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练习题_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二)参考答案

2013年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练习题_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二)参考答案
2013年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练习题_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二)参考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https://www.360docs.net/doc/255169717.html,

2013年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练习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企业共同治理:企业共同治理就是贯彻“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它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

3.相机治理机制:是指不同的企业经营状态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如果不存在事前的法律规定,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支配权的让渡就必须依靠产权主体之间的自愿谈判来完成。

4.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一般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组成。

6.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表示。

7.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8.制度: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即宪法程序、制度安排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9.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中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10.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的共有特征。

11.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依据一般分工或特殊分工形式,可将国民经济分为顺次发展的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或制造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

二、简答

1.简述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参考答案:为了避免发生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与委托人利益不符的活动,减少道德风险,就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主要包括:(1)了解代理人行为的信息,主要通过对利润指标的度量、利用股票市场度量和直接的行为度量。(2)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刺激一致性约束和个人理性约束。③激励的核心:将代理人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降低代理成本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合同关系和对代理人行为的密切监督来约束代理人的那些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2)在充分获得代理人行为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边际代理成本等于边际约束成本的原则设计最优的激励约束机制。(3)充分发挥经理劳务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竞争,不断健全市场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

2.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参考答案: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收入分配关系上的一个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通行的分配原则,其实质就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的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比例。按要素分配中通行的则是所有权标准,要素所有者依据其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显然,这种情况下的收入分配就是以所有权为标准,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的分配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因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要借助价格机制来实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3.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起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基本原则有:

(1)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运动和谐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的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及社会活动的总的物资消耗不能超越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妥善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强调每一代人的社会发展,既应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能对子孙后人的发展造成危害,并应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能的发展空间,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在国际发展事务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应力求平等合作、共同协调发展的思想。

4.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

参考答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转换的标志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度量的,而技术创新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创新。

体制因素之所以可以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是因为体制的变化具有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经济中资源使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体制的这种功能又与体制可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有关。第一,体制创新通过改变交易规则来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条件。体制实际上为每一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人设置了一整套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则,这就为每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人规定了约束条件。第二,体制创新可以通过塑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推动经济增长。第三,当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时,它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换取较快的经济增长。第四,体制因素还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一个社会因制度因素所导致的信息费用上升必将制约经济增长。

5.简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2)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

(3)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4)城乡消费水平悬殊。

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程看,形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所引起的生产率水平差异。我国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主要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农业中的资金强制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

(2)传统经济体制造成的城乡分割。由城乡分割经济体制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二元性。

(3)非农产业发展政策扩大了二元差距。大量的国家投资集中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之下,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科研开发、新的生物化学和机械的技术开发投入却严重不足。

6.简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参考答案: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影响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包括:

(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个人消费需求则是消费需求中影响产业机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变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原因。出口需求影响各国的进出口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

(2)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形成新产业;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3)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影响资源配置的方式,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状态。

(4)资源供给。资源供给的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7.我国当前外贸发展模式的问题。

参考答案:2000年以来,贸易条件、资源消耗状况、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已显露出中国现有工业化模式和外贸战略的成本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问题有:(1)贸易条件的恶化趋势明显。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化工业化以及外向性日趋明显,经济增长和产业扩张导致进口需求大幅增加,出口供给急剧扩张,两者结合,直接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收益下降。

(2)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由于我国是资源较匮乏的国家,发展重化工业意味着进口需求的迅速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3)贸易品部门过度发展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长期就业压力加大。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下,资源流向贸易品工业,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信贷和政策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不利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和长期经济增长。

(4)比较优势固化的风险。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不利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和升级,甚至会使我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导致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固化,阻碍了国内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8.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以及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区域。

参考答案:经济政策目标是一个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又称最终目标,它是通过一定的价值判断及主导思想而提出的规范性概念。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效率、增长、稳定;二是经济福利;三是分配公正。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甚至说是实现基本目标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以下区域:

(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增加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前者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后者需要刺激物价上涨。因此,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与稳定物价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须刺激总需求和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必须紧缩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

(3)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效率原则要求对提供和创造不同效率的人们给予有差别的报酬,平等原则要求缩小收入差距。

(4)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为了实现国内均衡(主要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常常会导致工资率的提高和国内收入水平的上升,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三、论述

1.论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参考答案:(1)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本质在于公司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缔结的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或在公司中投入物质资本或投入人力资本,其目的是获取单位个人生产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合作逻辑并不否认每个产权主体的自利追求,而是强调理性的产权主体把公司的适应能力看作是自身利益的源泉。因此,一个体现和贯彻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必须让每个产权主体都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

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共同治理的核心是经济民主化。包括两个并行的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确保产权主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确保各个产权主体平等地享有监督权,实现相互制衡。

在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中:①建立董事会的共同治理机制,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和银行董事制度。②建立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职工和银行代表以适当方式进入监事会。

(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

相机治理,就是相对于不同的企业经营状态,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如果不存在事前的法律规定,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支配权的让渡就必须依靠产权主体之间的自愿谈判来完成。这套适度就是相机治理机制。

相机治理机制的的基础是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特征。相机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权的争夺来改变既定利益格局。一个完整的相机治理机制包含三个要素:相机治理主体,信号以及相机治理程序。

一个完整的相机治理程序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事前监督阶段。通过项目评估,防止逆向选择。

②事中监督。密切关注企业的营运状况和经理人员的行为,控制道德风险。

③事后监督。根据财务状况来判断企业的未来,针对不同的信号采取惩罚性或纠正性措施,防止财务危机。

2.如何理解在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公平。

参考答案:公平有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和再分配中的公平之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生产条件的分配相联系,并由生产条件的分配所决定。再分配中的公平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相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既要重视再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也要重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生产条件差别造成收入分配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的公平不能完全否认客观生产条件差别引起的收入差别,重要的是在促使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权利与其所提供的劳动相对称或成比例的同时,使人们具有同样积累的机会,避免生产条件在一些社会成员中的过度集中和垄断和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别。

从主观生产条件看,在任何生产中,劳动力始终是生产的一个要素,但劳动力以何种形式参与生产,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存在权力差异,在这种条件下,权利配置的不公,必然导致交易的不公和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公。要避免这种情况促进收人的公平分配,需要避免权利界定和配置的倾斜,避免权利主体力量的失衡,否则就谈不上收入的公平分配。

生产条件的分配还涉及生产条件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资源的配置过程与收入分配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资源能否均衡配置直接影响收入能否在各部门之间均衡分配。显然,只有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均衡配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收入不同部门之间进而不同部门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和公平分配。

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能否在双重意义上公平分配是能否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决定性因素。不能把公平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再分配过程的调节上,而忽略生产条件分配不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否则会由于过度依赖再分配调节而产生新的问题,甚至造成新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效率的损失。

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必须构建收入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条件分配不公的问题。第一,规范制度,强化约束,第二,统一制度安排,实

行统一国民待遇。第三,取消市场分割,促进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第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增加对他们人力资本的投资,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

总之,要通过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3.论述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1)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着眼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对传统“物本”思想的超越和提升。

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

③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的实践运用中,要求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谋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主要内容有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与对外开放。

(3)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不仅对丰富和完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为中国实现人民的发展权提供了根本方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为发展提供了价值理念、指明了价值目标。其次,科学发展观拓展了发展观的范围、完善了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再次,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发展观的实现途径。

4.结合实际,讨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参考答案:(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

①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超量存在和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内部就业条件相对不足等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②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最重要根源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维系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因素排除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剥夺了农民在城市定居和就业的权力;中国特色的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工业部门人均资本拥有量迅速上升,而同量资本吸纳的劳动就业人数越来越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转移,进入农村工业;二是转移到城镇就业。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缓解。

(3)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对策。

①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过程,也是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突变和提升的过程。

②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③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④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力在城市的优胜劣汰而不是人为设置转移障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5.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参考答案:(1)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影响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②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低下。首先,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农业结构升级缓慢,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薄弱。其次,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比重大;制造业以组装加工业为主;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增长不协调;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科技术产业发育不足。再次,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落后。

③产业结构虚高度化。这是指基础产业发育不良、经济效益偏低的条件下,加工工业比重提升的经济现象。

④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集中度的下降表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产业利润率下降和企业亏损,从而削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⑤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据测算,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率93.5%,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率为97.9%。

(2)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①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②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③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

④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

6.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1)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依据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所推导出的结论是以具备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的。当市场是不完全时,市场失灵现象就很难避免。市场失灵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外部性②垄断③市场不完全④分配不平等。既然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就是必要的。

(2)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政府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渠道获得某种授权,这种强制力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些优势。①征税权。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课税和给予补贴来解决一定问题。②禁止权。政府可以行政或司法程序禁止某些活动。③处罚权。政府可以借助法律制度对违反合同或破坏产权的行为给予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④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3)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是有限的。原因有:一是政府能否按全社会利益进行决策值得怀疑;二是依靠政府干预来匡正市场机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三是政府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四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导致“租金”的产生,诱发寻租行为;五是政府干预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直接掌握投资决策权,但其经济效率值得怀疑。

因此,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有正负效应,不能绝对化。政府干预的主要优点是协调,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协调、社会公平、长期发展等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市场机制则借助于利

益关系调节资源配置,一般来说微观效率较高,但“市场失灵”的例子也不少见。总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各有所长,因此,应当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7.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

参考答案:(1)经济政策手段极其构成。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①财政政策手段,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

②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③行政管制手段,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证制度。

④经济法制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来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非正当经济活动,使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⑤制度约束,是实现长期化政策目标的手段。制度约束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2)经济政策手段选择的原则

①目标变量对政策手段反应的大小。目标变量对某一给定政策手段作出反应,与决策者预期相一致的反应越大,说明该政策手段越有效。因此应选择力度较大的政策手段。

②政策手段显效的速度和结果。一般应选择较易实现政策目标及较快显示其效果的政策手段。

③政策手段对克服不合理经济现象所起作用的大小。一般应选择对非合理经济现象的原因起直接作用的政策手段。

④资源成本的高低。政策手段的运用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成本(如抑制通货膨胀,实行银根紧缩,可能导致经济滑坡,失业增加)。应选择能实现政策目标且成本花费最小的政策手段。

⑤选择性和变动性。应选择那些以一种选择性方式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手和具有可变动性的政策工具。

⑥间接经济效应。任何政策手段的运用都可能产生间接经济效应,包括正和负的。应选择那些间接正效应超过间接负效应的政策手段。

⑦社会政治效应。应选择那些使社会政治利益最大化及社会政治成本最小化的政策手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得分 1.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行驶财产权利的一系列规则,是制度化的财产权利关系。 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 3.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市场失灵 所谓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如垄断势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在理论上的作用。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5.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实现货币均衡,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政策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

标和政策工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得分 1.请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总结,通过对现实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构想:一,大工业生产的无限扩大和生产力高度增长的物质基础;二,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共有”的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制;三,废除商品经济,生产由社会根据公共利益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四,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五,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文化;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无产阶级将首先西欧、北美几个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条件的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特征。即: 第一,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不存在商品生产、货币和市场。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四、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4、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 2.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并简要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财政政策手段。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①财政收入政策,②财政支出政策,③财政补贴政策。 (2)货币政策手段。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中央银行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3)行政管制手段。它是国家行政管理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范文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及答案精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国/选/01/2)A.资本账户 B.经常账 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答案:C 解析:国际捐款在国际收支表中应列为金融账户。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国/选/02/2) A.关税壁垒措 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 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答案:B 解析:进口配额分析属于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这一定意味着_________。(西/选/03/2)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 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 润 D.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答案:A 解析: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即平均成本最小。 4.以下哪几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西/选/04/2) ①个体利润最小化。②理性预期,即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对经济变量作出预测。③市场出清,即劳动力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④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粘性,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A.①② B.①② ③ C.①② 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利润最小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正确序号为②③ 5.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虑以下税率形式_________。(财/选/05/2)

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真题概念汇总

同等学力经济学学科综合真题背诵 (2017--2019)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正常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所以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劣等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与价格正方向变化,一般劣等品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特殊的劣等品即吉芬物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需求向右上方倾斜。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一般均衡分析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关税同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结盟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相互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非加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关税区域。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一体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比自由贸易更能提高成员的福利水平。其特点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需再附件原产地证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包括两个涵义:①国家征税使国民所付出的代价应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经济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负担或损失。②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的正常运转带来的干扰。 如果政府课税改变市场活动中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这些改变效果即税收非中性。 简述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的理论分析。金融风险的特性,决定了金融必须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①银行业的资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的资产业务都要靠负债来支撑。在其经营过程中,利率、汇率、负债结构、借款人偿债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使得银行业时刻面临着种种风险,成为风险聚集的中心。而且,金融机构为获取更高收益而盲目扩张资产的冲动,更加剧了金融业的高风险和内在不稳定性。当社会公众对其失去信任而挤提存款时,银行就会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产。②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金融体系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还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并可能引发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金融危机。③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简述说明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及优越性。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 ①过程:当金融市场上缺乏资金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大量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中,则会直接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则会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信用规模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反之,当金融市场货币供应过多时,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信用紧缩。 ②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目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 名词解释 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科学 判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报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 发达的阶段。 ② “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 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一种社会主义 经济组织。 ④ 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所有制经济。 二、简述题 1、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3-P24 2、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8 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处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P29-P30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统一于建设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 制可以在竞争中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我国多种所有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阐述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论述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原因一国情: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质和量的保证 p29③混合所有制P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3、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 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4、增量改革: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5、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地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 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二、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 一、名词解释 1、“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 “华盛顿共识”是指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 府,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 策主张 . 它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 。。。 P30 P25-28 。。P28②公有 P31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论述题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34 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35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P35&40 1、 2、 3、 P3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五章

第五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一、名词解释 24 1、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刺激一致性约束:为了使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必须满 足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一个是所谓的刺激一__________致性约束。由于代理人是合同的接受者,机制 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要能诱使代理人自愿地选择根据他们所属类型而设定的合同。 4、参与约束:(接3)另一个约束条件是个人理性约束(或称为参与约束)。这种约束是对代 理人的行为提出一种理性化假设。它要求代理人接受合同所得到的效用不少于其保留效用,做 到了接受这个合同比拒绝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 机。 5、代理成本: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 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代理成本,它包括:1.向代理人支付薪金、奖金等费用; 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 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 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6、企业所有权:作为企业治理结构客体的企业所有权首先表现为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与 控股权合称为企业所有权。 7、内部人控制:就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大部分控制权,并且 这种控制权的获得往往是通过与职工“合谋”完成的。内部人控制不符合我国实 际。 8、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政企关系的市场化和契约化来 实现权责利的再分配,政府赋予经营者很大的经营权,并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从而形成了有别 于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 9、企业共同治理: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 强调决策的共同参 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心得分享电子教案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心得分享 我是个60后老大难,是学苑教育同等学力经济学全程班二班的学员,今年第一次参加同等学力经济学国考,成绩85分。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通过经济学考试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备战同等学力的战友们有所裨益。 一、计划篇 1、因人而异确立目标 我自己的状况实属“老大难”。这“老”指要常年照顾瘫痪在床12年患脑出血、脑梗死、左眼失明、老年痴呆的不能自理的老母亲;“大”则指自己是60后,在同等学力考生中着实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的自然法则无法抗拒;“难”指人到中年,身为人女、人妻、人母。。。。。。琐事缠扰,还要兼顾工作以及照顾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弟弟等重重困难和干扰。面对上述种种难题,计划得又晚,复习时间极为有限的事实,考前我客观地梳理了一下预期目标:争取今年1次过经济,明到后年,1~2次过英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省的眉毛胡子一把抓,顾不过来。当然有精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考虑一年通双关,但一定要早做计划。确立目标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好。这种考试很折磨人,能早点过关自然更好。 2、早计划早下手 确立目标后,应早落实行动。毕竟越早下手越主动,备考得越充分,心态也越好。关于报不报班,我个人的建议,当然是报一个好,有辅导经验的老师更能有效地帮你梳理重点、难点、考点、盲点和热点,能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效率自然高一些。我报的是学苑教育同等学力经济全程班的二班,是2012年3月份开班的,一班则是2011年11月份。选班这一步我不够明智,因自己没有报班的经验,原想自己先看看书,再参加二班的学习。好在遇到了马老师,非常感谢班主任马老师,1月份时他打来电话说我可以来听一班的课,不影响再听二班的课,早听更好。我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到了课堂,恍然大悟,真的应该报一班,早听课,看书更能有的放矢,效率自然会高不少。我启动得晚了些,是个教训。13年考试如果考虑报辅导班的同学,我建议早点上课,跟着辅导班的进度就行了。另外建议第一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院包亚钧 导论 一、简述题 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P18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精品】(有参考答案)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

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指行为人对财产加以控制的可能性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答案:A 解析:占有权能,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能,是指不改财产的所有和有的性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收益权能,是指获取基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分职能,是指法律所保障的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他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 A货币供给增加 B斯阳老我育 C技术进步 D法定准备金下调 答案:C 解析:考题中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说明此时的总供给为潜在产出水平下的总供给,要想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需依赖于技术进步(内部突破)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提高产量 3.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 ) A再贴现率 B存款准备金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不动产信用控制 答案:D 解析: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4.关于公共物品的属性正确的是( ) A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

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容易造成免费搭车现象 C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排他性,生产上具有竞争性 D. (选项内容缺省)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这一特征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 5.以下符合基尼系数的选项是() A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平等 B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不平等 C基尼系数越接近0越趋于平等 D.基尼系数越接近05越趋于平等。 答案:B 解析: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 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6古典汇率决定论包括(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9同等学力经济学真题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 A.社会人 B.成本与利益 C.经济人 D.社会资源配罝 参考答案:A 2、等产量是在()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的轨迹。 A.福利 B.效用 C.技术水平 D.价格水平 参考答案:C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货币市场的子市场的是()。 A.商业票据 B.同业拆借市场 C.股票市场 D.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参考答案:C 4、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 A.存款货币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B.存款货币银行运用其所吸收的资金的业务 C.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D.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但却会产生风险的业务 参考答案:D 5、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 ( )。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③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 ④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6、三元悖论的不可能三角,三角的毎一边所分别代表()三种政策。 A.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完全的金融一体化 B.独立的货币政策、国际收支均衡、完全的金融一体化 C.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国际收支均衡

D.汇率稳定制、完全的金融一体化、国际收支均衡 参考答案:A 7、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的一般特点是() ①投资成本巨大,且比维护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得多 ②投资中的沉没成本很高 ③投资的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很大 ④有较长的债务偿还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8、通常可以通过()避免或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 ①对供给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 ②对需求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 ③对所有商品等量(从价)征税 ④对所得征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4、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5、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2)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3)第三步是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2、简述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3、简述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简述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2)在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中,一方面,消灭了阶级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私有制分配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现实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的劳动计量方式,不仅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5、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具体是:(1)1979年至1980年,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和试点阶段;

201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201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发布时间:2014-01-1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包括__________。 A.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福利 B.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收人分配公正 C.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充分就业 答案【C】 2.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A.再贴现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公开市场业务 D.存款准备金政策 答案【B】 3.以下哪一个市场不属于货币市场____________。 A.同业拆借市场 B.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C.股票市场 D.商业票据市场 答案【C】 4.根据H-O模型,国际贸易的结果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率___________,出现要素价格___________趋势。

A.差异缩小/均等化 B.不变/不变 C.差异缩小/不变 D.不变/均等化 答案【A】 5.根据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入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的标准是___________。 A.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B.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50% C.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外贸逆差占GDP的比重不超过10% D.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5%,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答案【A】 6.如洛伦茨曲线图所示,横轴代表人口百分比,纵轴代表收入百分比,以下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 A.折线OHL比代表收入完全平等 B.直线OL代表收入完全不平等 C.基尼系数 D.当收入分配由曲线ODL描绘时,基尼系数0

2018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指行为人对财产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占有权能 B.使用权能 C.收益权能 D.处分权能 2.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 A.货币供给增加 B.个人所得税降低 C.技术进步 D.法定准备金下调 3.属于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再贴现率 B.存款准备金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不动产信用控制 4.关于公共物品的属性正确的是()。 A.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 B.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容易造成免费搭车现象 C.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 D.公共产品可以由市场提供 5.以下符合基尼系数的选项是()。 A.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平等 B.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不平等 C.基尼系数越接近0越趋于平等 D.基尼系数越接近0.5越趋于平等 6.古典汇率决定论包括()。 ①购买力平价理论②利率平价理论③国际借贷理论 ④汇兑心理理论⑤铸币平价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平价体系 B.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C.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D.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8.根据H-O模型,国际贸易的结果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率(),出现要素价格()趋势。 A.差异缩小/均等化 B.不变/不变 C.差异缩小/不变 D.不变/均等化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瓦尔拉斯定律 2.收入指数化 3.财政赤字排挤效应 4.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货币政策时滞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金融自由化的内容。 3.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 4.画出拉弗曲线并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与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阐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国企的治理结构如何体现“共同治理”。 2.垄断厂商的需求函数P=10-2Q,长期成本函数:LTC=Q3-5Q2+10Q (1)求边际收益函数。 (2)利润最大化时,产量和价格。 (3)对垄断厂商征收一定量的固定税额,征收多少税时,使其没有超额利润。(4)对单位产品征收3单位比例税,新的产量和价格。 (5)上述两种征税方式对消费者的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09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依据是什么?(P51)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这读的依据是: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交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以下新成果: 一、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三、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四、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 七、投资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3、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市场机制存在以下缺陷:一、市场垄断行为;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四、宏观总量失衡; 五、不完全市场;六、外部效应;七、公共产品。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思维导图-社经

公: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消: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地调节 基本特征富:尽快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公人消富分分:在两阶段中实现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结合 一、马恩未来社会 初: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本: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改:经济改革理论,标准:三个有利于:人生国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初本改分外科市分: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 制度本质特征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含义: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阶段。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两点: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制度 公有制含义: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的导向作用。 国集混量:公有资产/社会总资产 集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共有形式,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混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个私外等,意义:业稳发需活 实现形式多样合作经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合股混

计划弊端所所有制上一大二公穷过渡 所信集均信不受市场信号只会越,计划指令纵向传递具体:为实现目标,数量冲动 为什么发展集实现中央集权控制不承担投资决策的责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均忽视物质利益刺激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资资源配置按产权规则竟:平等和自由竞争 资决竟价决决策分散化价:价格微观决定 认识过程十二大 83年 78-83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什么是四阶段(二-四)十二届三中全会 84年 84-87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三大 87年 87-92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 十四届三中全会 92年 92-今南方谈话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体制基本特征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分所所有制制度含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具体:巩鼓统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公为主、促非发展,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中 渐进式改革分:按劳分配为主条件下采用多种分配方式 成功原因所:公有制为主体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分所三改政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人生国) 改: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民主化 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建设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 社经体制其中,国企改革的内容主要由:分管股治技改分:分类改革公营垄控大股小分 分所市调市: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管: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调: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股股份制改造 治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董监高) 技: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改:改革促管理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人员申硕经济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 A.资本账户 B.经常账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答案】:B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 A.关税壁垒措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答案】:B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这一定意味着_________。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D.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答案】:A 4.以下哪几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_________。 ①个体利益最大化。 ②理性预期,即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对经济变量做出预测。 ③市场出清,即劳动力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灵活性,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 ④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粘性,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虑以下税率形式_________。 ①定额税率②名义税率③实际税率 ④关税税率⑤边际税率⑥平均税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B 6.商品税特征的一般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__________。 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③一般实行比例税率 ④计征简便⑤实行累进税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7.基础货币指是指__________。 A.流通中的现金 B.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D.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答案】:D 8.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是指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