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的定义(图文)

形位公差的定义(图文)
形位公差的定义(图文)

形位公差的定义(GB/T1182—1996)

直线度公差在给定平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的要素,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

投影面且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直线

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

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之内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则公差带是直径为t

的圆柱面的区域

被测圆柱体内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φ0.0

8的圆柱面内

平面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的两

平行平面内

被测圆锥面任一正截面上的圆周必须位于

半径差为公差值0.1的两同心圆之间

圆柱度公差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

之间的区域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0.1的两同

轴圆柱面之间

线轮廓度公差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

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

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d=t

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公差见图a

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公差见图b

在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被

测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

值0.04,且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

状的线上的两包络线之间

d=t

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见图a 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见图b

平行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

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在

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2,且在

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个平等平

面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线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且平行于基准表面B(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等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且平行于基准表面D(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垂直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6,且

垂直于基准线A(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

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在给定方向上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

差值0.1,且垂直于基准表面A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公差带分别是互相垂直的距离为t1和t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2和0.1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

如公差值前加注φ,则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且垂直于基准面A(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且垂直于基准线A(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倾斜度公差线对线倾斜度公差

被测线和基准线在同一平面内,公差带是距

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且

与A—B公共基准线成一理论正确角度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

被测线与基准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公差带是

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成一给定角度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由于被测线与基准

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被测线应投影到包含基

准轴线并平行于被测轴线的平面上,公差带

是相对于投影到该平面的线而言

被测轴线投影到包含基准轴线的平面上,它

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并与A—B公

共基准线成理论正确角度60°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线对面的倾斜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成一给

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关值0.08,且

与基准面A(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6

0°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则公差带是直径为公

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应平行于基准的平面并与基准体系呈一给定的角度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1的圆柱公差带内,该公差带应于行于基准平面B并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呈理论正确角度60°

面对线的倾斜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关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与基准线A(基准轴线)成理论正确角度75°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面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且与基准面A(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4 0°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如公差值前加注Sφ,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的球内的区域,球公差带的中心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B和C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被测球的球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3的球内。该球的球心位于相对基准A、B、C 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上

线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

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心线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此位置度公差仅给定一个方向

每根刻线的中心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相对于基准A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则公差带是直径为t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公差带的轴线的位置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8,且以相对于C、A、B基准表面(基准平面)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每个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以相对于C、A、B基准表面(基准平面)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同轴度公差点的同心度公差

公差带是公差值为φt,且与基准圆心同心

的圆内的区域外圆的圆心必须位于公差值为φ0.01,且

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公差带是公差值φt的圆柱面的区域,该圆

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

大圆的轴线必须位于公差值为φ0.08,且

与公共基准线A-B(公共基准轴线)同轴的

圆柱面内

对称度公差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

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

8,且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A对称配置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

8

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圆跳动公差径向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

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

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跳动通常是围绕轴线旋转一整周,也可对部

分圆周进行控制

当被测要素围绕基准线A(基准轴线)并同

时受基准表面B(基准平面)的约束旋转一

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圆跳动量均

不得大于0.1

被测要素绕基准线A(基准轴线)旋转一个

给定的部分圆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

向圆跳动量不得大于0.2

当被测要素围绕公共基准线

轴线

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端面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被测面围绕基准D(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

于0.1

斜向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应与被没面垂直被测面绕基准线C(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0. 1

被测曲面绕基准线C(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曲面上的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1

均不得大于0.1

全跳动公差径向全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

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要素围绕基准线A—B作若干次旋转,

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间同时作轴向移动,此

时在被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于

0.1,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基准轴线方向

并相对于公共基准轴线A—B移动

公关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垂直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要素围绕基准轴线D作若干次旋转,并

在测量仪器与工件间作径向移动,此时,在

被测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于0.

1,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着轮廓具有理想

正确形状的线和相对于基准轴线D的正确

方向移动

形位公差的代号

、形位公差的代号(GB/T 1182-1996)

注:形位公差符号的线型宽度为b/2~b(b为粗实线宽),但跳动符号的箭头外的线是细实线。 二、形状、位置公差带的定义和图例说明GB/T 1182-1996 1 直线度 a. 在给定平面内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b. 在给定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c. 在任意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2. 平面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圆柱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半径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

6.面轮廓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间的区域,诸球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 注:当被测轮廓面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面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论轮廓面。 7. 平行度 a. 在给定的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线)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时,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b. 在任意方向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形位公差--符号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jpg 形位公差开放分类: 专业术语、公差、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

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什么叫形位公差

什么叫形位公差?形位公差的分类及含义?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2) 平面度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形位公差1,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分类,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2,形状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答: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表2-2为几种直线度公差在图样上标注的方式.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用框格注出,并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箭头指在有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上.一般来说,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允许变动的方向.通常形状公差的框格有两格,第一格中注上某项形状公差要求的符号,第二格注明形状公差的数值. 2) 平面度表2-3为平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jpg 形位公差 开放分类:专业术语、公差、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形位公差的全部符号和机械制图的常用符号

求形位公差的全部符号和机械制图的常用符号 一直线度—无 二平行度‖ 有 三垂直度⊥ 有 四圆度○ 无倾斜度∠ 有 五线轮廓度⌒ 有或无同轴度◎ 有 六圆跳动↗ 有 一,1) 直线度 表2-2为几种直线度公差在图样上标注的方式.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用框格注出,并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箭头指在有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上.一般来说,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允许变动的方向.通常形状公差的框格有两格,第一格中注上某项形状公差要求的符号,第二格注明形状公差的数值. 2) 平面度 表2-3为平面度公差要求的标注方式.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表2-4表示圆度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式.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如表2-5所示,由于圆柱度误差包含了轴剖面和横剖面两个方面的误差,所以它在数值上要比圆度公差为大.圆柱度的公差带是两同轴圆柱面间的区域,该两同轴圆柱面间的径向距离即为公差值. 3,定向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二,1) 平行度 对平行度误差而言,被测要素可以是直线或平面,基准要素也可以是直线或平面,所以实际组成平行度的类型较多.表2-7中表示出一些标注平行度公差要求的示例.其中,基准符号是用一粗短划线和带圆圈的字母标注,字母方向始终是正位,基准是中心要素时,粗短划线的引出线必须和有关尺寸线对齐. 三,2) 垂直度 垂直度和平行度一样,也属定向公差,所以在分析上这两种情况十分相似.垂直度的被测和基准要素也有直线和平面两种.表2-8是几种垂直度标注的示例. 3) 倾斜度 倾斜度也是定向公差.由于倾斜的角度是随具体零件而定的,所以在倾斜度的标注中,总需用将要求倾斜的角度作为理论正确角度标注出,这是它的特点.表2-9举出了一些零件标注倾斜度公差的示例. 4,定位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四,1) 同轴度 同轴度是定位公差,理论正确位置即为基准轴线.由于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不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吕华福 授课课题: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课题内容:1、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2、形位公差带定义、特点 本次重点:形位误差的评定、检测;形位公差精度分析 本次难点:形位公差精度分析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实例引入,承上启下 一、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解释概念,明确内容) 1、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2、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二、位置误差和位置公差 1、位置误差: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2、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按几何特征分: *定向公差:具有确定方向的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方向精度。 *定位公差:具有确定位置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位置精度。 *跳动公差:具有综合控制的能力,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两方面的综合精度。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零件的形位究竟是多少,该如何评定呢? 三、形位误差的评定 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形位误差值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形位公差值,则认为合格。 1、形状误差的评定 (1)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 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此时,对被测

实际要素评定的误差值为最小。 (2)形状误差值的评定 评定形状误差时,形状误差数值的大小可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3个区域比较,引出最小条件、最小区域 的概念,用以评定形状误差。 2、位置误差的评定 *定向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通过定向误差的评定分析,比较定向最小区域与最小区域的差别。) *定位误差是被测实际要 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 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 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 正确尺寸确定。 定位误差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 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 明确定位最小区域,引出基准的概念*跳动是当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时,以指示器测量被测实际要素表面来反映其几何误差,它与测量方法有关,是被测要素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综合反映。 跳动的大小由指示器示值的变化确定,例如圆跳动即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跳动先给出概念,在跳动公差中再详细介绍)

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含义

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含义 一、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还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位置误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二、形位公差符号 三形状公差 3.1 直线度(-)——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限制了加工面或线在某个方向上的偏差,如果直线度超差有可能导致该工件安装时无法准确装入工艺文件规定的位置。 标注含义:被测表面投影后为一接近直线的“波浪线”(如下图),该“波浪线”的变化范围应该在距离为公差值t(t=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3.2 平面度——平面度表示面的平整程度,指测量平面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一般来讲,有平面度要求的就不必有直线度要求了,因为平面度包括了面上各个方向的直线度。 标注含义:被测加工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01)的两平行平面内,如下图区域。

3.3 圆度(○)——是指工件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工件加工后的投影圆应在圆度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的任意截面的圆周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 (t=0.025)的两同心圆之内,如右图区域。 3.4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t=0.1)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如图。

圆柱面截面的单个圆而言的,圆柱度包括圆度,控制好了圆柱度也就能保证圆度,但反过来不行。 动机的活塞环,控制好活塞环的圆度可保证其密封性,而活塞的圆柱度则对于其在缸套中上下运动的顺畅性至关重要。 四位置公差 4.1 平行度()——,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程度,即其中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标注释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1),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形位公差的定义和符号

形位公差的定义和符号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 心要素 描述曲面尺寸准确度的主要指标为轮廓度误差,它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自由曲面的加工精度是以其面轮廓度来测量的,是一种较难定义的几何要素,它不像一般规则几何要素那样,能用少量的参数给出精确定义,所以自由曲面加工精度的检验也变得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无法直接利用被测曲面本身作为测量基准,从而使测量结果中包含由于测量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不重合而造成的系统性误差 测量方法:如果你针对的是点的话,你把它放在三坐标上就可以了。检出的数值是很精准的。如果针对的是面,就只有一条线一条线的来检了,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检测装置,估计高级的会有的,比如用激光来扫的。一般的是利用导轨来实现就可以了,导轨的精度在实测的数据中把它刨除就行了。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 轴段在内. (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

形位公差分类标注的国家标准

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14 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形位公差的定义 直线度- 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公差由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区域来指定 平面度- 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公差由两个平行平面形成的区域来表示。 圆度- 表面上所有点都在圆周上。公差由两个同心圆限制的区域来指定。 圆柱度- 旋转表面上的所有点都与公共轴等距。圆柱公差制定了两个同心圆柱所形成的公差区域,此旋转表面必须在此区域中。 轮廓度- 控制不规则的表面、线条、弧形或普通位面的定义公差方式。轮廓可适用于单个线条元件或者零件的整个表面。轮廓公差指定了沿着实际轮廓的唯一边界。 倾斜度- 表面与轴处于指定角度的情况(与数据平面或轴的角度不是90度)。公差区域是由两个平行平面定义的,这两个平行平面与数据平面或轴成指定的基本角度。 垂直度- 表面或轴与数据平面或轴成直角的情况。垂直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由垂直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定义的区域,或者由垂直与数据轴的两个平行平面所 定义的区域。 平行度- 表面与轴上所有点与数据平面或轴等距的情况。平行度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

平行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或线定义的区域,或者其轴平行于数据轴的圆柱 公差区域。 同轴度- 旋转表面的所有交叉可组合元素的轴,是数据特征的公共轴。同心度公差指定了其轴与数据轴一致的圆柱公差区域。 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定义了允许其中中心轴或者中心平面偏离真正(理论上正确)位置的区域。基本尺寸建立了从数据特征和相互关联的特征之间的真正位置。位置误差是, 特征与其正确位置间,总的可允许的位置偏移量。对于孔和外部直径这样的圆柱 特征来说,位置度公差通常是特征轴必须在其中的公差区域的直径。对于不是圆 的特征(如槽和短小的突出物)来说,位置度公差是特征的中心平面必须在其中的公 差区域的总宽度。 圆跳动- 提供对表面圆形元素的控制。当零件旋转360度时,该公差是独立应用在任何圆形的计量位置上,应用于在数据轴周围所构造的圆跳动公差,控制了圆度和同轴 度的累计变化。当应用于垂直于数据轴所构造的表面时,它控制平面表面的圆形 特征元素。 跳动- 提供所有表面元素的复合控制。当零件旋转360度时,此公差同时应用于圆形和长轴形特征。当应用于在数据轴周围构造表面时,全跳动控制了圆度、圆柱度、直线度、同轴度、角度、锥度和轮廓的累计变异。当应用于垂直于数据轴构造的表面时,它控制垂直度和直线度的累计变异。

形位公差特征符号全解[1]

1. 直线度: 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限制了加工面或线在某个方向上的偏差,如果直线度超差有可能导致该工件安装时无法准确装入工艺文件规定的位置。 标注含义:被测表面投影后为一接近直线的“波浪 线”(如右图),该“波浪线”的变化范围应该在距离 为公差值t(t=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2. 平面度: 平面度表示面的平整程度,指测量平面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一般来讲,有平面度要求的就不必有直线度要求了,因为平面度包括了面上各个方向的直线度。 标注含义:被测加工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 (t=0.01)的两平行平面内,如右图区域。 3. 圆度: 圆度,是指工件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工件加工后的投影圆应在圆度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的任意截面的圆周必须位于半 径差为公差值t(t=0.025)的两同心圆之内,如右图区 域。 4.圆柱度: 圆柱度,指工件圆柱表面所有垂直截面中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差,限制了被测圆柱面的形状误差,是圆柱的实际形状相对理想形状的最大允许变动量。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 (t=0.1)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如右图。 圆柱度和圆度的区别:圆柱度是相对于整个圆柱面而言的,圆度是相对于圆柱面截面的单个圆而言的,圆柱度包括圆度,控制好了圆柱度也就能保证圆度,但反过来不行。 圆柱度和圆度的作用:柴油机的结构中有多处规定了圆柱度和圆度,如发动机的活塞环,控制好活塞环的圆度可保证其密封性,而活塞的圆柱度则对于其在缸套中上下运动的顺畅性至关重要。

1.平行度 平行度,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程度,即其中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标注释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1), 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注: 2.垂直度 垂直度:用于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平面与直线之间的垂直状态,公差带为垂直于基准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t(t=0.06),被测线(面)必须位于这两个平面之间。 标注释义:被测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 (t=0.06),且垂直于基准线A(基准孔轴线)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 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倾斜度 倾斜度,与垂直度相似。 标注释义:被测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 (t=0.08),且与A-B公共基准线成一理论正确角度α(α =60°)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即如右图所示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形位公差符号常用语 (中英文双语)

形位公差符号常用语 (中英文双语) 发布时间:2007-4-26 浏览次数:5374次 形位公差符号常用语 (中英文双语) 公差/值(tolerance/value) 基本尺寸(basic size) 偏差(deviation) 上/下偏差(upper/lower deviation) 配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fit/clearance fit/interference fit/ transition fits) 单/双边公差(unilateral/bilateral tolerance) 标准/精度公差(standard/ precision tolerance) 基准/特征/点/线/平面/轴线(datum/feature/point/line/ plane/axis) 最大/小材料状态(M/LMC=maximum/least material condition) 理论正确尺寸(theoretical size ) 基本尺寸(basic dimension) 直径/半径(diameter/radius) 直线度(straightness) 平面度(flatness) 圆度(circularity) 圆柱度(cylindricity) 线轮廓度(profile of a line) 面轮廓度(profile of a surface) 定向公差(orientation tolerance) 平行度(parallelism) 垂直度(perpendicularity) 倾斜度(角度) (angularity) 位置度(position) 对称度(symmetry) 同轴度(同心度) (concentricity) 圆跳动(circular runout) 全跳动(total runout) 坐标尺寸(coordinate dimensioning) 拔模斜度(draft angle) 分型线(parting line) 外圆角/内圆角拔模斜度(rounds/fillets draft) 肋材和尖角(rib and corner)

形位公差通用解释

产品计量专业术语表 / WebCode 8718 专业术语表 A Angularity 倾斜度 Angular sector roundness 区域圆度 B Base roughness depth 基本粗糙度深度 C Core roughness 中心粗糙度 Coaxiality 同轴度 Concentricity 同心度 Conicity 锥度 Cutoff 截至波长 Cylindricity 圆柱度 F Flatness 平面度 G General notes on form and location tolerances 形位公差通用解释M Material ratio 材料支撑率 Mean roughness 平均粗糙度 P Parallelism 平行度 Peak count 轮廓峰数量 Peak height 轮廓峰高度 Perpendicularity 垂直度 Profile any line 线轮廓度 Profile any surface 面轮廓度 Position 位置度 Profil depth 轮廓深度 Profil filter 轮廓滤波 R Roughness profile 粗糙度轮廓 Roughness depth 粗糙度深度 Roundness 圆度 Radial run-out 径向跳动 S Skewness 偏斜度 Symmetry 对称度 Straightness 直线度 T Traversing length 扫描长度 Total run-out 全跳动 W Waviness height 波纹度高度

形位公差的通用解释 某个特性(表面、轴、点和中平面等)的形位公差是定义为一个区域,这个特性的所有点都包含在这个区域内。依照该特性的给定公差和它的维数特征,其公差区域是下面中的一个: 圆内区域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 两等距线之间的区域 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两等距面间的区域 圆柱内区域 两同轴圆柱之间的区域 平行六面体你的区域 对于位置公差,必须定义一个基准用于决定公差区域的准确位置。基准是一个理论上确切的几何特性(象轴、平面、直线等),基准可以基于一个或者几个基准特性。 除非有更加严格的限制,公差特性可以是公差区域内的任意的形状、位置和方向等。公差的数值 t 用于线性测量时以相同的单位给出。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公差作用于被标注公差特性的整个范围。 平面度 ISO 1101 (1985-03) 形位公差的通用解释 定义 公差被限制在间隔为t 的两个平行平面区域之间 实例

形位公差定义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 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机械制图常用形位公差符号表示方法

机械制图常用形位公差符号表示方法

一、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还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位置误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二、形位公差符号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一、 直线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定义:直线度是指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概述: ㈠.将平尺(小零件可用刀口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一般公用检测器具-塞尺。(图片) 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方箱或直角尺(或者将被测件放置在等高V 型铁上)。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简图): 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㈢将被测零部件用千斤顶支起,利用杠杆表将被测素线的两端点调整到与平台平行,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同样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件的直线度误差。 ㈣综合量规:综合量规的直径等于被测零件的实效尺寸,综合量规必须通过被测零件。 二、平面度定义及检验方法 平面度是指零件被测表面的要素平不平得程度。 ㈠将被测件用千斤顶支撑在平台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 ,(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其与平台平行,然后用测头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㈡用刀口尺(小型件)或平尺(较大型件)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或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

尺进行检验,取其塞尺最大值为该被测零件得平面度误差。 ㈢环类垫圈类零件 将被测件的被测面放在平台上,压紧,然后用塞尺检测多处,其塞入的最大值即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或者将被测件的被测面用三块等高垫铁在平台上均分支撑,然后用杠杆表在被测面的多处进行检测,取其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作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三、圆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圆度是指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的零件在同一横剖面内的实际轮廓不圆的程度。 测量方法: ㈠轴类件:将被测件用偏摆仪顶紧,将杠杆表的测头压到被测面上,在被测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之半,即为单个测量面上的圆度误差。按上述方法在被测件轴向上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误差值(取各截上指示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之半中的最大数值),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㈡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 用千分尺(内径表)直接测量被测轴(孔)的直径,在被测件的同一截面内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寻求各个方向测得读数中的最大差值之半(最大值减最小值之半)即为该被测截面的单个圆度误差。按同样方法在轴向上测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差值中最大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四、圆柱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圆柱度是控制圆柱的纵、横剖面及轴线等的圆度、直线度、和平行度的综合指标。 测量方法如下: ㈠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在方箱根部,杠杆表测头压到被测件表面上,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读数,按上述方法在件的轴向上测量若干个横截面,然后取各截面内所测得的所有读数中的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形位公差定义

形位公差 形状公差 1、直线度符号为一短横线(-),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符号为一圆(○),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符号为两斜线中间夹一圆(/○/),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符号为一上凸的曲线(⌒),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6、面轮廓度符号为上面为一半圆下面加一横,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位置公差:定向公差 1、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位置公差:定位公差 1、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2、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3、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位置公差:跳动公差 1、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2、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形位公差的符号和图示大全

形位公差的符号和图示大全 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公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公差,统称为形位公差(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形位公差术语根据GB/T1182-2008 已改为新术语几何公差。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 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下列图表有利于金粉更直观的了解其概念。

测量方法 形状误差 指零件上的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在加工时可能产生的几何形状上的误差。 如:加工一根圆柱时,轴的各断面直径可能大小不同、或轴的断面可能不圆、或轴线可能不直、或平面可能翘曲不平等。 位置误差 指零件上的结构要素在加工时可能产生的相对位置上的误差。 如:阶梯轴的各回转轴线可能有偏移等。 目前有一种高效测量各种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就是可以直接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各种指示,如百分表等,数据采集仪会自动读取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无需人工测量跟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机械测量效率。 测量仪器:偏摆仪、百分表(或其他指示表)、数据采集仪 测量原理:数据采集仪可从百分表中实时读取数据,并进行形位误差的计算与分析,各种形位误差计算公式嵌入数据采集仪软件中,不需要人工计算,提高测量的准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