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 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

成功的 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
成功的 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 Web 应用系统的一项重要质量保证措施。在现实中,很多Web 性能测试项目由于性能测试需求定义不合理或不明确,导致性能测试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进度超期。本文针对 Web 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和系统使用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性能测试过程,并重点介绍如何分析获得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最终对 Web 应用系统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1 引言

基于Web服务器的应用系统由于提供浏览器界面而无须安装,大大降低了系统部署和升级成本,得以普遍应用。目前,很多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均是Web应用,但当Web应用的数据量和访问用户量日益增加,系统不得不面临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战。因此,无论是Web应用系统的开发商或最终用户,都要求在上线前对系统进行性能,科学评价系统的性能,从而降低系统上线后的性能风险。

在很多性能测试项目中,由于不能合理定义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不能建立和真实环境相符的负载模型,不能科学分析性能测试结果,导致性能测试项目持续时间很长或不能真正评价系统性能并提出性能改进措施。

本文在总结许多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与性能测试工具无关的角度介绍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实施过程,以及如何定义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

1.1 术语定义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大量浏览器客户端同时访问Web服务器,获得系统的性能数据。

虚拟用户:模拟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的一个进程或线程。

响应时间: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一个请求到收到响应之间的间隔时间。

思考时间:浏览器在收到响应后到提交下一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请求成功率:Web服务器正确处理的请求数量和接收到的请求数量的比。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Web服务器成功处理的HTTP页面或HTTP请求数量。

在线用户: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登录Web应用系统后,并不退出该应用系统。通常一个Web应用服务器的在线用户对应Web应用服务器的一个Session。

并发用户数:Web服务器在一段时间内为处理浏览器请求而建

立的HTTP连接数或生成的处理线程数。当所有在线用户发送HTTP请求的思考时间为零时,Web服务器的并发用户数等于在线用户数。

1.2 Web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Web应用系统的前端为浏览器,后台为Web服务器(如Apache,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基于HTTP协议。HTTP协议本身是无连接的,Web服务器通过Session机制来建立一个浏览器所发出的先后连接之间的关联。通过实验证明,当浏览器客户端在首次访问Web服务器后,如果该浏览器客户端不发送后续请求,服务器维持该浏览器客户端的 Session变量所消耗的系统资源非常小。

2 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过程

标准的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过程包括确定性能测试需求,开发性能测试脚本,定义性能测试负载模型,执行性能测试和形成性能测试报告。本章将分别介绍上述过程,并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完成每一环节。

2.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科学定义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需求对一个成功的性能测试非常重要。通常,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有如下两种描述方法。2.1.1 基于在线用户的性能测试需求

该需求描述方法主要基于Web应用系统的在线用户和响应时间来度量系统性能。当Web应用系统在上线后所支持的在线用户数以及操作习惯(包括操作和请求之间的延迟)很容易获得,如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通常采用基于在线用户的方式来描述性能测试需求。以提供网上购物的Web应用系统为例,基于在线用户的性能测试需求可描述为:10个在线用户按正常操作速度访问网上购物系统的下定单功能,下定单交易的成功率是100%,而且90%的下定单请求响应时间不大于8秒;当90%的请求响应时间不大于用户的最大容忍时间20秒时,系统能支持50个在线用户。

2.1.2 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

该需求描述方法主要基于Web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来度量系统性能。当Web应用在上线后所支持的在线用户无法确定,如基于Internet的网上购物系统,可通过每天下定单的业务量直接计算其吞吐量,从而采取基于吞吐量的方式来描述性能测试需求。以网上购物系统为例,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可描述为:网上购物系统在每分钟内需处理10笔下定单操作,交易成功率为100%,而且90%的请求响应时间不大于8秒。

2.2 开发性能测试脚本

在确定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需求后,就要根据性能测试需求中确定的功能开发性能测试脚本。比如,针对前面定义的网上购物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将开发下定单功能的性能测试脚本。

性能测试脚本是描述单个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的HTTP请求序列。每个性能测试工具(如IBM 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LoadRunner)所提供的测试脚本语法是不同的。测试人员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可从头手工编写测试脚本,也可以通过录制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数据而自动形成测试脚本。

任何性能测试工具都不能保证录制形成的性能测试脚本的正确性,测试人员应通过在单用户下运行性能测试脚本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测试脚本不正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脚本的数据关联不正确,也就是并没完全建立一个测试请求和前面的响应内容之间的关联。测试脚本HTTP请求和响应之间的数据关联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单用户运行脚本,脚本能完成期望的功能。

在完成性能测试脚本的数据关联后,需要对脚本进行参数化,也就是把脚本中的某些请求数据替换成变量,变量的值来于一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从而保证在多虚拟用户运行脚本的情况下,每个虚拟用户所提交的数据是不同的。

此外,为了测试Web应用的可靠性,还需要对请求所收到的响应进行验证(比如验证响应的HTTP返回码或验证响应的内容),便于性能测试完成后统计请求成功率。

2.3 建立性能测试负载模型

性能测试负载模型定义了测试工具如何向Web应用系统提交请求,包括向Web应用系统发送请求的虚拟用户数,每个虚拟用户发送请求的速度和频率。针对前面介绍的网上购物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在性能测试工具中定义的性能测试负载模型应包括如下信息:

虚拟用户数:性能测试不仅仅是执行一次,而且每次执行时虚拟用户数也不固定,因此在性能测试负载模型中定义的虚拟用户数将在测试执行时进行设置。

虚拟用户发送请求的思考时间和迭代次数:虚拟用户发送请求的思考时间长短是决定Web应用系统负载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迭代次数将决定性能测试的执行持续时间。对基于在线用户的性能测试需求,将基于录制脚本时记录的思考时间,而且由于现实中不同用户访问系统的思考时间不同,可把思考时间设置为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值。对于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将把思考时间设置为零,此时Web应用系统的在线用户数量将等于并发用户数。同时,为了避免性能测试压力的随机性,将增加请求的迭代次数来增加测试执行持续时间,从而获得系统

在稳定压力下的性能数据。

虚拟用户启动模式:在现实中,Web应用系统的用户不太可能同时做相同的操作,因此为了让Web应用系统所承担的压力随时间均匀分布,建议虚拟用户依次启动,同时也避免大量用户同时登录造成系统阻塞。以10个虚拟用户模拟下定单为例,可设置每个虚拟用户间隔30秒启动,这样10个虚拟用户可在5分钟后完成启动,并保证10个虚拟用户不会在同一时刻下定单,从而更符合实际情况。

2.4 执行性能测试

执行性能测试是指通过多次运行性能测试负载模型,获得系统的性能数据。在执行过程中,需利用测试工具、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如Web Server或DB Server)提供的资源监控手段对资源进行监控和分析,帮助发现资源瓶颈,并在系统层面进行优化。同时,还需对应用进行性能分析,帮助定位应用代码中的性能问题,切实解决系统的性能问题。

2.5 形成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项目的最后阶段就是向相关人员提交性能测试报告,汇报性能测试结果。在向相关人员汇报性能测试结果时,并不是性能测试报告越丰富、性能数据越多越好。好的性能测试报告是能准确、简单地传递性能测试结论,而不需太多的技术细节。

针对基于在线用户数的性能测试需求,可通过下图总结性能测试结论。其中横轴是在线用户数,纵轴是响应时间,如40在线用户访问网上购物系统时,90%的下定单请求响应时间不超过10秒。

图一:在线用户数和响应时间时间的趋势图

针对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可通过下图的曲线来描述性能测试结果。以网上购物系统为例,下图描述下定单的并发用户、下定单响应时间以及吞吐量(服务器每秒处理定单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判断系统是否能满足性能测试需求。从下图中可看出,并发用户增加,请求

的响应时间也增加。服务器的吞吐量是先随并发用户数增加而增加,当吞吐量到达一定峰值后,再增加并发用户数,吞吐量会减少。原因在于当并发用户数少时,向Web服务器提交的请求量不大,服务器处理能力还有富余,所以吞吐量逐步增大;但当并发用户数超过某一值时,由于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太多,造成服务器阻塞,反而导致吞吐量减少。图二: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的趋势图

针对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可通过下图的曲线来描述性能测试结果。以网上购物系统为例,下图描述下定单的并发用户、下定单响应时间以及吞吐量(服务器每秒处理定单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判断系统是否能满足性能测试需求。从下图中可看出,并发用户增加,请求的响应时间也增加。服务器的吞吐量是先随并发用户数增加而增加,当吞吐量到达一定峰值后,再增加并发用户数,吞吐量会减少。原因在于当并发用户数少时,向Web服务器提交的请求量不大,服务器处理能力还有富余,所以吞吐量逐步增大;但当并发用户数超过某一值时,由于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太多,造成服务器阻塞,反而导致吞吐量减少。图二: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的趋势图

针对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可通过下图的曲线来描述性能测试结果。以网上购物系统为例,下图描述下定单的并发用户、下定单响应时间以及吞吐量(服务器每秒处理定单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判断系统是否能满足性能测试需求。从下图中可看出,并发用户增加,请求的响应时间也增加。服务器的吞吐量是先随并发用户数增加而增加,当吞吐量到达一定峰值后,再增加并发用户数,吞吐量会减少。原因在于当并发用户数少时,向Web服务器提交的请求量不大,服务器处理能力还有富余,所以吞吐量逐步增大;但当并发用户数超过某一值时,由于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太多,造成服务器阻塞,反而导致吞吐量减少。图二: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的趋势图

3 如何获取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

前一章介绍了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过程,确定性能测试需求是整个性能测试的起点和成功的重要因素。性能测试需求定义得过高,虽然确保系统上线后能满足性能需求,但可能会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性能测试需求定义得过低,系统上线后可能会出现性能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系统上线后可能的用户访问行为,来获得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指标呢?

假设现有一个基于Web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OA系统),该系统提供公文收发和查询功能。在部署该系统前,将对该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分析该OA系统的使用情况,定义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

3.1 如何获得OA系统的在线用户数量

在线用户数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区间内,有多少用户访问Web应用系统(对应到Web服务器的Session数),根据系统可能访问用户数以及每个用户访问系统的时间长短来确定。

对于将要部署的OA系统,通过分析获得该系统有8000个注册用户,基本上所有的用户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都会访问OA系统,平均在线时间(从登录OA系统到退出OA系统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是多次在线时间的合计)为12分钟,那么该OA系统的平均在线数(也就是Web 应用Session变量数)为200个(8000 * 0.2 / 8),假设峰值在线用户数是平均在线用户数的3倍(该倍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则性能测试需求的在线用户数为600。

3.2 如何确定OA系统的性能测试用例

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不可能对Web应用系统的所有功能进行性能测试,而是从业务的角度(如某一功能操作的用户多)和技术的角度(如某一功能虽然访问用户不多,但内部处理逻辑复杂或处理数据量大)来选择Web应用系统的特定功能作为性能测试用例。

以OA系统为例,由于所有用户都经常公文查询功能,因此确定的性能测试用例为公文查询。

3.3 如何确定OA系统的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了系统使用用户的满意度,采用平均响应时间来描述系统系统性能测试需求是不科学的,因为无法直接和客户的满意度挂钩。而且,在做性能测试,如果某一请求的响应时间过长或过短,将导致平均响应时间和实际情况偏离。

以OA系统为例,定义的响应时间需求为:90%(该百分比和要求的系统用户满意度相关)的查询请求响应时间不超过8秒(该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4 如何确定OA系统的交易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Web应用系统需处理多少笔特定的交易可通过统计获得。以OA系统为例,假设每个用户每天(一天按8小时计算)平均会查询公文4次,那OA应用的Web服务器平均每分钟要能处理8000 * 4 / ( 60 * 8 ) = 66.67笔查询公文交易,考虑到峰值因素,要求每分钟能处理66.7 * 3=200笔查询公文交易。

3.5 OA系统性能测试需求描述

通过前面的分析,能明确定义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OA系统性能测试需求定义如下:

基于在线用户数的性能测试需求:600个在线用户按正常操作速度访问OA系统的查询公文功能,所有查询请求的成功率是100%,而且90%的查询请求响应时间不大于8秒。

基于吞吐量的性能测试需求:OA系统在每分钟内需处理200笔查询公文操作,交易成功率为100%,而且90%的请求响应时间不大于8秒。

4 总结

Web应用性能测试项目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性能测试工具,而在于有效的性能测试分析方法和实践。只有切实掌握性能测试需求分析方法,性能测试实践经验,才能保证一个Web应用性能测试的成功。

web性能测试计划

XXXX性能测试 页脚内容1

目录 1.文档介绍 (4) 1.1 文档目的 (4) 1.2 参考文献 (4) 1.3编写目的 (4) 2.性能相关描述 (5) 2.1性能测试指标 (5) 2.2性能测试范围 (5) 2.3 名词术语约定 (6) 页脚内容2

3 测试环境 (7) 3.1生产环境系统架构 (7) 3.2测试环境系统架构 (8) 3.3 生产环境软硬件配置 (9) 3.4 测试环境软硬件配置 (9) 3.5 负载机软硬件配置 (10) 4.需求分析 (11) 4.1业务模型 (11) 4.2 性能指标 (12) 5 测试策略 (14) 5.1测试执行策略 (15) 5.2 测试监控策略 (16) 6测试场景 (17) 6.1前台开单测试场景 (17) 7测试准备 (19) 7.1测试工具准备 (19) 7.2测试脚本及程序准备 (20) 页脚内容3

7.3测试数据准备 (21) 7.4测试环境准备 (21) 8测试组织架构 (22) 9项目风险 (23) 1.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平台项目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性能需求。 1.2 参考文献 1.3编写目的 从文档描述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作为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依据,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范围、测试对象 2、明确测试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页脚内容4

5、指定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7、确定测试需求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2.性能相关描述 2.1性能测试指标 (1).基于XXX业务量的要求,评估XXX平台是否能满足性能要求 (2).进行配置测试,找到相对合理的测试 (3).对XXX进行定容定量,提供规划参考 (4).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 (5).测试并找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分析系统瓶颈 2.2性能测试范围 通过性能测试需求调研,分析用户使用行为.对系统的用户及业务数据量作了定量分析,性能测试将主要集中在表A-1中列出的业务过程. 表A-1 测试范围 页脚内容5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图5- 5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基于Web系统的性能测试

基于Web系统的性能测试 摘要:Web应用系统具有方便、快速、易操作性等特点,使得社会中的各行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Web应用系统开展自身业务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力。随着Web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文主要介绍了Web应用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结合案例评估和分析Web应用系统性能的过程。 关键词: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性能指标LoadRunne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4)04-0156-02 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在当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教育行业、交通系统、移动通信、金融系统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由于Web系统所具有的快捷、易使用的特点,使得社会中人们对Web系统更加依赖,也促使了社会各个领域对Web应用系统的重视,纷纷把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网络化。但是在网络化的过程中,随着工作流的增加、使用人员的增多以及业务数据量的剧增,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交互的信息量过大,经常会导致系统反应速度骤降或者系统宕机。因此,社会各领域中的Web应用系统能否承受住大量的数据访问以及业务操作、并

能够快速地响应使用者的请求、系统能否长时间稳定地运行,系统的性能瓶颈所在,这些都是用户所关心的性能表现。性能测试的目的是检测系统性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有无性能方面的瓶颈;所以性能测试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测试方法一般采用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方法。 1 性能测试简介 性能测试考察的是通过性能指标验证系统有无性能问题。测试方法主要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大数据量测试、疲劳强度测试等。在测试过程中通常是模拟真实用户使用环境下的负载量,统计分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数据,得出性能测试结论。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通常要结合几种测试方法,综合分析测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数据。 1.1 性能测试类型 (1)负载测试:是在系统真实的用户环境下或模拟系统真实运行环境及用户真实业务使用场景情况下,通过不断给系统增加压力,在一定压力下延长系统运行时间,来验证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直到系统性能出现拐点。目前一般采用业内经常使用的测试工具LoadRunner来执行测试。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测试工具。本文是利用LoadRunner进行测试。 (2)压力测试:是对系统不断增加负载,让系统在处于极限负载的情况下或者是某项指标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

Web性能测试方案

Web性能测试方案 1测试目的 此处阐述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包括必要性分析与扩展性描述。 性能测试最主要的目的是检验当前系统所处的性能水平,验证其性能是否能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并进一步找出系统设计上的瓶颈,以期改善系统性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2测试范围 此处主要描述本次性能测试的技术及业务背景,以及性能测试的特点。 编写此方案的目的是为云应用产品提供web性能测试的方法,因此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策略、测试指标与测试执行等。 2.1测试背景 以云采业务为例,要满足用户在互联网集中采购的要求,实际业务中通过云采平台询报价、下单的频率较高,因此云采平台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并能够支撑业务并发的压力。 例如:支撑100家企业用户的集中访问,以及业务处理要求。 2.2性能度量指标 响应时间(TTLB) 即“time to last byte”,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标准:

事务能力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一次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并发用户数 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在线用户数量。 吞吐率(Throughput) 单位时间内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也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数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吞吐率=吞吐量/传输时间 资源利用率 这里主要指CPU利用率(CPU utilization),内存占用率。 3测试内容 此处对性能测试整体计划进行描述,包括测试内容以及关注的性能指标。Web性能测试内容包含: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前端连接测试。 3.1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为了测量Web系统在某一负载级别上的性能,以保证Web系统在需求范围内能正常工作。负载级别可以是某个时刻同时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在线数据处理的数量。例如:Web应用系统能允许多少个用户同时在线?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会出现什么现象?Web应用系统能否处理大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XXX项目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项目测试结果 (2) 1.1 BUG严重程度 (2) 1.2 BUG问题分布状况 (3) 2.测试结论 (4) 2.1界面测试 (4) 2.2功能测试 (4) 2.3兼容性测试(Windows下) (4) 2.4易用性 (4) 2.5 负载/压力测试 (5) 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 (6) 4.建议 (7)

1.项目测试结果 1.1 BUG严重程度 测试发现的bug主要集中在次要功能和轻微,属于一般性的缺陷,但测试的时候出现了37个主逻辑级别的bug,以及严重级别的2个.

1.2 BUG问题分布状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主要为代码错误占36%,以及标准规范的问题占35%,界面优化占17%,设计缺陷占9%,其他占2%

2.测试结论 2.1界面测试 网站系统实现与设计稿一致。站点的导航条位置,导航的内容布局,首页呈现的样式与需求一致。网站的界面符合标准和规范,直观性强。 2.2功能测试 分不同账号总权限账号,以及店长账号分别进行功能测试。 1:链接测试无问题,不存在死链接,测试链接都存在. 2:对页面各个不同数据的测试,主要的出入库,销售报表,订单查看管理等一一对应,不存在数据有误差的问题. 2.3兼容性测试(Wind ows下) 测试总的浏览器包括:360极速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IE浏览器,测试通过,主要逻辑以及次要功能都没问题,因为浏览器的不同,导致界面浏览不一定相同,例如有的界面浏览页面显示正常,有的界面显示不一样 。 2.4易用性 网站实现了如下易用性: 1. 输入限制的正确性 2. 输入限制提示信息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一致性 3. 界面排版美观 4. web应用系统易于导航,直观 5. web应用系统的页面结构、导航、菜单、连接的风格一致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总述 1.1测试对象 web系统 1.2测试目的 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1.3测试环境

1.4测试依据 序号名称/版本 1.5参考资料 序号名称/版本编制日期作者/来 源1N/A N/A N/A 1.6术语及缩写词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计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 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

web常用测试方法

一、输入框 1、字符型输入框: (1)字符型输入框:英文全角、英文半角、数字、空或者空格、特殊字符“~!@#¥%……&*?[]{}”特别要注意单引号和&符号。禁止直接输入特殊字符时,使用“粘贴、拷贝”功能尝试输入。 (2)长度检查:最小长度、最大长度、最小长度-1、最大长度+1、输入超工字符比如把整个文章拷贝过去。 (3)空格检查:输入的字符间有空格、字符前有空格、字符后有空格、字符前后有空 格 (4)多行文本框输入:允许回车换行、保存后再显示能够保存输入的格式、仅输入回 车换行,检查能否正确保存(若能,检查保存结果,若不能,查看是否有正常提示)、(5)安全性检查:输入特殊字符串 (null,NULL, ,javascript,,,<html>,<td>)、输入脚本函数(<script>alert("abc")</script>)、doucment.write("abc")、<b>hello</b>) 2、数值型输入框: (1)边界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1、最小值-1 (2)位数:最小位数、最大位数、最小位数-1最大位数+1、输入超长值、输入整数(3)异常值、特殊字符:输入空白(NULL)、空格或 "~!@#$%^&*()_+{}|[]\:"<>?;',./?;:'-=等可能导致系统错误的字符、禁止直接输入特殊字符时,尝试使用粘贴拷贝查看是否能正常提交、word中的特殊功能,通过剪贴板 拷贝到输入框,分页符,分节符类似公式的上下标等、数值的特殊符号如∑,㏒,㏑,∏,+,-等、 输入负整数、负小数、分数、输入字母或汉字、小数(小数前0点舍去的情况,多个小数点的情况)、首位为0的数字如01、02、科学计数法是否支持1.0E2、全角数字与半角数字、数字与字母混合、16进制,8进制数值、货币型输入(允许小数点后面几位)、(4)安全性检查:不能直接输入就copy 3、日期型输入框: (1)合法性检查:(输入0日、1日、32日)、月输入[1、3、5、7、8、10、12]、日输入[31]、月输入[4、6、9、11]、日输入[30][31]、输入非闰年,月输入[2],日期输入[28、29]、输入闰年,月输入[2]、日期输入[29、30]、月输入[0、1、12、13] (2)异常值、特殊字符:输入空白或NULL、输入~!@#¥%……&*(){}[]等可能导致系统错误的字符 (3)安全性检查:不能直接输入,就copy,是否数据检验出错? 4、信息重复:在一些需要命名,且名字应该唯一的信息输入重复的名字或ID,看系统有没有处理,会否报错,重名包括是否区分大小写,以及在输入内容的前后输入空格,系统是否 作出正确处理. 二、搜索功能 若查询条件为输入框,则参考输入框对应类型的测试方法 1、功能实现:</p><h2>《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章节样章</h2><p>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而导致测试无法正常开展。性能测试需求提取一般的流程如图5- 1所示。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 分析提取指标 在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面与性能的要求。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比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用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如果,实际项目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文档时,项目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一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目的哪些业务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最麻烦的就是项目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一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非常难做的。可是“甲方”往往都是提要求的,“乙方”只能“无条件”接受! 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 表5- 1给出的指标非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用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行比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各种资料、使用各种方法去采集测试指标。以OA系统为例,假设《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工程师自己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一般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定性能测试点: 第一、用户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功能一旦性能无法满足,比如登录功能,从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到显示成功登录信息,花了5分钟,这样的速度是 人无法忍受的。而对于用户不常用的,比如年度报表汇总功能,三个季度甚 至是一年才使用,等个10分钟也是正常的,这些是跟用户的主观感受相关 的,得根据实际情况区分。</p><h2>实验六Web测试</h2><p>实验六Web测试 实验类别: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应用Web测试工具对Web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 背景知识: 对Web系统测试需要从功能、性能、可用性、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测试。 一、功能测试 对Web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链接测试 链接是Web 应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是在页面之间切换和指导用户去一些不知道地址的页面的主要手段。链接测试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测试所有链接是否按指示的那样确实链接到了该链接的页面;其次,测试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最后,保证Web 应用系统上没有孤立的页面,所谓孤立页面是指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 2. 表单测试 当用户给Web 应用系统管理员提交信息时,就需要使用表单操作,例如用户注册、登陆、信息提交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测试提交操作的完整性,以校验提交给服务器的信息的正确性。例如:用户填写的出生日期与职业是否恰当,填写的所属省份与所在城市是否匹配等。如果使用了默认值,还要检验默认值的正确性。如果表单只能接受指定的某些值,则也要进行测试。例如:只能接受某些字符,测试时可以跳过这些字符,看系统是否会报错。 3. Cookies测试 Cookies通常用来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在应用系统的操作,当一个用户使用Cookies访问了某一个应用系统时,Web 服务器将发送关于用户的信息,把该信息以Cookies 的形式存储在客户端计算机上,这可用来创建动态和自定义页面或者存储登陆等信息。 如果Web 应用系统使用了Cookies ,就必须检查Cookies 是否能正常工作。测试的内容可包括Cookies 是否起作用,是否按预定的时间进行保存,刷</p><h2>web端性能测试报告</h2><p>Xxxx 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 密级: 版本信息:Vxxxx 建立日期:2017-06 创建人:XXX</p><p>1引言 1.1编写目的 根据性能测试方案,给出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 测试方案预期读者: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项目相关人员。 1.2项目背景 1.3术语定义 虚拟用户:通过执行测试脚本模仿真实用户与被测试系统进行通信的进程或线程。 测试脚本:通过执行特定业务流程来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行为的脚本代码。 场景:通过组织若干类型、若干数量的虚拟用户来模拟真实生成环境中的负载场景。 集合点:用来确定某一步操作由多少虚拟用户同步执行(并发)。 事务:设置事务是为了明确某一个或多个业务或者某一个按钮操作的响应时间。 HPS:每秒点击数,一般情况下,与TPS成正比。 TPS:每秒事务数,是指每秒内,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次数,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实际事务负载。 系统资源利用率:是指在对被测试系统执行性能测试时,系统部署的相关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系统资源利用,比如CUP,内存,网络等。</p><p>2测试业务及性能需求 服务器配置如下: Web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7 旗舰版64位; 处理器:Intel(R) Xeon(R) CPUI5 -5200U@2.20GHz 2.20GHz 3场景设及计执行结果 3.1场景设计</p><p>3.2测试结果 3.2.1“提交”事务情况汇总 3.2.2每秒点击量(hps) 1、CJ-TJ_001和CJ-TJ_004点击率在大概维持在13-15左右的点击率 2、CJ-TJ_003和CJ-TJ_004点击率在场景持续变发60或者80个用户时,hPS会有明显的下降</p><h2>WEB性能测试报告</h2><p>Xxx项目_性能测试报告 一、概述 1.1 测试对象 web系统 1.2 测试目的 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1.3 测试环境 序 号 用途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1 测试用机CPU PIII733 RAM 256M Win2000server + sp4 测试工具(loadrunner7.5) 2 web服务器(被 测系统)CPU P4 1Ghz RAM 256M Win2000server + sp4 Weblogic 6.1 3 数据库服务器 (被测系统)CPU P4 1.7Ghz RAM 512M Win2000server + sp4 Oracle 9i 1.4 测试依据 序号名称/版本 1.5 参考资料 序号名称/版本编制日期作者/来源 1 N/A N/A N/A</p><p>1.6 术语及缩写词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 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 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 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 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 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这个数据就 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 计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 ●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 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 2.测试方法 2.1 测试模型 2.2 测试过程简述 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使用多线程技术,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记录系</p><h2>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h2><p>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作者:fzw 发布日期:2012 文档版本: 文档编号: 文档历史: 变更记录 变更日期作者版本变更摘要 相关文档 发布日期文档标题版本备注</p><p>文档目的 描述Web Tours性能测试流程、范围、环境、风险等因素作为性能测试实施依据。 项目背景介绍 Web Tourd是HP LoadRunner软件自带一个飞机订票系统网站,是一款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d19497939.html,平台的网站。基于先进的.NET Framework,默认支持SOL Server数据库,可扩展支持ACCESS、MySql等多种数据库。支持基于IE、Chrome、Firefox、Opera等浏览器。 Web Tours网站主要是提供方全世界用户进行网上订票、查看订票信息、预订机票、修改预订机票的功能支持。 术语及缩写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在一定负载的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是否满足用户特定的性能需求。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不同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进行一种或多种业务,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用户要求的范围内,用于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户数、最大有效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压力/强度测试:(stres Testing):在一定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通过模拟大量的虚拟用户向服务器产生负载,使服务器的资源处于极限状态下长时间持续运行,以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在不同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一定的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运行一种或者多种业务,获得不同配置的性能指标,用于选择最佳的设备及参数配置。 输入 《项目计划文档》 《性能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架构计划文档》 其他性能测试文档 入口标准 系统运行环境 1)网络拓扑图</p><h2>WEB性能测试方法</h2><p>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 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 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p><h2>web测试常用测试点</h2><p>一、界面测试公共测试用例 界面测试一般包括页面文字,控件使用,少图,CSS,颜色等。 1. 文字 内容一致性: 1)公司要求文字的一致性,例如各种宣传文字、注册的协议条款、版权信息等; 2)各处相同含义文字的一致性,例如标题栏文字、页面主题文字、弹出窗口文字、菜单名称、功能键文字等。 样式一致性 1)(通常分类包括)各类文字字体、字号、样式、颜色、文字间距、对齐方式; 2)按钮的文字间距,按钮长度一定前提下,2个字的按钮,需要中间空一格(或者其它约定,需要统一);3)链接文字,同一类,菜单、小标题、页角文字链接,在点击时颜色变化要相同; 4)对齐方式,页面上文字的对齐,例如表单、菜单列、下拉列表中文字的对齐方式(左、右、居中等要统一) 语言习惯: 1)中文:文字简单,含义明确,无歧异,无重复,无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英文。 3)日文。 2. 按钮 1)button的样式整体要统一,例如突出、扁平、3D效果等只能选其一; 2)采用的图片表述相同功能,要采用单一图标。 3. 文本框 1)录入长度限制,根据数据库的设计,页面直接限定录入长度(特殊处屏蔽复制、粘贴); 2)文本框自身的长度限制,主要考虑页面样式。 4. 单选框</p><p>1)默认情况要统一,已选择,还是未选。 5. 日期控件 1)图标、控件颜色、样式统一; 2)点击控件、文本框均应弹出日期选择框。 6. 下拉选择框 1)默认是第一个选项,还是提示请选择一个。 7. 提示信息 1)静态文字与它的提示信息一致性,例如静态文字为…ID?,出错信息显示…用户ID?; 2)空值时,出错信息需要统一,例如可以采用“静态文字”+不能为空; 3)出现录入错误时,例如可以统一采用“静态文字”+格式不符合要求; 4)提示信息标点符号是否标识;点击上一步,返回的页面上不应残留出错信息; 5)静态提示信息,在录入框右侧,应有录入信息的相应要求的提示文字,达到方便操作的目的; 6)必输项提示信息,必输项提示信息采用统一的标志。 8. 导航测试 死导航、乱导航、操作复杂等。 9. 链接测试 1)发现404错误。 2)避免死链接情况,执行完相应操作应有返回按钮,返回到相应页面;例如:操作成功后,进入成功提示信息页面,但页面没有返回按钮,无法及时进入操作之前的页面。 10. IE的后退 退出系统,无论直接关闭浏览器或点击后退键,退出都不应再返回系统。 11. 分辨率 页面文字显示、样式等要支持常见分辨率,例如CRT显示器的1024*768,LCD的1280*1024。</p><h2>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h2><p>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we 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p><h2>WEB-Tours订票系统性能测试报告</h2><p>WEB Tours订票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p><p>目录 1 前言 (2) 2 被测系统定义 (4) 功能简介 (4) 性能测试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结构及流程 (5) 系统总体结构 (5) 关键点描述 (5) 性能测试环境 (5) 4 性能测试 (5) 性能测试概述 (6) 测试目的 (6)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指标及期望 (7)</p><p>测试数据准备 (8) 运行状况记录 (8) 5 测试过程及结果描述 (8) 测试描述 (9) 测试场景 (9) 测试结果 (13) 6测试分析和结论 (25)</p><p>1前言 目前,WEB Tours订票系统成功上线,从而航空公司的机票信息管理逐步走上了集中管控的道路,从而将会势必出现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新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大数据量的“冲击”,在多名用户信息进入时,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公司业务冲刺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本报告前部分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科学的性能测试方法而撰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WEB Tours订票系统的性能测试。 2被测系统定义 WEB Tours订票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该订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注册和登录用户信息,订票办理,退票办理,查询客户已订票信息等。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上述的功能进行压力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地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p><h2>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h2><p>w e 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p><p>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p><p>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图5- 5事务摘要图 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 该部分显示在场景执行过程中,每次HTTP请求发出去的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在这里体现,如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本次测试过程中LoadRunner 共模拟发出了211974次请求(与“统计信息摘要”中的“Total Hits”一致),其中“HTTP 200”的是209811次,而“HTTP 404”则有2163,说明在本次过程中,经过发出的请求大部分都能正确响应了,但还是有部分失败了,但未影响测试结果,“HTTP 200”表示请求被正确响应,而“HTTP 404”表示文件或者目录未能找到。有朋友可能会问,这里出现了404的错误,为什么结果还都通</p><h2>WEB测试工作流程</h2><p>WEB测试方法 在Web工程过程中,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然而,Interne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测试基于Web的系统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 web 测试分为 6 个部分: ? ? ? (包括负载/压力测试)? ? 用户界面测试? ? 兼容性测试? ? ? ? 接口测试 1</p><p>功能测试 链接测试 链接是Web应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是在页面之间切换和指导用户去一些不知道地址的页面的主要手段。链接测试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测试所有链接是否按指示的那样确实链接到了该链接的页面;其次,测试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最后,保证Web应用系统上没有孤立的页面,所谓孤立页面是指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只有知道正确的URL地址才能访问。? 表单测试 当用户通过表单提交信息的时候,都希望表单能正常工作。 如果使用表单来进行在线注册,要确保提交按钮能正常工作,当注册完成后应返回注册成功的消息。如果使用表单收集配送信息,应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最后能让顾客收到包裹。要测试这些程序,需要验证服务器能正确保存这些数据,而且后台运行的程序能正确解释和使用这些信息。 当用户使用表单进行用户注册、登陆、信息提交等操作时,我们必须测试提交操作的完整性,以校验提交给服务器的信息的正确性。例如:用户填写的出生日期与职业是否恰当,填写的所属省份与所在城市是否匹配等。如果使用了默认值,还要检验默认值的正确性。如果表单只能接受指定的某些值,则也要进行测试。例如:只能接受某些字符,</p><h2>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h2><p>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总述 1.1 测试对象 web系统 (数据库建表sql的版本是20060228-1) (程序代码的版本是20060310-1) 1.2 测试目的 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 1.3 测试环境 1.4 测试依据</p><p>1.5 参考资料 1.6 术语及缩写词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 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 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这个数据就是实 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 计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 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p></div> <div class="rtopicdocs"> <div class="coltitle">相关主题</div> <div class="relatedtopic"> <div id="tabs-section" class="tabs"> <ul class="tab-head"> <li id="10093407"><a href="/topic/10093407/" target="_blank">web系统性能测试</a></li> <li id="16635766"><a href="/topic/16635766/" target="_blank">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a></li> <li id="19623893"><a href="/topic/19623893/"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方案</a></li> <li id="2468035"><a href="/topic/2468035/" target="_blank">web系统测试</a></li> <li id="17473300"><a href="/topic/17473300/" target="_blank">web项目性能测试方案</a></li> </ul> </div> </div> </div> </div> <div id="rightcol" class="viewcol"> <div class="coltitle">相关文档</div> <ul class="lista"> <li><a href="/doc/7c1758497.html"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用例编写及注意点</a></li> <li><a href="/doc/c411643270.html" target="_blank">用webload进行web application性能测试</a></li> <li><a href="/doc/f33536948.html" target="_blank">WEB项目性能测试方案</a></li> <li><a href="/doc/1b5896602.html" target="_blank">基于Web系统的性能测试</a></li> <li><a href="/doc/4716666602.html" target="_blank">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a></li> <li><a href="/doc/ac6361832.html" target="_blank">Web应用性能测试</a></li> <li><a href="/doc/db12480241.html"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报告</a></li> <li><a href="/doc/f814819435.html" target="_blank">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a></li> <li><a href="/doc/3b14904519.html" target="_blank">web端性能测试报告</a></li> <li><a href="/doc/6110577329.html" target="_blank">基于Web系统的测试技术</a></li> <li><a href="/doc/c04017511.html"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a></li> <li><a href="/doc/e018548864.html" target="_blank">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a></li> <li><a href="/doc/191400473.html"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计划</a></li> <li><a href="/doc/4a3234867.html" target="_blank">web端性能测试报告</a></li> <li><a href="/doc/7b3767530.html" target="_blank">web测试计划书</a></li> <li><a href="/doc/d19497939.html" target="_blank">成功的 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a></li> <li><a href="/doc/f410152271.html" target="_blank">WEB测试工作流程完整版</a></li> <li><a href="/doc/3f5857029.html"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方案</a></li> <li><a href="/doc/6f6164679.html" target="_blank">web性能测试计划</a></li> <li><a href="/doc/b117482502.html" target="_blank">web测试</a></li> </ul> <div class="coltitle">最新文档</div> <ul class="lista"> <li><a href="/doc/0f19509601.html" target="_blank">幼儿园小班科学《小动物过冬》PPT课件教案</a></li> <li><a href="/doc/0119509602.html" target="_blank">2021年春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四年级下册 20.《露和霜》教学课件</a></li> <li><a href="/doc/9b19184372.html" target="_blank">自然教育课件</a></li> <li><a href="/doc/3019258759.html" target="_blank">小学语文优质课火烧云教材分析及课件</a></li> <li><a href="/doc/d819211938.html" target="_blank">(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a></li> <li><a href="/doc/a419240639.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5篇)</a></li> <li><a href="/doc/9d19184371.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最新)</a></li> <li><a href="/doc/8a19195909.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总结</a></li> <li><a href="/doc/8519195910.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a></li> <li><a href="/doc/7f19336998.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a></li> <li><a href="/doc/7119336999.html" target="_blank">超详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a></li> <li><a href="/doc/6619035160.html" target="_blank">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中</a></li> <li><a href="/doc/6719035161.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a></li> <li><a href="/doc/4a19232289.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总结</a></li> <li><a href="/doc/3b19258758.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a></li> <li><a href="/doc/2619396978.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a></li> <li><a href="/doc/2b19396979.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8篇)</a></li> <li><a href="/doc/1419338136.html" target="_blank">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a></li> <li><a href="/doc/ed19066069.html" target="_blank">化工厂应急预案</a></li> <li><a href="/doc/bd19159069.html" target="_blank">化工消防应急预案(精选8篇)</a></li> </ul> </div> </div> <script> var sdocid = "d7eee81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2e"; </script> <div class="clearfloat"></div> <div id="footer"> <div class="ft_info">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闽ICP备16038512号-3</a> <a href="/tousu.html" target="_blank">侵权投诉</a>  ©2013-2023 360文档中心,www.360docs.net | <a target="_blank" href="/sitemap.html">站点地图</a><br /> 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收集和整理,有任何问题请在对应网页下方投诉通道反馈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foot()</script> </div>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