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思考 习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思考 习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思考 习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注明“*”的重点把握

第一讲 引言:中国经济增长之迷

*1、决定和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要分析。

答:决定和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为了进行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转轨,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市场化过程

二、结构调整因素: 为了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逐步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工业化过程

三、城乡发展的因素:中国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城市化过程

四、技术因素:为了实现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技术升级,中国逐步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型的信息化过

五、开放因素:以加入WTO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中国经济逐步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国际化过程

2、为什么说中国正处在多重转型阶段?

答:因为我们要完成多重战略目标使我们需要进行多重转型。多重战略目标包括: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

要想完成市场化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达到。需要继续进行制度因素的调整,战略任务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和资源配置方式转轨 要想完成工业化的目标: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战略任务是产业升级

要想提高城镇化的目标:需要进行从二元到乡镇一体化的的变更,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成正相关。另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机构的演进直接相关,只有通过工业化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发展,劳动力的劳动条件、工作地点发生转移,才可能推进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简单把农村人口进行转移,而是经济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机构

要想达成信息化为代表的的目标:需要强调以信息化的技术升级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不断加大,由于技术进行使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产品样本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

不断缩短。

达成国际化的目标,我们加入了WTO,还没享受多边优惠的待遇。因为还有相当

多的国家没有承认中国是市场化国家。贸易依存度超过美国,国际收支平衡标准显

现出我们加大市场化承担。

通过这五方面加速我们的经济转型。

第二讲 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

1、简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原因。

答: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中央集权经济体制——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例

如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僵化的思想政治运动;指令性的就业制度等);

2、“一大二公”的单一所有制——形成了僵化的经济体制;

3、计划体制及其行政手段——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结构的严重扭曲;

4、按劳分配及其”大锅饭“——形成了平均主义和共同贫穷。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1、僵化思想的制约 教条地照搬马克思经典作家地设想 2、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社会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力水平基础上

*2、简述市场经济的功能与市场失灵。

答:市场经济的功能:1.自动配置资源和经济调节功能;2.激励与创新功能;3. 优胜劣汰功能。

市场失灵: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

源有效配置的条件有:1)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一切产权关系是清晰的;(2)经济活动

中所需的信息是完全充分和分布是完全对称的;(3)经济活动中不产生垄断;(4)

有效的货币制度与灵敏的价格机制等。

市场失灵属于:外部性问题、垄断问题、公共品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经济波动

问题

3、简述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改革目标的认识过程。

答:思想解放的渐进性决定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渐进性。集中反应了生产关系建立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匹配的情况下,逐步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现状不匹配的部分,从而使生产关系的总和满足发展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符合马克思主意科学发展观。

第一阶段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次尝试把非公有制经济引入完全公有制经济。

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于前一阶段改革成果明显,故承认了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弊端,充分肯定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最具代表的是价格改革,体现了市场的自发调节在弥补公有制经济的弊端方面的有益尝试。

第三阶段: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在充分肯定客引入市场经济的成果上,从法律形式确认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并重的地位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承认了单一公有制经济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的发展现状,通过法律承认其它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通过引入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认识并提高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作用。

第三讲 制度变迁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式

如何理解我国改革开放过程的渐进性特征?

答:思想解放的渐进性决定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渐进性。

一、制度变迁理论阐述了我国改革开发的渐进性

制度变迁分为: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的变迁;强制型制度变迁与诱导型制度变迁;激进式制度变迁与渐进式制度变迁

二、制度变迁内容体现了我国改革开发的渐进性

1、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转轨;

2、市场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现代化共同推进的多重转轨。

三、决定中国渐进改革路径的条件决定了渐进性特征

1、宪法秩序约束——改革、稳定和发展相机决策;

2、信息条件约束——摸着石头过河。

四、改革开发取得的经营得失体现了改革开发的渐进性

1、渐进式改革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避免了经济的剧烈波动。

2、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间相机抉择,避免了社会和政治的剧烈波动。

但渐进改革导致了新旧体制的摩擦。

第四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方针?

答:首先,单一所有制结构有相当多的弊端:所有制结构单一,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有制实现形式单一只有国有和准国营两种。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单一所有制形式能够配合其发展。但当我们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就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方针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产出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发生不断变化,私有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日益加大。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实在逐步缩小,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经历了二十年的思想解放,没有前路可寻,只要适合改革的,我们都要坚持,只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我们都要大胆尝试。

2、简述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的意义。

答:意义在于: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实体,面对同样的市场,遵循同样的规则为社会主义经济创造一个多元化竞争、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有利推动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

三、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税收;非公有制经济是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五讲 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1、为什么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答:一、国有企业存在本身的弊端:政企不分而缺乏自主权,产权不明导致缺乏责任主体,预算软约束而缺乏自我约束力,固有包袱沉重而缺乏专一性等。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它是构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的组成部分,是理顺政企关系的关键,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体系的前提。

三、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带动整个国有经济能达到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它具有改革战略性意义,它同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促进了转机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国有企业分类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答:1.针对于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开发及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于以上领域的重要子企业和民航、航运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

2.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有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3.国有经济对于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比重下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

*3、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业主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总和

现代企业制定的特点:

1.业主企业特点:业主拥有企业,并拥有企业的剩余所有权并控制企业

业主对于企业负债承担连带责任

2.公司制企业特点:

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间接融资:银行;直接融资:资本市场

有限责任制度;控制企业风险

法人产权和自然人产权的相对分离:股权的可流动性

法人治理结构:解决投资人管理的局限性

第六讲 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1、简述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三次产业间的变动趋势:

1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在代表作中描述一种现象:制造业比农业,近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收入。克拉克在其著作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2. 通过库兹涅茨的分析: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比较中得出一个结论:人均CDP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

二、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规律:

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生变化的。

工业内部结构一般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的份额来度量。

工业水平的高度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工业化。工业化起步于初级-轻工业-重工业

(2)在重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又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发展-“高加工化”。

(3)随着上述变化,工业结构中资源集中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工业化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工业化中期,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工业化后期,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性。

答: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的状况反应出来的。而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是中国产业机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方面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产业机构日趋合理,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迅速成长起来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1.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2.第二产业大而不强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二、三次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大幅下降,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受阻,有一部分转向到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总体效率低下三、产业机构的结构能源效率差,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速是不正常的,我国三高依资的企业不但没有减少还在大幅增加,产业机构的资源效率不但没

有高度化反而低度化了;控制高能耗企业发展高科技产品和第三产业是未来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方向和重要任务四、产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产业机构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走的还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的环境透支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促进产业合理聚集和集约发展,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步伐

三、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余和综合利用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七讲 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结合中国实际,简述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认识。

答:中国实际:中国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背景转变,从更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走势。中国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突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

二、中国经济增长利用国际资源的风险与收益

1.我国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就必须从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源。

2.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相对来说有利于保持我国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制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缓解政策

1.在现有产业结构下,加强技术创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

2.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创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们经济的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方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表现在“三高依资“企业上,在产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要将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新工业化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存条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

质。

3.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水平传新型人才,形成有利的自主传新体制机制。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5.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统筹区域发展就要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6.不断深化改革开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

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动我们经济发展模式的传新与发展。

第八讲 收入分配及其调节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决定的

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种公有制中实行的就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分配的情况。改革开发以后我国实行的是已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除公有制之外,还有私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不实行按劳分配,故在这个时期就实行了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

30年的改革开发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针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和需要的。

2、如何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要正确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公平:它是指收入分配结果的平等,即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它反应了不同社会阶层或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在国民收入再配后形成的收入差距的大小。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不完全是对立的,相反再许多情况下他们是相互促进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在效率和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由于效率和公平在统一中还有对立的一面,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只有选择效率优先,才能达到未来更高层次上的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又必须兼顾公平。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必须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

*3、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中的收入差距问题,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

答:改革开发过程中存在收入差距的问题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

1.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改革以来,随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以来,特别是有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人们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的会逐步拉大。

2.市场经济是通过以效率为基础通过市场竞争来分配收入,特别是价值规律所具有的激励创新、择优汰劣的作用,往往会把收入分配上的差别放大。

3.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必然有些行业成为夕阳产业,逐步落后或被淘汰。

但确实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改革开发大业的继续进行。应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和规避:

1.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出发点。

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捋顺生产要素价格,打破不合理的垄断。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制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给予困难群众

所必需的保障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

4.加大对于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

5.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6.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差别是导致人们收入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7.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

第九讲 中国的对外开放

*1、结合你了解的实际,谈谈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亦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1.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提高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对外贸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开支3.我们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发生巨大转变4.还为我国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积累经验。

对外开发政策带来了巨量的外资:1.外资弥补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2.外国资金还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营帮助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3.外资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税收,解决就业4.外资带动我们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2、从哪些方面入手促进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但我们与美、日、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外贸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比重过大,自主品牌过少。贸易中的大部分利润外流,而污染则留给自己

二、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能源,化工的基础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外贸安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现在的服务贸易原低于,印度和巴西的等发展中大国。

要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真正发展为世界主要的贸易强国,就必须着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首先,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另一方

面自主研发企业的核心技术,不对外国进行技术依赖

其次,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技术服务出口,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

最后,努力创建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环境,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

我国应积极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使得这些规则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源头上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利益

3、简述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我国外贸事业的飞速发展是与改革开发事业同步发展的。

1978年以前,受条件制约,我们当时执行一种高度集中的贸易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和管理于一身,垄断经营政企不分,外贸企业自主权很小,难以参加国际竞争。1978到1987十年间,政府部门明确了在对外经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发部分自主权到外贸企业,同时国家改革外贸计划,开始运用汇率、利率等经济杠杆,推动外贸发展。

1988年到20世纪末,中国外贸进出口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的规则,实行浮动汇率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贸事业进入崭新阶段,外贸出口不仅收到国内经济和政府政策的影响,还必须逐步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加快了中国进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在外贸领域履行入世承诺,降低关税。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多的参加到国际多边贸易,增加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第十讲 政府职能与政府调节

*1、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答: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第二:增加就业,不仅能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而且能促进劳动者收入的普遍增长和社会稳定。

第三:稳定物价,市场经济要正常运转,价格信号就要真实可靠,价格水平要保

持大体稳定,避免经济大幅波动。

2、简述政府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方面.

答:各个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其一,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因为经济要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包括: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增加,政策财政赤字增加,民间投资增加一般要求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最终可威胁物价稳定

其二,增加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为了增加就业可能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其结果可能导致影响物价稳定;而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控制物价,有可能导致失业的增加

其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增长,居民购买力增强,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即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

其四,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保持物价稳定可能会使用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时需要降低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有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并使资本项目恶化。资本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资本项目的逆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政策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支出

货币政策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辅关系,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方向的搭配。

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选择:紧缩型政策和放松型政策

1.双松:松的财政政策只要表现国家加大政府支出,减税,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在公开市场购买债券,双松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可刺激经济扩大就业,但会有通货膨胀的危险

2.双紧:紧的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止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在公开市场卖债券,减少货币供给,此可有效控制在经济过热时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可能造成经济停滞的后果。

3.松货币,紧财政,松货币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紧财政可以抑止经济过热

和通货膨胀,但若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止通货膨胀

4.松财政,紧货币,松财政,可以刺激经济较快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较为有用,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通货膨胀,但这种组合会积累大量的财政赤字。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得分 1.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行驶财产权利的一系列规则,是制度化的财产权利关系。 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 3.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市场失灵 所谓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如垄断势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在理论上的作用。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5.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实现货币均衡,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政策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

标和政策工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得分 1.请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总结,通过对现实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构想:一,大工业生产的无限扩大和生产力高度增长的物质基础;二,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共有”的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制;三,废除商品经济,生产由社会根据公共利益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四,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五,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文化;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无产阶级将首先西欧、北美几个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条件的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特征。即: 第一,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不存在商品生产、货币和市场。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四、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4、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 2.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并简要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财政政策手段。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①财政收入政策,②财政支出政策,③财政补贴政策。 (2)货币政策手段。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中央银行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3)行政管制手段。它是国家行政管理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doc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__________,斜率 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 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 1 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 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斜率 C=。 U a Ke n Cn =50 R a 1 R L C=50/3000= K e=C(1R a)= X (1+180/2000)= R L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 R 和R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四大 2、首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予以重大突破的新概念是() A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概念 B “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概念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概念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基础是() A 解放思想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 D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 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 马克思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完全相同 B 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 C 与其他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D 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完全不同 7、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相结合 B 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C 市场规律起支配作用 D 法治起保障作用

8、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 计划经济 B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社会主义市场 D 按劳分配 9、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 A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坚持改革开放 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 A 所有权的归属上 B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上 C 使用权的归属上 D 控制力上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是() A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和质量有差别 B 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存在着社会分工 D 劳动是谋生的手段 12、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是对() A 资本占有状况的分配 B 劳动者劳动质量的分配 C 劳动者劳动数量的分配 D 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3、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A 与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相同的 B 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C 是按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的分配 D 实质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4、实现共同富裕就是() A 同时富裕 B 先富带动后富 C 富裕程度完全平均 D 同等速度富裕起来 15、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是() A 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B 追求最高利益 C 采取一切手段致富 D 只要有利可图就干 16、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基本指导原则是() A 大体平均,略有差别 B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目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 名词解释 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科学 判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报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 发达的阶段。 ② “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 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一种社会主义 经济组织。 ④ 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所有制经济。 二、简述题 1、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3-P24 2、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8 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处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P29-P30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统一于建设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 制可以在竞争中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我国多种所有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阐述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论述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原因一国情: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质和量的保证 p29③混合所有制P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3、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 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4、增量改革: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5、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地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 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二、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 一、名词解释 1、“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 “华盛顿共识”是指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 府,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 策主张 . 它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 。。。 P30 P25-28 。。P28②公有 P31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论述题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34 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35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P35&40 1、 2、 3、 P3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五章

第五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一、名词解释 24 1、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刺激一致性约束:为了使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必须满 足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一个是所谓的刺激一__________致性约束。由于代理人是合同的接受者,机制 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要能诱使代理人自愿地选择根据他们所属类型而设定的合同。 4、参与约束:(接3)另一个约束条件是个人理性约束(或称为参与约束)。这种约束是对代 理人的行为提出一种理性化假设。它要求代理人接受合同所得到的效用不少于其保留效用,做 到了接受这个合同比拒绝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 机。 5、代理成本: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 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代理成本,它包括:1.向代理人支付薪金、奖金等费用; 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 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 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6、企业所有权:作为企业治理结构客体的企业所有权首先表现为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与 控股权合称为企业所有权。 7、内部人控制:就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大部分控制权,并且 这种控制权的获得往往是通过与职工“合谋”完成的。内部人控制不符合我国实 际。 8、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政企关系的市场化和契约化来 实现权责利的再分配,政府赋予经营者很大的经营权,并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从而形成了有别 于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 9、企业共同治理: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 强调决策的共同参 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

思考题是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1]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E 2. E 3. T 4. E 5. E 6. T 7. T 8. E 9. E 10. E 11. E 12. E 13. T 14. E 二、选择题 15. C 16. A 17. C 18. C 19. C 20. B 21. A 22. C 23. D 24. B 25. B 26. A 27. D 三、填空题 28.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29. D>C>A>B 30. 红红黄同离子效应31. K s°= (b(Ag+)/b°)2(b(CrO42-)/b°)2s = (K s°/4)1/3 33. 右34. 空轨道孤电子对35. HPO42-H[PtCl6]-SO42-[Fe(H2O)5OH]2+36. 5.68 10-10NH4+, H3PO4, H2S PO4, CO3, CN, OH, NO2-[Fe(H2O)5OH], HSO3-, HS-, H2PO4-, HPO4, H2O 四、问答题 38.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 答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即随溶质的粒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而与溶液的组成(溶质的本性)无关. 39. 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 答缓冲能力大小的衡量尺度为缓冲容量. 当缓冲组分比为1:1时, 缓冲溶液有最大的缓冲容量. 40. 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 答若要使沉淀溶解, 就必有ΠB(b B/b°)νB< K s°, 因此, 必须必须设法降低饱和溶液中某一组

分的平衡浓度. 可以根据沉淀的性质, 利用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或配合反应等措施, 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 41.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 (1)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Na 2CO 3. 答 根据同离子效应的原理,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变小. (2)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氨水. 答 加入氨水时, Ag +与NH 3生成了稳定的[Ag(NH 3)2]+, 使溶液中b (Ag +)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氨水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3)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HNO 3. 答 加入HNO 3时, CO 32-与HNO 3反应, 使溶液中b (CO 32-)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CO 32-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42. 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 答 螯合物是指含有多齿配位体并形成螯环的配合物. 43. 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 答 (a) 对酸碱的定义不同; (b) 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c) 酸碱反应的实质不同; (d) 适用的溶剂不同. 五、计算题 44. (1) 14.6% (2) 0.454 mol ?dm -1 (3) 0.54 mol ?kg -1 (4) 0.991 45. 186 g ?mol -1 46. 2327.53 Pa 326.4 kPa 47. (1) b (H +) = 9.4 10-4 mol ?kg -1 b (Ac -) = 9.4 10-4 mol ?kg -1 α = 1.88% (2) b (H +) = 3.5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α = 0.07% (3) b (H +) = 0.025 mol ?kg -1 b (Ac -) = 3.52 10-5 mol ?kg -1 (4) b (H +) = 1.76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48. 0.01 mol ?kg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在298K 时, 测定其pH 为5.0, 求: (1) 该酸的K a °和α; (2) 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K a °和α. 解: (1) pH = 5.0, b (H +) = 1 10-5 mol ?kg -1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1-1 10-5 1 10-5 1 10-5 52 8a 5 (110)1100.01110 K ---?==?-? 5110100%0.1%0.01 α-?=?= (2)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05-x x x K a ° = 1.0 10-8, (0.005-x ) ≈ x , 28a 1100.005 x K -==? b (H +) = 7.07 10-6 mol ?kg -1 pH = 5.15 6 7.0710100%0.14%0.005 α-?=?= 49. 计算20℃时, 在0.10 mol ?kg -1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 b (H +), b (S 2-)和pH; (2) 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 2.00时, 溶液中的为S 2-浓度多少?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院包亚钧 导论 一、简述题 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P18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或SO 4 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H2S→H2O+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O)、一氧化氮 2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和二氧化氮(NO 2 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09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依据是什么?(P51)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这读的依据是: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交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以下新成果: 一、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三、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四、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 七、投资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3、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市场机制存在以下缺陷:一、市场垄断行为;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四、宏观总量失衡; 五、不完全市场;六、外部效应;七、公共产品。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4、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5、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2)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3)第三步是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2、简述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3、简述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简述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2)在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中,一方面,消灭了阶级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私有制分配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现实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的劳动计量方式,不仅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5、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具体是:(1)1979年至1980年,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和试点阶段;

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第8章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一、填空 1、AT89S51的串行异步通信口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答:全双工。 2. 串行通信波特率的单位是。 答:bit/s 3. AT89S51的串行通信口若传送速率为每秒120帧,每帧10位,则波特率为 答:1200 4.串行口的方式0的波特率为。 答:fosc/12 5.AT89S51单片机的通讯接口有和两种型式。在串行通讯中,发送时要把数据转换成数据。接收时又需把数据转换成数据。 答:并行,串行,并行,串行,串行,并行 6.当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时,为减小波特率误差,使用的时钟频率为 MHz。答:11.0592 7.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中,和的波特率是可调的,与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有关,另外两种方式的波特率是固定的。 答:方式1,方式3 8.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的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是方式。答:方式1。 9.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波特率的设定应该是的。 答:相同的。 10.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 答:方式1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二、单选 1.AT89S51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 A. 方式0 B.方式1 C. 方式2 D.方式3 答:A 2. 控制串行口工作方式的寄存器是。

A.TCON B.PCON C. TMOD D.SCON 答:D 三、判断对错 1.串行口通信的第9数据位的功能可由用户定义。对 2.发送数据的第9数据位的内容是在SCON寄存器的TB8位中预先准备好的。对 3.串行通信方式2或方式3发送时,指令把TB8位的状态送入发送SBUF中。错 4.串行通信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送SCON寄存器的RB8中保存。对 5.串行口方式1的波特率是可变的,通过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设定。对 6. 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32。错 7.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时,一定要占用一个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生器。错 8.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时,定时器方式2能产生比方式1更低的波特率。错 9. 串行口的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只有1个单元地址,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寄存 器。对 四、简答 1.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接收方是如何知道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的? 答:实质就是如何检测起始位的开始。当接收方检测到RXD端从1到0的负跳变时就启动检测器,接收的值是3次连续采样,取其中2次相同的值,以确认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的开始,这样能较好地消除干扰引起的影响,以保证可靠无误的开始接受数据。 2.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有几种帧格式?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确定? 答: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 有3种帧格式,方式2和3具有相同的帧格式;方式0的发送和接收都以fosc/12为固定波特率, 方式1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sc 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3.假定串行口串行发送的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停止位,请画出传送字符“B”的帧格式。 答:字符“B”的ASCII码为“42H”,帧格式如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do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2.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4.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5.试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6.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7.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什么特点? 9.试述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10.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 11.如何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2.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13.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4.当前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6.试述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17.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提法意义何在?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19.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0.两种改革模式的异同。 21.有人讲:“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践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越来越远,离社会主义的目标却越来越近”,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为什么?2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实质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更进一步说,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与答案合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简答: 第二章 1、什么是经济制度?什么是经济体制? 答:(1)经济制度是对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的概括。 (2)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自己适当添加一些内容) 第四章 1、决定人的经济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分配的归属。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2、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①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③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3、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④私营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4、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②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公有制经济在全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存的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利益实现最优化的客观需求。①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②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