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孩子抓起,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入

手。小学语文结合其课程特点,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作用,问题

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问题意识的培养

还没有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问题意识

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作简要的论述,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农村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起点,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这点,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

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在没有现代教学

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而也正

是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产生了创新。在教育层面“问题意识”是“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

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

究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既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表现,又再一次促进了学生去积极思考,扩展思维、提出问题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问题意识的产生,促进了学生的知

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有利于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强化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

机,有利培养孩子良好思维能力和实践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在欠发展的广大农村地区。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

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

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

《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这里用“借”不但点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

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也就是曹军造箭射自己。

创造条件,使学生敢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

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

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

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

思。

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

如《猫》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说猫老实吧——它——贪玩——尽职——”引导学生在

这些地方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

后,然后通过讨论,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学生的思维也更深化。

?提供范例。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

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

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

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

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

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

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

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

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

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问得明,是指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而且还

能帮助提问者自己理清思路,为问题更加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问得妙,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

得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需要调动提问者认知方面的所有潜能,有时还要受到自己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

制约。

总之,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孩子抓起,从问题意识的培养

入手。小学语文结合其课程特点,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作用,问

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使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作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教学实践来实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并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展开。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撑起整个地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支点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 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热情。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引导、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索者,给他们提供表现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他们享受自己思考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机二是让阅读自学和讨论成为创新意识及水平培养的有效途径,拓宽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先找问题,自己先解决。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有人对学生之间的相互研讨学习有这样形象的说法:“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研讨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展开讨论。

三是以开放性教学及现代教学手段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当前开放的社会需要的是开放型、创新型的人才,课堂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实践广泛相结合,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水平及动手实践水平,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水平的培养注入活力。 此外,还可通过声、光、电等有效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加工信息实现自主学习与发展,使学生将原先很难或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媒体作用而取得替代的感性经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解读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那么,学生写作文如何才能不奏“前朝曲”,而多翻“杨柳枝”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宋人范温评价苏东坡,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这种“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的“命意”,必然得力于他的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如何才具有创新意识呢? 融入时代新意识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他的意思是,文章应该写时代的人,叙时代的事,论时代的理,描绘时代的风貌,传播时代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表现、新要求和新趋向等捕捉入篇,融于意象之中,使文章立意与时代脉搏合拍跳动。 这种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文章的命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用一些传统题目去指导学生写作,如古代笑话《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以此作为写作材料,往往以《〈滥竽充数〉读后感》、《我读〈滥竽充数〉》等等作为作文题目,姑且不说这类题目大而空,削弱学生的写作兴趣,淡化学生的写作激情,束缚学生写作的思维活动,就是以时代感来衡量这类题目,也会发现其中的不足,没有今天的生活气息,没有鲜活的时代意识。如果换成下面的一些题目:《南郭处士下岗以后》(记叙文题)、《吹竽也要竞争》、《选用人才、重在考核》、《从“滥竽充数”谈用人制度》、《优胜劣汰话“吹竽”》(议论文题)等等。这些文题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见闻、思想合拍,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行文,作文必然有一定的分量。可见,一篇好作文如果再有一个新颖的好题目,那么,不但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之一读为快,而且读后给人一种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艺术效果。教师拟出有创新意识的题目,首先内容要新。如反映中学生零花钱问题的议论文不少,像《小议“零花钱”》、《给孩子零花钱是爱还是害》,俯拾即是,毫无新鲜感。但像《十五岁,没有零花钱》就不同凡响,“十五岁”,表示中学生特定的年龄,“没有零花钱”,又构成一个特异的思考环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巧换传统题目。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中,有许多传统题目,如果不违背作文的要求,应该鼓励学生换用新颖有趣的题目,既避免千人一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力求避免用传统题目禁锢学生的思维活动。下面破折号前面的是传统题目,后面的是改换的题目:《我的妈妈》——《妈妈进了“扫盲班”》(写妈妈更新知识、学习电脑的故事。题目具体而新颖,学生爱写、好写。)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中的正负数》案例分析 执教者:厦门市演武小学阮慧妮 指导:厦门市演武小学郭艳煌 【教案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背景与主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而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此,教师在教案中,要努力将教案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近两年来,我有幸参加了区问题解决课题研究,教案实践中我得出了创设情境、来源于生活---分析问题、提炼为数学---解决问题、应用于实际的新思路,根据这教案思路,我尝试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教材中的第一课时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第二课时仍是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建立正负数的概念。两个课时创设的情境有点雷同,由于正负数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数,界定哪个量为负,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正数意义的基础上。正负数是一对兄弟,所以我教材中的2个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个课时,是教案内容更加系统,更加丰富。通过实践证实此次的整合是成功的。 一、教案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天气预报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探究新知: 1)负数的读写以及表示的意义。

2)教案两个负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3)建立正负数的概念。 3、生活中的应用 a)巩固应用,并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b)找生活中的负数: c)学当小小储蓄员 4、总结 5、作业:小调查,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二、讨论: 1、怎样把生活中的实际事件转化为数学问题? 2、在实际的教案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 识? 三、实施(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天气预报吗?为什么?(生略) 师:不错,天气预报可以预知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天气预报。(演示),仔细听,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了南方暖和,北方冷。 师:真棒。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地理位置与气温的关系。 生2:我知道了每个城市的气温。 师:除了知道每个城市的气温,你还能知道其他有关数学的信息吗? 生3:我知道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师:那你能以零下8摄氏度为例,教教大家怎样写? 生:零下用负号表示,负号写成-,然后写8。C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作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三、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进行教材的再创造。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都离不开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通过这种认识所的情感,然后向语言文字转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这种转化的能力。小学作文的创新必须符合小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唯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教学,才有生命力和实效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作文教学学会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曾几何时,急功近利的填鸭式教学占满了教师整个课堂,丝毫不考虑被“鸭”化了的学生的年龄征、认知水平、个性心理差异,一律进行刚性的“楔入”。而今,这种教育观念已被如火如荼的新的教学理念所替代,教师的一桶水,学生的一杯水的日子一去不复反,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是“自来水”是“挖泉人”。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变,教师必须培养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有的学生说作文时侃侃而谈,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真正下笔时却茫无头绪,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就是被作文的条条框框所限,有的甚至还顾虑重重,害怕这样的作文写出去会遭老师斥责。其实,作文教学是育人的好机会,教师的引导不仅仅是指导他们完成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反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人格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其中。我们固然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并把动人的

事件的欢快的情感写进作文中,但也不要回避遇到的不良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有违社会规道德的现象,要激起他们有愤慨,以主人翁的态度勇敢地开展批评,而作文正是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能这样培养学生的话,作文的天地就更广阔了。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践,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顿”。叶老先生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憾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来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教师要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的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习作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 三、开拓新的作文领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 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实施过程 分三大阶段,历时一年。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 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惠阳区秋长维新小学李勇霞 在21世纪,科学和人才的优势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而创新又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21世纪,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现结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把学习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合作、讨论、归纳等方面获取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会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把万能的金钥匙。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差

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细节都应当注意。对敢于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加以肯定和表扬。要用赞许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与他们像朋友一样,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这种互相合作的友好氛围中能集中精力,全身投入,转变为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热情就会不断高涨起来。 三、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1、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素材。例如,学习“成反比例的量”时,可以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关系的例子:给电教室铺地,用边长是40厘米的方砖,需要1600块,若改用边长是50厘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刘军每分钟写30个字,8分钟写完,若每分钟写40个字,几分钟就可以写完?让学生独立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出共同的规律。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透彻。要比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反复讲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在讲解“8加几”的加法时,着重训练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如:8+5,想8和2凑成10,就把5分成2和3。8加2得10,10再加上3得13,后面的7加几、9加几就大胆放

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

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 作者:潘娟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0期 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坟学区金皇小学潘娟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 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提升学习能力,更好的提高阅读水平。文 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写作意识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写作不仅考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拥有广泛的阅读,进而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意识加速培养,帮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获得共同进步。 一、在阅读方法上培养学生写作意识 在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时,需要教师将语文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 样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当然,在阅读方法上,教师需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认真 思考自己应该思考哪些知识点,如何进行思考等等,培养学生的意识,特别是在遇到不认识的 字词时,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以思考,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当阅读过程中发现 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时,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加以琢磨,更好的体会这种语言内涵,培养学 生的写作意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多加关注一些与课本中有联系的词汇,更好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和经验,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帮 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当学生结合现实中的生活,掌握组织语言的技巧之后,才能真正 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影子》时,教师可以从阅读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先带领学生通读 这篇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探讨这篇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 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结合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影子,为学生 后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提 高学习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二、在学习兴趣上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当学生对写作和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愿意花出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去钻研,因此,兴趣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 极的开始写作。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因素。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 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对学生加大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欲望,自发的提升自己写作能力。而作文可以更好的展示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将自己的真 情实感表达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不仅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密切“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入手。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而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数学学习的角色,才能学懂数学,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的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一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 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看似零散、无序、混沌、停留于表象的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重 要资源。 二、生活问丿“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 界,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相关的因素, 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2. 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有机会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三、积淀生活回归数学一一让数学教学更具“后劲儿” 1. 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画图的策略:因为小学生理解水平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能够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画图应该是孩子们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朵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 ②推理的策略:推理是理解和使用数学的基础,而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水平。学生在猜测、检验和修正时要使用逻辑推理来调整自己的猜测;使用图表时,要用逻辑推理来分析图表。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把逻辑推理和其他策略分开,过去我们所说的 “分析法”和“综合法”都能够看作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不过,有一些问题却是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的解决策略。不管是主要的策略还是与其他问题解决策略结合起来使用,逻辑推理对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文档2篇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文档2篇 On the training documents of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 iousness 编订:JinTai College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教师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文档 2、篇章2:浅谈怎样培养优等生文档 篇章1: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文档 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又因为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老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

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去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已属于是创造性思维的范畴了。那么,究竟在优化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情景中诱发创新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 最大动机。而动机则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力。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而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契机。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于形成动机有重要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就要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险故事(板课题),故事的主人公是鲁滨逊,有一次他乘船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浪,同伴们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后来,他居然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贴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谋篇的意识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谋篇的意识 摘要: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学习写 作知识的范例。本文从化“整”为“零”和“切割置换”两方面的能力训练入手,阐述 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谋篇意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谋篇布局;意识 作者简介:邓闽玲,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范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教材,使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潜心钻研和 不断实践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从阅读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写作方面的知识,培养学 生的写作能力,取得较好了的效果。 学生在作文中,往往表现出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衔接不自然,前后不照应,谋篇 意识不强的毛病。为探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剖析范文结构特点 并以此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进行谋篇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谋篇意识?从整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化“整”为“零”和“切割置换”两方面的能力训练入手。 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文体的文章,作者在动笔之前,对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层次总 是要进行精心设计,认真考虑的。而语文阅读课的核心因素就是要我们弄清作者成文的思路,把它化“整”为“零”,通常表现为段落层次的划分。不过这里的划分,不是一般泛泛划分,而 是强调在划分当中,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作者构思的条理顺序、详略处理、过渡照 应及结构框架的设计安排联系起来,通过对范文段落层次的切割训练,达到使自己能发现问题,学到技巧,写作时灵活应用的目的。 我们在分析课外阅读文章时,常常这样讲,要想读懂一篇课外阅读,必须把握住作者写 作的意图,理清文章的思路。针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样的问题,还必须弄 清在讲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发表意见,也就是必须明确话题的范围。那么又如何 去明确话题的范围呢?笔者认为应该先建立起对阅读文章的“宏观”认识,也就是说要整体感 知文章的内容,只有整体感知内容,才能对“微观”问题加深理解,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假 若对文章的话题和主旨都把握不准,就无法分辨作者对所具体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要正确判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必须着眼整体。在具体的问题面前,我们不妨进行二次 阅读,从局部的角度去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来印证初读对全文的感知是否正确,以及 时调整方向。不过我们在阅读时,还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观点,都能代表作者的思想。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则能便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而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之上,也更容易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所以,理清层次、清理要点是基础。只有了解他“如何写的”和“写了什么”,才 能进一步体味他从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篇文章,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浑然的整体。通过化“整”为“零”,整体也就变成了许多部分。解剖切割别人的文章,再联系到自己作文前立意谋篇的意识,这实际上是对写作规律的“内悟”,这样的“内悟”是进行写作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进行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 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写作谋篇的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有了把文章化“整”为“零”的意识和能力,对写作谋篇来说,只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要 想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还必须培养“切割置换”意识。以求深入理解认真构思文章层次的意 义所在。 这里以《驿路梨花》为例,具体谈一下“切割置换”的问题。阅读本文时,我们把它切割 成五部分:1.“我”和老余见到小屋,不知从何而来;2.水足饭饱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3.“我”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4.遇见梨花妹妹; 5.点题点人。这五部分相对独立,却又联结紧密。从整体结构看,全文是按顺叙组织材料的,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阅读 中教师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文章的层次按时间的先后来置换也可以 成篇,那该是什么形式呢?同学们讨论回答: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造茅屋——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姚桂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基本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形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具体实现。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文字,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激发自身学习兴趣的“点”,成为“我”的文本,就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要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需求,通过有效的组织,利用有效的空间,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出示课文动画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文中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所描绘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有时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开辩论会、当导游等方式来创设情境,把学习的情境与文本相结合,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了学

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二.指导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预习导学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上,借助于教师搭建的交互性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且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学生把反复读书后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在自主学习之后,我请同学们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哪个词是什么意思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没有展开思维,为此,我特意让学生重点朗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一段,学生很自然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问题出来了,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又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他们很快明白了生命不断传承的连续性。这样做让学生学会提问,拓展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忽视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给学生固定答案,要鼓励学生用自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2017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核心素养”就是知识、品格、能力与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就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就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与题型教学,把生动

的数学活动演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与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就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与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彰显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是时代

小学语文教学怎么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怎么培养创新精神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创新意识作如下论述: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以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觉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谢皮罗发现自然界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都起源于质疑。可见,

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 比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主题思想质疑,从语言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找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两句:“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教师可引导学生抓矛盾质疑:凭我们平常的经验,两个孩子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但两人的结论又是矛盾的,谁对谁错,或者都说错了,为什么?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

01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中小学自主写作教学与实验课题 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合川市清平中学 中小学自主写作教学与实验课题组(江洪执笔) 研究目的: 听说读写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四大块,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体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学以致用”的实践环节,长期以来,方法多样,效果也参差不齐,如何探索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化个人经验为系统体制,成为无数语文界人士长期为之殚精竭虑的大事,本文拟结合电子多媒体技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作文教学。 研究内容: 学生自主写作意识、自主写作兴趣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 寻求培养中小学生形成自主写作能力的策略 研究策略: 一、对自主性的强调,是自主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 自主写作:(中小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写作(作文),不受教师或外在其他因素的限制、束缚、干扰,“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胡适之语),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愉悦氛围中放飞心灵,抒发感情,表达真切的体验和感悟。 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实验者,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乐写——爱写——会写。 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就作文的方方面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占77.8%。其中54.6%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表示,对某次作文愿不愿意写,取决于要求写什么,会写、能写的尚可,反之则不喜欢。在456名学生中,喜欢自由命题的高达54.2%。问及作文存在哪些困难,无内容可写和材料无新意的共占60.1%。在作文指导方面,希望老师启发和让学生讨论的共占67.5%。(引自《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建议》课程教材研究所崔峦) 上述调查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写的,希望采用教师启发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作文指导。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