的疏密、粗细表现空间 4、斜线、斜投影表现空间——透视画法在空间表现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线具有方向性,斜线表现空间,可以说是对透视学原理的最简单归纳。斜线表现空间和透视的科学方法造就了斜投影法,斜投影在表现深度方面,是立体感的最直接表现。 5、放射状线表现空间—放射状线具有类似透视图法的造型效果。 6、倾斜产生空间——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产生空间旋

转效果。 7、曲面形成空间——弯曲具有起伏变化,平面形象弯曲,会产生深度变化。 8、面的连接产生空间——平面中,面的连接可以形成体,面的弯曲可形成体,面的旋转可形成体。形成体的面具有视觉上的空间感。 9、交错形成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二维性就会因交叉转为三维空间,产生前后关系。 7、利用投影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运用,背光部分阴影的表现。 8、明暗对比产生空间—光影效果的运用;形态之间明度高低的对比产生的空间感。 9、打破秩序作空间的表现——在一定骨骼秩序中和形态排列整齐的秩序中,适当改变局部线或点的排列方向,以破坏原有的秩序特征,会产生空间感。改变线的运动方向,使平行直线曲线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空间感。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构图的基本原理与形式

构图的基本原理与形式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一切设计法则 也要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构图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对立统一也是构图的基本法则。构图的对立统一体现为对 比均衡和多样统一。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 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2/.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3.对称 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 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 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模板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 章课时:2课时 本章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 本章内容: ?平面构成及相关概念 ?平面构成的用途及意义 ?平面构成与包豪斯 1.1什么是平面构成 课时:0.5课时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1.2 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案例课时:1课时 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设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3平面构成与包豪斯 课时:0.5课时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城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时年35岁的格罗佩斯大胆地在包豪斯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仍是19世纪的传统与唯美的艺术古典主义。包豪斯设计学院以鲜明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口号。开创并设计了整套崭新的艺术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通过改革将新的教学计划和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 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 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 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 4幅线的构成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 1点的构成 1-1a-1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b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 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c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 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线的构成

2-1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2-1b-1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分割以获得一个美好的线条结构 2-1b-2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 2-1c用斜线或与垂直线、水平线结合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 分割与组合 2-1d-1以几何曲线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 2-1d-2以有机曲线作连续运动的构成 2-2线的情态感表现 刚直强壮、崇高严峻、温柔妩媚、丰满旺盛、圆滑随和等人情味与生命感 运动节奏,视觉旋律和音乐感 可由具象的联想或抽象化 3面的构成 3-1面形的画面空间配置 形的大小、种类的选择 形与形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 黑白灰三个色阶表现 3-2画面空间的分割构成 数比分割 自由分割 3-3肌理质感构成 4点线面的综合构成——采集重构或打散重组

平面构成中的主要美学原理

平面构成中的主要美学原理 在上一讲中我们曾经说过,对比与统一的规则加上对称与平衡的原理,就共同形成了平面构成的美学基础。的确,对称与平衡可以看作一切美学原理的基础,其它的原理都可以看成是这一基本原理的派生。 这一讲我们主要讲对称与平衡原理,以及比较重要的由此而派出出来的韵律与节奏、渐变与突变原理。 一、一、对称与平衡 对称与平衡之所以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是因为它发源本心,符合我们最为朴素也最为古典的审美规范,最能使观看者的心理得到慰藉,感到舒适与安全,就好象我们党中央常常说的那句话:“稳定是压到一切的基础”,有了对称与平衡,美丽的基础就有了。其它的美学原理,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变异和衍生。 什么是对称呢?这很好理解,就是以中心点或者中心线,在点的四周或者线的两边,出现相等、相同或者相似的画面内容(如下图所示)。 我们回想一下中国古典的建筑,那些壮丽的宫殿、恢宏的庙宇,无一不是严格对称的典范,而这一建筑方式所透露出来的威严气势、壮重的氛围、严谨的风格,都是别的建筑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其实不独中国,欧洲的古典建筑一样有这样的风格,比如哥特式教堂,严格到门窗都要遵守对称的法则。(如下图所示) 对称的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但并不是说只要对称就完全一样,对称有绝对对称与相对对称。 绝对对称是完全一样,古典的对称方式大凡如此(如下图所示)。

绝对对称的方式看起来非常匀称,自然也会觉得漂亮。

而相对对称则可以允许有更多的变化,如等形不等量(例图) 等量不等形(例图)

这些设计在严谨的风格中求得了变化,更符合现代人灵活的审美观点。 什么是平衡呢?我们在画画时,有时候会说,这里太空了,那里太重,整个画面不稳,其实,我们就是在寻求一种平衡。 平衡是通过各种元素的摆放、组合,使画面通过我们的眼睛,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物理的平衡(比如空间、重心、力量等),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受,而平衡则是通过适当的组合使画面呈现“稳”的感受。 平衡的应用相对于对称来说更显得没有规律可循,它更注重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你要把构成图案的各个元素看成是一些物理上的对象,想象一下它们各自代表的力量,然后在图案上找到一个重心(可以不在中心,甚至于允许有多个重心),看它们是不是稳当了。这样, 就可以寻求到一种平衡。(如下图中的重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