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病的调查与分析

某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病的调查与分析
某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病的调查与分析

规模化猪场管理制度

规模化猪场管理制度 场长工作职责 1、负责猪场的全面工作; 2、负责制定和完善本场的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 3、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及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4、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和完成猪场(公司)各项任务; 5、负责监控本场的生产情况,员工工作情况和卫生防疫,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6、负责编排全场的经营生产计划,物资需求计划; 7、负责全场的生产报表,并督促做好月结工作、周上报工作; 8、做好全场员工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上反映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9、负责全场直接成本费用的监控与管理; 10、负责落实和完成公司下达的全场经济指标; 11、直接管辖生产线主管,通过生产线主管管理生产线员工; 12、负责全场生产线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每周或每月主持召开生产例会。 二、生产线主管工作职责 1、负责生产线日常工作;协助场长做好其他工作; 2、负责执行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和有关生产线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负责生产线报表工作,随时做好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负责猪病防治及免疫注射工作; 5、负责生产线饲料、药物等直接成本费用的监控与管理; 6、负责落实和完成场长下达的各项任务; 7、直接管辖组长,通过组长管理员工。 三、组长工作职责 1、配种妊娠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人员严格按《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每周工作日程进行生产。及时反映本组中出现的生产和工作问题。负责整理和统计本组的生产日报表和周报表。本组人员休息替班。负责本组定期全面消毒,清洁绿化工作。负责本组饲料、药品、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及盘点工作。服从生产线主管的领导,完成生产线主管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负责本生产线配种工作,保证生产线按生产流程运行。负责本组种猪转群,调整工作。负责本组公猪、后备猪、空怀猪、妊娠猪的预防注射工作。 2、分娩保育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人员严格按《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每周工作日程进行生产。及时反映本组中出现的生产和工作问题。负责整理和统计本组的生产日报表和周报表。本组人员休息替班。负责本组定期全面消毒,清洁绿化工作。负责本组饲料、药品、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及盘点工作。服从生产线主管的领导,完成生产线主管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负责本组空栏猪舍的冲洗消毒工作。负责本组母猪、仔猪转群、调

母猪肢蹄病

母猪肢蹄病 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O”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状肢、“O”状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由于多种原因,猪的肢蹄病呈日趋上升势头,有的种猪场因肢蹄病被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总数的一半以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母猪肢蹄病在我国的研究概况。 1 发病情况 我国由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等世界著名的几个瘦肉型良种猪,对改良我国地方猪的品种,提高生产性能起了很大作用。但上述几个品种猪的肢蹄病均较普通存在,已成为一些种猪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较难防制。陈铁桥等对湖南18个中小型养猪场2 083头母猪进行了肢蹄病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患有肢蹄病的母猪750头,发病率36%。张丽英等对龙海市等规模化猪场统计,母猪淘汰率为20%~30%,该场共有生产母猪550头,母猪年淘汰数约为140头,肢蹄疾病约占淘汰数35%左右。作者对永州某种猪场调查结果显示:该场共有繁殖母猪627头,年淘汰数160头,占繁殖母猪的27%,患肢蹄病的母猪86头,占淘汰数的51%。 2 病因及症状 2.1 品种国内外研究表明,外来品种猪(如长白、大白和汉普夏等)的肢蹄病具备中等遗传力。现已知猪的先天性缺陷约有150余种,其中约有20多种是受遗传基因影响的。表现在肢蹄部位的有:外翻腿、前肢粗大、屈曲腿、内趾过小、多趾、“X”状肢、“O”状肢等,有的专家学者把蹄裂、蹄底增生等也归结为遗传的原因。我国地方品种及其外来品种猪的杂交后代猪肢蹄病发生率稍低。经选育的长白种猪克服了老丹系长白猪四肢纤细无力、易患肢蹄病的缺点。 2.2 年龄母猪肢蹄病的发病率随母猪的胎次、年龄增加而上升和症状加重,尤以蹄裂和蹄变形最突出。骨软症多见于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后肢瘫痪多见于经产和产后母猪。 2.3 营养 2.3.1 能量妊娠期母猪采食大量高能日粮,会降低胚胎存活率,影响哺乳性能,有的还会出现产后食欲差、体弱、肢蹄病。 2.3.2 蛋白质后备母猪在培育过程中,饲给过高的蛋白质日粮,则会较多地发生骨软症。 2.3.3 维生素维生素D能促进和加强钙、磷的吸收,调节血中钙磷水平,促进骨内钙盐沉积。长期缺乏维生素D时,除常发生与钙磷缺乏相同的症状外,常出现四肢跛行,严重

规模化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

规模化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 1 后备母猪选留及饲养管理选留后备母猪的目标:① 降低母猪繁殖疾病等引起的淘汰。②增加产活仔数。③ 增强母性(泌乳性能、仔猪成活率、断奶仔猪有较好的体重)。选留后备母猪的要求:①符合品种特征。②雌性性状突出并正常。③ 有6~7对正常且分布均匀的乳头。④ 四肢强健。⑤ 性情温顺。饲养管理在100kg{2~重前自由采食,达 100kg体重在测定结束后根据体况限制饲喂,怀孕母猪饲料采食量为 2.0~2.5kg/日。适宜的温度(最低为14~C,最高为18~C),舒适的环境(每天最少清扫一次粪便),合理的密度(在体重达lOOk湔,每20m 圈舍存8~10头后备母猪,配种后每20m 圈舍存3~4头后备母猪,有条件的最好单圈饲养,特别是怀孕后期一定要单圈饲养)。加强运动,利用试情公猪或发情母猪进行诱导发情工作。观察记录情期,只有经过3~4次发情达到充分的性成熟时才能开始配种,此时一般达 8月龄、体重1 10kg以上。充分的性成熟和一定的体重对第一窝产仔数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增加以后胎次的产活仔数。出现站立反应后开始输精,后隔 8~12t]~时左右再重复输精,受精时间控制在5~10分钟。2次以上的配种应尽可能的采用不同公猪,这样对提高产仔数有帮助。超过10月龄仍不发情时,注射氯前列烯醇或PG600~情,仍不发情时做猪肉处理。配种前15天完成乙脑、细小病毒、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疫苗注射。配种后1个月内不返情的,调入怀孕舍饲养。 2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怀孕前期(配种后头30天) 怀孕前期饲养管理目标:调节母猪膘情。保护胚胎着床和成活率。饲料管理要求:配种后30天,要严格控制母猪膘情,保护胚胎着床,过肥的限料,过瘦的补料,正常情况,饲喂2.0~2.2千克/天的怀孕料。而且要做好保胎工作,在怀孕前期不驱赶母猪做剧烈运动,而且要减少因并栏等引起打架的发生,不然会导致早期胚胎吸收或流产。 2.2 怀孕中期(30~80天) 怀孕中期,只要根据母猪的膘情体况,逐步增加饲喂量,

养猪场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

养猪场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 春夏季气温不定,最容易孳生繁殖病毒、细菌,生猪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养猪专家建议生猪养殖户应该在早春夏时提早防止以下生猪的常见疾病,以减少发病率,确保养猪效益。 一、腹泻 腹泻是春夏季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系多种病因引起,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疗效。 表1 春夏季常见腹泻疫病 1 腹泻病的预防 1.1 严格消毒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舒适干燥。每批母猪、仔猪转出和转入前后,要对圈舍的门窗、墙壁、地面、料槽等进行全面 ___的清洗和消毒,尽可能的杀死周围环境中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圈舍内的粪尿,保持圈舍的清洁和干燥。消毒要定期进行,消毒药品应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经常更换使用,以防产

生抗药性。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对母猪体表进行 ___清洗,用高效低毒消毒剂进行体表消毒,临产前应用温热的0.1%高锰酸甲溶液冼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进产房当天应对产房冲洗消毒,产前对母猪乳-房、阴-部及助产器等进行严格消毒,保持产栏卫生。 1.2 保温和通风 产房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要设置保温箱,上面用红外线灯泡照射取暖并防止有贼风侵袭。可准备250W、150W、100W三种型号的红外线灯泡,以备不同阶段使用。冬季保温箱温度要做到l-3日龄34-32℃,3-7日龄30-32℃,7-25日龄25℃,低温高湿是诱发肠道疫病的主要原因。 1.3 加强母仔猪的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保证母猪产后乳量的平衡与优质,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仔猪产出后,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将仔猪口鼻及全身黏液擦干净,然后将脐带内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距离腹部4-7cm处断脐,断面用2%碘酊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在30-32℃的保育箱中。保证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吃到初乳,3日龄应补铁补硒,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和提高其抗病力。

规模化猪场目标管理计划及员工考核办法

规模化猪场目标管理计划及员工考核办法 1.目标:年出栏10000头瘦肉型商品猪规模猪场。按每头生产母猪年均提供19头商品育成猪计,全场共需种猪如下: 1. 生产母猪:年饲养生产母猪600头。其中25%为生产后备猪 用,年饲养生产母猪600头后备母猪150头(分两批饲养,按 25%的淘汰率更新母猪群) 实际生产母猪600×92%(8%左右母猪不能生产)=550头。 2. 种公猪: 年饲养种公猪24头(按公母比例1:25计) 后备种公猪8头。(种公猪向外引进) 3. 生产周期=从配种到上市共计42周。 生产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6周保育+16周育肥=42周。 4. 生殖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1周配种+2周生产无效期=23周 生殖周期。 生殖周期,全年52周/23周=2.27胎/母猪/年 5. 生产标准:550×2.27胎/年=1248胎/年 24胎/周生产标准(流产率被忽略) 生产指标:全负荷配种率90%(每周配种30头) 分娩率80%,窝产活仔数10头(出生重1-1.5kg) 哺乳期成活率90%(35日龄)断奶重7-9kg 保育期成活率(70日龄)95%体重达到23-25kg 育成育肥成活率98%,体重100kg以上。 生产标准: 30头母猪配种/周 断奶猪/周=30头×80%分娩率×10头/胎×哺乳仔猪成活率90%=216头保育猪/周=216头×95%成活率=205头 育肥猪/周=205×98%成活率=200头 全年出栏200头×52周/年=10400头 每头经产母猪年出栏商品猪头数=10400÷550头=19头 即:550头经产母猪×2.27胎/年×10头/胎×2.27胎/年×哺乳期成活率90%×保育期成活率95%×育肥期成活率98%=10460头商品猪。 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10460÷550(有效母猪)=19头 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10460÷600(包括无效母猪)=17.头 6. 群体维持标准。 母猪生产年限5.5-5.75胎/年,平均为5.67胎/2.27胎/年=2年

规模化猪场目标管理计划及员工考核办法

规模化猪场目标管理计划及员工考核办法一( 目标:年出栏10000头瘦肉型商品猪规模猪场。按每头生产母 猪年均提供19头商品育成猪计,全场共需种猪如下: 1. 生产母猪:年饲养生产母猪600头。其中25%为生产后备猪用,年饲养生产母猪600头后备母猪150头(分两批饲养,按25%的淘汰率更新母猪群) 实际生产母猪600×92%(8%左右母猪不能生产)=550头。 2. 种公猪: 年饲养种公猪24头(按公母比例1:25计) 后备种公猪8头。(种公猪向外引进) 3. 生产周期=从配种到上市共计42周。 生产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6周保育+16周育肥=42周。 4. 生殖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1周配种+2周生产无效期=23周生殖周期。 生殖周期,全年52周/23周=2.27胎/母猪/年 5. 生产标准:550×2.27胎/年=1248胎/年 24胎/周生产标准(流产率被忽略) 生产指标:全负荷配种率90%(每周配种30头) 分娩率80%,窝产活仔数10头(出生重1-1.5kg) 哺乳期成活率90%(35日龄)断奶重7-9kg 保育期成活率(70日龄)95%体重达到23-25kg 育成育肥成活率98%,体重100kg以上。 生产标准: 30头母猪配种/周 断奶猪/周=30头×80%分娩率×10头/胎×哺乳仔猪成活率90%=216头

保育猪/周=216头×95%成活率=205头 育肥猪/周=205×98%成活率=200头 全年出栏200头×52周/年=10400头 每头经产母猪年出栏商品猪头数=10400?550头=19头 ×10头/胎×2.27胎/年×哺乳期成活率90%×保育即:550头经产母猪×2.27胎/年 期成活率95%×育肥期成活率98%=10460头商品猪。 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10460?550(有效母猪)=19头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10460?600(包括无效母猪)=17.头 6. 群体维持标准。 母猪生产年限5.5-5.75胎/年,平均为5.67胎/2.27胎/年=2年年更新母猪数为600头×30%(年更新率)=180头 公猪平均利用年限为2年,年更新公猪数=25×40%(年更新率)=10头。 7. 饲料利用:按生产10400/年×75kg(100-25kg)×料肉比(3.:1)=2418吨/年,全价料,10%预混料241.8吨 保育猪料:205×17kg(25-8kg)×料肉比(2.0:1)×52周/年=360吨保育料(全价料) 公猪料;25X1吨=25吨 母猪料:550×365天×2.75kg=552吨 总耗料:552+360+2418+25=3355吨全价料 3355吨/年?600头母猪=5.59吨/年全价猪料 规模化猪场员工绩效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猪场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为加强猪场员工的积极性,特制定《规模化猪场员工生产指标》绩效方案如下:

如何防治养猪场中生猪的常见疾病

摘要:猪常见病的防治是陕西省周至县养猪业盛衰的关键环节,猪常见病种类较多。阐述了常见病的病理及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注重免疫接种工作。 关键词:养猪场;常见病;防治技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占我国肉类产量的65%。但在现实中,生猪疫病问题是行业现在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快速增长,病毒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5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始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猪肉质量[1]。此外,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有效防治各类疾病也可以提高猪肉的质量。 1 选好种猪,提升猪仔的抗病能力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科学化养猪已成为趋势,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陕西省周至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养猪业的发展由个体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在规模化的养猪场内,品质不好的猪仔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选好种猪,是养好成功的最重的保证。如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等高反应系猪仔在感染猪鼻枝原体后很少出现多浆膜炎;在感基因、多基因等遗传病方面具有较强抗性遗传力;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反应系猪;在抗病败血性波氏杆菌疫苗的反应方面,切斯特白猪比约克夏和长白猪产生更多抗体,杜洛克和汉普夏的反应最低[2]。 2 构建绿色养猪场,让生猪健康环保的生长 绿色环保的养猪场,会促进生猪的健康成长。但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舍内空气含有大量灰尘,引起飞沫传染。常见的猪呼吸系统传染病,如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等都是通过空气中带菌的灰尘经呼吸道感染。树木具有吸收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过滤空气,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养猪场周围栽上泡桐、杨树、槐树、枫树、垂柳及黄杨等,发挥植物的杀菌作用。由此可见,大量植树,搞好猪场绿化是改善环境,创造有利生猪生产、生活的根本有效措施。 3 强化防疫工作,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猪病研究专家指出,生猪的疫情是生猪养殖的最大威胁。除了前几年的猪流感,近年来的口蹄疫、猪瘟等发生频率也不低。周至县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协同保险部门开展生猪保险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与保险工作相协调的防疫检疫工作体系。一是要强化耳标佩戴力度。严格落实《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加大对耳标佩戴的指导力度和监管力度,确保耳标佩戴率,并及时采集、上传信息。二是要严格免疫制度。对保险生猪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要建立统一的防疫档案,详细记录保险生猪免疫情况。三是要严格无害化处理。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因一类、二类、三类动物疫病死亡的生猪,必须严格监督养殖经营者执行无害化处理,坚决防止病死猪肉进入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四是要给予保险经办机构支持协助。要及时向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辖区内免疫、无害化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积极配合保险经办机构对能繁母猪进行承保前鉴定、耳标查验等工作,并在查勘定损时,协助判断死亡原因,出具死亡鉴定报告。 4 及时预防猪的常见病,提升猪肉的质量 引起猪疾病的原因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营养和管理方面,只有分清是哪个方面出的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 4.1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无治疗药物,控制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猪瘟疫苗。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1-03-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李林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但由于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死亡,常被忽视。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副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一、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 1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2一些常见的蹄病临床特点和治疗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1]。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猪场的一类重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病原多样,流行性广,防治困难,给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猪呼吸道系统的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猪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综合控制。 1.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发病特点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CSFV): 猪瘟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猪瘟病猪体温高至℃,呈稽留热,畏寒打堆,腹泻后便秘,病猪鼻端,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出血变化。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等症状。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生长发育不良,常常成为僵猪。猪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引起呼吸道的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并继发其它疾病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清型单一,绝大多数猪场进行了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使得典型的猪瘟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猪瘟主要表现出非典型性,温和性和散发性,使得猪瘟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由于各个猪场疾病控制手段存在差异,猪瘟免疫也存在免疫耐受,抗体整齐度和滴度的不一致等,猪瘟的防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猪瘟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有:肾脏表面出血;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回肠和盲肠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确诊还须借助实验室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等,RT-PCR是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

快速诊断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目前猪瘟防控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各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又名蓝耳病毒,传播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目前造成猪场生产不稳定的重要病原,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科,是一种RNA病毒,由于病原核酸存在变异性并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抗原漂移,使得本病的防控存在很大难度。PRRSV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和美洲型(VR2332)。在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毒株。PRRSV主要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增殖而感染机体,引起各阶段猪群呼吸障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腹式呼吸,耳部及四肢末端发紫等病症,并能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母猪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等。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区。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ELISA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鉴定;RT-PCR方法等。防制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措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待检测结果表明不携带病毒时方可引入基础群。目前,国内外对控制PRRS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灭活苗激起不了机体免疫应答,弱毒苗又存在的散毒的危险,并且有事实已证明,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性使得疫苗在防控蓝耳病所起的作用上存在很多疑问,专家学者争论不已。但至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绝无坏处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妊娠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 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2. 保证经产母猪合格率在95%以上。 3. 保证后备母猪合格率在90%以上(转入基础群为准) 4. 月产弱仔率不得高于10% 二.工作日程 日班工作时间为: 上午7:30─11:30 下午14:00─18:00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8:0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8:00~9:00 拌料 9:00~10:00 饲喂 10:0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4:3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14:30~16:30 拌料,饲喂 16:30~18:00 冲洗猪栏猪体、其他工作 (三)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1、断奶母猪的膘情至关重要,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2、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3、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确定淘汰猪最好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4、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天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不要强配。 5、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 (四)反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 1 .配种后21天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2 .妊检空怀情猪放在观察区,及时复配。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 3 .每头每日喂料3公斤左右,日喂2次。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膘情恢复正常再配. 4 .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分钟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观察发情情况。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诊断送检用) 调查日期: 联系地址 1 .地理持点:□高山□山地□丘陵□平坝□河谷 二盆地□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期气候是否异常:□否 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交通情况:距交通干线: _____ KM ; £巨居民区: ____ KM ;距最近易感动物群: _______ 4 .场区面积: ___________ ;畜禽舍栋数: __________ ;每栋畜禽舍面积: _____________ 5 .周边有无河流、湖泊:□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近是否有养殖场污水排入:□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周围是否有野生动物(野野、野禽等)□否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离野鸟、防鼠、防蚊等设施设备:□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畜禽群构成:□种畜禽 □商品畜禽(□肉用□蛋用□奶用□皮毛用) □混合 9 .饲养星:发病前存栏数: ________ 头/只;年出栏数: ______________ 头/只 10.饲养方式:匚全进全出 □连续饲养 混群前是否隔离:□是□否 11?混养情况:□否 匚是:□禽与猪□鸡与水禽□牛与羊□其他: __________ 12. 防疫设施:□进场洗澡更衣 n 进生产区换胶靴 □场舍门口有消毒池 □走期全场消毒 □供料道与出粪道分开 匚有防鼠和蚊虫设施 13. 饲养管理水平:□好□—般 □差; 畜禽场卫生状况:□好 =3—般□差 14?饲料:匚全价饲料 二配合词料□自产作物及杂粮□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排污设施:□无□有: ____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无□有: ___________ 16. 饲养人员居住情况:□驻场口不驻场:家里是否饲养畜禽□否□是: _______________ 17?屠宰场:□现代化 □半机械化 □手工;年屠宰星: 万头/只 屠宰检疫规范:□否 编号: 启用时间 畜(货)主*/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养殖场 (户、 小区)/ 市场/ 屠宰场 /检查 站霰 点及运 输的基 本状况 头;检疫证明:□无□有: ;牌照: __________ 承运人: _____ _ ;启运地: ___________ ;目的地: 头;检疫证明:□无□有: KM 场/户/养殖小区/检 查站名称

(经营管理分析)第六节规模猪场的经营管理下

(经营管理分析)第六节规模猪场的经营管理下

规模猪场效益自我评估标准 我国现有的猪场大部分都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很多猪场管理人员认为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每年上市15-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大部分管理人员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严重程度,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下面我们将推荐一个规模化猪场可实现的数据管理。 目前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在: (1)、窝产活仔数少。窝产活仔数少于10头,普遍在9.2~9.7,初产更低,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见表1)。 表1中国与美国猪场窝产活仔数比较(2006年) 初产经产初产经产 8.06~9.81 7.84~10.04 12.1~12.9 12.2~14.0 (2)、分娩率低。分娩率低于85%,普遍在75%~82%。母猪的年产胎次在1.90~2.10。丹麦2005年5个好的猪场分娩率在86.5%~92.5%之间,分别为86.5%、90.7%、91.1%、92.2%、92.5%。《猪与禽》杂志2007年第5期报道有550头的种猪场2001-2005年的分娩率分别为83.7%、80.6%、85.9%、90.8%、94.0%。我国猪场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有待提高。 (3)、初生重偏小,普遍在1.2~1.3kg之间。 (4)、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饲喂不足。母猪泌乳不充分、断奶体况差、仔猪断奶窝重小。 (5)、生长猪的死淘率高,大于12%~15%,甚至高达25%以上。 (6)、生长猪100kg的上市日龄延长,上市日龄大于175~185d。 生产数据可分为三个水平:优秀、一般、差。可与自定目标、纵向与以往的数据、横向与邻居场数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doc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 概述: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一.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所以规模化猪场在选育留种期间,尽量以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选育为主。 2.营养因素 后备母猪对于饲料中需求钙,磷相对较多,如果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不良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炎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

闭饲养,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后备种猪在一百斤以后如果还一直饲喂育肥料,则对身体骨骼的营养发育不足,在配种时,可能会出现公猪压倒的现象。同时后备种猪对于生物素的需求量较高,在后备种猪饲养后期,需要格外注意添加生物素以满足营养需求。 3.气候因素 在《二十四节气论猪病》的文章当中我有提到,冬季主气寒冷,风寒湿邪,侵入皮肤,传入经络,则会引起肢蹄疼痛,导致跛行,所以冬季较为常见肢蹄病的出现。而寒性收引,湿邪入体也会收引在内,待立春回暖之际,湿邪则会破阳而出,这也是最初的“口蹄疫”病理过程。同时对于阳气不足,卫气不固的现象,卫阳不能温煦四肢的情况,也会造成风寒湿痹的病理现状,这种情况会直接造成瘫痪的临床表现。 4.圈面因素 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这与圈面的光滑度有关,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沙粒,圈面过于光滑,看不见沙粒,圈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沙粒。这三种类型栏舍所饲养的母猪,其肢蹄软弱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发病率较低,后两者类型的发病率较高。在圈面结构方面,集约化限位栏饲养的猪肢

58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鼠疫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 1.1病人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 (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1.6父母姓名单位住址 单位住址 1.7发病时间年月日 1.8发病地点 1.9初诊日期年月日 1.10初诊单位 1.11住院日期年月日 1.12出院日期年月日 1.13住院单位 1.14报告单位 1.15报告时间年月日 1.16诊断(1)是(2)否口1.17死亡日期年月日 1.18病程天 2. 临床表现 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2.3呼吸困难(1)有(2)无口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5恶寒、高热(1)是(2)否口2.6最高体温(℃)口口2.7剧烈头痛(1)有(2)无口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2.10血压 mmHg 2.11胸透 2.12实验室检查 日期标本项目方法结果 3. 流行病学调查 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

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 该地详细地址 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 菌苗种类 3.5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口3.6病家及院内人口数口口3.7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3.8疫村情况 3.8.1户数人口数男女 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 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 发现日期年月日 发现地点 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 检出日期年月日 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 检出日期年月日 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 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 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 3.9疫源地处理 3.10密切接触者登记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 4. 5.并发症 6.小结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完整版)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doc

猪场场址选择 选择猪场场址,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性质,规模,特点和任务,结合地形地势,土壤土质,水 源水质,交通运输,生物安全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 确定猪场占地面积 养猪场应面积充足,复合当地城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70M 2计算,或者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需3-4M 2计算,不同规模的猪场占地面积应适当的调整,其调整系数为:大型猪场0.8-0.9,中型猪场 1.0,小型猪场 1.1-1.2,不同规模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参考表1-1 基数母猪数 / 头年出栏商品猪 / 头猪场总占地面积 /M 2 20 340-360 1560 -1680 50 850-900 3800 -4000 100 1700-1800 7100 -7800 200 3400-3600 13600-14800 300 5100-5400 19500-21400 400 6800-7200 24700-27200 500 8500-9000 29200-32500 600 10200-10800 33100-37000 一亩 =666.6M 2 猪场规划布局 养猪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 一,生活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食堂,宿舍,娱乐室,配电室,车库,饲料库,杂品库 等,是猪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 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车库,饲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处 设置,运输车一律不得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受到生产区的污染。 二,生产区是猪生活和生产的场所,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猪舍,生产辅助建筑物。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带,地势应低于生活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但地势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三,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猪的场所,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 区的下风向,病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

规模猪场的经营管理下

规模猪场效益自我评估标准 我国现有的猪场大部分都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很多猪场管理人员认为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每年上市15-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大部分管理人员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严重程度,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下面我们将推荐一个规模化猪场可实现的数据管理。 目前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在: (1)、窝产活仔数少。窝产活仔数少于10头,普遍在9.2~9.7,初产更低,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见表1)。 表1 中国与美国猪场窝产活仔数比较(2006年) (2)、分娩率低。分娩率低于85%,普遍在75%~82%。母猪的年产胎次在1.90~2.10。丹麦2005年5个好的猪场分娩率在86.5%~92.5%之间,分别为86.5%、90.7%、91.1%、92.2%、92.5%。《猪与禽》杂志2007年第5期报道有550头的种猪场2001-2005年的分娩率分别为83.7%、80.6%、85.9%、90.8%、94.0%。我国猪场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有待提高。 (3)、初生重偏小,普遍在1.2~1.3kg之间。 (4)、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饲喂不足。母猪泌乳不充分、断奶体况差、仔猪断奶窝重小。

(5)、生长猪的死淘率高,大于12%~15%,甚至高达25%以上。 (6)、生长猪100kg的上市日龄延长,上市日龄大于175~185d。 生产数据可分为三个水平:优秀、一般、差。可与自定目标、纵向与以往的数据、横向与邻居场数据对比,反映不足或良好。生产数据虽然反映了已发生的事件,但最终体现了猪场的生产水平、健康水平和盈利能力! 自我评估的繁殖性能指标有: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母猪群体况、胎次、分娩次产活仔数、窝产死胎木乃伊胎率、母猪群断奶后7d内的发情比例、返情率、流产率、空怀率、分娩率、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内仔猪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 自我评估的生产性能指标有:初生重、21日龄断奶重、60日龄保育重、100kg上市天数、全程死亡率、0-100kg育肥饲料报酬。 增重成本是饲料增重成本加其他费用支出。 一、猪场的日常记录 猪场的日常记录分为人工表格记录和生产管理软件2种方式。 1、每日数据采集 后备母猪舍:后备母猪的出生日龄、诱情日龄、初情日龄、情期、初配日龄和采食量、免疫等。 配坏舍:断奶、断奶后再发情天数、配种、返情、流产、空怀、淘汰、死亡、耳牌更

母猪肢蹄病的研究

现代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多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1刘永祥、徐秋良、杨建平、姜东风、刘艳丽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0009) [摘要] 母猪肢蹄病在世界范围内常见多发,是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高强度选育、现代的饲养制度和采食量过高是现代母猪肢蹄病多发的三大因素。应从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重视母猪肢蹄健康检查、慎重的营养措施和猪床维护等方面着手实现肢蹄病的有效控制。群养垫料饲喂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母猪;肢蹄病 本文讨论肢蹄病是指人们在追求高生产力的同时,忽略了猪的体质,造成肢蹄结实度下降,肢蹄细软,以肢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支持躯体困难为特征的非特异性腿病症候群,又称肢蹄软弱综合症、跛腿病等。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特别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养猪场,种母猪的肢蹄病发生率很高。近几年,由于人们对跛腿对生产效益的影响,以及猪的健康与动物福利的关心,母猪肢蹄病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对母猪肢蹄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1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发生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母猪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生率很高。Gjein和Larssen[1]的调查发现,96%的散养母猪和80%的圈养母猪的蹄后侧部至少有1处损伤。Sukumaran等[2]统计显示,2293头繁殖母猪的各类肢蹄病包括角质增生、蹄底损伤和蹄侧开裂等的发生率为37%。Stalder 等[3]检查3158头淘汰母猪发现,前后肢脚垫损伤率分别是67.5%和32.9%,前后肢蹄裂的比率分别是22.6% 和18.1%。我国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的发生率一般在30%以上[4-6],李宇晓和邢建玉[7]曾报道妊娠前期、中后期及泌乳期母猪肢蹄发生率分别高达72.5%、72.9%和76%。 2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是是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Anil等[8]将674 母猪按照肢蹄评分分成蹄软组和正常组,然后观察随后350天内两组母猪的淘汰率,发现蹄软组母猪的淘汰率是正常组母猪淘汰率的1.71倍。Heinonen等[9]的调查显示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猪占所有淘汰母猪的20%~45%。与老母猪相比,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蹄垫娇嫩容易磨损,蹄壳较薄容易破裂,易发生继发感染。Boyle等[10]调查了数个养猪场的记录发现,所有第1胎淘汰的母猪中,肢蹄病母猪所占比例接近32%。Lahrmann等[11]报道第1和第2胎母猪因母猪肢蹄病被淘汰的比例大约为26%~27%。 尽管目前对跛腿与繁殖力之间关系的介绍不多,但是发生跛腿是引起母猪繁殖问题的基础,造成的应激和疼痛会损害母猪的繁殖生理,导致母猪无法发情和妊娠。人工授精或本交时,疼痛可能会干扰催产素的释放,影响子宫收缩以及精子有效运输。腿跛母猪不情愿站立 1作者简介:刘永祥(1969-),男,山东成武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养猪生产研究。E-mail: yxliu225@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029396.html,

猪肢蹄病

猪肢蹄病 1、引种挑选不严后备猪挑选时把X型,O型,镰刀脚,脚趾大小比例失调,后肢太直的个体引入。 2、栏舍地面因素水泥地面过于粗糙或漏缝板破烂易造成足垫损伤、蹄部挫伤、蹄底增生、关节和软组织损伤而发生跛行 3、猪舍卫生因素猪舍环境卫生和母猪肢蹄病也有很大关系。猪舍内猪粪和尿液没有及

时是清出舍外,或过度地对母猪舍及地面进行冲洗,如果地面排水不畅,母猪躺卧处长时间积水,舍内湿度大,通风不良,极易使母猪关节和腿部肌肉长期受凉而出现肌肉风湿和关节风湿;甚至有的母猪蹄部长时间浸于水中,蹄壳变软,负重性能降低而丧失支撑功能。 4、运动不足后备猪运动不足,体质差,脚部肌肉没得到锻炼,怀孕后体重大,四肢难以承受,大大增加了肢蹄病发生的概率。怀孕母猪,绝大部分时间饲养在限位栏内,缺乏运动,使母猪肢蹄病增多。

5、天气寒冷因素 每年进入冬天寒冷季节时,猪场母猪裂蹄病发病率会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进入秋冬季节,天气逐渐由暖变凉、由凉变冷,猪表皮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导致脂类分泌物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从而导致蹄病的发生;另外,冬季寒风侵蚀和空气干燥,都可使猪的蹄壳变脆易裂。 6、营养不良或过剩 维生素D缺乏,会造成母猪体内钙、磷的吸收和沉积发生障碍,母猪除表现食欲下降、被毛粗糙、体重下降以外,严重时会发生强直性痉挛、跛行、腿软、骨质疏松、瘫痪、卧系等。 生物素(Vb)缺乏:给母猪饲粮添加生物素,可提高其蹄壳硬度、压缩性和抗压强度,改善皮肤和被毛状况,并减少蹄壳碎裂和蹄垫损伤症状;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缺乏生物素会导致猪生长缓慢,被毛粗糙、鳞片多、皱褶多,腿部及蹄部皮肤布满鳞屑,蹄部出现横裂,蹄底磨损裂缝并有出血,打扫卫生时会发现地面上有血迹;造成生物素缺乏的原因:一是饲粮未能添加足够的生物素;二是水泥地面和限位栏把猪与粪便和土壤隔绝,切断了母猪从土壤和粪便中吸收生物素的途径;三是饲料中含有阻碍生物素吸收的因素,如霉菌毒素可直接影响多种维生素包括生物素的吸收和利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有拮抗生物素吸收的作用,投喂磺胺类药物可抑制肠道微生物合成生物素。 治疗: 由于缺钙引起的母猪肢体软弱无力、曲趾卧系,可每头静脉滴注:①10%葡萄糖水溶液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40毫升,混合静脉滴注;②生理盐水500毫升+维生素B1200-400毫克。 VD胶性钙1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