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研究进展

罗小叶;邱树毅;王晓丹

【摘要】该文概述酯化酶的特性,酯化酶在酯类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井对目前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9(038)008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微生物;酯化酶;浓香型白酒;研究进展

【作者】罗小叶;邱树毅;王晓丹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1

白酒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白酒中约2%的呈香呈味物质是决定酒体质量的重要物质。在香味物质中,酯类成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酯类物质的合成主要是通过酯化反应产生,其实质就是酸和醇反应,脱水而生成酯,此反应主要在参与白酒酿造微生物体内温和的环境中进行,且这一过程需有酯化酶的参与完成[1]。

酯化酶能催化酯的合成与酯的分解,因此在白酒行业习惯分别称为酯化酶和酯分解酶[2]。浓香型白酒在中国白酒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产、销量均占70%左右[3]。浓香型白酒的酿造采取固态、厌氧的半自然发酵生产,这一生产过程需生产环境、曲药、窖泥内众多微生物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浓香型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主要包括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4],在窖内发酵过程中,酯类物

质生成周期较长[5],而利用酶法合成酯类物质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副

产物少等优点[6],所以在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中酯化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食品增香领域酯化酶也有较广泛的应用[7-8]。本文概述微生物发酵产酯化

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包括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及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1 酯化酶的概述

1.1 酯化酶的定义

酯化酶是一类催化合成低级脂肪酸酯的酶类的总称,不是酶学上的专业术语。在白酒中酯化酶主要是指脂肪酶、酯合成酶、磷酸酯酶的统称。

1.2 酯化酶的来源及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酵母、霉菌、细菌均可产生酯化酶,目前在白酒酿酒过程中已经发现红曲霉、根霉中许多菌株有较强的己酸乙酯合成能力。酯化酶的理论基础为酶在有机溶剂中作用,在窖池外直接将酸与醇催化合成酯类,包括己酸乙酯、乙酸乙酯、

乳酸乙酯等酯类物质,而这些酯类物质属白酒风味重要贡献物质,酯化酶对白酒的风味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1.3 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

能产酯化酶的微生物具有酸醇酯化能力的特殊功能,目前已发现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产生酯化酶的微生物主要为酵母菌和霉菌,酵母包括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假丝酵母、球拟酵母等[9-10],传统的固态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由于产量低、耗粮大、优质品率低、劳动强度大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酿酒研究人员研究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包括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利用微生物产酯化酶技术来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11]。

2 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

2.1 酯化酶在酯化大曲的应用

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品质和风格与浓香型白酒大曲的优劣息息相关。传统生产大曲依靠环境微生物制成富含酿酒所需要的菌系、酶系和物系的复合载体,经过繁殖和生化演化,形成种类繁多的酒体呈香呈味物质,经发酵再随蒸馏过程进入酒体中[12-13]。挖掘功能微生物,将传统酿酒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筛选和选育酿酒有益功能微生物,将该类功能微生物应用到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来提高产品品质。目前,各酒厂都在广泛推广使用强化大曲技术,将功能微生物应用到制曲中,因生产周期缩短,质量也较稳定,是制曲工艺上的一大革命[14]。其开发和研制一直是浓香型白酒提高优质品率的研究热点,进而对微生物的研究是深入认识大曲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功能特点的重要手段。

最早在1993年庄名扬等[15]对酯化酶粗酶制剂生产及在浓香型酒的应用进行研究初步表明,将该酶制剂应用浓香型酒生产,可提高酒中己酸乙酯含量,高达

537.8mg/100m L,发酵周期由60 d缩短至40 d。本课题组前期分离筛选鉴定

出一株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FBKL3.0018[16];对其固态发酵产

酯化酶及酶学性质等进行研究[17-18];用其生产高酯化大曲,提高青酒大曲成品

曲质量以及提高青酒大曲原酒的质量[19-21];最后对高酯化大曲催化增香技术在

浓香型白酒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酯化大曲的添加能减少用曲量,提高原酒产量和质量[13,20]。刑爽[10]研究不同香型大曲酯化酶的特性结果显示,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催化合成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酶活力较大。综上表明酯化大曲在浓香型白酒上的应用较广泛,对提高浓香型白酒产量及质量均有较积极的影响。2.2 酯化酶在黄水中的应用

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液态副产物为黄水,不仅含有丰富的浓香型白酒风味(前体)物质如醇、醛、酸和酯类等,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还原糖、酵母自溶物等以及大量经长期驯化的酿造微生物[22]。现今,黄水的主要用途一方面用于人工窖泥生产、养窖护窖,另一方面可利用黄水中丰富的风味(前体)物质提高原酒品质或用于生产新型白酒[23];将复合生物制剂应用在浓香型白酒黄水酯化中,结果表明所有黄水酯化后丁酸乙酯及己酸乙酯含量均大幅上升[24-25];利用红曲霉或酵母制成的各种酯化酶粗酶制剂对黄水进行酯化,使黄水中的酯含量大幅上升,香味物质含量高,酒样中主要呈香酯类物质比例适宜,酒的口感风味协调[26-29]。

2.3 酯化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应用

在浓香型白酒整个固态酿造过程中,酯化酶技术应用较广泛,取得效果较显著。张楷正等[30]研究发现,在浓香型白酒双轮底发酵和回沙撒糟醅中应用酯化酶,能较大地提高试验酒样中的总酯含量和优质品率及出酒率;王述荣等[31]在洋河大曲酒的生产中应用粗酶制剂,同样提高了优质酒率和出酒率;信春辉等[32-33]将复合

酯化酶添加到扳倒井大曲酒及泰山特曲酒生产过程中,研究结果也表明酯化酶提高

了平均出酒率及优质酒率;樊琪[34]在山东阁老贡酒生产中添加复合酯化酶,使出酒率及优质酒率也得到提高;酯化酶对于轮次酒的影响也比较大,束成忠等[35]将酯化酶应用于固态发酵生产粮食酒,应用于1、2轮次酒酿造,结果表明优质酒率都得到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武建国等[36]在以香醅为载体时加入红曲酯化酶,优质酒率得到提高且主体呈香物质己酸乙酯增幅较大。方跃进[37]研究酯化红曲在浓香型白酒中应用,结果表明可以大幅度提高浓香型酒基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使酒的优级品率提高10%以上。综上表明,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

程中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

3 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酯化酶技术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应用较广泛且效果较好,但当前酯化酶应用研究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挖掘到的产酯微生物的资源种类较少,选育仍需加强。浓香型白酒酿造属于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化学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对产酯微生物的选育工作,包括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充分挖掘产酯微生物的资源,为后期应用奠定基础。

(2)酯类物质比例协调性仍需调节。酯化酶应用于固态发酵传统工艺可提高酒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但一味大幅度提高己酸乙酯的含量,会使得浓香型白酒酯类物质含量比例失调,酯化酶的用量需进一步确定,四大酯类物质比例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使得酒体更趋协调,提高优级品率。

(3)酯化酶纯度仍需提高。由于目前应用的酯化酶制剂大多数仍属于粗酶制剂且纯度较低。因此生产高纯度及高酶活的商品酯化酶,以期满足广大酿酒企业的需求,提高浓香型优质酒的占比。

(4)复合生物酯化酶制剂开发。由于功能微生物纯种的应用难度较大,且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需要多种微生物协同参与,因此对复合生物酯化酶制剂的应用开展研

究存在较大价值。

4 结论与展望

浓香型白酒酿造中酯化酶技术的应用是中国白酒工业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该技术的应用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出酒率和优质酒率,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利用多种方法,加强产酯微生物的资源挖掘、酯化酶纯度提高、酒类酯类物质比例协调性调节及复合生物酯化酶制剂开发工作,以期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

【相关文献】

[1]ARANDA J,CERQUEIRANM FSA,FEMANDESPA,etal.Thecatalyticmechanism of carboxylesterases:a computational study[J].Biochemistry,2014,53(36):5820-5829.

[2]张志刚,周爱江.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在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研究[J].酿酒科技,2006(5):

55-57.

[3]ZHAO JS,ZHENG J,ZHOU RQ,etal.M icrobialcommunity structureof pitmud in aChinesestrongaromatic liquor fermentation pit[J].J Inst Brew,2012,11(4):356-360.

[4]沈怡方.白酒中四大乙酯在酿造发酵中形成的探讨[J].酿酒科技,2003(5):28-31.

[5]SHIEH C J,AKOH CC,YEE LN.Optimized enzymatic synthesisof geranyl butyratewith lipase AY from Candida rugosa[J].Biotechnol Bioeng,1996,51(3):371-374.

[6]WELSH FW,WILLIAMSRE,DAWSON K H.Lipasemediated synthesis of low molecularweight flavor[J].J Food Sci,1990,55(6):1679-1682.

[7]顾立众.根霉酯化酶用于酱油增香的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1):175-179.

[8]王涛,赵东,游玲,等.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产酯化酶的霉菌多样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38(5):37-41.

[9]SMARTK.Brewing yeastfermentation performanc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Company,2003.

[10]刑爽.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形成机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8.

[11]罗小叶,胥思霞,邱树毅,等.高酯化大曲催化增香技术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上的应用[J].中国酿造,2018,37(10):141-144.

[12]SAMBROOK J,RUSSELLDW.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manual(3rd ed)[M].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Press,2001:31-38.

[13]SYAMAMOTO,HARAYAMA S.PCR amplificationand directsequencing of gyrB

geneswith universal pri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detection and taxonom ic analysis of Pseudomonas putida strains[J].Appl Environ M icrobiol,1995,61(3):1104-1109.

[14]谢红想,徐岩,赵光鳌.浓香型白酒增香的生物技术进展[J].酿酒,1998(3):8-11.

[15]庄名扬,孙达孟,侯明贞,等.酯化酶粗酶制剂生产及在浓香型酒的应用[J].酿酒科技,1993(2):22-26.

[16]王晓丹,李付丽,胥思霞,等.一株产酯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J].酿酒,2014,41(5):42-47.

[17]胡娜,吴鑫颖,李付丽,等.紫色红曲霉FBKL3.0018固态发酵产酯化酶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7,42(7):20-25.

[18]王艳,吴鑫颖,胡娜,等.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酯化酶的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

科技,2018,39(15):147-153.

[19]王晓丹,胥思霞,班世栋,等.高酯化青酒大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2015,36(1):18-21.

[20]王晓丹,胥思霞,班世栋,等.红曲酯化酶粗酶制剂在浓香型青酒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酿酒科技,2014(7):57-60.

[21]WANGX D,XIAO B,BAN SD,etal.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esterification green-liquor Daqu[J].Adv Appl Biotechnol,2015,4:467-476.

[22]杨瑞,周江.白酒生产副产物黄水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酿酒科技,2008(3):90-92.

[23]宋柯,杜岗,刘念.白酒发酵副产物丢糟、黄水、底锅水中提取香味成分在酒用香料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8(6):82-84.

[24]张丹,陈雪玲,付瑜,等.复合生物制剂在浓香型白酒黄水酯化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16(9):71-75.

[25]YOU L,WANG T,YANG ZR,etal.Performance of indigenous yeasts i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strong-flavoured liquor during spontaneous mixed solid-stateorsubmerged fermentation[J].J Inst Brew,2015,12(2):295-303.

[26]刘子红,李学思.“SH-2”酯化菌在黄浆水酯化中的应用[J].酿酒,2013,40(4):78-80.

[27]罗惠波,左勇.TH-AADY和酯化酶对黄水酯化作用的条件优化[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2(2):24-26.

[28]刘宾,陈义伦,于忠良.黄水酯化液酶法制备技术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9,9(2):116-121.

[29]陈帅,刘琨毅,郑佳,等.基于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黄水酶促酯化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205-209.

[30]张楷正,黄海.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酯化酶研究及应用进展[J].酿酒科技,2016(2):93-96.

[31]王述荣,陈翔,许乃义.YH-AM复合酶制剂在洋河大曲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J].酿酒,2004(2):36-41.

[32]信春辉,胥伟宏.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在浓香型大曲酒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2(6):55-57.

[33]贾超英,朱光金,吴阳,等.红曲酯化酶在泰山特曲发酵过程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1(5):57-60.

[34]樊琪.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3(1):52-54.

[35]束成忠,王忠英,高臣刚.利用酯化酶提高浓香型白酒优级率的研究[J].酿酒,2001(3):34-

35.

[36]武建国,吴雪平,刘景波,等.香醅袋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3(1):53-54.

[37]方跃进.酯化红曲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及实例[J].酿酒,2011,38(3):75-78.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大曲具有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等功能,不但为大曲酒的发酵、成香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前驱物,还提供发酵所必须的丰富的生物催化剂——酶类。大曲,作为大曲酒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一直是白酒行业研究的重点。 单宁酶(EC3.1.1.20),也称作单宁酰基水解酶、鞣酸酶。单宁酶能水解没食子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生成葡萄糖和没食子酸,同时影响着白酒的风味及品质,单宁酶在食品、化工和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酯化酶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最为的重要酶类之一,酶化酶含量多少和酶活高低,都与白酒优质酒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蛋白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不仅能水解发酵原料和菌体的蛋白质,还能促进产酒和生香、降低杂醇油含量。 脂肪酶为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白酒风味物质具有一定影响。实验以单宁酶、蛋白酶、酯化酶、脂肪酶为研究重点,采取平板分离法筛选产酶微生物,通过测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判断各菌落产酶能力并对菌落形态进行分辨描述,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纯化菌株进行5.8S PCR和16S PCR分子鉴定。 各酶产生菌菌落形态及种属情况如下所示。(1)实验分离得到产单宁酶的真原核微生物菌落共有16个类别,其中真核产生菌有9个类别,比原核产生菌多了两类,且发酵期大曲样品中的真核单宁酶产生菌菌落形态多样性显著多于成熟期的大曲样品。 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产单宁酶真核微生物有三个属(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Byssochlamys),其中Aspergillus有六个种,占全部单宁酶真核产生菌的60%。其次是Penicillium属的Penicillium commune strain、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train和Penicillium robsamsonii三个种。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周靖 【摘要】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采用红曲霉酿酒为我国首创.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的发酵条件、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红曲霉 次级代谢产生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并对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 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3页(P107-109) 【关键词】红曲霉;白酒;代谢产物;强化大曲;功能性成分 【作者】周靖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TS262.3 中国白酒是以富含淀粉质的谷物粮食作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等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含酒精的饮料,包括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等12种香型白酒,多达上千种香味成分,以醇类、酯类、酸类、羰基类化合物为主,是风味独特、生产工艺独有的蒸馏酒。红曲霉是腐生真菌,它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曲霉目、曲霉科、红

曲霉属[1]。由于红曲霉具有一定的糖化发酵力和较强的酯化力,用于白酒的发酵 生产,可以适当提高出酒率及酯类化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增加酒的营养保健价值[2],故被酿酒界所重视 并加以研究。 1 红曲霉发酵条件及其代谢产物 1.1 红曲霉的发酵条件 红曲霉一般适应温度为15~42℃,最适温度为28~35℃,能耐55℃的高温,最适pH3.5~5.0,能耐pH2.0,最适酒精浓度为5%vol~7%vol,可耐酒精最高浓度达11.5%vol[3]。依据这些生理特性,红曲霉能够适应白酒发酵糟醅偏酸性、含酒精以及有一定的发酵温度等特殊环境。因此,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红曲霉广泛存在于大曲、制曲作坊、酿酒醪液、糟醅中等,很多用于酿酒生产的红曲霉都是从大曲或糟醅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然后再直接用于实际生产,利用红曲霉产生的酶类、功能性成分等次级代谢产物可提高白酒品质。 1.2 红曲霉的代谢产物 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麦芽糖酶等多种酶类物质[4]。这些酶类物质能够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和糖化效率,有利于提高 出酒率和酯类化合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量。另外,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红曲色素、Monacolin K及其金属盐、GABA(γ-氨基丁酸)、麦角固醇等功能性 成分[5-7],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将红曲霉应用于白酒发酵酿造过程中,能够使红曲霉代谢产生的多种初级和次级代谢物质进入白酒中,从而加强白酒的营养保健功能。 2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 2.1 红曲霉应用于强化大曲 大曲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具有糖化发酵、生香和投粮等作用,其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

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形成机理的研究

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形成机理的研究酯类物质是白酒中占比最大的风味物质,探明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形成规律,为白酒生产中酯类物质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对提高白酒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从产酯酵母、大曲/麸曲酯化酶以及脂肪酶的角度,研究白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形成规律。 (1)以卡特多菲毕赤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酵母、球拟酵母和高产酯酿酒酵母为代表研究发酵条件对产酯酵母的影响,结果显示除高产酯酿酒酵母外,供氧情况对其他产酯酵母均有显著影响,供氧越弱酵母的酒度和发酵度越低,适度供氧有利于酵母产酯。pH对产酯酵母有一定影响,酵母的最适产酒pH和最适产酯pH不同。 温度对产酯酵母的影响较为显著,低于28℃时酵母的酒度和发酵度较低,但有利于产酯(除球拟酵母外),球拟酵母28℃产酯最高。由此可见,高产酯酿酒酵母的应用广泛,其他四种产酯酵母不能直接入池发酵,可做成酯化液或固态香醅再入池发酵或与池内酒醅混蒸。 (2)研究不同香型大曲酯化酶的特性结果显示,清香型大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酶活力较大,浓香型大曲催化合成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酶活力较大,酱香型大曲酶活力较小;底物酸浓度和pH对大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最适pH在4.0-5.0 范围内,合成乳酸乙酯的最适pH在7.0-8.0,指出了白酒酸酯比例失衡的原因,合理利用大曲酯化酶特性可有效提高酒质。(3)研究麸曲酯化酶特性结果发现,烟色红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酶活力较高,米根霉曲催化合成乳酸乙酯酶活力较高。

底物酸浓度和pH对麸曲酯化酶活力具有一定影响,麸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最适pH在白酒发酵范围内,但催化乳酸乙酯的最适pH为6.0-7.0。(4)通过对脂肪酶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的酶活力较大;华南理工大学提供的脂肪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活力较大。 Novozym435脂肪酶1、华南理工大学提供的脂肪酶2、绿微康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脂肪酶3催化合成四种酯类物质的最适pH符合白酒发酵环境。

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研究进展 罗小叶;邱树毅;王晓丹 【摘要】该文概述酯化酶的特性,酯化酶在酯类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井对目前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9(038)008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微生物;酯化酶;浓香型白酒;研究进展 【作者】罗小叶;邱树毅;王晓丹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1

白酒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白酒中约2%的呈香呈味物质是决定酒体质量的重要物质。在香味物质中,酯类成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酯类物质的合成主要是通过酯化反应产生,其实质就是酸和醇反应,脱水而生成酯,此反应主要在参与白酒酿造微生物体内温和的环境中进行,且这一过程需有酯化酶的参与完成[1]。 酯化酶能催化酯的合成与酯的分解,因此在白酒行业习惯分别称为酯化酶和酯分解酶[2]。浓香型白酒在中国白酒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产、销量均占70%左右[3]。浓香型白酒的酿造采取固态、厌氧的半自然发酵生产,这一生产过程需生产环境、曲药、窖泥内众多微生物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浓香型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主要包括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4],在窖内发酵过程中,酯类物 质生成周期较长[5],而利用酶法合成酯类物质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副 产物少等优点[6],所以在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中酯化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食品增香领域酯化酶也有较广泛的应用[7-8]。本文概述微生物发酵产酯化 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包括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及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1 酯化酶的概述 1.1 酯化酶的定义 酯化酶是一类催化合成低级脂肪酸酯的酶类的总称,不是酶学上的专业术语。在白酒中酯化酶主要是指脂肪酶、酯合成酶、磷酸酯酶的统称。 1.2 酯化酶的来源及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酵母、霉菌、细菌均可产生酯化酶,目前在白酒酿酒过程中已经发现红曲霉、根霉中许多菌株有较强的己酸乙酯合成能力。酯化酶的理论基础为酶在有机溶剂中作用,在窖池外直接将酸与醇催化合成酯类,包括己酸乙酯、乙酸乙酯、

酱香型白酒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酿酒工艺》期末结课论文作业 论文题目:酱香型白酒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撰写人:熊旭升 班级:11生物技术 学号:************ 授课老师:曹海鹏 老师评价与评分:

酱香型白酒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1生物技术熊旭升110903030061) 摘要: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酒曲微生物、酒醅微生物、酒窖泥微生物三方面概述了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和展望,得出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微生物复杂度对酒质风味影响的重要性,未来白酒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分子水平的机制机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分享对《酿酒工艺》这门课程的学习体会。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进展 1.引言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传统白酒是以优质粮谷类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方式,经蒸馏、贮存和勾兑而成的含酒精的饮料[1],被列为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我国白酒呈现五大类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而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开放式生产工艺是优质白酒生产工艺中特有的,因为其网罗了自然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在产酒生香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结合白酒的生产工艺,我们知道白酒的酿造过程其实是相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酒曲、窖泥和酒醅,参与酒精和香味物质的形成,是影响白酒典型香型形成的重要因素。酿酒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消长变化等对白酒发酵途径及最终产物的生成均有着重大的影响。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的研究水平直接影响白酒生产技术水平,进而影响白酒的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风味微生物菌群结构,对于白酒的产量与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白酒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了高潮,各酒厂、科研机构和学校纷纷对白酒微生物进行研究[2]。2000年以后,进入了白酒研究的高潮期,各地学者对白酒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分布及变化规律、理化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按香型归类,发表研究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其他香型白酒微生物的文章占有关白酒微生物研究论文比例分别约为66%、16%、11%、7%,说明研究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的占主要部分。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进展已有报道,而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现状报道较少且相对零散。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类型之一,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发展较快,2001年酱香型白酒产量在全国白酒产量中仅占0.2 %, 2009 年酱香型白酒产量约占全国白酒总量的 1 %,销售收入约占15 %利税占行业35 %左右,产量、产值、利润均得到大幅提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白酒行业一个新的增长点[3]。在微生物研究方面相对浓香型白酒来说虽望其项背,而在这其中酱香型白酒代表茅台酒在微生物研究方面又独树一帜,早在1956年国家科委制定的长远科技发展规划项目中就提出了对贵州茅台酒的酿造微生物进行研究,1975年,贵州轻工科研所对茅台酒酿造微生物进行研究,并认定茅台曲是一种高温细菌酒曲[4]。在此,作者本人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对相关研究报道的阅读,主要关注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现状成果,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酒曲微生物、酒醅微生物、酒窖泥微生物三方面概述了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和展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样本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有关酶研究、运用现状 姓名:蒋春华学号:摘要:白酒在国内具备上千年历史,其独特工艺堪称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举。它以透明外观、幽雅香气、醇厚口感深受人们爱慕。对于浓香型白酒而言大曲酒酿造生产中重要物质,是酿酒生产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剂,其品质对曲酒出酒率和酒质均有极大影响,常有“曲是酒之骨”之称。浓香型大曲酒发酵属于各种微生物群共同发酵,是一种复杂生物化学反映体系。因此对于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有关霉研究是非常有必要,这样才干更好运用大曲中有关霉,使酒品质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解决那些发酵周期长、设备运用率低、粮耗高、出酒率低等缺陷。 核心词:浓香型白酒大曲酶研究、运用现状 浓香型白酒大曲中酶有诸多,重要酶系有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红曲霉)、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等酶类构成。本文我将对这些酶有关研究及重要酶类在白酒生产中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阐明大曲酶运用现状。、 1、糖化酶: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底物专一性较低,它能不久把直链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缓慢水解α-1、6键和α-1、3键,转化为葡萄糖。同步也能水解糊精,糖原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其作用条件为40~65℃、pH 3.0~5.5。应用于酿酒生产,既能保持原酒风味特色,又能提高出酒率。大曲中糖化酶活力高低直接关系到酒质量。 糖化酶长处: 1)、糖化酶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使用安全。使用糖化酶工艺简朴、性能稳定、有助于各厂稳定生产。 2)、使用糖化酶对淀粉水解比较安全,可提高出酒率,麸曲法能减少杂菌感染,节约粮食可减少劳动强度,改进劳动条件。 3)、使用糖化酶有助于生产机械化,有助于实现文明生产。 2、α- 淀粉酶:α-淀粉酶在作用淀粉时,是一种内切葡萄糖苷酶能以随机方式从淀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进展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进展 程伟;吴丽华;徐亚磊;秦俊哲;谢国排;王明才 【摘要】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品质、风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工艺为依据,对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参与酿造过程微生物的角度了解白酒发酵、生香、产酯等过程的实质,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提出酿造微生物与白酒品评中“色、香、味、格”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酿造微生物与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将是今后白酒风味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趋势.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4(033)003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 【作者】程伟;吴丽华;徐亚磊;秦俊哲;谢国排;王明才 【作者单位】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023;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023;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023;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中心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023;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

中国传统白酒是以淀粉质或糖质原料,加入糖化发酵剂(糖质原料无需糖化剂),经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1];其酿造的实 质是主要来源于酒曲、窖泥、酒醅以及工艺操作环境的相关微生物,参与淀粉糖化、酒精发酵、产酯生香等生化过程。酿造微生物的种群、生态分布、数量及其代谢过程等对白酒的发酵,产物的生成及其类别都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白酒典型香型的重要因素。因此,酿造微生物的研究水平关系到白酒工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白酒的品质、产量及其风格特征;酿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别是风味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对白酒风格、品质等均起到关键作用。 浓香型白酒又称泸香型,其典型代表是泸州老窖特曲,主题香型为己酸乙酯,在我国白酒工业中占有较大比例,又是三大基本香型(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之一,其销售份额约占全国白酒总量(或市场占有率)的70%左右[2]。现阶段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酒曲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数量结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演化规律及物质变化特点,窖泥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3]。本文就酒曲微生物及其酶学研究、酒醅微生物及发酵风味物质研究、窖池及窖泥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对中国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温曲作为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是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种酶类的载体;整个制曲工艺过程,有众多微生物先后交替,产生多种酶类,共同作用,关系复杂[4],最终关系到产酒香型、品质及数量;因此,对酒曲微生物的研究必将带 来制曲、酿酒技术的发展。 1.1 酒曲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由混合菌群组成的浓香型酒曲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姚万春等[5]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泸州老窖国窖曲微生物。结果表明,其曲心以细菌为主,外层主要分布霉菌、酵母菌;培菌初期以细菌、酵母菌为主,中后期霉菌为优势类群;当

浓香型白酒大曲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主要功能酶活力分析

浓香型白酒大曲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主要功能酶活力分析王玉霞;李兵;申孟林;尹旭敏;郭小丽;陈桥;张超 【摘要】为了对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功能酶系进行深入研究,实验根据大曲制作、发酵与成熟工艺流程,选取10个时间节点的大曲样品,分析曲皮和曲心α-淀粉酶、单宁酶、木聚糖酶和脂肪酶活力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进入发酵期后,曲皮中d-淀粉酶活力基本在523.28~765.78 U范围内变化波动;曲心α-淀粉酶活力在曲块发酵期升降变化波动较大,而在成熟期后期基本维持在350 U左右.在整个研究期内,曲皮和曲心单宁酶活力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均先迅速升高,后火期达到最大,然后缓慢降低;木聚糖酶活力在曲皮和曲心样品中,都呈现出持续上升至养曲阶段达到最大值(119.72 U和113.70 U)后再下降的趋势;与其它酶相比较,脂肪酶活力在曲皮和曲心中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曲皮脂肪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次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而曲心中脂肪酶活力则是持续升高至贮藏一个月达到最大(597.50 U)后急剧下降,然后再次缓慢升高的变化规律.针对白酒大曲发酵和成熟过程中主要功能酶活力变化规律的考察,将为高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提供表征性指导作用,同时也将为制曲工艺的改良和加强型特种大曲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8(039)011 【总页数】6页(P270-274,286) 【关键词】白酒;大曲;功能酶;酶活力;变化 【作者】王玉霞;李兵;申孟林;尹旭敏;郭小丽;陈桥;张超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学院生命 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西华大学食品与生 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重庆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重庆401329;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学院生命科学 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 白酒是中国的国酒[1],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微生物制曲酿酒最早的国家,具有世界 独创性的白酒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生产工艺。制曲酿酒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 和发展,使中国白酒成为享誉全球的发酵酒精饮品[2]。大曲是影响大曲酒酿造最为 关键的因素之一,具有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等功能,不仅为大曲酒的发酵、成香 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前驱物,还提供发酵所必需的丰富生物催化剂——酶类[3]。 大曲中的酶类根据催化功能可分为淀粉酶、蛋白酶、氧化还原酶、酯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单宁酶、裂解酶、果胶酶和异构酶等酶类[4]。大曲内丰 富的功能酶系在酿酒过程中所起的复杂作用,是大曲酒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这使 得大曲成为我国白酒酿造过程品质控制的核心指标之一。大曲具有“一菌产多酶, 一酶源于多菌”的特征,构成了大曲复杂的菌系、酶系基础[5-7]。 大曲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配、润粮破碎、压制成型、接种发酵和贮存后熟

浓香型白酒酿造相关酵母发酵糟醅产己酸乙酯的研究

浓香型白酒酿造相关酵母发酵糟醅产己酸乙酯的研究 王涛;姚韬;李涛;游玲;周瑞平;王松;冯瑞章 【摘要】122 strains of yeast were isolated from Luzhou-flavor liquor producing environment, then inoculated to the grain prepared to fermentation in Erlenmeyer flasks, using the fermentative grain in Erlenmeyer flasks without inoculated yeasts as the blank control and the fermentative grain in pit as the general control. The content of caproic acid ethyl ester were determined after the fer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caproic acid ethyl ester in fermentative grains in pi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lank control. 73 strains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caproic acid ethyl ester in fermentative grain compared to the blank control,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aproic acid ethyl ester in the 73 Erlenmeyer flasks was the 58 times of the blank control and the 3 times of the general control respectively. 8 strains which promoted the generating of caproic acid ethyl ester significantly (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control)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26S rDNA D1/D2 sequence analysis and found to belong to Debaryo-myces hansenii ( 4 strains ) ,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 2 strains ) ,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 1 strain ) , 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l strai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a lot of yeasts which promote the generating of caproic acid ethyl ester in fermentative grain in Luzhou-flavor liquor brewing environment.%在分装至三角瓶的入窖粮糟中分别接种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122株酵母,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窖内对照,发酵结束后检测糟醅中己酸乙酯的含

酶制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酶制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酶制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酶制剂用于白酒生产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白酒的出酒率及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糖化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酯化酶、复合增香酶等酶制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字:酶制剂;白酒;应用 白酒在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其独特工艺堪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它以透明的外观、幽雅的香气、醇厚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白酒生产仍然在许多方面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其缺点是耗粮高,原料出酒率低,生产周期长等。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随着酶学研究的发展和微生物酶制剂的开发利用,使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了保证。 酶的作用对于白酒酿造非常重要。白酒生产中的酶类是由曲醅来提供的。其酶系种类繁多,主要的酶系是: (1)淀粉酶:曲中含有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淀粉水解酶系。它们可使淀粉水解为糊精、麦芽糖、及葡萄糖。 (2)其它淀粉水解酶:如支链淀粉酶等。它们与α-淀粉酶,β-淀粉酶协同作用,使醅料中的淀粉得以糖化。 (3)蛋白酶:它们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大分子分解为低分子量的肽及氨基酸。 (4)酒化酶:使糖化后的淀粉向酒精转化的酶类。 (5)酯化酶:使呈香前体物质转化为香味物质的酶类。 本文主要介绍酶制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1、糖化酶: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它能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缓慢水解α-1、6键和α-1、3键,转化为葡萄糖。其作用条件为40~65℃、pH ~。应用于酿酒生产,既要保持原酒的风味特色,又要提高出酒率、简化操作,故特别要重视保持原有的生产工艺,尤其是传统工艺。 2、酸性蛋白酶:酒精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的应用,大幅度减少了酒曲的用量,造成酒体寡淡。酸性蛋白酶在酿酒的酸性环境中,通过对原料中蛋白质的水解,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及酶的形成,还可形成白酒风味物质,从而使酒体丰满醇厚,对巩固和完善酒精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酸性蛋白酶的添加,可丰富酒醅中氨墓酸的含量以及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及酶的形成;强化酵母菌等的酒精代谢,使醋化作用增强,酯类物质增加。它通过水解原料中的蛋白质丰富了酒醅的氮源,使酒中杂醇油含量得到控制,改善了基础酒的后苦味,使酒体绵甜柔软。对乳酸乙酯也可间接起到控制作用;强化了酒糟代谢,使原料出酒率提高,酒的风味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可以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3、纤维素酶:它的作用在于破解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构成的致密网状细胞结构,充分释放出其中的有效物质。释放出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相应酶类的作用下转化,从而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同时释放出的呈香前体物质在酯化酶作用下转化为呈香物质,增加了原酒中芳香物的量,可改善酒质。由于芳香物的增多,相应地减少了冲辣物质的含量而使原酒更加醇厚,风格突出。

中国酒曲微生物利用的发展现状

中国酒曲微生物利用的发展现状 中国白酒酿造技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生物加工技术,“酒曲为糖化发酵剂”是该生产过程的典型特征。白酒酿造过程中,酒曲用以保证糖化、发酵同时进行,该特点区别于西方酿造食品的先糖化后发酵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白酒独特的香型与风格品质。酒曲作为一个“多菌多酶”微生物制品,是酿造微生物与功能酶的主要载体;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酒曲质量是影响白酒品质与风味的重要因素,其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代谢功能特征。因此,深入剖析酒曲微生物组特征及形成机制,对控制改善酒曲品质、提高白酒生产质量、促进白酒产业机械化改造及制造装备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表明酒曲微生物组具有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高、代谢产物复杂多样、酶系资源丰富等特点。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在酒曲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为认识和筛选功能微生物及功能酶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制备强化酒曲及开发新型纯种酒曲提供了潜在可利用的功能微生物。传统酒曲制备多于自然发酵条件下进行,其微生物菌群种类及丰度易受原料、生产工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微生物学、代谢组学、统计学等技术手段的组合分析,阐述了酒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代谢特征,这为控制酒曲制备工艺以提高其品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此外,传统酒曲制备作为一个自然发酵的过程,易受质量标准化、食品安全等潜在问题的挑战,基于现代微生物组学技术鉴定筛选功能微生物用以制备新型纯种酒曲,是解决酒曲质量不均一及潜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该行业今后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虽然白酒酒曲微生物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揭示酒曲 微生物组的特征及其对白酒发酵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却较为匮乏。因此,基于微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微生物组学技术的整合分析,在酒曲微生物组学特征解析及理论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能够深入挖掘酒曲微生物及其基因和酶资源,从中筛选获取影响发酵的功能微生物和功能酶;另一方面可以从整体微生物群落角度来认识酿造微生物,揭示不同白酒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全面了解白酒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机理和不同白酒风味特征的形成机理,这是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中国白酒酒曲微生物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 中国白酒酒曲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酒曲作为一种“多菌多酶”微生物制品,是白酒酿造微生物、功能酶、风味 及其前体物质的重要载体,其“菌、酶、风味”三系的种类与丰度决定了白酒独特的风味品质与风格特征。微生物组学技术及相关研究方法的应用逐步解析出酒曲微生物与酶系的组成,并进一步揭示出环境因子与酒曲定殖微生物菌群存在显著相互作用,这将为认识酒曲酿造功能与本质、实现酒曲可调控可操作化制备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1.1 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解析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的应用进展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的应用进展 作者:何庆刘刚治王治禹王丹冯一杰乔木 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 白酒是我国消费者最为青睐的酒精饮品。中国白酒作为典型的蒸馏酒,历史悠久,在蒸馏酒领域中占据的地位举足轻重。各地生产白酒的企业在酿造过程中采用的工艺和使用的原材料各不相同,在白酒发酵的具体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风味物质。这些风味物质虽在酒体中实际占据的比例非常小,但却是形成白酒香型的关键所在。以风味为依据,可将白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其中,浓香型白酒在消费者中享有的知名度极高,不论从风格还是风味来说,浓香型白酒都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促进浓香型白酒的相关酿造工艺实现进一步提升,有必要对白酒酿造所含的各类微生物与相关风味物质的组成进行探究。本文浅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 浓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微生物:霉菌类微生物、细菌类微生物、酵母菌类微生物、放线菌类微生物。在白酒发酵的具体过程中,不同酿造微生物会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或者形成制约,形成各种生物酶类,将不同种类的物质原料,诸如蛋白质原料、淀粉原料等通过多酶催化,有效转化为酸、醇、酮、醛、酯等,进而形成代谢产物,促进原酒中包含的风味物质实现相辅相成。对浓香型白酒而言,其主体香是己酸乙酯,由酶对己酸进行催化后与乙酸发生反应而产生。 1.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在对浓香型白酒进行发酵的具体过程中,大曲主要负责提对微生物菌株。根据相关研究所得结果,大曲内具体所含的各类微生物组成主要包括四大类菌群:霉菌、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其中,霉菌具体分布的位置是大曲表面,核心区域主要分布的是细菌。酵母菌的分布位置最为广泛,几乎遍布大曲,但呈现出较低的丰度。

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分析

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分析 摘要:浓香型白酒在白酒市场中的营销效果较好,其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白酒的品质,推动白酒企业经营效果的提升。提质增香技术中微生物选育、强化大曲以及酯化酶等技术的落实,能够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充分强化白酒品质。本文通过浓香型白酒产品的分析,明确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科学的技术应用策略,为白酒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 一、浓香型白酒概述 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我国独特的白酒酿造工艺,在世界各类蒸馏酒中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浓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其香型和口感更佳,在白酒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保障白酒品质,提升白酒企业的市场份额,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提质增香技术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科学的技术创新优化,提升白酒产品的品质,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意义 在白酒行业经营建设过程中,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推动浓香型白酒品牌形象的建设、拓宽浓香型白酒的消费者群体以及促进白酒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相关企业和区域经济进步有重要作用。 1.提质增香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浓香型白酒的质量 通过提质增香技术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白酒产品质量的提升。提质增香技术能够根据浓香型白酒的生产特点,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优化酿造流程和内容,提升白酒的香度和口感,从而保障白酒质量的提升,对于产品营销和企业进步都有积极作用。

2.提质增香技术能够推动浓香型白酒品牌形象的建设 浓香型白酒的提质增香能够进一步发挥浓香型白酒的优势,在产品制造和营 销过程中建设优质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对于白酒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品牌形象效应扩大企业规模,推动企 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实现,对于白酒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3.提质增香技术能够拓宽浓香型白酒的消费者群体 浓香型白酒在白酒市场中的营销需要根据其产品优势来进行,提质增香技术 的应用能够在白酒品质上进一步吸引消费者,从拓宽整个白酒产品的消费者群体,对于白酒产业经营建设方案的顺利落实有重要意义。 4.提质增香技术能够促进白酒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白酒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企业长远进步的关键。因此, 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提质增香技术对于企业发展体系和模式的升级作用,通过科 学的管理优化,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升级,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稳步落实提供支持,打好基础。做出贡献。 三、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以及酿造人员需要重视产香功能 菌株的选育培养、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中的应用、浓香型白酒酿造 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现代化技术在白酒提质增香中的应用等内容,根据生产需求,优化酿造流程和工艺,为白酒产品制造提供支持帮助。 1.提质增香过程中产香功能菌株的选育培养 在提质增香过程中,产香功能菌株的培养和选育是保障增香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提质增香过程中,需要结合白酒酿造工艺,对产香功能菌株进行选育,并 在不同菌株中选择优质菌株,作为白酒提质增香技术应用的菌株,为酿造过程提 供支持帮助。 2.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中的应用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微生物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酱 香型白酒酿造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事实上, 微生物技术应用在白酒酿造中应用价值显著,对提高白酒品质和口感作用巨大, 对此,本文对酱香型白酒中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供同行做参考之用。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生产;微生物技术 酱香型白酒在我国拥有较长的历史,并且随着酿酒工艺的快速发展,微生物 技术也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起到促进作用。从白酒酿造过程来看,在高温环境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和蒸制,可以避免传统白酒发酵中因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缺乏而对白酒酿造质量产生的 不良影响,因此,对微生物技术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 实意义。 1.微生物技术应用在酱香型白酒中的意义 结合我国白酒产业市场现状来看,酱香型白酒是一种重要的白酒香型,它具 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并且每年的产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可谓是 白酒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当下,我国白酒市场也对白酒提出了更高的工 艺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白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 成生产工艺的改造就十分关键,而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下的必 然产物,将其应用在白酒生产中,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为白酒创造风味物质和菌源,而且还能够提升白酒的品质和口感,在酱香型白酒现代化生产中发挥重要的 作用。 2.微生物分析技术类型 2.1传统培养方法

它是微生物分析技术最早应用的一种研究手段,即通过适宜的分离筛选得到 纯菌,并通过生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微生物进行种属归类,其鉴定工作 简单快速,能够确保鉴定的完整性和差异性,并且其通过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应用在白酒生产中,能够监控白酒生产中菌群情况,及时介入控制,从而提高白 酒的品质。但该方法也存在局限,自然界中可培养的微生物只占总数的0.1%-10%,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实现纯菌培养,因而该方法应用效果还有待提升[1]。 2.2高通量测序技术 该技术经历了不断的革新,已开发出二代测序技术,具有准确率高、成本低 廉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稀有菌种种类,全面客观的揭示微生物菌落信息,具有一 定的先进性,但该技术当前对微生物的鉴定只停留在鉴定微生物属于哪类种属科,而不能准确描述微生物菌落结构,不过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量测序技 术开发出第三代测序技术,其测序长度和测序速度都有了一定的改进。事实上, 在当代白酒酿酒微生物研究中,也引进了第三代测序技术,用来分析不同时间内 窑泥及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 2.3生物标记法 它是根据微生物细胞中特定生物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来反映微生物组成和 数量的一种方法,它不用分离培养,而是对样品直接进行微生物定性定量分析, 是微生物分析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 3.微生物分析技术在酱香型白酒发酵研究中的应用 3.1功能菌的应用 大曲是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剂,能够提升白酒品质,让白酒回味更加悠长。具 体来看,酱香型大曲通常选用小麦为原料,以适量优质母曲作为菌源,在开放环 境下,微生物不断更替富集,最终会在大曲中形成以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为主的 微生物体系,而经过高温制取后存活下来的优势菌,主要为耐热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在这种众多微生物相互作用下,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及风味物质逐渐形成。而 将微生物分析技术应用在高温制曲阶段,能够体现出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下,酱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分析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分析 酱香型白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特色酒类,采用糯米、小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通过 固态发酵、液态发酵、蒸馏等过程制成。白酒的品质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和 代谢产物密切相关。因此,对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乳酸菌、酸泡菌、鼠李糖醇菌等。 不同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功能作用。 首先是酵母菌。酵母菌是酿造过程的主要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等复杂 有机物质,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同时,酵母菌还能产生一些芳香物质,如酯类、醇类、醛类等,对白酒的风味和香气产生重要影响。酵母菌种类的不同也对香味的形 成产生影响,一些芳香酵母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复杂的芳香物质,并能够调整酸度 和酶活性,进一步影响白酒的品质。 其次是乳酸菌。乳酸菌通常是在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酒糟中被找到的,它们能够使用糖 类等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同时还释放出一些芳香物质和食品级酸。 由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调整酸碱度,防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对白酒的品质和贮存期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乳酸菌还能够提高酒精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发酵过程中的跟随作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是酸泡菌。酸泡菌能够代谢葡萄糖、乳酸等有机物质,产生一些挥发性有机酸和 乙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能够预防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同时,酸泡菌还能够调节酸碱度,调整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最后是鼠李糖醇菌。鼠李糖醇菌能够发酵鼠李糖和木糖,产生相应的酸和其他代谢产物。与乳酸菌和酸泡菌不同的是,鼠李糖醇菌的作用在于促进白酒风味的形成和调节发酵 环境。 综上所述,在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协同作用,从而形成具有酱香特色的白酒香气和口感。因此,对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微生物功能的 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白酒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拓宽白酒的产业空间。

提高浓香型白酒优质品率的方法概论

关于提升浓香型白酒优质品率的措施综述 12042120 李卓理摘要:随着白酒行业的飞速发展,白酒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也逐渐繁盛起来,尤其浓香型白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提高浓香型大区酒优质品率其实质就是提高己酸己酯及其相适应的醇,醛,酸酯,酮等微量成分的含量的过程,本文通过发酵中微生物研究和生产操作工艺两方面出发,简单介绍提升浓香型白酒优质品率的措施。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菌种技术优质品率 当前白酒的分类方法一般是根据选用的原辅料或生产工艺进行分类。如按糖化发酵剂分类:有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合曲酒和其它糖化发酵剂白酒。它体现了用曲酿酒是中国白酒的一大特色。浓香型,又称泸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造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开放式生产模式。主要体现为配置好一定比例的粮、糠、水、曲、母糟以及适当的入窖温度作为入窖发酵的前置控制条件,一旦糟醅封窖开始发酵后,无法再对其窖内发酵情况施加任何干预,直到发酵期结束,这也是传统固态酿酒发酵的主要特征。所以对入窖糟醅发酵条件的调整控制是整个传统固态白酒生产环节中核心环节所在,只有把控好入窖控制条件,才能实现浓香型白酒酿造的丰产。 酯类是浓香型白酒中含量最多的芳香成分,大约占总量的60%。其中的己酸乙酯是构成浓香型白酒主体香的主要物质。除己酸乙酯外,含量较多的酯还有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除绝对含量外,几种主要酯的比例对浓香型白酒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的比例在1∶0.6~0.8,己酸乙酯与乳酸乙酯的比例在1∶0.5~0.6,己酸乙酯与丁酸乙酯的比例不大于1∶0.1。因此,提高浓香型大区酒优质品率其实质就是提高己酸己酯及其相适应的醇,醛,酸酯,酮等微量成分的含量的过程,而浓香型大曲的酿造就是培养多种酿酒微生物及由参与发酵的过程,要提高优质品率,其根本措施就是为酿造微生物制造一个适宜其生长繁殖代谢的生活环境,时期产生更多的香味成分,从而达到提高酒质和优质品率的目的。 1. 菌种对浓香型白酒优质品率提升的研究 典型香型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微生物复杂的作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国白酒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制曲工艺、特殊的发酵容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微生物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风味微生物菌群结构,对于白酒的产量与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浓香型白酒酒曲的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酒曲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结构的分析;对窖泥中的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窖泥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等;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的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化规律以及其与物质变化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微生物的研究,进而筛选出有利于发酵质量的菌种,是提高白酒优质品率的重要措施。 1.1酒曲微生物 酒曲是白酒发酵生产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构成中国传统白酒发酵不可缺少的微生物体系。因此,掌握酒曲中主要风味微生物的情况,微生物菌群分布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