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避免解析几何中的繁杂计算

重视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避免解析几何中的繁杂计算
重视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避免解析几何中的繁杂计算

重视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避免解析几何中的繁杂计算

解析几何是高考试题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而解析几何的解答又是学生得分最差的,学生感觉特别困难,往往无法准确、快速下手解答。而老师们在指导学生梳理复习中也往往陷在习题中,要么肤浅,要么偏、怪、难,学生无所适从,不得要领。而反观教材很多老师都认为教材浅显,没有多的必要去深入钻研。学生和老师陷在繁杂的计算中,埋头苦干,而很少抬头思考。在处理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常常习惯借助一元二次方程来代数化处理,导致很多问题陷入繁杂的计算之中,而忽视圆锥曲线作为几何图形的本来所具备的几何性质,如果我们处理恰当,可以大大简化计算,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如何有效的进行解析几何的复习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面就以我的教学实录,谈谈如何真正的理解教材、回归教材,破解解析几何复习中的难题。

例题1、(2009四川)(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

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

分别为

12

,F F

,离心率

2e =

,右准线方程为2x =。

(I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II )过点1

F 的直线l 与该椭圆交于,M N 两点,且

222F M F N +=

,求直线l 的

方程。

高考解答:解:(Ⅰ)由条件有2

2c a a c

?=??

??=??,解得a

c=1=。

b 1∴==。

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2

2x y 12

+=。…………………………………4分

(Ⅱ)由(Ⅰ)知1(1,0)F -、21

0F (,)。 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l 的方程为1x =- 将

1x =-代入椭圆方程得

y =。 不妨设

(1,

2M -、12

N --

(,,

22((2,(4,0)F M F N ∴+=-+-=-u u u u v u u u v

.

224

F M F N ∴+=uuuu v uuuv ,与题设矛盾。

∴直线l 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k (x+1)。 设11(x y )M ,、22(,)N x y ,

联立2

212(1)x y y k x ?+=???=+?

,消y 得2222

(12)4220k x k x k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2

122

412k x x k

-+=+,从而12122

2(2)12k y y k x x k +=++=

+,

211(1,)F M x y =-,222(1,)F N x y =-,

221212(2,)F M F N x x y y ∴+=+-+。

2

2

2

221212(2)()F M F N x x y y ∴+=+-++ 222

22

822()()1212k k k k

+=++

+ 42424(1691)

441

k k k k ++=

++ 42242

4(1691)441k k k k ++∴

=++。

化简得4

2

4023170k k --= 解得2

1k =或者21740

k =-(舍)

1k ∴=±

∴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1y x =+或者1y x =-- …………

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也是运用的这种解法,而这种解法很少有学生完整、准确的计算出

来,花费了大量时间,无疾而终。即使在考场中这样做,我觉得那也是无效得分,得分效率很低,必然导致后面很多能得到的不能得分,。实际也表明在几乎每次的数学考试中很少有学生能做完全部试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对试题的理解和学生、老师平时对教材的把握上,没有真正吃透教材所导致的。在阅读试题中又没有很好的理解题目所蕴含的信息。

我在教学中,面对多数学生不能准确解答的情况,提醒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关键条件

222F M F N +=

,启发学生结合教材认真思考,回归教材本源,联想向量加法的几何

意义。在我的提示下,很多学生很快联想到了向量加法的几何做法,设MN 的中点为P ,转化为已知3

26

2=

PF ,再利用中点问题很简便的得于求解。

解答:本题应该抓住条件22

2F M F N +=应用向量的加法法则,设MN 的中点为P

(00,y x )得到P F 2=326再应用点差法得到?????=+=+2

222222

121y x y x 相减得:0021212y x x x y y -=--又

斜率=

100+x y ∴=-002y x 100+x y 从而得到:200202y x x -=+又∵3

26

)1(2020=+-y x 平方解得320-

=x 或者=0x 3

17

∵220≤≤-x ∴=0x 317舍去。∴)31,32(-P 或)3

1

,32(--P 得到所求直线方程为1+=x y 或1--=x y 。

例题2、过双曲线C:12

2

=-y x 的右焦点2F 的直线与右支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2AF 和

2BF 的长度分别为n m , 且n m ≥ (1)、求证:1≥mn (2)、当直线AB 的斜率[]

3,5∈k

时求

n

m

的取值范围。 常规解法:

解: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1==n m ∴1=mn 成立;

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2(-=x k y 设A ()11,y x ,B ()22,y x 并

联立方程得()

?

?=--=1222y x x k y 消去y 得()()

0122212

222=+-+-k x k x k ∴

1

2222

21-=

+k k x x ,

1

1

22221-+=

?k k x x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

???

? ??-=

2221

x m ???? ??-=2222x n ∴()???

? ??++-=212222121x x x x mn 化简得:1212111

221122221122222222-+=??????+-=??

????+--++=k k k k k k mn 又直线和右支交于不同两点,得k >1∴mn >1

如果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充分挖掘题目的几何意义,可以很简洁的求解,

2

12

22

2d d d AG EF n m n

--==+,又由双曲线定义得到:212,2d n d m ==∴()n m n n m n

n m n --=--=+12

2

22

22,∴mn n m 2=+又mn n m 2≥+得mn mn ≥从而

1≥mn

或者,过A 、B 点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

G ,n m d d E F G F n m 2

2

2222

2222222122--

=--

===n m --11,∴mn n m 2=+再得到1≥mn ②常规解法:令

λ=n m

,B F AF 22λ=∴()

???=--=-2

11122y y x x λλ,

1

,12222

21221--=?-=+k k y y k k y y ,

{

()1

12212

22222-=-=-k k

y k k y λλ化简得:()18122

-=-k λλ∴18212-+=+k λλ又

[

]

3,5,1∈

≥k λ,∴??

?

???++∈32,253λ

如果充分借助几何图形,紧扣定义可以很简单求解,

n d n m d m 2

2

2222cos ,222222cos 21-=-=?-=-

=?αα相加得到:()()n m n m -=

+2

2

c o s α从而()n

m n m +-=22

c o s α,又根据[]

3,5∈k 得

?

?????∈66,1010cos α∴3355≤+-≤n m n m 上下同除以n 得33

1155≤+-≤λλ求得322

5

3+≤≤+λ。 这道试题是一道考场题,所给出的解答也中规中矩,但考场是几乎没有学生解答出来,常规解法,没有很好的抓住:“过右焦点”这个条件,从而没有很好的结合双曲线的定义。 从上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充分挖掘题目所隐含的条件,紧扣定义可以很简便的求解,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引申:

圆锥曲线中过焦点的弦有很多的性质,有关圆锥曲线中的焦点弦的性质应用(结合定义)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圆锥曲线的焦点弦的丰富性质,因为它可以紧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AB 分别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过A 、B 点向准线作垂线,垂足为11,B A 根据几何性质

可以证明1AB 和B A 1交于一定点。这些问题用解析法来证明运算量较大,但如果借助其几何性质可以很简便的证明。

如图:AB 为椭圆过右焦点的弦,过点A 、B 分别向右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1A 、1B 证明:1AB 与B A 1交于定点,并求定点坐标。

A

圆锥曲线知识点整理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知识整理 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求曲线(点的轨迹)方程。它一般分为两类基本题型:一是已知轨迹类型求其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如求直线及圆的方程就是典型例题;二是未知轨迹类型,此时除了用代入法、交轨法、参数法等求轨迹的方法外,通常设法利用已知轨迹的定义解题,化归为求已知轨迹类型的轨迹方程。因此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中,一是寻找与动点坐标有关的方程(等量关系),侧重于数的运算,一是寻找与动点有关的几何条件,侧重于形,重视图形几何性质的运用。 在基本轨迹中,除了直线、圆外,还有三种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三种圆锥曲线的研究 (1)统一定义,三种圆锥曲线均可看成是这样的点集:? ?????>=0e ,e d |PF ||P ,其中 F 为定点,d 为P 到定直线的距离,如图。 因为三者有统一定义,所以,它们的一些性质,研究它们的一些方法都具有规律性。 当01时,点P 轨迹是双曲线;当e=1时,点P 轨迹是抛物线。 (2)椭圆及双曲线几何定义:椭圆:{P||PF 1|+|PF 2|=2a ,2a>|F 1F 2|>0,F 1、F 2为定点},双曲线{P|||PF 1|-|PF 2||=2a ,|F 1F 2|>2a>0,F 1,F 2为定点}。 (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几何性质是圆锥曲线内在的,固有的性质,不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定性:焦点在与准线垂直的对称轴上 椭圆及双曲线中:中心为两焦点中点,两准线关于中心对称;椭圆及双曲线关于长轴、短轴或实轴、虚轴成轴对称,关于中心成中心对称。 (4)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解析量(随坐标改变而变) 举焦点在x 轴上的方程如下: 椭 圆 双 曲 线 抛 物 线 标准方程 1b y a x 2 22 2=+ (a>b>0) 1b y a x 2 22 2=- (a>0,b>0) y 2=2px (p>0) 顶 点 (±a ,0) (0,±b ) (±a ,0) (0,0) 焦 点 (±c ,0) ( 2 p ,0) 准 线 X=±c a 2 x=2 p - 中 心 (0,0) 焦半径 P(x 0,y 0)为圆锥曲线上一点,F 1、F 2分别为左、右焦点 |PF 1|=a+ex 0 |PF 2|=a-ex 0 P 在右支时: |PF 1|=a+ex 0 |PF 2|=-a+ex 0 P 在左支时: |PF 1|=-a-ex 0 |PF 2|=a-ex 0 |PF|=x 0+ 2 p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其解题应用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其解题应用 一、正确掌握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提高解题效率 1、椭圆中一些线段的长度及其关系如: ①椭圆上的点到焦点最近的距离为AF a c =-,最近的距离为BF a c =+; ②Rt OFC ?中,2 2 2 a b c =+; ④△F PQ '的周长与菱形F CFD '的周长相等,为4a . 例题1、如下图,椭圆中心为O ,F 是焦点,A 、C ,P Q 在椭圆上且PD l ⊥于D ,QF OA ⊥于F ① PF PD ② QF BF ③ AO BO ④ AF BA ⑤ FO AO ⑥ OF FC 能作为椭圆的离心率的是 (填正确的序号)2① 12OB OB b ==;12OA OA a ==. ② 焦点F 向渐近线引垂线,垂足为P ,则 bc PF b c = = =, 又因为OF c =,故有OP a = ③ 由②可知2Rt OA Q Rt OPF ???. ⑥ A A B B ③当PQ x ⊥轴时,2 2b PQ a =?,叫椭圆的通径.

例题2.已知双曲线22 214x y b -=的右焦点与抛物线x y 122=的焦点重合,则该双曲线的 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 【解析】双曲线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b ,由抛物线方程x y 122 =易知其焦点坐标 为)0,3(,又根据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知2234=+b ,所以5= b . 【点评】平时如果能理解并记住一些有用的结论,可以在考试中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3、抛物线中一些线段的长度及其关系如: ① 通过焦点且垂直对称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连接这两点的线段AB 叫做抛物线的通径,且2AB p =. ② 2DF p =,几何意义知道吗? ③ 由①②易知Rt ADF ? ④ 题目中涉及到焦点F 虑定义PF PQ =这个性质.

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选讲

1.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x2/4+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 ) A.2B.6 C.8D.12 2.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是() A.B.C.D. 3.已知以椭圆的右焦点F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与椭圆的右准线交于不同的两 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B.C.D. 4.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F2向∠F1PF2的外角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 M,则点M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直线D.双曲线的一支 5.如图,已知点B是椭圆的短轴位于x轴下方的端点,过B 作斜率为1的直线交 椭圆于点M,点P在y轴上,且PM//x轴,,若点P的坐标为(0,t),则t的取值范围 是() A.0

①AD+AE=AB+BC+CA; ②AF·AG=AD·AE ③△AFB ~△ADG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7. 如图2,A,E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直径BC=4,AD⊥BC,垂足为D,BE与AD 相交与点F,则AF的长 为____________。 8.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与相交于点,是延长线上一点,且 若与圆相切,则线段的长为__________. 9.已知点,动点满足条件.记动点的轨迹 为.则的方 程是____________. 10.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点在边所在直线上. (I)求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II)求矩形外接圆的方程; (III)若动圆过点,且与矩形的外接圆外切,求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 11. 已知平面上两定点M(0,-2)、N(0,2),P为一动点,满足. (I)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II)若A、B是轨迹C上的两不同动点,且. 分别以A、B为切点作轨迹C 的切线,设其交点 Q,证明为定值. 【参考答案】 1.C 解析:由椭圆定义知,△ABC的周长=4a。 2.A 解析:由几何知识知道,平移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切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 3.C 解析:

【高考精品复习】第九篇 解析几何 第8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第8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圆锥曲线中的弦长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的联立、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代入和设而不求的思想. 2.高考对圆锥曲线的综合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向量等在解决问题中的综合运用. 【复习指导】 本讲复习时,应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把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会判断已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或交点个数),会求直线与曲线相交的弦长、中点、最值、定值、点的轨迹、参数问题及相关的不等式与等式的证明问题. 基础梳理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将直线l 的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代入圆锥曲线C 的方程F (x ,y )=0,消去y (也可以消去x )得到一个关于变量x (或变量y )的一元方程. 即??? Ax +By +C =0,F (x ,y )=0, 消去y 后得ax 2+bx +c =0. (1)当a ≠0时,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判别式为Δ,则Δ>0?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交;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C 相切;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C 无公共点. (2)当a =0,b ≠0时,即得到一个一次方程,则直线l 与圆锥曲线C 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此时,若C 为双曲线,则直线l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若C 为抛物线,则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2.圆锥曲线的弦长 (1)圆锥曲线的弦长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有两个交点时,这条直线上以这两个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的弦(就是连接圆锥曲线上任意两点所得的线段),线段的长就是弦长.

第五讲 圆锥曲线及其几何性质

回顾复习五:圆锥曲线及其几何性质 ☆考点梳理 1.圆锥曲线的轨迹定义与统一定义.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焦点、离心率、准线、渐近线.☆基础演练 1.如图,椭圆中心为O,A、B为左右顶点,F为左焦点, 左准线l交x轴于C,点P、Q在椭圆上,PD⊥l于D, QF⊥OA于F.给出下列比值: 其中为离心率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若 12 ,F F为椭圆 22 1 25 x y m +=的焦点,且 12 8 F F=,则m的 值为. 3.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直线交其于A、B两点,A、B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1、 B1,则 11 A FB ∠=____________. 4.经过两点() 143 ,, ?? - ? ? ?? 的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5.过双曲线 22 22 1 x y a b -=的右焦点F作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坐标 原点,若OA、AB、OB成等差数列,且BF,FA u u u r u u u r 同向,则离心率e=_________. 6.椭圆 22 1 2516 x y +=的两个焦点为F1、F2,弦AB过F1,若 2 ABF ?的内切圆周长为π, ()() 1122 A x,y, B x,y,则 12 y y -=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椭圆的定义 例1.如图,已知E,F为平面上的两个定点,G为动点, 610 EF,FG, ==点P为线段EG的中垂线与GF的交点. ⑴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点P的轨迹方程; ⑵若点P的轨迹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A、B,且线段AB 的中垂线与EF(或EF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C,线段EF 的中点为O,证明: 9 5 OC<. 2.中点弦问题 例3.直线l交椭圆 22 1 2016 x y +=于M,N两点,点() 04 B,,若⊿BMN的重心恰为椭圆 右焦点,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3.椭圆的几何性质 例2.已知 1 F、 2 F分别是椭圆() 22 22 10 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右准线l,离心率e. ⑴若P为椭圆上的一点,且 12 F PF ∠=θ,则 12 PF F S ? =_____________. ⑵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使得 12 PF PF ⊥,则e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⑶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使得 12 PF ePF =,则e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⑷若在l上存在一点P,使得线段 1 PF的中垂线经过 2 F,则e的范围是___________. ⑸若P为椭圆上的一点,线段 2 PF与圆222 x y b +=相切于中点Q,则e=________. ⑹过F且斜率为k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3 AF FB = u u u r u u u r ,若 2 e=,则k=___. 4.最值问题 例4.已知动点P在椭圆 22 1 1612 x y +=上,(,(2,0) A B. ⑴若2 PA PB +取最小值,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⑵若动点M满足||1 BM= u u u u r ,且0 PM BM= u u u u r u u u u r g,则| |的最小值是; ⑶PA P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椭圆W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 3 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6.椭 圆W的左焦点为F,过左准线与x轴的交点M任作一条斜率不为零的直线l与椭圆W 交于不同的两点A、B,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 ⑴求椭圆W的方程;⑵求证:CF FB λ = u u u r u u u r ;⑶求MBC ?面积S的最大值. ☆方法提炼 1.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有时需要就焦点位置进行讨论. 2.椭圆有两种定义方式,解题时要学会“回到定义去”. 3.椭圆有两个焦点、两条准线,解题时建议联系起来考虑. 4.解解析几何问题,“画个图”是个好建议;中点弦问题利用“点差法”可简化运算. 5.在处理直线与椭圆相结合的问题时,要学会利用韦达定理整体处理. P H E F G 第 1 页

立体与平面解析解析几何(研究生整理)

立体与平面解析解析几何 1. 常见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 常见的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 直线一般用小写英语字母a, b, l或者大写字母直线上的两个点AB表示。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内,记作;点不在平面内, 记作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A∈l;点A在直线l外,记作A l;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lα;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lα。 4. 四个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符号语言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 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 平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

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 思考途径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转化为线面平行; 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线线平行; (2)转化为面面平行. 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线面平行; (2)转化为线面垂直.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线面垂直; (2)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3)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2017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解析几何和圆锥曲线文科(word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解析几何(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课表I 文)已知F 是双曲线:C 13 2 2 =-y x 的右焦点,P 是C 上一点,且PF 与x 轴垂直,点 A 的坐标是)3,1(,则APF ?的面积为( ) .A 13 .B 1 2 .C 2 3 .D 3 2 【解答】解:由双曲线C :x 2﹣=1的右焦点F (2,0), PF 与x 轴垂直,设(2,y ),y >0,则y=3, 则P (2,3), ∴AP ⊥PF ,则丨AP 丨=1,丨PF 丨=3, ∴△APF 的面积S=×丨AP 丨×丨PF 丨=, 同理当y <0时,则△APF 的面积S=,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础题. 2.(2017课标II 文)若1a >,则双曲线2 221x y a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2) .C 2) .D (1,2) 【分析】利用双曲线方程,求出a ,c 然后求解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即可.

【解答】解:a >1,则双曲线﹣y 2=1的离心率为:==∈(1,).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3.(2017浙江)椭圆22 194 x y +=的离心率是( ) . A 13 3 . B 53 . C 23 . D 59 【分析】直接利用椭圆的简单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解:椭圆 + =1,可得a=3,b=2,则c= = ,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4.(2017课标II 文)过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F ,且斜率为3的直线交C 于点M (M 在x 轴上方),l 为C 的准线,点N 在l 上且MN l ⊥,则M 到直线NF 的距离为( ) .A 5 .B 22 .C 23 .D 33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求出M 的坐标,求出N 的坐标,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F (1,0),且斜率为的直线:y= (x ﹣1), 过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F ,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 于点M (M 在x 轴上方),l 可知:,解得M (3,2 ). 可得N (﹣1,2 ),NF 的方程为:y=﹣ (x ﹣1),即, 则M 到直线NF 的距离为:=2 . 故选:C .

怎样学好圆锥曲线

怎样学好圆锥曲线(解析几何的高考热点与例题解析)圆锥曲线将几何与代数进行了完美结合.借助纯代数的解决手段研究曲线的概念和性质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从数学家笛卡尔开创了坐标系那天就已经开始. 高考中它依然是重点,主客观题必不可少,易、中、难题皆有.为此需要我们做到: 1.重点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这些都是圆锥曲线的基石,高考中的题目都涉及到这些内容. 2.重视求曲线的方程或曲线的轨迹,此处作为高考解答题的命题对象难度较大.所以要掌握住一般方法:定义法、直接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参数法等. 3.加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复习.此处一直为高考的热点.这类问题常涉及到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弦长、垂直问题,因此分析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设而不求法与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联系去解决.这样加强了对数学各种能力的考查. 4.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提炼,达到优化解题思维、简化解题过程. (1)方程思想 解析几何的题目大部分都以方程形式给定直线和圆锥曲线,因此把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利用韦达定理进行整体处理,就简化解题运算量. (2)用好函数思想方法 对于圆锥曲线上的一些动点,在变化过程中会引入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量,从而使一些线的长度及a,b,c,e之间构成函数关系,函数思想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很有效. (3)掌握坐标法 坐标法是解决有关圆锥曲线问题的基本方法.近几年都考查了坐标法,因此要加强坐标法的训练. 考点一求圆锥曲线方程 求指定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识图、画图、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逻辑推理、合理运算及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好这类问题,除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好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外,命题人还常常将它与对称问题、弦长问题、最值问题等综合在一起命制难度较大的题。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 ●思路方法:一般求已知曲线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可采用“先定形,后定式,再定量”的步骤。 定形——指的是二次曲线的焦点位置与对称轴的位置. 定式——根据“形”设方程的形式,注意曲线系方程的应用,如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时,

高二数学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练习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选择题(' ' 6636?=) 1. .设22221(0)x y a b a b +=>>为 黄金椭圆,F 、A 分别是它的左焦点和右端点,B 是它的短轴的一个端点,则ABF ∠=( ) A ,60 B ,75 C ,90 D ,120 2.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一直线交双曲线于P ,Q 两点,交l 于R 点,则( ) A ,PFR QFR ∠>∠ B ,PFR QFR ∠=∠ C ,PFR QFR ∠<∠ D ,PFR ∠与QFR ∠的大小不确定 3.已知点A(0,2)和抛物线24y x =+上两点B 、C ,使得AB BC ⊥,当点B 在抛物线上移动时,点C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 A ,(,0][4,)-∞+∞ B ,(,0]-∞ C ,[4,)+∞ D ,[0,4,] 4.设椭圆方程2 213 x y +=,(0,1)A -为短轴的一个端点,M ,N 为椭圆上相异两点。若总存在以MN 为底边的等腰AMN ?,则直线MN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1)- B ,[1,1]- C ,(1,0]- D ,[0,1] 5.已知12,F F 分别为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 意一点,若 2 12 PF PF 的最小值为8a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B ,(1,2] C , D ,(1,3] 6.已知P 为抛物线2 4y x =上一点,记P 到此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1d ,P 到直线 2120x y +-=的距离为2d ,则12d d +的最小值为 ( )

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8.圆锥曲线方程 知识要点 一、椭圆方程. 1. 椭圆方程的第一定义:为端点的线段 以无轨迹方程为椭圆21212121212121,2, 2, 2F 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 ⑴①椭圆的标准方程: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0(12 222 b a b y a x =+ . i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0(12 22 2 b a b x a y =+ . ②一般方程:)0,0(122 B A By Ax =+. ③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 2=+ b y a x 的参数方程为?? ?==θ θsin cos b y a x (一象限θ应是属于20π θ ). ⑵①顶点:),0)(0,(b a ±±或)0,)(,0(b a ±±. > ②轴:对称轴:x 轴,y 轴;长轴长a 2,短轴长b 2. ③焦点:)0,)(0,(c c -或),0)(,0(c c -. ④焦距:2221,2b a c c F F -==. ⑤准线:c a x 2±=或c a y 2 ±=. ⑥离心率:)10( e a c e =. ⑦焦点半径: i. 设),(00y x P 为椭圆 )0(12222 b a b y a x =+ 上的一点,21,F F 为左、右焦点,则 》 ii.设),(00y x P 为椭圆)0(12 22 2 b a a y b x =+ 上的一点,21,F F 为上、下焦点,则 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0()(),0()(0002 200201 x a ex x c a e pF x ex a c a x e pF -=-=+=+=归结起来为“左加右减”. 注意:椭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得→)sin ,cos (θθb a N 方程的轨迹为椭圆. ⑧通径:垂直于x 轴且过焦点的弦叫做通经.坐标:),(222 2a b c a b d -=和),(2a b c ⑶共离心率的椭圆系的方程:椭圆 )0(12 22 2 b a b y a x =+的离心率是)(22b a c a c e -== ,方程t t b y a x (2 22 2=+是大于0的参数,)0 b a 的离心率也是a c e = 我们称此方程为共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 ⑸若P 是椭圆: 12 22 2=+b y a x 上的点.21,F F 为焦点,若θ=∠21PF F ,则21F PF ?的面积为2 tan 2θ b (用 ? -=+=0201,ex a PF ex a PF ? -=+=0201,ey a PF ey a PF

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doc

基本要求①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能根据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到角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③ .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 ④ . 掌握圆的方程的两种形式,并能合理合理运用; ⑤. 灵活运用圆的几何性质解决问题 . 1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点斜式:y y0k ( x x0 ) ,(斜率存在 ) 斜截式:y kx b (斜率存在 ) 两点式: y y1 x x 1, (不垂直坐标轴 ) y2 y1 x2 x1 截距式:x y 1 (不垂直坐标轴 ,不过原点 ) a b 一般式: Ax By C 0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1)有斜率的两直线 l1:y=k 1x+b1; l2:y=k 2x+b2;有:① l1∥ l2 k1=k2且 b1≠ b2;② l 1⊥ l2 k1·k2 =-1 ; ③ l 1与 l 2相交k 1≠ k2 ④l 1与 l 2重合k1=k2 且 b1=b2。( 2)一般式的直线l : A x+B y+C =0, l : A x+B y+C =0 有:① l ∥ l 2 AB-A B=0;且 BC-B 2 C ≠ 0 1 1 1 1 2 2 2 2 1 1 2 2 1 1 2 1 ② l1⊥ l2A1A2+B1B2=0 ③ l1与 l2相交 A 1B2-A 2B1≠ 0 ④ l1与 l2重合 A 1B2-A 2B1=0 且 B1C2-B 2C1=0。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 P( x , y )到直线 Ax+By+C=0的距离: d Ax0 By0 C 。 00 A2 B 2 平行直线 Ax+By+C1=0 与 Ax+By+C2=0 之间的距离为 d C1 C2 A2 B 2 两点间距离公式:| PP | (x x )2 ( y y )2 1 2 1 2 1 2 .4 直线系方程 ①过直线 l 1:A1x+B1y+C1=0, l 2:A2x+B2y+C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λ( A2x+B2y+C2)=0(λ∈R)( 除l2外 ) 。 ②过定点 M ( x0 , y0 ) 的直线系方程为 y y0 k( x x0 ) (其中不包括直线x x0) ③和直线 Ax By C 0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 By C ' 0 (C C ') ④和直线 Ax By C 0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Bx Ay C ' 0 5.圆的定义 :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 ) 叫圆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如三个点 , 半径和圆心 ( 两个坐标 ) 等 . 2 2 2 6. 圆的方程 (1)标准式: (x-a) +(y-b) =r (r>0),其中 r 为圆的半径, (a, b)为圆心。 2 2 2 2 D E 1 D 2 E 2 4F (2)一般式: x +y +Dx+Ey+F=0(D+E -4F>0),其中圆心为( , ) ,半径为 2 2 2 (3) 参数方程 : x r cos , x a r cos (是参数) . 消去θ可得普通方程y r sin y b r sin ( 4) A(x 1, y1)B(x 2,y2)为直径的圆: (x-x1)(x-x 2)+(y-y 1)(y-y 2)=0; (5) .过圆与直线(或圆)交点的圆系方程: i)x2+y2+Dx+Ey+F+λ (Ax+By+C)=0,表示过圆与直线交点圆的方程

圆锥曲线的概念与几何性质

第十六单元圆锥曲线的概念与几何性质 考点一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1.(2017年全国Ⅰ卷)设A,B是椭圆C:+=1长轴的两个端点.若C上存在点M满足∠AMB=120°,则m的取值范围是(). A.(0,1]∪[9,+∞) B.(0,]∪[9,+∞) C.(0,1]∪[4,+∞) D.(0,∪[4,+∞) 【解析】当03时,焦点在y轴上, 要使C上存在点M满足∠AMB=120°, 则≥tan 60°=,即≥,解得m≥9. 故m的取值范围为(0,1]∪[9,+∞). 故选A. 【答案】A 2.(2014年大纲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4,则C的方程为(). A.+=1 B.+y2=1 C.+=1 D.+=1 【解析】因为△AF1B的周长为4,所以|AF1|+|AB|+|BF1|=|AF1|+|AF2|+|BF1|+|BF2|=4a=4,所以a=.又因为椭圆的离心率e==,所以c=1,所以b2=a2-c2=3-1=2,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故选A. 【答案】A 3.(2013年全国Ⅱ卷)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C上的点,PF2⊥F1F2,∠PF1F2=30°,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解析】(法一)由题意可设|PF2|=m,结合条件可知|PF1|=2m,|F1F2|=m,故离心率e=====. (法二)由PF2⊥F1F2可知点P的横坐标为c,将x=c代入椭圆方程可解得y=±,所以|PF2|=.又由∠PF1F2=30°可得 |F1F2|=|PF2|,故2c=·,变形可得(a2-c2)=2ac,等式两边同除以a2,得(1-e2)=2e,解得e=或e=-(舍去). 【答案】D 4.(2017年全国Ⅲ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且以线段A1A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x-ay+2ab=0相切,则C的离心率为(). A.B.C.D. 【解析】由题意知以A1A2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a. ∵直线bx-ay+2ab=0与圆相切,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a,解得a=b, ∴=, ∴e==- =-= -=.故选A. 【答案】A 考点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5.(2016年全国Ⅰ卷)已知方程- - =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3) B.(-1,) C.(0,3) D.(0,) 【解析】若已知方程表示双曲线,则(m2+n)(3m2-n)>0,解得-m2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且与椭圆+=1有公共焦点,则C的方程为(). A.-=1 B.-=1 C.-=1 D.-=1 【解析】因为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y=±x,所以=.又因为椭圆与双曲线的焦点为(±3,0),即c=3,且c2=a2+b2,所以a2=4,b2=5,故双曲线C的方程为-=1. 【答案】B 7.(2017年全国Ⅱ卷)若双曲线C:-=1(a>0,b>0)的一条渐近线被圆(x-2)2+y2=4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C的离心率为().

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的概念及性质

4.2 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的概念及性质 一、选择题 1.(2010·安徽)双曲线方程为x 2 -2y 2 =1,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 ( ) A. ????22,0 B.????52,0 C.??? ?62,0 D .(3,0) 解析:∵原方程可化为x 21-y 2 1 2=1,a 2=1, b 2=12, c 2=a 2+b 2=32, ∴右焦点为????6 2 ,0. 答案:C 2.(2010·天津)已知双曲线x 2 a 2-y 2 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3x ,它的一个 焦点在抛物线y 2 =24x 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 A.x 236-y 2108=1 B.x 29-y 227=1 C.x 2 108-y 2 36=1 D.x 2 27-y 2 9 =1 解析:∵渐近线方程是y =3x ,∴b a = 3.① ∵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y 2=24x 的准线上, ∴c =6.② 又c 2=a 2+b 2,③ 由①②③知,a 2=9,b 2=27, 此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 27=1. 答案:B

4.(2010·辽宁)设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3,那么|PF|=() A.4 3 B.8 C.8 3 D.16 解析:解法一:AF直线方程为: y=-3(x-2), 当x=-2时,y=43,∴A(-2,43). 当y=43时代入y2=8x中,x=6, ∴P(6,43), ∴|PF|=|P A|=6-(-2)=8.故选B. 解法二:∵P A⊥l,∴PA∥x轴. 又∵∠AFO=60°,∴∠F AP=60°, 又由抛物线定义知P A=PF, ∴△P AF为等边三角形. 又在Rt△AFF′中,FF′=4, ∴F A=8,∴P A=8.故选B. 答案:B 5.高8 m和4 m的两根旗杆笔直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则地面上观察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为() 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 解析:如图1,假设AB、CD分别为高4 m、8 m的旗杆,P点为地面上观察两旗杆 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由于∠BPA=∠DPC,则Rt△ABP∽Rt△CDP,BA P A DC PC ,从而 PC=2P A.在平面APC上,以AC为x轴,A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2),则A(-5,0),C(5,0),设P(x,y),得(x-5)2+y2=2(x+5)2+y2 化简得x2+y2+50 3 x+25=0,显然,P点的轨迹为圆.

圆锥曲线几何性质总汇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椭圆的几何性质 (以22a x +22 b y =1(a ﹥b ﹥0)为例) 1、⊿ABF 2的周长为4a(定值) 证明:由椭圆的定义 12121212242AF AF a AF AF BF BF a BF BF a +=?? ?+++=?+=?? 即2 4ABF C a = 2、焦点⊿PF 1F 2中: (1)S ⊿PF1F2=2 tan 2θ?b (2)(S ⊿PF1F2)max = bc (3)当P 在短轴上时,∠F 1PF 2最大 证明:(1)在 12AF F 中 ∵ 2 2 21212 4cos 2PF PF c PF PF θ+-=? ∴ () 2 1212 122cos 2PF PF PF PF PF PF θ?=+-?∴ 2 1221cos b PF PF θ ?=+ ∴ 12 22112sin cos tan 21cos 2 PF F b S b θθθθ-=??=?+ (2)(S ⊿PF1F2)max = max 1 22 c h bc ??= (3 ()()() 2 2 22 2 2 22 12002 2222 2 212 00 4444cos 12222PF PF c a ex a ex c a c PF PF a e x a e x θ+-++---= = =-?-+ 当0x =0时 cos θ有最小值22 2 2a c a - 即∠F 1PF 2最大 3、 过点F 1作⊿PF 1F 2的∠P 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 则M 的轨迹是x 2+y 2=a 2 证明:延长1F M 交2F P 于F ,连接OM x x x

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选讲

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选讲

1 ?已知△ ABQ的顶点B、C在椭圆x/4+ y = 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 ABC的周长是() A. 2 B. 6 C. 8 D. 12 2.抛物线' -:;±的点到直线-- 11距离的最小值是() A. 3?已知以椭圆的右焦点F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与椭圆的右准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 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F2向/ F1PF2的外角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 M,则点M的轨迹是() D ?双曲线的一支 B.

H 2 5.如图,已知点B是椭圆;;厂…”的短轴位于x 轴下方的端点,过B作斜率为1的直线交 椭圆于点M,点P在y轴上,且PM// x 轴,丽.踰=9,若点P的坐标为(0,t),则t的取值范围是() 0

① AD+AE=AB+BC+CA ; ② AF ?AG=A D AE ③ 厶AFB ?△ ADG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D ?①②③ 7.如图2,A,E 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直径 BC=4,AD 丄BC,垂足为D,BE 与AD 相交 与点F ,则AF 的长 为 ______________ 。 8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丄与上相交于点」, ,是 丄延长线上一点,且 C .①③ n D

m 71 -「若二与圆相切,则 线段翅的长为_____________ . 9 .已知点门,动点/满足条件宀‘记动点」的轨迹为丁.则丁的方 程是_______________ . 10.矩形一匸?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1, 旳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点丁(-1,1)在曲边 所在直线上. (I)求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II )求矩形」二外接圆的方程; (III )若动圆」过点--■■,且与矩形—二的外 接圆外切,求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 11.已知平面上两定点M(0,—2)、N(0,

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 1. 椭圆 222 2 1x y a b + =和 222 2 x y k a b + =(0)k >一定具有(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轴长 2. 已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1F 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2 ABF ?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 2 B . 3 C 2 D 3 3. 已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120M F M F ?= 的点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 取值范围是( )A .(01), B .1(0]2 , C .(02 D .1)2 4. 过椭圆 222 2 1(0) x y a b a b + =>>的左焦点1F 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2F 为右焦点,若 1260F P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 2 B . 3 C .12 D .1 3 5. 已知椭圆 2222 1x y a b +=的左、 右焦点分别为1F 、2F ,且12||2F F c =,点A 在椭圆上,1120AF F F ?= ,2 12AF AF c ?= ,则椭圆的离心率e = ( ) A . 3 B . 2 C 2 D 2 6. 已知P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椭圆 222 2 1(0)x y a b a b + =>>上的一点,若 120 PF PF ?= , 121tan 2 PF F ∠= ,则此椭圆的的离心率为( ) A . 12 B . 23 C .1 3 D 3 7. 已知椭圆 2 2 15 x y m + = 的离心率e 5 =m 的值为( ) A .3 B . 253 或3 C . D 8. 椭圆的长轴为12A A ,B 为短轴的一个端点,若∠012120A BA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 12 B 3 C 3 D 2 9. 椭圆 222 2 1(0)x y a b a b + =>>的四个顶点为A 、B 、C 、D ,若四边形ABC D 的内切圆恰好过椭 圆的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 2 B . 4 C 2 D 4 10. 设12F F ,分别是椭圆 222 2 1x y a b + =(0a b >>)的左、右焦点,若在直线2 :a l x c = 上存在P (其 中c =),使线段1PF 的中垂线过点2F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0, 2? ?? B .0, 3? ? ? C .,12????? D .,13? ???? 11. 椭圆上一点A 看两焦点的视角为直角,设1AF 的延长线交椭圆于B ,又2||||AB AF =,则椭圆的 离心率e =( ) A .2-+ B . C 1- D 12. 椭圆() 222 2 10x y a b a b + =>>的右焦点F ,其右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在椭圆上存在点满足线 段AP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13. A .02? ? ? B .102? ? ?? ?, C .)11 , D .112 ???? ??, 14. 已知椭圆() 222 2 10x y a b a b + =>>,A 是椭圆长轴的一个端点,B 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F 为 椭圆的一个焦点. 若AB BF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 224416. 在ABC △中,A B B C =,7cos 18 B =- .若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 ,则该椭圆的离 心率e = . 1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椭圆 222 2 1(0) x y a b a b +=>>的焦距为2c ,以点O 为圆心,a 为 半径作圆M .若过点20a P c ?? ? ?? ,作圆M 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18. 直线:220l x y -+=过椭圆的左焦点1F 和一个顶点B ,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19. 设12(0)(0)F c F c -,,,是椭圆 222 2 1(0) x y a b a b + =>>的两个焦点,P 是以12F F 为直径的圆与椭 圆的一个交点,若12 21 2PF F PF F ∠=∠,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 20. 椭圆 222 2 1(0)x y a b a b + =>>的半焦距为c ,若直线2y x =与椭圆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恰为c ,椭圆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21. 已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1F 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 2ABF △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