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以及县级市)城镇体系规划

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0—2020)

1、城镇化水平(总人口与城镇人口基数为“五普”前数据)

1998年30.4%

2005年38%

2010年43%

2015年47%

2020年52%

2、城镇发展总方针(一个推进,两个加强)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3、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

逐步形成由东部沿海、长江沿岸、京广铁路沿线、新欧亚大陆桥、俄罗斯—中国西部—东南亚大陆桥构成的“中”字型城市空间轴带骨架,由国际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密集区镶嵌其中的多层次、开放式、高效能的国家城镇体系。

形成全国三纵两横交通主骨架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国家一级轴线

•三纵:沿海岸线(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京广铁路(南、北联系)

包兰—宝成—成昆铁路沿线(西部地带大动脉)

•两横:长江沿线(东部和西南地区的联系)

陇海—兰新铁路(联系东部和西北地区)

●国家二级轴线

•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

•哈大、京沈铁路沿线

•京九铁路沿线

4、国家一级中心城市和重要中心城市

·东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沈阳为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为副中心城市。

·华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四省(区)。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济南、青岛为副中心城市。

·西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西安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为副中心城市。

·华东城市经济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城市。

·华中城市经济区

——包括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武汉为中心城市,郑州、长沙为副中心城市。

·西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重庆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重庆为中心城市,成都、昆明为副中心城市。

华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广州为中心城市,澳门、深圳、厦门为副中心城市。

5、重点培育和引导的城市密集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主要城市有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南通、宁波、湖州、绍兴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顺德、惠州、肇庆等。

·京津唐城市密集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

·辽中南城市密集区

——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

·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区

——以青岛、济南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烟台、威海、淄博等。

·江汉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武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荆州、宜昌、黄石等。

·中原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郑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洛阳、开封、新乡等。

·湘中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长沙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株洲、湘潭等。

·松嫩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哈尔滨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

·四川盆地城市密集区

——以重庆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成都、绵阳、自贡、内江等。

·关中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西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咸阳、宝鸡等。

6、总体等级结构框架

·国际性城市——香港、上海、北京、

·大经济区中心城市

·Ⅰ类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华北)、沈阳(东北)、武汉(华中)、广州(华南)、西安(西北)、重庆(西南)

·Ⅱ类经济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青岛、济南、南京、杭州、郑州、长沙、澳门、深圳、厦门、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

·省域中心城市

大部分为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包括长春、呼和浩特、太原、石家庄、合肥、南昌、福州、南宁、海口、贵阳、拉萨、银川、西宁。另外还有对省内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城市,如包头、唐山、宁波等。

·地方中心城市

包括省内经济区中心和影响范围跨相邻省域的城市。

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案例(浙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化水平

2010年46—48%

2、城镇体系框架

·杭州、宁波、温州为一级经济主区中心发展成省域中心;

·台州、金华为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发展成省域次中心;

·嘉兴、湖州、绍兴、舟山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工贸城市和港口、旅游城市,衢州、丽水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边界地区中心和山区中心城市。

·县(市)域中心城镇作为基层城市经济区中心发展成县(市)域中心或次中心。

·一般建制镇作为农村地区中心形成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地和农村现代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地。

3、规划特色

·突出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加快杭州湾两岸“V”型和温台沿海“I”型两个城镇连绵区发展。杭州大都市区范围包括杭州市区、萧山、余杭、富阳,强化提高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与地位。

·宁波大都市区包括宁波市区、舟山市区、鄞县、奉化市,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和工业基地,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

·温州大都市区包括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出海口岸之一,东海石油勘探后勤基地,浙南中心城市。

·杭州湾两岸“V”型城镇连绵区包括嘉善县、平湖市、嘉兴市区、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湖州市区、德清县、杭州大都市区、绍兴市区、绍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宁波大都市区。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和城镇最发达区域,产业高度化先行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带,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科技及人才集中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

·温台沿海“I”型城镇连绵区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温州大都市区、平阳县、苍南县,发展成为全省城镇建设市场化发展的先行地区,重要农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

·对城镇分区建设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分别对大都市区、城镇连绵区、城镇点轴发展区、城镇点状发展区的不同区域,划定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建设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即限制城市建设的控制区域,主要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并对城市建设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作出城镇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予以管理。

·对区域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目标

分别对大都市区、城镇连绵区、全省11个主要城市的环境保护、整治提出具体指标。

·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资源的协调

主要是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的协调。

四、跨地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1、城市群发展的功能体系

核心城市:广州,发展成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副核心城市:深圳、珠海

次中心城市: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中山、东莞

地方性城市:包括县级市、县城、有实力的镇

小城镇

2、三大都市区

·中部都市区

——以广州为中心,包括佛山、南海、三水、顺德、番禺、花都、从化、增城

·珠江口东岸都市区

——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惠阳、惠东和博罗一部分,与香港一起共同成为大都市区的前景已较明朗。

·珠江口西岸都市区

——包括珠海、中山、江门、新会,与澳门共同组成大都市区。

3、四种用地发展模式

·都会区

——指已经成形或将要形成的规模大、聚集度高、中心地位和作用突出的市区化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不是行政范围。城市设施和机能基本完善,有组团的隔离带,不存在明显的分离开敞地。

·市镇密集区

——是由中小城镇在一定地域内集聚而成,各城镇间距离较小,市镇密集度较大,以便捷的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市镇间有明显分离地带,但距离较近。区内土地利用以城镇为主导,农业用地仍占一定比重。

·开敞区

——是指以农业为主,包括镇、村、农田、水网、山丘等用地的地区。土地利用功能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城镇密度低,规模小,城镇间有明显农业地带。

·生态敏感区

——是指对珠江三角洲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山体、大型水库、海岸带、自然景观旅游区等。其保护、生长、发育的好坏决定了区域环境质量的高低,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地恢复。

4、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的检讨

a、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 规划提出的“两条发展主轴,三大都市区”格局已初步形成;

· 确定并划分了四种用地模式,特别是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被普遍接受和认同;

· 严格把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关,根据城市群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对外交通网络等提出相应的意见;

· 为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其它地区性的协调规划提供依据。

b、规划实施的欠缺性

· 外部环境制约方面:

· 立法工作滞后,实施规划没有依据;

· 实施规划的手段不足;

· 规划内容欠缺方面:

· 规划停留在“远景蓝图”概念上,缺乏对规划实施动态过程的研究;

· 用地模式特别是开敞区、生态敏感区的确定和划分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没有具体落实到空间,也没有切实的保障手段;

· 对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的关注较少;

· 缺乏对区域性重大项目的研究和统一部署,如区域交通、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

· 对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考虑不够深入。

五、实例

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1、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中心聚集,南北伸展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现代化都市为目标,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以及浙西南与闽东北的重要核心。虹桥—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作为温州中心城市功能南北向延伸的发展区;鳌江下流城镇群作为温州南部中心发展区。

●点轴开发,分片均衡

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的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城镇发展。扶植重点城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

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与确保重点镇的建设。在小城市(重点镇)的选定与建设过程中,根据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一般建制镇进行合理重组。

2、城镇体系总体布局

规划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市区为中心的,包括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中心都市圈;在市域的南部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城市为中心的温州市域南部城镇群。

3、近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近期城镇体系的布局的总体结构为:“一主三副”,中心集聚,南北伸展。其中“一主”为温州市区,“三副”为市域北部乐清组合城市、中部瑞安市区、南部龙港—鳌江城市。

·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 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 市域市场体系规划

· 市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 市域水资源与给排水规划

· 市域供电系统规划

· 市域通信系统规划

· 市域环境保护规划

· 市域防灾系统规划

苍南北部城镇群综合发展规划(1999—2020)

(二)县域分区

县内在地理上可划分为北、西、中、南四个片区,其中,北片地区城镇密集,经济强盛,是典型的密集型城镇聚落。

北片土地469Km2,占全县37%

北片人口84万人,占全县70%

北片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占全县94.5%

(三)北片基本情况

苍南县北片区是指县北部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江南平原、县城灵溪镇等地区,共24个乡镇,即:龙港、灵溪、钱库等13个镇,以及渎浦、云岩、江山乡等11个乡。

北片地区城镇之间的间距在1—8Km

北片有5个镇的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其中县城灵溪镇11.8万人,龙港镇14.6万人。

苍南北片区密集型城镇聚落的主要特征:

●片区地理空间上城镇密集

●片区产业经济上的密集

●人口与城镇化人口密集

苍南北片区密集型城镇聚落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镇规模小,缺乏能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龙头城镇

●城镇产业结构简单、雷同,缺少层次,产业体系脆弱

●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少地区性的大型基础设施

●分散发展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生态恶化

●工业企业用地粗放,耕地锐减

●城镇片面发展,文化、科技、社会服务事业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六、规划概要

(一)规划目标

1、探索城镇密集区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2、探索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探索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二)规划构思方案

松散型聚落城市——组合城市

方案Ⅰ:“两点一片”,均衡聚落

“两点”为灵溪镇、龙港镇;“一片”为金乡、钱库、宜山等乡镇;

灵溪镇作为行政、文化、商业综合性中心城镇;龙港镇作为发展外向性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以宜山、钱库、金乡三个大镇及其周边小乡镇形成一整片,作为组合城区的主要工业基地。

方案Ⅱ:“一点一片”,灵溪重点

以灵溪为核心点与江南城镇网组成点面结合的发展格局;灵溪镇作为组合城区以及整个苍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龙港镇继续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与宜山、钱库、金乡四大城镇与其周围的其它乡镇构成网络状工业城镇群;北片松散型聚落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辐射苍南西部山区和中部地区,同时成为温州地区和福闽地区经济交往的区域性枢纽。

方案Ⅲ:“一点一片”,龙港重点

以龙港镇联合鳌江、湖前镇成为温州南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现苍南县城灵溪仍作为苍南县内的经济中心,并与金乡、钱库、宜山等镇成环带状格局,共同构成“龙港――螯江湖前”中心的第二圈层,同时作为“龙港――螯江”中心与以藻溪、桥墩为代表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扩散桥梁。

(三)规划内容

(四)组合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1、户籍管理

建立地区联网的灵活型户籍管理系统,松散型聚落城市域内的人口迁移不受现有户籍的限制,可以以居住地登记的形式加以简化,远期结合行政区划的调整统一户籍管理。

2、金融与财政

制订地方性金融与财政政策,形成银行自觉支持城市建设、财政自觉安排建设资金的体制。

3、土地管理

探索建立有效的集体土地内部流转制度,鼓励农田向种田大户集中,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允许农民带建设用地指标进城,原宅基地还耕,鼓励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另星村落带建设用地指标整村进城迁建,原村落还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允许乡村企业进城迁建,原企业用地还耕,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4、投资体制

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明确权责关系,采用BOT等承包、发包模式,鼓励民间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生产性社会公益设施和市政设施,减少政府包袱,筹集资金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5、建设方式

组建城建投资公司,以其为主体实现滚动开发。

6、行政调整

结合聚落城市的发展时段,近期将渎浦、灵江、沪山等与灵溪相邻近的镇并入灵溪,将湖前、江山、平等并入龙港,其它乡镇可按就近原则适当归并;中期将观美、蒲亭、风池等并入灵溪;远期将龙港与鳌江、湖前镇合并。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1/10)案例分析 第1题 某大城市,市域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有两个主要城市A和B,两城市相距8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A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120万人。城市B为滨海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其他中小城市的规划人口规模10万~20万不等。市域内有一条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自南向北穿过。 该市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在近期重点选址新建石化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新机场和环行高速公路等项目(详见附图)。 请指出上述建设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市近期规划项目选址示意图 下一题 (2/10)案例分析 第2题 某中等城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附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该市西邻某省会城市,(约1小时车程),东临某中部省,全市面积2.89万km2,辖一区(市区)、一市、七县、39个镇、75个乡。现状市区城市人口22.36万,总人口529万。市域北部为山区,南部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现有两条国道、两条铁路通过该市。 规划要点如下: ①规划期末,市域城镇空间结构重点形成一条市域中部的东西向的城镇发展主轴,市域南部沿铁路线的东西向城镇发展副轴,市域南北向沿国道的城镇发展副轴。 ②依据市域城镇职能的作用范围,充分发挥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将市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经济区。 ③按照一级中心城市、二级次中心城市、三级中心城镇、四级城镇的等级序列,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等级结构,并制定相应的分级发展原则。 ④按照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和区域平衡发展原则兼顾的指导思想,将其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去。 图片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试评析该规划在城镇布局方面的特点。上一题下一题 (3/10)案例分析 第3题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市域内现有中心城镇1个,一般镇6个,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中心城镇北部,在中心城镇东北方向河中有一河心岛,在东部沿海有甲、乙、丙3个港口,其中甲为渔港,乙、丙为货港。 按照规划方案拟依托甲港发展化工业,依托乙、丙港发展重化工业;在机场附近安排了机械工业,在河心岛上设有工业用地,6个一般镇均设工业园区。 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请指出该市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及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片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上一题下一题 (4/10)案例分析 第4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

世界著名城市群发展案例分析

世界著名城市群发展案例分析 一、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群成形最早,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从波士顿向南,经过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10座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以及它们附近的一些卫星城镇,连绵不断,构成带状大都市带。该城市群面积6万km2,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4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经济特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带内的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若孤立地看待每个城市,其功能大多为单一的,但整体性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叠加。 纽约:是这个城市群的核心。联合国6个主要机构的5个设在这里。早在20世纪初,纽约就享有全美国“银行之都”的称号。近一个世纪以来,其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世界的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纽约历来又是美国和国际大公司总部的集中地,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约有30%的总部设在纽约,同时吸引了与之相关的各种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形成了一个控制国内、影响世界的服务和管理中心。 费城:该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它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重

化工业发达,为美国东海岸主要的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全市就业人口中的2/5从事制造业。费城港也是美国主要港口之一,主要承担近海航运。 波士顿:是有名的文化城市。全球闻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就在该城。以波士顿为中心的128公路环形科技园区已形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园,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美微电子技术中心。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各国中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政治中心,市区人口中的一半是受联邦政府雇佣的官员和服务人员。 从上可见,该城市群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间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群中流动,形成了城市群巨大的整体效应。世界城市纽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先导创新作用。通过合理的调整,既成功地加强了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地位,又使周围地区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如纽约作为一个老工业中心,在20世纪初的就业人口中,制造业占35%,到1950年下降为29.5%,但制造业绝对就业人数仍缓慢增长。5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服务职能的增强,制造业就业人数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呈直线下降,1980年仅占17.4%,而同期第三产业却从54.7%上升到81.8%。又如,这一城市群多港口,早先各城市的发展都以港口为基础,而现在各港口之间也有合理的分工:纽约港是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0)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0) (1/10)案例分析 第1题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8公顷,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如图所示)。 图片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级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你如果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下列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下一题 (2/10)案例分析 第2题 某单位编制了一滨河新城(中等城市规模)总体规划方案(如图所示)报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经审查发现,有些问题应当加以改正。试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图片 上一题下一题 (3/10)案例分析 第3题 我国东北某市某小区,占地约25公顷,安排居住人口约9000人,小区北邻市区交通性主干路,西侧是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及该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东侧为农村民房,南侧有一条河流通过。 小区规划采用了组团小区的结构模式,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小区、八个组团、组团向心布置。某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如图所示。 图片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价。上一题下一题 (4/10)案例分析 第4题 某县级市为发展当地经济,拟出让县政府所在镇中心区的一块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镇中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规划条件,如图所示。 图片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土地市场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了该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并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合同中明确了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绿地率和需要同步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等要求,但未对建筑高度作出明确规定。 甲公司在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为了突出企业形象和便于建筑布局,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以下要求:

城市设计的背景城市设计案例解析优秀

城市设计的背景城市设计案例解析优秀 一城市设计含义目的范围和内容 城市设计学科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街道,广场,建筑群城市设计含义:(1)、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 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3)、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 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4)、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 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5)、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 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包括两个方面:① 对城市中人的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安排②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布局和构图。 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人们活动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环境,而现有的空间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甚至创造新的高一层次的人的活动,或者至少可以说诱导人的活动。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比较:城市规划 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 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 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 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 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建筑设计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姓名:朱涛 班级:城规(一)班 指导教师:储金龙 2014年6月28日 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 关键词 (2) (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 1.规划期限 (6)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 2.城市规划区范围 (8) 3.城市性质 (8) 3.城市规模 (8) 4.发展方向 (9) 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 6.城市功能分区 (9) 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 8.综合交通规划 (11) 9.城市专项规划 (11)

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 11.城市空间形象 (12) 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 (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 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 3.2010-2030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 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

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 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 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预测。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期内以极核发展阶段为主,逐步向积聚-扩散阶段过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格局。以宿州市为中心,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县城为次中心,以京沪线和206国道、陇海线、303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两横一竖”城镇密集分布带。

【最新推荐】城乡规划案例-实用word文档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城乡规划案例 篇一: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课程作业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由北碚区旧城规划引起的思考 姓名:童齐 班级:建筑学 0902 学号:0120906220207 指导老师:陈铭 201X/11/3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旧城滨江段城市设计研究,概述了设计方案本身,并对规划经行了多个方面的评述并在最后通过方案的研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思考。关键词:布局、视线、绿色、景观、交通、肌理、城市保护、水 一、规划方案简介 1.概况 1.1区位分析 重庆市北碚组团位于重庆西北部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北碚旧城片区东接嘉陵江,南临龙凤溪,西以碚 青路为界,北由马鞍溪、文星湾大桥围合。三面临水,一江二面相围。北碚旧 城滨江段位于北碚旧城风貌保护区东侧,东临嘉陵江,与北碚东阳隔岸相望, 是北碚观音峡口视点重要对景景观,碚东大桥及东阳镇视点观看北碚旧城全景 的前景景观,属于视线的高敏感区。

1.2视点分析 北碚旧城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特征.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要求观山、望水,而同时也成为整体山水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图1)。 景观视点主要有:自然景观为嘉陵江景观、峡口景观、旧城背景山体景观、对岸东阳飞蛾山景观。建筑景观为对岸东阳城市景观,周边九院、锦绣江山、广电大厘、碚东大桥等地标建筑物景观。 被肴景观视点主要有:西岸鸡公山视点、东岸飞蛾山视点,及两山所形成的峡 口处朝阳桥视点,对岸东阳视点,碚东大桥视点和碚峡路视点。 1.3机理分析 北碚旧城以传统街区为主,但近期规划和建设了一批新的低密度高层住宅小区,使其城市肌理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街区:建筑布局为均质的,街道为线 性空间,街道局部空间放大作为人的休闲活动场所,空间格局较为清晰。二是 新建现代街区:建筑布局为点状等非均质性的道路和开敞空间的格局较为模糊。规划区内现状基本表现为传统街区的肌理模式(图2)。 2.规划方案 2.1功能层面 伴随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空间和活力源将呈现两极化:一极是传统的 商业中心,另一极是生态风景区。北碚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必须顺应这一发展 趋势的需要,在迎接新经济、新技术的挑战的同时,迎接新的城市设计理念, 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因此这设计中特别强调新罝入 功能的合 理性和丰富性。为进一步保护北碚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风貌, 高标准、高水平 地塑造城市滨江景观意象,与北碚旧城“旅游、文化”特色相协调,规划区功 能定位为亲切宜人的高品质居住、休闲、会议度假区(图3),为市民提供滨 江休闲和游憩购物等场所,塑造北碚嘉陵江江带持有的场所精神。 图1 图2 图3 在确定了两条缝合线以后t便自然产生了三条贯穿基地的轴线:自东向西依次 为

城乡规划法案例分析

城乡规划法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公司于2004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法在城区开发一处住宅楼,某局于2010年以在城区进行建设未经批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对该房地产公司处以罚款处罚。 对该行政处罚有两种意见: 一、不同意处罚。理由:一是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案件发生在2004年,按照《中华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违法行为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的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二是《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中所讲的“违法建设”是指正在建设的工程,不包括已经完工的工程。本案属于已经完工的工程,不能再实施处罚。

二、应当处罚。理由:一是城乡规划法中所指的建设应该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行为。其中建筑物行为包括正在建和已经建成的行为。二是当事人的建设行为在当初未经批准情况下进行的,至今该行为仍未经批准,所以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处于一种继续状态,所以它属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执法部门应该追究其违法行为的责任。 法理评析: 一、如何理解《城乡规划法》中关于“违法建设”的含义“违法建设”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但在国家立法层面并无“违法建设”的专属概念和相关定义。在法律上,“违法建设”这一常用概念对应违反规划行政许可规定的行为,并且对应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规定的竞合性违法行为。《城乡规划法》明确“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规划法律,“违法建设”一般界定为“在规划区内违反规划法律的建设活动”。第一违法建设是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建设活动”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在国家立法层面,建筑法确立了“建筑”的法律定义,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它与违法建设的“建设”所指向

城市地理学中规划案例分析题评析

一、某城镇西部为低丘陵地貌,南部邻海,东部与内陆某省接壤,邻海岸线有一段沙滩海岸,沙质细软、干净,每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条件良好,适宜作深水码头。该城镇体系内有多个城镇,其中A为中心城市,人口约100万,C为大型化工城市,D建有大型码头。各城镇之间有公路、铁路相连,并且规划在B与D、A与D之间修建两条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处理厂,A、B、E、G、H 建有供水厂。该城镇体系规划图如图8-4所示。 1.C城为化工城市而C城邻近沙滩海岸根据试题中所述该岸线是良好的天然沙滩海岸适宜作沙滩浴场发展旅游应建旅游城市。而化工城市将严重污染环境选址不当功能不合理2.D城虽邻近海岸且海岸大部分适宜作深水码头但D城所处段是礁石岸段显然不宜作码头港口应另选址建港口城市。 3.从该城镇体系看A为中心城镇D为一般城镇但D城却规划了两条高速公路A城只有一条高速公路显然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布与城镇地位和职能不协调一般情况下连接中心城镇的高速公路会多于一般城镇。 4.A、C、D城有污水处理厂其他城市没有应增建。 5.除A、B、E、G、H以外其他城市也应建供水厂。 6.A城污水处理厂不应建在河流上游对水体有污染。应建在下游而水厂应建在河流上游。7.E城缺少公路与其他城市相连。应建一条公路连接A城或向北连接国道。 二、图8-1所示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城市经济学在广州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1 广州的城市定位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将“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这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突出出来。 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经两千多年没有改变。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不但没有削弱这个地位,而且提升了这个地位。这是符合规律的。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走过的路子看,经济增长重点地区往往会培育出高能级的城市群,期间处于中心地位的大都市极化效应不是衰减的而是递增的。大伦敦、大纽约、大洛杉矶、大多伦多等都是这样。前些年关于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种种猜疑,现在已经基本被广州发展的事实澄清了。 市第九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确定的广州中心城市定位,提出要建设好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做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自主创新中心和区域文化中心,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这应该成为新的总体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点,又是区域发展协调杠杆的支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总体规划首先要想到广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要有宽广的视野,跳出广州看广州,加强广州城市发展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全省城市化进程以至与整个华南地区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加强广州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研究,使总体规划更好地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作用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2 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科学性要体现在它的原则性上,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划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城市和城市人如果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座城市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只求工业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绝对是坏事,只讲保护生态、不善发展工业未必是好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工业化路子,才是真本事。善于适应发展要求利用好可开发空间是一种作为,懂得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生态空间是更大的作为。总之,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定要避免盲目扩张、破坏生态。 二是城乡一体。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广州有城有乡,规划上不能搞二元结构,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上一轮总体规划覆盖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以及县级市)城镇体系规划 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0—2020) 1、城镇化水平(总人口与城镇人口基数为“五普”前数据) 1998年30.4% 2005年38% 2010年43% 2015年47% 2020年52% 2、城镇发展总方针(一个推进,两个加强)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3、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 逐步形成由东部沿海、长江沿岸、京广铁路沿线、新欧亚大陆桥、俄罗斯—中国西部—东南亚大陆桥构成的“中”字型城市空间轴带骨架,由国际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密集区镶嵌其中的多层次、开放式、高效能的国家城镇体系。 形成全国三纵两横交通主骨架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国家一级轴线 •三纵:沿海岸线(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京广铁路(南、北联系) 包兰—宝成—成昆铁路沿线(西部地带大动脉) •两横:长江沿线(东部和西南地区的联系) 陇海—兰新铁路(联系东部和西北地区) ●国家二级轴线 •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 •哈大、京沈铁路沿线 •京九铁路沿线 4、国家一级中心城市和重要中心城市 ·东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沈阳为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为副中心城市。 ·华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四省(区)。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济南、青岛为副中心城市。 ·西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西安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为副中心城市。 ·华东城市经济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城市。 ·华中城市经济区 ——包括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武汉为中心城市,郑州、长沙为副中心城市。 ·西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重庆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重庆为中心城市,成都、昆明为副中心城市。 华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广州为中心城市,澳门、深圳、厦门为副中心城市。 5、重点培育和引导的城市密集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主要城市有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南通、宁波、湖州、绍兴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顺德、惠州、肇庆等。 ·京津唐城市密集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 ·辽中南城市密集区 ——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 ·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区 ——以青岛、济南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烟台、威海、淄博等。 ·江汉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武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荆州、宜昌、黄石等。 ·中原地区城市密集区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 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 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 四绝”。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 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 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 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 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 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 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城镇名称职能类 型 功能定位 鹿寨工业型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扩散基地,湘柳线上新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融安 工业商 贸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 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 游服务基地。 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 融水 旅游、工 业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 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 集散基地。 三江旅游型柳州市重要的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 柳江工业型柳州的重要卫星城镇。 柳城工业型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 3.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 摘要:城乡统筹规划主要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城市与农村进行整 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城 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对城乡统筹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 提升城乡统筹规划水平,提高乡镇建设发展能力,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案例研究 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虽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如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发展策略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 城乡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城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失衡问题仍没有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虽然农民收入缓慢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 之间差距依然较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工作,助力城 乡区域的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稳步实现。 一、城乡统筹规划概述 (一)必要性 成像统筹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城乡 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城乡矛盾突出,非常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实现城乡 统筹规划,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考量,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 化的可持续发展。[1](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因此,需 要加大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流通,缩 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城乡精神文化层面的均衡发展。(2)城乡结合部的矛盾 加剧。城乡结合部是乡镇企业迅速兴起的常务,同时也是城市与乡村空间之间的 模糊界限,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城 市建设总体规划中难以对这些区域进行有序土地利用规划,容易出现规划管理的 真空带,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3)城乡建设的无序化,乡镇企业高速发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 (1/10)案例分析 第1题 某市在城市主干路东侧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拟建一个小区,规划实施方案如图所示。 请你评析一下该方案的优缺点(不考虑相关经济技术指标问题)。 图片 下一题 (2/10)案例分析 第2题 下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图片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上一题下一题 (3/10)案例分析 第3题 图1、图2为A、B两个住宅规划方案。A小区用地面积21公顷,可住居民2430户。B小区用地面积23.5公顷,可住2850户。除B小区有两栋高层住宅外,其余均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积率、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他问题) 图片 上一题下一题 (4/10)案例分析 第4题 我国北方城市某居住区项目。居住区总用地约65公顷,居住人口约1900人,居住户数约290户。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东南边缘。北侧是城市快速路,南侧有城市主干路,西侧有一条城市支路,东侧是一条国道。居住区公建设施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近城市快速路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某城市居住示范小区详细规划如图所示。 图片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析。评析内容包括方案的问题及修改建议等。上一题下一题 (5/10)案例分析 第5题 某市是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拟规划发展人口规模为25万左右的一座新城市,如下图所示为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基本同意方案的框架,但对部分工业用地、部分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应予改进的意见。 图片 试具体分析这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上一题下一题 (6/10)案例分析 第6题 某小城市城区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及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 一、鸡峰镇全域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1生态现状 鸡峰镇地处成县南部秦岭余脉,全镇林地覆盖率达80%以上,东北部有屏障 型鸡山群岭,自然环境条件极佳,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城镇,具有塑造山水田园式小城镇的潜质。同时由于地处秦岭山系,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之间,地层破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活动频繁,是成县 滑坡、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 2镇村分布 鸡峰镇下辖2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从镇村空间分布看,由于受地势 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村庄布局分散。其分布的地理环境趋向比较明显,镇域内西北部成康公路一线(区)居民点相对密集,依托农业资源条件成组分布。镇域东南区域主要为林区,少有聚落点分布。镇域村庄聚落职能特色逐步形成- 长沟、朝霞村以旅游及旅游服务为主,中西、左山、麒麟、张楞、草滩主要以烤烟种植为特色,朝霞、曹庄、长沟、鸡心、西坪等村以中药材种植业为主,南山 和曹庄的优质核桃种业以及西坪、树林高寒蔬菜种植规模在逐步扩大。总体来讲, 各地发展的差距不在于产业水平高低,而体现在区位和自然资源禀赋带来的"红禾IJ",全域层面功能组织完善的聚落体系尚未形成。 3空间结构 通过对县域空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县域发展次轴在鸡峰 镇的经济走廊主要沿成康公路(化陈公路)一线,但是尚未有对村庄层面的空间有序化组织。由于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局限,造成了城镇一景区一腹地村庄发

展缺乏纵深联系与互动,分散布局造成基础设施投资难度加大,难以优化布局。 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要求对村庄发展的空间布局、聚集程度、拆并方式予以指引。 4产业特征 鸡峰镇区主要以行政办公以及传统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仍主要集中在零售 业和农产品集散交易,旅游接待、餐饮服务和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工旅农产业的沟通与互动。依托资源禀赋的"红利",鸡峰山景 区旅游业平缓增长,旅游目的主要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旅游业对当地GDP贡献率较低。全镇农 村经济除主导产业小麦、玉M等粮食种植外,主要是以核桃、中药材、烤烟等为主的种植业。以养牛、养羊、养猪、养鸡为主的传统养殖业,以砖瓦生产为主的建材加工业为基础。 5资源特征 土地资源:全镇现有基本农田23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80%,林地投影面 积7000公顷之多。镇区现状用地8公顷,城镇现状建成面积较小,用于城镇建设的土地还有拓展空间,需要从区域与全域的层面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土地要素的流动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和土地更优的结合。矿产资源:境内石灰石分布较广,煤矿藏量颇丰,明代巳见开采,为主要副 业来源。 水资源:鸡峰镇地处大陆腹地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形复杂多样,立体气候和 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加之沟壑纵横,地貌繁杂,工程 艰巨,供水条件差异使得可供水量十分有限。因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所定,境内

城乡建设规划与项目管理的案例分析与总结

城乡建设规划与项目管理的案例分析与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规划和项目管理成为促进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城乡建设规划和项目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探讨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案例分析 1.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以某市A区规划为例进行分析。该区位于城市中心,面积较小,但拥有密集的人口和商业资源。在规划过程中,市政府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到区域的环境和社会需求。他们通过民意调查和市民参与活动,了解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望。在制定规划时,注重绿化和交通便利性,并将重点放在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上。 2. 农村规划案例分析 在农村规划方面,我们选取某县B村规划为例。该村位于山区,地理条件艰苦,农民主要以种植为生。在规划过程中,政府注重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将农村规划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他们还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农民参与农村规划决策,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效果。 3. 城市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在城市项目管理方面,我们以某市道路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是城市交通瓶颈的改善项目,涉及大量的土地征收和迁移工作。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与居民进行协商和妥善安置,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此外,他们还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质量标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并达到高标准。 4. 农村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在农村项目管理方面,我们选取某县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产量。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农民为核心,充分调研农田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和安全施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二、案例总结 通过对城乡建设规划与项目管理相关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 1. 可持续发展:城乡建设规划和项目管理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均衡。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2. 民主参与:在规划和项目管理中,需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让市民和农民参与决策过程,增强规划和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 交界。 1、城市性质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业发达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规划远期(2022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 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2.84平方米。规划远期(2022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确 定为人均80平方米。 3、城市发展方向1、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发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发展的大方向。 2、在城市的近中期发展中,以发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 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的松散格局,使城 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城市中远期的发展以城市的西向外延扩展和沿滨江发展为主,火车站站区亦会有较大规模的 开发建设。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韩江东岸发展。 4、远景城市发展以西南、西北向为主。主要发展形态由圈层式拓展向轴带状发展演进,并基本 形成具有滨江特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4、规划布局和分区1、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 其生存环境,将古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和居住分区,重点控制在城区东、北、西三面 的自然景观环境。将古城区和自然景观环境作为潮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

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城乡规划案例分析》课程大纲 (Case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对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与理论深化,是学生学习城乡规划专业的精华所在,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必不可缺的一门专业课程,更是每一位将来从事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人员的必备素养,亦是实现本专业本科生向硕士研究生转型的关键节点。 1.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旨在教授学生将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实践运用,通过老师详细讲解实际案例区规划的操作过程与注意问题,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各种类型、各种尺度的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习目标 首先,学生在掌握各类型案例区规划的实际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把握做规划的要领与注意事项,理清规划思路与步骤,学会自己动手参与和主持规划项目。其次,通过对案例区规划的学习,回顾与复习本科阶段已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学会理论与实际出现分歧时的处理方式。 二、课程内容 专题一:城镇化规划(4学时) (一)城镇化规划理论基础准备 1.城市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认识(教师讲授) 2.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模式(学生讨论与教师总结) (二)《辽宁省城市化战略研究》案例展示与分析 1.辽宁省综合条件分析(教师讲授) 2.辽宁省城镇化规划的具体过程与规划成果(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 课后问题:城镇化规划的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学生自主总结归纳)专题二:城镇体系规划(4学时)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1.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认识(教师讲授) 2.当前我国城镇体系规划面临的问题(教师讲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