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全)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全)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全)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库

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混合所有制经济

3、市场经济

4、市场机制

5、渐进式改革

6、制度

7、所有权

8、占有权能

9、使用权能10、收益权能11、处分权能12、交易费用13、产权14、产权制度15、股份公司16、基础产业17、企业治理结构18、代理问题19、企业所有权20、内部人控制21、企业共同治理22、按劳分配23、微观收入分配过程24、宏观收入分配过程25、社会保障26、经济增长27、国内生产总值(GDP)28、绿色GDP 29、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0、可持续发展31、二元经济结构32、产业结构33、“后起者优势”34、经济全球化35、外向型工业化战略36、“看不见的手” 37、“市场失灵”38、经济政策手段 39、财政政策手段40、货币政策手段41、行政管制手段42、经济法制手段

简答题

1.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1页

2.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3页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28-30页

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29页

5.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2页

6.什么是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38-39页

7.请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39-40页

8.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41页

9.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49页

10.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52页

11.法人资产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 54页

12.什么是代理问题?请阐述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 64-65页

13.什么是代理成本?如何降低代理成本?65-66页

14.请阐述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70页

15.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74页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

17.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76-77页

18.请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含义。82页

19.为什么人均GDP或GNP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82-83页

20.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85-86页

21.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88页

22.简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94

23.简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95-96

24.请阐述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99-100

25.简述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性. 103-104

26.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105

27.简述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106-107

28.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118

29.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119

30.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冲突主要发生在那些区域?120-121

论述题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18页

2.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25-28页

3.请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8-30页

4.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33页

5.请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4页

6.国有产权主要有哪些特征?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51页

7.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56-59页

8.请阐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59-63页

9.请阐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

的原则? 71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有何不同?77-78页

11.如何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公平?79-81页

12.试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85-86页

13.请阐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88-89页

14.试论科学发展观。89-91页

15.试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7

16.对外贸易如何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118

17.FDI通过哪些渠道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112

18.如何界定适度政府干预? 116-117

19.请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必要性。114-115

20.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121-122

1

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

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2、混合所有制经济:指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他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4、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5 渐进式改革:学术界在比较中俄两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过程时,对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一种理论概括。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的特征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是一种改良式的经济改革模式。

6、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可划分为三者类型:一是宪法秩序;二是制度安排;三是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7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8、占有权能:是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9、使用权能: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性质,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0、收益权能: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1、处分权能: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可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出现的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13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14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15、股份公司: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在股票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公司。

16 基础产业:

17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18代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代理人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可能损害委托人权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的问题,称为代理

问题。

19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尽可能对应安排,应分配给企业最重要、最难监督以及承担风险的成员。

20内部人控制: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大部分控制权,而且这种控制权的获得往往是通过与职工“合谋”完成的,后果是企业内部人以牺牲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21企业共同治理:通过公司章程等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适当的投票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则用来稳定合作的基础,并达到产权主体行为统一于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这一共同目标之上。

22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23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分配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取得收入的多少,既取决于其单个产品生产上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也取决于该部门生产总量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

24宏观收入分配过程:是建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基础上并独立于这一分配过程的再分配过程。它要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期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25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26经济增长:一般是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的速度来表示。

27、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

最终产品和劳务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8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29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展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3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31二元经济结构:一般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3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

2

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3“后起者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就可以选择使用国外在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得的支撑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这样就可以跳过某些技术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统计发现,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总是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的。

3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35外向型工业化战略:

36“看不见的手”: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3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38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最高层侧的经济政策手段可以划分为:财政手段、金融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39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40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41行政管制手段

42经济法制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规范经济活动、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经济法制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来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非正当的经济活动,使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简答题

1.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首先是学术思想来源的开放性;其次是学术队伍的开放性;再次是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视规范轻实证、重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更加重视经济观点的证明。

2.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的同时,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1)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在私有制条件下,人被物所控制。只有在生产资料被全社会共同占有的条件下,人们才能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的主人。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不能离开集体,只有建立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人类社会才能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因而消灭私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为建立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新社会创造现实的基础。

(4)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商品交换是私人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因此,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就不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将被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由计划调节。

(5)未来社会的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马克思曾根据生产力的不同性质,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发展阶段。

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在共产主义地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一) 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未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从半半社会过渡而来),而非泛指(任何社会主义进入的阶段)。

2.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3.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

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定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5.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奉行的是计划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则遵循产权规则。为此,通过对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来确立排他性产权,对于市场机制有效协调微观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2)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是由各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自由进行的。微观主体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根据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做出独立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经济主体之所以能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是因为它们都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或控制权,因而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硬的预算约束,并对其决策结果承担经济责任。

(3)自由和平等竞争

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所有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和机会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在机会均等、公平交易准则的约束下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这包括消费选择自由、开业自由、就业选择自由和交易自由等。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强迫他们做他们所不愿意做的事,他们进行竞争所凭借的是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比较利益。

(4)市场价格协调的微观决策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或者说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的变动就是显示产品稀缺程度的信号。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又反过来调节供求,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价格信号的作用和竞争过程在市场经济中无所不在,其贯穿于经济的始终,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5)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分配

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都具有一定的市场价格,它是由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决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取决于要素价格水平,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劳动工资收入、资本利息收入、土地(房产)租金收入和企业利润收入。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进行收入分配,也就是按它们的市场成果进行分配。它可以刺激经济主体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6.什么是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针对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务危机频频爆发的困难格局,约翰·威廉姆逊系统地提出了指导这些拉美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的各项政策主张。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

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

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

北京共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日益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北京共识”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原理:①创新的价值;②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③自主发展理论。

7.请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

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即改革的推动者与组织者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列构成的,权力中心根据下级包括企业传递上来得改革需求形成改革方案,然后通过各级党政系统贯彻实施;二是增量改革,即在基本不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试点单位形成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其它单位推广试点经验,以便在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与改革的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8.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1)在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共同参与下的制度安排的社会博弈中,由于政府主体在政治力量的对比与资源配置权利上均处于优势地位,所以政府主体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速度、次序、方式的主导力量。

2)政府主体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关系的行政系统构成的,区里中心凭借行政命令、法律规范及利益刺激,在一个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内自上而下地规划、组织和实施制度创新。

3)尽管潜在制度收益的出现会诱发微观主体的制度变革需求,但只有当权力中心的制度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实际的制度变迁才可能发生。

4)在不确定性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为了控制风险,权力中心为制度创新设置了严格的进入壁垒,下级政府或微观主体只有得到权力中心的授权才能进行制度创新。

5)统一观念,即建立和推行一套可为下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接受的意识形态,以减少新规则实施中的阻力,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

9.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

马克思是从两层含义上来论述所有制范畴的,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二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前者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体现出来的;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它表示占有主体对占有的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力。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一定的占有方式,经济上的占有关系产生后,便会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与之相适应。所有制上的独占或垄断必然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归属的确定性,同时也表现为否定该主体以外的任何人对同一财产的独占,即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4

10.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11.法人资产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

(1)企业必须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

(3)股票自由让渡。

(4)界定经营者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5)合理有效的所有权约束。

(6)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7)必要的外部约束。一是硬的市场约束。二是硬的法律约束。

12.什么是代理问题?请阐述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

13.什么是代理成本?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在所有权与控制投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代理成本,它包括:1)向代理人支付的薪金、奖金等费用;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就需要通过合同关系和对代理人行为的密切监督来约束代理人的那些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在充分获取代理人行为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边际代理成本等于边际约束成本的原则设计最优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市场知道的不断健全来降低代理成本。

14.请阐述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的特征有:1)通过企业主管部门与经营之间的一对一的谈判确定企业所有权的分配,经营者的自主权由政府直接授予。2)经营者一旦获授权,便可独立行使决策权,政府作为所有者主要通过职位的晋升、精神鼓励及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激励经营者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3)尽管出去激励的考虑,经营者也通过职代会和工会赋予职工某些权力,但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企业所有权的分配中仍处支配地位;4)由企业主管部门充当经营者的监督者,以保护国有产权。5)政府监督经营者的主要手段是任免经营者和参与或干预企业的重大决策。

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存在以下明显的缺陷:一是对企业经营者只有激励没有相应的约束和惩罚手段;二是没有单向权威没有多边制约;三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的后果是企业内部没有真正的风险承担着;四是信息资源及其衍生的决策和监督资源的浪费,债权人、职工的合法权益被忽视。

15.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74页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

17.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定。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收入分配关系上的一个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

18.请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含义。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的速度来表示。经济发展显然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既包括更多的产出,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改革。

19.为什么人均GDP或GNP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1)人均GDP或GNP没有充分反映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情况。

2)尽管一国总产出可能很快,但如果认可增长率相当于或大于产出增长率,那么人口的增长就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变量。

3)人均GDP或GNP缺乏国际可比性。

4)人均GDP或GNP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的福利情况。

5)人均GDP或GNP不能充分反映一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20.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

21.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

2)公平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22.简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

23.简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24.请阐述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

25.简述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性

26.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

27.简述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8.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经济政策是一个系统,一般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又称最终目标,它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几主导思想而提出的规范性概念。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和分配公平化,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效率、增长、稳定。经济政策的经济性基本目标是效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成为人们获得最大利益的手段。现实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伴随着发展和扩张。

5

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一般是资本积累,它会引起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因此就存在了经济“稳定”的客观要求,即通过刺激、诱导生产活动,使就业收入和物价得以稳定。

(2)经济福利。效率和增长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经济福利按照所谓的人类生存的基本构成,可以区分为最低生存需要和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精神、文化需要。

(3)分配公正。个人收入分配一般采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初次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体现公正的原则。再分配则是以保障基本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平等分配。

29.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或者所说是实现基本经济目标的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己方面内容:

(1)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生产物质生产资料的现实力量,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因此,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政府通过调控投资与消费需求以及刺激有效供给的增加,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水平,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3)充分就业。国家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促使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并给予政策指导,是劳动力市在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提高就业率。

(4)产业结构高级化。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结构的额合理转换,扶持支柱产业,调整夕阳产业,谋求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合理布局几资源的最佳配置。

(5)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核心就是外汇供求平衡,而外汇供求平衡的物质基础是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与否见直接影响国内总供求的状况。

30.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冲突主要发生在那些区域?

在经济政策的目标系统中,有些目标表现出独立性,即一种目标的实现与另一种目标的实现互不相关。但某些目标之间存在关系,这种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互补关系,即一种目标的实现能促进另一种目标的实现;二是交替冲突,即一种目标的实现对另一种目标的实现其排斥作用。另外还有互补转向冲突,即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的冲突等类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政策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以下区域:

(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增加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为了提高投资者的预期利润率,就需要维持较低的利息率水平,或者使实际工资率下降。

前者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后者需要刺激物价上涨。在供给变动缓慢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又会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带动物价上涨。在各部门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下,即使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个别市场的供不应求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引起通货膨胀。为了控制物价就要紧缩银根,这又会使经济滑坡。因此,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与稳定物价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为了实现就业目标,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而实现的,由此必然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货币供应量,缩小投资规模,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上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替关系一般可用菲利

浦斯曲线来表示。

(3)平等和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平等是指社会成员收入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效率原则要求对提供和创造不同效率的人们给予有差别的报酬;平等原则要求缩小收入差距。强调效率的结果会拉大收入差距,但收入均等化又会因缺乏足够的刺激或动力而影响效率。因此,在同一时点上,效率与平等不可能兼而有之。强调效率,就要容忍收入不均等;要实现收入均等化,就必须牺牲一些效率。

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主要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有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论述题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第一,市场化。第二,工业化。第三,国际化。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定。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和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一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

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

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2.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挫折失误归根结底是与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造成的。我们党提出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制度,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解决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动力、战略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改革既不是对原来的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也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经济及社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的方式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

6

循序渐进向前推进。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的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5)关于对外开放理论。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大胆借鉴和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经验的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6)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三步走”第一步到九十年代初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本世纪中页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1981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策:把农业放在首位,尊重农民权益,增加农业投入,推广科技兴农;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准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同时,振兴支柱产业,培育高技术产业,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请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中国这样不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历史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也具有了多元化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为特征的。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福利、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费用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排斥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照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理论,以公有制为主要求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而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私人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即资本得利息、劳动的工资、土地得地租。这种分配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按劳分配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此相联系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及有利于消灭两极

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又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直接与市场机制联系在一起。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各种分配制度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4.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来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请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第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6.国有产权主要有哪些特征?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国有产权主要特征有:一是产权具有不可分性;二是使用权的非排他性;三是外部性;四是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

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的冲突有两点:一是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经营国有资产之间的冲突;二是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与要求企业产权具有可交易性之间的冲突。

7.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1)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2)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3)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

4)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完全放开。

8.请阐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1)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在政资分开的基础上实行政企分开。

2)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国有股股权分散化

3)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公司产权独立化

4)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高效化

9.请阐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

的原则?

71页

7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有何不同?11.如何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公平?12.试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13.请阐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14.试论科学发展观。

15.试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对外贸易如何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

17.FDI通过哪些渠道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18.如何界定适度政府干预?

19.请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必要性。20.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

一、请辨析所有制、所有权、产权。P91、P101

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实质上是以生产资料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相对地位,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和交换方式。

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关系范畴,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所有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法律范畴

作为经济范畴,既指生产资料的归属与权利,也指消费资料的归属与权利。

作为法律范畴,是一种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特征之一:完备性,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占有、支配、使用归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特征之二:排他性,所有者对其所有物的占有具有垄断和排他的性质

产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在相对稳定的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所有权不仅实现了越来越充分的流动和转让,并且分化和派生出越来越复杂具体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

从完备的所有权当中派生出相对独立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置权、转让权、收益权等,这些经济权利或法权关系被称为财产权利或产权。

产权(Property Rights):是一组权利或权利束,是人与人(或组织)之间的一组行为性关系。

更明确地讲,产权就是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各行为主体围绕财产而建立的权责利关系,它表明了一个人(或组织)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请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P40-41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

要力量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是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他们对立是因为这两种所有制是根本不同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所有制,非公有制是剥削阶级的所有制,说它们统一是因为它们都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的经济的经济基础,如果要从哲学上说,它们包含着矛盾的原理,如果再详细一点就是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原理。因为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虽然有性质不同的一面,但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能够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存于一个社会,在功能上可以互补、相互促进。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是主体,国有经济把握着国家的重要命脉,在国民

8

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控制、协调、统筹全局的功能。而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市场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的特点,这是公有制经济所不具备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协调的、共存共荣的、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还会产生大量的混合经济,这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

三、为什么说股份制改造是国企改革过程中质的飞跃?

首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形式并且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原本是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的,经过股份制改造就是吸收了集体、私营、外资、个人等多种形式的资金,从性质上说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一来企业规模扩大了,增强了企业活力,就好比原来国家出钱办了个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总资产扩大了,但国有资金还是占大头,也就是国有控股企业,或者说变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的更好了,所以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发展股份制可以减小政府对企业的束缚,从而改变企业的困境。同时可以做到责与利的结合,扩大企业的自主性,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课件上)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与此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

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体经济的运行和方向发挥引导和支配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12月18日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过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

3、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监管体制

四、请阐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的原则。P157、P156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见P157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的原则从走出“股东至上”的困境说。

(课件)1、国有企业改革治理的“共同治理”机制

新的改革逻辑强调,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而且要重视利用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不仅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强调公司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贯彻“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

共同治理的核心就是经济民主化,通过公司章程等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适当的投

票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则用来稳定合作的基础,并达到产权主体行为统一于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这一共同目标之上。

共同治理模式包括两个并行的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

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确保产权主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

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确保各个产权主体平等地享有监督权,从而实现相互制衡

2、国有企业治理应走出“股东至上”的困境

早期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单纯地改进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激励,这是典型的“股东至上主义”在支配着改革的进程。

所谓“股东至上”,就是指企业的制度的度量标准在于所有者或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如果经营者的自由处置行为损害了所有者或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即意味着企业的治理结构有问题。

“股东至上”逻辑使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

“所有者缺位”

经营者权责不一致

侵害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

五、请分析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及其挑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以全面攻坚为特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特别是把通过流通环节对农民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2005年,全国有28个省份全面免征了农业税,从2006年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

2.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健全。

3.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

近几年,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铁路、文化、出版和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政策限制实现重要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4.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

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的分配。

在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后,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在实践中,各地早已允许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建立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机制。同时,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9

5.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强。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通过不断进行行政、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流通等方面的改革,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由原来的行政手段和计划手段为主逐步抓变为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以其他手段相配合。

6.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经过持续不断的价格改革,我们已将原来计划价格“一统江山”的局面改革为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目前,除了利率、电价、油价、水价等金融、能源和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仍由国家计划控制外,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由市场竞争决定。除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性价格管制措施外,大部分时候都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二)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3.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糖产量位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六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6.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166627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部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3.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

卫生设备。

4.扶贫工作成效明显。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面临挑战:

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震撼了世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改革开放的整体配套性还不够;

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政府职能还没有根本转变;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上亿农民工的身份、待遇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相比,农村生产方式仍很落后;

出现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及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新问题

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收入差距增大,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46。按国外的说法,基尼系数0.4以上就属于不够稳定的区域了。如果收入差距更进一步增大,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另一个问题是地区、城乡间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的3倍,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是农村的4倍,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也都要比农村好得多。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和能源的制约。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发展较快,对环境和能源有较大影响。中国的环境情况不是很理想,尽管作了不少努力,但从全局看来,环境污染仍然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000年后我国的能源消费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这一阶段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7%%。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国缺乏金融和管理人才。从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来,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依靠资源,也包括劳动力;第二个层次是依靠产品;第三个层次是依靠资本;第四个层次是依靠知识。我国目前还处在依靠资源和产品的层次。

六、请简要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体历程。P50

在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经济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从而开始了对计划经济的反思和改革。这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市场经济的否定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对市场经济的否定阶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在理论上是否定和排斥市场经济的。这个时期我们把计划调节、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把市场调节、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从而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矛盾的、不相容的。

第二阶段(1978-1982):承认市场作用和利用市场调节阶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到十二大,可以称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用论”阶段。仍然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但也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利用市场调节。

第三阶段(1982-1984):“主辅论”阶段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二届二中全会,其特征是贯彻党的十二大提出来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即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而市场调节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来利用。但承认了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积极宣传在坚持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四阶段(1984-1989):重视市场调节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五中全会,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

10

念,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邓小平把这一决定称作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利用市场调节决不等于搞资本主义。”同时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五阶段(1992-2003):创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阶段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

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作全面的部署。

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战略思想。

第六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这个判断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成形。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公平正义等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七、请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长期性。P35-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其含义分为两部分:

第一层含义: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形式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更不是封建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的过渡时期,而是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有着社会主义所有阶段都存在的共同本质。

第二层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还没有发展成熟,这个阶段有着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在这一百年时间中,我国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八、试论述农业改革对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重要意义。

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农民增收不快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米诺效应,已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2年内,农民纯收入的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的水平。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而言,完成这一目标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受其波及,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逆转。

因此,在当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谋划新形势下农民增收新思维,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保障,拓展空间,深挖潜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水平。目前经济转型已成为实践理论的前沿性命题,通过城乡互动加快现代化进程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根据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考试的时候8选5,每道题20分)

1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得分 1.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行驶财产权利的一系列规则,是制度化的财产权利关系。 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 3.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市场失灵 所谓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如垄断势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在理论上的作用。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5.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实现货币均衡,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政策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

标和政策工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得分 1.请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总结,通过对现实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构想:一,大工业生产的无限扩大和生产力高度增长的物质基础;二,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共有”的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制;三,废除商品经济,生产由社会根据公共利益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四,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五,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文化;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无产阶级将首先西欧、北美几个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条件的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特征。即: 第一,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不存在商品生产、货币和市场。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四、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4、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 2.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并简要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财政政策手段。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①财政收入政策,②财政支出政策,③财政补贴政策。 (2)货币政策手段。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中央银行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3)行政管制手段。它是国家行政管理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温习题库一

2012学年度下学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 复习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 A )。 A.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 商品经济不发达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C )。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3. 市场经济是( B )。 A. 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B. 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C. 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D. 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4.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 B )。 A. 以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一项法律制度 B. 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力之间的联系机制 C. 明确企业出资者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承担有限财产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 D. 企业的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契约关系 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一般地,出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 A )。 A. 有限责任 B. 无限责任 C. 连带责任 D. 介于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之间的责任

6. 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担当公司权力机构的是( B )。 A. 职工代表大会 B. 股东(大)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7. 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C )。 A. 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B. 明晰产权 C. 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D. 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8.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 B )来调节资源的分配。 A. 经济杠杆 B. 市场机制 C. 行政手段 D. 计划机制 9. 市场机制通过( D )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A. 供求 B. 市场 C. 竞争 D. 价格 10.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C )。 A.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B. 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 C. 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 个人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其必要性在于( C )。 A. 初次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悬殊 B. 国家要从中分配一部分作为公共国有资产 C. 在微观分配领域,主要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基础上的分配方式,很难实现社会所追求的公平目标,甚至可能引起两极分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D. 政府管理国家财政的必要手段之一 1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使生产要素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以( B )为前提。 A.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清晰 C. 机会平等 D. 劳动具有谋生性质

生化习题及答案

期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Watson-Crick的DNA结构为: B.DNA双链呈反平行排列 2.已知某酶的Km为0.05mol/L,使此酶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80%时的底物浓度是:C. 0.2mol/L 3.tRNA的作用是:B.把氨基酸带到mRNA的特定位置上 4.下列哪一种物质是琥珀酸脱氢酶辅酶:B.FAD 5.若电子通过下列过程传递,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NADH-->Cytaa3 6.氨基酸与蛋白质都具有的理化性质是:B.两性性质 7.稀有核苷酸主要存在于:C.tRNA 8.在寡聚蛋白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为:D.别构现象 9.下列哪种氨基酸是极性酸性氨基酸:D.Glu 10.DNA一级结构的连接键是:B. 肽键 11.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是:D、呼吸链 12.属于解偶联剂的物质是:A.2,4-二硝基苯酚 13.关于酶催化反应机制哪项不正确:D.酶-底物复合物极稳定 14.酶在催化反应中决定专一性的部分是:B.辅基或辅酶 15.核酸分子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通过:D.碱基顺序 16.核酸对紫外线吸收是由哪种结构产生的:C.嘌呤、嘧啶环上共轭双键 17.关于氧化磷酸化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外侧pH比线粒体

基质中高

18.具有下列特征的DNA中Tm最高的是:B.T为15% 19.底物水平磷酸化涵义:C.底物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20.三羧酸循环,哪条不正确:C.无氧条件不能运转氧化乙酰COA 二、多项选择题(选错或未选全不得分。号码填于卷头答题卡内;)1.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C.天冬E.谷 2.EMP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步骤是:P208 A.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3.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包括下列哪几种形式:P27 A.α-螺旋 B.β-折叠D.β-转角 E.无规则卷曲 4.下列哪些是呼吸链组成成份:P177 A.辅酶Q B.乙酰CoA C.细胞色素类D.铁硫蛋白E.钼铁蛋白5.下列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A.磷酸烯醇式 B.ATP C.柠檬酸 D.磷酸二羟丙酮 E.3-磷酸甘油酸 6.蛋白质变性后: B.次级键断裂 D.天然构象解体 E.生物活性丧失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作用力是: A.疏水作用 B.氢键 C.离子键 D.范德华作用力

生化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唾液淀粉酶应属于下列那一类酶( D ); A 蛋白酶类 B 合成酶类 C 裂解酶类 D 水解酶类 2.酶活性部位上的基团一定是( A ); A 必需基团 B 结合基团 C 催化基团 D 非必需基团 3.实验上,丙二酸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但可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消除其抑制,这种抑制称为( C ); A 不可逆抑制 B 非竟争性抑制 C 竟争性抑制 D 非竟争性抑制的特殊形式 4.动物体肝脏内,若葡萄糖经糖酵解反应进行到3-磷酸甘油酸即停止了,则此过程可净生成( A )ATP; A 0 B -1 C 2 D 3 5.磷酸戊糖途径中,氢受体为( B ); A NAD+ B NADP+ C FA D D FMN 6.高等动物体内NADH呼吸链中,下列那一种化合物不是其电子传递体( D ); A 辅酶Q B 细胞色素b C 铁硫蛋白 D FAD 7.根据化学渗透假说理论,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在线粒体内产生了膜电势,其中下列正确的是( A ); A 内膜外侧为正,内侧为负 B 内膜外侧为负,内侧为正 C 外膜外侧为正,内侧为负 D 外膜外侧为负,内侧为正 8.动物体内,脂酰CoA经β-氧化作用脱氢,则这对氢原子可生成( B )分子ATP; A 3 B 2 C 4 D 1 9.高等动物体内,游离脂肪酸可通过下列那一种形式转运( C ); A 血浆脂蛋白 B 高密度脂蛋白 C 可溶性复合体 D 乳糜微粒 10.对于高等动物,下列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B ); A 丙氨酸 B 苏氨酸 C 谷氨酰胺 D 脯氨酸 11.高等动物体内,谷丙转氨酶(GPT)最可能催化丙酮酸与下列那一种化合物反应( D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目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 名词解释 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科学 判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报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 发达的阶段。 ② “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 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一种社会主义 经济组织。 ④ 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所有制经济。 二、简述题 1、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3-P24 2、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P28 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处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P29-P30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统一于建设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 制可以在竞争中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我国多种所有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阐述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论述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要点:①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原因一国情: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质和量的保证 p29③混合所有制P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3、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 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4、增量改革: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5、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地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 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二、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 一、名词解释 1、“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 “华盛顿共识”是指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 府,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 策主张 . 它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 。。。 P30 P25-28 。。P28②公有 P31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论述题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34 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35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P35&40 1、 2、 3、 P3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指南第五章

第五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一、名词解释 24 1、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刺激一致性约束:为了使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必须满 足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一个是所谓的刺激一__________致性约束。由于代理人是合同的接受者,机制 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要能诱使代理人自愿地选择根据他们所属类型而设定的合同。 4、参与约束:(接3)另一个约束条件是个人理性约束(或称为参与约束)。这种约束是对代 理人的行为提出一种理性化假设。它要求代理人接受合同所得到的效用不少于其保留效用,做 到了接受这个合同比拒绝合同在经济上更合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 机。 5、代理成本: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 致,代理制的引入必然会诱发一定的代理成本,它包括:1.向代理人支付薪金、奖金等费用; 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 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利润 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 6、企业所有权:作为企业治理结构客体的企业所有权首先表现为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与 控股权合称为企业所有权。 7、内部人控制:就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大部分控制权,并且 这种控制权的获得往往是通过与职工“合谋”完成的。内部人控制不符合我国实 际。 8、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政企关系的市场化和契约化来 实现权责利的再分配,政府赋予经营者很大的经营权,并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从而形成了有别 于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 9、企业共同治理: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 强调决策的共同参 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

生化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一、填空题 2.蛋白质分子表面的_电荷层______ 和__水化膜_ 使蛋白质不易聚集,稳定地分散在水溶 液中。 5. 写出下列核苷酸的中文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P__三磷酸腺苷—和dCDP_脱氧二磷酸胞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蛋白质酶类是由__酶蛋白__和__辅助因子_____ 相结合才有活性。 7.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结合时,对Vm 的影响__不变_______ ,对Km 影响_是增加 _______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是因为它可以引起酶的___不可逆______ 抑制作用。 & 米氏方程是说明—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Km的定义—当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的1/2 时的底物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FAD含维生素B2 _____ ,NAD+含维生素 _____ P P _______ 。 12.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__生成磷酸核糖__和 __NADPH+H_ 。 13. 糖酵解的主要产物是乳酸___。 14. 糖异生过程中所需能量由高能磷酸化合物 _ATP__和__GTP__供给。 15?三羧酸循环过程的限速酶—柠檬酸合酶__、一异柠檬酸脱氢酶、_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6.糖酵解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_乳酸________ 的过程,成熟的_红细胞 ____ 靠糖酵解获得能量。 17?乳糜微粒(CM )在__小肠粘膜细胞__合成,其主要功能是_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极低密度脂蛋白在__肝脏_合成。 18?饱和脂酰CoA 氧化主要经过脱氢、_ 加水__、—再脱氢—、__硫解—四步反应。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酮体是由__乙酰乙酸___、__2---_羟基丁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丙酮 ___ 三者的总称。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在__肝、_肾__、__脑___等组织中进行。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在血液中主要是以__谷氨酰胺__和__丙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被运输的。 22. ATP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用物水平磷 _酸化 _____ ,另一种—氧化磷酸化 _____ 。 23. 线粒体外NADH的转运至线粒体内的方式有_苹果酸-天冬氨酸—和_a_---磷酸甘油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携带一碳单位的主要载体是_四氢叶酸__,一碳单位的主要功用是_合成核苷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脂肪酸的合成在__肝脏进行,合成原料中碳源是_乙酰CoA__;供氢体是 _NADPH+H_ ,它主要来自_磷酸戊糖途径_____。 26. 苯丙酮酸尿症患者体内缺乏__苯丙氨酸氧化_酶,而白化病患者是体内缺乏_酪氨酸_______ 酶。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_胰岛素___。 27. 某些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是因为这些药物结构与酶相似,其中氨甲嘌呤(MTX )与__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院包亚钧 导论 一、简述题 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P18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20×2=40分) 1.正常成人每天的尿量为(C) A 500ml B 1000 ml C 1500 ml D2000 ml 2: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亚氨基酸(B) A丝氨酸B脯氨酸C亮氨酸D组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C) A盐键B疏水键C氢键D二硫键 4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C) A分子不带电荷B分子最不稳定,易变C总电荷为零D溶解度最大 5.试选出血浆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B) A.LDL、VLDA、CM B.CM、VLDL、LDL、HDL C. CM、VLDL、LDL、IDL D. VLDL、LDL、CM、HDL 6.一碳单位不包括(C) A.—CH3 B.—CH2— C. CO2 D.—CH=NH 7.不出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B) A.半胱氨基酸 B.瓜氨酸 C.精氨酸 D.赖氨酸 8.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最主要的化学键是(C) A.离子键 B.二硫键 C.肽键 D.氢键 9、关于α—螺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一般为右手螺旋 B. 3.6个氨基酸为一螺旋 C.主要以氢键维系 D.主要二硫键维系

10.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有活性( D) A.酶蛋白单独存在 B.辅酶单独存在 C.酶基单独存在 D.全酶形式存在 E.有激动剂存在 11.关于Km值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C) A.Km是酶的特性常数 B.Km值与酶的结构有关 C.Km等于反应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酶的浓度 D.Km值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2.维生素B2是下列哪种辅基或辅酶的组成成分(D) A .NAD B.NADPH C.磷酸吡哆醛 D. FAD 13、1 mol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多少mol ATP(B) A. 11 B.1 2 C.13 D.14 14、合成DNA的原料是( A) A、dATP、dGTP、dCTP、dTTP B、ATP、dGTP、CTP、TTP C、ATP、UTP、CTP、TTP D、dATP、dUTP、dCTP、dTTP 15、合成RNA的原料是( A) A、ATP、GTP、UTP、CTP B、dATP、dGTP、dUTP、dCTP C、ATP、GTP、UTP、TTP D、dATP、dGTP、dUTP、dTTP 16、嘌呤核苷酸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4、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5、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2)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3)第三步是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2、简述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3、简述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简述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2)在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中,一方面,消灭了阶级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私有制分配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现实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的劳动计量方式,不仅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5、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具体是:(1)1979年至1980年,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和试点阶段;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第六章生物氧化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 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 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 ___ 、 __ 、___ 、 _ 、____ 。 10.在NADH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 ,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 __ KJ 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呼吸链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呼 吸链,可分别产生 __ 分子ATP 或分子ATP。 12.ATP 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 和。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 __ 、 ___ 和。 14.胞液中α- 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 ,线粒体中α- 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 。 15.铁硫簇主要有__ 和____ 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 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 和__ 。 17.FMN 或FAD 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 __ 。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 ____ 、____ 、___ 、____ 、___ 。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 __ 。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 、___ 、___ 。 21.ATP 合酶由_ 和____ 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 ,__ 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 __ 、_____ 、 _ 可与复合体Ⅰ结合, ____ 、___ 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 氧化酶的物质有 __ 、___ 、___ 。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 为__ ,存在于线粒体中的SOD 为___ ,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 __ 和 三、选择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09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依据是什么?(P51)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这读的依据是: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交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以下新成果: 一、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三、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四、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 七、投资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3、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市场机制存在以下缺陷:一、市场垄断行为;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四、宏观总量失衡; 五、不完全市场;六、外部效应;七、公共产品。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C )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 C ) A.被肝细胞氧化分解而使肝细胞获得能量 B.在肝细胞内水解 C.在肝细胞内合成VLDL并分泌入血 D.在肝内储存 E.转变为其它物质127.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 C ) A.脂肪酸 B.甘油三酯 C.磷脂酰胆碱 D.蛋白质 E.胆固醇129.载脂蛋白不具备的下列哪种功能( C ) A.稳定脂蛋白结构 B.激活肝外脂蛋白脂肪酶 C.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激活肝脂肪酶 131.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外源性脂肪的是( A ) (内源)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D )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 C )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 B )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二、多项选择题 203.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 A D E ) A.胰脂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辅脂酶 E.胆酸 204.脂解激素是( A B D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素 E.甲状腺素 206.必需脂肪酸包括( C D E ) A.油酸 B.软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208.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 E ) A.合成葡萄糖 B.再合成脂肪酸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 A C E )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 B D E )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 A B E )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222.脂蛋白的结构是( A B C D E )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生化期末试卷及答案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201 —201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A)课程名称:《生物化学》适用专业:考试日期: 1、结构域: 2、酶原: 3、糖异生: 4、一碳单位: 5、外显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分为和。 2、酮体合成的限速酶为,原料是。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维系,纵向则靠维持。 4、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5、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6、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7、DNA复制需要RNA起作用,在原核生物复制中它是由催化合成的。 8、心脏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转氨酶是。 9、体内生成能量的最重要的两种方式是和。 1分,共10分) ()1.自然界里的蛋白质和多肽彻底水解后都产生L构型氨基酸。 ()2.基因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3.氧化磷酸化是可逆反应。 ()4.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 ()5.别嘌呤醇可治疗痛风。 ()6.转录开始前,与复制一样要先合成引物。 ()7.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 ()8.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即是肝脏的解毒作用。 ()9.真核生物mRNA加尾修饰点的序列是AATAAA。 ()10.真核生物mRNA多数为多顺反子,而原核生物mRNA多数为单顺反子。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7.( ) 8. ( ) 9.( ) 10.( ) 11.(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18. ( ) 19.( ) 20.( ) 21.( )22. ( )23. ( )24. ( ) 25.( ) 26.( ) 27.( )28. ( ) 29.( ) 30.( ) 1、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55%,此溶液中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 ) A、8.8% B、8.0% C、8.4% D、9.2% E、9.6% 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肽键 E、范德华力 3、在生理pH条件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是( ) A、亮氨酸 B、色氨酸 C、丙氨酸 D、赖氨酸 E、酪氨酸 4、在28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峰的氨基酸是( ) A、天冬氨酸 B、丝氨酸 C、苯丙氨酸 D、色氨酸 E、赖氨酸 5、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 ) A、渗入肠道 B、生成谷氨酰氨 C、在肝中合成尿素 D、经肾分泌氨随尿排出 E、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6、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盐键断裂 D、疏水键断裂 E、二硫键断裂 7、对DNA Tm值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与碱基含量无关 B、无种属特异性 C、与A-T碱基对含量呈正比 D、与C-G碱基对含量呈正比 E、同一个体不同组织DNA的Tm不同 8、连接核酸结构单位的化学键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