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德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14.2 德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14.2 德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14.2德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一)德国模式的主要特点

德国模式,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认为它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它的原则是国家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所以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二)德国模式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作制定规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所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腿以市场为基础的。

在德国,国家基本上不规定工资与物价,也不规定具体的生产指标。这些基本上都是靠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决定的。但是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肺场形成的,而是由欧洲共同市场规定的,为此,政府每年要补贴几十亿马克;德国铁路和邮电的价格也是由联邦政府规定的,发生亏损时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竞争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因此,德国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即卡特尔局(实际上是反卡特尔局),禁止企业与企业就生产、价格、销售、市场分割达成垄断协定,禁止妨碍或破坏市场的企业兼并,禁止垄断对外贸易,禁止其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组织或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参加竞争;保证企业有生产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和劳资谈判自由。企业间兼并或合作协议,凡有利于竞争的都可以进行,但必须得到卡特尔局的批准,违反者将受重罚。此外,德国还制定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严惩假广告、缺斤少两、假冒商标、以次充好等不正当行为,以保护竞争者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其他有关法律还有:《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商标法》、《专利法》等。这些法律为市场的正常运行规定了准则。德国还对某些职业规定了进人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手工业者了零售商在开业前必须证明其职业知识。对卫生、法律咨询、会计咨询和税收咨询等部门,国家要求申请者经过专门培训并有一定的年龄标准。

德国的工资基本上也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形成的,由劳资双方自由谈判,签订劳资协定。德国的劳资谈判是集体进行的,一般由一个产业部门的工会联合会和雇主联合会分别代表双方就工资增长幅度等问题,每年谈判一次并签订协议。关于休假天数、解雇通知期限、加班费、奖金等问题,通常几年签订一次协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中立态度,不加干预。

(三)德国模式的宏观经济管理。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有中期的、年度的和短期的。但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而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来进行调节。如1974年到1975年的四个短期计划中,联邦政府共动用了1000亿马克来刺激经济,对缓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衰退起了一定作用。再如当前改造东部地区的计划,政府从1990年起每年在东部各州投人1000多亿马克,主要是改造铁路、高速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采取税收优惠等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东部的改造。1992年德国公司在东部各州的投资达440亿马克。

德国负责这种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是经济发展理事会和财计划理事会等组织。经济发展理事会由联邦经济部长主持,由联邦财政部长、联邦银行行长、各州一名代表和一些地方的代表组成,每年至少开会两次,以协调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各部门的行动。财政计划理事会由联邦财政部长主持,由联邦经济部长。联邦银行行长、各州一名代表和地方的代表组成,

负责协调中央、州和地方的开支与投资计划。德国有一个由5名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五贤人委员会”,负责在每年秋季提出一份全面估计当年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鉴定书,作为各决策部门的参考依据。联邦总理在第二年一月要向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院提出一个年度的经济报告,对“五贤人委员会”的鉴定书作出反应,并提出当年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德国还有一个协调委员会,由联邦政府、工会、企业主组织的代表参加,由经济部长主持,在工资和物价等方面协调意见和规劝。这个委员会并没有任何决定权,但对沟通各方意见,协调步调,从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行是有作用的。

通过上述机制,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情况有一个全面、及时、清楚而准确的了解,然后根据情况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吸引和规劝各方面的力量,从宏观上调节经济。

(四)德国联邦银行的特殊作用

在德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运用财政和税收的手段来调节经济,而主要负责运用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是联邦银行。德国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其资本归联邦政府所有,只有联邦银行才有权发行货币。但联邦银行又是一个具有公共法人资格的联邦直接法人,独立于联邦政府,在行使职权时不受联邦政府指令的影响,但它要支持政府的总体经济政策。联邦银行的经费不列人政府预算,独立开支。当政府和银行在政策上发生分歧时可以协调,但联邦银行按理事会决议行事,联邦政府对这种决定只有暂时推迟实施的权力。这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都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都是由政府操纵银行,滥发货币和债券以弥补战争赔款和财政赤字所引起的。有鉴于此,1957年颁布了《联邦银行法》,赋予联邦银行以独特的地位和职权,保卫币值稳定是联邦银行的首要职责。

联邦银行的权力机关是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它由联邦银行行长福行长。董事会其他成员和州银行行长组成,由联邦银行行长任主席。联邦银行行长福行长、董事会其他成员经联邦政府提名,由联邦总统任命,任期8年,为联邦总理任期的一倍。除个人原因或联邦中央银行理事会的意见外,联邦银行行长在任期内不受联邦政府更迭的影响,不能被解职。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每两周开会一次,以简单多数作出决议。董事会是联邦银行的中央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的决议。

联邦银行根据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决定收缩或放松的发行量以保持马克的币值,稳定物价。联邦银行还可以用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在联邦银行的存款额,提高或降低它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在金融方面刺激或冷却经济。

(五)德国模式的企业组织制度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保障私人企业,但老式的、由家族拥有的私人企业已为数不多了,而且都是些中小企业。大的企业几乎都是股份公司。但德国股份有限公司不多,只占公司总数的5%左右。有些很大的企业也是有限责任公司,不上市。1992年,德国西部地区约有46700个企业,其中雇员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占2%,却雇佣了工业部门一半以上的雇员,控制了一半以上的营业额。

在大的股份公司中,股权相当分散。如西门子公司共有几十万股,其中3八是分散的。从80年代起,德国鼓励职工参加本企业的股份并给予奖励。目前德国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持有本企业股票。德国原来的一些著名的家族企业一般已变成大的股份公司,如克虏伯公司,在克虏伯家族传到第六代时,继承人不成器,他父亲从产业中划出一笔钱供他挥霍,条件是从此以后他和企业脱离关系,把整个企业交给一个由德国有名企业家组成的基金会来管理。许多大公司中都有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股份,有时政府的股份足以控制这家公司,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是国有企业,或“公私合有”企业。如联合电力矿山公司、萨尔茨吉物钢铁公司、萨尔煤矿公司、汉莎航空公司等都是国有企业。大众汽车公司原来也是国有的,后来联邦政府把部分股票转让给了私人,而变成了“公私合有”性质。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也有约20%的股权属于巴登符腾堡州政府。但是不论政府拥有企业多少股权,企业仍和一般

股份公司一样运行,一样纳税,政府除收取税收外,还可以分到其拥有股权应分到的红利。前联邦德国各级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工业企业曾有6000多家,其产值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但由于政府占有的股分可以转让给私人,也可以从私人手中购进股权,因此这个数字是不断变动的。在80年代私有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个比例不断降低。

德国在企业中实行的“参与决定权”,是一种有很特色的措施,它不直接影响所有制,却对资本的权力进行某些限制,并从法律上给了职工参与企业某些决策的权力。德国的企业中有两个领导机构: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和处理日常业务的董事会。监事会由资方和劳方的代表共同组成。监事会中资方和劳方代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在矿山和钢铁大企业中,双方代表各占一半,再加上一名由双方共同选出的中立的监事。在煤炭、钢铁和新闻界以外拥有2000名职工以上的大企业中,监事会也由劳资双方各出一半代表组成,但如双方发生争执,相持不下时,资方出任的主席有裁决权。此外,监事会雇员代表中必须至少有一名有管理权的高级职员。在不到2000名职工的企业中,资方代表在监事会中占2/3,劳方代表占1/3。

德国企业里还有代表雇员利益的企业职工各个委员会。凡年满18岁的职工,不论性别、国籍以及是否为工会会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企业职工委员会拥有多种权力,特别在福利和人事问题上,如没有企业职工委员会的同意,企业领导不得安排加班或缩短工时。

(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

失业保险是全体职工的义务保险,目前保险费约占工人毛收人的4.8%,由资方和劳方各出一半。遇到失业时,缴纳过一定时期保险费并愿意接受劳工局为他安排适当工作的人,可以要求领取失业金。最高失业金为净工资的68%,失业金最多可以领取一年,年老的失业者可以领取32个月。如果继续失业要申请失业救济,最高救济金可达净工资的58%。

医疗保险有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种。所有工人和收人在一定标准以内的职工及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必须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自愿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目前约为职工毛收人的12.3%,也由劳资双方各付一半。社会医疗保险除包括治疗、药品等医疗补助外,还包括生育补助、丧葬费、家庭补助、住院费和某些休养费。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只需把医疗单交给为他看病的医生,由医生直接同医疗保险公司结账。

所有职工都必须参加养老金保险。保险费目前为毛工资的17.7%,也由劳资双方各出一半。被保险者一般要缴纳60~180个月保险费才能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养老金。通常男年满65岁、女满80岁,方可领取退休养老金。养老金的多少视参加保险时间的长短和劳动报酬的多少而定。养老金随着全体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许多企业还向其工作人员提供额外的老年补贴,称为企业养老金,是法定养老金保险的重要补充。

工伤事故保险是对全体职工、农民的一种义务保险,保险费全部由企业主支付。1971年以来,大学生、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也被纳人保险的保护之列。

除了上述的各种社会保险外,德国还有儿童补贴、住房补贴等社会福利。战争受害者可以得到供养,伤残人在治疗和职业上可以得到专门的扶助。此外还有专门的救济金,对那些无依无靠的人进行救济。

(七)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问题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8~1966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市场经济在联邦德国得到全面推行。由于当时经济高速增长,国家虽注意到社会公平问题,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有限,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多是局部性的。1967~1982年为第二阶段,1967年联邦议会通过了《经济稳定与增长法》,规定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必须注意总体平衡,

同时要采取措施,在市场经济秩序范围内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对外经济平衡和适度的经济增长。在这一阶段中,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强了。1982年以后进入了第三阶段。由于财政困难、通货膨胀加剧和日益突出的结构性问题,科尔政府提出不要更多的国家干预,而要更多的市场经济,出现了第一阶段的倾向。如对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行再私有化,给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以更多优惠条件,削减社会福利等。1990年两德统一后,又在东部推行私有化和西部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社会市场经济。

中国的宏观调控发展阶段及转向

中国宏观调控的发展历史及近年的转向 姓名:何为学号:1032011125019 专业:人文地理 【摘要】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以及转向进行阐述,见证了中国宏观调控的整个历史变化过程 【关键词】宏观调控阶段基本特征转向 一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 关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表述。宏观经济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宏观经济控相结合的混合经济。1979年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有意识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直到1992年,我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概念。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我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调的概念,并开始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最基本特征。就目前的市场经济制度看,所有制基础无非有两种,即私有制和公有制。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基础上的。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由此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也表现出种种不同。首先,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称谓不同。我国的称谓为宏观经济调控模式,而其他国家的称谓为干预模式。其次,由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所决定的机构设置不同。关于这一点,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具体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肯定具有特色。再次,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不仅在多少上不同,而且在其节奏、重点、力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宏观经济调控主体部门的地位也不同。制定和实施计划的部门———发改委居于核心地位,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协调作用。计划是调控手段,也是调控依据。计划是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这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如此。但在我国,计划除了具有调控手段功能外,还具有导向功能,因为计划是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对一个国家而言,是该国未来一定时期发展目标、重点、步骤和措施的科学谋划和集中体现,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指导地位,并发挥着战略指导作用。而事实上,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是通过计划来具体实施的,因此,计划的导向功能也就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具有导向功能,社会经济各项活动,其中包括宏观经济调控活动,以计划为依据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中国宏观调控的发展阶段 关于宏观调控的阶段划分,国内学术界具有不同的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两阶段论。陈东琪,宋立,刘国艳,王元,徐策(2009)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呈现了阶段性的变化,依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1978—1991年为第一阶段,即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虽然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调控,但逐步引进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1992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即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短缺经济逐渐结束,在有些方面出现了过剩现象,既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又存在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由原来的以直接的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发展成为以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大。三阶段论。芦渭君(2004)把我国199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化分为三个阶段: 1994 - 1996年第一阶段,主要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在1996年实现了实现经济“软着陆”; 1997 - 1998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正逢亚洲金融危机阶段,因此,我国宏观政策重点主要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缩小了汇率浮动幅

关于德国会计模式的分析

德国会计模式分析 一、德国会计的外部环境 在西方各国中,德国以其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而闻名于世。在各国会计模式中,德国的会计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会计制度及实务深受公司法和税法的影响,强调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并且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德国会计模式对荷兰、瑞士、瑞典、以色列、丹麦等国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国际会计上把这些国家的会计模式统称为“德意志会计模式”。 各国会计模式的形成都是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决定了会计模式的具体内容。要研究某国的会计,首先要分析其面临的环境因素。下面就对深刻影响德国会计的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刻理解德国会计。 1、经济环境 (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集中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的职能是维持良好的秩序,使经济在既定的框架下面运行。国家要建立各项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以保障经济运行。因而,德国会计规范主要是由政府来制定,具有较强的刚性。 (2)发达的银行体系和相对不成熟的证券市场 德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大大松于英、美等国,银行业获得空前发展。德国的银行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于一身。一些主要的银行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它们向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绝大多数的股票交易业务是由银行而不是各投资公司经营的,全国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资本也是由银行提供的。 相比之下,德国的证券市场不能与德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匹配。在1975年至1990年,德国企业以发行股票方式筹措的资金仅占外部资金的5%左右。在这十五年间,股票发行额每年约60亿马克,股票市价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7%,而美国则为49.8%。虽然近年来,德国股票市场有了较大发展,但其证券市场依然难以与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相提并论。 由于银行有自己的渠道,获取所需有关企业经营的各类信息,而股票投资者的力量又比较薄弱,企业很少有压力去增强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及披露更详细的信息,以满足更广泛的报告使用者的需要。发达的银行银行业必然使得德国会计主要是以保护银行利益为目标,在会计核算上采用过分的谨慎原则。 (3)德国企业的组织形式 德国企业的组织形式见表1,其中人员公司指的是合伙企业。在所有的企业中,独资公司占德国企业总数的87.3%,有限公司约占公司总数的5%左右。虽然数量相对较少,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经济中起最主要作用。因而,会计规范主要针对这两种形式的公司制定。1965年制订的股份有限公司法和1980年制订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以及1985年实施的商法是专门针对它们的法律规范,其中对会计处理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这两种公司的会计实务典型地反映出德国会计的特色,许多非公司组织企业的绝大多数也仿效公司组织企业的会计方法处理会计业务。 表1 德国企业的组织形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2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 (1)经济调节。主要包括实行科学决策和制定并实行宏观政策(如财政、货币政策等)。 (2)市场监管。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政府需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公开、公正。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4)管理国有资产。政府要遵循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开、政企分开的方式,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其保值增值。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含义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可使市场竞争下的结果更符合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从而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②实现宏观调控才能更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按比例地配置社会资源)。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人们认知的局限性和经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只有政府和市场相互配合才能更好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经济的按比例发展。 ③“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通过实行各种调控手段来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以便于国民经济的更好运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1.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1)含义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现象的交替出现被称之为经济波动。 (2)影响因素 ①投资率的变动。当投资率在合理范围时,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同向变动。当投资率过大时,实际经济增长率反而会下降,从而影响经济波动。 ②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产出和失业率,最终影响实际经济增长率。消费需求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一般同向变化,前者的波动会引起后者的波动。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程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程度,从而影响经济的波动。 ④资源供给。资源利用的程度影响社会产出,从而影响经济波动。

浅析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e17921372.html, 浅析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 作者:王艳 来源:《财会学习》2019年第03期 摘要:将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了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记账模式、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记账模式、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记账模式均存在缺陷。而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既符合账理,又通过编制双分录实现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与相互衔接,称得上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账模式的一次变革。 关键词:政府会计;平行记账;记账模式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与现行的行政事业 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一个改革创新,就是采用了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 一、对政府会计各种记账模式的分析 政府会计主体对于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记账模式包括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记账模式、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记账模式、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记账模式。现假设某事业单位为开展事业活动购买一项固定资产,价值为60万元,预计使用6年。对于该项经济业务,下面采用上述不同的记账模式进行会计核算。 (一)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记账模式 采用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记账模式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如表1所示: 通过会计分录可以看出,上述核算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对固定资产入账核算,二是没有按月计提折旧。这些造成了单位资产等财务信息的缺失。 (二)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记账模式 采用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记账模式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如表2所示: 上述会计核算既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入账核算,又按月计提了折旧,完整地反映了单位的资产等财务信息。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还需要反映预算资金的收支,而上述会计核算没有反映出本笔业务中的预算资金支出情况。 (三)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记账模式

德国企业制度

德国企业制度 GmbH und CO.KG怎么翻译 在德设立公司之型态 (二)在德设立公司之型态计有: 有限公司(GmbH) 股份有限公司(AG) 两合公司(KG) 无限公司(OHG) 股份两合公司(KGaA) 有限两合公司(GmbH & Co.KG) 其中最适合外国投资者在德国投资,且采用最普遍之法人形式为有限公司GmbH。 德国成立企业种类德国企业分两大类。一类是“个体企业”,另一类是公司。公司又分三大种:(一)人合公司。分为无限贸易公司(Offene Handelsgesellschaft,缩写为OHG);民法公司(Gesellschaft des Buergerlichen Rechts,缩写为GBR);两合公司(Kommanditgesellschaft, 缩写为KG);静止公司(stille Gesellschaft);(二)资合公司。分为有限公司(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缩写为GmbH)、单人有限公司(Ein-Mann-GmbH)、有限两合公司(GmbH & Co KG)、股份公司

(Aktiengesellschaft);(三)注册合作社和其它形式。注册合作社(Genossenschaft(eG))是7人以上组成,以集体力量来进行较大规模经营的公司形式。德国法律中还有其它一些形式,如“海运公司”(Reederei)、“相互保险联合会”(Versicherungsverein auf Gegenseitigkeit)等,但用得很少。另外一些形式,比如“自有企业”(Eigenbetrieb)、“受命企业”(Regiebetrieb)等,则是德国本身的公共企业(国有和地方政府所有企业),与外国企业没有多大关系。 上述各种公司形式的主要区别有:人合公司是自然人,资合公司和注册合作社是法人;人合公司是个人担保性质的,即以个人的一切财产作为抵押,一旦破产,全部个人财产作数,这又称为负无限责任;资合公司是资本担保性质的,一旦破产,以全部注册资本作数,不涉及个人财产。据德国有关机构统计,个体企业在手工业、贸易中介和零售业中占绝大多数(在德国的中餐馆、旅馆、小商店绝大部分都是个体企业);人合公司的重点在工业领域和批发业中。 德国法律明文规定经营自由,独立从事某一经营活动,必须在市或区的工商局登记。如果企业在年销售额和商务往来方面还必须要设立诸如财务帐目时,就仍然是小经营企业。在商业往来中,小经营企业可以只使用业主的全名,此外还可以注明商业目的,但是不能给人以公司的印象。作为小经营企业不允许使用一个公司或类似公司的名称。

德国双元制学习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设备、教学条件六个教学环节上适应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德国工业化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在职业教育领域有许多理念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广州市技工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并通过参加德国双元制高级研修班培训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有一点认识,下面介绍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的概念 人才培养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首先人才的概念是什么可能有几个答案,因为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飞机的某个零件,由于质量的偏差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甚至发生机毁人亡。制造这个小小零件的可能就是个车工,一位普通工人。从制造零件的角度讲,飞机的总工程师或设计师可能不如这个工人,因为他们是脑力劳动者,动手的机会不多,操纵机器的能力显然不可与一线工人同日而语。那么制造或安装这些零件的技术工人算不算人才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但在不同国度或人群中,答案似乎又有所差别。有的人或有的国家,将人尽其才称为人才。????德国将人能够尽其才视为人才。所以德国重视社会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各种不同的教育。正是德国重视普通人和个体人的成长,才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从而让德国制造蜚声海内外,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让世人对德国刮目相看。 德国公开谈论人才的不多,更多的是议论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即人力资源开发。人是有潜能的,巨大的潜能一旦挖掘出来,社会可能就多了个人才。潜能遭埋没、受歧视,又有可能走向反面,成为社会的负担或炸弹。德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人才开发部。它的职能有两项。一是培训员工,二是让各种不同素质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满足本公司各部门对人素质的要求。这里的素质指的是知识和技能,既包括一线的产业工人,也包括那些工程师或设计师等专门人才。

会计模式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会计模式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内容摘要:一国会计模式的形成从总体上来说, 应由该国的宏观会计环境因素所决定。作为影响会计模式的社会环境, 其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 各种因素影响作用大小不一, 会计环境对会计模式可以是综合性的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 会计模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互相作用, 共同构成会计的社会环境。会计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它对会计模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产生 着影响。会计模式同时又会影响会计环境。会计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利益调节器, 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其发展水平无疑影响会计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会计模式就是在与会计环境的互相影响中发展起来的。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决定了会计模式的生成。任何一种会计模式的生成,都源于经济环境内部矛盾运动, 其具体内容则分别受到各种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环境决定会计模式的转换, 经济环境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一种会计模式替代另一种会计模式的动因。经济环境涉及许多经济因素, 主要有社会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等, 都对会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经济体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从经济体制来看, 正是基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及其具体运行过程不同, 才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竞争型市场经济会计模式; 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 导型市场经济会计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美 国的证券市场发达, 企业的权益性资本比重较大, 强调财务会计的独立性。其会计目标是保护权益性资本投资者的利益, 强调充分披露并 不受税法的限制。所以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中最主要的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这两条原则可以说是美国会计的灵魂。 而法国就和美国完全不一样, 由于其证券市场不发达,所以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银行, 因此法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突出的有以 下几点: 实行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双重调节机制。法国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就确立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共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宏观计划调节。法国政府制定了“五年计划” ,政府每半年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平衡;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正是由于法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三大特点, 使法国会计目标强调以税收为导向, 注重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信息的沟通。 德国的会计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会计模式, 具有鲜明的特色。德国的会计目标是为宏观经济服务, 保护债权人利益, 因而在其会计报表中会出现很多的“准备金” ,这也是极为保守的一种会计, 而且德 国的会计准则都一条条的列示于《公司法》、《商法》、《税法》中。在《税法》中对德国公司的约束作用更加具体和细致。收入费用的计算方法、分配方法、账簿记录必须同税收目标保持一致, 会计报表上

德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

德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 2012-07-1009:08 德国拥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有鲜明的德国特色。德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其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必定有可借鉴之处。我们的企业需要学习一下德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做好发工资这点事儿。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薪酬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我们在概括 性地介绍欧洲薪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具体介绍一下德国的薪酬管理模式,看 一下德国是怎么发工资的。 一、在薪酬确定上,奉行工资自治原则 所谓工资自治就是将工资政策交给雇员和雇主的组织自行掌握,通过谈判就劳动 工资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其劳资契约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工会与雇主协会或者单个雇主(一般是大型企业)达成的工资合同;第二个层次 由企业职工委员会和企业雇主在企业内部达成的企业协议;第三个层次是由企业 雇主和单个雇员缔结的劳动合同。三种契约中,工资合同占主导地位,是调整劳 动和工资关系的主要法规,对其他两种契约具有决定性作用;其次是企业协议;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劳动合同是在前两个劳资集体契约和国家劳动法规的基础上 达成的雇佣合同,其条件只能更加有利于雇员。 在内容上,工资合同主要规定实质上的劳动条件,而企业协议则包含实质上的和 形式上的劳动条件。实质上的劳动条件是指其具体内容,例如报酬的高低或者工 时的长短;形式上的劳动条件则指实现这些内容的方式方法,例如,工资是根据 概括是劳动评价还是分析式劳动评价确定或者还是自由商定工时如何计算,何时 开始,何时结束以及作息时间如何安排等等问题。劳动合同中与之不同的条款,只有经过集体协议的许可或者该条款更加有利于雇员实(所谓“有利原则”),才有效。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 摘要: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日本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虽然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绩效,但却是不同国家的现实选择,适合于各国不同的国情。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缺乏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对不同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比较;借鉴 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高效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件与关键环节。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市场经济进行了干预和调控,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一些共同的特点,使各国的经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不断完善和协调发展。因此,实事求是地学习、研究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调节经济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对这些国家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模式的比较 (一)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有限干预 美国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在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上起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发挥着有限的干预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范围较小。这种市场经济模式一般称为“自由市场经济” 或“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但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在自由企业制度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还在不断完善。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限制垄断,消除阻碍竞争的因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创造市场竞争环境。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两大干预措施,保护竞争、鼓励竞争。这两大干预措施是: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以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在打破市场垄断方面,美国政府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立法,使垄断行为无法得到法律支持,对各种市场垄断行为或可能造成妨碍竞争的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文献号】3-1014 【原文出处】财贸经济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204 【原刊页号】70~75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206 【标题】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作者】瞿强/普瑞格 【作者简介】瞿强,普瑞格,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德国汉堡大学 普瑞格(Stephen Prigge)为德国汉堡大学货币与资本市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瞿强为中国人民大学财

金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汉堡大学货币与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H.Schmidt教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很多帮 助,德国学术交流基金提供了研究资助,作者对此深表感谢。本文是我们共同研究项目“不同金融体制下公司 治理结构”的一个案例分析。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模式相比具有显着的差异 ,从而为国际比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本文在介绍德国公司法律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特殊的双层委员会治理 结构和股权结构,并考察银行和资本市场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摘要题】海外视野 【关键词】德国/公司治理 【正文】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Corporate Governance”这个英文词汇也是最近二十几年才出现 的。该领域的研究边界迄今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例如美国的学者与德国的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不尽相同,前

者主要集中讨论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后者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金融体制的区别。 通常,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的公司治理结构被描绘成两种对立的模式。英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市场 主导的金融体制上,投资者“用脚投票”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意收购是主要的企业控制机制,使得公司管理者 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进行长期决策;相反,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不 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提供融资,而且控 制公司的监事会,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这种体制据说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 发展。当然,这些看法不是没有争论的。 公司治理结构起初主要是从法律角度来研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越来越多地与公司财务的研究相结 合,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框架必然会影响其投融资决策和外部资金供应者的收益。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14.1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美国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它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府于预,这种市场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一模式中还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面。 (二)美国模式的经济管理体制 美国没有全国的经济计划,甚至在经济界和学术界还对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接受的产业政策持有不同意见。但是有的州及县。镇却在编制计划。国家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政府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例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但大公司却有自己的计划管理制度,一般都要编制长期发展计划与销售计划。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演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1776 年美国建国开始到1860 年南北战争爆发前为第一阶段。最初形成了以州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1789 年的《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州、地方的三级政府体制。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制定税法,管理税收;有权制造货币,管理通货。上述条款为美国联邦政府调节经济提供了法律根据。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了以关税为主的财税制度。1782 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1791 年国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法令,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很行。在这个阶段中,美国银行的发展,曾经历过一个混乱时期。1837 年密执安条例建立了一种制度,规定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申领银行执照。以后不久,大多数州都通过了相似的法律,当时在美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利用新银行法捞一把的热潮。1834 年美国日银行总数为500家,1840 年增加到9000家。1807 年,美国通过了外贸禁运法令,禁止英、法工业品进人美国,起到了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作用。联邦政府从1785 年到1832 年,曾先后颁布六个有关开垦西部土地的法令,刺激农业的发展,并采用鼓励外国技术工人移居美国和奖励发明创造等措施,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1861年南北战争到1933 年罗斯福新政府上台前,是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建立了以公司和个人所得税为主的财税制度,对货币与银行制度进行了改革。1863 年国会通过了国民银行条例,规定开办银行必须具有的最低资本额,并对银行资金的使用与钞票发行作了规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固有的矛盾,也由于制度缺乏集中管理,美国差不多每10 年就发生一次金融危机。1873年J884年、1893 年和1907 年都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于是在1913 年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国会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国家的流通和贷款。但联邦储备条例并没有改变美国自由经营银行的原则,银行的数目继续增加。到1921年,全国营业的银行超过3万家。整个20世纪20 年代,银行倒闭之风不断。到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整个银行制度趋于崩溃。 1933 年罗斯福推行新政后,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进人了逐步完善阶段。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传统自由派不干预经济的做法。1933 年 3 月开始的100 天内,罗斯福以立法与行政手段进行了若干重要改革。在解决失业方面,国家设立了民间保护团,吸收失业青年从事植树、造林、筑坝、水土保持及兴建国家级与州级公园以保护自然资源,政府提供 5 亿美元(后增至50 亿美元)用来修建机场、公园、道路、学校与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在农业方面,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控制农民生产粮食的数量及设立房屋贷款公司,以保障人民的住房;在规范证券发行方面,通过了证券法;为促进和规划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过了联邦紧急赈救法等等。此后,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宏观管理制度,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三)美国模式的财政预算体系 1. 财政预算体系。本世纪30

德国双元制是什么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全球的标杆,其国家推行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实践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很多国家想要学习了解这一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基本情况: 双元教育,至少有2个场所,理论教育在职业学校完成,实践教育在企业中完成 相对来说企业的教育更重要一些,让学生体会真实的生产流程, 起源在中世纪时代,进行职业分级,学徒--师傅 1870年开始双元制教育 1969年立法 2015年有350个教育工种。 双元教育的体系不仅仅在德国,欧洲其他国家也有此种教育,但是德国是贯彻的力度最大的。 体系和机构: 实践部分:签订合同,学徒和机构是合同关系。

行业协会核定培训机构是否达到培训单位,行业协会作为监督者,还要审核培训合同是否合规,遇到问题,行业协会进行处理,合同双方发生争执的实施,行业协会作为调节方。 理论部分:是国家监督,州的教育部定好什么素质的人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学校内部的工作是有校长来监督,教务监督员,职业学校的教学有专门的质量监督标准,当体制内的各方发生争执的时候,有国家来协调,学校中有抱怨时,校长出来先进行协调。 双元教育的内容: 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学员要具备的能力, 以修变速箱为例---信息采集---规划能力,看懂图纸,知道流程---决策,对于材料的知识,机械设备的知识---动手维修能力----控制和检测,掌握检测机器的使用----学习评估。 职业学校:比例要协调,根据比例付费。 真正意义上不是双元教育是三元教育,引入培训中心的三元。 欧洲的认证体系会成为国际认证的体系。

英美会计模式比较分析

英美会计模式比较分析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国际上存在着不同的会计体制,他们在会计模式、会计规范等方面各有特点。会计模式是对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会计实践活动的综合或描述,被描述的要素主要包括: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会计监督体制等。这次我就有关英美会计模式进行一次比较分析。 英美的会计模式则是独立发展的会计模式,其特点是不受客观目标和微观经济理论的限制,而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那样发展起来的,它以实用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并从商业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得到启迪。 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英国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对英联邦国家和其他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受到挑战而经济发展不够迅速,但其经济仍有一定的基础,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还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实力。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职业会计师最早出现于英国。早期英国的会计职业组织都是区域性的。194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建议书”,但由于其不具备强制性而未被采纳,因而也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70年组建了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然而美国,他的会计模式的形成是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至为重要。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会计是在英国会计的传统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因而,美国会计与英国会计在许多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随着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会计逐渐完善并走上自己的发展轨道。以下是两国会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一方面,从会计管理体制来看。英美两国会计强调专业导向,较少依赖法律,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在美国会计管理史上,素来就以民间机构制定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为准绳进行管理。 第二方面,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制定与颁布来看。美国的民间机构在制定与颁布会计准则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指导。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会计实务完全是在法律的支配下由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英国并未授权任何会计职业团体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广大会计职业成员从其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法律框架内制定标准和会计实务说明,与美国不同的是,它并不制定大量而浩繁的、包罗问题广泛的详细会计准则,只就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方面,从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来看。美国的会计核算方法偏向乐观,不断创新,在信息披露上强调保护股东的利益,提倡真实反映,并素以充分披露而闻名;英国着重强调“真实与公允”的观念,是以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债券的持有人和股东的利益为主要目的。 第四方面,从会计监督来看。美国会计监督以民间审计著称,企业的财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有效。美国民间审计无论在从业人员的数量上还是技术、方法上,都位居世界前列。英国民间审计实行自我管理的原则,政府对审计职业团体不加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之间没有相互间的领导、指导和经济关系。 阐述完以上几个方面,具体的有关我想就英美两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并不相同再进行一些分析。英国的会计准则由民间负责制定,政府通常不直接干

德国公司组成模式说明

德国公司组成模式说明 在德设立公司之型态计有: 有限公司(GmbH) 股份有限公司(AG) 两合公司(KG) 无限公司(OHG) 股份两合公司(KGaA) 有限两合公司(GmbH & Co.KG) 其中最适合外国投资者在德国投资,且采用最普遍之法人形式为有限公司GmbH。 德国成立企业种类德国企业分两大类。一类是“个体企业”,另一类是公司。公司又分三大种:(一)人合公司。分为无限贸易公司(Offene Handelsgesellschaft,缩写为OHG);民法公司(Gesellschaft des Buergerlichen Rechts,缩写为GBR);两合公司(Kommanditgesellschaft, 缩写为KG);静止公司(stille Gesellschaft);(二)资合公司。分为有限公司(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缩写为GmbH)、单人有限公司(Ein-Mann-GmbH)、有限两合公司(GmbH & Co KG)、股份公司(Aktiengesellschaft);(三)注册合作社和其它形式。注册合作社(Genossenschaft(eG))是7人以上组成,以集体力量来进行较大规模经营的公司形式。德国法律中还有其它一些形式,如“海运公司”(Reederei)、“相互保险联合会”(Versicherungsverein auf Gegenseitigkeit)等,但用得很少。另外一些形式,比如“自有企业”(Eigenbetrieb)、“受命企业”(Regiebetrieb)等,则是德国本身的公共企业(国有和地方政府所有企业),与外国企业没有多大关系。 上述各种公司形式的主要区别有:人合公司是自然人,资合公司和注册合作社是法人;人合公司是个人担保性质的,即以个人的一切财产作为抵押,一旦破产,全部个人财产作数,这又称为负无限责任;资合公司是资本担保性质的,一旦破产,以全部注册资本作数,不涉及个人财产。据德国有关机构统计,个体企业在手工业、贸易中介和零售业中占绝大多数(在德国的中餐馆、旅馆、小商店绝大部分都是个体企业);人合公司的重点在工业领域和批发业中。 德国法律明文规定经营自由,独立从事某一经营活动,必须在市或区的工商局登记。如果企业在年销售额和商务往来方面还必须要设立诸如财务帐目时,就仍然是小经营企业。在商业往来中,小经营企业可以只使用业主的全名,此外还可以注明商业目的,但是不能给人以公司的印象。作为小经营企业不允许使用一个公司或类似公司的名称。 合伙企业 在德国,合伙企业必须在商业登记册上办理登记。由全体合伙人事先提出合伙申请,并登记姓名、职业、住所、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营业日期等事项。 普通商事合伙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在一个商号下经营商事营业为目的而结成的合伙,全体合伙人的个人责任都不受限制,全体合伙人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中小商业组织中得到了普遍的采用,普通

浅谈德国会计

浅谈德国会计及其对我国会计的启示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国际会计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欧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而德国又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德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民族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会计模式。研究和借鉴德国会计发展中的可取之处,有利于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也对我国会计变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德国;会计环境;会计模式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国门,就必须要了解国际会计,掌握相关的知识。德国是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合作伙伴,研究和比较德国的会计环境及其模式,对我国的会计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的会计环境 各国的会计环境都深受其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国家由于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的不同,也就造成其会计表现出不同的差异。 1、政治环境 德国国体是联邦制共和国,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德国采用典型的立法会计模式,强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统一,基于宏观的控制而非微观的实用,采用极端稳健及不充分披露的原则。 2、法律环境 德国会计法律体系也采用成文法,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会计活动

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以提供一个适合市场竞争的环境。另外的目的还包括为政府贯彻经济政策服务。影响会计环境的主要法律包括《商法》、《股份公司法》、《公告法》、《股份不公开公司法》、《税法》以及《欧洲引导法》。 3、文化环境 法制观念强,倾向集体主义,权力距离较大。德国属于日耳曼民族,该民族长期生活在罗马帝国境内,他们信奉罗马基督教,直接受罗马文化下的国家制度及法制的影响。罗马文化国家制度和法律的严谨对德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人凡事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普遍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诚实而不需要监督。 4、经济环境 德国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首要的特点是保护竞争,限制垄断。竞争秩序不能仅仅靠经济的自然秩序,也不能仅仅靠国家的法律秩序来创造和保障,而应把二者结合起来,由国家的秩序和政府的力量维护自由的市场经济。市场的有序竞争,给市场注人了活力,但竞争不是“放任”的,当竞争中出现社会所不期望的后果时,国家会进行干预,以体现社会公正性。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平衡,还可通过社会力量进行纠正,以实现公平或公正。比如,通过税收来实现分配的平衡等。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倡导社会进步,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追求社会进步,如维护人的尊严,树立高尚的道德精神,发挥社会的安全保障作用等

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机械技术系尹云龙 2014年3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班学习。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庞大和广泛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国外学习活动,团队共计11人,由教务处长带队,五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2月22日临行前由省教育厅领导开会强调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学院主管教学的张迎副院长亲自到机场送行。 这次学习活动,主要在德国itw学院(柏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我们的到来,受到了校方的热烈欢迎。在培训期间分别考察了柏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柏林能源与环境质量检测职业技术公司、柏林工商行业协会等与双元制有关的学校、企业、行业职能部门。并参观考察了西门子柏林,宝马,格拉苏蒂朗格表业纪念馆等世界顶级企业,具体行程如下表所示:在学习过程中,团员们结合国内的实际和工作中的体会,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德国老师们都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参观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由于各参观场所相互距较远,交通涌挤,

参观时间十分有限,相当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授课的内容上十分丰富,较为广泛,许多内容只能囫囵吞枣,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很肤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此行的收获。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权威组织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很庞大,很正规和也很全面。确切地说德国人从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或者一个普通的。而在中学的学习结束后,就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了。在

法国会计模式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借鉴

法国会计模式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借鉴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该文分析了法国会计模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认为法国会计模式与中国会计模式存在相似之处,并借鉴法国1996年以来会计改革的经验,对完善我国会计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模式;会计环境;会计管理体制 我国已加入了WTO,这意味着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模式的完善既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又要面向世界,与会计的国际惯例协调,以面对日益加强的国际交流。 世界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分为五大模式,即美国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德国会计模式、法国会计模式和社会主义会计模式。这几种会计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美国会计模式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保护投资人,尤其是保护潜在权益投资人的利益;英国会计模式注重真实和公正,会计制度主要是保护债券、股票持有人和债权人;德国会计模式是以德国及北欧国家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以强调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应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国际会计模式;法国会计模式是以法国及周边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以强调会计处理应服从税法税则的要求、并与其保持一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国际会计模式;社会主义

会计模式是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服务于计划经济的一种曾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的国际会计模式,这种会计模式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而逐步消失。目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正形成着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而法国会计模式的决定因素和会计环境与我国很相像,因而它的改革经验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法国会计模式 (一)法国会计的经济与法律环境 法国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与国家计划指导相结合,强调会计为宏观经济服务。这种状况使得法国政府在会计规范中占有主导地位,由财政部的国家会计委员会全面负责会计的各项工作,这与英美各国由会计职业界自行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形成鲜明对比。 当代法国法律体系中与会计密切相关的是商法、公司法、税法和一些会计法令。会计规定都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非常详细。各项会计计量、处理方法、报告方法都在有关的法律中作出了规定。法国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法和会计是高度相关的,税收在会计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会计规范只能依靠税法的支持才能得以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