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黄国文

作者简介:(1956—),博士、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1-03-07

2001年第12期

总第153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1,№12Serial №153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

黄国文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对功能语篇分析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探讨。作者指出,Halliday 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

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文章就功能语篇分析的目标和研究范围作了一些讨论,并通过对一首小诗的分析表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文化语境;情景语境

Abstract :This paper looks at some major issues on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whose theoretical basis is Halliday ’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It is pointed out that one of the major aims of Hallidayan linguistics is to construct a grammar for purposes of discourse analysis.In the paper the aim and scope of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are outlined and the analysis of W.C.Williams ’s “This is just to say ”is provided ,which illustrates the approach proposed in the study.

K 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ontext of Culture ,Context of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12-0001-05

1.引言

语篇分析的起源如果从结构主义者Zellig Harris (1952)提出discourse analysis 这一术语时算起,已有5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少学者在语篇分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新的分析方法,这种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分析语篇的做法对语言理论的探讨和语言教学的研究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文献上看,语篇分析已涉及到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交际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多学科的学问。

然而,到目前为止,语篇分析还属于一个尚未定性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见黄国文1988:7;2001:50;Hatch 1992:1;Schiffrin 1994:1;G ee 1999:4-5)不少语篇分析者在论著中明确指出,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只是一种用来分析语篇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Schiffrin (1994)介绍了6种可用于语篇分析的方法: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互动社会语言学(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 )、交际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语用学(Prag 2matics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 )。在讨论各种方法时,作者首先对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步骤等进行概述,然后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该方法

用于语篇分析的尝试进行总结和归纳。

我们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黄国文2001)一书中用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 1994,Eggins 1994,Thompson 1996)这一理论对一则英文汽车广告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事实上,Halliday 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他在A 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2mar (1994:xv )一书中明确指出,他的这本书的目的是建构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的语法框架。我们多年的语篇分析实践证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指导;事实证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它完全可以与Schiffrin (1994)中所说的六种方法媲美。我们把用系统功能语法所做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

篇分析”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从功能语篇分析的目标、范围、方法、步骤等方面作些论述。目的是给语篇分析者提供一个粗略的介绍。

2.目标

有些语篇分析者认为,语篇分析是一种“说明性活动”(interpretive activity ),因为它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弄明白该语篇所表达的意义(或作者想表达的意义)。与此相比,功能语

篇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explanatory activity),它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某一语篇表达某一(些)意义。Halliday and Hasan(1976:327)明确指出,对一个语篇进行语言分析的目的不是“说明”(interpretation),而是“解释”(explanation)。根据我们的理解,对一个语篇的“说明”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表示什么(what)意义,而对一个语篇的“解释”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是怎样(how)表示意义的。举个例子说,对于Hen2 ry is a teacher of English和Henry teaches English这对句子,如果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那可以说这两个句子表示的基本意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亨利从事教授英语”这一职业,但前者表示的是一种状态,后者表示的是一种动作。如果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解释”,则可以说,这两个句子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基本相同的意义:“亨利从事教授英语”这一职业,前者通过“系补”结构来表示,而后者则通过“动宾”结构来表达。用功能语篇分析的术语来说,Henry is a teacher of English体现(realize)的是一个“归属性关系过程”(Attributive Relational Process),而Henry teaches English则体现了一个“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也就是说,前者用一个关系过程来表达“亨利是一位英语教师”这一意义,而后者则用一个物质过程表达“亨利从事英语教学”这一动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说明是不全面的、不够准确的,因为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系统功能分析在这么少的篇幅中是说不清楚的。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篇分析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据我们的理解,“解释性活动”包括了“说明性活动”,因为人们在解释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时,必须弄清楚该语篇表示的是什么意义;从这一点看,“解释性活动”比“说明性活动”更高一层。

功能语篇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它的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evaluation)。在对语篇进行评估之前,语篇分析必须从“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和“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这三个方面考察语篇。举例说明,假设有这么一则对话:

(1)Henry:I am wondering whether you’d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Helen:I’d love to.

要对这个语篇进行功能分析,首先要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是什么意义(Henry委婉地表示一种请求,Helen表示愿意接受这种请求),其次是看它们是怎样表示这些意义的(如: Henry用I wonder whether,care to do这些结构,用进行时态;Helen用would love to结构),最后看它们为什么是(会)表达这些意义(如,Henry的话在语法上是陈述句,但在意义上却相当于疑问句,Helen的答语是省略句,但它表示的意义是清楚的:I’d lov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you)。

要对一个语篇进行评估,必须说出该语篇是否是表达发话者意图的最佳方式;它是否在各方面都是合适的,还是在某些方面是不合适的,等等。例如,从语言形式的选择方面,上面例(1)中Henry的话可以改为:

(2)a.I wonder/wondered/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d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b.Would you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c.Would you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d.Will you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

而Helen的答语也可改为:

(3)a.I’d like to.

b.Yes,of course.

c.No problem.

d.Yes,I will.

例(1)中的两句话还可以改为其他形式。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只列出上面这些形式,这已足够说明一个意义可由多个形式来表达。

要评估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否合适,需要考虑的有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等方面的因素(见下面的讨论)。从例(1)可以看出,Henry与He2 len不可能是夫妻关系,也不可能是非常熟悉的同事或朋友。如果Henry和Helen是非常熟悉的朋友,那Henry通常就不会用I wonder whether...这种结构。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I wonder/am wondering/wondered/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would care to spend...比would you care to spend...和would you spend要委婉、客气,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告诉学生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与熟悉的人用表示委婉、客气的语言结构会显得疏远,而与不熟悉的人用直截了当的语言结构则可能会显得不够礼貌。

功能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是语篇在交际情景中是否合适地起到了它应起的作用。

3.范围

语篇分析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语篇分析的范围:(1)文化语境,

(2)情景语境,(3)语言。

3.1文化语境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这些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语篇分析者所说的“文化语境”。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它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功能和使用目的。同一个语篇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中通常都有不同社会意义和交际效果,因此也就有不同的解释。

简单地说,文化语境指的是语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所能表达的所有的意义(包括交际目的、交际步骤、交际形式、交际内容,等等)。文化语境由语篇体裁(G enre)来反映;

由于语篇体裁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过程,所以通常认为它是由交际目的决定的。从文化语境角度看,每个语篇都可看作是属于特定的语篇体裁;语篇体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1)“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 (2)“体现样式”(Realizational pattern)。纲要式结构指的是有阶段的、有步骤的结构。这些有阶段、有步骤的结构表明了某一语篇属于哪一类语篇体裁。例如,英语中的食谱(recipe)的纲要式结构是这样的:

名称→简介→原料、配料→烹饪方法

一个语篇体裁的体现样式通常由特定的语言结构充当。例如,上面食谱中的名称通常由名词词组体现,简介由陈述(Declarative)小句体现,原料、配料由名词词组体现,而烹饪方法则由不带意态成分(modulated element)的祈使(Imperative)小句体现。

3.2情景语境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可以(a)在特定的时间、地点,(b)就特定的话题,(c)根据交际双方的关系,(d)通过语篇进行交流。与语篇传递交际意义有关的时间、地点、谈话内容、谈话双方的关系等因素是语篇的直接语境(im2 mediate context),在功能语言学中称为情景语境。情景语境决定了语篇的合适性和连贯性。

根据Halliday and Hasan(1985)和Eggins(1994)的观点,情景语境由三个变量构成,即语场(Field)、基调(Tenor)、语式(Mode)。这三个变量构成了“语域”(Register);因此,我们有时也可把情景语境与语域等同起来。

文化语境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是人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抽象化形式。情景语境是语篇的直接语境。因此,文化语境要比情景语境覆盖面广,更为抽象;从层次方面看,前者比后者要高。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这种层次关系和语篇体裁与语域的关系一样,也是前者比后者高了一个层面。

语篇体裁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但语言体现语篇体裁的过程是通过语域的体现来协调(mediated)的。通过考察语言在特定的语篇中的使用,我们便可确定某一语篇是属于哪一类语篇体裁或它的语域情况。

3.3语言

Butt等(Butt et al1995:11-12)在讨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的关系时认为,语篇是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起作用。根据这一观点,语境不是语篇的一部分。我们认为,由于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所以有关某一语篇的文化语境(语篇体裁)和情景语境(语域)都应看作是语篇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语篇由三个部分构成:(1)文化语境、(2)情景语境、(3)语言。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义(Semantics)、词汇-语法(Lexico2grammar)、音系(Phonology)或字系(Graphology)(如果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声音的,则用音系,如果它表现的形式是书写的,则用字系)。

根据Halliday(如1973,1994)的观点,语言主要用来表达三种功能(意义),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参见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1989)。这三种功能(意义)与语境和词汇-语法都有联系。例如,三个语域变量(即语场、基调、语式)与三种纯理功能的联系可以这样看:语场是通过概念功能中的经验(Experiential)意义来表达的,基调是通过人际功能(意义)来表达的,而语式则是通过语篇功能(意义)来表达的。这是往上看的联系。往下看联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功能(意义)都是通过词汇-语法形式来体现的。例如,我们可以用maybe,certainly,likely,would,may等表示人际意义,用however,but,nevertheless等表示语篇意义,用动词表示及物系统(Transitivity)中的过程(Process)意义,用名词词组表示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role),等等。(参见黄国文1999)

3.4语篇

语篇是一个语言使用单位,是一个语义(semantic)单位(Halliday1994:xvii)。它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以是以口头(spoken)形式出现,也可以以书面(written)形式出现。由于它是使用中的语言单位,是一种交际活动,所以它应该与交际的环境一致,具有Beaugrande and Dressler(1981:3-11)所说的七项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2 mativity)、前景性(Situationality)、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语篇这个语义单位由小句来体现它的意义,它与小句、词组、词等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体现关系,即:语篇由小句来体现,或小句体现语篇的意义。语篇与小句之间不存在着大小高低的关系,因为语篇与句子等语法单位不属于同一个类型的单位。

由于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所以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而是要看语言是怎样在特定的语境中起作用的,是怎样体现特定的意义和功能的。

4.分析

要对一个语篇进行穷尽的(exhaustive)功能分析,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的(见黄国文2001),但实际上往往是不经济的,有时甚至是毫无意义或不可能的。(参见黄国文1988: 37)有些语篇在语篇体裁方面比较突出,有些在语域方面最有注意价值,而有些则在语言结构使用方面最有分析意义。此外,分析重点的取舍还取决于语篇分析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兴趣。对同一个语篇,不同的分析者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突出部分。语篇分析者的分析能力也会影响到对语篇中突出成分的确定。

美国诗人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This Is Just to Say 一诗被公认为是意象诗的典范。这是一首看起来十分简单

的诗。

(4)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我们可以从文化语境(语篇体裁)角度来看这个语篇。例(4)是一首诗,这点可以从它的分节、无标点、各行排列得到证明。假设例(4)改写为下面例(5),那它就不是诗歌了:

(5)This is just to say that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2 fast.Forgive me.They were delicious,so sweet and so cold.

从文化语境方面看,对于操英语的本族语者来说,在他们的文化中,例(4)是一首诗,而例(5)则不是。

从情景语境(语域)角度看,例(4)的话题是某人(可能是丈夫)把另一个人(可能是妻子)留作早餐吃的李子给吃了,然后随手写上几个字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或贴在冰箱门上),请求对方原谅(这是语场);从例(4)这个语篇的情况看,I可能是丈夫,you可能是妻子,他们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是基调);例(4)看起来像是随手写下的,所用的纸张的尺寸可能是不大的(这是语式)。

从语言使用的角度看,例(4)这首诗的语言朴实、通俗,既没有艰深的“大词”,也没有复杂的语法结构。但由于这是一首诗,它没有标点符号,有些本应大写的字母也没有大写。

从三个纯理功能角度看,例(4)这首诗由七个过程构成,其中有三个关系过程(is,were,were),三个物质过程(have eaten,were saving,forgive),一个言语过程(say)(这些是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问题);诗的第二节中的probably表示一种猜测意义,属于人际功能;从主位结构方面看,可以认为这首诗由四个主位结构构成:

This I (you) they is just to say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were so sweet and so cold

主位述 位这四个充当主位的成分其实反映了这么一个情形:这是(this)发生在我(I)和你(you)之间关于李子(they)的事情。

从逻辑-语义关系(logico2semantic relations)角度看,可把例(4)看作是一个小句,把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看作是一个被投射(projected)成分,由投射句this is just to say控制,表示投射过程的动词是say(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从及物性系统方面看,被投射的是“言语内容”(Verbiage)。

上面所说的分析都是粗线条的,每个地方都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例如,从语言的使用方面,我们可以看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小句中各种词组的构成,照应关系(如this,I,you,me,they,which),等等。由于本文的讨论重点和篇幅所限,我们未能在这里把分析和解释、评估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遗憾。

Widdowson(1992:26-31,194-196)从偏离语境(disso2 ciation from context)角度对例(4)这首诗作了比较深入的文体分析;由于他的分析视角和分析重点与本文的完全不同,所以他所发现和讨论的语言现象(特征)也与这里所说的不一样。

我们(黄国文1988:53)曾从语篇的指向性(textual orien2 tation)角度对例(4)这首诗作了分析。对于这首诗,也有学者(如McRae and Pantateoni1986,Maley and Duff1989)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对一个语篇进行功能分析,基本的目的是明白它表示的意义。但如前所述,功能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评估一个语篇是否合适地表达了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在大多数情况下,语篇分析者只能通过文化语境(语篇体裁)、情景语境(语域)、语言等方面进行推测、验证。但有些语篇的真正交际意图是不易被普遍认同的。

5.小结

本文主要对功能语篇分析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现小结如下:

(1)Halliday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本文指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它完全可以与Schiffrin(1994)所说的六种语篇分析方法媲美。我们把用Halliday理论所作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篇分析”。

(2)本文指出,功能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评估的侧重点是看语篇在交际情景中是否合适地起到了它应起的作用。在对语篇进行评估之前,语篇分析必须考察这样三个问题: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它的意义的?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

(3)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的主要方面有三个: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言。(下转第19页)

式就不被采用,而是用两性通用的方法构成une chef(女首长),une matelot(女水手),une entraineur(女教练员);有些词会产生两种或多种形式的阴性形式,如une poète(女诗人), une poétesse,une sculpteur,une sculpteuse,une sculptrice,une sculpteure(女雕塑家),这时往往首先从符合较多的法语语法特征考虑,再根据已经使用的情况,女诗人采用une poète,女雕塑家采用une sculteure;又如:un mannequin(模特)这一阳性词往往是指女模特,如果在这个词的词尾加上2e构成une mannequine会引起争议,因此采用两性通用的方法构成女模特:une mannequin;gouverneur这一词过去曾经指富裕家庭子女的家庭教师,现在指总督,没有女性形式。按语法规则构成的阴性形式gouverneuse带有开玩笑的意思,指“照管男人的女管家”。在法国常用une femme(妇女)+职业和职衔词的形式构成一些女性职业和职衔词,但是这样的形式在魁北克没有被接受。可以说女性职业和职衔词在魁北克被大众广泛的接受,但是对有些在使用的有关女性职业和职衔词仍然存在着争议。

魁北克的法语词汇是从加拿大最初的历史开始的,魁北克位于北美,它的法语词汇带有北美的地理、气候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并受盎格鲁撒克逊生活习惯的影响,从越来越丰富的法语词汇中我们看到魁北克的法语具有很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Claude.Poirier.Description et affirmation des variétés non hexago2

nales du fran ais:le cas du fran ais québécois,visage du fran ais variétés lexicales de l’espace francophone,Edition Aupelf2Uref Paris,1990,pp.127-140.

[2]Raymond.Mdouard.B.Les origines du fran ais québécois.Les

Presses de l’UniversitéLaval Sainte2foy,1994.

[3]Titres et fonctions au féminin:essai d’orientation de l’usage.Office

de la langue fran aise Québec,1986.

[4]曹德明.现代法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5]刘盛仪,冯光荣,魁北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接第4页) 文化语境通常由语篇体裁反映,情景语境由语域体现,而语言则由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或字系)三部分组成。

(4)在语篇分析的实践中,对某一语篇进行穷尽的功能分析是不经济的,有的甚至是毫无意义或不可能的。因此,分析重点的取舍常常取决于分析者的研究兴趣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Beaugrande,R.de&W.Dressler.Int roduction to Text L i nguistics

[M].London:Longman,1981.

[2]Butt,D.,Fahey,R.,Spinks,S.and Y allop,https://www.360docs.net/doc/d61748483.html,i ng Functional

Gram mar:A n Ex plorer’s Gui de[M].Sydeney:NCEL TR,Mac2 quarie University,1997.

[3]Eggins,S.A n Int roduction to S ystemic Functional L i nguistics

[M].London:Pinter,1994.

[4]G ee,J.P.A n Int roduction to Discourse A nalysis:Theory and

Method[M].London:Routledge,1999.

[5]Halliday,M.A.K.Ex plorations i n the Functions of L anguage

[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6]Halliday,M.A.K.A n Int 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7]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 n English[M].Lon2

don:Longman,1976.[8]Halliday,M.A.K.&R.Hasan.L 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2

pects of L anguage i n a Social2semiotics Perspective[M].G eelong, 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9]Harris,Z.Discourse analysis[J].L anguage28:1-30.1952.

[10]Hatch,E.Discourse and L anguage Educ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1]Maley,A.and A.Duff.The Inw ard Ear:Poet ry i n the L 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2]McRae,J.and L.Pantaleoni.Words on the Page[M].Oxford:Ox2

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13]Schiffrin,D.A pproaches to Discourse[M].Oxford:Basil Black2

well,1994.

[14]Thompson,G.Int roduci ng Functional Gram 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96.

[15]Widdowson,H.G.Practical Stylistics[M].Oxford:Oxford Uni2

versity Press,1992.

[16]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7]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89.

[18]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9]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0]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1.

《波利安娜》的语篇功能分析_0

《波利安娜》的语篇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三个重要的功能。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对《波利安娜》文本中的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进行语篇功能分析,,从而来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及相互关系,进而挖掘小说主题及更深层次的东西。同时,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操作性。 标签:语篇功能;主位;衔接;波利·安娜 一、引言 《波利安娜》是美国著名童话作家埃莉诺·霍奇曼·波特创作的儿童小说。故事讲述一个乐观的小女孩---波利安娜,因为唯一的父亲去世,被寄养在她的姨妈家,姨妈对她排斥孤立,但是她却以快乐回报她,感染她。《波利安娜》这本小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畅销全美的。它不但影响了美国民众的生活,也让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它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波莉安娜小女孩的故事,更难得的是我们了解了一种特别积极的人生观,那就是乐观。文本中人物之间的语篇对话体现了极强的语言效果,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根据韩礼德(2000:39),在语言意义中最基本部分就是功能部分。语言都是围绕两种主要的功能---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来组织的,而这两种功能都是通过语篇功能连接的。韩礼德(2000:F41)指出,在任何语篇分析中,有两种需要达到的目的。一种是有助于理解文本,另一种更高水平的目的就是有助于对文本作出评价。本论文就是从这两方面做出试探性研究。它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功能语法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特征。 语篇功能只有三种表现形式: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本文主要是从主位结构和衔接两方面对《波利安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小说的主题。 二、主位结构下的《波利安娜》语篇功能分析 研究主位结构的主要意义是了解和掌握关于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从形式上看,主位结构是由小句中的语序决定的,句首部分的语言结构是主位(theme),其余部分是述位(rheme)。韩礼德根据其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分成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根据小句主位的成分是否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主位可分为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 下面是摘自《波利安娜》第四章中的一段。 She ran then to the other window .That,too,soon flew up under her eager hands. A big fly swept past her nose,and buzzed noisily about the room. Then another came ,and another;but Pollyanna paid no heed .Pollyanna had made a wonderful discovery-against this window a huge tree flung great branches .To Pollyanna they looked like arms outstretched,inviting her. Suddenly she laughed aloud. 這段话的主位结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细分。 (1)单项主位 所谓单项主位,指的是那些只包含韩礼德所说的概念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这段话的单项主位有5个,如下: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对照术语表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作者:翁素贤提供 转贴自: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打印本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A Abitliy 能力 Actor 施动者 Addressee 受话者 Addresser 发话者 Agent 施事 Anaphoric 指前的 Antonym 反义词 Antonymy 反义意义 Autonomy 自治性 B Behavior 行为 Behavioral process 行为过程 Beneficiary 受益者 C Cataphoric 指后的 Categorical 绝对的 Categorization 范畴化 Central token 中心标志 Chain 链 Channel 渠道 Choice 选择 Clause 小句 Clause as theme 句项主位 Cleft sentence 分裂句 Closed system 封闭系统 Coclassisfication 相互区分

Coextension相互扩展Coherence连贯 Cohesion链接 Cohesive chain链接链Cohesive tie链接纽带Cohyponym共同下义词Collocation搭配Collocational chain搭配链Comeronym共同局部关系词Command命令 Comment述题 Competence(语言)能力Complementarity互补性Congruence一致性Conjunction连接,连词Consonant辅音 Consonant grammar协和语法Constructivism构建主义Context语境,上下文Context of culture文化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情境语境Continuity连续体Continuum连续体Conventional meaning常规意义Coocurrence同现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Coordination并列Coreference相互对应Correspondence对应 Critical linguistics批评语言学Cross-coupling交互匹配 D Decategorization非范畴化Declarative陈述的 Delicacy精密度 Dialect方言 Dialectal variety方言变体Diatypic variety功能变体Didactic教导性的 Direct speech act直接言语行为Discontinuity脱节,间断性Discourse话语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

“优雅的手”功能语篇分析

“优雅的手”功能语篇分析 【作者简介】周娜,女,辽宁营口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语用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辽宁医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编号YA2013073)的研究成果。电影《英国病人》海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深远,直接间接地创造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Zhihui Fang,Ph.D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的语言文学教授,一直致力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他提出的语言功能分析教学法,旨在将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核心应用到篇章阅读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宏观角度掌握篇章的内容安排,组织构造,还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篇章意义,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Zhihui Fang教授指出语言的每次运用,不论是口头语或书面语,都包含关于这个世界的事物(经验意义)、展现某种社会关系(人际意义)以及以一种连贯的形式呈现一条信息(语篇意义)。”[1]每个篇章(和每个小句)都会同时展现这三种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功能分析来探究文中的意义。例如,想要寻找语篇中发生了什

么,我们可以分析过程类型、参与者及作者所选择的情景。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某一特定语篇的组织方式,就会侧重分析主位/述位的结构和语篇的衔接,探寻作者组织信息流并产生论点的方式。如果我们关注的是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的方法或者查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我们可以着重分析语言的语气、情态系统和词汇的选择。语言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指的是语言的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是关于所陈述“内容”的功能。“通过分析文本的经验意义可以回答:‘what is going on in the text ?’经验意义取决于句子过程的选择,而过程的选择又会受到语篇的主题和内容的影响。过程主要有物质过程、行为过程、感知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六种类型,每一个分句都会表现为其中一种。我们可以辨认每个句子的体现过程,进行经验意义分析。”[2] 就《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Graceful Hands”一文进行过程分析,探讨作者为表达特定内容所选择的过程类型,同时探索语言功能分析如何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在本篇内容中,主要参与者是记述的主体“I”(医生)和记述的对象“Mrs. Clark”(即将离世的病人),篇章着重记录的是医生照顾病人和病人不让家人陪伴独自面临死亡的故事。医生作为主要参与者其行为的目标就是“Mrs. Clark”,符合各自的身份,可以凸显出“Mrs.

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 1引言 编写目的 检验软件产品中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验证该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确立用户对软件质量的信心。为了尽可能的找出软件的不足,提高软件的质量,促进软件的成功验收,专门制定了本大纲。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所要进行的测试工作制定各种必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在有关方面协议的基础上对测试工作进行合理组织与管理。根据测试计划报告,对软件进行测试,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以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测评,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BUG依据,故做产生测试分析报告。 背景 1.项目名称:温州大学图书管理系统(Bookmanage) 2.项目提出者:王咏 3.项目开发者: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6计本第一小组 4.用户:温州大学全体学生、教职工。 5.运行中心:温州大学图书馆 6.测试环境及其影响:服务器端安装在计算机中心的一个机柜上,客户端运行在计算机中心的其他机柜上。由于服务器及客户端同时在计算机中心使得测试响应速度方面存在较大误差。 定义 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即客户端使用浏览器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向服务器提交服务请求。 参考资料 要用到的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3.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测试概要 差别:无 3测试结果及发现 测试1 单元1 输入用户名:Azao 密码:123 预测输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还有2次 输入用户名:Azao 密码:123456 预测输出:登录成功 测试2 单元2 3.2.1图书信息查询 输入书号、书名、出版社、作者其中一种信息预测输出:图书记录 3.2.2读者信息查询 输入借书证号、借阅者姓名的其中一种 预测输出:读者信息记录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系统功能语法建立在两个事实基础上: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⑵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系统功能语法把实际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研究机对象,而不是像转换生成语法那样,把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试从这一理论基本框架:系统、功能、层次和语篇四个方面概括韩礼德独特的语言观,考量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韩礼德的“系统”思想: 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 的系统”。建立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不同于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作是一套符号的集合。在韩礼德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所谓意义潜势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心理语言学人在说话前先形成一种动机,即对要说的话有一种大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言阶段。人有了要说什么的动机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表达出来。系统功能语法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言运用中这种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整合关系来表达。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 功能(即传统意义上的语义)在语言形式描述中应处于何等地位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棘手和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处理方法都表现为只重视语言形式,而未能把它和语义结合起来。传统语法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句子成分分析法只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无助于描写语言的意义系统及其体现形式。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理论遵循“发现程序”来分析语言素材,以便能自动发现所研究语言的语法。他认为区别具体词类和语法范畴的标准不是语义,而是他们在语言结构中的分布特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否定语义来描写语法的思想,认为语言的语音和句法可以作为纯形式的系统加以描写。系统功能语法科学地处理了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意义系统,语言的功能首先体现于语义功能。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高度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并非游离于语言结构之外,它们分别与语言层次的各系统紧密联系并得以体现。如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语篇功能由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来体现。所以功能和系统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功能是基础,系统是功能的体现形式。 三、韩礼德的“层次”思想: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语义编码。语言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客观地描述这种编码。在语言结构描述方式上,韩礼德坚持以功能结构为基础,探究语言的语义系统以及其体现形式,它越出句子范围,以语篇为基础,把语言看成是关系的网络,结构是关系的体现。这一点与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系统功能语法不是采用形式分析法,而是在充分吸收格语法、层次语法等语法流派的优秀成果基础上,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我的功能测试分析思路

我的功能测试分析路 个人工作方法,借机总结,持不同意见者comments。(单纯从测试角度考虑,不要多想项目过程的流程把控) 早阶段过程:PRD熟悉分析àUC分析à测试设计和用例编写,单纯从功能出发à测试执行。 现阶段过程:PRD熟悉分析àUC分析,系统设计分析à测试设计和用例编写,不仅从功能出发,更重要的是从系统框架上考虑à测试执行 对比这两个阶段,测试过程中多关注了系统设计和系统框架。在经历了这么多项目功能测试后,感觉从系统角度考虑功能测试意义重大,能够更大程度更细致的发现问题,并且节约很多测试时间,提高测试的效率—前提,需求本身贯穿始终。 目前淘宝系统拆分,C/M分离,还有非常多独立的应用平台,原来一个Denali应用现在不知道拆成了几个C/M。这种情况下,对一个涉及多应用平台的项目来说,大多数开发关注的仅仅是某个CorM的功能,或者与其他平台的接口交互,至于接口返回内容,常常认为是对方开发范围内,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但对于我们测试人员来说,我们是站在整体功能角度上,不能够仅仅是某个CorM功能正确,更应该保证系统性的功能交互正确。因此,在功能测试时光了解功能是远远不够的,从系统角度把握才能够真正了解功能实现的内在。 以大家知道的发布宝贝过程为例,从类目选择到发布完成,可能涉及Catserver,Forest,IM,IC,SC等众多应用。若不了解这些应用之间的交互,对测试人员来说功能测试就太过于表面化,并且不能够自己排查定位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跟踪解决效率。自己排查定位问题的最直接利益表现:不需要询问开发人员bug的原因,而是直接告诉开发人员这个bug可能是由于什么判断or调用引起,让他直接查改就行。Look,多屌!我们还可以摆脱单方面被开发忽悠的窘状,提高测试人员在实践面前的地位。 注重系统设计和框架,并不表示要若化其他因素,这也仅是我在工作中的模式,因人而异。每个人需要做的是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

实现化_实例化和个性化_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2008年第5期第16卷(总63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JT 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 es) No.5,2008Vol.16S UM,No.63 收稿日期:2008-08-31 作者简介:J.R.马丁(1950-),男,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系主任。 实现化、实例化和个性化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J.R.马丁1 , 王振华 2 (1.悉尼大学文学院,澳大利亚悉尼NSW 2006; 2.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50多年里,首先研究的主要是语 言系统层次的实现化关系,后来研究与之互补的实例化关系。语言系统中包括音系字系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篇语义系统。这三个系统层次是实现关系,语篇语义由词汇语法实现,词汇语法由音系字系实现。每个系统都受语域和语类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文本类型,文本就是语域和语类的实例化结果。但实现化和实例化对个体文本中意识形态和互文性的解读缺乏说服力,急需建构与它们互补的其他层次关系。本文是在介绍实现化和实例化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层次关系,从而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大语篇研究的理论框架。除了介绍三种层次关系外,还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三种互补层次关系的可用性。 关键词:实现化;实例化;个性化;互补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8)05-0073-09 一、引言 语言是造意系统,是意义的/变电站0,充满了意义潜势。[1]248-270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意义潜势的最佳范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由多种层次关系和互补关系(hierarchies and complementar-i ties)构成的理论。层次关系有三种:实现化(realization)、实例化(instantiation)和个性化(individuation)。这三种层次关系是研究语言模式(linguistic patterns)的理论资源。三种层次关系中,实现化关系发展得最为成熟,这是以韩礼德为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50年来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描写的语言层面主要包括音系字系层、词汇-语法层、语篇语义层和语域层、语类层。实例化关系是指语言或任何语符系统中的意义潜势与语言使用时的实际语言之间的 关系。个性化关系是指意义潜势在社会群组或个体之间的分布。对实现化的研究已经延续了50年,其理论已趋于成熟。伴随实现化研究,实例化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个性化的研究尚未开展。三个层次关系的研究任务不同,各有重点,因此要全面研究语言系统中的意义潜势,三者之间的互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现化的基础上讨论实例化和个性化,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三者互补的可行性。 二、实现化 实现化指抽象的程度(a scale of abstrac -tion),把一种意义模式记录为另一种意义模式。 实现化层次把语言抽象为音系字系模型、词汇-语法模型和语篇语义模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每一个模型又分别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的构成成分都是分层次的。字系

软件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报 告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发布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测试情况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功能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和限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情况统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用例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代码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资源消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发布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1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

Chapter 10: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1. Introduction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M.A.K.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is also named a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has sought to create an approach to linguistics that treats language as foundational for the building of human experience. His insights and publications form an approach called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lliday's work stresses that langu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aning.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 as its name suggests, considers function and semantics as the basis of huma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y. Unlike structural approaches that privilege syntax, SFL-oriented linguists begin an analysis with social context and then look at how language acts upon, 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this social context. A key concept in Halliday's approach is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which obtains "through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lliday, 1985:11). According to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language, a kind of tool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has many functions. In its system, language has three matafunctions, which ar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 Each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s about a different aspect of the world, and is concerned with a different mode of meaning of clauses. 2.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experiences in the real world including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internal world or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mind. Namely,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s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in the broadest sense, including our own consciousn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clauses as representations.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has three sub-systems, which are transitivity, voice and polarity. Here, we just talk about the first system, transitivity. Transitivity is a semantic system to show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of language.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摘要】语篇分析作为目前语言学家们常探讨的一个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世界语言学派中的两大阵营中的功能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深层的学习理论,尤其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被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语篇功能在做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 一、语篇分析的简要介绍 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同学派对于语篇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的说来,语篇分析对于语篇和语境的具体关系紧密联系了起来,包括说话者的目的,具体语篇所处的环境、背景等等,都属于语篇分析的范围之内。说到语篇分析,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语篇。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随意的将毫无关联的单词或是词组组合在一起,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交际,而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表达一个连贯的、整体的意义。这就看出了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连贯性,即语篇之中各个成分是连贯的,不是彼此无关的。Leech曾这样的定义语篇(discourse):“语言使用情况的概括用于,即最为交际行为结果语言”。韩礼德和哈桑将语篇看作是一个语义单位,韩礼德对语篇下的最简单的一个定义就

是具有功能的语言。许多学者对于“语篇”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也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语篇既可以指口头的语言,也可以指书面的语言,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语篇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书面语言的范围上。本文所指的语篇,指的是上一种情况,即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集合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话语或是句子构成的,在句法上是有组织的,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又是独立的。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篇章功能的简要发展史 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初起源于布拉格学派,经由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的开创和发展,由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续继承发展,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语言学中极为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一支。从最初的功能语法发展为如今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无数的学者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研究,也让系统功能语言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被世界各地语言学家们广泛接受的语言学流派。 任何一位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学者,提到系统功能语言第一想到的就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其中,概念元语言功能是描述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人际元语言功能是语言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语篇元功能是学者对与语篇的解释。韩礼德对于语篇极为重视,他认为:“组成语言的就是语篇或话语。”并且,对于任何一个语言学家来说,语篇和语言的描写是缺一不可的,单纯的描写语言而不说明语篇是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司显柱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 要: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渊源和语言哲学观作了简要的梳理和阐释,论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功能部分即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天然联系性,分析了国内外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状况——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弥补缺陷、克服不足,作者在对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维——翻译批评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着力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述了建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思路和包括的内容。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4)0420045206 Abstract:Based on an inquiry into the o rigin of System ic2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its ph ilo soph ical view of langu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herent connecti on betw een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T ranslati on Studies,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m erits and defects of translati on studies app roached from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 s an attemp t to advance the effo rts in the field,the autho r of the article,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 on of the trans2 lati on criticis m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o far at hom e and abroad,outlines h is ideas in the construct of a functi onal lin2 guistics2based 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 model. Key words:functi onal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studies;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model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述介 如果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语言研究的两大传统的话,那么在当代Chom sky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T ran sfo r m ati onal2generative Gramm ar)无疑是前者的杰出代表,而后者则集中体现于H alliday等建立和发展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System ic2functi on2 al L ingu istics)。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渊源于P ro tago ras和P lato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着眼于语言的人本性、社会性一面,师承F irth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M alinow sk i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H jem slev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因而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语言在一定情景下的应用,即情景中的语篇(tex t2in2the2 situati on),确立为语言探索的对象,始终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即语言发挥的功能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关怀,始终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social m an)所从事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 o r),而这种行为是在包含着情景、语言(形式)、功能这样三个系统的行为框架(behavi o ral fram ew o rk)里运行,因此把对情景、语言(形式)、功能等系统的描写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阐述(如语言形式与情景之间的建构和限定:一定的语言形式建构一定的情景语境,而一定的语境又决定了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意义(功能)与措辞(w o rding)之间的选择与体现:意义与语言形式即措辞间的选择范围,形式对功能的体现关系)作为其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就其语言哲学观而言,顾名思义,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语言功能的关注,并自身相应地而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两块。就前者即系统语言学而言,它视语言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sem i o tic system),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m ean ing po ten tial),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和表达意义,自是其研究的应有之题和主要任务(朱永生,2001:7)。具体一点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言语的探索(而不是对抽象的、剥离语境和语用的语言系统的描写)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前述包含着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里予以阐述,并为此必然地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和支系统里的子系统,即系统的系统进行描写(如对功能支系统里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成篇功能子系统;语言(形式)支系统里的及物性、作格、语气、情态和主述位、信息等子系统;情景支系统里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即语域等子系统的描写和阐释。)。概言之,语言的系统思想贯穿于其语言研究的始终。就后者(即功能语言学)来讲,其语言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视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如祝愿、庆贺、批评、表扬、警告、说服、安慰等),将其概括和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m eta2functi on),即前述的概念、人际和成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从功能与形式体现关系的角度看,概念功能 ? 5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