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关键概念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需商品,并表达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物物交换:即人们用各自拥有的货物去直接换取所想要的货物。

商品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

值来表现。

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存款货币:指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格雷欣法那么: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那么

充满市场。

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思考题

1.货币交换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具有哪些优越性?

答:〔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根底。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根底上产生的。

3.结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货币形态的开展。

答:随着支付制度〔即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其演变过程为以贵金属为根底的支付

制度、纸币的使用、支票的使用、资金调拨电子系统。货币的形式也在变化。大致可分为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纸币和存款货币。

4.货币制度构成的根本要素是什么?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根底,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

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

储藏,这种黄金储藏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

黄金,但仍然保存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5.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那么〞。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满市场。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

银贱那么银币充满市场,金贱那么金币充满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6.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那么充满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7.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答:〔1〕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假设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2〕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

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3〕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置力的性质。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置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

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4〕我国目前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内容如下:

M0=现金;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

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0+全部银行存款

8.简述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人民币主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

2、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它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

品物资,黄金外汇储藏主要是作为国际收支的准备金。

3、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严禁伪造、变造和破坏国家货币。

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唯一合法的发行机构并集中管理

货币发行基金。

5、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每日公布,一切外汇买卖和国际

结算都据此执行。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

9.简述香港货币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答:⑴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⑵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符号“HK$〞表示。

⑶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基金由香港

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

⑷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完全放

开。

作用: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本钱。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在80年代中英谈判前后和90年代香港回归过程中,联系汇率制度就起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10.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作用。

答: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主要任务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开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开展。具体来讲,国际货币制度有三大任务: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来源、形式和数量。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3、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第二章信用与利率机制

关键概念

信用:以归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制度: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标准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规那么。既包括正式的,又包括非正式的。前者如有关信用

的法律(如契约法)、信用管理制度等,后者如信用观念、信用习惯等。

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根底。

银行信用: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为行为主体的信用关系可统称为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那么向社会公众和外国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

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

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按指定时间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即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一种要求付款人按指定日期向收款人〔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额的票据。

支票:是活期存款户签发的要求开户银行向收款人〔持票人〕支付一定额的票据。

信用卡:是消费信用的一种形式,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利润分成〔领取股息〕和公司管理凭证的票据。

债券:是发行者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利息率。实际利

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指利息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波动的利率。浮动

利率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息率。

现值: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现金流量序列起点的现金流量价值,简称P。

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如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价格〔利率〕上升。

思考题

1 阐述信用的根本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开展阶段。

答:信用:以归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产生的原因:(1)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2〕客观根底:商品经济的开展,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3〕现实根源:在于商品和货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开展阶段:尚未工具化的信用阶段、尚未流动化的信用阶段、流动化的信用阶段、电子化及网络化与信用制度相结合的阶段。

2 如何对信用制度进行描述。

答:是为约束信用主体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标准和准那么以及围绕产权、使用权问题的相关的合约和制度安排。

3 简述信用形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答:〔1〕高利贷信用。特点:极高的利息率;〔2〕商业信用。特点: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动态一致。〔3〕银行信用。特点: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调动了社会各界闲置资金,并为社会各界提供信用; 信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信用的发生集中统一,可控性强。〔4〕国家信用。特点:有偿性、临时性和暂借性、周转性、选择性和灵活性、来源多样性、政策性。〔5〕消费信用。

4 信用工具是如何分类的?

答:〔1〕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2〕按可接受性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3〕按照归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5 关于利息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分别是如何论述的?

答: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借款人借入的货币作为资本,在生产和流动过程中与劳动者结合,就能创造出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分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所以,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是利润的一局部。

6 计算利息率的公式和利息率的种类有哪些?

I 表示利息额,P 表示本金,r 表示利息率,n 表示借贷期限,S 表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单利计算公式:I=P*r*n S=P ×(1+r*n)

复利计算公式:S=P ×(1+r)^n I=S-P

利率为i ,F:未来总收入,P:现值。

一次性贴现:P=F/(1+i)^n

假定第k 年的回报为R k 元〔k=1,2,…,n 〕,利率为i 。

PV=R 1/(1+i)+R 2/(1+i)^2+……+R k /(1+i)^k +……R n /(1+i)^n =∑Rk/(1+i)^k n k=1

=R I *(1-1/(1+i)^n )

PV=∑(Ck (1+i )k +F/(1+i)^n n k=1)

到期收益率(1)简易贷款的到期收益率L=L+I (1+i)^n (L:贷款额;I:利息支付额;n:贷款期限;i:到期收益率)

(2)固定分期归还贷款的到期收益率L=R (1+i)+R (1+i)^2+⋯+R (1+i)^n =R i

(1− 1(1+r)^n

) (3 )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P b =C 1+i +C (1+i)^2+⋯+C (1+i )+F (1+i)^n

〔P b :债券价格;c:每期支付的息票利息;F :债券的面值;n:债券的期限;i:到期收益率〕

〔4〕贴现债券的到期收益率:i=F−Pb Pb

当期收益率i c =C P

(C:当期利息;P :当期价格) 贴现收益率i d =F−P F ∗360T =债券面值−购买价格债券面值×360离到期日天数

7 阐述利率体系的内容。 答:(1)中央银行贴现率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2)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3〕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

利率。

8 论述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答: 利率决定理论较为著名的有马克思利率理论、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

贷资金利率理论和IS-LM 利率决定模型。

9 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平均利润率、银行本钱、通货膨胀预期、中央银行政策、商业周期、借贷资金供求状况、政府预算

赤字以及国际利率水平。

10 论述银行信用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答:〔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当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筹集资金

时又作为债务人承当经济责任。

〔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银行信用在规模、范围、期限和

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本钱和交易费用,有效解决借贷双方

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开展的根底上产生开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开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11 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原因。

答: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根底上产生并开展起来,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不附属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阶段,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正是有了这一特点,银行信用才能够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为银行信用能聚集社会上的游资,如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社会货币储蓄,从而超越了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此外,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资本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

单方向性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是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币形式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通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聚集社会各工商企业以及国家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并贷给工商企业,因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第三,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不一致的。由于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资本,其来源除了工商企业外还有社会其他方面,因此银行信用的动态同产业资本的动态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近几十年以来,银行信用不断开展,借贷资本逐渐集中在大银行手中,后者又为大垄断组织效劳,促进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

12 阐述利息本质。

答:利息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是债券人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债务人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利息是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13 利率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答: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2官定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3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5一般利率、差异利率、优惠利率。

14 简述基准、官定、公定利率。

答: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官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确定的各种利息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民间组织如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它对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第三章金融市场

关键概念

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货币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交易市场,是金融市场重要组成局部。

资本市场:主要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同业拆解: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借贷的一种形式。

票据贴现:指持票人为了资金的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

国债回购交易:是指进行国债回购交易的市场,即卖出债券,并附加条件,于一定期间后,

以预定的价格和收益,由最初出售者买回债券。

股票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前者指公司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投资者出售新发行的股票;

后者是投资者买卖已发行股票的场所。

证券交易所: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场所和有关设施,并制定各项规那么以形成公正合理的价格和有条不紊的秩序的正式组织。

OTC:〔柜台交易〕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市场所进行的股权交易。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

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

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

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汇率: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和比价

远期利率协议: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根底上分

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约。

金融期货与期权:前者指是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后者是以期权为根底的金融衍生产品,指

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

金融互换:是约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欧洲货币市场: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营境外美元及其他可兑换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亦称为欧洲货币市场,特指那些经营非居民之间的融资业务,即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资金借贷业务所形成的金融市场。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是票面金额货币并非发行国家当地货币的债券。是指以外在通货为单位,在本国外在通货市场进行买卖的债券。欧洲债券不受任何国家资本市

场的限制,免扣缴税,其面额可以发行者当地的通货或其他通货为计算单

位。对多国公司集团及第三世界政府而言,欧洲债券是他们筹措资金的重

要渠道。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

答:金融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该定义包含三个含义:一是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场所;二是它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给者;三是它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机制。

2.金融市场有哪些分类和哪些主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分类:〔1〕按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2〕按中介特征划分:直接金融市场和讲解金融市场;〔3〕按金融市场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初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4〕按成交与定价的方式划分:公开市场和议价市场;〔5〕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6〕按交割方式划分:现货市场和衍生市场;〔7〕按地域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主体: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家庭。

功能:〔1〕资本积累功能。金融市场创造了多样的金融工具并赋予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借助于金融市场,可到达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价格的起落,引导人们放弃一些金融资产而追求另一些金融资产,使资源通过金融市场不断进行新的配置。

〔3〕调节经济的功能。在经济结构方面,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这种选择的结果,必然发生优胜劣汰的效应,从而到达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

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而进行宏观调控。〔4〕反映经济的功能。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首先,在证券市场,个股价格的升降变化,反映了该公司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状况,金融市场反映了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其次,金融市场也反映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银根的松紧、通胀的程度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均会反映在金融市场之中。最后,由于金融机构有着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收集、传播网络,国内金融市场同国际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开展的动向。

3.根底金融市场包括哪几个局部?这几个局部具体又是由哪些子市场构成的?

答:一、货币市场:同业拆解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

二、资本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基金市场;

三、外汇市场

4.阐述金融衍生市场主要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种及其主要特征。

答:1.金融远期:

〔1〕未标准化、标准化,一般在场外交易,不易流动。

〔2〕买卖双方易发生违约问题,从合约签订到交割期间不能直接看出履约情况,风险较大。

〔3〕在合约到期之前并无现金流。

〔4〕合约到期必须交割,不可实行反向对冲操作来平仓。

2.金融期货:第一,交易的标的物是金融商品。这种交易对象大多是无形的、虚拟化了

的证券,它不包括实际存在的实物商品;

第二,金融期货是标准化合约的交易。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和数量都具有同质性、不交性和标准性,如货币币别、交易金额、清算日期、交易时间等都作了标准化规定,唯一不确定是成交价格;

第三,金融期货交易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买卖价格。它不仅可以形成高效率的交易市场,而且透明度、可信度高;

第四,金融期货交易实行会员制度。非会员要参与金融期货的交易必须通过会员代理,由于直接交易限于会员之同,而会员同时又是结算会员,交纳保征金,因而交易的信用风险较小,平安保障程度较高;

第五,交割期限的规格化。金融期货合约的交割期限大多是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或十二个月,最长的是二年,交割期限内的交割时间随交易对象而定;

3.金融期权:1.期权交易的对象是一种权利。

2.期权交易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3.期权投资具有杠杆效应。

4.期权的供求双方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

4.金融互换市场:品种多样化;结构标准化;功能扩大化;定价复杂化;参与机构多元

化;产品衍生化;业务表外化;风险管理全程化。

5.简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

答: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局部。特点主要有:1、低风险、低收益;2、期限短、流动性高;3、交易量大。例如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

资本市场也叫长期金融市场,指期限在1年及以上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交易市场等,市场特点主要是风险大,收益高。

6.可转让定期存单有哪些特点。

答:1、传统定期存款单记名,且不可流通转让;大额定期存款单不记名且可流通转让;2、传统定期存款单金额是不固定的,由存款人自己决定;大额定期存款单一般面额固定且较大;

3、传统定期存款单可提前支取,利息收入会受损一点;大额定期存款单不可可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级市场流转;

4、传统定期存款单的期限长短具有不同的固定利率;大额定期存款单的利率有各种形式:固定的、浮动的,一般高于同期的传统定期存款单利率。

第四章金融机构

关键概念

金融机构: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法人机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对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逆向选择: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为。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以各类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机构。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资金来源不是各类存款,而是自行发行证券的收人或某些社会组织或公众的契约性交款的金融机构。包括人寿保险公司i财产与灾害保险

公司、私人和政府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和金融公司等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世界多数国家的政府之间通过签署国际条约或协定而建立的、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协调国际金融关系、维系国际货币和信用体系正常运作的超国家

金融机构。

思考题

1.简述金融机构功能。

答:〔1〕金融中介机构的根本功能: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构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业务。

〔2〕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效劳;

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3〕金融机构的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效劳,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4〕金融机构的咨询和信托功能: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2.试析金融机构产生的经济原因。

答:〔一〕商品生产和交换开展的支付需要

〔1〕异地交换和跨国贸易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立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

〔二〕社会经济活动的融资需求

1、资金需求者——期限长、规模大;

2、资金供求者——数额小,期限短;

3、金融中介机构——资金融通中介。

〔三〕社会经济开展中的投资需求

1、企业需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

2、居民等资金盈余部门渴望更多的投资时机

3、18世纪法国投资银行

4、19世纪初信托投资公司

〔四〕经济社会风险转移和管理需求

防止意外事故的损失

〔五〕满足经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3.简述现代金融体系构成状况。

答:包括银行机构体系、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银行机构居于支配地位,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补充,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并存。

4.简述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

答:第一类是货币当局和金融监管机构;第二类是商业银行;第三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四类是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第五类是政策性银行和政策

性金融机构

5、简述国际金融机构。

答: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开展。按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第五章商业银行

关键概念

商业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效劳功能的金融企业。

银行资本: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

信用中介: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由银行保管买卖双方交易的资金和相关的文件,根据买卖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银行按协议约定和买卖双方的授权、指令,向买卖双方

转移资金、相关文件,银行以中立的信用中介地位促成交易的平安完成。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同业拆借: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回购协议:就是通过出售金融资产取得资金,但在出售时,出售人同意在一定日期按预定价格再购回此项金融资产。

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思考题

1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和特征。

答:特征: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根本特征。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经营货币资金。

3、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职能:信用中介职能:在资金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的情况下,使闲置资金得到最大限度地

利用。变小额资本为大额资本,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

支付中介职能:1、代理客户支付贷款和费用、兑付现金等,成为工商企业、社

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人、出纳和支付代理人。

2、主要方式是账户间的划拨和转移。

3、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要通过货币的支付来清偿,

由以银行为中心的非现金支付手段来完成。

信用创造职能:1、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法律允许它吸收

各类存款。

2、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不是无限制的。以原始存款为根底;受中

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自身现金准备金率以及贷款付现率的制

约;足够的贷款需求。

金融效劳职能:1、经济和社会的开展2、电子技术在银行业务的应用3、行业竞

争。

2 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

答:票据业务:包括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贷款两种;

贷款业务:1、按照贷款的用途可分为:工商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

2、按照贷款的期限可分为:〔1〕活期贷款又称为通知贷款,其为未定归还

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通知收回的贷款;〔2〕定期贷款:短期贷款〔1

年或少于一年〕、中期贷款〔一年以上至七年或八年〕、长期贷款〔具有

更长到期期限的贷款〕、透支〔指活期存款的存户依约超过其存款账户余

额而支取的款项〕

3、按照贷款的保障可分为: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

4、按照贷款归还方法可分为:一次还清贷款和分期归还贷款。

证券业务:1、有价证券抵押贷款

2、有价证券投资:政府公债、公司债券、公司股票。

承兑业务: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3 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活动。

答:自有资本:根本上可以归纳为营业功能、保护功能和管理功能三种。

吸收存款:按支取方式划分,可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短期借入款:主要包括同业拆借、中央银行借款、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等。

4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那么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性即平安性、流动性、盈利性。

1、盈利性:盈利是经营目标,盈利性这一原那么占有核心地位无需解释的,是经营管

理的内在动力。

2、流动性〔清偿力〕——资产在无损状态下迅速变化的能力

银行经营中两种情况:〔1〕提取或兑付有一定规律,对此,银行能够预计并做好安排;(2)突发的提存和要求兑付由一些突发的事件所引发,而且客户集中用来——“挤

兑〞。

3、平安性——风险防范、保证资金平安的要求

三项原那么的关系:1、平安性与流动性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平安有保障。2、平安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矛盾——流动性强,平安性好,盈利

性一般较低。

5 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开展趋势。

答: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开展阶段。

资产管理理论

时间段: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建立初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都在银行管理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尽管各种资产管理理论观点不一,但都有一个共性〔即共同观点〕:商业银行应着

重资产业务的管理。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

观点: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到达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

开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

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影响:被动性负债→主动性负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背景:金融创新导致利率上升〔负债本钱提高,财务风险加大,利率风险凸显〕,利率

管制放松〔银行吸存压力减小〕

核心观点

1. 流动性问题。

2. 风险控制问题。

3. 资产与负债的对称。

开展:由于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削弱,银行开展的重心和银行竞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金融效劳领域,以效劳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主要有资产

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提倡从正统的银行

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全方位满意管理

理论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它强调企业全体与顾客满意的管理

概念。顾客的绝对满意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关心点和立足点,在追求“顾客绝对满

意〞的目标下,变革银行文化和组织制度。

6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分析资产、负债两方面之间的“缺口〞,并围绕缺口探索解决途径。

1、利率敏感性缺口:指的是浮动利率资产与浮动利率负债之间的负债。

2、流动性缺口

3、期限匹配和利差

4、金融衍生品交易

7 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可将贷款分为哪几类?

答: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8 银行资本如何构成?各构成局部包括什么内容。

答:资本是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它代表着对银行的所有权。但在实际业务中,一些非自有资金,如长期债券,也作为资本金的组成局部。但股本与债务资本在期限、收益、本金归还、对银行控制权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银行资本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三个局部组成,即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其他资本。

〔1〕普通资本:普通股---是银行股金资本的根本形式,它是一种主权证明,权利表达

在对银行拥有经营决策权;对银行的利润和资产有分享权;

在银行增发普通股票时,享有新股认购权。

资本盈余---指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超过其负债总额的余额。分为营业盈

余和资本盈余。

未分配利润---又称留存盈余,它是银行税后利润减去普通股股息和红

利后的利润。

〔2〕优先资本:指在股息分配和资产清偿上先于普通资本的那局部资本。

优先股---银行的收益和资产分配权先于普通股的股票

资本票据和资本债券---是商业银行的债券型资本,有明确的利息和

期限。

可转换债券---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和附属债券中有一局部可按事先约

定在一定时期内转换为普通股,即具有债券性质,又

具有股票性质。

〔3〕其他资本:资本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证券损失准备金。

〔4〕其他来源:银行持股公司、售后回租。

第六章中央银行

关键概念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

的金融机构。

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货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负责〕

银行的银行:是生活当中人们通俗的讲法,指的是管理监督和标准各家银行正常经营的管理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效劳,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

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最后贷款人: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该机构一般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置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贴

现窗口向有偿债能力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行提供贷款。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

行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行提供良好抵押品。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单独设立中央银行机构,并由其专门行使中央银行全部职能的

制度。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没有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

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于一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局部中央银行职能,或者设置类似中央银

行的机构。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拥有一个中央银行制度。

思考题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答:1.性质不同。中央银行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后者是企业法人。

2.地位不同。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地方政府和各级政

府的干预。后者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的审查批准,并受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

3.经营目标不同。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不向居民吸收存款,不向银行之外的企业贷款,

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4.职能不同。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

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经理国库。后者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各商

业银行各自职能也有所不同。

核心原因:央行是国家的银行,政府通过央行管理商业银行。央行是发行的银行,它负责发行、调解、回收货币,货币问题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央行是银行的银行,它

负责将国内商业银行联系起来,银行间的支付、汇兑都是由央行来负责中介的,

它还可以为银行进行担保。央行还有几个直属机构,例如外汇管理局,负责管理

国家外汇。

2、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有何重要意义?

答:〔1〕当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全力支持,以防银行挤提风潮的扩大导致支付链条中断以至引起金融恐慌甚至整个

银行业的崩溃;

〔2〕为商业银行办理资金融通,使其在同业拆借方式之外,增加银行资金头寸短期调剂的渠道,提供最终保障;

〔3〕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多种资金支持方式,调节银行信用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金融调控的意图。

3、为什么目前各国政府都赋予中央银行掌管国际储藏的职责?

答:

4、关于“银行监管职能是否应从中央银行别离〞是近来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你支持哪一

种观点?为什么?

答:尽管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的性质不同, 两者统一于中央银行会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因而将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别离出去有利于解决这两种职能的冲突,对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加强银行监管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 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也存在着一致性, 具体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即两者最终都是以保持金融稳定, 促进经济开展为目标的

2.政策措施之间的协调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以稳健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环境为根

底的, 而谨慎的银行监管必然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下的监管,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适当的货币政策为背景

3.信息的共享性, 银行监管的信息有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 而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

息同样有助干银行监管的进行。因此, 中央银行在负贵银行监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别离后, 就可能无法发挥这些优势。

银行监管由中央银行负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我国在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别离后, 货币当局与银行监管当局之间在信息沟通、政策协调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信息沟通问题、不同政策的协调问题、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透明度。

5、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答:〔1〕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开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相应的货币制度和信用制度。资产

阶级政府为了开辟更广泛的市场,也需要有巨大的货币财富作后盾。

〔2〕统一货币发行

在银行业开展初期,几乎每家银行都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力,但随着经济的开展、市

场的扩大和银行机构增多,银行券分散发行的弊病就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要求有一

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

〔3〕集中信用的需要

商业银行经常会发生营运资金缺乏、头寸调度不灵等问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中央

银行的产生,它既能集中众多银行的存款准备,又能不失时宜地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周转资金,为银行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开展,银行每天收授票据的数量增多,各家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

关系复杂化,由各家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清算已发生困难。这种状况观上要求产生中央银行,作为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

〔5〕统一金融管理

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开展,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必要的管理,这要求产生隶属政府的中央银行这一专门机构来实施政府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管理。

6、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特点,如何正确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答:特点:1、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2、不以盈利为目的;3、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4、对存款不支付利息;5、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6、资产具有最

大清偿性。

职能:根据中央银行性质的集中反映,分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根据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特征,分为:效劳职能、调节职能、管理职能。

性质:一、中央银行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金融体系的核心。

1、银行信用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根底,而中央银行又处于银行体系的核心;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调节货币总量,是整个社会信用工具的总供给者;

3、既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又在金融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

二、中央银行与政府存在特殊关系

1、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各种金融法规;

2、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市场;

3、代

表国家管理国库,向政府提供融资;4、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和管理国

家黄金外汇储藏;5、配合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6、

通过对央行作为隶属政府部门,确保政府对央行的控制权。

三、中央银行在经济运行和开展中发挥特殊作用

1、稳定货币,稳定经济;

2、调节信用,调节经济;

3、集中清算,加速资金

周转;4、代表国家开展国际金融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管

理一国金融事业、调控客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

构。

地位: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它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推行国家金融政策的银行四个方面。

1、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有权发行银行债券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

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这是其不同于商业银行独特之处。

2、所谓政府的银行,并不是指银行的资本所有权必须属于国家,而是说中央银行与本

国政府有密切的关系,效劳于政府,但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3、在近代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的客户是企业和个人。而中央银行不对企业和个人办

理业务,它的客户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此成为银行的银行。

4、中央银行是推行金融政策的银行,负责领导、管理与协调全国金融活动,维护金融

稳定。它是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又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管理者和监

督者。

作用:1、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2、通过控制住货币和信贷资金供给量,也就是控制住了包括派生存款在内的社

会资金整体,从而调节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开展。

3、通过集中清算,缩短票据在途时间,节约现金使用和流通费用,起到推动资

金加速周转的作用。

4、通过代表国家参与决定有关国际金融的重大问题,推动国际金融活动的开展,

加强国际金融作用。

第七章货币供给

关键概念

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根底货币:由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它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根底,因此,根底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和强力货币,由于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所以也

可称为中央银行货币。

货币乘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根底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和范围,采用新的技术,开办新的业务,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建立新的金融机构,开拓新的金融市场,最终形成新的运行机制。二级银行体制: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立的体制。

准备金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存款创造:这是银行通过运用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和流通准备金等货币从而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行为。

局部准备金制度: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按存款的一定比例保存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中央银行存款,其余局部可以发放贷款或投资等。

原始存款:银行的客户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转化而来的存款。

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保存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思考题

1、货币层次的划分有什么意义?金融创新对其有何影响?金融创新是如何影响中央银行的

宏观调控的?

答:〔1〕有利于宏观监测和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

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

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2〕金融创新不仅丰富了各层次的内容,使得每一层次货币包含的种类大大增加。而且,层出不穷的新品种提高了多种货币的流动性,使得各层次之间原较为明确的区分界

限日渐模糊,关于新品种货币的归属往往引起不一致的意见。同时,也使得各层次

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联系有所改变,使得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调控重点在不断转

移。

〔3〕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开拓了多种筹集资金的渠道与更多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经营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都得到提高,从而减少了对中央银行资金的依赖,同时也成功摆

脱了中央银行严格的管制,增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对于到达预期的

调控目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现金货币是如何发行和回笼的?

答: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现金缺乏时,可到其在当地人民银行的存款账户内提取现金,人民币那么从发行库转移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库;经济主体从商业银行提取现金,商业银行投放现金,人民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经济主体将现金现金存入商业银行,现金退出流通领域归行。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的库存现金超过核定的库存限额时,超过局部送交人民银行,该局部人民币回笼到发行库。按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交回的损伤币的销毁集中在销毁点办理。

3、什么是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是如何创造的?

答:原始存款:银行的客户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转化而来的存款。

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除了法定准备金外全部用于放款,客户取得贷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一企业的银行存款帐户。接这笔新存款的银行,除保存一局部法定准备金外,又将其余局部用于放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存款。

4、什么是根底货币和货币乘数?

答:根底货币:由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它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根底,因此,根底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和强力货币,由于它是中央银行的负

债,所以也可称为中央银行货币。

货币乘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根底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5、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上下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比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方案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6、怎样理解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决定的?

答:〔1〕中央银行的行为影响:中央银行既是一国金融活动的调节者,又是根底货币的供给主体,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主要表达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流通中的现金

全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的支付手段,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和经

济开展的需要确定现金的发行数量。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

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2〕商业银行的行为影响:商业银行既是根底货币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

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

存款总额。通过存款的创造,增加货币供给量。

〔3〕社会公众的影响:社会公众也是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引起不同存款类型之间的转换,以及影响现金与存款的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现实中,影响社会公众货币

需求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利率,社会公众对流动性资产的需求,资产最正确组合的

决策,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等因素。

7、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是如何供给的?

答:

8、根底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如何?

答:货币供给量=根底货币*货币乘数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响,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

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八章货币需求

关键概念

货币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存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的货币数量的总和。

名义货币需求量:是指经济主体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需求量,即用现行的价格水平或名义购置力表示的货币需求量。

真实货币需求量:是指经济主体所需要的货币量扣除物价变动后的实际余额,即用货币的实际购置力表示的货币需求量

货币存量:是指在一定经济运行条件下的某一确定时刻的货币需求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确定时期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货币需求量。

现金交易方程式:MV=PT〔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剑桥方程式:M=k.P.Y〔M:宏观货币需求量,也就是现金余额;P:物价水平;Y:总收入;k: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流动性差的资产。

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

人们储存起来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

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防止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

惠伦模型:是指由美国经济学家惠伦于1966年提出的关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模型。

恒久性收入:指以往各年人们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答:〔1〕所谓货币需求,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

段的货币的需求。

〔2〕货币需求理论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是一国经济开展在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货币需要量由哪些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何关系,以及一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或个人〕在现实的收入水平、利率和商品供求等经济背景下,

手中保持多少货币的时机本钱最小、收益最大等问题。

2、试述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答:〔1〕交易方程式

①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据此,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 〔M 表示货币的数量,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物价水平,T 表示交易总量〕。

②交易方程式虽然说明主要是M 决定P ,但当把P 视为给定的价格水平时,这个交易方程式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M=1/V •PT 。

〔2〕剑桥方程式

①剑桥方程式也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方程是:KPY M d = 式中,Md 表示货币需求量;P 表示物价水平;Y 表示总收入;PY 表示名义总收入;K 表示PY 与Md 的比,也就是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

②剑桥方程式的着眼点是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

〔3〕剑桥方程式是交易方程式的变形与开展,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①交易说重视货币作为媒介的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便于交换;而剑桥说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手段功能,认为货币是具有充分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工具,不仅交换需要货币,而且持有货币也是持有资产的一种形态。

②与交易说不同,剑桥说以收入Y ,代替了交易量T ,以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 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因为剑桥说是以个人货币需求作为考虑的出发点,其自变量当然是收入而不是社会的交易量,相应地也就必然有一个新的系数K 来代替V 。

③交易说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制度等因素;而剑桥说那么重视持有货币的本钱与持有货币的满足程度的比拟,重视预期和收益等不确定性因素。

④交易说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所以,交易次数、交易量以及价格水平都影响到货币的需求;而剑桥说的货币需求是实际的货币需求,它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因为物价变动只能影响名义货币需求。

3、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奉献是他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根底上把利率因素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

〔1〕他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个方面。

①交易动机,这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的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都与收入〔Y 〕有关,两者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都是收入〔Y 〕的函数。

③投机动机。这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这是凯恩斯做出的同古典学派不同的并运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函数方程式,这是他对货币理论开展做出的重大奉献。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2121r L Y L M M M +=+=

式中,M 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它是Y 的函数;M 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r 的函数;L 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

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

①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强调了货币作为资产或价值储藏的重要性。

②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4、试述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1〕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始点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2〕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个人〕货币需求函数:

M/P= f (Y, W; rm , rb ,re ,1/P·dp/dt; U)

式中,①M为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

②P为一般物价水平;

③M/P为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

④Y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也可理解为预期的平均长期收入,是相对稳定的

恒久性收入;

⑤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它与货币需求负相关。这是货币主义所

列出的独特变量;

⑥ rm表示货币名义收益率。将rm变量纳入其函数式,说明货币主义考察货币的口

径已大于过去各学派对货币考察的口径。

⑦ rb和re分别为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和非固定收益的证券〔股票〕的收益率。

弗里德曼认为,一个人可以持有几种形式的财富,不仅是货币,还有债券、股票和

实物等;

⑧1/P·dp/dt为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它属于时机本钱变

量,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将它明确列入函数式,强调了通货膨胀;

⑨U为收入以外的影响货币效用的其他因素。

〔3〕上述个人货币需求函数中,只须排除W即成为企业的货币需求函数。

〔4〕如果忽略Y、W在分配上的影响,那么上式就能应用于全社会,即M代表社会货币需求总量,Y代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W那么为以财产形式所表示的那一局部总财富。假设将上式中括号内的决定因素用符号K表示,那么有M/P=KY或M=KPY或MV=PY,其中V=1/K,意即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流通函数的倒数。

第九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关键概念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物价指数:亦称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数。

公开型通货膨胀:也称之为开放型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对物价水平不加以管制,价格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只要出现通货膨胀,就表现为价格水平的明显上涨。隐蔽型通货膨胀:也称之为压抑型通货膨胀,是指政府通过价格控制、定量配给以及其他的一些措施来抑制物价的上涨。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社会总

供给的增长,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

水平上涨的现象。

本钱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本钱上升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现象。其中主要是工资推动和利

润推动。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6-10

第六章 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主要业务: (1).帮助筹资者设计与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债券,从事自营买卖,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 (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4).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 (5).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 (6).自有资本的境内外直接投资; (7).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 (8).各种资产管理业务; (9).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如同业拆借。 区别: 投资银行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 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 开发银行是指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或贷款的金融机构。 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 A、资金来源 (1)政府投资 (2)发行债券 (3)吸收存款 (4)借入资金 (5)借入外资 B、资金运用 (1)贷款 (2)投资 (3)债务担保 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 基金公司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收益的投资型金融中介机构。一般把基金公司称为投资基金或共同基金。 公司型基金:依公司法成立,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 契约型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它是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该类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人、基金保管人及投资者三方当事人订立信托契约。 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 (1)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 (3)财务公司 (4)证券公司

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填空题 1.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其特征。 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是核心职能,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存在为前提的。 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是指以不兑现黄金的和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保证___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决定把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并从1994年起正式确定其指标。 5.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情况下,货币流通公式变为。 6.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7.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其中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8.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 9.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10.信用货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作为的价值和它作为的价值是不同的。 的价值是不同的。 11.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 12.双本位制的主要特征是。 13.纸币本位制度是一种制度。 (二)判断题 1.金本位制下,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所以其价值与本身的金属价值是不一致的。() 2.信用货币是银行对货币持有人的负债,是由政府投放到流通领域中去。() 3.信用货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发挥世界货币功能。() 4.由于辅币的有限法偿性,用辅币向国家缴税也是受数量限制的。() 5.每个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是基本一致的。() 6.任何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本身具有价值。() 7.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其收益越高。() 8.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9.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为货币金属,只铸造和流通金银币的货币制度。() 10.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危机。() 11.信用货币主要有银行支付委托书、纸币、发货票等。() 12.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代替金属铸币的货币符号。() 1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三)选择题 1.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这被称为,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在某一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课后题答案-货币银行学

目录 货币银行学 (2)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2) 第二章利率理论 (6)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10) 第五章金融市场 (13)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 (16) 第七章货币政策 (17) 第八章汇率理论 (21)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22)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24)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 又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用公式表现为 B=C+R。B:基础货币;C:现金;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它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并受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周期、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货币层次 中央银行在建立现代货币统计体系时采取的一个主要的标准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虽然各国中央银行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一般的分类(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为: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 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继承、综合了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由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合写为:M1 =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将来的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投机活动的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以及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如果整个经济中有许多投机者,而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为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即 M2=L2(r)。因此,M=L1(Y) +L2(r)。可见,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则不受利率影响。 简述 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沦,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汇总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p83) 15、已知实际利率为4%,名义利率为8%,那么,市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将是多少? 解: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费雪公式) 预期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8%-4%=4% 16、票面额都是1000元的A 、B 两只债券,其中,债券A 的票面利率15%、20年到期、销售价格为800元;债券B 的票面利率5%、1年到期、销售价格为800元,问哪只债券的收益率高(按单利计算)? 解:到期收益率=(票面利息±本金损益)/市场价格 对于A : 本金盈利=(1000-800)/20=10 A 的到期收益率为: Pa=(1000×15%+10)/800×100%=20% 对于B : 本金收益=(1000-800)=200 B 的到期收益率为: Pb=(1000×5%+200)/800×100%=31.25% 综上所诉,债券B 的收益率高。 17.假设当前利率为3%,一张5年期、票面利率为5%、票面额为1000元的债券的价格是多少?当利率上升到4%时,债券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 书本p71页公式得 所以 =1091.6(元) 当利率上升到4%时,价格会下降 18. 下列票面额为100元的债券哪一张到期收益率高,为什么 (1)票面利率为6%,销售价格为85元 (2)票面利率为7%,销售价格为100元 (3)票面利率为8%,销售价格为115元 到期收益率=(票面利息+本金损益)/市场价格 (1)到期收益率=(6+15)/85=24.7% (2)到期收益率=(7+0)/100=7% (3)到期收益率=(8-15)/115=-6% 19.假设纯粹预期理论是利率期限结构的合理解释,以下给定未来5年内的1年期利率,请分别计算1年期至5年期的利率,并画出收益曲线。(1)5%、7%、7%、7%、7% (2)5%、4%、4%、4%、4% 收益曲线一 ∑ =+=n t t t r C P 1 )1(5 432)03.01(1000 50)03.01(50)03,01(50)03.01(5003.0150++++++++++=P

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由铸造 答: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在金属货币流通 条件下,自由铸造的经济意义在于:可以保证本位币金属无限制地成为价 值尺度,无限地执行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可以保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 实际价值基本一致;可以保证本位币自发地适应客观流通的需要。 2、价值形式 答:通常是用一种商品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这就是价值表 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 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的职能 答:价值尺度 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货币与商品的对等关系,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获得社会的表现;二是通过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来测量商品的价值量大小。 4、流通手段 答: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 挥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其内容表述为一定时间内所必需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和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5、通货膨胀 答:一般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普遍的而持续的上涨过程。主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的商品与物价的平均价格,而非局部商品的价格或个别商品的价格,局部商品的价格或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称为通货膨胀。第二,“普遍的、持续的上涨过程”是指一般物价呈现长期的、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季节性的、偶然性的或临时性的物价上涨也不能认为是通货膨胀。第三,“以不同形式”是指在公开形式下的或在隐蔽形式下的一般物价上涨过程皆为通货膨胀。 6、商业汇票 答: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由于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出的,所以必须经过票据的承兑手续才具有法律效力。 7、信用创造 答: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新存款再用来发放贷款,如此反复,形成多倍于原始存款的信用规模,称为商业银行信用创造。 8、自主性交易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货币银行学(上海财经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部分是()。 A. 外币 B. 存款货币 C. 纸币 D. 硬币 2 【多选题】(3分) 货币执行储藏手段职能时,其特点是()。 A. 现实的 B. 不一定足值的 C. 足值的 D. 观念上的

3 【判断题】(1分) 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A. 对 B. 错 4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足值货币的是()。 A. 银币 B. 铜贝币 C. 纸币 D. 金币 5 【判断题】(1分) 辅币和本位币都是国家的法定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A. 错 B. 对 6 【单选题】(2分)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 都不是 B. 金币和银币 C. 银币 D. 金币 7 【判断题】(1分)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A. 对 B. 错

8 【判断题】(1分) 在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 A. 错 B. 对 9 【多选题】(3分) 下列()属于金本位制度。 A. 金块本位 B. 金汇兑本位 C. 平行本位制 D. 金币本位 10 【判断题】(1分)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的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不属于金本位制度。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 A. 企业商品资本 B. 企业资本 C. 企业生产资本 D. 企业货币资本 2 【多选题】(3分) 下列()是银行信用的提供者 A.

B. 信用社 C. 商业银行 D. 财务公司 3 【判断题】(1分)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也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A. 对 B. 错 4 【单选题】(2分) 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卖方信贷由()提供。 A. 出口方银行 B. 进口商 C.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 -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_______的特殊商品。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开展的结果,它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 3、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职能。 4、货币制度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要素。 5、在货币制度开展史上,依次存在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四种货币制度 6、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态。 7、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_________ 。 8、金本位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位制。 二、选择题〔以下选项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货币的产生是〔〕。 A 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B 国家创造创造的 C 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在矛盾开展的产物 D 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 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 B 购置商品 C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置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展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纸币产生的根底是货币的哪一职能(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 7、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A 牡丹卡 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8、商品的价格是〔〕。 A 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B 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C 同货币价值成正比 D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9、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铸币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银行券制 10、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 A 银本位制 B 金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11、通常信用货币是指( )。 A银行券B商业票据C金属铸币D政府纸币E存款货币 12、货币单位确实定包括〔〕。 A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B规定本位币币材 C规定货币单位的“值〞D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 13、价格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A价值是价格的根底B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C商品价格与其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D商品价格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14、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

《货币银行学(吉林财经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7 分) 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A. 交换产生与发展 B. 金银的稀缺性 C. 国家的强制力 D. 先哲的智慧 2 【单选题】(7 分) 最初的货币所采取的形态是()A. 金币、银币 B. 纸币 C. 银行券 D. 牲畜、皮革、烟草

3 【单选题】(7 分) 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是()A. 价值尺度 B. 储藏手段 C. 流通手段 D. 支付手段 4 【单选题】(7 分)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职能可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量。 A. 贮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D. 世界货币

5 【单选题】(7 分) 下列说法的是() A. 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B. 金币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货币制度C. 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D.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6 【单选题】(7 分) 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是() A. 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B. 建立准备制度 C. 确定货币单位 D. 规定货币币材

7 【多选题】(7 分) 金本位制度包含()形式 A. 金块本位制 B. 金汇兑本位制 C. 金币本位制 D. 金银复本位 8 【多选题】(7 分) 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 发放工资 B. 上交税款 C. 购买商品 D. 银行借贷

9 【判断题】(7 分) 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7 分) 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A. 对 B. 错 11 【判断题】(6 分) 货币的产生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A. 对 B. 错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第 1 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关键概念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需商品,并表达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物物交换:即人们用各自拥有的货物去直接换取所想要的货物。 商品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 值来表现。 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存款货币:指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格雷欣法那么: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那么 充满市场。 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思考题 1.货币交换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具有哪些优越性? 答:〔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根底。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根底上产生的。 3.结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货币形态的开展。 答:随着支付制度〔即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其演变过程为以贵金属为根底的支付 制度、纸币的使用、支票的使用、资金调拨电子系统。货币的形式也在变化。大致可分为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纸币和存款货币。 4.货币制度构成的根本要素是什么?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根底,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 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 储藏,这种黄金储藏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6

学习情境六商业银行 知识巩固 1.商业银行有哪些职能? 答:(1)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集中社会上一切闲置的资金,再通过贷款或投资将这些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者。由此充当资金余缺双方的中间人,使资本得到有效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对经济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调节。这是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 (2)支付中介。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很高的信誉和较多的分支机构,银行业务又与各个企业和部门有密切联系。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收付和货币结算等业务。减少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扩大再生产。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两种职能相互推进,构成商业银行借贷资本的整体运作。 (3)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银行利用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由此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4)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独特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借助电子化银行业务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性业务,从而使商业银行具有了金融服务的职能。金融服务职能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2. 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哪些? 答:(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集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本和外来资金两部分,外来资金又包括存款及借入资金等。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基础。 (2)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负债业务所积聚起来的货币资金加以应用的业务。根据国际通行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主要划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和固定资产四大类。 (3)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也称无风险业务),因为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同是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都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3.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什么? 答:(1)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获取利润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何种金融服务、建立什么样的资产组合等均要服从这一目标,这是由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决定的。坚持盈利性原则,对于提高信贷资金运用效率、

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 中收取利息的交易方式是()。 答案: 信用交易 2.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 答案: 下降 3.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 答案: 特里芬难题 4.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基础原因是( )。

答案: 避险 5.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比率来决定,称为( )。 答案: 购买力平价理论 6.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 )。 答案: 市场利率 7.下列属于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是( )。 答案: 信用合作社 8.商业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是( )。

答案: 负债业务 9.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央行作为( )的职能的体现。 答案: 发行的银行 10.我国的人民币发行机构是( )。 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 11.以货币供给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是( )。 答案:

货币乘数 12.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现象是( )。 答案: 货币供给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13.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 答案: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4.金融机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区别是( )。 答案: 资产负债和参与主体特征 15.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应该()。

答案: 降低再贴现率 16.属于信用货币的是( )。 答案: 支票存款 不兑现银行券 辅币 17.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答案: 利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 各国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国际收支和市场预期

金融学 精编版 第二版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课后答案

第二章信用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 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来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 ①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币就是拥有债权,货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不仅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经营单位来说,借债与放债,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国内的经济联系中是这样,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更是这样。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而各国政府对外国政府,往往是既借债又放债;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个人依靠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及房屋。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负债是不光彩的事情,现在则相反,若能获取信贷,正说明有较高信誉。 ②信用规模日趋扩张,并加速扩张,这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主体拥有债权债务的规模在年复一年的加速扩张,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财富积累的结果。债台高筑是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已不是贬义词。 ③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大量信用工具和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结构复杂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用网络越来越复杂。信用活动同时就是交易活动,任何一个买卖都是信用关系的重新变动,这种变化每时每刻都

智慧树答案货币银行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 1.《货币银行学》是财经类专业核心基础课,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和强 调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两大基本特点。答案:对 第一章 1.如果没有货币,商品交换必须“物物直接交换”,这样的交换方式更有利于商 品流通的顺利进行。答案:错 2.支票存款也是货币。答案:对 3.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是“流通中现金M0”中的一部分。答案:错 4.金币(金单)本位制,最后难于维持下去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黄金 储备量,日益无法满足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这一客观要求。 答案:对 5.在当今“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下,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不可兑现,由货币 当局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决定货币的发行。答案:对 第二章 1.甲公司采用某一合法形式放贷给乙公司200万元货币资金,这一行为是商 业信用。答案:错 2.已知利率为3%,2年后终值110元的现值为:答案:110/(1+3%)2 3.一国通胀预期的上升将推动该国利率水平的上升。答案:对 4.在已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央银行无法利用利率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 调控。答案:错 5.已知:①1至3年,每年的一年期债券利率分别是: 2%,3%,2.2% (注: 后两个数据为预测值) 。② 1至3年期的各期债券, 流动性升水是:0%, 0.20%,0.6%。问:根据“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1至3年期各期债 券的利率为:答案:2% ,2.7%, 3% 第三章 1.柜台交易,是指在各种金融机构柜台上买卖双方进行面议、分散交易的方式。 答案:对 2.债券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正比答案:错 3.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答案:资源配置的功能;资金融通功能;资金 的期限转换功能;宏观调控功能 4.下面关于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表述正确的是()答案:流通市场是发行 市场的保证;流通市场也叫二级市场 5.期货与期权表述正确的是()答案:期权的买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期货合 约是标准化合约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1-5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1-5 第一章 1.货币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 工与私有制。因此我认为货币产生的前提是存在着物品交换。 2.为什么说货币的产生可以解决物物交换的困难? 要想使交换圆满实现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需求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要完成一项交易,首先必须使参加交易的 两种产品恰好是双方互相需要的产品。 第二个条件是时空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卖出商品时,恰好有人在同一 时刻、同一地点需要这种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双方应当是统一的。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交换只有在交易双方的需求和时间、 空间均巧合之际才能顺利完成。显然,在物物交换的制度下,交换的效率一定很低,成本 很高。所以物物交换只能限于在较简单的商品经济社会中进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消费者需求渐趋复杂,物物交换的方式便无法再满足交易双方的需要。这样,价值难于实现,劳动难于得到社会承认的矛盾就日益成为交换发展的桎梏。 随着时代发展,交换的物品越来越多,交换行为越来越频繁,当日益增多的物品进入 频繁交易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某种物品进入交换的次数较多,其使用价值较多地为进入市 场的人们所需要。这种物品就成为其他物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成为较多交换物品的等价物;而这某种物品一旦成为较多其他物品用来表现价值的等价物,那么它就具有了可以与较多 其他物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3.货币的产生对市场的发展有哪些意义? 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有效率地发展。货币的产生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使得交换能以高效率和低成本地进行。货币的产生不仅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还使购买力 一般化,从而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效工具、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资源按照市场 的原则进行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与货币的运动分不开的。因为一 旦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服务于商品交换,那么商品的所有者出售自已的商品之后,所获得的 就是一般的购买力――货币。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

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 )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 )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 )铸币的过程. 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答 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 )提出了挑战. 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智慧树答案货币银行学(吉林财经大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答案:交换产生与发展 2.最初的货币所采取的形态是()答案:牲畜、皮革、烟草 3.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 是()答案:价值尺度 4.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职能可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量。答案:贮藏 手段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金币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采用的货币制度 6.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是()答案:规定货币币材 7.金本位制度包含()形式答案: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8.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答案:发放工资;上交税款;银行借贷 9.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答案:错 10.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答案:错 11.货币的产生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答案:对 12.人民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答案:对 13.不足值的货币是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答案:错 14.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答案:对 15.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货币。答案:错 第二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银行信用资金来源于全社会,克服了商业信用 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商业 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局限性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在()答案:管理和调节上的一定局限性;较严格的方 向性;信用能力有局限性;规模和数量上的限制 3.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直接信用。 答案:错 4.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及股份信用都属于直接信用。答案:错 5.票据的出票人或承兑人要对票据的支付负责,背书人不需要对其负责。答案: 错 6.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与收益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 成正比。答案:错 7.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指()。答案:借贷行为 8.信用的基本特征是()。答案: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9.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答案:是否需要承兑 10.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答案:商业信用 11.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答案:消费信用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货币职能与货币制度 1.1重要概念 1)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2)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3)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1.2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C 4) B 5) D 1.3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1.4简答题(略) 第2章货币层次与货币流通 2.1重要概念 1)现金流通是指以现款(纸币和铸币)直接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 2)非现金流通是指各经济主体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转移存款的办法来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2.2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A 4) C 2.3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2.4简答题(略) 第3章信用与利率 3.1重要概念 1)信用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3)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4)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即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3.2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D 4) D 5) B 6) C 3.3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3.4简答题(略) 3.5计算题 1)利息=10 000×5×4.75%=2375(元)

2)利息=10 000×1×0.35%=35(元) 3)利息=10 000×(1+3.25%)5-10 000=1734.11 (元) 4)我国虽然实行单利制度,但充分考虑了单利计息收益水平低于复利计息收益水平的问题,为了保护长期存款人的利益,对不同期限的存款规定了不同的计息标准,根据上述计算得出的数据表明,对于长期存款,我国单利制度获得的利息高于采取复利制度获得的利息,这说明我国的单利制度是合理性的。 第4章金融商品与金融市场 4.1重要概念 1)金融商品也可以称为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资金所有权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2)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交易活动的总和。 3)股票是股份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据以索取股息、红利的有价证券。 4)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4.2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B 4)A 5)C 4.3判断题 1) × 2) × 3) √ 4)√ 5)× 4.4简答题(略) 4.5计算题 银行贴现付款额=10×(1-7.3%×54÷360)=9.8905 (万元) 第5章金融机构体系 5.1 重要概念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在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统一银行券、给政府提供资金、为普通银行实施信贷支持、统一全国的清算以及管理全国宏观金融业等多种客观需要,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银行。 2)跨国式中央银行制: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中央银行机构,在联盟各国内部统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面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企业,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机构。 4)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创办的以扶持特定的经济部门或促进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在特定的行业领域从事金融活动的专业银行。 5.2 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5.3 判断题 1)× 2)× 3)√ 4)× 5)× 5.4 问答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