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技巧歌诀

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技巧歌诀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和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技巧歌诀被广泛接受和推崇,被认为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础和核心。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指中医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手段,诊察病情,以及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病情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的方法。 性质:望、问、闻、切四诊手段 主要用途。诊察病情方法 应用领域:中医学 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闻诊: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切诊: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问、切在临床诊察搜集疾病反映的情况时,各有其独特作用,只有认真细致地运用四诊的方法客观地搜集,才能详细地占有材料;四诊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只强调一种诊法的重要而忽视其它,则搜集的材料不够全面,会影响对疾病的正确判断。

中医诊断学辩证口诀.

中医诊断学辩证歌诀 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寒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上寒下热 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里寒表热: 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里热表寒 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真寒假热 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实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虚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八刚辩证

八刚辩证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与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加以分析,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 一、表与里: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将疾病分为表证和里证。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 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

状。 2、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它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成因大致有三: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而致病。 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表现为: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小便短赤、便秘或腹泻呕吐、舌苔厚、脉沉。 二、寒与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1、寒证:是疾病本质属于寒性的症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的阳虚或阴盛而致。《黄帝内经》把寒证分为外寒、内寒两类。外寒是外邪入侵肌表所致;内寒产生于寒邪直中脏腑,也可在肌体阳气弱的情况下出现。 常见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寒证喜热。 2、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由自身阴虚阳盛而致。《黄帝内经》把热证分为表热、里热两大类。表热是热邪外袭肌表所致。当表热之

中医诊断学口诀

中医诊断学口诀 使用说明:中诊是一个较为散装的科目,即知识点分散,需要自己归纳和总结。一开始我觉得中诊是最难学的科目,没有规律,后来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考试重点非常集中,也就是要着重对一些常考内容进行深度记忆,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中诊的效率。像舌诊脉诊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而且经常考察多选,这两部分完全可以通过背口诀加记忆提高复习效果。我复习中诊是课本+学霸笔记相结合,最好和中基一起学习,两门科目有许多交叉知识点,便于加深理解。之前听过几节张凤瑞老师的视频课,他说学中诊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个人一起学,这样可以每天跟对方互抽知识点,不知道效果如何,如果大家有研友可以试一试。 以下的口诀按照考纲顺序来,有些是自编口诀,有些是蓝基因APP里积累的,大家可以酌情选择一些顺口的。 Part1望诊 (举例)少神:晦乏少不 即目光晦暗乏神,面色淡白少华,精神不振 面青:气血寒痛风 面黑:肾虚水寒淤血痛 囟填:温脑颅 目态:目凝肝风瘿精痰 目瞤风热血气衰 疝气:肝气寒热久远行(肝郁、寒湿、湿热、久立、远行) 舌诊: 青紫舌:寒热酒血伤(寒极、热极、血瘀、酒毒、外伤) 绛舌:热热阴(热入营分、热入血分、阴虚火旺) 舌形:胖点老裂痕(胖瘦、点刺、老嫩、裂纹、齿痕) 胖大舌:水湿内停,痰湿热毒(水湿、痰饮、湿热、热毒上壅) 裂纹舌:血虚脾虚热裂纹(血虚不润、脾虚湿侵、热盛伤津) 颤动舌:一个老男人耍酒风(老男人:什么都虚,所以气血虚、阳虚;酒:酒毒内蕴;风:肝风内动之各种生风) 白苔:平表寒湿(平人、表证、寒证、湿证) Part2闻诊 谵语:外热温心阳明痰,热血痈陷疔走黄 (1、外感热病,温邪入心包2、阳明腑实证3、痰热扰乱心神4、热入血室5、痈疽毒邪内陷6、疔毒走黄) 呃逆:新病闻呃非火即寒(寒邪、热邪客胃),久病闻呃胃气欲绝、突发呃逆饮食刺激,偶感风寒 嗳气:嗳气食积肝气犯,寒邪胃阳胃气虚 肠鸣音增多(肠鸣漉漉):蓄水师干旱死(胃肠虚寒虚寒、水饮、饮食、肝脾不调、外感风寒湿客于胃肠) 肠鸣音减少:热气凝结,干(热结、气虚、气滞、寒凝、肝脾不调)

四诊八纲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手段。中医经典《难经》云:“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大小便等)及分泌物(如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吃太冷、太热和容易染色的饮料、食物等,如果染了发应主动告诉医生,以免影响望诊的准确性。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以了解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诊察病情。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进食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柑橘、口香糖等,抽烟、饮酒还会使从口腔中出现特殊气味。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就诊前患者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主要不适和发病时间、伴随症状、处理经过及治疗效果等,并如实回答医生的有关询问,如发病前的情况,平时健康状况,月经、生育和家族病史等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病人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 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虚实辨证可为治疗提供依据,补虚泻实。 阴阳辨证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两纲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

倪海厦《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一、八纲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1、寒:也分表寒和里寒, 表寒:别人出汗你不出汗表面毛孔遇寒收宿至使汗腺闭塞。 里寒:手脚冰凉(心脏热熊受寒导致热能送达不到手脚末梢血管),脸色发白(发红为热症)!里寒表现为口渴但不想喝水,想喝也是喝热水或温水! (乳癌和红斑狼疮都是奶水逆流造成的) 口渴小便又多为消渴为糖尿病!(寒热不同处方不同),说明病人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缺水导致代谢物质浓度上升,然而拼命的喝水确小便又多导致水喝不到血液循环中去! 糖尿病人吃降血糖药烧燃西医认为过多的糖分,烧完留下的渣就沉积在脚至使双腿麻木溃烂!腿麻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就可以了。 2、热:分为表热与里热 表热 里热:表现口渴并且想喝冰水 3、阴、阳 阴:有形体的物质即为阴! 阳:无形的东西如力量为阳 阳是热,阴是冷。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 3点。膀胱----申15点 大肠—--卯肾----酉17 胃----辰心包----戌19 脾----巳三焦----亥21 心----午胆----子23 小肠----未肝----丑1点 大肠癌:问诊患者: 1、热不热? 2、大便有没有带血,大肠癌会便秘而排不出! 如大便是带鲜血为痔疮,大便以后才排血出来是内痔、大便擦干带血为外痔,大便与血混在一起且排便次数多则是大肠炎! 脑瘤症状:头部每天同一部位压力大,痛!由于阳不入阴热阳在外进不去至使头部会是热的!用药则是用去阳的药去热!用攻坚的药把阴实排出! 3、 4、虚实 虚:放松的时候为虚, 实:握紧拳头为实,持续的发生为实症 正常人是可以虚实自如!病态就要么是实要么是虚不能虚实切换自如! 肝癌:太累持续的每天晚上1点到3点准时醒来! 肿瘤就是阴实症,乳房有硬块并且硬块处是热的就是阳不入阴的阴实症!乳头内陷为 阴实症:要持续的痛并且痛疼点是热的为癌症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一、辨表里 1.表证:表证是指外感病邪侵入体表,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入侵体内,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肿痛等,舌苔黄厚,脉弦等。 二、辨寒热 1.寒证:寒证是指内外寒邪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寒战、畏寒、肢冷等,舌苔白,脉弱。 2.热证:热证是指内外热邪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等,舌苔黄,脉数。 三、辨虚实 1.虚证:虚证是指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舌苔薄白,脉弱。 2.实证:实证是指有实质性病变所致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舌苔黄厚,脉实。 四、辨湿燥

1.湿证:湿证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身重、困倦、湿痰等,舌苔厚腻,脉滑。 2.燥证:燥证是指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 括干燥、口渴、便秘等,舌苔干燥,脉细数。 五、辨阴阳 1.阴证:阴证是指阴气不足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烦热、 口渴、消瘦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证:阳证是指阳气亢盛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面红、 目赤、口苦等,舌红苔黄,脉数。 六、辨内外 1.内证:内证是指疾病在体内产生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尿血等。 2.外证:外证是指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七、辨寒热虚实 1.寒实证:寒邪入侵引起的实质性病变。常见症状包括寒战、 喜温、舌苔白厚等。 2.热实证:热邪侵袭引起的实质性病变。常见症状包括发热、 口渴、舌红苔黄等。

3.寒虚证:寒邪引起的脏腑功能不足。常见症状包括畏寒、乏力、舌苔白薄等。 4.热虚证:热邪引起的虚实兼夹。常见症状包括虚热、口渴、 舌红少苔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案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外感病邪: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从外界进入人体的 病原微生物。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3.脉象:指人体脉搏的形态特征,可以辅助判断人体的病情。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 (一)阴阳是类证的纲领 阴阳是类证的纲领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凡兴奋、躁动、亢进、明亮——属阳 凡抑制、沉静、衰退、晦暗——属阴 由于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类经·阴阳类》说:"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景岳全书·传忠录》亦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大纲。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足见古人对阴阳辨证的重视。 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 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一般都可归属为阳证。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可归属为阴证。 阴阳可概括八纲辨证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意即在此-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由于阴阳是对各种病情从整体上作出最基本的概括,八纲中的阴

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余六纲,所以说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在临床上,阴证和阳证之间有时不能截然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如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证型就属这类情况。 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其运用范围极广,既可用来概括整个病情,又可用于每个症状的分析归纳。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疾病性质、临床证候,以及具体的症状和体征,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如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揭示了疾病过程中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等不同侧面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各自代表疾病某一方面的特征,不能反映出疾病的全貌。六者在八纲中的地位是互等的,不能相互概括,也不能相互取代。而阴阳两纲可对各种病情从整体上作出最基本的、总的概括和归纳。即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是归纳证候类型的一对纲领。本来就是八纲就是纲,阴阳又比那六纲更高级一些。更抽象一些,更广一些。其他的六纲,表里、寒热、虚实不能够互相概括,我表里不能概括寒热虚实,虚实也不能概括表里、寒热,不能互相概括。只有阴阳可以概括。为什么阴阳可以概括?阴阳无所不指,无所定指。这应该是中医基础,学了《中医基础》应该要掌握的。阴阳是无所不指,什么东西都可以分阴阳。一件东西里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阴阳,无所不指。又无所定指,是什么东西呢?你就是说,我的钢笔是阴还是阳?我的手表是阴还是阳?它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东西。但是哪一个具体的东西里面它都有阴阳。无所不指,关键是看它和什么相对。凡是有对立统一的东西,它都可以用阴阳概括,我说这支笔,不能说是阴和阳,要笔和什么东西相比。笔本身外面是为阳,里面是为阴。手表,上面是阳,下面是阴,所以它是无所不指,又无所定指。 主要根据辨证的时候,根据阴阳的基本属性,来概括疾病的症状、病位、病性、病势,都可以用阴阳来进行分类。症状,比如说恶寒,那当然属于阴,发热,应该属于阳,是不是呀?有汗和无汗相比,有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亡阴证)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相兼、错杂、转化、真假) 概述 重点:八纲的包含的内容。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表寒虚阴里热实阳 表里 重点: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证里证 寒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症状头身疼痛,鼻塞打喷嚏 (内脏证候不明显) 咳喘、心悸、腹痛、呕泻 (内脏证候为主) 舌苔舌苔变化不明显舌苔有变化脉象脉浮脉沉 临床意义外感病初期 (急、浅、短) 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重、深、长)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寒热 重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喜恶口渴面色四肢大便小便舌象脉象 寒证恶寒喜温不渴白冷稀溏清长舌淡 苔白润 迟或紧 热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红热便秘短赤舌红 苔黄 数 虚实(重点: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实证 病程长(久病)短(新病) 体质多虚弱多壮实 精神萎靡兴奋 声息声低息微声高气粗 疼痛喜按拒按 胸腹胀满按之不痛,胀满时减按之疼痛,胀满不减发热五心烦热,午后微热蒸蒸壮热

阴阳(重点: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阴阳(重点: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阴证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阳证 阴阳(重点: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 ●证候错杂——表里同时受病,而表现出寒、热、虚、实性质相反。如: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上热下寒证。 证候转化 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2.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3.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证候真假——多出现在疾病的危重阶段 “真”——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 “假”——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 寒热真假鉴别要点 真——内部、中心(胸腹冷热最关键,胸腹灼热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为寒证) 假——四肢末端、外部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胸腹灼热,口渴,便黄,舌红苔黄,脉有力;四肢厥冷,面色紫暗,脉沉迟。

看病四诊八纲,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你都知道吗?

看病四诊八纲,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你都知道 吗? 中医靠什么进行诊断哪?四诊、八纲! 四诊比较好理解,说学逗唱!不不,是望闻问切! 四诊,具体为望(望面色、看眼神)、闻(听声音、闻气味)、问、切(切脉)四个内容。 那八纲是什么哪?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世界万物一分为二,一个阴一个阳,温煦的、向上的、开朗的、推动的、热、表面的,邪气亢盛属阳。虚症不好治,属阴,寒症属阴、里证属阴。 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邪气通过肌表口鼻咽喉侵犯人体,出现恶寒和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不同时出现一般属于里证。 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什么是虚,正气不足,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指邪气的亢盛,如痰湿、淤血。 寒热用以分辨疾病的属性。如: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属于热症,如:身体寒冷,喜欢喝热饮。

中医诊疗是有原则的,哪些原则哪? 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如心开窍于舌,内脏是内部的,舌是外的,如果口舌生疮,可能有心火。 2.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一个人满面通红,说明阳气亢盛有火,问问患者如果小便黄红短,一般有热;中医高手一般通过两诊就能搞定。一个是脉诊,一个是舌诊。 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要知道疾病处于哪个阶段,我们说的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比如感冒,分风寒、风热,再对它进行治疗。 下面我们具体先聊聊四诊之中的望诊!

望诊,望人的精神状态。总是耷拉着的,一般正气不足啊!望诊望什么?望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异常变化!我们一起来看望神是怎么回事! 神,是精神意识活动。比较典型的有四种状况:得神、失神、 假神、神乱 望神·得神,未生病,或者得病,这个病比较轻浅,愈后良好。可以想像此时的人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 望神·失神,一般icu内容易看到这样的患者,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甚至神识昏迷、手撒、遗尿(阳气脱失,危重了)等,此时病人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望神·假神,重危病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声音忽而清亮起来,脸上红扑扑像化妆了一样,忽然食欲增强,(叫除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光返照)是阴阳格拒、阴不敛阳欲将离决的虚假现象望神·神乱,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病人 癫:肝郁是阳气的淤滞,阳气淤滞会导致脾不升,胃不降,脾不能把水交给肺代谢出去,胃不能把水狂:交给小肠,大肠排出去,就会产生湿,湿多了就产生痰,痰气凝结,逼走心神就会出现、阻蔽心神的癫病。 狂:考试高分通过,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 痫: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病。

中医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什么意思?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辨证中最主要部分,通过临床,为运用四诊,掌握病情,按照疾病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把已发现的证候分为八类(八纲),各类全有它的代表性,用以确定疾病的属类,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再予处方、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在内伤杂病里以脏腑辨证属纲领;在外感病中,伤寒部分用六经辨证方法;温病部分就要用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了. 疾病的发展一般直接影响机体的变化,所以症状、舌苔与脉象等都可以用八纲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邪正的盛衰,以推断预后和转归. 当然八纲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为因果,互有联系,依据正邪交争的情况总结出来的. 下面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辨证来说说: 一、阴阳辨证 阴阳,是一切事物本身存在的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八纲中表、热、实为阳证;里、寒、虚是阴证.因此,阴阳实际上就是八纲中的总纲领.凡阳证病人多热多实;阴证病人多虚多寒了. 1、阴证 从望诊可以看出,病人面色暗淡,精神萎靡不振,疲倦无力,举动迟钝,喜锩卧,愿意安静,很少讲话,声音低微,怕冷,喜暖,四肢清冷,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软或稀,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质淡体胖且嫩,脉象沉迟无力等都属阴证. 2、阳证 病人面色赤红,目光炯炯,高热口渴,举动轻捷,神烦着急,口唇焦干发裂,言语响亮有力,呼吸气粗,大便干燥味臭,小便赤热,舌质红绛,苔黄且厚,脉象浮洪滑数按之有力等,这都属于阳证.

二、表里辨证 表里是病变的部位浅深的概念,凡是六淫外邪侵犯人体,发病初期,外邪还在皮毛的为表证;外邪内传入里及病邪自内产生,都要算是里证. 1、表证 六淫伤人皮表,患者头痛怕冷,鼻塞涕多,体痛无汗(或有汗),大便尚正常,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浮数等皆属表证. 2、里证 病变入里或病由内发的疾病全叫里证.外感内传入里,如伤寒阳明腑证,身热汗出,心烦,腹胀满拒按,大便干燥,谵语,脉实有力;或温病邪热内陷心包,神昏谵语,烦渴欲饮,脉洪大者;若由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及七情内伤的疾病全属里证. 三、寒热辨证 寒热,是突出表现在病情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寒证,是机体受寒而致病的,多表现功能方面衰退;相反,若是受了热邪的多表现功能方面亢盛. 1、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冻冷,口不渴而饮热,疲倦无力,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质淡苔滑润,脉象沉迟等. 2、热证 发热不怕冷,怕热,心中烦,口干渴,欲喝冷水,小便赤热,大便干燥味臭,面红唇焦,舌红苔黄起刺,脉象洪数等. 四、虚实辨证 虚指正气虚,实指病邪实.一般说来,凡体壮初病多为实证,体弱久病多属虚证. 1、虚证 从形体上看来是虚弱的,面色恍白,指爪不荣华,气短,行动作喘,说话声音低弱,嗜好卧睡,饮食量少,没有精神,胆怯健忘,泄泻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手足冰冷不温,头晕协心慌,失眠盗汗,舌胖嫩白润,边有齿痕,脉象微弱无力等. 2、实证 一般常见的有表实证及里实证两种.

老中医教你学四诊八纲辩证技巧歌诀

老中医教你学四诊八纲辩证技巧歌诀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 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 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 八纲辨证-表证 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 里证 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 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 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 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 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 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 虚证 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 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 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 实证 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 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 阴证 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阴虚证 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阳虚证 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亡阴 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 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 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 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 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

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七方面,神色形态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辩病辨证相结合。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望神 有神目亮面色荣,表情自然神识清,体态自如呼吸稳,正气未伤脏不衰。少神介于得失间,精神不振思维钝,懒言声低动作缓,心脾两虚肺肾亏。失神目滞面色晦,表情淡漠意识昏,动作失灵呼吸弱,消瘦语乱正大伤。假神临终垂危现,阴阳离决症突然,神乱见于癫狂

痫,文癫武狂羊角痫。面色分候脏腑 灵枢五色划分法,前额庭颜眉间阙,鼻为明堂颊侧藩,耳门是蔽记心间。素问刺热篇分法,偏与灵枢不相同,右颊属肺左属肝,额心颏肾鼻脾位。常色与病色 生理面色是常色,又分主色和客色,终生不变为主色,短暂改变属客色。病色首分善与恶,有无光泽定善恶。五色主病 面白虚寒失血证,黄主虚湿红属热,青寒痛瘀兼惊风,黑寒肾虚瘀血饮。望色十法 浮表沉里清主阳,浊阴微虚甚病实,散主新病抟拖久,泽为精盛夭气衰。望形体 形有强弱胖瘦分,强壮脏旺脆弱虚,胖而能食脾胃健,胖而食少脾虚湿,瘦而能食中焦火,食少而瘦中气虚。望姿势 身轻转侧阳热实,身重蜷卧阴寒虚,坐而仰首痰涎盛,但卧不坐气血虚。角弓反张肝风动,肢软不痛多痿证,关节肿痛痹症寒,半身不遂中风见。望头面 头形过大伴弱智,肾精亏损脑积水,小颅多是先天亏,佝偻病儿方颅见。囟填实热囟陷虚,解颅肾亏风摇头,血虚受风斑秃现,疳积脾虚发结穗。面肿多见水肿病,阳水阴水上下分,抱头火丹大头瘟,风热火毒上攻温,痄腮风温少阳毒,发颐难治阳明毒。望目五轮学说心中吟,两眦血轮属于心,白睛气轮肺所属,黑睛风轮肝莫属,瞳仁水轮眼科肾,眼睑肉轮脾相奔,目赤为火淡白虚,胞黑晦暗属肾虚,昏睡露睛脾气虚,瞳孔散大濒死危。瞳小中毒肝火旺,脾气不升胞睑垂。望耳 耳大肾足瘦薄虚,淡白血虚青黑痛,耳轮甲错瘀血久,肝胆湿热脓耳流。望鼻 热入血分酒齄鼻,鼻生红疖胃热奇,鼻柱溃陷麻风见,久流浓涕称鼻渊。(四)望口唇 唇色红润胃气充,淡白失血紫瘀血,口腔糜烂心脾热,湿热秽浊鹅口疮。望齿龈 牙齿干燥热伤阴,齿松易脱人肾虚,有洞腐臭为龋齿,牙龈红肿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第一章中医基本特点 第一节整体观念 中医治病讲辨证,整体观念最要紧。 内脏有病体表现,情绪气候常是因,不忘季节和水土,生活习惯亦要问。 七情变化是内因,六淫之气外因寻,饮食起居房中事,创伤虫咬应关心。 五脏六腑各司职,功能特点要记清; 阴阳表里寒热分,虚实补泻原则定。 临证不忘精气神,脉因证治全面审,笔者所以要强调,初学就该印象深。 第二节辨证论治 患者有病来求医,症状错杂应审辨,症多法多方亦多,辨证论治是关键。 辨是鉴别和分析,症状归类为证言; 论是讨论和探讨,治含治则方药煎。 辨证首先求病因,病机病位要明验,望闻问切四诊合,综合分析莫厌倦。 中医辨证最复杂,举些例子来体现。 病人主诉饮食伤,证见胃脘痛胀满,病位应在肠胃间,食积气滞病机断,消食宽中定治则,选方保和丸加减。 若见白悸晕诉,血虚应该是病源, 心主血脉脾统血,健脾养心归脾签。 辨证方法比较多,根据需要灵活选。 内科杂病八纲辨,脏腑辨证参其间; 六经辨证外感用,卫气营血瘟疫判; 三焦辨证也常用,温热杂病均可辨。 五种辨证常应用,八纲辨证是关键。 中西结合大发展,双辨论治更领先,辨病治疗有指标,证型分类辨证联,同病异治灵活用,异病同治有方选。 单方偏方亦治病,一方到底何用辨! 下面逐章来分析,步步深入自会演。注:①归脾汤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一节阴阳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对立 中医学说谈阴阳,是谓物质两重性,事物对立又统一,哲学理论矛盾性。任何物质有属性,属性对立阴阳生,昼夜寒热动与静,内外无形或有形,上下来去迟与数,均为阴阳对立论。天地万物之上下,天为阳来地为阴,清阳上升积为天,地为浊阴下降成。四时也有阴阳变,春夏为阳秋冬阴;天有阴阳寒暑变,人有虚实阴阳分;女属阴而男属阳,壮实为阳虚弱阴。阴阳还可分阴阳,物质分割无止境;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下午阴,阴中之阴是半夜,阴中之阳天快明。 (二)阴阳的互根 阴根于阳阳根阴,阴阳互根学说生。阳主杀,阴主藏,阴主长,阳主生,阳主热蒸能化气,阴主寒凝能成形。天气下降变成雨,地气上升聚成云,阴在内而阳守外,阳卫外而阴后勤。阳出于外阴得守,阴守于内阳布行,阴阳相对有依靠,孤阴独阳均难存。无阴无所阳,无阳无所阴, 无阴孤阳无所化,无阳独阴难运行,阴阳互根生万物,生命活动永不停,一旦阴阳有离决,生命终止命难存。 (三)阴阳的消长和转化 阴阳理论相对论,绝对静止不可能,阴阳有消长,变化缓缓进, 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生, 春去夏来临,秋逝冬寒侵。 寒暑消长动不息,寒热更迭亦分明,热甚转为阴,寒胜则热生, 阴极能变阳,阳极则变阴。 阴阳消长与变化,错综复杂要理顺。阴阳不和四季乱,有春无秋不合情。阴平阳秘邪不入,和平谐调得安宁。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 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 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 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 第一章问诊 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 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 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 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 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 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问寒热 (1)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2)问疼痛的部位 1.头痛 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 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 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 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 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6.背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