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统计方法参考文献

数理统计方法参考文献
数理统计方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贤平。概率论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魏宗舒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沈恒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贤平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 廖昭懋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 周概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7] 刘剑平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修订。

[8] 陆元鸿等。概率统计。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9] 于寅。高等工程数学(第三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0] 孙荣恒。应用数理统计(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 颜钰芬等。数理统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2] 汪荣鑫。数理统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13] 韩於羹。应用数理统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

[14] 张尧庭等。多元统计分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5] 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6] 胡国定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纯代数处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17] 梅长林等。实用统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8] 袁志发等。多元统计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9] M.Kendall。多元分析。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组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0] K.Enslein等。数字计算机上用的计算方法(第三卷)——统计方法。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组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55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① 一、中文文献着录规范 中文文献的规范化着录格式应遵从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国家标准号:GB\T7714-2005)。 表1:几种文献类型的着录格式 ①《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由图书馆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二、英文文献着录规范 不同学术领域的论文写作风格不同,参考文献的着录方式也随之而变。例如,目前在社会科学出版领域中,英文文献参考文献的着录一般遵从下面三种常用的格式。 1.APA格式 APA是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国心理学会)的简称。该格式源于美国心理协会对其旗下所属期刊所做的规定,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表2举例了其部分文献类型的着录格式。 表2 :APA参考文献着录格式举例 Chicago格式 Chicago芝加哥格式,又称Turabian格式或Humanities格式。该格式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整理并推荐的参考文献格式。表3举例了其部分文献类型的着录格式。

图书Okuda, Michael, and Denise Okuda. 1993. Star Trek chronology: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Pocket Books. 图书中的一篇文章或章节James, Nancy E. 1988. Two sides of paradise: The Eden myth according to Kirk and Spock. In Spectrum of the fantastic, ed. Donald Palumbo, 219-223. Westport, CT: Greenwood. 期刊中的一 篇文章 Smith, Jane. 1996. There is no resisting the Borg queen. Maclean's, December 2. 报纸上的一篇文章Di Rado, Alicia. 1995. Trekking through college: Classes explore ?????modern society using the world of Star Trek. Los Angeles Times, March 15, sec. A. 网络资源Lynch, Tim. 1996. Review of DS9 trials and tribble-actions. Psi Phi:Bradley's Science Fiction Club. (accessed October 8, 1997). 3.M LA格式 MLA是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的简称。该格式是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制定的书目及注释格式,较多应用于人文、艺术和医学领域。表4举例了其部分文献类型的着录格式。 文献类型着录格式举例 图书Okuda, Michael, and Denise Okuda. Star Trek Chronology: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Pocket, 1993. 图书中的一篇文章或章节 James, Nancy E. "Two Sides of Paradise: The Eden Myth According to Kirk and Spock." Spectrum of the Fantastic. Ed. Donald Palumbo. Westport, CT: Greenwood, 1988. 219-223. 期刊中的一篇文章Wilcox, Rhonda V. "Shifting Roles and Synthetic Women in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Studies in Popular Culture (1991): 53-65. 报纸上的一篇文章Di Rado, Alicia. "Trekking through College: Classes Explore Modern Society Using the World of Star Trek." Los Angeles Times 15 Mar. 1995: A3. 网络资源Lynch, Tim. "DSN Trials and Tribble-actions Review." Psi Phi: Bradley's Science Fiction Club. 1996. Bradley University. 8 Oct. 1997 < ,自然科学领域常用格式有以下几种,这里仅例举一下: 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格式,主要用于化学领域 AMA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格式,主要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Vancouver 温哥华格式,又称ICMJE(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主要用于生物医学期刊 Harvard哈佛格式,又称为Author-date system (作者-日期体系),广泛应 用于各学科。

《质量控制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1 质量控制概述 1.1 质量控制分类 质量控制方法分为两大类,包括: 1.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方法。 2.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两大类。 1.2 质量控制方法 1.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统计管理方法。 2.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系统管理方法,运用这此方法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要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企业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灵活应用这七种工具而得到解决”(石川馨)。初级统计方法包括以下七种工具: a)括统计分析表; b)数据分层法; c)排列图; d)因果图; e)相关图; f)直方图; h)控制图。 3.中、高级统计管理方法是有关专业人员用于复杂的工程分析和质量分析,如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等。 2 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 2.1 分层法 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它把收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加以分类整理,再据此进行质量分析。分层的目的就是把性质相同的数据归纳在一起。分层法的关键是尽量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小一些,各层间的数据波动大一些。常用分层标志有:操作者、设备、原材料、缺陷项目等。某钢厂的废品分层如表1所示。 表1 某轧钢厂废品分层表 废品项目 废品数量 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合计 尺寸超差30 15 10 55 轧废10 28 10 48 耳子 5 10 25 40 压痕8 4 8 20 其他 3 1 2 6 小计56 58 55 169 2.2 调查表法 调查表是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一类统计图表。调查表法就是利用这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调查表陷调查表、不良项止调查表、不良原因调查表、过程分布调查表等。 2.3 散布图 散布图又叫相关图,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档图上,通过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文献类型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何让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完全版)

尾注的添加法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

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 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第一部份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Part 2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示例 非综述类文章参考文献的数目一般不少于10个,综述类文章参考文献的数目一般不少于30篇,且最好多引用近两年来在国内外连续出版物(如期刊J类)上刊登的论文文献,尽量少引用图书类(M 类)文献。若参考本刊论文的请务必标注在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著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著录格式采用自然数顺序编码制。 1.说明 1)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表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码依次排列,顶格编排,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加方括号、不用标点,后空一字,按著录要求规定依次著录,回行时与首行著录项齐平。每条文献单独排,最后均以“.”结束。 2)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有标注,如[2],[3-5]不宜写成[3][4][5]等。 3)题名、标题、图名、表名上不得标注参考文献编码;摘要、结论(结语)中也不得标注参考文献编码。文末“参考文献”处按引用顺序著录。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著录(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4)文献的作者,期刊名的缩写一律不加缩写点,缩写的单词要国际通用的缩写方法,不可随意缩写。 5)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 6)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部分号、起止页码。如2006,27(8):25-28.如查不到卷数仅有期数,则写成2006(8):25-26。 7)凡是从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应在报纸名后著录其出版日期与版次。如2000-03-14(1)。 8)题名之后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则之间用“:”隔开。如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世界出版业:美国卷等。 2.著录格式及示例 1)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中的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期刊或报纸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起止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 胡雪玉,李龙,郑秋生,等.轻薄型毛织物生产[J].毛纺科技,2010,38(1):53-57 [2]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3] Liu Zhehui,Zhu Xiaoguang,Wu Lixin,et al. Effects of interfacial adhesion on the rubber toughening of poly (vinyl chloride) I: Impact tests[J].Polymer,2000,42(3):737-746. 2)专著(普通图书、学位论文,技术报告,多卷书等)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 版本项. 出版城市: 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电子版)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着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着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着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及生成文献上标(全部功能)

微软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不少功能我们并没有用到, 其中不乏非常实用的。今儿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自动生 成目录。这对那些用WORD写书,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 优点:用WORD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 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 1.1.1×××那就用标题 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 1 ”选“修改”,会弹 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 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方法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方法 一、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二、参考文献写法的误区 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入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同学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同学们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同学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的同学参阅了一期《人民教育》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2004年1—12期。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三、常见文献的类型及标识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oc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要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多毕业范文欢迎访问()。 一、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⑴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⑵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⑶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⑷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⑸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 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二、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⑴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⑵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⑶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 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doc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顺序编码制: (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方括号一般标注在所引用处的上角标位置。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 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3)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 示例:张扬[1] 指出...... 李大飞[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错误1:张扬[1] 指出...... 李大飞[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错误2:张扬[1] 指出...... 李大飞[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错误3:张扬1指出...... 李大飞(2-3) 认为......形成了多种学模型(7,9,11-13)...... (4)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只须编1个首次引用时的序号;每次的引文页码不相同时, 将页码置于""外(当""在行文中时, 则页码置于""的上角标处),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 示例1:张柏根等[4]15-17......张柏根等[4]55认为...... 根据文献[4]101-105...... 错误:张柏根等[4]P15-17......张柏根等[4]P55认...... 根据

文献[4]P101-105...... 示例2: ......已有不少论述[1,3] [2]156-160 ......文献 [2]199-201和[5-6]都指出...... 作者-出版年制: (略) 几种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 本文主要介绍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专利文献、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鉴于连续出版物作为整体在论著中很少作为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本文不作介绍。 (1)专著 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后面几种文献著录格式中,圆括号中的说明文字与此相同.) 示例: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广西自然保护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85-90. [2] 霍斯尼. 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 李庆龙,译. 2版. 北京: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最好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文献类型及标识码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1)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 在引用文献的著者姓名或成果内容的右上脚,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依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 ①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阿拉伯数字,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是文献的顺序号。比如,在引用第25个文献的地方所加的标记为〔25〕。 ②给文献编序号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只有文献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才编序号,换句话说,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二是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例如,第一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1;第二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2;……。 ③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并把它们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且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 ④如果在正文的一处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例如:……,表明已低到2500m的高度[2], 文献[2]指出,此高度已低到2500m。 MacFarland[2]指出,此高度已低到2500m。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应注意几个问题

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着录的不规范现象, 提出了参考文 献着录规范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 参考文献系作者撰写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包括着作、期刊、专利、论文、报告等,它在科技论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继承性的体现;可避免重复劳动;能提供科学依据,为读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方便;节省篇幅等。 [1]随着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编排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日渐规范。编辑部和作者越来越重视参考文献的着录。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国外科技期刊的篇均参考文献数。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1、参考文献是学术内涵的扩展与延伸 学术文献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 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有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从此可以看出,学术论文主要记录了某一特定学术课题的某些新进展。对作者而言,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不同的读者,侧重点就各有不同了,有时文中一笔带过之处读者却很感兴趣,此时参考文献就显得很重要。读者便可据此进一步检索、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使学术内容得以延伸与扩展。 2、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科学研究的社会协同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不可能事事从头 开始,必然借鉴、依赖于别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或实验手段。但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之一,其论文中凡是涉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是一个观点或结论,或者是一张插图、一个表格,都应标注参考文献(当然,常识性的内容除外)。恰当标引参考文献不仅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术论文的内容,避免使文章显得冗长、烦琐,自然科学研究更是依赖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不仅是论文格式的要求,参考文献本身对科技论文而言具有极重要学术价值,也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3、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 参考文献实际上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一个真正严谨的科学研 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对于被引用的某一篇参考文献来说,它获得了一种社会的、学术的评价,而作者着录参考文献,在表明自已论着学术水平的同时,也是在对别人(被引用者)某一论着学术水平的最为重要的评价之一。 论文被引用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1)被引论文在选题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正是这种实际意义使论文作者在阅读时产生了共鸣或想法,由此愿意把被引论文列入引文或参考文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全)-图文(精)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word2007为例 第一步:进入“引用”项中,点开“脚注”右下角的箭头,配置如 Figure 1 所 示,然后选择“插入”即可。这时,光标定位到文档结尾处,你能看到一个带虚

线框的编号, 即参考文献的编号, 将该参考文献容写完。注意 , 双击该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引用处; 双击引用处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参考文献容处。因此, 推荐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 往后的参考文献引用, 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项中“插入尾注”即可, 编号自动,不需调整。 第二步: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多处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时 ,

不能采用“插入尾注” 的方法,采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项中的“交叉引用”,配置如 Figure 2 所示。对于交叉引用的编号,需要人为添加中括号,并设置为上标形式 (ctrl+shift+= 。如果有新的参考文献引用插入或删除, 需要“更新域”, 确保交叉引用的编号也随之修改(尾注编号自动修改。 第三步:当整篇论文写完,参考文献引用也完成后,需要在编号上添加中括号, 这将使用“开始”项中的“替换”功能。对于尾注,将 “ ^e”替换为“ [^&]” (如果是脚注,则将“ ^f”替换为“ [^&]”,但是替换时“不限定格式”要处于灰色状态。如 Figure 3 所示。替换时, 最好将光标定位在文档最前,然后选择“全部替换”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后来有新的参考文献插入引用时 ,最好是先将光标定位到该插入的引用前,然后“查找下一处”,最后选择“替换”, 切记不要直接“全部替换”

第四步:尾注中序号是上标,网上我找到 2中方法:1、选中序号按快捷键 “ 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 2、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第五步:通常, 使用尾注后,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处有一条短直线, 若参考文献换页了,则新页开始处有一条长直线,这两种直线无法被删除,选择“视图”项中的“草稿” (在 2007 中“普通视图”,然后,选择“引用”项中的“显示备注”。在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 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对于文字部分,先选中,然后到“字体”中选择“隐藏”命令即可。在 word 打印默认设置为不打印隐藏文字。 [1] 如果参考文献不是放在篇尾,比如有附录、致声明等,处理方法待续。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2、另有妙用的Ctrl+Z 3、将样式传给其他文档 4、巧用Alt键实现图片的精确定位 5、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6、设置上下标注 7、选择合适的粘贴格式 8、斜线表头的处理 9、自动标注汉字拼音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大家是否注意到,在Word中将文档分成两栏,然后再插入页码时,每页两栏只有一个页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两栏各有一个页码,例如在打试卷、文件等时,一般都是将纸张大小设置成8开纸,然后在文档中分成两栏,我们要求左右两栏各有一个页码,而且页码是连续的,那么用传统的调入页码方法将不能实现。其实,Word可以自动在两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引用格式-标注规范、方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引用格式)-标注规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按时间排还是按的首字母? 参考文献的标注法有两种,择一,从头至尾用同一方式标注。 1.顺序排列法:按正文引用文献出现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依序列出(最 常见)。 2.著者-出版年制:各文献标注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置于()。各篇文献 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西文、日文、俄文、其他文种等五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一般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 按照你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 2015年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规 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 这种体系是按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先后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用方括号括注在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或理论系统名的右上角。如: 达尔文指出…… 进化论认为…… 如果只提及引用容而未提及著者,则括注在所引用文字群的右上角。如: 根据遗传学原理,可以推论出这种变异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可以遗传的[8]。 如果所提及的文献作为文字叙述中的直接说明语时,则应与正文平排,并且每个序号都应加上方括号。如: 紫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参见文献[11]、[20]、[32])。 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只在第一次出现时编排序号(在参考文献表中也只出现一次),其他处使用同一序号;如果多次引用的是同一参考文献的不同页的容并标上了页码,则每次引用都应编排序号,参考文献表中也要一一列出。 若某一问题使用了多篇文献说明,这时将各文献的序号在一个方括号全部列出,中间加逗号,若遇连续序号,可在起讫序号中间加“~”表示。如: 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期[3, 5, 7~10],但是为了…… 二、著者-出版年制 这种参考文献是由著者与出版年代构成。标注方法是在被引用的著者之后用圆括号标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代。如: 徐道一(1983)认为,生物变革时期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轨迹可能有一定联系。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无论是阅读期刊,还是写文章,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参考文献,那么参考文献的排写格式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标注方法的范文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标注方法的范文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比较全)

文献代码 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载体类型网络:OL磁带:MT磁盘:MK光盘:CD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 大学数学学院,1998. [2]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 1965.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01]. http://www. Cajcd. edu. cn/pub/wm1.txt/980810-2.htmI,1998-08-16/1998-10-04. [11]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一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2] 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g. 外文文献 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基本同中文文献;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 [7]Nettl, Bruno.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 [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3. [8]Harrison, Frank. “Universals in Music: Towards a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World of Music, 1977,19(1-2):3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