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主义的诗词鉴赏

有关爱国主义的诗词鉴赏
有关爱国主义的诗词鉴赏

有关爱国主义的诗词鉴赏

【篇一】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天时地利与人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篇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篇三】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爱国类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1.比较近三年中考古诗词考查篇目: 2013年中考: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14年中考: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2015年中考: 闻洮西捷报(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2016年调研考试: 夜坐(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我发现了—— 体裁特点: 题材特点: 作者特点: 2.“拟选取格调高昂与战争有关的爱国题材的古诗词,最好是边塞诗。让学生关注国运,思考社会,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大胆猜测:(1)2019年中考会继续考表现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吗? (2)会考哪位诗(词)人的作品?陆游?杜甫?岑参?王昌 1.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古诗词赏析的考点有:诗词中重点词、句内涵、意蕴、作用的概括与分析;诗词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2. 比较近三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查题型:

2014年中考题: 2016年调研考试题: 183分) 193分)3.归纳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命题主要考点: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赏析某一联写景特色。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整体考查)二)答题思路 1 .知人论诗,以诗品诗。 备选爱国诗(词)人(①陆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杜甫⑤杜牧⑥岑参⑦文天祥) 回忆对应作品的思想情感: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破阵子》③《江城子》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泊秦淮》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过零丁洋》 2. 读注释:关注写作背景,弄懂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3. 抓意象、意境,抓诗眼、关键词。 4. 懂手法。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②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③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④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⑤引用典故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 白马篇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赏析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白马篇 两汉: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献身。赴:奔赴。▲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周英)▲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 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 诗)起承转合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 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爱国诗歌鉴赏

爱国诗歌鉴赏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古诗词爱国忧民类复习

爱国忧民古诗词分类复习(11首) 1.《过零丁洋》 ①诗歌首联回忆了和诗人一生中两件重要的事情。 ②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杀身成仁民族气节。 2.《春望》 ①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运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极强烈的感染了读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的战火(历史事件),“家书抵万金”从侧面表现了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的思想感情。 3.《己亥杂诗》 ①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别的,又有回归的,还有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4、《雁门太守行》 ①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齐整和士气旺盛,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②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五六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了写法,表达了思想感情。 5、《泊秦淮》 ①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人物分析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了解高考考纲 《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知识储备 1、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四.了解人物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3)请简要分析诗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壮志未酬、慷慨愤世、报国无门的形象陆游 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形象柳宗元 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形象陈子昂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王维 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岳飞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学生答案误例分析】 (2)、【对比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3、【归纳总结】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课堂演练】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学生答案展示】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课堂讨论交流】本诗主旨是什么? 【归纳总结】如何读懂诗歌?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强化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8、《越中览古》——李白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回①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梦回:梦醒。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学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③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陇头禾黍知何似?

高中语文《书愤》作品赏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 ■关于陆游介绍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祐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麻醉,遂又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

诗歌赏析教案

诗歌赏析 屯桥中学夏利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圆 寂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____, 看出了诗歌的____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特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中国古典爱国诗词名篇鉴赏

古典爱国情——古典诗词鉴赏

管理工程系2011级 工业工程专业一班 学号:2011******* 姓名:*** 古典爱国情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爱国诗篇占有很大的地位。他们中所表达的精神仍然很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诗人在这些诗篇中,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从而表达其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有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有渴望结束战乱,祖国和平统一的,有表达年迈力衰仍心想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的等等。下面通过一些脍炙人口诗篇进行了解。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的绝句,将写景叙事融为一体,通过描写江面上的朦胧景色和士大夫的萎靡生活,《后庭花》一般隐喻为亡国之音,表达出诗人对官僚士大夫的讽刺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石灰的“清白”及对应作者坦荡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粉身碎骨”即作者坚定的信念,通过描写石灰,来表现自己不怕艰难、不吝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准备为国家奉献本身的全部,包括生命的崇高爱国情怀。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采用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心忧国家,却又报国无门,国势日渐衰弱,无法挽回。“行人泪”中又何尝没有作者的泪,即便只是想看看长安也没有办法,山一座连一座,遮住了视线。句尾作者借鹧鸪声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发表时间:2012-10-24T17:18:38.48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15期作者:李秀英[导读] 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李秀英 摘要: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学;鉴赏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代文人墨士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诗词本身是文化的积淀,承载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与辉煌,更是现代人了解古人的思想、情志、文化的依托。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选入教材的诗词,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情感性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情感培养,我们发现有一种情感是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团结向上和蓬勃发展的,并且让中华儿女保持着自尊、自强的坚韧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古代儒家思想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许多仁人志士,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勇于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并不惜为了理想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对国家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的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诗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而在初中阶段,我们关注到课本也选了较多的爱国诗词,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爱国诗词教学呢?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文学鉴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在指导初中爱国诗词教学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如下有效的指导: 熟悉作者,把握背景由于诗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写出来的诗词,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迥然不同。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诗词的写作背景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从这些相关的资料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和平年代,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诗词人一般都能够过着较安稳的生活,向往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相对而言更多的是抒发能够一展抱负的志向,爱国情感富有激情,但无处宣泄。但在战乱年代,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词人也遭受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体会更深,更能引发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更关心国家的存亡和百姓的安危。如“诗圣”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本人前期是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但经历了安史之乱,遭遇了亲人离散、滞留战地、仓皇奔命的境地,因此他把自己的感情灌注于笔端,把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诗篇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贯穿了为国而忧、为民而愤的爱国思想。因此在鉴赏课本中的爱国诗词时,必须向学生介绍诗人的人生际遇及相关历史背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一开始就以为这只是描述杜甫本人生活窘迫,贫困交加的痛苦,因为诗中的确是以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描写为主,但是这样的话就脱离了文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主题,也削弱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学生也无法体会到杜甫写作的真正目的。这时,必须把背景导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辗转流离,后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跳塔,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时候,杜甫不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如果缺失了这背景的导入,学生是难以体会到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还有那炽热的爱国情感。因此,在鉴赏爱国诗词时首先需要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包括诗人的人生经历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二、调动思维,探究主题 爱国主义诗词脱离不了爱国两个字,爱国实际指的就是历史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由于诗词的解读本身就包含着不同的解读,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讨诗歌主题。 例如在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探讨该词的主题,有学生提出质疑:词中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据此认为这首词里面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愚昧忠君的表现,而且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着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去点明,而是交给学生去探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持赞同意见,有的则觉得是以偏概全。后来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得出结论:里面描写了战场的激烈,作者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两句其实是作者收复失地理想的概括,也是坚定信念的寄托。但那是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上面的描写只是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这样写更能抒发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同时也抒写了辛弃疾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