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兰州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群,主要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宏观与微观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于2002年设立,学习内容包括卫生法规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体制、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险、医院管理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拥有专业师资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2003年获得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导师9人,已成为了西部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研究机构等相关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院校优势,注重本科生管理学基础、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

学院一直重视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与省内外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协作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包括在省、市和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建立教学科研基地,省外科研教学基地包括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新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岗位胜任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定位: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高水平卫生事业管理专门人才。

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扎实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卫生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利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够适应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的需要,具备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药卫生管理领域内进一步深造能力,开展一定的卫生管理和卫生政策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意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美学素养;

3.自觉建立、强化和维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价值。认识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以及公共(卫生)管理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4.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履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

5.以深切的人文关怀珍爱健康,敬畏生命。

6.维护卫生服务公平性,捍卫公众健康利益。

7.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公共卫生问题相关亚文化,尊重个人权益和隐私。

8.尊重知识产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9.具备自主和终身学习意识,适应管理、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变化。

(二)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将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现代卫生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卫生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

基本能力。

3.熟悉公共卫生领域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和常见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具备应用现代管理程序处理卫生行政和科室事务的能力。

4.了解分析和评估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公平和效率的基本知识;具备公共卫生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卫生政策开发意识,了解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基本知识。

5.具备循证思想以及循证管理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卫生相关法律和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具备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监测和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6.具备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基本技能;具备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以及从专业角度策划和动员卫生相关资源的基本能力。

7.了解全球公共卫生状况及动态,以及各类国际卫生组织和相关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8.具备社会学定性调查技能,以及整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定性资料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定量资料的能力。

9.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各种数据源检索和分析卫生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比较和判断不同来源和性质的各类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并在分析或解决问题中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10.具有必备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字秘书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文字秘书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术和专业技能;具备适应卫生管理和其他部门行政科室办公事务与文字处理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1.具有适应基层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刻苦耐劳的毅力。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义务。

12.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知识,具备熟练使用和定时保养的能力。

13.掌握卫生法规和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具备依法行政和防范、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14.熟悉公共关系学和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具备良好的社交能

力和思想沟通能力,能够领会领导意图、实现工作目标。

15.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16.掌握一门外语的读、写、听、译与会话能力,能够参加一般性外事活动。

四、专业的学制与学分

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6年,具有学籍年限不超过8年。

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7学分,其中必修课140学分,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选修课至少选修12学分(通识选修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并通过卫生事业管理能力综合测评,同时符合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主干课程:基础医学、信息技术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科学

专业主干课程:临床医学概论、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概论、行政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

特色课程:公共卫生概论、预防医学新进展、统计软件应用、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项目管理与评价、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实践(卫生事业管理各专业课整合课程)

精品课程(省级):流行病学

六、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必修课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专业选修课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备注:本专业学生在上述课程中至少选修6学分。

通识选修课

学校开设“大学语文”、“文科物理”、“文科数学”等近百门通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专业所属学科类跨学科至少选修6个学分。

科研创新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本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获得不高于3学分的创业实践学分。也可以通过下列创新活动取得学分:

1、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君政学者项目(君应为“上竹下君”)、国家理科基地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计3学分,其他完成人计2学分;完成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支持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计2学分,其他完成人计1学分;完成各学院自筹经费设立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项目完成人每人计1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