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目录[隐藏]

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我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

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各国基尼系数比较

历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我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

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各国基尼系数比较

历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中国各省区贫富差距指数

[编辑本段]

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

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探索,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

[编辑本段]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此外洛伦茨曲线讲的是市场总发货值的百分比与市场中由小到大厂商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

[编辑本段]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

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而不能成为禁锢和教条。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而今,改革30年以后,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5,中国创造的这个记录,速度是飞快的。

[编辑本段]

我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

在基尼系数的变动中,与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密切相关的税收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重要层面。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税收在调节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功能上存在着弱化和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向。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宏观税负、税制结构、税种设置和各税种的税基、税率调整来实现的。税制结构简言之,就是税种的布局问题。不同的税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以及收入公平的实现有很大差异。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和主要税收收入来源,所得税收入一般占税收总收入的60%以上,流转税收入一般不超过总收入的20%,此税制结构有利于体现税收的社会公平,对调节收入分配具有良好的效果。我国目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于其适用比例税率,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具有累退性,且流转税易转嫁,其比重越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就越大。

2,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各税种之间缺乏整合力,影响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不能仅靠个人所得税,必须建立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体系。

3,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不规范,制约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个人所得税与其他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相比,是调节收入分配能力最强的税种,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职能方面发挥着其他税种难以替代的作用。

[编辑本段]

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1,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我国税收调节存在单一、缺失、弱化的状况,建立多税种,立体式、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要完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以其他税种为补充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2,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

一是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二是深化消费税制改革。充分发挥消费税商品课税再分配功能,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

三是可考虑对储蓄存款利息课征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以及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

3,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质产业特性,要求政府在取消农业税之后,进一步在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具体讲要对农业生产资料采取更加优惠的增值税税率,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减轻农民负担。

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支持力度,推进就业和再就业。

四是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

4,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对非常态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监管

目前,高收入阶层主要为企业家、影视歌星球星、垄断行业从业者、政府官员“寻租”灰色收入者、非法地下经济暴发户等。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做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垄断收入的监管。

二是要积极推行存款实名制,并逐步创造条件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限制非法收入。

三是对黑色收入和腐败收入、灰色收入、钻各种政策空子所得的非常态收入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打击和取缔。

当然,在解决贫富悬殊、化解基尼系数“越警”方面,税收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和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厉以宁基尼系数算法定义争议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的算法,通过他的算法,中国的基尼系数被大幅降低。一些批评者认为这是在掩饰中国目前出现的贫富分化的问题。

[编辑本段]

各国基尼系数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319073825.html,/tjsj/qtsj/gjsj/2007/t20080630_402489050. htm

[编辑本段]

历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

1995年0.389,1996年0.375,1997年0.379,1998年0.386,1999年0.397;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1999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24,0.2407,0.240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134,0.329

2,0.3210,0.3415,0.3229,0.3285,0.3369,0.3361;同期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16,0.16,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 8,0.28,0.29,0.30,0.295。

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1997 0.3706 2001 0.4031

1998 0.3784 2002 0.4326

1999 0.3892 2003 0.4386

2000 0.4089 2004 0.4387

2006 0.496(来源可靠)

2007 0.5左右(无官方数字)

2008 0.469

[编辑本段]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 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二○○七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编辑本段]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深绿色:少于0.25

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粉红色: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0.60

灰色:无资料

[编辑本段]

中国各省区贫富差距指数

1、广东0.65

2、福建0.61

3、上海0.57

4、浙江0.54

5、江苏0.53

6、湖南0.52

7、海南0.49

8、广西0.49

9、新疆0.49

10、江西0.47

11、山西0.47

12、辽宁0.46

13、重庆0.46

14、四川0.45

15、湖北0.45

16、内蒙古0.44

17、河南0.44

18、云南0.44

19、北京0.43

20、黑龙江0.41

21、安徽0.4

22、河北0.38

23、天津0.36

24、山东0.35

25、吉林0.35

26、贵州0.34

27、陕西0.34

28、甘肃0.33

29、宁夏0.33

30、青海0.3

31、西藏0.28

32、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无相关数据洛伦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M.O.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图1:图中绿线代表绝对平均状态下,低收入人群所占人口百分比和总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红线代表实际情况,蓝线代表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被唯一一个人占有)的情况。图中红线和绿线中间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1 编辑本段详细含义 经济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M.O.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876-1959 )1905年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重大意义 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定量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公平;而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故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为0.16(是绝对平均主义造成的),2007时已经超过警戒线0.4达到了0.48,但是在目前基尼系数已经是超过了0.5。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中国实际收入的差距还要更高。中国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如日本基尼系数仅为0.23)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造成社会动荡,危及社会主义人民政权。 编辑本段主要算法 通行算法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示意图 另外,可以参看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探索,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 说明:该公式是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将对洛伦茨曲线的积分(面积B)分成n个等高梯形的面积之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测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直接相关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收入分配之间的相对差距大小。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基尼系数=1-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基尼系数按经济社会条件分为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中低收入基尼系数、高收入基尼系数和中等收入基尼系数等五个系数。收入和消费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利益需求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以增长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使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成为可能。 一、基尼系数的含义 基尼系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合理性的指标。该系数在0至0.50之间表示收入分配不公;在0.50至0.70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0.70以上表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比世界平均水平0.345低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反映了居民收入来源不均的程度。它反映了居民收入分配情况,是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重要判断标准。它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基尼系数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基尼提出。他认为,中国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太高、太严重。 二、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整个社会财富的大幅度增加。中国人均 GDP从1978年的649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79万美元。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增长,投资不断增加。然而,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贫富差距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占国民收入的69.1%和59.4%。 三、基尼系数对中国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国家都是按照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的。以日本为例,其基尼系数为0.551,属于国际公认的比较低的程度,而我国目前基尼系数达到0.436左右。同时,目前日本基尼系数为0.551也是高于中国的,所以说日本的基尼系数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是日本的基尼系数不低也不高。就中国来说不低的基尼系数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说也是一个不利影响。中国不同地区的基尼系数相差比较大。但是并不会影响各地区人民的收入、生活水平。总体来说这种影响是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 四、我国基尼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的显著差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逐渐缩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对全球100个国家、地区基尼指数的排名,美国以1.41位居首位,其次是英国、法国和日本位居第三。我国居民收入与基尼指数所处的阶段差异较大,从1981年到2006年这十年间,我国中低收入群体的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4年至2008年中国居民基尼系数明显上升,最高位达到0.667,最低位也达到-0.431 (国际标准上: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地向富人倾斜,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占比上升较快。2003年我国低收入者比重已接近高收入人群平均水平(28.4%)。如果考虑社会资源再分配后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可以适当地降低一些以及我国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所带来的效应,那么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仍然较高。2008年10月30日公布首次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末在中国城镇家庭中最高和最低家庭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529和0.427。 五、我国基尼系数持续上升的原因 基尼系数的持续上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过去10多年间,我国经济总量迅

基尼系数概念和中国各年基尼系数

中国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 (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另外,可以参看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探索,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接近0.5。 此外洛伦茨曲线讲的是市场总发货值的百分比与市场中由小到大厂商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

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图1:图中绿线代表绝对平均状态下,低收入人群所占人口百分比和总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红线代表实际情况,蓝线代表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被唯一一个人占有)的情况。图中红线和绿线中间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的计算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 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 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另外,可以参看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探索,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的含义和缺陷

基尼系数的含义和缺陷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则说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在全球范围内,基尼系数普遍存在不平等的情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尼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异。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将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按照收入水平 从低到高排序,计算累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与累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之间的差距。具体计算公式为: G = (2 / n(n-1)) * ∑i=1n-iyi(n-i+1) 其中,G表示基尼系数,n表示人口数量,yi表示按照收入水平排序后第i个人的收入。 基尼系数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计算,能够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然而,基尼系数也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首先,基尼系数只考虑了收入水平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两个人的收入相同,但由于收入来源不同,他们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很大。因此,基尼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情况。 其次,基尼系数无法区分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大量的非法收入,这些收入不仅不会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而且也不会被计入基尼系数的计算范围内。这就导致了基尼系数无法准确

反映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 再次,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家庭收入的结构和分配。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可能非常复杂,包括多个成员的工资、福利等。因此,基尼系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家庭内部的收入分配情况。 最后,基尼系数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在某些情况下,基尼系数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一定反映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因此,基尼系数并不能准确反映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基尼系数虽然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基尼系数的局限性,同时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来全面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它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亚文化:亚文化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如因阶级、阶层、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统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短板效应: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绝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相对贫困:它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

基尼系数标准

基尼系数标准 基尼系数,又称基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众财富分配公平度的量化标准。自1919年由爱尔兰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詹姆斯基尼(JamesT.Kini)提出以来,该指标已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早在1980年代就被用于国际国家间的贫富比较。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K=Σ(x-1)2/Σx2 其中,x为某变量的不同数值,Σ代表求和运算。即表示数值变量离散度的倒数。由此可知,数值越大,表明对该变量的划分越离散,分配公平度越低,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最早用于衡量贫富差距,根据计算结果可将国家的财富分布归为四种:极度不均等(K>0.50)、不均等(0.40

平度,不仅要看措施的实施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也就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准确性受到其计算所使用的样本的影响。若样本的数据源不全面,或者数据不准确,则指标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在计算时,必须使用准确可靠的数据,另外,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数值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尼系数标准是一种衡量一个国家民众财富分配公平度的量化标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贫富分配的情况,是评估财富分配公平性的有效工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尼系数的准确性受到计算所使用的样本的影响的,因此,在计算时,必须使用准确可靠的数据,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数值变化的影响。 提高财富公平性是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重要的成果。一方面,政府应当完善社会政策,积极推动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应当把握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共同发力实现财富公平性的标准,以此来构建一个繁荣而公平的社会。

基尼系数(giniindex)的含义

基尼系数(giniindex)的含义 基尼系数(Gini index)是一个用于衡量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通用指标,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在1912年提出。基尼系数已经成为评估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基尼系数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将所有居民的收入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计算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占总收入的比例,以及收入最低的一部分人占总收入的比例。基尼系数就是这两个比例的乘积的平方根。 基尼系数的具体意义: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国际惯例将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当基尼系数大于0.4时,容易发生社会动荡。 基尼系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为政府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基尼系数的计算,政府可以了解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贫富差距。 其次,基尼系数还可以用于国际间的比较。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重。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可以对各国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为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依据。

此外,基尼系数还可以用于学术研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等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尼系数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探讨收入差距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基尼系数只能反映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并不能完全揭示社会贫富差距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总之,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在国际范围内,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基尼系数来了解自己的收入分配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收入分配问题。

基尼系数完整版

基尼系数 基本概念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 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 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经济含义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 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 T,最小等于“ 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 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 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 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 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 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 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 和监测居民之间的基尼系数 % 收入分配绝对平零曲线 Peifsct distribution line soinetintts c died 45 d>ee luie The ci.muil^tive shnt e of people fioin income 善口 Um 40 V S 宅4>>H4B-

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与社会安定 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定量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认为基尼系数 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公平;而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故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为0.16(是绝对平均主义造成的),而目前已达到超过警戒线的0.46。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中国实际收入的差距还要更高。中国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如日本基尼系数仅为0.23)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这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造成社会动荡,危及社会主义人民政权。 系数划分

基尼系数

一、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用于定量测定特定国度的国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是这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

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已经成为国际上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分析指标。 二、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处于0.2以下,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若处于0.2-0.3之间,则表示比较平均; 若处于0.3-0.4之间,则表示相对合理; 若处于0.4-0.5之间,则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若处于0.6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三、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5以上。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以上。 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区域之间);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个体之间)等三个方面。 四、国家将全面调整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格局 1.实行包容性增长与发展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