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命题人:陈贵兵曹鲜审题人:袁发奇李萍校对人:刘远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1至10题每小题2分,11至20题每小题3分,共

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cm~100cm 之间

B.采用“燃煤固硫”、“静电除尘”、“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提高了空气质量,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C.医疗废弃物经过处理、消毒后可加工成儿童玩具,变废为宝

D.生石灰氧化钙可用作吸氧剂和干燥剂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氧原子的得到与失去

B.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

C.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反应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H2SO4B.NaOH C.NaCl D.CH4

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烧碱、液态氧、消毒酒精

B.生石灰、石墨、小苏打

C.干冰、浓盐酸、铁

D.空气、氮气、胆矾

5.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 + O2 SO2

点燃

B.2NaHCO3Na2CO3+H2O+CO2↑

C.CuO+H2Cu+H2O

D.Fe2O3 +3CO2Fe+3CO2

6.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SO42-、HCO3-、Na+B.Ca2+、NO3-、Al3+、Cl-

C.Fe3+、Cu2+、K+、NO3-D.MnO4-、K+、SO42-、Na+

7.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B.HCl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CH3COOH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HN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8.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 N2中一定含有2N A个氮原子

B.78 g 苯(C6H6)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33.6LH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3N A

D.将N A个NH3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9.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再分液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10.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aHCO3===Na++ H++ HCO3-

B.Ba(OH)2===Ba2++2OH-

C.H2SO4===2H++SO42-

D.Fe2(SO4)3===2Fe3++3SO42-

11.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A.一定有CO32-B.一定有Ag+

C.一定有SO42-D.无法确定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1 g H2和8 g O2

B.0.1 mol HCl和2.24 L He

C.150 ℃、1.01×105 Pa时,18 L H2O和18 L CO2

D.常温常压下,28 g CO和6.02×1022个SO2分子

1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Cl2+2Br-== Br2+2Cl-② Br2+2I-== I2+2Br-

A.氧化性:Cl2>Br2>I2B.还原性:I->Br->Cl-

C.氧化性越强就越容易得到电子D.失去电子数越多的还原性越强14.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Cl2+H2O===HCl+HClO

B.2F2+2H2O===4HF+O2

C.2H2O电解2H2↑+O2↑

D.2Na+2H2O===2NaOH+H2↑

15.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O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密度C.质量D.原子数

16.下列变化中,一定需要外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KMnO4→MnO2B.FeCl3→FeCl2

C.C→CO2D.HCl→MgCl2

17.将1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 MCl 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 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 n中n值是

A.3 B.4 C.1 D.2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 + 6H+=== 2Fe3++ 3H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 SO42-=== BaSO4↓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2++ 2OH-=== Cu(OH)2↓

D.在一定量的Ca(HCO3)2滴加过量NaOH溶液:

OH-+ HCO3-+ Ca2+=== CaCO3↓+H2O

19.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KClO3+I2=== 2KIO3+Cl2,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氧化剂为KClO3

C.该反应中还原剂为I2

D.该反应中KClO3被氧化为Cl2,I2被还原为KIO3

20.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

+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有0.250mol KNO3被氧化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C.生成气体N2的体积约为44.8L

D.被氧化的NaN3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1.(14分)(I)现有下列八种物质:A.碳酸B.铝C.酒精D.CO2 E.NH3·H2O F.BaSO4 G.氢氧化铁胶体H.HNO3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有▲。(均填序号)

(II)向50ml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产生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III)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SO4溶液:▲。(2)在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22.(16分)实验时需用90mL 1.00mol/LNa2CO3溶液,实验配制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Na2CO3固体。

③将称好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玻璃棒搅拌。

④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再注入容量瓶(已检查是否漏液),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⑤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

⑥将容量瓶的玻璃塞盖紧,上下反复颠倒摇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Na2CO3的质量为▲。

(2)为了加速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配制溶液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有▲。(4)该同学实验中明显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5)从配制Na2CO3溶液中取出1 mL,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mL后所得稀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Na2CO3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②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3.(10分)现有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完全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试剂:

试剂1▲,试剂2▲,

试剂3▲,试剂4▲。

(2)恰当地控制试剂4的加入量的方法是▲。

(3)加入过量试剂3的目的是▲。

(4)在加入试剂4后,获得固体D的实验操作④是▲(填操作名称)24.(10分) 铜和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 +8HNO3(稀)=== 3Cu(NO3)2 + 2NO↑+ 4H2O

(1)请将上述反应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

(2)其中被还原元素是▲,被还原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之比为▲。

(3)在该反应中,若生成NO气体(标准状况下)4.48 L,则消耗了▲g Cu,转移了▲mol 电子,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至10题每小题2分,11至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1-5.BCDAB 6-10.BCCCA 11-15.DCDAD 16-20.BACDB

21.(14分,各2分) (Ⅰ) A、E、F、H;F、H ;B、G

(II)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丁达尔效应

(III)(1)Ba2++ OH-+H++ SO42-=== BaSO4↓+H2O

(2)HCO3-+ H+===CO2↑+H2O

22.(16分,各2分)

(1)10.6 g (2)粉碎或搅拌(任答一点就给分)

(3)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各1分,容量瓶无规格不给分)

(4)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5)0.02mol/L (6)无影响,偏小,偏大

23.(10分)(1)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硝酸溶液(各1分,写成化学式的也给分)

(2)逐滴加入硝酸溶液至pH=7(或逐滴加入HNO3至不再产生气泡)

(2分)

(3)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2+、Ag+(漏1种离子扣1分,共2分)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24.(10分)

6e-

⑴3Cu+ 8H+ +2NO3-= 3Cu2++2NO↑+4H2O,(用双线桥标出也可以。)(各2分)

⑵氮(或N)(1分),1:3(2分)

⑶19.2g(1分),0.6mol(1分),0.2 mol(1分)。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试题卷 时量:60分钟(必考部分)30 分钟(选考部分) 满分:100 分(必考部分)50分(选考部分) 必考部分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 液 D.萃取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aOH的质量是40g B.1molCH4体积约为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D.1molH2O中约含×1023个H 【答案】A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C 4.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答案】A 5.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2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C.冷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 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答案】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7.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CO32-、NO3- B.Ag+、Na+、SO42-、Cl- C.OH-、HCO3-、Ca2+、Na+ D.Ba2+、Na+、OH-、SO42— 【答案】A 8.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答案】B 9.已知×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 /mol D.32 g /mol 【答案】D 10.影响一定数量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B、微粒本身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答案】D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答案

三门峡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非常重要的”这个程度修饰于文无据。C项根据文意,“考古发掘证明”的是,早期人造墨块的形状都不方便用手直接握住研磨,而不是“早期的人造墨是瓜籽形、螺形或丸形”及这些形状的“缺点”。D项中末句“这种形状的墨锭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造墨”错,于文无据。 2.B【解析】“成熟”夸大程度,原文在“成熟”前有“逐渐”加以限制。 3.B【解析】“于是胶便供不应求”于文无据。 4.B【解析】B项,“小说批判了用自己的尺度去揣度别人的世俗”有误,写同事的感觉是用来对比的。 5.①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直接对唐小虎的理想发表评论,把关键问题设置成不解之“谜”,促使读者思考,呼应了题目,强调了文旨。 ②造成言有尽而意未穷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思想意味。 ③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对唐小虎以自己的行动圆心中理想的敬仰。 ④含蓄褒扬了唐小虎的诚实质朴,委婉批评了自己和其他同学作文中言不由衷的现象(或, 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空话套话现象)。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四点给满分。) 【解析】这一题的阅读区间在倒数第二段,实际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把结论直接说出来显得太直白,乏味,故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要从效果和含义两方面入手。要有“全面”的意识。 6.①做事认真。看到不卫生的地方就主动清理,如他在银行门口、公园的举动。 ②质朴踏实。写作文不虚伪,实话实说,而且为“当一名环卫工”的理想,自觉以市政卫生 为己任,看到乱张贴的广告就去清理。 ③言行一致。小时作文说自己理想是做环卫工,长大后即以此为追求,且时刻践行。 ④坚韧执著。在日常默默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献身。 (言之成理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有合理的三点即给满分) 7.B 【解析】2006.2009.2010.2011年,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8.BE (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其他选项不给分。) 【解析】A项,“彻底解决了”说法错误,应该是“有效缓解了”。C项,应该是间接提升作用。D项,“必将取代实体经济”无中生有,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9.①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如滴滴快车拼车(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手机导航。②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分享和传播。前者如利用QQ和微信等,在不同地点总可以保持联系;后者如利用互联网,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学习、传播和分享。(每点2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21 出题教师陈自钦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合理的是: A.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SO2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森林的乱砍滥伐 C.黄河水是由浊液、胶体、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 D.工业上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2.以下有关氧化物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能和水反应B.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物质中,见光不易分解的是 A.HClO B.AgBr固体C.MgCl2D.浓HNO3 4.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B.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盛液溴的试剂瓶里应加水液封 5.下列说法中(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不正确的是 A.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11.2L氯气所含原子数均为N A C.0.5molA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 A 6.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A.Si B.S C.N D.Fe 7.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 ..的是 A﹒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石英中混有石灰石〔盐酸〕 C﹒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氯化钡在溶液中反应:Ba2++SO42BaSO4↓ B.用Cl2将苦卤中的Br—氧化:Cl2+Br—=Cl—+Br2 C.小苏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C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化学 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C-12,Na-23,Mg-24,S-32,Cl-35.5,Zn-65,Ba-137 Br-80 第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1.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则下列关于11549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1549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B.11549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C.11549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115 D.11549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 2.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B.丁达尔效应C.过滤D.加热 4.下列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容量瓶的体积标线刻在瓶颈上B.量筒的"0"标线在中间 C.量筒最下端刻有“0”标线D.托盘天平刻度尺有"0"标线,刻在尺的中间5.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硫酸、纯碱、孔雀石B.硝酸、烧碱、蓝矾 C.冰醋酸、乙醇、醋酸钠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B.C.D. 2.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2

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 H 2 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1 L0.5 mol·L-1的 MgCl 2 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 2 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6.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8 B.16 C.64 D.160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 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 3 胶体 8.现有NaOH、 Na 2CO 3 、 Ba(OH) 2 三种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 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 2溶液 D.Na 2 SO 4 溶液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 4 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 3 2-离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2019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限定时间为100分钟。 3.考试结束时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 24 Al—27 Ca-40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包括20个小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A.56 B.157 C.258 D.101 2.下列物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 B .Na C.K D.Rb 3.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C B. Si C. P D. Cl 4.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O和H2O2 B.D2和T2 C.12C和14C D.O2和O3 5.下列微粒中与OH-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

微粒可能为() A.F- B.Mg2+ C.NH4 + D.CH4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化学反 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7.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增加锌粒的用量 C.不用锌粒,改用锌粉 D.加入少量浓硫酸 8.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H2O2 B.Na2O2 C. H2 D.CH4 9.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正、逆反应不再进行 B.反应物的浓度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10.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 C.非金属性A>B>C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 11.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O∶C∶‥‥O∶ B.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39 Fe 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烟火璀璨耀首都,火树银花庆国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最后的烟花表演用璀璨的焰火点亮了北京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 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 C.水银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3.下列制备实验中的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Zn+H2SO4= ZnSO4+H2↑ B.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C.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D. CaCO3 +2HCl=CaCl2+H2O +CO2↑ 4. 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 A.被氧化,做氧化剂 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C.被还原,做氧化剂 D.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2020年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8、相同质量的Fe 、Zn 、Al 、Na ,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置换出H 2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 、Zn>Fe>Al>Na B 、Al>Na>Fe>Zn C 、Na>Al>Fe>Zn D 、Zn>Fe>Na>Al 9、11.5克某XO 2化合物中含8克氧原子,则该化合物是…… ( ) A 、NO 2 B 、CO 2 C 、SO 2 D 、MnO 2 1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0mLXY 2气体与10mLY 2气体化合成20mLZ 气体,则Z 的分子式为………………………………………( ) A 、X 2Y 4 B 、XY 3 C 、X 2Y 6 D 、X 3Y 11、有一空储气瓶,质量为500克,在相同条件下,充满氧气后质量为508克,当充满另一种气体X 时质量为512克,则X 的分子量为 …………………………………………………………………( ) A 、16 B 、44 C 、48 D 、64 12、1克氮气含X 个氮原子,则阿佛加德罗常数为……………( ) A 、X 28 1 B 、X C 、14X D 、28X 13、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密度最小的是……………………( ) A 、CO 2 B 、N 2 C 、O 2 D 、NO 14、在A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 mol 铝离子,则此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L mol A B / B 、L mol B A /2 C 、L mol A B /2 D 、L mol B A /2 15、等体积的1mol/L 的NaOH 溶液和某浓度的硫酸恰好完全中和,该硫酸浓度…………………………………………………………( ) A 、0.5mol/L B 、1 mol/L C 、2mol/L D 、4mol/L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第一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氢气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0.5mol/L、2L的AlCl3溶液中含有氯 离子数为N A C.32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D.1mol/L、500mL的H2SO4溶 液中 SO42—的数目为0. 5 N A 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括号内为除杂剂)( ) A.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CuSO4) B.Cu(NO3)2中混有AgNO3 (Cu粉) C.CO中混有CO2 (炽热的炭) D.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6.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D.以上三项均须 要求的 7.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4L0.5mol/LNaCl溶液 B.1L0.3mol/LNa2SO4溶液

2021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数学开学考试试题

2021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数学开学考试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个小题) 1. 的值是则点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设角αααcos sin ,54,53-?? ? ??-P ( ) A. 57 - 51-B. C. 51 D. 5 7 2.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函数πππ2,2,32 1sin -∈??? ??+=x x y ( ) ??????35-2-A.ππ, ?? ??????????--ππππ2,335,2B.和 ??????-3,35C.ππ ?? ????ππ2,3D. 3. () =-?===b a a b a b a 则的夹角与若,150,3,2 θ( ) 1A. 1B.- 7C. 7D.-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且满足,3 132OB OA OC += 则的值为AB AC ( ) 21A. 31B. 41C. 5 1D. 5. 若=??? ? ?+=??? ??-4cos ,314sin παπα则( )

31A.- 31B. 43C. 4 3D.- 6. {}=+=5 1,1a n n S n a S n n n 则项和,且的前为数列若( ) 65A. 56B. 30 1C. 30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个小题) 7. 若{},2,111n n n n a a a a +==+满足:数列=n a 则 . 8. 若的对边分别为的内角,,,,,c b a C B A ABC ?,cos cos cos 2A c C a B b +=则 B= . 三、解答题(满分10分) 9. 已知数列{}且满足项和为的前,n n S n a 3,2 12321=-=a a a S n n . (1){} 的通项公式;求数列n a (2){}n n T n a n 项和的前求数列)12(-。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一年级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 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5、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在5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 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v(O 2)=0,01mol/(Ls) B V (NO )= mol/(Ls) C V( H 2O)= mol/(Ls) D V(NH 3)= mol/(Ls) 6、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IIIA 族的 B 和Al 都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B .IVA 族的 C 和Si 都能形成+4价的化合物 C .VA 族的N 和P 都能形成+5价的化合物 D .VIA 族的O 和S 都能形成+6价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NaCl 和HNO 3 B .H 2O 和 NH 3 C .CaF 2和 CsCl D .CCl 4和H 2S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CH 4、NH 3、H 2 B. OH -、F -、Ne C. H 3O +、NH 4+、Na + D. O 2-、F -、Mg 2+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10、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 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卷(必修2)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15每小题2分,16—20每题3分,共45分) 1、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He 4 2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 4 2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 2 互为同位素 C .He 32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 4 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 .石油产量 B .乙烯的产量 C .合成纤维的产量 D .硫酸的产量 3、要冶炼金属铝,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 、有Na 置换AlCl 3溶液 B 、电解熔融AlCl 3 C 、电解熔融Al 2O 3 D 、用H 2还原Al 2O 3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CO 2的电子式 B . 乙醇的分子式:CH 3CH 2OH C .16S 的结构示意图: D .甲烷的结构式: 5、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直接把煤作燃料不如将煤干馏、煤液化和气化的综合经济效益好 B .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D .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在饮食中不必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HCl B .KOH C .CaCl 2 D .NH 4 NO 3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强弱:Cl 2>Br 2>I 2 B . 碱性强弱:NaOH >Mg(OH)2 >Al(OH)3 C .原子半径大小:Na >N >O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H 2O <H 2S <PH 3 8、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9、用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室温下,1mol 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 B .标准状况下,5.6L 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25N A C .室温下,21.0g 乙烯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D .标准状况下,22.4L CH 4与1mol 甲基(—CH 3)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10N A 10、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己烷、四氯化碳 B .苯、乙醇、四氯化碳 C .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 .硝基苯、乙醇、乙酸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论怎样控制反应条件,1 mol 乙酸与1mol 乙醇反应都不会生成1mol 乙酸乙酯 B .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只能增大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C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与外界的条件无关 D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都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 12、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 B .加入适量的水 C .加入少量CuSO 4溶液 D .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13、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 2H 5OH B .CH 4 C .C 2H 4O D .C 2H 2 14、A 、B 、C 、D 均为短周期元素,A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B 与A 同主族;C 的原子序数是A 和B 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D 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金属性:C>D B .离子的还原性:B>A C .离子半径:D>C>B D .原子序数:A>C>D>B 15、1mol 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最多消耗Cl 2的物质的量是( ) A .2mol B .4mol C .8mol D .10mol C H H H H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党俊秀赵丽审定:赵永平校对:党俊秀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请将选择题1-5、10-12、17-19 的答案填涂至机读卡相应题号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徙,“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们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责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路井中学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关于3 2 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3 2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3 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3 2 He和4 2 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2.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 3XO 4 ,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 2X C.XH 4 D. XH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组成的化学键一定为离子键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XO 4>H 2 YO 4 >H 3 ZO 4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5.已知2SO 2+O 2 2SO 3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2 的能量 B.2molSO 2和1molO 2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molSO 3 的总能量 C.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 的能量 D.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释放的能量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和D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等 B.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相同 C.O 2和O 3 互为同位素 D.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7.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n+8 B.n+16 C.n+18 D.n+32 8.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1mol铁跟足量的Z单质化合时,转移的电子为2mol D.Y的氢化物稳定性小于Z的氢化物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 答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Ba-137 Cl-35.5 S—32 Al—2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若你是2班16号同学,则考试号涂“0216”,若你8班3号同学则考试号涂“0803”,依此类推。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位提出了“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汤姆生C.卢瑟福D.玻尔 2.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CaO B.C a(O H)2C.CaCO3D.CH4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 a(O H)2 4.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A.蒸馏B.蒸发C.过滤D.搅拌 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 Pa, 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失去电子数为0.05N A D.标准状况下,11.2L H2O 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6.224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A.32g·mol-1B.32C.64g·mol-1D.64 7.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加入适量的盐酸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O2中混有的CO2气体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d无答案)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 2.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B.状态 C.化学键D.原子核 (★★★) 3. 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藻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海带灰水溶液―→碘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在海水中也有游离态存在B.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H2O2 C.操作A是结晶或重结晶D.B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或分馏 (★★★) 4.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铝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 5.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B.淀粉C.蛋白质D.脂肪 (★) 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好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外层电子数 D.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逐渐减小 (★★) 7. 吡啶( )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由如下路线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py只有两种芳香同分异构体B.Epy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Vpy是乙烯的同系物D.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 8. 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以上都不是 (★★★) 9. 对于可逆反应4NH 3+5O 24NO+6H 2O(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 B.达到平衡状态时,其它条件不变,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 C.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生成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10. 下列有关生活中几种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可以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产生葡萄糖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试题卷(化学科)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Zn-65 Na-23 Ca-40 S-32 Cu-64 Fe-56 Al-2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B. 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证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C. 一次性筷子方便又卫生,且耗用木材不多,应提倡大量推广应用 D.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主干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3、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B.属碱性氧化物 C.淡黄色固体 D.可由钠在空气中燃烧制备 4、下列物质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漂白粉溶液 B. 双氧水 C. 次氯酸钠溶液 D. 干燥的氯气 5、2013年1月初华北地区连续5~6天出现大雾,致使高速公路封闭、飞机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混合物、碱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乙酸、空气、纯碱 C.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 硝酸、蔗糖水、氢氧化铁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 4 2—、OH— B.Na+、Ca2+、CO 32—、NO 3 — C.Na+、H+、Cl—、CO 3 2— D.Na+、Cu2+、SO 4 2—、Cl— 9、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浓硫酸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10、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 长度 B. 质量 C. 物质的量 D. 电流 11、1mol H 2O中含有的H 2 O分子数约为() A. 3.01×1023 B. 6.02×1023 C. 3 D. 1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蔗糖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13、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